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曹景行ok

2011-11-17 15页 doc 7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4688

暂无简介

举报
曹景行ok曹景行: 因为这两年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讲得课程当中,是关于电视新闻的,而这个当中民生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同学关心,而且在我看来也是我们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如果去电视台或者去平面媒体,都可能有大量地机会接触到民生新闻,所以如果有可能今后有机会,能够和清华大学我们的同学有机会做交流,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想我们今天只是从作为一个在香港和对台湾电视媒体比较熟悉的这么一个我们的同行,来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很难说有一个系统地说法,因为我们在香港,在凤凰卫视,也包括带一些其他地方做一些媒体的工作环境...
曹景行ok
曹景行: 因为这两年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讲得课程当中,是关于电视新闻的,而这个当中民生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同学关心,而且在我看来也是我们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如果去电视台或者去平面媒体,都可能有大量地机会接触到民生新闻,所以如果有可能今后有机会,能够和清华大学我们的同学有机会做交流,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想我们今天只是从作为一个在香港和对台湾电视媒体比较熟悉的这么一个我们的同行,来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很难说有一个系统地说法,因为我们在香港,在凤凰卫视,也包括带一些其他地方做一些媒体的工作环境跟各位可能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如果照说内地的环境,从香港和台湾的,并且他们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存在着事实当中,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内地这几年民生新闻,也许会有不同的角度,也就从这点来说我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做个分享。 首先民生新闻这个词出来,还是在我们中国内地自己,我们中国如果从两岸三地来说,另外两个地方,或者三个地方,澳门、香港、台湾,我们都没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在台湾来说,我们说台湾的电视新闻,他们比较的多讲社会新闻,实际上我们以前,在民生新闻出来之前也会说社会新闻,到现在为止台湾也就是,它的电视新闻当中有政治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新闻,还有娱乐新闻,还有一个占很大很大比重一个就是社会新闻。现在台湾电视新闻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就是新闻频道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因为有大概8个新闻频道,每天24小时地在播,当然它晚上有几个小时是重播,其他综合频道也有一些新闻,但是已经处于比较,就是不是占主导地位,但是所有的这些新闻当中,在我看来他们的社会新闻,除非有这么大的政治事件发生,一般来说社会新闻占了最大量的篇幅,如果我们简单地说,简单地把社会新闻大致上有点等同于民生新闻的话,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新闻,应该是新闻的主导的主要的东西,那么后面我会讲到一些台湾的新闻的社会新闻,包括它的新闻新作的整个的发展,一些最新的情况,这两年的一些情况,但是有一个就是台湾现在电视,在社会上有一个说法,现在这么多地新闻频道谁在看,大概说是只有疯子和傻子在看,那么疯子看的是政治新闻,因为已经狂热叫追看政治新闻,那就不是很蓝的,就是很绿的,就是和政治活动有关的,这些他们称作为政治上有点疯狂的,还有一些傻子,就是看我们所谓的娱乐新闻,八卦新闻,社会上的这种乱七八糟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如果台湾的新闻主题来说,占大量地这类的新闻,但是他也不叫民生新闻。 另外就是说财经新闻当中,当然有关民生的内容,或者社会新闻也会多,但是他们最大量的新闻,就是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各种各样的事件,电视新闻频道打开基本就是这样几个,除非有重大的政治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当然也有,比如说马英九选举,那样的事情当然那几天整个新闻都是围绕着那个当中,收视点非常高,但是平时地情况下面,最多的人追看的就是这些社会新闻。那么香港的角度也没有民生新闻这个说法,应该说也就交社会新闻,而且香港因为新闻比较单一,到现在基本上模式没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大概在每天早上6点半或者7点钟,我如果起来,我打开电视机一看新闻,头上第一条往往,十有八九告诉你昨天晚上哪个地方有车祸,哪个地方有火灾,哪个地方出了什么事故,如果哪天有气侯不好就告诉你哪天怎么不好,哪儿可能有××,如果有台风它就告诉你台风的情况,也就是每天早晨起来,他给香港的所有的观众,告诉的都是这样的新闻,这个是民生新闻吧,我想是民生新闻,但是它没有单独地区分,它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么当时也有,它是香港各类新闻当中,但是在新闻当中没有很明确的哪一档是专门要做民生新闻的,有一段时间香港的一些电视台,基本上是属于一种社会八卦,社会八卦当中也可能就是跟我们民生新闻有一点重叠,但是也没有这样的区分,那么这种情况我后来在想,我在清华上课的时候我跟同学也在讨论,我说偏偏在中国内地会出现叫民生新闻这个说法,也许我自己我从香港从台湾的角度,我回过头来我分析一下为什么,偏偏内地有这样的,再来想想我们的民生新闻怎么发展下去,也许会有一些不同的角度,那么到底说在高度商业化经营的电视新闻,像香港和台湾它是高度新闻化,像美国和欧洲也应该是高度商业化,尤其像美国,美国的电视是非常商业化的在经营,但是这样的经营当中,它也没有区分出民生新闻这样的必要和需求。所以这样有关的新闻类在平时它的的新闻占了一个助手,除非有重大事件,比如说9·11事件,那可以这么说整天的所有美国的媒体全部放,美国打伊拉克也是的。但是你要说平时一般情况下面,你去看美国的新闻,基本上也就是我们这些老百姓切身相关的事情本身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所以好像在高度商业化的这种情况下面,按市场经济在经营的这种电视频道里面,本身并没有这样一个需求,要区分出一个民生新闻。 那么从风格来说,这几年美国的电视,香港、台湾的电视,也都有一种新闻越来越娱乐化趋势,就是新闻当中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当中的事情,然后又带有一些比较娱乐化的方式在进行包装,那就是现在基本上新闻的一个主题,一个状况,那么这个状况是怎么造成的,这个后面我会讲到一些,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面,好像他们没有什么什么专门再去区分出民生新闻的这个必要,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内地会有一个叫民生新闻出来,我一直在考虑,想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因为我毕竟是没有和大家有这么丰富的实践,我还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自己看一些,我自己当然做电视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节目,但是也不占主题,我们的新闻节目当中,娱乐新闻占的比较多,这跟凤凰卫视的观众群众可能有关,因为我们是有线地落地,反而帮凤凰卫视筛选出我们的观众群,所以我们的新闻当中,跟地方的新闻,各省的新闻都又不太一样,所以带我们在制作当中,也没有太多地就是从民生新闻的角度来考虑,所以我自己应该说还是个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中国内地我们有必要,或这几年当中,尤其是2002年以后就成为一个,过去五年当中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上课也是这样,我有特别讲到过去中国五年当中中国电视新闻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民生新闻的发展。因为原来我们同学上课讲到电视新闻评论和专题的时候,我讲的比较多是中央电视台一些,但是在我看来中央电视台的评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专题,包括新闻调查,实际上都在萎缩,他们的空间都在缩小,他们的功能也在缩小,反而在电视新闻当中,真正这几年当中,起了一个不断扩展自己的存在,而且对我们的观众群有一种好像是不可缺少这样一些民生新闻。这个原因我想主要就是和中国我们现在电视本身的一个体制和环境是直接相关的。因为所谓民生新闻,或者换一个说法,我觉得可能也可以说是平民新闻,无非是官式新闻的一个相比较,相区别,因为在原来的新闻当中,基本上是新闻所起的作用,那就是官方政策的解读观点和活动,官方的活动,有会议气味,基本上用的用词也是一种官方的解读的一种语调,这样的一种新闻是长年从新闻联播以来一直是我们的主题,新闻的主题,这样的新闻主题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做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个重大突破有很重要的含义。1993年的《东方时空》延伸出后面的包括《实话实说》,包括后面的《面对面》,也包括《新闻调查》这样的栏目的出现,特别是《焦点访谈》这样的出现,都是93年的新闻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我们按照当时主导进行变革的一位我们的资深同行,那本书《十年》做了很明显地解释,他那本书的副题就叫改变开始。改变什么呢?改变以前的居高临下的这样一种语态,改成和观众面对面,平等地交流这样一种语态,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的故事,实际上这个当中已经我觉得带出的或者现在我们所说的民生新闻这样一种概念,在93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民生新闻这个词,我们只知道《东方时空》这个变革,带动了整个当时中国电视新闻的变革。 《东方时空》的变革还带来第二个,实际上现在我们谈得比较少,但是同样重要,甚至我觉得对我们现在探讨民生新闻也许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在这个之前所有新闻形式是许多什么改革,新闻不是栏目,新闻联播是栏目,但是它不是一个独立经营的栏目,但是《东方时空》它早上的时段,那一段是让它自己独立经营,所以给它自己播了以后按照你的收视你去卖广告,然后你卖了广告,你的收益你来支持你的发展,当然还有盈利,所以《东方时空》1993年的改革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研究民生新闻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它是一个建立了新闻方面的第一个盈利模式,这个有点像美国的1968年的《60分钟》的出现,我们现在都说《东方时空》当时他们后来发展一个《新闻调查》的时候,《新闻调查》做成什么样,就要做成《新闻调查》那样的,但是《60分钟》除了它的风格它的内容以外,《60分钟》它是第一个赚大钱的新闻节目,这个之前美国的电视新闻不赚钱,是贴钱,花了很多钱去采访新闻,但是不赚钱,但是1968年的《60分钟》这个节目出现之后,新闻变成可以赚钱。所以新闻栏目新闻类的节目,变成一个盈利模式,这是1993年中央电视台带的头。这两点我觉得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影响,后来的民生新闻都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在中央电视台那样的,93年以后,走了几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现在的一些名牌栏目都是那时候开创延续下来,但是后来看来它就到此为止,比如说我们以现在的民生节目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在一个比较官式新闻的体制,因为它毕竟是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它所有的一言一行,大家还是把它看作是权威性的,而这个权威性背后是我们的官方,所以实际上就限制了它的空间,就《新闻调查》这几年它的空间不是越来越大,我看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是在这个体制里面,他很难有更大的突破,这些突破谁来做?后来我们就看到就是民生新闻的,而民生新闻不是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主要不是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比较接近的是阿丘的那个《社会记录》,《社会记录》都办不下去,阿丘换别的节目了,阿丘不做了,这个节目撤退,《新闻社区》算,它不是王牌的一个,不是很大,我觉得当时的关注领域比不上像阿丘这样的特点,因为中央电视台它比较难贴近,就是它到底每一个民生,它13亿民生,已经是一个太大的,而民生新闻的出现,在我看来恰恰就是接着中央电视台之后在,实际上我看并不是从2002年的南京《零距离》开始,这个概念出现我们看到是,有的人说是第三次中国电视的革命或者浪潮是从南京《零距离》,因为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也在讨论找出很资料,我觉得大概是湖南电视台,当然各地方的电视台早在这个之前都有自己的尝试,因为中央电视台在开出《新闻调查》之后,每一个地方都在类似地杂志的节目,但是比较接近于我们今天民生新闻的,我看湖南电视台的《乡村发现》,《乡村发现》就是做农村的节目,当时做的时候觉得,做这么土的节目,这个所谓土的就比较贴近,但是它取得很好的效果,然后它的《晚间新闻》,实际上当时基本上走的就是民生新闻的道路,从风格到主持人,不过有趣的是《晚间新闻》不知道出什么事,又变成要周播,我不懂《晚间新闻》怎么可能变周播,不能一个星期只有一个晚上对不对?但是这个当时民生新闻的突破,应该是从湖南电视台,湖南卫视在中国的电视当中,和中央电视台走了前头之后,往来是有些事情要别的电视台帮他走下去的,那就是在新生新闻方面,在这些新闻的变革当中,实际上分成两个两拨,一拨是我们凤凰卫视在帮它走下去,比方说电视评论,我们电视评论中央电视台还是想走,但是它走到一定程度,它又受到体制约束的时候,我们从98年以后就开始做电视新闻评论,98、99年我们走下去,我们然后把这一块做到发展比较成熟,从新闻内容来说,贴近民生就是在93年中央电视台所说的改变以态,要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做法实际上湖南电视台,我们看里面对这个比较具体的一些记述,我也找了一些片子看一下这个,我是这么看的,但是到了2002年南京《零距离》就正式地带出了民生新闻的这个概念,然后我们说可以说一发不可收拾。 这样的一个出现,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就是首先我们觉得我们的观众,就是我的受众在改革开放发展到90年代后期,特别是21世纪实际到来之后,实际上我得到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如果说80年代那时候电视刚刚进入每家每户的时候,《新闻联播》成为最主要一个电视新闻,到90年代我们就需要各档次的每个时间的,中午的新闻,早上的新闻,现在我们需要新闻频道有更大量的新闻,而且需要更多类的新闻,所有在电视上这样一种发展,实际上都是当中先出现了这样的需求,而我们干电视的人,在自己的探索当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需求,或者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样的需求,我们就成功了。实际上我觉得凤凰卫视这几面所走过的跟大家走过都是一样,就是所谓一些比较成功的实际上都是存在这些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我们在做的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得到了受众观众的很好的接受,又变成了一个盈利模式,那就是我们的节目我们的栏目了,我们的节目我们的栏目就站住了,但实际上它的基础还在需求,所以从民生新闻来说,我觉得为什么我们从香港、台湾,或者从美国的这些地方,它没有这个需求,因为它本来新闻里就满足了这个需求,而我们的新闻当中原来这一块处于很薄弱的地步,我们太多的是官式新闻和所谓的一些新闻,那时候我们的国际新闻都占很少比重,最早的时候《新闻联播》我们说主要看最后五分钟,就是为了看国际新闻,但是后来新闻各界新闻出现以后,国际新闻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满足了大家的需求,同样民生新闻也是,我们需要看大的新闻,需要看全国性的新闻,但是我们还要看身边发生事情的新闻,那这样一个新闻从电视角度在这个之前,没有人来满足这样的需求。但是民生新闻从200年以后,成为一个潮流之后,实际上就是满足了一个已经存在的需求,而且非常强烈的需求,这是我们会觉得民生新闻的基础,而这样一个需求,又是和我们的体制应该相关的,因为我们的体制跟其他市场经济下电视台的竞争应该不同,市场经济下电视台竞争你有了反照,你按照市场的机制来竞争,但是在我们这儿基本上是按照机制,就是中央层面的,然后是省台的,省台下面是市台的,这样一层一层地,那每一个层面里面,你到底怎么去发展它,找到自己的空间。这个当中我想就是跟你这个频道,跟你这个电视台,最直接相关的老百姓对新闻,他们所需求什么,而这个所需求当中,最大最重要的内容,我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民生新闻,因为这样新闻的出现,是和我们之前所讲的,所谓的官式新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管它叫民生新闻,但是在我看来实际上还可以说,我觉得可以说是平民新闻,因为我们所强调的从内容、从风格从特点实际上就强调平民主义。所不一样的,就拿主持人来说,我们的主持人从湖南的张丹丹的《晚间新闻》,张丹丹的形象和她的语言风格,到南京《零距离》孟菲的形象和语言风格,它就是和中央电视台不一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它那两位主持人,或者说不能问的主持人吧,播音员,他们互相之间连看都不看一眼,从来没看过。那这种方式也是符合《新闻联播》的需求,但是对平民新闻来说,像孟菲或者像其他有一些可能两三个人的这类的新闻节目,互相之间基本不一样,孟菲形象在中央电视台当然不可能像正规的新闻似的,语言当然也不可能,从内容来说,那就更是这样,像所谓民生新闻的内容,看的就是我们说官式新闻当中一般不会触及的,或者它的触及的方式,是以官方的就是我政策的解读方式来做,实际上我说很多所谓我们说官方新闻,都是跟老百姓非常密切的关系,你说两会十七大当中的当然是民生新闻,但是它的解读方式是跟老百姓之间有距离感的,这种距离感能够打破,那就是民生新闻它能够打破,民生新闻从内容来说,它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密切相关的事情,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一种选择方式是以受众为出发点,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看来就是在,如果我们从香港或者台湾我们这样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它和市场化的原则是比较接近的。 那么主持人语言风格我刚才说过,语言空间实际上在民生新闻的发展当中,实际上也找出了新的言论空间,像广东的那位老先生陈洋他的评论,还有孟菲的评论,就在杭州我听过几段××的新闻,都有自己的新的言论空间,这种它在新闻当中,穿插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前在别的新闻是不可能的,那么即使这种看法表达方式也不跟我们后来做新闻评论也不一样,所以从言论空间来说,民生新闻也带出了它的特点,而这个言论空间又是观众,我们说平民百姓,他们想说的话,他们自己心里的想法直接相关的,凡是得到观众喜爱的这些主持人的言论,说到后来观众就说他说出来了我们想说话,我们平时就是这么说的,所以这是言论空间。所以平民新闻带出的是一个和我们原来的传统新闻来说本质区别,它的定位出发点是以观众,为什么叫民生?那么这个当中当然有各种,这种手段也帮助了我们现在的,包括SNG的广泛运用等等,这只是手段,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内容,内容两部分,一个是新闻内容,一个是言论,好的主持人他的风格更好地把内容和言论更加出彩, 但是还有一个我觉得也是,就前面我讲到《东方时空》的93年的变革的时候,实际上民生新闻是一个盈利模式,民生新闻能够这么火,跟它能够得到很好的收视率和广告有关,所以这和我们以前的传统新闻相比较,应该说民生新闻是市场环境影响新闻,这是我从香港的角度来看。我们因为其他的新闻,我们很难对,当时我们说我们的新闻节目都有不错的收视率,但是民生新闻对收视率和收视率带来的广告,可能是更加生死相关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来看民生新闻是切实我们认为是这些年当中中国电视当中一个重大的发展,这个重大的发展是带有比较明显的一个市场化这样的一个,而市场化当中把观众放在主位,探索观众的需求,这是我们电视新闻当中现在在民生新闻方面一个很突出的。那么这样的出现以后,当然从一开始出这些新闻之后,包括湖南电视台,有人说它这么土的《乡村发现》就有争议,2002年南京《零距离》出来之后,民生新闻比如说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更多地会争论,就是有没有琐碎娱乐化,但是在我看来就是,我看一些节目的样式,因为我们在香港很难看到地方台的这种类型节目,这几年我在北京,我在清华我搜集了一些节目的样式,确实我觉得有一些我们所谓的民生节目当中,有它的一些比较艺术化,比如说有的地方有一些节目就是专门拍婆媳打架,一个媳妇怎么找找婆婆家里去吵架,然后两个人打起来,然后就把打的过程还跟拍,拍得很起劲,我不知道有没有直播?如果婆媳打架直播也很吸引人,但是这种低速的琐碎的娱乐化的东西,我觉得不能够去否定民生新闻的主流,民生新闻当中是我们观众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的东西,这东西可有可无的东西,实际上以前电视里没有,我们自己天天会谈很严肃的事情吗?我们也会谈一些八卦,也不算太八卦,我们也会交流一些社会上的消息,我们看到报纸,为什么这几年都市报会发展地这么快,我在北京清华大学门口报摊上,我要买人民日报买不到,我要买北京日报买不到,但是我压买北京晚报,北京晚报销量非常好,实际上看晚报的人,跟我们一般民生新闻的那些节目播放的时段所接触的人是一回事,都市报人民日报买不到,但是北京早上卖得最好是京华时报,也是人民日报办的,人民日报社办京华时报挣大钱,但是它怎么样,我们所谓的都市,都市化就是平民的报纸,它每天大量地新闻,北京市里面的,在北京市一位宣传部的它的约束下,北京市的北京青年报不能报的东西,京华时报它不管你,它会大量地报,所以京华时报的报纸卖的很好,这个道理在电视节目也是这样。 就老百姓从观众来说对这类新闻的需求,它本身存在,而且这样的存在你满足它的需求,本身我觉得我们做电视应该,你新闻不应该去就是只谈某一部分新闻,那么第一个当中,有一些所谓比较俗一点的,但是要看怎么俗,俗未必就一定是低俗,你婆媳打架能够拍出背后的故事,能够拍出比较带有社会××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当中给大家一些想法的,这样的新闻我觉得本身也可以。但是一般人认为如果说民生新闻怎么样怎么样,这种辩论没有太大的需要,因为我们从做电视本身来说,我们满足观众需求当中,就有这一块,但是他说你这样做的话,大家老是看这种琐碎的事情,我看是未必,因为实际上我们的观众需求也是多元化,我们的电视也是多元化的,而且电视以外的媒体更多,我们并不是说电视要满足所有的需求,也不是说我们一档要满足大家所有的需求,你可以看《新闻联播》你也看每个省和地市的常规的新闻,也可以看我们的新闻,也可以看凤凰的,有机会看到凤凰的,现在我们就是多元,多元的需求,也有多元的选择,作为民生新闻,我能够满足在观众人数相当比重的观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需求,我觉得我就够了,这一部分我觉得就是我们的问题。但是民生新闻最近几年大家有听到就是说有一些民生新闻,也有它的瓶颈问题,也有它的局限性,要怎么样突破,这次我们论坛讨论当中,今天没机会听,我们其他的同行我们这几方面很好的建议,也许大家会谈到一些问题。 首先民生新闻,我刚才已经说了,它只是观众需求当中的一部分,针对这一部分所做的新闻,但是这一部分节目你当然就有它本身不同的需求,就像我做电视新闻评论,我也会碰到我的一种局限,所以民生新闻也可能会有它本身就存在的局限,因为我做凤凰新闻,我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民生新闻的问题,可能是外行,可能是旁观者当中未必能说的对,可能我提出来,可能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看一下对不对?因为我觉得民生新闻本身出现就是在官式新闻之外的开拓一个新的空间,但是一个新的空间,我们往往有的时候出现异类新闻,大家喜欢做,因为它政治风险比较小。我们本身是因为做硬新闻可能有比较大的风险,或者有一些硬新闻做得也没有太多的市场需求,这种情况下面选择越来越的电视台,我们在新生新闻方面会比较的投入,我想有一点就是我们是有点回避,回避难做的,回避政治风险高,回避可能吃力不讨好的,尤其是在我们在现在体制上等等,像我们凤凰,比如说两会、在十七大的时候,我可以直播我可以发表我评论看法,但是其他未必能做,那么这种情况下面,民生新闻你做直播,我们的评论员发表许多关于民生新闻方面的看法,既有市场,又能够寻找到新的言论空间,但是有一部分就是本身这样一种趋向的话,有可能就是长期做下去的话,会不会形成,我提出一个只会做这一点新闻,就是现在台湾的电视同行,我们在交流当中,因为最近几年凤凰做了好些有关台湾的分量很重的新闻专题片,几乎每年都在台湾获奖,那么台湾其他电视台同行,他们去买了我们的片子再去放,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放?他说我们已经不会做了,因为做这样的电视片,跟他们现在的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不一样,他们需要年下来以后,新的一代电视新闻工作者,已经不知道怎么来做比较严肃的,有分量的专题性的这样的节目,他们每天只会做就是下面我要讲到非常有特色的那种所谓社会新闻。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会不会同样我们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你本身就有有一种弊,弊的话,就是说大家会趋于容易做,找容易做的,不吃力又讨好的题目,因为不吃力,老是不吃力,我们的整个趋势会不会走向这种,我只是提出来一个,因为我看到有一些地方的台,一些节目当中我看了这种情况,如果都去做这样的节目,也不太花力气,做出来了也许收视率也不错,那就行了,那我何必去追求一些可能做出要花比较大的力气去做,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从一开始做民生新闻,包括湖南的《晚间新闻》到后来的各领域新闻,都以新奇特为一个内容去排练语言,这样的一个选材,本身我觉得比较偏激,因为民社新闻当中肯定不是只是新,不是只是奇,不是只是特,但是新奇特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容易吸引眼珠,那明天还有没有新的,什么叫奇?一定要跟昨天不一样才叫奇,特也是这样,你时间长了以后你新奇特的这个,你时间长了,你比如说大学生擦皮鞋这是个新奇特,但是你天天的学生擦皮鞋你就不是了,那么也许大学生也去干别的事情了,那是不是大学生能真的干别的事情呢,你觉得我碰到了瓶颈,我走不出去了,所以这又是一个先天的,所以我觉得新奇特会带来对我们的本身一个约束。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电视发展很快,电视人才包括整个新闻,应该说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或者说很年轻的队伍,电视的记者我没有接触,反正从平面媒体来说,因为最近两年,打交道比较多,采访比较多,一般来说两三年的采访经验已经算资深的了,十个记者当中,五六个刚刚大学毕业,甚至有的还在做实习的,这种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民生新闻当中,如果必须多的是一些比较经验还不足,或者说专业积累还不够,甚至还没有一个对新闻的理解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的话,在民深新闻当中很容易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界限模糊,我们在讨论当中我放了一些片子当中,就我们说这些片子明显是反拍的,明显是做出来的,那么当然最重要的我们今天带着了,大家可能也都看过,就是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的事,它是其中了我们现在做电视新闻,它也可以算是民生新闻,这类新闻当中的最重要的一些,也是最大的一些,我们的缺陷集中在那边,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我们的体制内的人,它是通过借鉴的方式去做。 好还是不好,由观众来做批论,第三个就讲到卡斯特罗关于我们报道古巴问题当中有没有回避古巴的转制本质,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提问题和我回答问题我们都需要对古巴做比较深刻的研究,我想也许提问题的人对古巴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我自己对古巴我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我并不认为现在我们对古巴的报道是完全符合古巴的事实,但我也不认为西方国家说的,就是卡斯特罗就是专制这一句话,能够代表古巴的现实。我记得美国有位导演拍了个纪录片,他去古巴做的采访,拍了一个很长的纪录片,我希望我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古巴做比较深入的采访,然后再来回答你的问题,谢谢。 最终民生新闻会怎么样?会消逝吗?或者最终回到改变语态的新闻吗?第一个我觉得民生新闻这个说法有点矛盾,因为新闻当中主体部分就是民生,再拿出个民生新闻来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体制不是很正常,我原来的那个新闻当中我们太多的偏重于观众,所以我们会强调民生,所以我现在我倒觉得就是原来我们讲的行为就是新闻,但是我们现在有民生新闻,就是因为原来的新闻当中太多的去把我们可能是开会的,官员活动占了主体了,那我们老百姓才需要另外一个,所以我觉得从内容和风格来说,与其说明是新闻还不如说是平民新闻。所以我并不是反对民生新闻的说法,但是这样的新闻当时出来这个说法任何说法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在当时2002年,包括我在上课也是有民生新闻的说法,但是我也会提出,我觉得这个实际上也许有平民新闻,但是有平民新闻就有点刺激性。 民生新闻会怎么样,我觉得新闻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是一样的,就像99年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做,那时候我们台里,我的老板问我一个问题,这是他比较担心的,他说你真的每天有这么多东西讲?因为之前我们是有做一些评论,但是你要开每天晚上的评论节目,而且每天要20几分钟这样的节目,你有这么多东西讲?我说怎么没有东西讲?新闻每天在发生,从民生新闻和所用新闻一样,任何新闻,只要我们这个社会在发展,新闻越来越多,新闻素材越来越多,而且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观众对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想想80年代我们对自己,对新闻的需求,那时候,现在我们如果回到当初可能不可能?只看一个新闻联播可能不可能?那就是一个变化,发展,同样民生新闻出来以后,那只会出更多的内容,新的手段,特别是互联网上网的人自主的新闻发布也许会成为,当然现在很多还没有这样的权限,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网上传递消息,很多实际上带有新闻的概念。这种情况下民生新闻也会碰到这样,大家的新闻来源越来越多,最后大家并不太依赖你电视了,而不只是民生新闻,也许对这个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弱。这种可能性到底怎么样,那我想随着互联网,随着手机上面的视频的发展,互联网上视频的发展,对我们传统的电视会有什么影响,那是个整体的问题,而不只是民生新闻的问题。所以民生新闻会不会再回到改变了语态的,我想不会,因为回去了就是死掉,死掉了怎么办。 关注也许不答应,毕竟我们不是以前可以不考虑老百姓的利益,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以民为本,这次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去哪儿去考察的时候,他有一个讲话,就考察粮食问题,连着讲了四个民生。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那我们现在的执政,整个施政,围绕着民生是占了或者是核心的,那可能民生新闻再倒退到过去那种状态,但是我倒觉得这还是个问题,就是电视本身我们电视作为一个媒体本身,它还是会遇到新的,现在看来电视还是最强的媒体,这毫无疑问,电视最强的态势,今年我想还是没问题,尤其奥运会给我们中央电视台还会带来大批的广告,但是明后年到底怎么样不知道,因为互联网上出现的新的形态,带来的是两亿一千万,明年可能两亿五千万,三亿,这样的人口他们可能更多的渠道去获得信息,甚至自主的传播信息,互相之间形成不同的意见,在这些方面,电视并不是一个很有优势,我们可以把它尽可能的吸纳到我们的所谓民生新闻里面,吸纳到我们的节目形态当中,但是互联网它的特殊性,它的优势会慢慢的出现,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未必准确。互联网做起来跟我做节目有一些很有趣。我刚才说过我在腾讯做节目,我半个月每天做的时候有点特殊的感觉。就是我们这儿播节目,电视上比如4:30要开播,我4:30一定会说到时候我一定要播了,但是互联网上没事儿,我早去了,他说早点开始吧,那就开始,晚一点,嘉宾上个节目还在托,上个节目一直托了半个小时,那我们就只能等,没事儿,他托也没事儿,同样我们也托,我今天内容少,我少讲一点,没事儿,多,多托一个半小时也没事情,这就是互联网,你看这样的优势,我们电视节目就没有。 当中什么想法,当中嘉宾讲话很激烈,给他们后边就断了,我说断了我们的观众看起来,他说没事儿,视频经常流通不畅,他们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儿,这样来欺骗观众,但是这也是个互联网,它有它的特殊性,怎么样可能把网络视频和我们节目的结合,和手机3G的结合。因为今天时间比较紧,我今天6点要到上海录节目,看来还有什么大家,特别是对我刚才讲的有什么不同意见。 女:改制是否也意味着像集团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意味着电视媒体越来越推向市场,意味着以盈利为目的?舆论作为一种产品,它很大程度上确实被政府宣传部所控制,改制以后现在成立的广电集团,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媒体人很大的困惑是我们连产品的自主权都没有,其实我是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是感觉我做民生新闻做了有四年时间,但是我就感觉我们的道路越来越窄,包括现在事业单位改制,让我很困惑,很无奈,就是根本就没有自主权,这种改革的方向,政府,媒体它应该怎么样改革,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曹:因为我所在的环境,我所在的凤凰卫视的体制可能和各位不太一样,我们是商业化的经营,但是有一点我得说,实际上比如在香港,我在台湾,看的媒体比较多,我们做新闻工作的人,基本上是处于弱势,就是在市场经济当中,我们也处于弱势,一个来讲到这些话,我如果在香港套到任何一个媒体,把领导换成老板差不多,但是首先我想我们能不能还是在有一个两种形态,一种形态就是我是打工的,打新闻工,我只是一个工作,我只能做这个事情。另外一个形态就是我在这个情况下我还能够有一定的作为,您刚才讲改制那些事情,那肯定是官方体制的一种作为,这个本身体制从现在的管理体制当中,我觉得有利有弊,有利一点我想过,香港台湾媒体有些太无法无天了,每人管的情况下,至少还有人常常来整顿一下。但是这种媒体用行政手段来管的能够成功的话,能够做的好的话我们也不会有90年代这样一来的变革,老板也看市场了,我们也没看市场。但是这里确实很多我们是双重的约束,这种约束下当然对我们做事情会比较困难,这个我觉得因为跟中央电视台我们谈到,中央电视台最近大家很有激情,我感觉不到他们的激情,不好意思,但是我感觉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我们的同行有多大的激情,我觉得现在是落后,我们的改革如果不能够回到我们能够至少93年状态,回到新闻调查最初那几年的朝气,我们的整个新闻不会做的好的怎么样。中国没有好的新闻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幸,十三亿人而且发展的这么快,是最出新闻的,但我们也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出比较好的新闻,这也许是对于我自己做的话最起码的要求。比如我的空间里面,我怎么样去把它做的好,做的我们的观众觉得你做的跟人家还有点不一样,我觉得也许我就可以对得起,至少我现在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去年我做了一年的长安街,围绕十七大,很难做,非常难做,但是我想在那个空间当中,我基本上我把能够达到的言论空间我都搀进去了,一年多疑后我觉得十七大以后,今年基本上就不做了。但是我想在这个十年做凤凰的十年当中,我们也基本上实际上受到约束并不比各位小,不要以为凤凰有好象很大的言论空间,凤凰卫视为了西藏的问题,一天三遍不知道多少次。谢谢。 它收视率一般比较高,好多频道里面可能民生新闻它一年一个亿的广告收入,会足以支持整个电视台的主要的收入,而且这个当中投入相对来说可能比其他的新闻栏目还少一些,你像新闻调查辛辛苦苦拍了一个节目,像柴静他们去拍,弄半个月、一个月出来以后能不能放还不知道,放了以后突然出大问题写检查,像这种情况当然在民生新闻当中应该来说它比较,比较它可以用,比较小的投入,比较小的投入当中也会造成一个就是,你像为什么会出许多反拍的,很明显,我们看到有的节目里面,它就是单机去,他单机去结果拍出四个不同的角度,我认为这四个不同的角度,起码三个是反拍的,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三次能拍出四个不同的角度,明明就是单机的,但是从新闻角度来说从它的客观真实性来势,反拍是越过了界限,反拍到最后就是报警,从这个里面我们说就是个专业标准。 再一个也是刚才连续讲的,就是个盈利,盈利就是会涉及到一个就是收视率。这个模式最近几年在中国内地已经基本形式,就是收视率调查成为一个普遍的,已经成熟的一个做法,这种方式也不过就是拿其他地方已经做过的东西,美国50年代就开始做的东西,台湾90年代以后开展盛行的这样的,现在我们内地来用。那么收视率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决定盈利。它怎么盈利?因为广告商就是靠收视率来投入广告。最典型的这种市场化的这种方式,就是买收视点,一个大多少钱,我不管别的,我只买点,我买十个点,你如果这个节目每年晚上播出的时候是2.0的有五次,给我五次的广告,如果是1.0的,你给10次,10个10块,你如果是0.5,你给我20次,所以这里面的广告商的经营是就是这样,和电视台的关系就变成了这样。那这种情况在对于我们民生新闻节目当中,如果已经成为我们基本的盈利模式的话,它必然会影响到我们民生新闻的发展。因为这种情况在台湾,我主要介绍台湾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就是有点像癌症,这样一种模式,但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来解决这个方式。香港的情况和台湾有点不一样,香港收视率有统计,但是香港的收视率并没有像就是我们所谓讲收视率决定一切的地步,这很重要原因是香港的电视,从来不是充分竞争的,香港电视的频道,比我们内地任何一个省的都不会少得多,我一直说如果看电视的选择性来说,全世界大城市里面,最烂的就是香港,为什么呢?它只有两个政府发配执照的,开放的电视台,每个电视台两个频道,这是过去许多年一直如此,今后因为实行数码化,它会增加一些,而且现在大部分人家还没有数码化,所以你到香港去绝大部分的家庭,3/5这样的家庭里只看四个频道,四个频道当中,两个英文频道基本上没人看,只有两个频道,两个频道一大一小,无线占七成的市场广告,亚视再拼命不过就占了三成,这个比例一直没改变过,所以就两个频道,而且一大一小,一强一弱,长期地积累下来的强势和弱势,使得这两个台我们所看到这种充分地竞争。所以对于香港来说,它的收视率并没有,它也公布收视率,并没有到了就是所谓真的主宰一切的这样的感觉,而现在香港有了有线电视,而香港有线电视很贵,所以香港也不过只有,我估计三分之一都没有,四分之一的家庭会有有线电视,现在还有少量地看卫星电视,少量地看无线电视,但是多数地现在还是看××,所以香港情况就是,我不来做比较。那么这是一种不充分竞争的情况。 那么台湾的现在的情况,我说从80年代后期应该说90年代到现在十几年过去当中,收视率在台湾电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时间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是从90年代后期差不多就开始有这个影响力,因为台湾本来它的电视很简单只有三个选择,就是所谓三台,各一个频道,那就是华视、台视和综视,这三个都是官方背景,华视是兵方的,国民党那时候的,综视是国民党党部的,还有一个就是台视,就是省政府,这种情况在90年代后期有了改变,有了改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得到叫第四台。第四台不是一个概念,第四台不是一个台,第四台是一大堆通过卫星播放,然后由地面的有线系统接收送到观众家里面,这样叫第四台。当第四台出现之后,台湾就出现了非常激烈的电视台竞争,所以到现在台湾的,你如果去的话,打开电视机,一般来说如果家里面是电视机,70、80%都已经接收了它的有线系统,这个比例要比香港高得多。这个70、80%的有线系统大概可以看100多个频道,或者更多,这100多频道里面,除了传统的我说那些老三台还继续在播以外,有各种各样的很特别的选择,一直到算命的,一直到股票占很大比重,宗教占很大比重,电影占很大比重,但是新闻不真很大比重,所以现在这些所谓综合台,它有它的早上的新闻,中午新闻、晚上新闻以外,整天在播新闻的频道,它有时候有几个因为也会变化,现在应该是八到九个,也就是八到九个频道一天到晚在播,它在播什么呢?就是台湾这么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台湾要播什么?大家要看的是台湾自己的事情,台湾人不关心台湾以外的事情,所以一个小小的两千多万人口的地方每天发生的事情,它要24小时地在播,当然当中很多很多的东西,根本我们讲的民生新闻完全是一回事情。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广告公司,它头广告的方式,在近几年当中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开始关注收视率,或者依赖收视率,因为频道太多了,一下出现这么多频道怎么办?谁知道这个节目好还还是不好?有人看没人看?广告公司在投电视的时候,有一句话就是人家说的,我知道我的投入广告费用有一半是没用的,但我就是不知道哪一半没用,他需要精确地去告诉他,我这个节目我有多少人看,什么样的人看,什么年龄的人看,特别有多少人看,这个收视率。那么台湾就是AC××在台湾占了垄断性的市场调查,它的样板是两千多,一千多两千左右,它这个样板的数量相比较比××可能还高一点,然后它就开始每天就发表它的调查的结果,每天早上九点半就发表上一天的收视率调查。收视率调查当然每一个电视台,每一分钟的收视率,你还可以细分到每一分钟谁在看这个,当然一般来说,它的常规的就是告诉你每一分钟的收视率,然后它会有一份前80位的节目最高收视率的节目表,这份东西到每天早上9点半,传送到了每个电视台的主管的那一边,主管就会把它印发到每一个人的面前,这份东西现在所对台湾电视起了一个决定性的指挥作用。所以有一位电视界的朋友在写书的时候就说,别看台湾有100多个频道,实际上只有一个台,那就是AC××台,因为它的收拾调查决定了整个电视台的趋向。到底收视率说明什么,从一开始就有争议,无非就是样板准确不准确,但是AC××可以他可以拿出很完整的一套理论,概念,统计,这是很科学的,我可以支持我选这些样板就足够了,我的误差不过是2%到3%,当然是在误差范围内的,当然也有人说你这种东西到底准不准?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接收过收视率调查,我也从来没看到过一个谁收视率调查到底怎么调查,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认识的人当中接受过到底怎么调查的?台湾的新闻界的人说我们也从来不知道他们到底到谁家里面,怎么调查的?这是一个东西。 还有一个就是,你这些东西,人家开着电视机你就算是,到底有没有看也很难说,大家知道电视机开着,也有的是半看不看,半听不听这种状况,到底真的有没有这种广告效应,也很难说,因为你没有可以取代它的东西,有一朋友在写书的时候举了个例子,有一天他们录高的节目,晚上播的时候出现了故障,电视上就是雪花,就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没办法看的,结果第二天还有0.25%的收视率,它也搞不明白他这个收视率到底怎么看。但是无论如何就像,反正只有这么一家在占主导地位,你不看广告公司在看,广告公司就在按每点的广告投入的加入来计算,这就对台湾的电视台的道路的影响有非常大,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说的,现在我们内地可能也是这种状态,要买点,你收视率高你的收入就高,你收视率低你的肯定低,收入有低,但是这种情况下面收视率当然又成为一般情况下,所有电视频道主宰他们节目的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大的市场,比如说美国那边,50年代就争论收视率到底有没有意义?美国的资深的新闻工作者现在有一部分他们在回顾当时的争论,他说这个问题争论到今天,还没争论清楚,争论50年了,问题跟先前一样,但是没办法,因为广告公司看。那么大的财团它有很强的实力,它也以在收视率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弹性,但是一般来说如果这个本身财源就比较紧缺,你可能盈利也不多,或者说整个集团你稍微情况不好就要亏损了,这种情况下面当然要追求收视率,那么收视率对于我们做新闻的人,就等于是我们的孩子每天要考试,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每天考试,然后把这个成绩再交给家长,对孩子有多大压力。那收视率作为我们做新闻的,如果在台湾我们的收视率构造这样,因为每天9点半是传到公司,10点钟基本上大家都拿到了,拿到以后当然就要,每一个分工的人,记者就要看自己昨天采访的新闻,每一个分钟播出的时候我这个收视率怎么样?然后我是做主管的,那么我这一档新闻,这一档新闻收视率怎么样?本身的收视率跟我们自己排名前后比较还不要,它还要和其他台比较。昨天晚上9点半,那个时候我们台的新闻是台湾所有的台的里面最高,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去查清楚,去查一下,十有八九那就是明星的绯闻的、八卦的、血腥的、奇奇怪怪的这样的新闻在台湾一定是很高的收视率,那么这个在行业里面就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今天的新闻做得很辛苦,做的很正经的,报了一条政治新闻,结果我的收视率还没有人家的三分之一,那我明天干吗还会做这种新闻。一般出现了这种可能收视率高的新闻,那谁不做?谁不大作特作,这就是台湾现在电视的基本状况。当然还要想着观众到底要看什么?观众到底应该看什么?谁是标准?那些电视台的主管,他们有一个经验,就去到街道上去看那些小的餐馆,因为台湾是这样,各种各样小吃店很多,这种小吃店里往往就有电视放,因为电视在台湾是比较发达的,大家在一边吃一边就会看,那么你就问老板娘,就现场的那些食客什么时候就埋头在吃就说明电视上的东西不好看,什么时候停下吃了,停下头来就好看,比如说我们不说像马英九3月22号的投票,前后大的新闻出来这种可能是这种特殊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埋着头吃的时候,一定是在播政治新闻。那么犯罪新闻会怎么样呢?犯饭店老板娘说有时候会看看,但是不会有太多的人喜欢看,最喜欢的是什么?就是乱七八糟八卦新闻,明人的新闻,大家就会停下来看,这很简单。你去问他们是,这些最基本的人他们在看,这种情况下面,大家的新闻取舍,应该说是越来越屈服,趋向于就是台湾的现在新闻的主流,我见过台湾的新闻频道里的新闻机关去拉,拉新闻占主题,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满足观众而满足。为什么要这做呢?又是收视率的影响。因为如果没有收视率我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的时间,那如果你要收视率,那我只能跟着收视率跑,那么收视率高的是哪些新闻,就是这些新闻。那怎么办呢?可能我不知道现在因为各位在探讨民生新闻的时候是不是也碰到有点差不多的情况,大家台湾已经到了恶性的这种状况。这种恶性状况就是整个台湾就变成了一个大家每天所谓疯子和傻子似的,就是这种。 实际上也不止是电视,报纸上也出现这种情况,现在香港的苹果日报到台湾去也办了一个苹果日报,苹果本身的做法基本上就是采取了这种类型的,就是满足你的读者的这种需求,当然它追求的最大的话,因为他说台湾的报纸也编了要闻,各种各样的新闻,国际新闻,但是现在也看到台湾的报纸当中,国际新闻包括大陆新闻越来越少,他说现在读者拿起来,马上就就翻到第七版,因为台湾的报纸有点区别,第七版是什么?当地社会新闻,然后看娱乐新闻,然后看体育新闻,这种一般地受众的选择方式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没有收视率主宰一切的情况下面,那你可以有所空间当中来做调整。你不能说观众读者一定要看什么东西,我就提供什么,而且让他看个够,他最喜欢看什么,就让他看个够,你可以做相对地调整,但是在你在收视率和市场率决定一切的情况下面,广告收入决定一切的情况下面,你只能采取这样。为了收视率提高台湾新闻电视台采取很多很多很特别地策略,比如说你到台湾你会发现,我们的整点新闻,我们7点钟一定是新闻对不对?我们说所有的新闻我们一般会放在整点开始,台湾的新闻不会再整点开始,整点开始就没有收视率,它一定是提前开始,7点钟的新闻,6:56分,57分就开始,它为什么呢?因为要看的人也许已经在选择,不一定到7点他已经选择了,已经开始了,他就看下去了,所以到后来就是这样,都提前开始。这就是一种它的新闻编排当中,非常考虑的就是到底会不会影响收视率。什么时候插播广告都是要看别的台,别的台如果在播新闻,我去插播广告我是自杀,就看着别的台,他出广告我们也出广告,然后差不多这个时候大家一起播广告,所以这种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非常专业化的不会热情,但是它影响最大的我觉得不是个形式,而是内容,从内容和新闻采播的方式,这几年受到收视率的非常大的影响。这种新闻的方式,我们看一些例子。 2005年4月份对台湾人来说发生一件很大的事情,也就是连战访问大陆,这件事情引起台湾的新闻界当然比较重视,当然这也是关系两岸关系到台湾观众直接利益的一件事情,当然各个新闻频道都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但是在连战问的后期,我们说好在后期,如果再早几天的话,那件事情发生的话,那可能对这次连战访问大陆的报道整体都会受到影响。就是在连战访问大陆的后期,台湾出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男的艺人叫李××的自杀,×××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台湾早期的一些模仿秀,一位模仿吕秀莲的一个男演员,就是叫李××,他在(一览)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上吊自杀了,这个消息出来以后完全就把整个新闻的重心转移了,后来的整整的三个星期,差不多就是李××占了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时段,那么有什么可以做的呢?当然李××自杀,它为什么要自杀,他怎么自杀?后来我追下去,李××有一个绯闻女友,这个绯闻女友也是个演员叫夏艺,是内地去的,她自称是上海人,但是我看她上海话讲得不好,因为我是上海人,反正她跟那边,也就是台湾的综艺节目里经常会出现,然后当然就要去追夏艺,夏艺在日本,她要回来,回来又是大新闻,然后李××妻子离过婚,也要回来,从美国一直追到台湾,再下去还有什么好炒作可以炒作,李××有哪一个海滩上有人看到他徘徊,一切有关的可以整整炒作三个星期,比连战和胡锦涛会面更重要,为什么?收视率高,李××那天的新闻,比平时,可能就跟连战的新闻相比,第一天就高出30%,多30%的收视率当然去追,而且你不追别人一定追得更厉害,那你的收视率会缩的非常低,所以所有的频道都会追。那么同样的新闻在我们碰过的好几次,有一次是05年不久,大概7、8月份的时候,台湾的新党在主席×物敏的带队下也到了北京来,接着他们要到沈阳去,那么台湾的各个电视台的也派一些记者跟着他从北京到沈阳,就在要出发当天下午,传来一个重大消息,林志玲在沈阳拍广告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摔伤了,所有的记者把新党扔在一面,全部去到林志玲那边,原来采访新党新闻的记者一个都不剩,那么电视台就林志玲马上展开全面的布局,就把所有可以调用的资源全部投入,又是三个星期。做什么呢?当然林志玲怎么会从马上摔下来?她在拍什么广告?她在大陆拍过哪些广告?摔上的重不重?这个医院是什么样的一个医院?甚至就是因为摔在胸部,会不会带过她有没有动过活动手术,是不是假的?然后医院里想法进去,进不去也在外面,出来的人有没有看到过林志玲,医生有没有为她做过手术的?一个个在门口等着,新党那边当然一个都没有,大家有的电视台还居然会想到新党,回过头去问他你们被扔在一边冷落了有什么感想?那就是做新闻。但是然后林志玲做在那边了,当然台湾那边就要忙起来,林志玲的公司到底怎么处理?林志玲她的母亲会不会到大陆去,又说她的母亲发现是一个民进党的一个支持者,会不会去大路看女儿,这个问题是写了第一轮,因为接着几天之后就有SDS的国际医护的专机送回台湾,那就是第二轮炒作,第二轮炒作就包括飞机的炒作,怎么样从沈阳的医院出来,然后到了台湾的医院,沿途怎么样护送,怎么样进医院,台湾的医生怎么样来评估这个伤?特别是还又争论真的假的,如果是假的的话,会不会摔以后就出问题了,所以这些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围绕林志玲可以炒三个星期,那么过来台湾的观众说这个事情跟我到底什么关系?李××真的有这么大关系吗?林志
/
本文档为【曹景行ok】,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