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2011-11-18 3页 doc 27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9696

暂无简介

举报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要客观地指出目前的情况和各学派的情况,有两点必须说明。一方面,由各国  心理学会组成的国际科学心理学联合会(全部大约有四万名个体会员),从来不愿  意加入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大会,这当然不是因为联合会对哲学与人文科学不感兴  趣,而是因为它执意要和哲学思辩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哲学思辨对语言学或人口学  则毫无威胁。另一方面,有些思想家认为科学心理学不足以提供对人的认识,它应  该由“哲学心理学”(又称“哲学人类学”)来给予补充。因此,要了解当代科学  心理学的派别,必须先指出这...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要客观地指出目前的情况和各学派的情况,有两点必须说明。一方面,由各国  心理学会组成的国际科学心理学联合会(全部大约有四万名个体会员),从来不愿  意加入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大会,这当然不是因为联合会对哲学与人文科学不感兴  趣,而是因为它执意要和哲学思辩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哲学思辨对语言学或人口学  则毫无威胁。另一方面,有些思想家认为科学心理学不足以提供对人的认识,它应  该由“哲学心理学”(又称“哲学人类学”)来给予补充。因此,要了解当代科学  心理学的派别,必须先指出这两股思潮的差别,揭示作为科学的心理学所特有的要  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许多学者特别是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学者来说,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的  差别(他们一般都否认后者有任何意义)在于所考察问的性质。心理学和其他任  何科学一样,只研究“可观察之物”,而哲学则力求达到事物的性质和“本质”。  初看起来,事情似乎确是这样。比如,人人都同意人的意志自由或不自由的问  题是属于哲学而不是属于科学心理学的问题(即使在方法上心理学家在涉及现象时  接受方法论决定论)。人人也都承认记忆或知觉规律可用来作科学性研究。可是,  心理学史本身立即明,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之间的界限是经常变动的,而且变动  的方向是出乎预料的。例如,上世纪末,心理学家很少研究智力领域中的判断机制,  或者顶多把它看作属于观念联合的问题,而留给逻辑学家去更多地探讨。当马伯进  行这方面的研究时,他仅仅认为在联合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心理之外的因素”或逻  辑因素,这个因素与心理学家无关。今天则相反。关于智力的理论有多种多样,但  谁也不想把判断排除在心理学领域之外。因此,今天若要把心理问题分为科学的和  哲学的话,那是异常冒险的。目前最为普遍的趋势是把科学设想为无限开放的并且  由它自身随时决定与它有关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在历史的一个特定时期,某些问题被看作属于科学心理学,另外  一些问题则不属于科学心理学而可以交给哲学呢?这只是因为有些问题能够充分加  以限定,因而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到解决。同时,这样得到的解决是可以赢得研  究者们的普遍同意的(如暂时不一致时,可以进行复查或验证以期最后取得一致)。  因此,如果说自由的问题与科学无关(或者说目前无关),这倒不是因为它的性质  (现象或“本质”,等等),而是因为人们没有或还没有方法把它变成可以进行实  验验证或算法验证的问题。同时,至少在目前情况下,人们建议的各种解决办法都  依赖于对价值、信仰等等的判断,这些判断都是可以尊重的,但却不能彼此还原。  这就构成在哲学上可以接受,但在科学上不能接受的一种事实状态。  因此,作为第二个近似的解释,人们会说,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之间的界  限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一方面是客观的方法,另一方面只是反思的、直觉的或思辩  的方法。但是,在研究精神事实这样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的领域里,客观性与主观直  觉的界线又在哪里呢?人们常常倾向于认为这一分界线与内省有关。的确,心理学  有过一个学派(行为主义,今天它的立场显著地缓和了),它摈斥一切对意识的参  照,只着眼于行为。但是,也有过为独断唯物主义作辩护的哲学。因此,倘若认为  科学心理学无视意识,哲学心理学把意识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那就大错特错了。  本世纪初,德国心理学有整个一个学派(维尔茨堡的思维心理学),正当比奈在巴  黎研究同样的问题时,他们甚至试图应用诱发内省的方法,把内省集中在一些非常  限定的、可以决定的问题之上,使之产生出最大量的信息。他们限定的问题是:形  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以及判断与观念联合的区别等等。虽说这些研究阐明了内省的限  度,这一点下文还将谈到,却丝毫没有达到否认内省的一切意义的目的。  同样,如果认为只有哲学心理学把人看作主体,例如,把人看作认识论观点上  的认识主体,而科学心理学则把人视为客体,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一  种无意识的文字游戏(当它不是有意识时),旨在混淆对主体的客观研究和对主体  的无视或忽视。即使动物心理学或动物生态学,现在一般的趋势也是把生物当作主  体来对待。动物生态学的“客观主义”(即在动物的生活环境中,而不仅在实验室  里对动物进行客观研究的方法)的创始人之一洛伦兹最近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本能性  或后天性认识的观点与认识论中康德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富有启发性的论文。在智  力心理学方面,日内瓦学派就儿童的智力概念与智力运算的发展所进行的全部研究  工作,也同样了主体活动在认识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同经验主义所  谓的被动经验的唯一作用是相对立的。  如果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之间的区别既不在内省也不在对主体的看法上,  那么就应该在一个更加限定的范围内去寻求。这个范围仍然属于方法范围,但只涉  及研究者本人的自我所起的作用。当代科学心理学各派所说的客观性,根本不是要  忽视或撇开意识或主体不谈,而是不以观察者自我为中心的非中心化。由此产生标  志着当代心理学最普遍倾向的三大研究方向或三大观点:(1)行为观点,亦即包含  意识或觉悟在内的行为观点。总是内省是不够的,因为它既不安全(它达到的是精  神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其内在机制),又使事物失真(因为内省的主体既是裁判又  是当事人,这对情感状态起着重大作用,甚至在认识方面也是如此,因为人们在内  省中投射了自己的哲学)。然而,如果把意识置于行为的整体之中,意识仍是一个  基本现象,人们就从这一观点来研究“觉悟”。克拉帕雷德就是这样证明了有些儿  童在事事都过度地概括的那个年龄,认出两个物体(如一个苍蝇与一只蜜蜂)的相  似处要比认出他们的不同处更为困难。因此觉悟颠倒了实际工作的秩序,从四周  (动作的不匹配)进到中心(内在机制),而不是相反。(2)发生观点,即个体发  生的发展观点:倘若只考察成人,人们只看到已经构成的机制;如果沿着发展的线  路,就能达到机制的形成,而只有形成才是解释性的。(3)结构主义的观点。这个  观点还没有被每个人接受,但我们将要看到它符合一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带有强  制性的倾向,即寻求由动作的逐渐内化所产生的行为结构或思想结构。这是一种可  以用实验来获得其结果的结构,但主体本身在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它们时并没有把  它们作为结构而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格式塔心理学为这种研究开辟了道路,今天,  最最不同的领域里都可以见到这种研究,如心理-语言结构、心理-社会结构、智力  运算结构等等。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更加清楚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之间的界限了。它们  二者的分界,既不在研究的问题,也不在研究的领域。哲学心理学研究的任何问题  可以或者都可能进入科学心理学的领域;同样,我们也看到一些哲学家研究行为、  发展或结构。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非自我中心化;凡是心理学家认为他提出的只是  人人可以验证的假设,而且还在他的多种多样技术中提供检验工具的地方,哲学家  则认为可以通过一整套被视为原始的,先于任何心理学认识的直觉来认识自己。因  此,哲学家运用的内省就是以他的自我为中心的内省。正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  曼恩·德·比朗认为他在对努力的感觉中抓到了原因和力量,而雅内等人从那之后  则证明,努力的“行为”(不是努力的意识)是动作活化的一种调节,它分配但不  产生可供使用的能量。柏格森也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把他认为能通过直接直觉达到  的纯粹记忆与运动记忆或习惯对立起来。然而现代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认识迹象(同  天生行为与习惯有联系的、以它们为依据但又不与它们混同的记忆形式)和重建并  追忆的行为之间,至少可以区分出十个过渡层次。梅洛-庞蒂也是从同样的观点出发  把一切行为都看作是一种“体现的意识”,并力图调和对原始科学的寻求和对“超  验”的连续活动的寻求,但他无法断定个人在他意识到的范围内是由全部行为、他  的整个过去、以及全部结构来决定的呢,还是意识只是一种完成,只有对发展加以  完整的研究才能把完成置于其真实的背景之中。  然而,虽说科学心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差别这样看来很清楚,但是,显而易见,  这些差别尤其与派别有关。事实上,每个心理学家都部分地屈从于自己的认识论。  纳格尔也正是把心理学各不同“学派”的持续归于这一原因。另一方面,任何一位  学者都不放弃对他的自我所做的观察,即使他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有所不同。而今  天象卡尔纳普和冯·米塞斯这样的纯粹的实证主义者竟认为,内部观察尽管可以应  用于与物理学甚至与生理学的可观察之物不同的可观察之物,“在原则上”却与外  部观察并无区别。不过,只有当心理学继续向一切问题、向一切资料开放时,这种  差别才存在,其用意则永远是按照实验检验的一般规则,甚至在目前可能的情况下  按照形式化的一般规则来达到客观的解释。如果说哲学推理能够满足于公设的可能  性和概念的严密性,那么心理学从哲学推理中得来的不可忽视的遗产只有置于这些  检验之下才成为有价值的东西。是自行为主义革命以来,内省不再提供一个以主体  言论为媒介的“自在”,它成为许多行为中的一个行为,受“觉悟”规律的支配,  又结合在全部行为之中。因此,自斯蒂文斯以来,心理物理学本身可以运用主观的  等级了,同时种种对质量资料、对态度、对舆论的评价方法在今天也都发展起来了。
/
本文档为【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