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IP语音通信技术1

2011-11-19 9页 pdf 228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903

暂无简介

举报
IP语音通信技术1 - 1 - IP语音通信技术1 石晶林 1 IP 语音通信发展 随着互联网络覆盖范围的急剧扩大和使用领域的拓展,基于互联网络的 IP2语音通信也呈现出 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2003 年,互联网电话业务占国际长话市场的 36%,互联网电话已经对大型 的电话公司构成重大威胁。据行业分析公司 IDC 预测,截止 2007 年,VoIP3设备市场总额将达到 15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据 Gartner Dataquest 预测,截止 2007 年,服务供应商的 VoIP 服务市场总额有望达到 11...
IP语音通信技术1
- 1 - IP语音通信技术1 石晶林 1 IP 语音通信发展 随着互联网络覆盖范围的急剧扩大和使用领域的拓展,基于互联网络的 IP2语音通信也呈现出 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2003 年,互联网电话业务占国际长话市场的 36%,互联网电话已经对大型 的电话公司构成重大威胁。据行业公司 IDC 预测,截止 2007 年,VoIP3设备市场总额将达到 15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据 Gartner Dataquest 预测,截止 2007 年,服务供应商的 VoIP 服务市场总额有望达到 113 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7.2%。而据 Frost & Sullivan 关于 IP 语音的市场数据显示,2001 年通过批发、零售方式销售的分组语音通话时间达 60~150 亿分钟,预 测 2007 年分组语音通话量将达到全部通话量的 75%。另据 CCID 相关数据显示,2005 年亚太地区 (不包括日本)IP 语音市场规模将达 69 亿美元。另据 IDC 预测,美国互联网电话市场将从 2003 年的 2.81 亿美元增长到 2007 年 67 亿美元;著名咨询公司 Analysys 也预测,2007 年西欧的互联网 电话业务收入至少可以达到 25 亿欧元,占电信市场业务收入的 15%;该机构还指出,互联网电话 将取代传统交换系统,话音质量最终也可以与传统话音质量相媲美,甚至更好。在亚洲,日本互联 网电话业务发展也非常迅速,Yahoo BB 的业务模式受到全球关注。 中国互联网电话网络规模和流量在全球来说也名列前茅,且中国对互联网电话的重视程度很 高。目前我国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开通互联网电话业务,提供 IP 语音服务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每个电信运营商及众多设备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 为什么 IP 语音的发展会有那么迅速呢?这除了归功于高速带宽技术的突破外,另一个基本原 因是互联网电话通话费低廉,同时可以保证一定的语音质量。实质上这说明互联网网络利用率和自 愈恢复能力要比电路交换网强,除此外,互联网电话可以: „ 以近乎无限的方式,轻松实现系统扩容。除了通过网络扩容,还可按需要,通过给 IP 语 音网关添加额外的端口来实现。 „ 通过标准计算机轻松处理数据格式的语音数据。分段传送电话,保存或转发被叫端的应答 信息或语音邮件。 „ 通过软件来实现基于 IP 的 PBX4功能。这意味着无需很大开支就能实现其它功能,如电话 会议、转发和录音电话。 „ 用标准 PC 组件来并部署基于 PC 的 PBX,比传统方式有更大价格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 IP 语音的实现技术、通信控制管理、IPv4 向 IPv6 过渡中的实现,最后简 单地介绍一下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在 IP 语音通信方面所做的工作。 1本文摘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内部刊物—信息技术快报 2004 年第 12 期 2 Internet Protocol 3 Voice over IP 4 private branch exchange,用户交换机 - 2 - 2 当前的 IP 语音实现技术 IP 语音通信根据承载方式的不同,其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VoIP 和 TDMoIP。 其中,VoIP 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IP 网上语音通信传输的实现方式。 2.1 VoIP 传统的语音通信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 64kbit/s。而 VoIP 是以 IP 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然后采用 IP 数据报的逐跳路由方式进行传输。主要处理过程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 理(采用的语音编码标准主要是 ITU-T G.711),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 IP 等相关进行打包,经 过 IP 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 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 IP 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在 VoIP 业务的网络环境中,主要有互联网电 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关)守(Gatekeeper)等几部分组成。互联网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 语音电话机、PC、互联网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由于不 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 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 IP 数据包。互联网电话网关提供 IP 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 用户通过 PSTN 本地环路连接到 IP 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 成为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的 IP 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 端的网关对 IP 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 PSTN 传到 被叫方的终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话到电话的互联网电话通信过程。关守实际上是互联 网电话网的智能集线器,是整个系统的服务平台,负责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关守提供的功能 有拨号方案管理、安全性管理、集中帐务管理、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网络管理等等。 在实现方式上,VoIP 有电话机到电话机、电话机到 PC、PC 到电话机和 PC 到 PC 等4种方式。 最初 VoIP 方式主要是 PC 到 PC,利用 IP 地址进行呼叫,通过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实现互联 网上 PC 机间的实时语音传送,语音压缩、编解码和打包均通过 PC 上的处理器、声卡、网卡等硬 件资源完成。这种方式和公用电话通信有很大的差异,且限定在互联网内,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 电话到电话即普通电话经过电话交换机连到 IP 电话网关,用电话号码穿过 IP 网进行呼叫,发送端 网关鉴别主叫用户,翻译电话号码/网关 IP 地址,发起互联网电话呼叫,连接到最靠近被叫的网 关,并完成语音编码和打包。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连接被叫。对于电话到 PC 或是 PC 到 电话的情况,是由网关来完成 IP 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以及语音编解码和打包。 从理论上讲,在 IP 网络上传输语音看起来并不难:数字化后的语音信号只是一种数据,可以 和其它数据一样由分组网络传输。电话网络的主要技术成就,如最低成本路由方法,在 IP 网络中 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然而,如果想与 TDM5网络进行竞争,VoIP 必须切实解决两个主要 问题:即 QoS6和信令。 „ 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对于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数据要求正 确传输,对时延要求不高;但语音则对时延十分敏感,丢失几毫秒的信息对语音应用产生 的影响倒不易察觉。语音的这个要求与 IP 网络的原意完全相左。除此以外,有关语音质 量的其它技术,如回声抑制、语音压缩,并不是数据网的固有功能,需要对 IP 网络进行 改造才能满足这些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 „ 信令 当前几乎所有在 VoIP 领域的研发努力都集中在解决 QoS 问题上,而对信令问题的研 发几乎是空白。这里所说的信令问题是指打电话时除了语音之外所需的交换信息。如摘机、 5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 6 Quality of Service - 3 - 震铃等基本的功能,接通正确的号码和记帐所需的更高级的功能,来电显示、呼叫转移、 电话会议等复杂的功能,以及目前智能网络新增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包括几千种,再加上 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细微差别,更增加了复杂程度。 2.2 TDMoIP TDMoIP7技术是在 IP 网络上进行的线路扩展,它将 IP 网络作为原有 TDM 网络的一种插入式 替换,通过附加适当的报头,用 IP 包封装每个 T1 或 E1 帧后进行传输。它可以与所有的现有设备, 如传统 PBX 和交换机,实现无缝接入,从而提供电话通信服务。 TDMoIP 技术不做任何数据解释,透明地传输 TDM 帧,从而在接收端可以方便地提取 TDM 内 的传输内容。这样,TDMoIP 就可以用来传输任意的 T1/E1 服务,即使有些通道本来是用来传送数 据的,或整个帧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流。与 VoIP 相比,TDMoIP 更简单,因为它对语音、数据信令 和协议是透明的,即使这些协议都是专用的。而 VoIP 则面临新协议带来的麻烦并且要实现信令格 式的转换。VoIP 的确承诺支持新的协议,但 TDMoIP 自动使用了现存 PBX 和 CTI8功能所具备的优 势。至于带宽优化,VoIP 使用 DSP9进行语音压缩和静音抑制从而满足带宽要求。但这是以降低通 信质量和增加延迟为代价的。 尽管如此,TDMoIP 和 VoIP 实质上还是互补的。从用户端到运营商 POP10之间通过 IP 网络透 明扩展 TDM 主干,使运营商在有资源的 POP 开发更大的、可扩展的 VoIP 网关和软交换变得简单 容易,并为用户在用户端提供简单的 TDMoIP 网络终端单元 NTU11。这些 TDMoIP 电路可比 VoIP 提供更多的服务,如通常的 PSTN12接入、中央交换机、帧中继和 ISDN13。 3 IP 语音通信的控制管理 3.1 VoIP IP 语音通信的服务质量保障和信令问题除了要解决连续性信号码流分组和还原以及编码压缩/ 还原的媒体网关外,关键是码流的信令控制和服务质量。信令控制方面迄今存在着多种很难互操作 的制式。 总的说来,VoIP 信令协议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1)H.323 网守,沿袭 LAN14上多媒体会议 通信协议,提供呼叫控制、呼叫管理和会议功能等;(2)MGCP15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控制媒体网 关状态并指示它们传送媒体到指定地址;(3)SIP16,用客户/服务器分布式呼叫控制和能力协商。 „ H.323 协议集 ITU 的 H.323 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互联网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 及其规程。H.323 标准是局域网、广域网、内联网(intranet)和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提供技术基础保 障。它是支持局域网上进行视频(多媒体)通信的一组协议。1996 年公布的第一版中,协议集规范 了终端、网关、网守和多点控制单元 4 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由于 H.323 标准留下很大的释义余地, 所以不能确保不同系统间互操作能力。 为了改进操作效率,1998 年初公布了 H.323 第二版本,把 寻址能力推广到非 H.323 的域名查号和域名访问协议以及验证授权功能;此后于 1999 年公布了面 7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 8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9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10 Points of Presence 11 Network Terminal Unit 12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13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14 Local Area Network 15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16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发起协议 - 4 - 向大范围网络应用的 H.323 第三版本,包括带宽管理和 QoS 功能。 H.323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ITU以前的有关多媒体的协议,包括用于 ISDN的H.320,用于B-ISDN17 的 H.321 和用于 G.STN 终端的 H.324 等建议。其编码机制,协议范围和基本操作类似于 ISDN 的 Q.931 信令协议的简化版本,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相关的协议包括用于控制的 H.245,用于建立连接的 H.225.0,用于大型会议的 H.332,用于补充业务的 H.450.1、H.450.2 和 H.450.3,有关安全的 H.325,与电路交换业务互操作的 H.246。 总的说,H.323 协议规范已很成熟,但由于 H.323 当初并非专门针对电话业务特性设计的,协 议的媒体管理采用了 ISDN 的 Q.931 信令(DSS1),在寻址(E.164 电话号码编号转换到 IP 地址的 寻址过程)建立呼叫和入网登记(RAS18)过程中,终端和网关/网守间协商操作需要数十次往返交 换消息,操作耗时。而且网络规模愈大,寻址过程愈复杂,难于满足语音实时通信的要求。 „ MGCP 协议 Arango 和 Huitema 提出了 VoIP 的新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涉及三部分:信令网关(Signal Gateway, SG),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MG)和媒体网关控制(Media Gateway Control, MGC)。 这个体系结构的先进之处在于实现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而在这两个分离的单元之间需要定 义新的协议,MGCP 就是这个接口上的一个较通用的协议,后来 IETF19 MeGaCo20工作组和 ITU-T 16 研究组在 MGCP 的基础上提出了 H.248 协议,对 MGCP 进行了扩展。MGCP 属于应用层控制协 议,主要完成 MGC 对 MG 的控制,以实现网络中 MG 之间的连接,并且处理 MG 与 MGC 的交互。 为了简化操作和改进信令控制效率,IETF 又提出了 MeGaCo 信令协议标准,MeGaCo 是 MGCP 的进一步开发,它与 MGCP 在结构上和 MG/MGC 间交互动用关系上相似。但是在 MeGaCo 场合, 信令网关直接管理着 MG 码流的出/入和起/止以及各种码流间的组合关系,从而简化了 MG 和 MGC 之间交互操作,提高了效率。 MeGaCo 的设计思想是把智能集中在服务器上,既能容纳面向连接(CO21)的媒体如 TDM 和 ATM22,又能容纳 IP 那样的无连接(CL23)媒体,因此选用的媒体网关类型更广,而且网关规模有 更大随意性。MeGaCo 协议尚在试验阶段。 „ SIP 协议 SIP 是由 IETF 提出来的一个应用控制(信令)协议。它可用来创建、修改以及终结多个参与者 参加的多媒体会话进程。参与会话的成员可以通过组播方式、单播连网或者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通 信。 SIP 是立足于 WEB 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主机间的会晤启动协议,用服务器或代理方式提供 各种服务。SIP 通过有层次的定位符(URL24)识别用户进行寻址,并用服务描述协议指明所要求 的服务特性。SIP 使用登记报文对 SIP 服务器登记,用请求命令起动呼叫,报文直接送至客户机或 服务器,后者取代了 H.323 网守的功能。SIP 不是段管理协议,只是段的起动和拆除,不涉及段内 部的通信细节。 SIP 协议一方面借鉴了其他互联网的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在风格上遵循互联网一贯坚持的 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另一方面,它也考虑了对传统公众电话网的各种业务,包括 IN25 17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18 Registration, Admission and status 19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20 Media Gateway Control 21 Connection Oriented 22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23 Connectionless 24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25 Intelligent Network - 5 - 智能网业务和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的支持,它也支持“个人移动”。 SIP 协议是互联网多媒体通信和控制协议体系的一个部分,其他协议包括用于预留网络带宽资 源的 RSVP26、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并提供语音反馈的 RTP27/RTCP28、用于多媒体流数据分发控制 的 RTSP29、用于描述会话属性的 SDP30以及用于通告会话的 SAP31,而且将来随着该体系结构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还会有其他新的协议产生,加入该协议体系。但是 SIP 协议所规范的操作以及相应 的功能独立于其它协议。 3.2 TDMoIP TDMoIP 中解决 IP 网络与电话网络互连时随之产生的信令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带内信令、 CAS32和 CCS33来实现的。 带内信令与语音在相同的声音频带内传送。它的形式有呼叫进程音,如拨号音或回铃,DTMF34 音、用于呼入确认的 FSK35,北美的 MFR1 或欧洲的 MFCR2 等。因为这些都是能听见的音调,它 们被编码到 TDM 时隙中,自动被 TDMoIP 传输。VoIP 系统使用的语音压缩算法通常不能很好传输 这些信令。因此 VoIP 系统需要音频转发协议来确保带内信令正确工作。 最常见的 CAS,即随路信令,与语音信号在相同的 T1 或 E1 帧中传送,但不在语音频带内。 T1 通过保留位实现该信令,E1 通过保留一个时隙为其余30个通道每个通道承载4比特实现该信 令。因为 CAS 比特通过同样的 T1 或 E1 数据流传输,它们仍可自动地被 TDMoIP 传递。VoIP 系统 需要发现 CAS 比特,根据相关的协议对其进行解释,使用某种信息协议在 IP 网络中传输这些信令, 并在远端重新生成并组合成相应的信令。 SS736是一种 CCS(即公共信道信令)方法。SS7 链路是 56 或 64kbps 的数据链路,通常占据一 个 TDM 时隙。在这种情况下,该信令自动被 TDMoIP 传送。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可以从 SS7 信令 网关得到所需的 IP 格式的信息,直接把它作为附加信息,不经过任何处理,通过网络传输。 目前为止,我们忽略了通常 TDM 网络中存在的另一功能——时间同步。在公用交换电话网及 SONET/SDH 网络,主时钟的节点为从时钟的节点提供时间参考信号。在网络中通常至少存在一个 非常准确的基准参考时钟,精确到 1011 的量级。该节点——其精确性被称为第一层——为第二精确 层提供参考时钟,第二层为第三层节点提供参考时钟。这种分层的时间同步对整个网络正常工作至 关重要。 IP 网络中的数据包以一个随机的延迟到达目的地,该延迟称作抖动。当在 IP 网络上模拟 TDM 时,假设存在合适的时间参考,可通过使用缓冲区来平滑所接收的数据,克服这种随机性。但大多 数情况下,原始的时间参考信息就得不到了。 理论上在电话网络中集成 TDMoIP 有两种不同的层次。在长途情形下,具有竞争力的运营商在 中央交换局之间引入一个基于 TDMoIP 的替换链路。因为上述讨论的价格优势,可以用比现有规定 费用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收费旁路”服务。在这样的应用中,两端的 TDMoIP 设备可以从它们连接 的中央局得到时间参考信号。 在整个网络的情形下,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被 TDMoIP 替换,这就需要一个时间同步的方法。IP 26 ReSerVation Protocol 27 Real Time Protocol 28 Real 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29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30 Streaming Download Project 31 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 32 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 33 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34 Dual-tone-multi-frequency 即 touch tone,多音拨号 35 Frequency Shift Keying 36 Signaling System 7,7 号信令 - 6 - 网络通过 NTP37协议发布时钟信息;但除非 IP 网络全部是专有的并且全部供 TDMoIP 连接使用,否 则在 NTP 时钟和所需的 TDM 时钟之间就不会有连接。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如原子钟或 GPS 接收器等为所有的 TDMoIP 设备提供时间标准,来减轻 IP 网络发送同步信息的负担。 3.3 IP 语音通信质量保障 我们知道互联网电话本质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与互联网和 PSTN 电话网的互连,互联网电话 通信质量的好坏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关系。制约 IP 语音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 互联网的不可管理性: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和开放性的基于 TCP/IP 技术的网络。这个网 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管理和不可控制,因此很难对其性能进行控制,也无法确认其时延、 抖动和丢包率是否能满足语音业务的需求。 „ 互联网面向无连接的特性:由于采用面向无连接网络技术,每一个语音包在网络中传输时 会经过很多路由器。在每一个路由器中,所有的语音包都需要排队等待处理。路由器查看 每一个语音包的包头确定将该包送往目的地方向的下一个节点。这样语音包的传送就可能 会经历很长的时间,语音时延也可能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同时,每一个包经历的路径不 同,就会造成时延变化很大,即语音抖动很大。 另外,在网络拥塞的时候,一些包还会 被丢弃或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被处理。由此可见,语音业务的传递密切依赖于网络情况,也 即取决于路径跳数、链路类型、速率以及业务量的多少等因素。 „ 互联网采用的 UDP38协议:在互联网中,语音业务以包的形式传送。传送过程中会因物理 线路、超时和网络拥塞等情况而引起丢包。虽然语音业务对于丢包率具有较高的容忍度, 但是互联网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会大量丢包,同时又由于语音业务采用 UDP 协议,不能 进行纠错和重发,大量丢包会严重影响语音通信的质量。 „ 互联网路由机制:互联网路由过程中的负载均衡机制和由于面向无连接引起的通话双方路 径的不对称性,都会对语音通信的时延和抖动具有较大的影响。负载均衡使去往同一目的 地的业务可以分散在不同的路径上传输,这固然是互联网的一个优势,但是对语音业务来 说,从源到目的地的语音包经过不同的路径传递,不同路径的时延有长有短,这样语音的 抖动就无法控制。 另外,由于互联网面向无连接的特性决定通话的 A、B 双方,从 A 到 B 语音经过的路径与从 B 到 A 语音经过的路径不相同。这样就有可能在一个方向上,语音 包经过的路由器很少,物理电路非常好,语音时延非常小,语音质量也就非常好。然而, 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语音包有可能要经过许多路由器,而且网络非常拥塞,导致语音时延 相当大而且大量丢包,语音质量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这样,正常的语音通信也无法实现。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人们从信号处理和分组交换的调度控制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 „ 信号处理 在信号处理方面,主要解决了语音压缩、静音抑制、回声消除与语音抖动等。互联网电话技术 的基础是语音压缩技术。1995 年 11 月, ITU(国际电联)批准了 G.729 语音压缩标准。G.729 标准 采用的算法使得语音经过压缩后,仅用 8Kbps 传输其质量与 32Kbps ADPCM(G.724)相同。G.729 标 准在 1996 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现在 G.729 是最重要的语音压缩标准。其他的语音压缩技 术还有几种,除 G.729 外还有 G.723/G.723.1。 IP 网络的一个特征就是网络延时与网络抖动较严重, 这可能导致互联网电话音质下降。网络延时是指一个 IP 包在网络上传输平均所需的时间,网络抖 动是指 IP 包传输时间的长短变化。当网络上的语音延时(加上声音采样、数字化、压缩、延时) 超过 200ms 时,通话双方一般就倾向采用半双工的通话方式,一方说完后另一方再说。另一方面, 37 Network Time Protocol 38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7 - 如果网络抖动较严重,那么有的语音包因迟到被丢弃,会产生语音的断续及部份失真,严重影响音 质。为了防止这种抖动,人们采用了抖动缓冲技术,即在接收方设定一个缓冲池,语音包到达时首 先进入缓冲池暂存,系统以稳定平滑的速率将语音包从缓冲池中取出、解压、播放给受话者。这种 缓冲技术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有效处理语音抖动,并提高音质。 „ 分组路由与交换管理 IP 网络中分组传输原则上是采用“尽力而为”(Best Effort)方式,这种方式对于语音通信并不 合适。因此需要对语音包设定优先级。通常当广域网带宽低于 512Kbps 时,一般在 IP 网络路由器 中设定语音包的优先级为最高,这样,路由器一旦发现语音包,就会将它们插入到 IP 包队列的最 前面优先发送。从而使网络的延时与抖动情况对语音通信的影响得到改善。这种优先级的设定是靠 一种称之为资源预留协议(RSVP)的技术来实现 。另外,还采用前向纠错与 IP 包分割的技术进 一步保证话音的质量。不过人们认为 RSVP 虽然技术上比较成熟,但难于适应网络规模大小不同的 要求,再则考虑到与 ATM、FR39网的兼容以及全光网络日益普及,最好是采用与动态选路相结合的 信令,这样便于建立、保持、修改、中断连接,特别是 IP 路由协议可用于实时收集网络资源使用 情况的信息,计算出节点间最佳通道。正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又产生了能充分利用 IP 灵活的动 态路由功能的 MPLS40技术,其中主要采用了 MPLS 的 CR-LDP41来实现高清晰 IP 语音通信。 4 向 IPv6 过渡过程中的 IP 语音解决方案 在向新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不仅网络层技术要从 IPv4 向 IPv6 过渡,网络业务和应用也有 融合的发展趋势。虽然 IP 语音通信已经成为当前 IPv4 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业务,但正如上面分 析的,它在 IPv4 网络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在 IPv4 向 IPv6 过渡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会变得更 加复杂。如何实现分别连接在 IPv4 和 IPv6 网络之上的传统电话业务之间及其与互联网电话业务的 互通与综合对未来网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就目前的技术来看,软交换比较适合于网络业务从今天分离的体系结构向未来完全集成开放体 系结构演进的要求。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的业务节点可以独立发展,其间通过软交换等协调设备实现 互联互通。这类协调设备不仅交换语音、数据和其他业务,而且完成七号信令与 IP 的转换,解决 两个网语音业务的融合和转移问题。软交换可以提供实时业务的呼叫和连接控制、带宽管理、信令 互操作等。它支持 H.323、H.248、SIP 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等协议。由于具有开放的体 系结构、标准结构和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软交换不同于传统的交换,特别是其上面的应用层和媒 体控制层已经与媒体层硬件分离,并纳入开放的标准的计算环境,大大加速了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 生成和部署。软交换不但负责所在管理域中网关的选择与控制,而且与相邻域中的软交换通过 BICC42或 SIP-T43交换网关信息,实现不同域间的业务互通。 在 IPv4 与 IPv6 混合的网络中,主要有两种基于软交换的业务综合方法,即集成模式和叠加模 式。 „ 集成模式 在集成模式中,IPv4 域和 IPv6 域间的软交换设备需要同时支持 IPv4 和 IPv6 网络层协议。软交 换设备位于 IPv4 与 IPv6 网络的相邻边界,对于两种网络是公共的。它要同时管理两个域的电话信 令信息。这种模式优势在于管理方便,具有统一的业务开发和控制平台。但从 IPv6 与 IPv4 融合的 角度考虑,其体系结构相对封闭,业务提供不灵活,用户化的新业务开发困难,在网络层互通方面 39 Frame Relay 帧中继 40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41 Constraint-based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42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43 SIP for Telephony - 8 - 受制于软交换设备制造商。IPv4 和 IPv6 软交换节点集成在一起,使网络发展受制。因此缺乏长远 的生命力。 „ 叠加模式 叠加模式中每个网络具有其各自的软交换业务与应用平台。IPv4 网络和 IPv6 网络可以独自开 发其增值业务和应用。软交换设备只需要支持一种网络层协议。不过,软交换机须互通以交换各自 所管理网络中的网关分布和状态信息,这可以通过 IPv6 与 IPv4 网络结合处的常规双栈路由器或地 址翻译器来实现。利用网络层的 IPv6 与 IPv4 互通技术,为应用层的信令协议建立通道。这种模型 比集成模型更灵活,但比集成模型略微复杂一些。 为了让 IP 网络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不同质量要求的业务,人们又设计出了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MPLS。该技术对上层应用是透明的,也就是它不关心上层是 IPv4 还是 IPv6。因此,我们也可以采 用 MPLS 技术来实现 IPv4 向 IPv6 过渡过程中的混合网络语音通信,称之为 VoMPLS 技术。在这种 技术中,由于语音业务是直接在 MPLSLSP44上发送的,转发过程中不需要 IP 的参与,因此 VoMPLS 能够很好地适应 IPv4 与 IPv6 的混合网络环境。在 MPLS 转发等价类的划分不仅仅根据 IP 地址,还 可以依据网关所支持的协议(如 SIP 或 H.323)或者用户号码空间。并能根据这些 FEC45分类来实 现语音流量工程,将语音在特定的快速通道上传送,而不必是最短路径。这对于改善语音业务的服 务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要在 MPLS 网络中完全实现语音业务,也不能完全离开 IP,这是因 为标签是基于路由协议获得的网络知识来建立的。这里为实现互联网电话路由而设计的协议是 TRIP46。TRIP 提供的功能主要有建立和维护提供商之间的对等关系、在提供商之间交换和同步电话 网关路由信息、向其它提供商传播网关路由信息、定义描述电话网关路由的语法和语义等。电话目 标的可达性和达到这些目标的路由与网关等信息是通过位置服务器来交换的。TRIP 是一种域间网 关定位和路由协议,并根据路径或网关特征来选择路由。 在 IPv4 与 IPv6 混合的网络环境下,不同域中的网关位置信息可以通过 TRIP 来交换。TRIP 支 持 IPv4 和 IPv6 协议,不必再向 BGP47那样进行多协议扩展。当 IPv4 网络中的语音终端要呼叫到 IPv6 网络中的语音业务终端时,需要利用 TRIP 选择恰当的网关和中间信令服务器。类似于 BGP 的多协 议扩展在 IPv4 向 IPv6 过渡中的应用,TRIP 可以用于多个域间的电话路由信息交换,并为呼叫选择 恰当的中间或目标网关。TRIP 也可以用于软交换,增加软交换自动交换网关信息和选择网关的能 力,提高软交换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电话业务迅速增长。在 IPv4 向 IPv6 的过渡过程中,重要的是在 不影响现有业务的前提下,最终将所有业务都置于 IPv6 平台上。网络过渡过程中的语音业务方案 将会是多种方案的综合并会因应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5 我们的工作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在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开展了下一代互联网络关键技术的攻关。 分别研究开发出了基于 SIP 和 H.323 协议的 IP 语音通信系统。其中基于 SIP 的 IPv6 语音通信系统 有可靠性好、可扩展性强、软件可复用性高等特点。目前,许多国家的电信公司都推出了互联网电 话业务,这些业务体现了 ITU-T 的 H.323 协议族在广域网上的广泛应用。开发 H.323 基础之上的 语音系统需要开发 H.323 协议栈,我们使用 Openh323 协议和它的辅助函数库 Pwlib 开发出了 VoIP 语音通信软件,并移植到了新型的多媒体手持移动终端上。其特点如下: 44标记交换路径 45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lass 46 Telephone Rout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 47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 - 9 - „ 物理层采用基于 2.4GHz 的 ISM 频段48和 FHSS49(跳频序列扩频)技术,使数据传输率最 高可达到 54Mbps,同时,数据传输不易被第三方截获。 „ 自然、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由于基于 IPv6 的无线 VoIP 系统运行在 PDA 等嵌入 式智能终端系统之上,考虑到这些系统的计算能力有限,用户界面设计应尽可能的简单以 减少系统的负荷;同时,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能够方便仅具有基本电脑操作技能和简单网 络知识的大众用户群的使用。 „ 支持 H.323 协议标准的 VoIP 呼入/呼出 „ 无网关网守模式下的点对点呼叫模式,可通话历史信息 „ 支持 G.723.1、G.729、G.711 a-LAW/u-LAW 语音压缩标准;可设定优先级 „ 基于 Qt 的图形用户界面: „ 支持移动 IPv6 协议,设备以 IPv6 地址作为唯一的身份识别号。IPv6 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 (a)Linux 内核对 IPv6 的支持;(b)H323 对 IPv6 的支持。 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下一步将利用 IEEE802.11、802.16 等提供的宽带传输服务支持, 研发新一代的 IP 语音通信技术。 (特别说明:本文是作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得到的资料整理而成,仅供读者了解当前 IP 语音通 信的发展态势。) 参考网页 [1] http://www.cww.net.cn/Technique/Article.asp?id=2626 [2] http://telecom.chinabyte.com/NetCom/218425681439096832/20041102/1870903_1.shtml [3] http://www.hubce.edu.cn/jwc/jwc5/messages/15373.html [4] http://new.net130.com/2004/5-10/232215.html [5] http://ptsn.net.cn/index.php3 作者简介: 石晶林 1972 年生,云南大学硕士,北京理工大学博士,作为课题组长和主要参与人完成 国家 863、奥运科技攻关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等 7 项,在研项目 5 项。在 各级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 63 篇,申请发明专利 32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2 项。完成著作两 本:《MPLS 宽带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一作者),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作为国家通信工程重点 丛书出版(2001 年),《网络处理器原理、设计与应用》,(第一作者)2003 年 12 月由清华大 学出版社出版。在计算所先后开展了无线移动 IPv6 技术、网络处理器设计与应用、无线自 组织通信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等研究,现任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副主任、公安部科技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科委科技项目评审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 授。 48 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 工业、科学、医药用自由频段 49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
本文档为【IP语音通信技术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