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2011-11-20 3页 pdf 211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3006

暂无简介

举报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第 22卷 第 4期 2005年 l2月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01.22 No.4 Dee.20o5 文章编号:1007—6743(2005)一04—0020—03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杨卫丽,童乔慧,杨洪福 (西北工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摘要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社会学家曼纽 尔·卡...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第 22卷 第 4期 2005年 l2月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01.22 No.4 Dee.20o5 文章编号:1007—6743(2005)一04—0020—03 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 杨卫丽,童乔慧,杨洪福 (西北工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摘要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社会学家曼纽 尔·卡斯特提 出全新的流动空间概念 ,使人很容易联 想到 2O世纪 3O年代现代主 义运动 时期 密斯 -凡德 罗所 倡导的“流动 空间”。大半个世纪过 去 了,如此的流动空间理论在产生的背景与概念体例上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通过对比处于两 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流动 空间概念、价值取 向和设计语汇 的阐释 ,从 而对 当前的信息社会结构与 空间组织有更深刻与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空间,流动空间,卡斯特,密斯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化与新技术挑战的今天,进入信息化 社会(informational society)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社会科学正步人一个全新的概念体系之中。信息 时代的特征在于网络社会,它以全球性的力量,彻 底动摇了以固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或所 有组织的既有形式。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全方位改 变人类社会生活空间的技术架构,它广泛影响人 们的社会生活,并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倾 向、社区形态及自我认同的能力,塑造了一种全新 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安东尼 ·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曾经指出现在是社会科学更新 的时刻。 曼纽尔-卡斯特于 2000年出版的《信息时代三步 曲:经济、社会与文化》对 2l世纪世界性趋势进行 了学术性分析,其中阐述了“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理论及其建筑设计形式,这使人很容易联 想到2O世纪3O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密斯·凡德 罗所倡导的“流动空间”。这两种产生于不同历史 转型时期的流动空间理论无论是在发生背景、价 值取向还是设计语汇上都有差。 1不同历史阶段的流动空间概念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1851年伦敦水晶宫和 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奏响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序 曲,建筑师追求简洁与抽象的设计。现代建筑大 师们将空间的观念用混凝土、玻璃和钢等主要材 料实现于现实生活中,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 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探讨建筑围合体的虚部 分。密斯此时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建筑的空间形 式,试图从古典建筑的空间审美中脱离出来。他 忠实于现代本身的特性 ,尝试用柱和玻璃两 种透质界面营造全新的建筑空间,并 自由地应用 现代抽象的语言表达古典的性格。巴塞罗那世博 会德国馆(图 1)和古根哈特住宅(图 2)(Tugenldhat House)为密斯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奠定了密斯的 流动空间理论,也促成了他后来的通用空间(total space)新概念的发展。其中巴塞罗那德国馆成为 ⋯ 图l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外观1928-1929 图2古根哈特住宅室内,1928--1930年 收稿 日期 :2005—07—21 作者简介:杨卫丽(1970一),女,湖北襄樊人,讲师,硕士,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的设计研究及教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杨卫丽等:漫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的比较试析 2l 探究密斯流动空间关系的一个极致,成为为数不 多的几座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时隔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对 日常生活的空 间带来巨大冲击,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打碎了 传统的行为空间模式,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各 种各样的社会性活动交往,人群以流动的模式生 活在城市里或城市之间,一场信息革命正潜移默 化地对人们的社会与交往空间产生巨大影响。空 间概念早已突破了一种可以被测量的事物的客观 属性,全新的流动空间概念伴随着流动社会的产 生而产生。福柯认为空间是一个权力场所或者权 力容器 的隐喻。法 国空间理论学家拉 菲伏 尔 (Henri Lefebvre)慨叹在后大战时期(Post—war peri. od),日常生活渐被消费品和国家资本主义所控 制,而这种控制正好由空间所直接引导。他的理 论揭示了有关空间的产生、公共空间的建构、以及 对日常生活的再三反思,均对文化、城市、空间、地 理学、资本主义等研究积极重用,拉菲伏尔无疑也 是大卫 ·哈维 (David Harvey)、苏亚(Edward W So。 ia)、迪雪图(Michel de Certeau)等理论家重点研究 和援引对象。哈维曾经阐述过:时间与空间不能 脱离社会行动来理解,空间的客观概念必定是通 过服务于社会生活再生产的物质实践活动与过程 而创造出来的。空间的形式与过程是由整体社会 结构的动态所塑造。卡斯特的流动空间概念正是 在这一系列理论背景之下所提出,强调空间的社 会属性,空间是社会的表现,空间不是社会的复制 品,空间就是社会。这时的流动空间早已经不局 限于以往的建筑空间概念,而是渗透到区域、城市 与社会当中。 如果说以建筑大师的身份出现的密斯,他的 流动空间概念的提出是处于人类工业革命的初期 阶段的一种具体空间形式,那么作为社会学家的 卡斯特提出的流动空间则是人类信息革命时期的 抽象产物,不同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使得两种空间 概念无论是从价值取向还是设计语汇的诠释来说 都有着根本上的异质。 2价值取向的重新表达 既然当今社会是环绕流动而建构起来的,那 么物质支持应该支配流动。因此卡斯特认为流动 空间是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 物质组织。所谓的流动,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与 象征结构中,社会行动者所 占有的物理上分离的 位置之间那些有所企图的、重复的、可程式化的交 换与互动序列。他提出流动空间的三个层次:第 一 个层次是由电子交换 的回路所构成;第二个层 次是由节点(node)和核心(hub)所构成;第三个层 次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的空间组织。这三个 层次作为信息社会中支配性过程与功能支持的物 质形式,共同构成了流动空间。 密斯的流动空间的提出是相对于古典的静态 审美概念而提出,更加强调的是动态的概念。而 卡斯特的流动空间则相比对于地方空间(space of places),相比对于具有历史根源的空间组织,也就 是形式、功能和意义都自我包容的地区。他举例 1995年东京世界城市博览会的取消作为市民的地 域性感受与追赶国际企业的全球化之间的对抗。 如果说密斯的流动空间是基于狭义的建筑空 间的维度,本质上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 流通。而卡斯特则是从社会学的广义角度提出的 流动空间体例,重要的是带有时间性的特质。两 种空间体例的价值出发点完全不同。1929年密斯 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 的空间形式概念,空间从墙体的紧身衣中解脱出 来,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流动,而卡斯特阐 述的流动空间则完全突破建筑空间的结构体系范 畴,使得空间与社会进行流动,从而使得空间跨越 时间并与社会、城市领域紧密结合。这里的空间 概念已经突破了建筑空间的范畴,是一个跨学科 的概念框架。如果说罗马万神庙展示了人类对于 室内空间的思考,密斯的流动空间带来空间理论 的二次革命,那么信息时代卡斯特建构的社会空 间理论可 以说 是建筑语汇 的重 释 ,是对 于空 间概 念的重读。 3设计语汇意义的重新诠释 密斯提出的流动空间打破了传统了六面体空 间概念,所有空间都无以名状,界限模糊,互相穿 插与渗透,出现了欧洲古代从来没有过的“流动空 间”,其本质在于空间与空间相互关系的模糊性。 所有的空间都是非严格界定的,流动的或处于过 程中的,可以伴随着功能或情感的需要随意安排。 巴塞罗那德国馆为流动空间概念做出了具体的范 例,建筑的立体结构是由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 支撑,上面的平屋顶出檐深远,轻快潇洒,地面与 屋顶之间的空间自由划分,似分似合,似开敞似封 闭,所有的空间都似乎可以流动。1928—1930年 设计的古根哈特住宅底层为一个开敞的大空间, 客厅与书房的分隔仅仅是一片独立的墙体,内部 流动的空间通过玻璃外墙引向花园,从而加强内 外联系。可见密斯的流动空间设计 是通过室内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的非封闭性物质界定来达到空间的流通与运动。 卡斯特认为流动空间是信息社会的支配性空 间形式,它的提出模糊了建筑与社会之间的意义 关系。从而导致 了非历史性、非文化性的建筑流 行。从这点来看,横跨历史、压缩时空(time—space corepression)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可以被认为具有流 动空间意义的表达方式。为了更加清晰阐述流动 空间的建筑形式与意义,卡斯特举了两个建筑实 例来说明人们对于流动空间的建筑体验。这两个 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沟通节点,是流动空间瞬间物 质化的地方。一个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新机场, 由李嘉图·波菲尔(Richard Bofil1)设计。人们置身 于巨大开阔的无人情化空间里,体验到的是机械 性冷漠带给人们的恐惧与焦虑。另一个例子是新 马德里的高速公路车站,是拉菲尔·莫尼奥(Rafael Moneo)设计,这个简洁优雅的车站如同美丽的室 内公园,有鸟鸣花香。两个例子可以说是表达流 动空间的两种途径,或是抗拒社会意义,或是诠释 文化情境;或是揭示掩藏在抽象背后的畸形,或是 以文化为根源,以人为本。另外,流动空间的模式 带来都市形式的转化,新时期的信息化城市不是 城市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是一种过程,是受流动空 间的结构性所支配。 可以看出密斯提出的流动空间的建筑设计语 汇更多的是跨空间性的表达,而卡斯特提出的流 动空间关注的是跨时间性的意义、跨文化的方式。 4结语 网络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升级使得社会 转化过程超越了生产的社会与技术关系领域,这时 的文化表现已经抽离了地理与历史。流动空间是 网络社会和信息范式的特征,也就是无时间性的表 达。流动空间不为历史与有形的地方为形式,而是 以经济组织的功能逻辑来支配,透过流动空间的形 成,权力的控制和压迫的状况变得片断化而且隐伏 不见。阶级的认同在全球性的传播中变得多重而 碎裂,难以从历史或地方来辨识自己的身份。卡斯 特的流动空间理论已经完全超越了密斯的流动空 间理论体系,在城市与社会的层面上给予人们更深 层次的探讨。这对于人们在信息社会观察世界提 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两种流动空间理论也从某个 侧面反映了建筑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一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2]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 文 献出版社 ,2003. [3]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三步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刘先觉,密斯 ·凡德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92. [5]王昀 .解构密斯的巴塞罗那德 国馆 [J].华 中建筑, 2002,(1):13. [6]戴维·哈维 .后现代的状况一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8]G.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北京:商务印书馆, 2oo1. [9]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 性的质疑[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Analyze of the difference of space of flows between manuel castells and mies YANG Wei-li,TONG Qiao-hui,YANG Hong-fu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Norl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Abstract:Sociologist Manuel Castells i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space of flows that has an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y of Mies in 20th century 30 S.Over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ckground and conceptual system of this two kinds of space of flOWS?The paper eontrastively analyzed the two concept of space of flows in the turned period from idea,valuation and design language,which hopes to make US have more levelheaded cognition on the spa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 Key words:space;space of flows;castells,mies (责任编辑 刘存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曼纽尔·卡斯特与密斯的流动空间比较试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