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家图书馆记录编号_88NCNU0578009

2011-11-20 18页 pdf 111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0290

暂无简介

举报
国家图书馆记录编号_88NCNU0578009 國家圖書館記錄編號:88NCNU0578009 研究生(中):黃怡如 研究生(英):Yi-Ju Huang 論文名稱(中):中英大學自主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指導教授(中):楊瑩 指導教授(英):Ying C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比較教育研究所 學號:86102515 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大學自...
国家图书馆记录编号_88NCNU0578009
國家圖書館記錄編號:88NCNU0578009 研究生(中):黃怡如 研究生(英):Yi-Ju Huang 論文名稱(中):中英大學自主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指導教授(中):楊瑩 指導教授(英):Ying C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比較教育研究所 學號:86102515 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大學自主。 關鍵字(英):University Autonomy 摘要(中) 本研究主要是採取歷史研究與參考 G.Z.F. Bereday 的比較研究兩種主要的研究方法, 針對英國及我國大學在人事與行政的自主、財政或經費的自主,以及大學與政府的 關係,進行比較研究。本研究之具體目的主要在於: 一、釐清「大學自主」概念之內涵; 二、探討中英大學之發展與影響其發展之背景因素; 三、瞭解中英大學自主現況與改革趨勢; 四、比較分析中英大學自主之異同或特色; 五、綜合研究的發現與結果針對大學自主的內涵,為我國未來大學教育的發展與相 關政策,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為: 一、我國大學行政組織之設置是以現行大學法及私立學校法之規定為依據,而英國 大學大多數係英皇所授與之「皇章」及 1992 年之後的「高等教育皇章」或「擴充及 高等教育皇章」為根本大法。 二、中英兩國大學教師的聘任方式皆採公開形式,並予以適當分級。我國大學法中 雖提及所謂的永久聘任制,但是至今仍未實施;英國大學早期教師的聘任有永久聘 任,在 1988 年教育改革法公布實施後,廢止了行之已久的大學教師永久聘任制。 三、中英兩國大學的校長遴選方式皆採公開形式。英國大學的校長屬榮譽職,副校 長則是實際上的行政首長;我國大學校長依大學法規定,綜理校務,但其產生方式, 公立大學須報教育部遴聘,私立大學則須報教育部核准後聘任。 四、近年來中英兩國的大學教育,均面臨經費短絀的壓力,即政府對大學之補助經 費下降,各大學必須透過各種方式增闢財源。 五、中英兩國大學與政府間之關係,近年來均有所轉變。英國受到政府經費補助之 牽制,由原本平行的「夥伴」關係,而漸改為間接的「主從」關係,我國在大學法 修訂後,則是由過去的管理者逐漸調整為監督者。 基於上述,本研究對我國大學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儘速修訂相關法規與制度,釐清大學自主的理念與範疇,授予學校更多的彈性, 並增加學校成員參與校務的機會。 二、鼓勵大學積極對外募款以增加財務資源,紓緩政府補助經費短絀之壓力,並加 強大學與社會的互動,以辦學績效來爭取社會的支持與認同。 三、參考英國高等教育經費補助委員會之組織,設置大學經費補助委員會,並成立 大學評鑑單位,確保大學教育的品質,並將教育資源做更有效合理的分配。 四、政府宜放寬大學學雜費徵收標準及招收學生人數限制,使學校能根據辦學理念 及績效,獲得所需經費,以使教育資源能更有效運用。 五、我國大學內部行政單位之職掌及分工,宜授權由各大學自行訂定,賦予大學組 織更具彈性的空間。 摘要(英)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s aiming to compare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etween Taiwan, ROC,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t first,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autonomy, the motives and purpose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related terms, and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Then this study review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hich focuses on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changes in its meaning. The focuses of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chapters are mainly on the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university autonomy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respectively. The fifth chapter is mainl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two societies. And the last chapt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 related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mainly includ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developed by G.Z.F. Bereday.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2. To explor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and to analyz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in both societies. 3.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rends of reform concerning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oth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4.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niversity operation related to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5. Based up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make suggestions to the Taiwan's government, in concern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hesi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onclusions: 1. The current internal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no matter public or private ones, is considerably fixed, which is mainly regulated by the University Law and the Private School Law. However,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re organized comparatively more flexible, which are mai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yal Charters granted, and the new universities after 1992,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Charter (England), or the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Charter (Scotland). 2. The teaching faculty of universities both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s all appointed through publicized advertisement or an open and considerably fair procedure. Although the rankings and titles of the teaching faculty in universities in these two societie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different ranks for the teaching faculty in universities in both societies. In Taiwan the rank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fixed and unified as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instructor, while the ran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more flexible, which vary with universities or departments. Besides, in Taiwan, the revised University Law of 1994 noted and introduced the term of tenure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but no detailed definition or regulation has ever been provided in that Law, and accordingly no university in Taiwan has ever implemented this tenure system.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tenur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hich had existed for quite a long time, was abolished by the 1988 Education Reform Act. 3. The Chancellor or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ies is also appointed through publicized procedure. But the Chancellor of the British universities is mainly an honorary post, the real key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Vice- Chancellor. In Taiwan, although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is the head of university, the appointment procedure of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 is regulated by the University Law. For public ones, the university recruit committee has to submit two or three qualified candidates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final selection. As to private universiti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can search their own president, but the appointment of the president has to be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4. Because universities both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re all facing the cut of the education budget of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in both societies have to raise funds more positively and actively through the corpo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outside worlds, in addition to the income from tuition fees. 5. The relations of university to the state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changed in a considerably subtle way.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UGC to the UFC, and then to the HEFC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s made the universities loose their autonomy gradually. The degree of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universities has also accordingly increased. In Taiwan, as a response to the strong calling for more autonomy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revised University Law of 1994 allowed universities to operate more flexib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plans set by the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university in Taiwan has changed gradually from the original "superior-subordinate" to a more gentle "superintendent" on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1. To revise the existing university law or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give universities more power to make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ir development. 2.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universities to get in touch with outside worlds, to cooperate with industry or enterprises, so that they are able to raise more funds from enterprises or private agencies, an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3. To set up a funding council similar to the HEFC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can be responsible for allocating government grants or education funds on the one hand, and can avoid the direct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university. In the mean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valuation body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also necessary if the university quality is to be assured. 4. The existing limitations on the tuition fees charged,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each university can recruit, and on the set up of new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etc. should be released, so tha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could have more autonomy to operate at their best interests. 5. The current restrictions 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should also be released, so tha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can have more flexibility to set up their own internal organizations and establish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 第二章 大學自主概念之內涵與沿革 第一節 大學之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概念之探討 第三節 影響我國大學自主之歷史發展與背景 第四節 影響英國大學自主之歷史發展與背景 第三章 我國大學自主之現況分析 第一節 我國大學之人事自主 第二節 我國大學之經費自主 第三節 我國大學與政府之關係 第四章 英國大學自主之現況分析 第一節 英國大學之人事自主 第二節 英國大學之經費自主 第三節 英國大學與政府之關係 第五章 中英大學自主之比較分析 第一節 人事自主之比較 第二節 經費自主之比較 第三節 大學與政府關係之比較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人本教育電子報 (1999)。大學抬高學雜費,教部權力下放有漏洞【 on line】 http://hef.yam.org.tw/newpage25.htm 大學高等教育改革促進會(1993)。台灣高等教育白皮書。台北:時報文化。 王如哲(1994)。英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兼論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高教 簡訊,40 期。 王如哲(1997)。英國大學經費補助機制的演變。載於歐用生主編之新世紀的教育發展。 台北:師大書苑。 王如哲(1998)。高等教育財政制度悜^國個案分析。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民國 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術研 討會。 王保進(1997)。大學教育評鑑之內涵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之大學評鑑,161-217 頁。 台北:五南。 王家通(1987)。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家通(1991)。比較教育學導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德昭(1993)。西洋通史。台北:五南。 中央日報 (1998)。大學經費補助將有新標準【 on line】 http://www.cdn.com.tw/daily/1998/03/09/text/870309d3.htm 中 央 日 報 (1998) 。 李 遠 哲 盼 增 加 大 學 經 費 【 on line 】 http://www.cdn.com.tw/daily/1998/03/31/text/870331ds.htm 中央日報 (1999)。國立大學自籌經費時代來臨【 on line】 http://www.cdn.com.tw/live/1999/01/18/text/880118e1.htm 中央日報(1999)。大學私校獎助學金提撥比例:3%至 5%【on line】 http://www.cdn.com.tw/live/1999/03/01/text/880301e1.htm 中央日報(1999)。大學學雜費國立漲一成教部說不成【on line】 http://www.cdn.com.tw/live/1999/01/18/text/880302e1.htm 中央日報 (1999) 。學貸改採年金制分月攤還【 on line 】 http://www.cdn.com.tw/live/1999/01/18/text/880303e1.htm 中央日報(1999)。大學學雜費漲幅 國立上限為 8%私立不超過 3%【on line】 http://www.cdn.com.tw/live/1999/01/18/text/880313e1.htm 中 時 電 子 報 (1999) 。 大 學 學 雜 費 醞 釀 調 漲 最 高 10 % 【 on line 】 http://www.chinatimes.com.tw/news/papers/ctimes/csocial/88040417.htm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1977)。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學生編(1986)。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台北:臺灣書店。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77)。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復興。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90)。開放社會的教育政策。台北:台灣書店。 白惠芳、黃安禔(1996)。英國高等教育結構與體質改變的爭議。評鑑新訊,9 期,5-7 頁。 伍振鷟(1968)。革新我國高等教育芻議。新時代,8 卷 20 期。 伍振鷟(1988)。再談「大學自治、學術自由」。今日教育,51 期,5-7 頁。 伍振鷟(1990)。我國高等教育之回顧:體制、組織與功能。載於淡江大學主編之廿一 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1-31 頁。台北:師大書苑。 伍振鷟(1997)。大學法與大學評鑑。載於陳漢強主編之大學評鑑,24-38 頁。台北: 五南。 牟宗燦(1995)。談學術自由與校園民主──兼論校園倫理與制度的建立。教改通訊, 13 期,5 -7 頁。 朱秉欣(1995)。 讀「私立大學院校之運作與發展」引言資料後。教改通訊,13 期 16-18 頁。 行政院(1987)。我國大專教師聘任及待遇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76)。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 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a)。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b)。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第四期諮議報告書,74 頁。台北:行政院教育 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c)。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30 頁。台北: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1998) 。 爭 預 算 更 要 爭 教 育 效 率 【 on line 】 http://www.dgbasey.gov.tw/intranet/secre/focus/j5011.htm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1999a) 。 大 專 院 校 教 育 經 費 概 況 【 on line 】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87352.htm 行 政院 主 計處 (1999b) 。從 教 改會 決 議 看教 育 資源 之 分配 【 on line 】 http://www.dgbasey.gov.tw/intranet/secre/focus/edu.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9c)。我國大學及獨立學院教育經費分析【on line】 http://cepd.spring.org.tw/News/newinform/school.html 李 瞻(1990)。學生新聞自由與大學學術、言論自由析論。理論與政策,2 卷 3 期,1- 15 頁。 沈君山(1995a)。高等教育組初步改革建議。教改通訊,6 期,47 -52 頁。 沈君山(1995b)。政府與大學之運作關係。教改通訊,8 期,10 -12 頁。 沈君山(1995c)。大學之運作。教改通訊,第 15 期,16-19 頁。 沈君山(1996)。教授治校與學術倫理。教改通訊,26 期,27-37 頁。 沈姍珊(1998)。結構轉型後大學教育目的與功能之探討。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 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 術研討會。 林子儀(1992)。美國學術自由法制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林玉体(1994)。西洋大學教育的發展與回顧。載於歐陽教、黃政傑主編之大學教育的 理想,37-51 頁。台北:師大書苑。 林 全等。(1995)。高等教育資源分配與學費。教改通訊,6 期,2 -7 頁。 林明地(1998)。大學的經營管理:來自大學組織特性的啟示。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 學術研討會。 林基源(1994)。當前大學經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教改通訊,2 期,17 -20 頁。 林清江(1972)。英國教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清江(1983)。英國教育。載於林清江主編之比較教育,179-209 頁。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0)。各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現代教育,21 期,3-29 頁。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五南。 金耀基(1983)。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文化。 周洪宇(1998)。論大學的協調發展。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 辦之 「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周祝瑛(1997)。從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載於黃俊傑 編之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胡悅倫(1997):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之品質管理與經費分配。載於陳漢強主編之 大學評鑑。台北:五南。 姜麗娟(1996)。由大學法的修正沿革看我國大學自主的發展。教育資料文摘,226 期, 133-147 頁。 姜麗娟(1998)。從英國大學經費分配方式的轉變談大學自主的新模式。比較教育,45 期, 82-91 頁。 姜麗娟(1999)。從「狄林報告書」(_ Dearing Report)_看九○年代英國高等教育政策 的發展趨勢及政府與大學關係的轉變。比較教育,47 期,55-77 頁。 高強華(1990)。開放社會中大學自主性之分析與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學會主編之 開放社會的教育政策。台北:台灣書店,362 頁。 高強華(1991)。主要國家大學自主性之比較研究─中、美、英、法、西德、日本之分 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光義(1997)。淺談大學自治下學生權利的保障。國教月刊,44 卷 3 期,34-37 頁。 孫邦正(1971)。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 馬哲儒(1996)。展望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教改通訊,16 期,14-17 頁。 郭為藩(1987)。大學教師的學術自由與社會責任。理論與政策,2 卷 1 期,20-30 頁。 郭為藩(1994)。轉變中的大學教育─其問題與因應對策。教育資料文摘,193 期,20- 30 頁。 教育部(1988)。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 教育部(1994)。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 教育部(1994)。大學法【on line】http://www.moe.gov.tw/rules/index.htm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 育 部 (1999a) 。 整 體 改 進 教 育 經 費 之 籌 措 與 運 用 【 on line 】 http://www.edu.tw/eduinf/change/4/CHP34.html 教 育 部 (1999b) 。 教 育 改 革 行 動 方 案 【 on line 】 http://www.edu.tw/minister/action87/action87.htm 教 育 部 (1999c) 。 八 十 八 學 年 度 各 級 學 校 概 況 【 on line 】 http://www.edu.tw/resource/16-1.htm 教育部(1999d)。大學法修正草案條文【on line】http://www.edu.tw/university/bbs/大學 法修正草案/C1203-3.htm 教育部高教司(1994)。高教簡訊,44 期。 教育部高教司(1997)。高教簡訊,71 期,8-10 頁。 教育部高教司 (1999) 。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 on line】 http://www.high.edu.tw/hiedu_asp/intranet/d5/102_NEWS_VIEW.asp?InfoNo=26&PREU SE=READ 教育部統計處(1996)。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1997)。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199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1999)。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拲嶽 i 終身教育建立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分區座談會參考資料。台北:教育部。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1994)。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 料館。 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1999)。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1999) 。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 on line 】 http://192.192.6.114/new/newpage2.htm 許春雷(1997)。大學教育的反思。鵝湖,263 期,51-53 頁。 許倬雲(1996)。關於教育中立自主的構想與建議 。9 期,6-9 頁。 許 璋 瑤 (1998) 。 從 教 改 會 決 議 看 教 育 資 源 之 分 配 【 on line 】 http://www.dgbasey.gov.tw/intranet/secre/focus/edu.htm 張台麟(1992)。法國「學術自由」專題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張京育(1985)。對大學教育的一些意見。教改通訊,6 期,8 頁。 張鈿富 (1997) 。教科文預算下限取消後的教育經費分配策略【 on line 】 http://www.kmtdpr.org.tw/4/26-2.htm 張建邦(1975)。中國大學教育的展望。台北: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張 鏡 湖 (1992) 。 憲 法 中 高 等 教 育 的 問 題 【 on line 】 http://w3.pccu.edu.tw/tspeech/presidentspeech14.htm 張 鏡 湖 (1994) 。 從 歐 美 大 學 制 度 評 我 國 大 學 法 【 on line 】 http://w3.pccu.edu.tw/tspeech/presidentspeech23.htm 張鏡湖(1997)。論大學評鑑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料文摘,231 期,44-49 頁。 陳舜芬譯(1990)。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載於伍振鷟主譯之亞州大學的發展拲 q 依賴 到自主,239-363 頁。台北:師大書苑。 陳滌清(1995)。大學的人事結構問題。教改通訊,13 期,8 -10 頁。 陳漢強編(1997)。大學評鑑。台北:五南。 黃乃熒 ( 1998 )。從學術自由談大學的自主與責任。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民國 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術研 討會。 黃炳煌(1990)。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之展望。載於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之 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568-569 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1997)。大學自主與大學評鑑。載於陳漢強主編之大學評鑑,41-62 頁。台北: 五南。 黃政傑(1994)。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資料---大學 資料。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東熊(1995)。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台北:教育部。 黃俊傑(1996)。當前大學教育的困境及其對應策略。通識教育,3 卷 2 期,141-155 頁。 賀德芬(1990)。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賀德芬(1994)。變革中的大學教育與課程自主。通識教育,1 卷 2 期,1-11 頁。 賀德芬(1994)。大學中學生自治的涵亦和實踐悜斒蚰 x 灣的現況。載於歐陽教、黃政 傑編著之大學教育的理想,246-250 頁。台北:師大書苑。 萬其超(1995)。有關高等教育的運作。教改通訊,第 15 期,19-20 頁。 詹志禹、鄭同僚(1995)。新大學法通過後之大學人事自主與經費自主。教育研究,41 期,34-41 頁。 詹火生、楊 瑩(1989)。英國高等教育制度現兄及發展趨勢。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詹火生、楊 瑩(1992)。英國學術自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高教司。 董保城(1992)。德國學術自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高教司。 董保城(1992)。修改大學法之芻議悒 H「以公立大學公法人化之爭議」為題。憲政時 代,17 卷 14 期,39-48 頁。 董保城(1993)。美、法、日、英、德五國大學運作專題研究總結報告。台北:教育部 高教司。 楊深坑(1998)。兩岸大學教育的共同趨勢、問題與展望。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 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 術研討會。 楊淑貞(1999)。淺談校務基金。花師報導,450 期,30-32 頁。 楊國樞(1993)。我對大學及大學教育的基本理念與看法(下)。律師通訊,167 期,23- 28 頁。 楊國賜(1983)。社會變遷與教育危機。台北:百科文化。 楊國賜(1995)。現代化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賜(1997)。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論文發表於 12 月 13 日中國教育學會主辦 之「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國賜(1998a)。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上)。人力發展月刊,53 期,48-52 頁。 楊國賜(1998b)。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下)。人力發展月刊,56 期,51-60 頁。 楊 瑩(1992)。英國大學教育現況及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楊 瑩(1993)。英國高等教育改革對我國高等教育之啟示。中山學術論叢,11 期,11- 153 頁。 楊 瑩(1994)。英國大學教育改革對我國高等教育之啟示。載於歐陽教、黃政傑主編 之大學教育的理想,53-124 頁。台北:師大書苑。 楊 瑩(1996)。對現階段大學教育資源分配的改革建議。教改通訊,16 期,18- 20 頁。 楊 瑩(1997a)。英國大學評鑑制度對我國大學教育之啟示。載於陳漢強主編之大學評 鑑。台北:五南。 楊 瑩(1997b)。我國大學教育的檢討與改革建議。教育資料文摘,235 期,118-137 頁。 楊 瑩(1997c)。近年來英國大學教育制度重要改革。研考雙月刊,21 卷 3 期,199 期, 34- 45 頁。 楊 瑩(1998)。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3 輯,125-147 頁。 楊 瑩(1999)。跨世紀的教育改革悝痚穇虼|發展的回顧與前瞻。理論與政策,13 卷 4 期,15-40 頁。 楊濬中(1995)。私立大學校院之運作與發展。教改通訊,13 期,10-21 頁。 蓋浙生(1995)。大學募款是必然發展的趨勢。教改通訊,6 期,13 -15 頁。 鄭光甫等(1995)。教育資源分配現況檢討及改革方向。教改會委託研究報告。 劉興漢(1993)。我國臺灣地區大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台北:臺灣書店。 劉源俊(1998)。大學法未來修訂的大方向。教育資料文摘,240 期,34-45 頁。 歐陽教、黃政傑(1993)。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陽教、黃政傑(1994)。大學教育的理想。台北:師大書苑。 謝美慧(1997)。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 HEFC )簡介。比較教育,第 44 期,77-84 頁。 戴曉霞(1992)。高等教育的擴張及雙軌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教育政策論壇,2 卷 1 期, 128-157 頁。 戴曉霞(1998)。高等教育之大眾化及其發展趨勢。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之 終身全民教育的展望,350-384 頁。台北:揚智。 魏慧美(1994)。英國中央教育經費的分配。教育資料文摘,192 期,57-69 頁。 蘇永明(1998)。大學的自主與責任。論文發表於 11 月 29 日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 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二十一世紀大學的管理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挐 z 論與與實際。台北:五南。 《英文部份》 About the HEFCE (1998). London: HEFCE Allen, M. (1988). The Goals of University. Lond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991). Academic Freedom and Political Correctness. Washington, D.C.: AASCU Annual Report & Accounts 1996-97. (1997). Edinburgh: SHEFC. Ball, R. (1986). Strategic Planning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Orlando, FL. Bash, L. & D. Coulby (1989). The Education Reform Act: competition and control. London: Cassell. Benjamin, Ernst (1994). From Accreditation to Regulation: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Autonom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CADEME, July-August 1994. pp. 34-36. Barnett, R. (1990). The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Berchem, T. (1985) University Autonomy: illusion or reality? in Oxford Reviews of Education, Vol. 11 No.3, 1985. Bernstein, B. (1996) Pedagogy, Symbolic Control and Identity.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Bok, D. (1982). Beyond the Ivory Tow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S (1966). A Plan for Polytechnics and Other Colleges: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rther Education System. London: HMSO. DES (1992).Education Statistics for the United Kingdom. 1991 edition. London:HMSO. DfEE(1999).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atistics for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Dyson, Tony (1986).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An Necessary Privilege? Report of the Working Party on the Protec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 London:HMSO Fisher, R. G. (1993). Quality assurance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m. In D. L. Hubbard (E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ark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education (pp. 221-242 ). Maryville, MO: Prescott Publishing Company.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 (1992). London: HEFCE Harayama, Yuko (1997)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Its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2 (3): 275-292 HEFCE (1995). A guide to funding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How the HEFCE allocates Its funds. England: Bristol HEFCE(consultation Paper 1/96).Funding Method for Teaching(July 1996) HEFCE(consultation Paper 2/96). Funding Method for Research(July 1996) HEFCE (1997). Model Financial Memorandum between the HEFCE and Institution【on line】http://www.niss.ac.uk/education/hefce/pub97/cl5_97.html HEFCE (1998a)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 on line 】 http://www.niss.ac.uk/education/hefcw/qar/index.html HEFCE (1998b) Audit Code of Practice 【 on line 】 http://www.niss.ac.uk/education/hefce/pub98/98_28.html HEFCE (1998c) Funds for research【on line】http://www.efce.ac.uk/Research/rFunding.htm HEFCE (1998d) Funding data for quality-rel
/
本文档为【国家图书馆记录编号_88NCNU057800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