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日制研究生

2011-11-21 50页 doc 817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9081

暂无简介

举报
全日制研究生 类 别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硕士 同等学力 编 号: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所 在 院 系: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专 业 名 称:课程与教学论(生物) 指 导 教 师:史立平 教授 研 究 生:许慧敏 完 成 时 间:2010年3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全日制研究生
类 别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硕士 同等学力 编 号: 硕士学位 题目: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所 在 院 系: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专 业 名 称:课程与教学论(生物) 指 导 教 师:史立平 教授 研 究 生:许慧敏 完 成 时 间:2010年3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中文摘要 近年来,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从自然社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基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应将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即在充分开发扬州市宝应地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将初中生物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细化和延伸,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进行巧妙的整合,设计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本研究历时2年,作者以扬州宝应翔宇实验初中初一八班为研究对象,与八班生物教师杨老师一起进行教学的合作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设计。在论述了设计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行性、深入调查扬州宝应地区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制定活动课程主题、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接着实施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后结合活动案例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为: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受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反思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想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能全权包办。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Designing Biology Curriculum For Integrated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Junior Schoo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a number of regions have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for students’ life.It emphasised on exceeding teaching materials,class and school limit,and gave the students an open space.The students can discover,analyed and solve problems by themselves.It can meet students’ grow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and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s implementation is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other courses,and the students just take advantage of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 mastered in other courses to apply them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So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hat: combined regional resources fully developed in Baoying with the coordination, refinement and extension of middle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materials, it can integr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with biology teaching. This article was used document study and activity research to exploit and implement the biological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This study took two years, Class 8 Grade 7 in Baoying XiangYu Middle School was taken as the experiment site, and the author co-operate with teacher Yang. The contents included: Firstly, the design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Through discu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investigating region resources in depth, the author determined the overall goal, formed a curriculum subject and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activity. Second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and the lastly, the evaluation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From the research,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design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the teachers should adher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The evaluation of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n Middle School should note the diversification ; Teachers, students, school, 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would impact on activities. To implement the biolog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better, the author listed several proposals: Timely recorded, reflected and aggregated; the teachers’ guide must be appropriate, neither be innored nor be controlled. Key words:Biology curriculum in Junior School, Compre- 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Design curriculum 目 录 1中文摘要 2ABSTRACT 1第一章 绪论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一)国外研究现状 3(二)国内研究现状 5三、研究目的、内容 5(一)研究目的 5(二)研究内容 5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5(一)研究对象 6(二)研究方法 6(三)研究步骤 7第二章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7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7(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7(二)初中生物课程 8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 8(一)多元智能理论 9(二)情境教学理论 10(三)赏识教育 11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1(一)课程总目标相通 12(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关系 12(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的“课程连续体” 13四、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13五、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13(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14(二)提高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14(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6第三章 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16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16(一)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16(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17二、基于“十里荷塘”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制定 18(一)课程主题制定的原则 20(二)课程主题制定的步骤 24三、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选择 24(一)讲座 24(二)手工操作或实验操作 24(三)实地参观、访谈 25(四)信息搜索 26第四章 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26一、教学实践案例 26(一)活动一:探究荷花的奥秘 31(二)活动二:盆栽荷花的小常识 34二、活动的评价 34(一)为什么评价 35(二)谁来评价 36(三)怎么评价 39第五章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39一、教师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39(一)知识储备 39(二)研究能力 40(三)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40二、学生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40(一)学生的综合素质 40(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1三、学校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41(一)学校政策制度 41(二)学校管理水平 41(三)活动的安全保障 41四、社会因素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43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3一、结论 43二、展望 45参考文献 48致谢 49个人简历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长久以来,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专家、教师制定的教材内容,学习的过程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习的对象也几乎脱离现实生活。久而久之,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有没有一门课程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设计,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解决问题,关键是课程的对象是否来源于现实生活。 面对知识爆炸、日益变迁的社会,基础教育究竟要为学生创设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呢?一场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风起云涌。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三~十二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1]即通过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知识的奥妙和大自然的魅力。它强调以“思”为核心,在创造的乐趣中,形真、意切地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无法协同发展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立的、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学校投放到社会的课程。该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限制、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倡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体验生活的乐趣。因为大自然是公平的,也是学生们最钟情的天地。它不会因为贫穷或富贵而对学生厚此薄彼,其所有的魅力和乐趣永远属于渴望知识、努力探究的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预设的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铸就学生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基于学科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各学科课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得到运用;反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基于以上事实,笔者考虑:把初中生物课程中的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并且细化和延伸,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相结合,设计面向初中学生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科课程的一次积极性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创造思维、提高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环境的意识是极其有益的,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与一体化。 虽然课程中没有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名称,但从课程设置的目标以及活动方式看,所有的课程其实质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回归生活,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1]。 杜威的活动一经验课程可以说是体现出实践与综合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理论代表。他的主动作业大多是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 以下主要介绍世界各国在课程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 1. 美国 美国各州教育局鼓励中学去开发他们自己的综合课程,这种课程可综合两门或三门学科。如加利福尼亚和弗吉尼亚州围绕家庭、学校、社区、亲近大自然等开展系列活动。 美国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为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 [2]。 2. 德国 在德国,主体学校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建立交叉课程工作和使学生综合了解重要学习领域知识,一些“邻近“课程被集结成群。 如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合在一起,目的是提供一个综合的自然科学课程,并对许多科学现象进行整体研究,这些科学现象已经改变现代世界而且仍将继续改变现代世界 [3]。这种包括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课程有不断增加的明显趋势。 3. 英国 英国颁布“国家课程”,并规定国家课程的10门学科不是5-16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课程的全部,各地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开设其他课程。 英国的交叉课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一是学习性知识、二是实践性技能、三是主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产业的理解、职业教育和指导、健康教育、市民教育、环境教育。在主题教育目标中,强调价值观、责任感、态度的培养[1]。 4. 法国 法国基础教育从90年代开始进入转型期。1997年,为了改变教学大纲编辑中固守学科知识的弊端,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提出了“参考教科书”计划,参考教科书不等同于教学大纲,仅仅阐明各个学科的最基本的侧面,明确表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真实的“横向联系”。为了真正实现学科融会贯通的效果,各科教师之间还必须进一步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综合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2]。 5. 日本 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 “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实践”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型学习”等不同方式;“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占学期总课时的7%-13.2%。初中和高中的综合学习课时给出了一定的幅度,以便促使个学校创造有弹性、有创意的课程[4]。 6. 韩国 为了推进“迎接21世纪的教育改革”,韩国教育部积极酝酿第六期课程改革,并于1995年开始实施。第六期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是综合一部分学科,将内容重复的学科合并为一门学科。除了韩国语和数学,其他所有学科都综合在三种广域课程中:规范的生活、才智的生活和愉快的生活[5]。 综上所述,以上国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共同特点即:充分利用校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等,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资源。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1年,我国开展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教育改革——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成为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自实施开展以来,已经度过了9个年头。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库和中国重要会议全文库以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关键词检索,文章总数为404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或者主要内容的相关著作有二十部左右。作者通过对上述期刊、著作的研究分析,通过分类整理,将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国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多局限于课程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其本身目标的制定、表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评价方法、师生关系等理论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张华等,200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郭元祥,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郭元祥,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郭元祥,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田慧生,200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殷世东,2009)等。 第二,有关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的著作或文章较少。实践的环境和场所比较狭窄,多在一校一地进行,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不多,活动课程的实施案例也像杂烩般的聚集在一起,没有按学科进行分类。代表作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郭元祥、姜平,2006)、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李臣之、陈铁成,2005)、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熊梅等,200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靳玉乐、宋乃庆,2004)等。 第三,与学科结合的相关理论与资料也较少,真正具有实证研究的只有几篇硕士论文和少数文章。相关硕士论文为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文本”的开发—以生物相关领域为例、贵阳市高中开展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研究、中学生命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初探,四篇论文论述了有关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现状、课程开发流程及方法、以及课程组织实施,并没有从理论上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可行性,且设计的活动由于没有标明实施的对象等,由于硕士论文和实证研究都往往受到时间和调查者自身经验所限,实证研究的结果仍需要考证与深化。 因此,笔者将从理论角度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融合的涵义及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开发切实可行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借助扬州市宝应地区“十里荷塘”为场所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寻找一条有效整合生物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途径,构建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背景下,全国上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教育改革可谓是硕果累累,但也随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很多从事学科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设置的一些活动与学科教学并无联系,学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它,才能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针对以上弊端,作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是不是有一门课程,可以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呢?如果存在这样的一门课程,作者应该如何完整地设计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呢?结合相关研究,组织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提出课程评价的主体及方式。最后,论述该课程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对象 学校:扬州宝应翔宇实验初中 该校为江苏省四星级初中,学校规模较大,是宝应地区第一批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点中学 地点:“十里荷塘”,即宝应荷园,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集镇的西侧,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 教师:初中一年级的生物教师1人 该校初一年级中2名生物教师,本研究选取初一年级的杨老师,教龄16年,高级教师职称。 班级:初一年级8班45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部以及地方组织编写的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图书,利用网络和期刊,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拟通过以上资料,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两门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同时了解课程设计的理念、方法,为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打好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法:作者在研究大量相关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整理思路与文字,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深入扬州宝应翔宇实验中学,与初一年级八班生物教师杨老师取得联系,合作设计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当地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施面向宝应地区初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研究步骤 从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经过编制访谈提纲,实地考察,开展研究,总结分析,讨论设计五个部分,见表1-1。 表1-1研究过程时间表 时 间 过 程 2008年12月—2009年3月 编制访谈提纲,确定调查学校及教师 2009年3月—2009年6月 实地考察,开展研究 2009年6月—2010年1月 设计并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二章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界定,因此,理清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是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专家学者对其界定有着不同的看法: 郭元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校本研发、与学科并列但不再从属于学科的综合课程[1]。 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2]。 李臣之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本质属性实现的根本路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追求“过程”意蕴,在过程中实现其本质追求,具体表现为一个丰富的、关联的、具有情境性的过程,是过程的集合体[3]。 从以上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来看,尽管作者定义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的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 (二)初中生物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程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1]。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想要测试学生在哪些方面显示出聪明才智。有些学生能够创作优美的视觉艺术作品、有些能够轻松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有些对数学难题的挑战兴奋不已、有些对自然界具有独特的感悟、有些热衷于写作创作、有些具有领导组织才能、有些对自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领悟……那么谁是最聪明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并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就是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总结。作者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1998)、存在智力(1999)[2]。加德纳的理论一经提出,引起了同行们极大的响应。他的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且让我们相信了那句说了几百年的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不再是理想而已。 与标准的纸笔测试方法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允许被评估者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对课程的理解。为了观察学生的智能发展与不规则表现、了解各种资料和学生成绩,多元智能主张评价者设计专门的活动与教师、学生和家长密切交流、与学生交流沟通。如可让一个个体在不熟悉的地区航行,以确定他的空间智能;可通过观察个体怎样学会并牢记新的舞蹈或体育锻炼的动作来评估身体运动智能;可通过观察个体如何处理与售货员的争执或观察他如何在一项困难的谈判中获得满意的协议,来评估人际智能等等[3]。 在21世纪的大教育背景下,学生个性张扬,喜欢追求一种自由、自主的生活状态。多元智能在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中,其宗旨为“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所以,多元智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即: 1.积极的学生观 不存在“差生”,只是各具特点。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积极的教学观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自我实现,这才是真正的良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便是“差等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生来就这样无能,而是“潜能未被开发之人”。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多元智力发展负责,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学会判断学生的哪种智能比较突出,还要认识到教师应能够为学生智能的发展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最佳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二)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国家特级教师李吉林。她提出的情境理论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上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感受知识的魅力,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她认为情境的创设必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等全面产生影响,于是产生了一种设想:运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情境教学积累的大量鲜活实例,李吉林老师终于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五要素[1]”。 第一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李吉林老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素。兴趣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它可以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瞬间产生的好奇心化为求知的欲望,进而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有趣,学的有劲,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倾向。当然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创设一个学生熟知的、会产生好奇的情境,同时也需要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爱学生,尊重学生,在人格的提升中,巩固、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条: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将一些符号化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只有伴随形象,他们的学习才会获得生动的感受。所以情境教学的第二步,即指导学生伴随形象,强烈地感受和观察世界。因为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教师、医生、音乐家、工程师等),都需要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鉴别美、审查美的眼睛,教师应培养学生将观察作为生活中的习惯。观察能力的形成,不仅是学生求知的需要,而且对于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条: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是重点问题,而且是核心问题。无论是认知的活动还是情感的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是学生发展的核心。情景理论所崇尚的并不仅限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还包括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尤其突出学生思维的发展,即思维的创造性。 第四条: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仅仅是教师是否将这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传达给学生,也不仅仅是教师是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时,这比教会学生几个知识点重要。这种情感的共鸣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甚至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第五条: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该要素是李吉林老师作为发展教学的手段。如果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为“以训练动手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情境教学的理论不仅属于语文教学,它同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到其他各个学科去,为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开拓一条有效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教育在生物学科的拓展一定要遵循生物学科的自身规律,而不能削足适履。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周弘。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走出疾病的阴影,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中国式的海伦•凯勒,不仅造就了一个留美的博士,还将自己的经验感悟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的解释:“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1]。周弘认为赏识教育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和孩子都学会接受和赞赏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其理念即教育者应该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使学生增强自信并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是在中国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强调注重主体性特征、人文性特征、鼓励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性特征。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更是一种德育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相通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2.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因此,从两门课程的总目标看,尽管叙述不一样,但两门课程都强调将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学术目的与社会目的、个人目的和群体目的协调起来;强调学生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倡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发展创新精神。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了一系列相关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的问题能力。虽然从课程编制原理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编制模式,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但两者在整个课程架构中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1]。既可以组织与学科课程无关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与学科课程交叉重叠的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活动中融入学科课程的知识,无论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钟启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2]。 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不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是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差异。前者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世界,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生活的关系;后者的学习内容是学科知识,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3]。走出教育与生活之割裂、学生与课程之对立的一个可能路向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连续体”。。 综上所述,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只有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才能认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是师生想探究的主题,即便同学科知识交叉重叠,我们也可以对之进行研究设计,同样具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的“课程连续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基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应将生物学科课程中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反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又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科课程的基本能力。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生活,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必须融入到客观实践中去,在生活实践中探究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生物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为了解决教育与生活之割裂、学生与课程之对立的问题,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的“课程连续体”——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生物学科教学,也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上所述,作者总结归纳了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即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以生物学科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活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真实情境,将在生物学科课程种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得到拓展与延伸,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新精神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活动场所,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提供各种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独立活动和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或环节入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是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变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不断提高其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各种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检验求证、得出和解释结论、交流和应用等共同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即:科学的探究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弄清人们已知和未知的,以便形成假设;通过假设来设计调研方案;用实验来检验人们未知的东西;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答案、解释结论。 科学探究是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探究来学习,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职业活动领域应不断拓展,教师的职业活动应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皮亚杰的一项研究曾发现,中小学教师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基于“十里荷塘”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的形式、理念、目标都需要教师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试验才能得以呈现。这样的课程赋予教师更多投入研究与设计的机会,只有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与磨合,教师才能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解放自己,进而解放学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因此,研究对教师而言,不仅是职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意味着自身尊严和品位的上升,意味着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循环的反思,意味着将教学研究作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意味着研究变成其基本的生活状态或方式[2]。 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方式,才能够更新思想,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章 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确定课程目标是我们设计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环节,课程目标的确定具有以下重要功能:其一,界定课程的范围,选择理想的学习内容;其二,提示课程中的内容要点;其三,为活动形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其四,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 (一)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课程,不仅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且与课程的主要设计者—教师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因此,作者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界定了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1]。 1. 知识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进化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 掌握操作显微镜等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的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者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家乡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底蕴,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家乡和改变家乡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乐于探索新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根据上述依据,我们开始制定基于“十里荷塘”的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获得有关荷花结构、荷花生物特征、荷花与生长环境、荷花分类以及荷花生长繁殖等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了解有关荷花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饮食方法以及仿生学应用等基础知识; 知道荷花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在荷花栽培等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利用网络等媒体工具,初步具有收集、整理、归纳、筛选课内外有关荷花的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荷花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者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扬州宝应地区荷花养殖的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家乡和改变家乡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保护家乡的荷园的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荷花乃至其他自然界生物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家乡“荷文化”发展的有关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基于“十里荷塘”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制定 为了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必须寻求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以主题作为课程组织的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为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有意义的焦点;能使学生获得整体的、全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等。所以以主题来组织课程能反映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成为其主导模式。 (一)课程主题制定的原则 生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材料、活动主题与话题,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与积极性、主动性。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那么制定合适的主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引导学生选择主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现实生活,运用头脑风暴法筛选确定主题。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经验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事实上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人、谈论热门话题、关心时政新闻报道等等,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作者家乡宝应,地处长江以北,气候宜人,雨水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有着丰富的水乡资源——“十里荷塘”,文化底蕴浓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选材的好处在于对学生而言更具亲和力,教师开展研究也更便利。当学生还沉浸在家乡美丽景色中时,忽然发现,这些熟悉的荷塘美景、随处可见的荷藕加工产品一一进去教材时,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时,那一份惊奇与喜悦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的。本论文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学生周围世界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可使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效果更加明显。 当然在制定主题的过程中,将主题的设计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并不等于教师就无所事事,学生选择的主题基本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好奇,教师应帮助学生筛选,且筛选出的主题应迎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他们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 2.体现地方自然资源与文化的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文本教材,没有循规蹈矩的步骤,它最大的特点或挑战即所有的主题活动都必须由当地教研室配合各个学校因地制宜、自主开发设计。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宝应成为一个天然的聚宝盆。经过20年的奋斗,宝应已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外销的荷藕产业化链条。因此宝应的自然资源与经济文化可以成为学校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现将宝应“十里荷塘”的资源做分类概括: (1)环境资源 “十里荷塘”,即宝应荷园,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集镇的西侧,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 (2)物质资源 荷叶茶、 藕粉、 糯米藕、糖水藕片、糖醋藕片、及各种藕产品深加工; (3)技术资源 以荷仙、得宝、蓝宝石、五琼浆等企业为龙头的荷藕加工企业群,拥有先进的荷藕生产、莲藕栽植和加工技术; (4)文化资源 每年8月8日的“荷藕节”,政府会以此为契机,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大型歌舞晚会; (5)信息资源 网站、图书馆、荷园的宣传栏等。 只要我们在
/
本文档为【全日制研究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