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11-11-21 13页 doc 472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1037

暂无简介

举报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在中国教育的百花园里,盛开着各色绚烂的花朵。那些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积淀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如富丽堂皇的牡丹、芍药,吸引着无数人为之伫足留连;而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因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突出的办学业绩及以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寻觅和关注的目光,好似那点缀于花丛中的幽兰艾草,默默绽放着清香。循着花香,我们走近了她…… 1994年,积极进取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创办了一所新型...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在中国教育的百花园里,盛开着各色绚烂的花朵。那些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积淀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如富丽堂皇的牡丹、芍药,吸引着无数人为之伫足留连;而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因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突出的办学业绩及以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寻觅和关注的目光,好似那点缀于花丛中的幽兰艾草,默默绽放着清香。循着花香,我们走近了她…… 1994年,积极进取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校名为“苏州国际小学”。1998年增设初中部,更名为“苏州外国语学校”。2001年9月,学校转制为股份制民办学校。学校办学连续跨了三大步,上了三个台阶,取得了突出的办学业绩。学校由当初的国际小学跃升为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带有高中和幼儿园的较大规模的实验外国语学校。2004年9月,曹伦华校长当选为“苏州市十杰校长”,政府的评价是“他让江苏省第一所彻底转制的民办学校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这样评价该校:“苏外全力打造教育国际化品牌,强化外语教学,重视国际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洞察世界的眼光。这种国际意识带来的效应,使这所年轻的学校,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的探索为我们的教育增添了迷人的风景。” 辛勤的园丁用心守护着苏外这朵尚显稚嫩的小花。安徽省英语特级教师、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公派访美学者、合肥二中副校长曹伦华带着一身荣誉应邀接手改制后的苏州外国语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带领着他的“一班人”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他们的名字一起留在了苏外十年创业的丰碑上。张彤,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双十佳”;戴恒志,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乔彦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德育标兵;陶妮,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叶巍,苏州市“十佳”教坛新秀,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勤,苏州市教坛新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周瑶,市优秀教师,市幼儿教育先进个人……。在他们的默默耕耘下,学校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从原先的18名教师,10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83名一线教师,2000多名学生;从一开始国际小学横跨3个年级4个教学班发展 到现在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海外部在内的15年一贯制的航母式学校。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寄宿制学校的朝夕相处使师生之间结下了父子、母子般的深情,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突出外语,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既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形成了外语特长;学校刺绣室、陶艺室、剪纸室、围棋室、书法室等特色教室的设置,又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今天的苏州外国语学校以4比1的比例从容地选择生源,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苏外成了值得期许和向往的学习乐园。然而,在鲜花和掌声面前,曹校长并没有迷失方向。从他受聘于苏外的那一刻起,学校就确定了“先做强,再做大”的精品发展战略。曹校长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民办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教育质量要求很高,而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公办学校力量雄厚,名校很多,基础教育普及率很高,如果民办学校缺乏‘发展新理之抱负’,不能补公办学校之‘不足’或‘不善’,不能让学生‘受更良之教育’(陶行知语),那末必然难以长远维系和立足。”正是有了这一思想基点,曹校长才能一次又一次地顶住了董事会要求扩大学校规模的巨大压力,始终将教育质量放在了首位。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二版 精品战略引领学校发展 转制后的苏外直面竞争激烈、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市场,经受着改革大潮的洗礼。为了使苏外能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上任伊始的曹伦华校长就制定了“先做强,后做大”的精品发展战略,力争将苏外办成学子们心向往之的精品学校。 ——精品学校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精 曹校长曾说,民办学校的校长我是不做的,乍听之下,多少有点令人费解,苏外不就是民办学校吗,可细细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曹校长是不希望把学校办成单纯追逐经济利益商业气息很浓的学校,所以转制之初及后来的办学过程中,当董事会要求扩大学校规模时,曹校长总是据理力争。在公办学校工作多年的曹伦华校长还是希望苏外能更多地继承公办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能更多一些学术气、书卷气。学校虽然转制了,可不变的是高品质的教育和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凭借着转制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以及校长自主权的扩大,苏外走出了介于传统公办学校和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学校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先做强,再做大”的精品战略便是支撑苏外不断前行的核心要素。 精良、先进的设施、设备是前提。苏外全力创设现代化校园,学校转制时,董事会投资8000多万元易地建造了占地104亩的设施先进的现代新校园,接着又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了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2002年初学校成立了信息中心,建设了5个电脑房,3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学校先后为一线教师配备了160余台笔记本电脑,信息平台系统、医疗费用结算系统、试库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等一系列的校园应用系统正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数字化校园已经呼之欲出。 “精品课”是亮点。“精品课”的概念早已有之,可苏外的“精品课”却是真功夫“磨”出来的。通过“磨课”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效率是苏外的优良传统。一节普通的课,也要追求精致、通透、纯美、真实的效果。副校长张彤曾对“精品课”的“精”有独到的阐述:“从教学流程上说,所谓的‘精’,指的是对教材要有精准、独到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精当、巧妙的引导、师生之间要有精诚、融洽的合作,教学目标达成要有精警、超众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磨练,学校已积累了许多磨课经验和一定数量的精品课,多位教师在省、市、区评优课中脱颖而出。 “小班化”教育是保障。“精品战略”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苏外的小班教育,甚至是十几人的小小班教育,体现着对学生最细致的关怀。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组织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给予个别化指导。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苏外,精品的概念就是每一件事都要做好,要做精,追求从教育的手段到教育的过程,从教育的软件到硬件的尽善尽美,强调校园整体氛围的文化品位”。“追求完美”是苏外的校风,也是曹校长与生俱来的品格。对于每一堂课、每一项日常管理、每一次课外活动,苏外都在践行着“追求完美”的理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苏外的“四节”(读书节、双语节、艺术节、科技节)活动,由于每次活动前的精心筹划及每位师生员工的用心参与,现在的“四节”已成为苏外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学校关键是要打造精锐之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精品战略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身上。 苏外转制,教师是带着忧心和不安走进新校园的,曹校长把教师的心事当成了自己的心事。他意识到,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保障问题。他先向董事会提出申请,要求给教师们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得到了批准。此后,他又在新区政府的支持下,走出了一条转制学校教师参照事业单位管理的新路子,使一大批优秀教师能够在评先、评职和退休时和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教师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前景和教师保障机制的落实,原先的不安、焦虑渐渐打消,教师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经受住学校转制考验的教师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从此自己的命运将和苏外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比以往更加忘我地工作。陶妮老师扁桃体发炎高烧,每次从医院打过点滴后还坚持回来上课,因为她放不下那些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蒋秋娟把患病的女儿扔给了家人,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十二点以后;常年胃病的姚永康师傅,一年到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三版 头似乎总是在加班、加班,而曹校长本人,也因过度劳累,胆囊发炎,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只能进行手术摘除……苏外有太多默默无闻奉献着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的努力为苏外学子们撑起了一片晴空。 学校方面也为教师们的快速成长积极创设平台。对于新教师,学校实行严格的“带教”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学校方面有的文本约定彼此的责任及要求。如规定新教师每个月要进行考核,每人要上一节汇报课,写两篇教学反思及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后的心得文章,并要进行新课程理念书面测试。在此过程中,老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指导的责任,耐心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缪华提起那段“带教”经历,至今记忆犹新。缪老师2001年毕业分配到苏外,第一学期结束后在新进大学生会课比赛中就拿了一等奖,之后不久,又被推荐参加新区青年教师会课比赛,而这在其他学校一般到要具备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工作一年以后,缪老师就被推上了各种规模、各种级别的教学评比、基本功大赛的前沿。现在缪老师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骨干,她说如果没有当时带教师傅手把手的教和学校“逼一逼”,她不会成长得那么快。难怪有人评价,别的学校教师的成长如果要用三年时间,在苏外,教师往往只需一年或更短的时间,而这一切无疑得益于苏外灵活、大胆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在职培训、进修,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曹校长的积极协商,2003年8月,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班,学校近30位教师参加学习。为了给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参与和发展机会,学校还先后承办了17项大型研讨活动。学校还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前来指导,作学术报告。在校内,根据不同层次和需要,为教师开办了各种培训班,如信息技术培训班、双语教师培训班等。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进修,学校配套出台了教师培训费报销制度。 “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教师是财富。只有关爱教师,才能使教师关爱学生”,曹校长的这句口头禅成了苏外的“名言”。在苏外,每位教师都感受着刚柔相融的所带来的紧张、活泼、向上的氛围。2001年掀起的一场人事制度变革,打破了“大锅饭”和“铁饭碗”。在学期、学年的总结性考评中,分S、A、B、C四级,实施奖惩性的总结性评价,评为S等的奖金按110%发放,评为A等的按100%发放,评为B等和C等的则分别要亮“黄牌”和“红牌”。刚中有柔,苏外转制,教师的保障问题一一落实。从全国各地应聘而来的教师们,校长亲自为他们找住房,生日之际教师总能收到蛋糕和校长亲笔签名的贺卡。 近几年随着苏外面向全国招聘教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5人,教师200人,其中硕士学历4人、大学学历131人、大专学历64人、中专学历1人。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有190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精锐之师正在形成。在曹校长的理想中,“苏外的教师要成为不需要制度束缚的‘完人’,要成为自强不息、自主发展、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要成为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的名师、大师。” ——精品学校要用精品成果来说话 “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英才”——始终在创新中前进的苏州外国语学校拿出了与精品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大量教育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具有特长的优秀学生,正逐渐成为一所社会声誉日佳的品牌学校。 三年多时间,苏外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上千人次。首届高三在2004年高考中一炮打响,名列苏州市区第三,打破了原先几所名校三分天下的平静;英才班平均分605分,本一上线率达81%;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高考中,苏外取得了总均分516.58分,新区第一,市区(包括苏州古城区、工业园区、新区、相城区、吴中区)第二的优异成绩;其中英才班平均分为596分,超过一本线36分(江苏省本一分数线为560分),一本上线率达87%,600分以上的学生共12人(该班共有22人),优生率列市区第二。其中英才班周靓同学以641高分,获得苏州大市文科类第一名、江苏省第五名。初中连续四年在中考中名列前茅,2004年中考平均分达586分,超苏州市平均分72分。英语和双语教育成果也十分显著。2004届高三学生60%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0%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首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竞赛中,高一学生周靓荣获江苏赛区第一名、全国决赛二等奖;2003年,“21世纪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竞赛,高一学生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四版 朱研昕获特别荣誉奖。 学校在坚持突出外语的同时,又注重文理科并举。苏外各学科均衡发展,课外活动精彩纷呈。在200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一名学生获一等奖。初中的化学学科也连年居苏州市中考第一。在拼搏中考、高考的同时,又努力开拓学生全面发展的天地。学校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为孩子的近期发展着想,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要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着想,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曹校长说,苏外的学生应该是素养良好、善于合作交流、具有国际眼光的新一代公民,为此学校着力于打造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2001年7月,在苏外举办的首届中国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上,举行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遗产课程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文版首发式,苏外成为中国正式使用这套教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还投资7万多元建立了开放式古代科技馆,学校随处可见世界遗产景观,是江苏省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高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完成了《关于提名苏州刺绣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文化遗产的建议文本》,已提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相关部门。 学校在半年内通过了两大验收:苏州市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之后不久,又跨入了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行列。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苏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办学起点高、实施品位高、运转效率高、教育质量高”的“四高”精品学校。 面对挂满奖牌的校史陈列室,曹校长淡淡一笑:“过去十年为苏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的民办教育路上,苏外将继续走精品发展之路,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努力实现从知名到著名,从品牌到名牌的飞跃。” (本文原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8期,待续) 2005年江苏省高中教育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使改革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省教委在暑假期间组织了省级新课改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在扬州的数学教学培训,现就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方面,作汇报如下。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观念上,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在结构上,高中数学课程更加注重选择性,设置了选修系列,提供了选修建议,为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传统的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区别 传统数学中教师是以《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指导,而新课改中教师是以《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指导的。他们都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是他们有一定区别的。 1、立足点不同:《大纲》立足于教,而《标准》立足于学。 2、要求的程度不同:《大纲》对内容、课时进度、注意点做了统一的规定,《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提出要求, 3、要求的范围不同:《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评价的最高要求,《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4、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大纲》中教师只是教学的执行者,《标准》是开放性的指导性文件,教师不仅是标准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 5、内容的结构不同:《大纲》对教师提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与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标准》对教师提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 6、课程设置不同:《大纲》分必修、选修I、选修II及研究性课题,是多科混合编排,直线式安排。《标准》是模块式设置课程,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方式,是多科混合,但各科内容螺旋式处理。 二、新课程标准中的特点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五版 1、体现了大众数学的精神,要求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掌握必需的数学,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部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 3、知识结构体系上减少了繁与难,降低了对学生解题技能要求,增加了探索和联系能力的要求。 4、在空间与图形要求上打破平几的结构体系,加入空间图形的认识,打破演绎证明的统治地位,用实践法,坐标法,变换法,演绎证明法四种方法来研究图形。 5、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积极主动式学习。 三、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 1、高中课程的基础性:高中数学是为适应现代生活与未来发展、提供基础获得数学素质,为进上步学习提供数学准备。 2、高中数学的选择性:使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高中课改中最具实质性的突破。 3、用联系、整体的观点学习数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形成应用意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内部联系。 4、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而是提倡高中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方式。 5、重新认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表现为解题能力,还表现为数学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6、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是一种看不见的文化课程是人文价值的体现。 7、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算法作为高中的四大支柱内容之一成为必修。 与以往相比,这一次高中数学课改在内容上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引入了算法;(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3)通过介绍群、不变量、风险等,渗透和引入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对一些已有的内容,在基本思想的把握、内容的侧重点、处理方法等方面有了本质的不同。这些变化不仅强调知识、技能、技艺,同时也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强调数学的应用,要求用大量的实例来引入和说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提高了要求;不仅强调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些变化在实践中能否顺利实现,将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的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数学自身的进展,课程内容必将还会“与时俱进”。 四、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教师要建立崭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2、教师要对课程的结构有更好看把握。3、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的更新;4、教师要对学生发展提出全方位的要求;5、教学侧重点与处理方式的有了新的变化;6、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7、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8、正确地进行数学技能训练;9、教师不仅是教学行为的执行者,而且是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新课改体现的是数学价值的教学,数学的价值是多方 面的,数学教育应努力全面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2005年7月17日至22日,我参加了在江苏教育学院举行的高中语文新课改省级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多。现从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新课标的感受。 高中语文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实验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式、探究式学习,选修课就存在很大的弹性。上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六版 好这种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现在有些老师的公开课学生提问很踊跃,但那些问题一般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走向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这不是探究性学习。理想化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这种教学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新课改进程中尚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新课改与高考的衔接问题。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甚至流产。其次是评价问题。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和方向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如何加强评价操作的规范性,如何防止评价流于形式,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透明,同样是课改实施中的难题。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再次是选修课的开设问题。课改加大了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讲课的灵活性大了,的确容易激发起教学双方的兴趣。但是,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比如语文新课标虽然规定了5个选修系列,但是,每个系列的模块怎样设计?怎样考核?老师按自己所长报出的选修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高中语文新教材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如何让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让文本成为学生汲取中华文明精髓的精美盛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透视社会人生的一个窗口,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的最爱?我认为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解读文本,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 。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的人格,构建精神家园。 第二,师生平等对话,构建人文课堂。 教育的对象是有尊严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它必须基于对个体个性的尊重,平等的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尝试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平等的语文课堂氛围。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第三,开展演讲、辩论会、诗文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好阅读课,拓宽学生视野。 总之,对于新课改,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应该既积极又稳妥,形象点说就是既要大胆地向前走,还要不时地抬抬头。 2005年8月在江南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标准培训。培训期间,物理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总主编——张大昌教授就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试点地区反馈的信息,制定和修改过程,制定依据和编写理念做了全面的介绍。同时与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一些顾虑,做出了解释和说明。 以下是张先生的一些主要观点,以及与教师对话、交流的部分内容摘录: [张大昌教授] 1.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点:知识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学习,价值观的形成基本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建立,高中物理课程的功能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新课程与高考 观点: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学好物理学。独立思考是学生解题的基本条件;实践意识是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掌握科学方法是解题的基础。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七版 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 3.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原则:上限以高考为准,课程标准的设计抛开了现在高考模式向下接口(指与初中新课程标准接轨)。 (1)教科书起着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为同学的学习方法起导向作用。 (2)教科书是教师的好帮手。特点:循序渐进,分散难点(没有攀登不上去的山,只有上不去的台阶。为学生的学习搭台阶。) (3)提供物理情景和学习资料 [对话与交流]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选修课的结业考试由哪一级部分组织实施? 张:考什么,选什么。由于各选修系列的风格不同,不考的系列同时选修,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修到6个学分,由于课程安排进步的不同,开课时间不同,学分取得资格的审查考试是由各学校自行确定,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就应予承认。这也是对学校诚信度的考验。 教师:学生的活动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实验过多不符合高中教学的特点,习题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张:学生活动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要顾及教学效率。 教师:如何理解大纲?题目的难度如何把握?如何面对高考? 张:习题教学重在培养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掌握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课改没有降低学术水平,高考中出现的有关霍尔效应、多普勒效应的相关题目不是打“擦边球”,而是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今年暑假,我和省内两百多名音乐教师一起参加了高中音乐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活动。专家们精辟的见解,精心的指导,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意义,更明确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责任。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始于中国近代的“学堂乐歌”,建国以后又借鉴了苏联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多少年来唱歌课一直是音乐课的代名词。学校音乐教学大纲的目标达成度以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因此,评价一堂好的音乐课首先看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学会一首歌,而学生的音乐能力又以是否有一副好嗓子,能很好的演唱歌曲作为课堂音乐教学评判的标准。由此音乐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单一的训练课。这样的教学指导方法影响了中国音乐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音乐教育交流活动频繁,国外许多优秀音乐教学法被引进课堂教学中。综观这些教学法他们都具备两个特点: 1、在音乐教育理念方面,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对人发展的巨大作用。奥尔夫本人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音乐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匈牙利学校音乐教育深受柯达伊所创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个体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最具人本主义色彩的是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我的重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丽的心。” 2、音乐教育实践方面,普遍扩展了音乐教学领域,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强调学习者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奥尔夫的器乐教学法,利用小巧易于演奏的乐器对学生进行多声部的音乐训练,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柯达伊教学法立足于合唱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声听觉和音乐感悟力。美国达尔克罗兹利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敏感性。音乐家铃木镇一则在小提琴领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八版 域里开辟了新的教学境界。 九十年代愉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被推广。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陈蓓蕾的唱游教学,刘德昌的合唱教学,许卓娅的多通道音乐欣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特点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学校音乐教学越来越走向个性化、人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爆炸性的增长。为了使音乐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课堂教学更精彩,许多一线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尝试。在音乐欣赏教学里出现了图片欣赏法,文字欣赏法,故事欣赏法,律动欣赏法等等。然而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更多的人文因素,学唱《国歌》成了政治知识讲解课;欣赏民歌成了地理知识介绍课等等。这样的个性化发展淡化了音乐技能的训练,弱化了音乐艺术审美本质的作用,无形中扭曲了对音乐人文性的认知。 新一轮的高中音乐课改对学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以审美为核心。 2、培养音乐兴趣爱好。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 4、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5、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知识技能的目标达成度上改变单一的音乐技能训练,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克服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在知识构建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由于音乐的表达是非语义性的因此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教学中要遵循五大原则: 1、情感性原则 ; 2、体验性原则; 3、形象性原则; 4、愉悦性原则; 5、审美性原则。 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音乐能将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的感性形式。一曲《黄河大合唱》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颂扬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一曲《命运》激励了多少人努力奋斗。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校音乐教育一定会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8月1日至5日,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由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改革是对高中体育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意志、兴趣来安排教学,摒弃了一味以大纲为主,以教师的强行安排课的内容的形式主义教学方式。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的愉悦式的学习;这样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由教师的填压式教学变成了自己主动的汲取式教学,很明显是后者能较大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这次新课程培训还指出了,如何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专家给出明确答复,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的不同起点来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这种考评方式将会是更加科学的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果,它不会因为个别学生的起点低、身体素质差就来否定其学习的成绩。还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自体验出来的。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真正的见识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做学问研究一丝不苟的执着精神。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九版 一个举世闻名的美丽国家——新加坡,吸引着无数世人的目光,当我一下飞机,有幸踏上有如传说般神奇的国家的国土时,内心的震撼跃然而出——果然名不虚传。踏在机场内的地毯上,看到的是家居式的候机室和宽敞但并不空旷的休息场所。一切都很静,没有豪华得令人望而生畏,但就在默默中让我感受到她的富饶、亲切和高贵。 紧接着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南侨小学。初到南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新加坡人的热情和友善,让初来乍到的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声问候,一句关怀,一个邀请,一次陪伴……要知道,这些原本看似平常的言行,对于一个独在异乡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亲切。这样的情,这样的景,伴随着我体验诸多。 一、基础教育以双语教育为主,结合东西方教育特色,自成一体。 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素来办学认真,学术成就卓越。新加坡的中小学实行双语教育,即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华人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文——英语和中文。一些课程如数学采用英语教材,而另一些课程如道德课则用中文教材,使学生从小就很好地掌握了两种语言。这个政策使新加坡的孩子能掌握商业、科技和行政工作上所需要的英文,同时还能以母语来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学生中学毕业后仅凭毕业考试成绩就可以直接申请英国、澳洲、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而不需要任何入学考试。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为国人及海外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通过培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培育好公民。 新加坡教育法规定:“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语、数学和母语,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教育。”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学前准备阶段 在新加坡,由于多民族的现状,使得新加坡把英语这门外语定为工作语言的同时,也看到了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新加坡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两种语言,即作为工作语言的英语和为了文化与价值观的交流而使用的母语。在学校里,数学、科学和其他大部分科目是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而母语则主要用来进行基础价值观的培养,改造与发展等。 2.基础教育阶段 基础阶段包括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入学年龄为6周岁。基础阶段的重点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机技能,其核心课程是英语、母语和数学。近80%的教学时间用于核心课程,以帮助学生在两种语文能力与数学方面奠定良好的扎实的基础。此外,学生还学习音乐、工艺美术、健康教育、体育并参加课外活动。该阶段还实施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能清楚地了亚洲价值观的核心和国民的同一性。 随着孩子智力的不断发展,年级的逐步升高,到小学三年级末时,新加坡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初步评价,向家长们提出有关孩子们可能选择的教育途径的建议。 3.定向阶段 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定向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分别进入3种语言流学习。 第一语言流: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如华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也作为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流: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 第三语言流: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熟练的口语。 定向阶段同样继续强调基本的语文和数学能力,将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英语和数学课程,另外,还提供一些不同的课程,一些核心的和扩展的课题也要讲述。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被寄予希望能够掌握核心的课题,同时,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变化扩展有关课题。在定向阶段,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智力进行进一步的考查,以便于在语言分组时的最后的变换。 之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分流、定向,一方面是为了向那些学术性强,并且具有优异的语言才能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提供一流的英语和母语水平,而其他大部分学生(约70%—75%)则分别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加以学习;另一方面,语言的分流、定向给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及母话差的学生(约15-20%)提供了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以及达到熟练口语水平的母语,这样就达到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进行英语和数学的学习。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它与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体制相通,另一方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大多数的国家,所以它的教育又具有浓厚的东方教育色彩。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体。 二、发达的现代文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高度和谐。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十版 学习之余少不了的周末休闲,不但让我领略了热带雨林的奇观美景,同时也被新加坡人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所震撼,你会惊叹于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巨大成果。 新加坡给人一种绿意,她的美,美于自然。 60%的森林覆盖率,让你仿佛走进了热带丛林。所到之处,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绿草成荫,繁花满地,一时间,“花园城市”、“森林国家”的概念在头脑中涌出。在新加坡,所有的建筑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单是大道两旁,便不时可见树木的掩映之下露出或是一条休息凳,或是欧式喷泉,或是朴素的纪念碑。他们都是那样和谐而宁静,却又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新加坡还给人一种暖意,她的暖,暖于人情。旅游休 闲,逛街购物,乘车吃饭,所到之处,无不秩序井然,斯文有礼。你不必因担心当公交车门一打开时,会突然从边上涌出一大堆人往那窄小的车门口挤,而使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有那争抢的冲动;你也不必因担心还没站稳就由车子的开动而导致踉跄,司机正耐心的等着所有他的客人坐稳后才启动;当你因不太熟悉交通规则而走错时,已经行至你身边的汽车司机给你的是一个微笑,并且会非常有耐心的等待你先通行;当你对一些陌生的事物产生疑问或疑虑时,周围的人都会热情又有耐心的向你解释,引导……一股股融融的暖意时刻陪伴在你身边。 新加坡发达的现代文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怎样的书籍是老师渴望阅读、能够阅读并且能够读有所得?综观200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用书中小学教育理论普及类图书畅销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渴望读到真正源于教育细节并能够回到教育细节的书籍。这个细节,包括德育的细节、管理的细节、教学的细节,以及理念上理解教育的细致入微。 以下是2005年上半年教师用书中小学教育理论普及类畅销书榜,希望能给我们学校老师一个参考: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著——岳麓出版社 3.《大夏书系 ·教育随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 孟繁华——海南出版社 5.《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6.《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 主编——海南出版社 7.《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漫语》——纪大海 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教育的55个细节——一位美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罗恩·克拉克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10.《反思教育习惯》——闫玉双、李奕主编——同心出版社 在考试结束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不但可以对试卷和考试作出恰当的评价,为试卷编制积累经验,而且有助于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考试讲评准备材料。全面的试卷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 1. 内容结构分析:考试大纲所列(或教学大纲)内容比例。 2. 目标水平结构分析:按考试大纲所列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运用等四水平等级,分析它们的组成比例。 3. 题型结构分析:各类题型的比例分析。 4. 分数结构分析:可分内容—分数和水平—分数的双向交叉分析。 5. 难度结构分析:对难度测验作难度分析 6. 试卷特点及横向、纵向比较:就试卷是否符合考试(教学)大纲规定、是否反映学科特点和内在联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其他特点作出描述和判断。横向比较可以在学校—学校或地区—地区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在不同学年间进行。 除了难度结构分析跟答卷情况有关,只有在考试实施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十一版 之后才能进行外,其他各项分析跟答卷情况无关,在考试实施之前就可以进行,属于试卷的“静态”分析。  二、答卷情况描述 主要包括: 1. 成绩分布情况描述:列出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图。 2. 分布形态判断:判断总体分布是正态还是偏态或其它形态。 3. 统计量描述:列出整张试卷的班级和年级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百分制中的85分以上)、良好率(百分制中的75~85分)、合格率(百分制中60~75)和低分率(百分制中40分以下)。还可以进一步作各内容其平均得分率、标准差等的统计分析,各水平层次其平均得分率、标准差等的统计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 三、试题及解答情况分析 1. 题目的内容、水平分析:逐一分析各题的内容、水平和考核意图。 2. 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灵敏度、识别度和题目反应分布:具体方法参见文后所附题目分析部分。  四、试卷质量分析  1. 试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参见文后所附“试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2. 整张试卷难度分析。 3. 试卷质量评价:就考试目的和试卷内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对试卷作出全面评价。  五、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得分、失分情况以及某些部分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教师、学生以及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使试卷分析全面、可靠和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试卷分析工作应实行教师分析和学生自我分析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简明、扼要、有重点地写出试卷分析报告。 附:题目和试卷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考试成绩(数据)整理 1. 登分统计:按高分到低分顺序登记,并分出高分组(成绩列前27%的考生),低分组(成绩列后27%的考生)。 2. 计算平均分X,标准差S和考试人数N等三项指标。 二、试题分析 1. 难度分析 所谓题目难度是指某一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得分率p来表示。 一般来说其难度指标可根据得分率p来获取: 0.7以上的为较易题; 0.4-0.7之间的,为中等难度题; 0.4以下的,为较难题或难题。 计算每题的难度pi、27%的高分组的难度pH、27%的低分组的难度pL和最高分值H和最低分值L。 2. 区分度分析 题目区分度d是指某一题目对被测水平的区分能力。若某题目能使水平较高的被测得较高分、使水平较低的被测得较低分,该题就有较高的区分度。 计算题目区分度d的方法是:d=pH-pL 一般说来,当d<0.20时,题目的区分度太低,必须淘汰或者加以修改;当d≥0.40时,题目的区分度非常好;通常题目的区分度指数d在0.2~0.4之间。题目难度跟题目区分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使区分度变小;只有难度适中时,才可能有较高的区分度。 三、试卷分析 1.信度分析 试卷的信度R是反映考试可靠性的程度的指标量,也是表明考试能否真实反映考生水平的程度的指标量。一般试卷的信度R计算可利用以下: R= 其中k是试卷的题数;S是试卷得分的标准差, EMBED Equation.3 是各试题得分的标准差。 信度R是一个0~1之间的数值,一般考试的信度要求在0.9以上。 2.区分度分析 试卷区分度D是指考试对不同水平考生区分能力的指标量。试卷区分度D高,表明该试卷具有较强的涮选能力。 (下转第十六版)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5年第8期(总第24期) 2005年9月20日 第十二版 (上接第十五版) 试卷区分度D的计算方法: D= EMBED Equation.3 其中 为各试题的区分度,K是试卷的题数, 是每道试题的分值。 3.难度分析 试卷难度跟试题难度相似,可以用各题难度加权平均求得:P= EMBED Equation.3 ,其中 为各试题的难度,K是试卷的题数, 是每道试题的分值。 Su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苏外教科研 怎样进行试卷分析 苏遥 摘编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 EMBED Word.Picture.8 ��� 精品 特色 多元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办学纪实(上) 《教育发展研究》记者 林 岚 教师书房 新课程伴我行 � 6月30日~7月30日,我校高中部英语教师张海东参加了由苏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部组织的“2005年赴加拿大温哥华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29位来自苏州大市的英语教师接受了语音、教学法、课堂教学论、口语、听力等诸多方面的专业培训。 从7月上旬开始,在暑假两个月期间,我校高中部14门课程共计28人次参加了由省教育厅、市教研室组织的省市两级高中新课程培训。(他们参加培训的新课程学习体会将刊登在近两期《苏外教科研》上)。 7月11日~8月20日,我校小学部黄星和中学部林东老师赴新加坡南侨小学和南侨中学进行了为期1个半月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活动组织,并在培训期间考察学习了新加坡的基础教育体制和模式。(具体文章将刊登在近2期的《苏外教科研》上) 7月15日,曹伦华校长参加了由苏州教育学院组织的苏州市第二期名教师名校长暑期培训班专家讲师团,在会上作了题为《试从转制学校视角探讨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报告。 7月15日~7月26日,南师大心理学硕士班最后三门课程结束,我校教师28位教师将进入最后的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等紧张的学习阶段。 7月17日,曹伦华校长一行3人赴成都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第四届全国《英语》(新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标准理念与NSE课堂教学”。曹校长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题为《英语(新标准)教学彰显苏州外国语学校英语特色》的专题发言。 8月2-9日,曹伦华校长一行5人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此次访问除进一步了解了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模式外,还与华侨中学与南洋女子中学明年末到我校选拔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项目奠定了合作基础,与南侨小学、中学就卫星远程教育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8月2日—6日,我校陶妮、沈明老师赴武汉外国语学校参加“全国德语教学工作研讨会”。对德语DSD考试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与武汉外国语学校德语教研组建立友好关系,与德国大使馆申请免费德语教材,这一系列具体举措将促使我校德语教学趋向成熟。 8月31日,我校召开了新学年的第一次双语教师会议。会议确立了新学期中双语教育教学的“务实”原则,并在开发校本双语教材、建立学生档案、双语教学课堂评价、新老双语教师结对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 9月1日,为了加强对考试和试题的统一管理,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力度,加强对中考、高考考试动向的分析,我校考试中心正式成立,成员由教科室、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组成,并于新学期正式启动。 9月6日下午,我校30余位教师代表参加了区教育表彰大会。在2004-05年度基础教育奖励表彰大会上,我校喜获“特殊贡献奖”和“办学特色奖”两项殊荣,并有20余位教师获得“教师奖”和“教学成果奖”,其获奖人数和奖励金额均在新区名列前茅。 由张嘉巽老师记录、整理并简评的《刨根问底“石头书”——张彤<石头书>教学实录》发表在《苏州教育》2005年7-8期合刊上。 高中部数学组 张启华 传统数学教学的区别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与 体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小结 中学部体育组 刘伟韬 参加高中语文新课改省级 培训的一点感想 高中部语文组 周广会 新加坡之行初体验 小学部语文组 黄星 与高中物理新课程编委的对话 中学部物理组 杜少梧 承前启后的高中音乐课改 中学部艺术组 秦华 _1187978998.unknown _1187979195.unknown _1187979277.unknown _1187979003.unknown _1187979110.unknown _1187960204.unknown _1187960236.unknown _1187961686.unknown _1187959982.unknown _1159600822.doc
/
本文档为【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