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2011-11-22 7页 pdf 609KB 1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2502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第 25卷 第 3期 2007年 6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 URNAL O F HENAN UN I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HNOLO GY ( SOC IAL SC IENCE) Vol. 25 No. 3 Jun. 2007 【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蔡 运 章 (河南科技大学 河洛文化研究所 ,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 :  河图洛书并非天书 ,而是中华文明史上两部渊源有自的杰作。河图洛书之所以能把天文、地理和...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第 25卷 第 3期 2007年 6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 URNAL O F HENAN UN I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HNOLO GY ( SOC IAL SC IENCE) Vol. 25 No. 3 Jun. 2007 【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蔡 运 章 (河南科技大学 河洛文化研究所 ,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 :  河图洛书并非天书 ,而是中华文明史上两部渊源有自的杰作。河图洛书之所以能把天文、地理和 人事间的万事万物都涵盖其间 ,应是中华先民术数崇拜的产物。古代的河洛地区、京都洛阳和河图洛 书 ,都可简称为“河洛 ”。这种名称的混同和内涵的牵连 ,不但说明河图洛书发祥于古都洛阳 ,而且还说 明它们既是河洛文化的产物 ,又是古都洛阳的标志。 关键词 :  河图洛书 ;河洛文化 ;洛阳 中图分类号 : K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3910 (2007) 03 - 0022 - 07 收稿日期 :  2007 - 03 - 01 作者简介 :  蔡运章 (1942 - ) ,男 ,河南洛阳人 ,教授。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也是中华先民智 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看到用圆圈和黑点组成的河 图洛书图 ,最早著录于南宋大儒朱熹《周易本义 》的 卷首 ,据说是五代道士陈摶传出来的 (图 1)。但是 , 这两张图既没有文字说明 ,也没有明确的传承关 系 ,致使宋代以来学术界对它们的起源、真伪、内 涵、演变及其与《周易 》八卦、《洪范 》九畴的关系等 问题 ,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 ,遂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 千古之谜。[ 1 ]本文谨就河图洛书的思想内涵、发祥 地域及与古都洛阳的关系诸问题 ,略作论述。 图 1 河图洛书 一、华夏文明的源头 ,先民智慧的  结晶   河图洛书自古就被视为天赐“神物 ”,这就是人 们对它疑惑不解的重要原因。《周易 ·系辞传 》载 : “天生神物 ,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这里所说的“神物 ”,就 是指河图洛书讲的。扬雄《核灵赋 》云 :“大《易 》之 时 ,河序龙马 ,洛贡龟书。”《汉书 ·五行传 》说 :“刘 歆以为虙戏氏继天而王 ,则而画之 ,八卦是也。禹 治洪水 ,赐洛书 ,法而陈之 ,《洪范 》是也。”相传距今 八九千年的伏羲氏时代 ,有个龙头马身的“神物 ”从 黄河里跃出 ,它身上的旋毛组成“一六在下 ,二七在 上 ,三八居左 ,四九处右 ”的图形献给伏羲 ,这就是 河图。优羲依照河图 ,仰观天象 ,俯察地理 ,远取诸 物 ,近取诸身 ,而画出八卦 ,从而拉开了中华文明的 序幕。据说大禹治水成功 ,有个神龟从洛河里爬 出 ,神龟背上的九个数 ,组成“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居中央 ”的图形献给大禹 , 这就是洛书 (图 2)。大禹依据洛书制定出治理天 下的九章大法 ,这就是保存在《尚书 》里的《洪范 》九 畴 ,从而奠定了中华典章制度的基础。因此 ,河图 洛书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源头。 人类文明从神话中走来。当我们撩开笼罩在 河图洛书头上的神秘面纱 ,就可发现她们并非天 书 ,更不是“陈摶玩弄的把戏 ”,而是中华文明史上 两部渊源有自的杰作。《尚书 ·顾命 》载 :周康王举 行就职典礼时 ,“天球、河图 ”摆放“在东序 ”。《尚 书 ·洪范 》记录箕子的话说 :大禹治水成功“天乃锡 禹《洪范 》九畴 ”。据《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就连 从“不言怪、力、乱、神 ”的孔子 ,晚年也曾发出“凤鸟 不至 ,河不出图 ,洛不出书 ,吾已矣夫 ”的感叹 ! 必 第 3期 蔡运章 :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须指出的是 ,“九宫之数 ”即是洛书图。《大戴礼记 ·明堂 》载 :“明堂者 ,古有之也。凡九室 , ⋯⋯二九 四、七五三、六一八。”朱熹《书河图洛书后 》云 : “《明堂篇 》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语 ,而郑氏 注云 :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此九数为洛书。”[ 2 ] 《后汉书 ·刘瑜传 》载 ,延熹八年刘瑜向汉桓帝上书 说 :“古者天子一娶九室 ,娣姪有序。《河图 》授嗣 , 正在九房。”这里所说的“河图 ”即后来的洛书图。 这说明早在战国秦汉时期 ,人们就把“九宫之数 ”视 为洛书图了。因此 ,洛书图亦称“洛书九宫图 ”。 图 2 马图龟书 河图洛书不但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有大量记载 , 而且得到现代考古学的有力证明。20世纪 50年代 初 ,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文化墓地出土距今六千年 左右的陶钵上 ,有用锥刺成由 55个小三角组成的 三角形图案。[ 3 ] (图版十六 ) 这种三角形图案与清胡煦 《周易函书约存 》所载“河洛未分未变之三角图 ”及 李光地《启蒙附论 》中的《点数应河图十位图 》都极 为相似 ,可能就是原始河图。1987年 ,安徽含山县 凌家滩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距今五千年的长方形 玉版上 ,刻有象征天圆地方、北辰 (北极星 )、四维、 八方、八节和八卦的图案。[ 4 ]在玉版四周所钻的四、 五、九、五个小圆孔 ,恰与《易纬 ·乾凿度 》“太一下 行八卦之宫 ,每四乃还于中央 ”的洛书数理相合。 因此 ,这件玉版上的图案和圆孔 ,当是原始洛书和 八卦的象征。[ 5 ]令人惊异的是 ,这块玉版出土时还 夹在玉龟的背、腹甲之间 ,这正是“灵龟负书 ”传说 的实物佐证。而玉版图和玉龟的年代 ,比大禹治水 还要早约 1000年 ,可见“灵龟负书 ”是多么古老的 神话传说。正如著名国学大师、香港大学饶宗颐教 授所惊叹的那样 ,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神话性怪 谈 ,却可印证起来 ,竞有它的事实依据 ,那真是‘匪 夷所思 ’了 ”。[ 6 ]特别是 1977年 ,安徽阜阳西汉汝阳 侯墓出土的大乙九宫占盘上所刻数字和文字内容 , 与《黄帝内经 ·灵枢经 ·九宫八风篇 》所载的洛书 九宫图完全相同。[ 7 ]它说明今传洛书图早在战国时 期就已流行开来。[ 8 ]河图洛书之所以被笼罩上神话 色彩 ,应是我国古代“为道者 ”常“托古自重 ,以神其 术 ”的缘故。 河图洛书是以天地之数的奇妙组合来涵盖“天 人合一 ”思想的宇宙图式。图中数字的结构和方 位 ,是按照阴阳五行的生消原理配置的。河图洛书 之数的思想内涵 ,在《管子 ·幼官 》、《礼记 ·月令 》、 《素问经 ·金匮真言论 》和《太玄经 ·玄数 》等先秦 两汉文献中都有记载。“河图之数 ”把天上的五帝 (太 、炎帝、黄帝、少 、颛顼 )、五星 (岁星、荧惑、镇 星、太白、辰星 )、五气 (风、热、湿、燥、寒 )、五色 (苍、 赤、黄、白、黑 )、五季 (春、夏、长夏、秋、冬 ) ,地上的 五方 (东、南、中、西、北 )、五行 (木、火、土、金、水 )、 五畜 (鸡、羊、牛、马、豕 )、五谷 (麦、黍、稷、稻、豆 )、 五果 (李、杏、枣、桃、粟 )、五味 (酸、苦 、甘、辛、咸 ) 和人体的五脏 (肝、心、脾、肺、肾 )、五体 (筋、脉、肉、 皮、骨 )、五窍 (目、舌、口、鼻、耳 )等天地间的事物都 涵盖其间 ,反映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五星体系 ,侧 重于自然天道。“洛书之数 ”除代人们熟知的《洪 范 》九畴 (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 庶徵、五福六极 )这九章大法外 ,还把天上的九天 (钧天、苍天、变天、玄天、幽天、昊天、朱天、炎天、阳 天 )、八神 (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 主、四时主 )、八风 (炎风、滔风、熏风、巨风、凉风、 风、厉风、寒风 )、八节 (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 至、立秋、秋分、立冬 ) ,地上的九州 (冀、豫、雍、扬、 兗、徐、梁、青、荆 )、八方 (北、东北、东、东南、南、西 南、西、西北 )、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 八物 (马、牛、龙、鸡、豕、雉、狗、羊 ) ,人身的九窍 (阳 窍七 :口、鼻、目、耳 ,阴窍二 :大、小便处 )、八体 (首、 腹、足、股、耳、目、手、口 )以及八卦 (乾、坤、震、巽、 坎、离、艮、兑 )等事物都涵盖期间 ,反映的是以“北 ·3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辰 ”为中心的二十八宿体系 ,侧重于社会人事。河 图洛书通过十个自然数字的奇妙组合 ,把天文、地 理和人事之间的万事万物有机地联系起来 ,应是中 华先民“天人合一 ”宇宙观念的深刻反映。 河图洛书能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都涵盖其间 ,是中华先民术数崇拜的产物。它所反 映的“天人合一 ”宇宙观念是东方哲学的精髓 ,对我 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 ,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河图洛书起源于天文历法 ,河图由十月太 阳历演变而来 ,洛书受十二月阴阳历的深刻影响。 伏羲依河洛而画八卦 ,文王依八卦而演《周易 》,河 洛八卦“阴阳对立统一 ”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 ” 的宇宙观念 ,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洛书图 纵、横、斜每条线上的“三数之和 ”皆等于十五 ,是世 界上最早出现的组合数学和魔方。河洛八卦的“阴 阳五行 ”观念是我国古代中医、音律和度量衡制度 的理论基础。[ 1 ]《周易 》中《乾 》卦“用九 ”、《坤 》卦 “用六 ”, 九六之和十五与“洛书之数 ”相合。 《易纬 ·乾凿度 》说 :“《易 》一阴一阳合而十五之谓 道。”这就使“洛书之数 ”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 规划模式。例如 :洛阳东周王城东西七里、南北八 里 ,汉魏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 ,它们的长、宽 之和皆为十五里。西汉长安城和隋唐洛阳城都是 “经纬各长十五里 ”的方形结构。北魏洛阳城和隋 唐长安城皆为南北长十五里。特别重要的是 ,明清 北京城是以自永定门到钟楼“南北十五里 ”的中轴 线对称展开 ,从宫殿的布局、五坛 (天、地、日、月、社 稷 )的设置和城门的命名等 ,都显示出天南地北、日 月升降、阴阳和谐和法天则地的河洛八卦思想 ,应 是在我国古代“天人合一 ”宇宙观念指导都城建设 的典型杰作。[ 9 ]河图洛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所 反映的“天人合一 ”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融会和谐 , 这在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 ,显 得尤为可贵。1977年 9月 ,美国航天局发射“行旅 者 ”1号宇宙飞船前 ,曾向世界许多国家征集向外星 智慧生命携带反映地球文明的“名片 ”。当时 ,著名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 :洛书图“可能作为我们 ”地 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 10 ]由此可见 , 河图洛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 二、河图洛书的发祥地 ,周易《八卦》的  故乡   我国历史上“龙马负图 ”、“灵龟负书 ”的传说发 生在哪里 ? 中华民族的圣经《周易 》是在什么地方 成书的 ? 这是两个涉及华夏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重 大问题 ,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 的回归 ,许多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地等问题 ,受到各地的格外关 注。例如 ,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 ,诸葛亮的隐居 地 ,梁祝传说、木兰故事的发生地等 ,都引起激烈争 议。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被韩国申报 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给国人以极大震惊。因 此 ,澄清河图洛书、《周易 》八卦的发祥地 ,是很有必 要的。 1.“龙马负图 ”与孟津 相传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东北 10公里黄河南 岸雷河村旁的龙马负图寺 ,就是距今八九千年伏羲 氏时代“龙马负图 ”的圣地。《礼记 ·礼运 》载 :“河 出马图。”郑玄注 :“马图 ,龙马负图而出也。”《汉书 ·五行志 》说 :“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 ,受河图 , 则而画之 ,八卦是也。”刘勰《文心雕龙 ·正纬 》也 说 :“龙马出而大《易 》兴。”这说明中华民族的人文 始祖伏羲氏依河图而画八卦 ,开启了《周易 》哲学的 先河。今雷河村南有条源于孟津县东南流入黄河 的图河 ,沿岸有卦沟、负图、上河图、下河图、孟河、 马庄等村名 ,相传这里就是当年伏羲氏降服龙马、 受河图而画八卦的地方。 龙马负图寺位于黄河岸边 ,本名伏羲庙。今寺 内尚存的明嘉靖四十四年 (公元 1566年 )孟津县令 冯乾嘉撰立的《新建伏羲庙记 》载 :“县治西北五里 许 ,地名曰浮图 ,寺名曰龙马。父老相传为伏羲时 龙马负图之处。⋯⋯晋永嘉四年 ,僧名澄者于寺前 建伏羲庙三楹 ,梁武帝因以龙马寺名之 ,俱遗碑可 考。”这说明伏羲庙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 (公元 348 年 ) ,梁武帝改名龙马寺。后来 ,唐高宗时改名兴国 寺 ,明初称龙马负图寺 ,明末、清代名伏羲庙。该寺 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尚存明清时期 的碑刻 20多通 ,皆为“龙马负图 ”在孟津的有力佐 证。 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有人撰文说 :“伏羲在孟津 仿龙马背上的圆点 ,画《河图 》,作八卦 ,无疑是在今 孟县南、黄河北岸 ,属焦作市境内。”因而认为“焦作 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 ”。[ 11 ]这完全是不顾历史事实 的一厢情愿。首先 ,“孟津 ”本是位于今孟津东北到 孟县南的著名黄河古渡。《史记 ·周本纪 》载 :武王 伐纣“东观兵至于孟津。⋯⋯是时 ,诸侯不期而会 盟津者八百诸侯 ”。是“孟津 ”因武王伐纣“八百诸 ·42· 第 3期 蔡运章 :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侯 ”在此会盟而得名。孟津的地望在哪里 ?《尚书 ·禹贡 》载 :大禹治水“东至于孟津 ”。孔安国传 : “孟津 ,地名 ,在洛北 ,都道所湊 ,古今为津。”《史记 ·夏本纪 ·索隐 》曰 :“盟 ,古孟字 ,孟津在河阳。” 《史记 ·夏本纪 ·正义 》引杜预曰 :“盟 ,河南郡河阳 县孟津也 ,在洛阳城北。”《辞源 ·皿部 》“盟 ”字条 说 :“盟津 ,古地名 ,即孟津 ,旧址在河南孟津县东。” “河阳 ”汉魏时期属河内郡 ,唐属孟州 ,明代改为孟 县。今“孟津县 ”秦汉时期名“平阴 ”,魏晋时期名 “河阴 ”,唐宋时期名“河清 ”,金代改为“孟津 ”。由 此可见 ,因孟津古渡连接大河两岸的孟津和孟县 , 以往对古渡的地望 ,或说在“河阳 ”,或说在“洛阳城 北 ”,或说在今“孟津县东 ”,都不为错。但并非“众 口一词 ,无一例外的都指明 ,孟津在今孟县南 ”。然 而 ,既然“孟津 ”是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 ”而得 名 ,所以“会盟 ”的地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经注 ·河水 》载 :“河水又东经平县故城北。河南有 陈 垒 ,世传武王代纣 ,八百诸侯所会处。⋯⋯故曰孟 津 ,亦曰盟津。”这说明八百诸侯的会盟处是在黄河 南岸今孟津境内。古渡南北两县在八百诸侯会盟 时地位的轻重 ,自金、明以降把“河清 ”改为孟津、把 “河阳 ”改为孟县 ,已经作了历史的结论。其次 ,“孟 津 ”是东汉镇守洛阳北部的重要关隘。张衡《东京 赋 》说 :东京洛阳“盟津达其后 ,太谷通其前 ”。唐徐 坚等《初学记 》卷七载 :“汉洛阳有四关 ,东成皋关、 南伊阙关、西函谷关、北孟津关。”《后汉书 ·灵帝 经 》载 :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 ”。李贤注 :“八关 , 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 这说明自东汉以降“孟津 ”始终与古都洛阳的防务 休戚相关 ,这就是金代以来今洛阳市孟津县继承了 “孟津古渡 ”署名权的重要原因。第三 ,孟津的龙马 负图寺建于 1600多年前 ,历代相沿 ,香火不绝 ,现 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寺院周围还有许 多与龙马负图、伏羲画卦相关的地名和传说。这些 不争的事实 ,并非是“由于今洛阳孟津县 ⋯⋯建起 了龙马负图寺 ”,才“形成舆论的 ”。伏羲氏是中华 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与他相关的传 说 ,故今“焦作北部太行山 ”有伏羲氏的传说也是可 能的。但是 ,若仅凭这些传说和孟县与孟津古渡有 关以及明清以晚才形成的陈氏太极拳 ,就说“焦作 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 ”,实属牵强附会之举。 2.“灵龟负书 ”在洛宁 “灵龟负书 ”传说发生的地域 ,主要有三种不同 的说法 ,这是需要辨析的。 (1)陕西洛南说。洛河发源于陕西洛南县冢岭 山 ,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巩义等地 ,在 巩义市东北入黄河。《山海经 ·中山经 》载 :“讙举 之山 ,雒水出焉 ,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郭璞注 : “洛水今出上洛县冢岭山。《河图 》曰 :玄扈、洛汭谓 此间也。”《中山经 》还载 :“阳虚之山多金 ,临于玄扈 之水。”郭璞注 :“《河图 》云 :‘苍颉为帝南巡狩 ,登 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 ,灵龟负书 ,丹甲青文以授 之 ’。出此水中也。”郝懿行案 :“阳虚山在今陕西洛 南县。”《水经注 ·洛水 》载 :“洛水又东 ,至阳虚山合 玄扈之水 ⋯⋯其水经于阳虚之下。《山海经 》又曰 : 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之水 ,是为洛汭也。”纬书《河图 》 即《河图玉版 》,成书于西汉晚期。晋代郭璞和北魏 的郦道元都依《河图玉版 》的记载 ,认为“灵龟负书 ” 的“玄扈之水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的洛河岸边。 (2)洛宁长水说。必须指出的是 ,《山海经 》、 《水经注 》所载“阳虚山 ”、“玄扈水 ”的地望 ,历来就 有争议。明嘉靖《河南府志 ·永宁县 》载 :“玄扈、阳 虚 ,今在永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卷四十八 《河南三 ·永宁县 》载 :“阳虚山 ,在县西五十里 ,一 名阳峪。黄帝时仓颉随帝南巡 ,登阳虚之山是也。 有元扈水出焉 ,流而注于洛。”“永宁 ”民国初年改为 洛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 ·山川 》载 ,阳虚山和玄 扈水在城西五十里 ,有“洛出书处 ”。这说明“灵龟 负书 ”传说发生的地方 ,在今洛宁县西长水村旁的 洛水岸边。 (3)“洛汭 ”说。古代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 ,亦 称为“洛汭 ”。《水经注 ·洛水 》载 :“洛水 ,成皋西 入河是也 ,谓之洛汭。⋯⋯黄帝东巡河过洛 ,修坛 沉璧 ,受龙图于河 ,龟书于洛 ,赤文绿字。尧帝又修 坛河洛 ,择良即沈 ,荣光出河 ,休气四塞。白云起 , 回风逝 ,赤文绿色 ,广袤九尺 ,负理平上 ,有列星之 分 ,七政之度 ,帝王录记兴亡之数 ,以授之。⋯⋯舜 又习尧礼 ,沈书于日稷 ,赤光起 ,玄龟负书 ,至于稷 下 ,荣光休至 ,黄龙卷甲 ,舒图坛畔 ,赤文绿错 ,以授 舜。舜以禅禹。殷汤东观于洛 ,习礼尧坛 ,降璧三 沈 ,荣光不起 ,黄鱼双跃 ⋯⋯赤勒之书 ,黑龟赤文之 题也。汤以伐桀。故《春秋说题辞 》曰 :河以通乾出 天苞 ,洛以流坤吐地符 ,王者沈礼焉。”西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 》也说 :昔黄帝、尧、舜、禹、汤五位上古圣 王“修坛沈璧 ,受龙图于河 ,龟书于洛 ”的地方 ,应指 黄河与洛水交汇的地方。因此 ,有学者认为 ,“龙 图 ”、“龟书 ”的传说应发生在今巩义市东北洛水入 黄河处。 ·5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这三个有关“灵龟负书 ”的地方 ,陕西洛南县素 无文物遗迹可寻 ,巩义的洛水入河处 ,除西侧的邙 山被称为“神都山 ”和传有“羲圣祠 ”外 ,地上也没有 与“龙马负图 ”、“灵龟负书 ”相关的文物遗迹。而洛 宁西长水村附近 ,却有大量的古代传说和文物遗迹 可证。兹略述如下 : (1)禹王庙。洛宁长水村西南的龙头山上 ,现 存有始建于北宋时期的禹王庙。清雍正十三年 (公 元 1735年 )《河南通志 ·古迹上 》载 :“禹王庙在永 宁西长水镇。昔禹治水成功 ,洛龟呈瑞 ,故立庙祀 焉。宋淳化四年建 ,元延祐三年学士薛友谅修 ,皇 明正统年间重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 》卷二说 : “禹王庙 ,旧府志在长水镇。宋淳化四年建。元延 祐三年学士薛友谅修。后明正统、万历相继修 ,乾 隆五十三年重修。”今龙头山上禹王庙的旧址尚存 , 庙前立有清雍正十三年“重修禹王庙 ”古碑一通。 龙头山古名坛屋山。《洛宁县志 》卷七还载有元代 杜仁杰《题洛书赐禹之地罗正之石刻 》诗和明末四 川巡抚张论《坛屋山赋 》,歌咏河图洛书 ,都认定洛 出书处在洛宁。 (2)“洛出书处 ”碑。在长水村内还立有两通 “洛出书处 ”碑。西边的一通为青石质 ,高 1183米 , 宽 0164米 ,厚 0117米。碑额隶书“大清 ”二字 ,碑 身左侧行书“河南尹张汉立 ”6字 ,正中行书“洛出 书处 ”4个大字 ,右上方书“雍正二年腊月 ”,下书 “永宁令沈育立 ”。这是清雍正二年 (公元 1724年 ) 河南尹张汉书丹、永宁县令沈育树立的“洛出书处 ” 碑。东边的一通为砂岩石质 ,高 211米 ,宽 0168米 , 厚 0127米。碑额刻有梯形图案 ,正面碑文因年久 风化剥失 ,仅剩魏体“洛 ”字。我们细审碑额上刻绘 的梯形图案 ,与元代张理《易象图说 》记载传出陈搏 《龙图 》里《洛书天地交午之数图 》的左旁图形相似。 因此 ,这通碑刻可能是宋元时期树立的。 (3)“仓颉造字台 ”遗址。在洛宁兴华乡阳峪河 东侧阳峪 (虚 )山的半山腰 ,有“仓颉造字台 ”遗址。 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 》记载 ,这里原有古碑一通。 清河南尹张汉《造字台 》诗云 :“我观造字台 ,恍然见 仓史。洛涌压群书 ,要窥无字台。悠悠太古初 ,结 绳为上理。”1990年 ,洛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有 “仓颉造字台遗址 ”碑。相传这里就是当年仓颉依 洛书创造文字的地方。 (4)龟窝。在长水村西玄扈河与洛河的交汇 处 ,有块依山大石 ,形似爬行的大龟 ,故称“灵龟 石 ”。向北不远的小瀑布下有个大水潭 ,当地群众 称为“龟滩 ”。在“龟滩 ”西侧的摩崖上 ,刻有明弘治 六年 (公元 1493年 )西蜀进士刘武臣《游龟窝至此 偶成 》诗一首。相传这里就是“负书 ”灵龟的游藏 处。 这些传说资料和文物遗迹 ,有力的说明今洛宁 西长水村一带应是传说中“灵龟负书 ”的地方。那 种认为“洛出书处在永宁的说法为附会之言 ”的议 论 , [ 12 ]8显然是不客观的。应当指出的是 ,相传为 “龙马负图 ”、“灵龟负书 ”发生地的孟津、洛宁或巩 义 ,都在古都洛阳境内。其实 ,洛阳是河图洛书的 发祥地 ,东汉大儒早有成说。李尤《铭洛 》诗云 :“洛 出熊耳 ,东流会集。夏禹疏导 ,经于洛邑。元龟赤 字 ,汉符是立。”班固《东都赋 》说 :洛阳“带河泝洛 , 图书之渊 ”。这是古都洛阳乃河图洛书发祥地的精 辟总结。 3. 洛阳是《周易 》八卦的故乡 相传伏羲氏依河图洛书而画八卦。扬雄《核 灵赋 》说 :“大《易 》之时 ,河序龙马 ,洛贡龟书。” 《礼纬 ·含文嘉 》云 :“伏羲德洽上下 ,天应以鸟兽 文章 ,地应以河图洛书 ,伏羲则而象之乃作八卦。” 孔颖达《周易正义 》卷首说 :“故孔安国、马融、王 肃、姚信等并云 :伏羲得河图而作《易 》。则是伏羲 虽得河图 ,复须仰俯察 ,以相参正 ,然后画卦。”这 是说伏羲氏得河图洛书后 ,“仰观俯察 ,以相参 正”,然后画出八卦。《周易 ·系辞传 》载 :“古者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 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 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朱熹 《本义 》:“神明之德 ,如健、顺、动、止之性。万物 之情 ,如雷、风、山、泽之象。”这里所说的“通神 明”,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沟通 ;所谓的“类万 物 ”,就是用比拟象征的手法 ,把世间万事万物都 盖涵到八卦中来。也就是说 ,伏羲氏仰观俯察而 作八卦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通过八卦占卜的巫术 手段 ,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沟通和谐。《白虎通 ·号 》说 :伏羲“画八卦以治天下 ”。这在古代是 有其进步意义的。 伏羲氏画八卦奠定了《周易 》哲学的思想基 础。班固《汉书 ·艺文志 》说 :“《易 》道深矣 ,人更 三圣 ,世历三古。”这是说《周易 》一书是经伏羲、 文王、孔子三位圣人的努力 ,历时四五千年才形成 的经典。周文王本是商朝末年周方国的首领 ,因 图谋推翻商朝而被纣王囚禁。《史记 ·周本纪 》 ·62· 第 3期 蔡运章 :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载 :“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其囚羑里 ,盖益 《易 》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日者列传 》说 :“伏羲 作八卦 ,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太史公自序 》 也说 :“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 》。”“西伯 ”为文王 之号 ,“羑里 ”在今河南汤阴。这是说周文王在囚 禁羑里期间 ,将伏羲所画的八卦 ,两两相重 ,形成 六十四卦。他还将六十四卦按一定的哲学思想排 列次序 ,每卦都作了简要说明 ,称为“卦辞 ”。孔颖 达《周易本义 》卷首说 :“卦辞文王 ,爻辞周公 ,马 融、陆绩等并同此说。今依而用之 ,所以只言三 圣 ,不数周公者 ,以父统子业故也。”朱熹《周易本 义 》卷一也说 :《周易 》“则伏羲之画 ,文王、周公之 辞也 ”。公元前 1046年 ,武王灭商 ,建立周朝 ,决 定迁都洛邑。周公继承武王的遗志 ,营建洛邑 ,是 为成周 ,成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周公居成周 ,辅佐 成王 ,封邦建国 ,制礼作乐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 础。他还把文王所演“六十四卦 ”的“三百八十四 爻”,全都按照一定的哲学思想系以文辞 ,编成《周 易 》。这部由卦画、卦辞和爻辞组成的结构奇特、 体系井然的哲学著作 ,成为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典。 春秋末年 ,孔子“适周 ”问礼 ,他“访礼于老 聃 ”,“学乐于苌弘 ”,“观先王之遗制 ”,为其建立 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史记 ·孔子世家 》载 :孔 子晚年喜《易 》,为《周易 》撰写了《彖 》、《象 》、《文 言 》、《系辞 》、《说卦 》、《序卦 》、《杂卦 》七篇《传 》 文 ,构建了《周易》哲学的理论体系 ,成为塑造中华 古代文明的理论基础。《周易 》哲学中宇宙生成的 “太极 ”学说、“阴阳对立统一 ”的辩证法则、“天人 合一 ”的宇宙观念和“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 民族精神 ,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实乃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 ,古 都洛阳不但是河图洛书的发祥地 ,也是《周易 》八 卦的故乡。 三、河洛文化的产物 ,古都洛阳的  标志   河图洛书发生在古都洛阳绝非偶然之事 ,而 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 篮 ,早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 生活、繁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河南舞阳贾湖 遗址发现距今八九千年的龟占工具、原始文字和 七孔骨笛 ,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绚丽曙光。相传这 时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 ”, 拉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国语 ·晋语四 》载 :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 ,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 成 ,炎帝以姜水成。”有蟜氏居北邙 ,炎帝居晋南 , 黄帝居新郑。“姬水 ”即今荥阳汜水 ,“姜水 ”在太 行山东麓。分布在今豫西、郑州和晋南地区丰富 的仰韶和龙山文化 ,可能就是有蟜氏与炎、黄部族 的文化遗存。大禹为黄帝之后 ,治理洪水 ,建立夏 朝 ,都于“阳城 ”(今河南登封 )。可见 ,有蟜氏与 炎、黄部族居住的河洛地区 ,在我国率先迈入文明 社会的门槛 ,堪称华夏文明的摇篮。 洛阳长期处于我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史 记 ·封神书 》载 :“昔三代之居 ,皆在河洛之间。” 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 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 13个朝代 ,先 后在这里建都长达 1500余年。洛阳是我国建都 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历史古都。在东 西 20多公里内分布的夏都斟鄩、商都西毫、周都 成周与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故城遣址 ,以其“五都 贯洛 ”的宏伟气魄和城址内外的无数珍宝 ,见证着 千年帝都的兴衰更替。邙山上下埋葬的帝王将相 和文人墨客 ,以其数量众多的高大墓冢和威武庄 严的神道石刻 ,记录着河洛大地的沧桑巨变。 洛阳长期处于全国乃至东方世界的文化中 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多无一体。地处周 边的河姆渡、良渚和红山等文化 ,都曾光彩夺目 , 昙花一现。惟独河洛地区自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 到北宋末年七千多年间的文明进程 ,一脉相承 ,延 绵不断 ,始终处于全国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是中华 文明起源、形成、定型、繁荣和发展的中心。儒学 导源于此 ,道家首创于此 ,佛教首传于此 ,两汉经 学、魏晋玄学、程朱理学 ,也都形成于此。而河图 洛书和《周易 》哲学“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念 ,至今 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因此 ,古都洛 阳堪称中华文明的“圣地 ”。 河洛地区的中华先民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 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和洛水 交汇地区古代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她博大精 深 ,源远流长 ,既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也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和精华。她以河图洛书为标志 ,以 十三朝古都为骨干 ,具有传统性、开放性和先导性 的鲜明特征 ,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世 界文明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河图洛书应 ·7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是河洛文化深厚积淀的产物。 “河洛”既是个地域名 ,也是古都洛阳的别称。 杜甫《后出塞 》诗云 :“坐见幽州骑 ,长驱河洛昏。” 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词说“长鞭直渡清 河洛 ”等 ,就是指河洛地区而言。班固《东都赋 》 说 :光武帝刘秀“立号高邑 ,建都河洛 ”。《西都 赋》也说 :“盖闻皇汉之初营也 ,尝有意乎都河洛 矣。”李善注 :“东都有河南、洛阳 ,故曰河洛也。” 左思《蜀都赋 》说 :“崤函有帝皇之宅 ,河洛为王者 之里。”刘渊林注 :“言周汉皆以河洛为都邑。”这 里的“河洛”均指洛阳而言。 必须说明的是 ,“河洛 ”还是河图洛书的简称。 《后汉书 ·景鸾传 》载 :景鸾“能理《齐诗 》、施氏 《易 》、兼受河、洛图纬 ”。魏文帝曹丕《册孙权太 子登为东中郎封侯文 》中说 :“盖河、洛写天意 ,符 谶述圣心。”晋王子年《拾遗记 》卷一载 :“伏羲为 上古 ,观文于天 ,察理于地 ⋯⋯是以图书著其迹 , 河洛表其文。”这里的“河洛 ”都是指河图洛书讲 的。 古代的河洛地区、古都洛阳和河图洛书 ,都可 称之谓“河洛 ”。这种名称的混同和内涵的牵连 , 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12 ]14它不但说明河图洛书 发祥于古都洛阳 ,而且还说明河图洛书既是河洛 文化的产物 ,又是古都洛阳的标志。也就是说 ,河 图洛书既是河洛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也 是古都洛阳两张耀眼的明片。今天 ,我们深入研 究河图洛书 ,保护、继承和开发这份珍贵的文化遗 产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古都洛阳的 全面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 1 ]蔡运章. 河图洛书之谜 [ J ].文史知识 , 1994, (3). [ 2 ]朱熹.晦庵集 (卷八四 ) [M ]. [ 3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元君庙仰韶墓地 [M ]. 北 京 :文物出版社 , 1983. [ 4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 发掘简报 [ J ]. 文物 , 1989, (4). [ 5 ]蔡运章. 论原始洛书及相关问题 [ C ] / /甲骨金文与古 史新探.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6. [ 6 ]饶宗顾. 未有文字以前表示“方位 ”和“数理关系 ”的玉 版 [ C ] / /文物研究 (第六辑 ). 合肥 :黄山出版社 , 1990. [ 7 ]安徽省文物工作队. 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 报 [ J ]. 文物 , 1978, (8). [ 8 ]蔡运章. 论洛书的真伪及其产生年代 [ C ] / /河洛文化 论丛.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 1990. [ 9 ]蔡运章. 论河洛八卦对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影响 [ C ] / /大易集成. 济南 :齐鲁书社 , 1994. [ 10 ]华罗庚 . 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之一瞥 [ J ]. 文物 , 1978, (1). [ 11 ]李晓飞. 焦作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 [ N ]. 焦作日报 , 2006 - 05 - 30. [ 12 ]王永宽.河图洛书探秘 [M ].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6. “Hetu”and“Luoshu”and Ancient Capita l Luoyang CA I Yun2zhang (Gradua te School of Heluo Cu lture, Henan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 uoyang 471003, Ch ina) Abstract:“Hetu”and“Luoshu”are the cosm ical graphics modes comp rising the“ thinking of syncretizing heaven and human”, which is wonderfully composed by numbers from the heaven and human. W hen we pull the mysterious veil being covered around“Hetu”and“Luoshu”, we can discover that they are not mystic book from heaven but the masterp ieces in Chinese history. “Hetu”and“Luoshu”covered astronomy , geography and all the things on the earth. Ancient Heluo area, the cap ital Luoyang and“Hetu”and“Luoshu”could all be called“Heluo”. The confusion and imp lication of these names not only showed that“Hetu”and“Luoshu” came from ancient cap ital Luoyang but also showed that they are both the p roduct of Heluo culture and the sign of ancient cap ital Luoyang. Key words:“Hetu”and“Luoshu”; Heluo culture; Luoyang ·82·
/
本文档为【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