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2011-11-23 6页 doc 61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134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抑郁症成为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疾病,是危害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中西医对该病存在理论共识,即将心理因素放在该病发生、治疗和转归的重要地位 ,在临床表现上描述基本一致。中西医结合治疗会使双方都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 从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抑郁症中西医诊疗的进展。 关键词:抑郁症 中医 西医 综述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ajor depression,...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抑郁症成为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疾病,是危害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中西医对该病存在理论共识,即将心理因素放在该病发生、治疗和转归的重要地位 ,在临床现上描述基本一致。中西医结合治疗会使双方都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 从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抑郁症中西医诊疗的进展。 关键词:抑郁症 中医 西医 综述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ajor depression, a global mental health hazard of human diseases, is common,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social and family to bring huge losses. In the western theory of existenc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disease to occur,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escribe the basic agreement.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ill make both parties hav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From this medicin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eviewed, and the western depression diagnosis of progress。 Keywords: Trisiman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ecial science Western medicine Summarize 抑郁症(trisimania)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其典型表现为:“三低”和“六无”。三低:即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和意志减退,六无:即无趣、无助、无能、无力、无望和无价值【1】。也就是中医“郁证”中所讲的情志之郁,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疾病【2】。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心理因素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好发于女性,其危险性是男性的两倍,但是男性患抑郁症的后果要严重的多,其自杀率高于女性。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列在第五位,全球约有三亿四千万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20 年将跃升至第二位【19】。而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6%【3】,这以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1.病因病机 1.1中医认识 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包括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所致的郁症。狭义郁证多指因七情所伤而致的气机郁滞之证。抑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初病因气滞而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4】。 1.2西医认识 西医认为抑郁症是指以情绪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随着医学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抑郁症也和其他疾病一样,应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病因【5】。专业人员在和抑郁症的长期斗争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追根溯源,总结原因如下: 1.2.1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1.2.2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1.2.3环境因素和应激 严要的丧失,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1.2.4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1.3中西医的共同认知 尽管各自理论体系在形成时间、观察手段、思维方式、表述内容等方面完全不同,但对抑郁症这一疾病的 认识上,却有以下共识:(1)将心理因素放在导致该病的重要位置。(2)认为此病的核心在“郁”。(3)在主要临床表现上描述一致。(4)承认该病的长期性、复杂性、难治性。 1. 辩证分型 1.1 中医诊断 抑郁症在中医中属于“郁证”的范畴,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2)气郁化火: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口苦、嘈杂泛酸,便结尿黄 (3)忧郁伤神:神志恍惚不定,心胸烦闷,多梦易醒,悲忧善哭,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4)心脾两虚: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神疲倦怠,易汗,纳呆不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数 (5)阴虚火旺:病久虚烦少寐,烦躁易怒,头晕心悸,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干,或见盗汗,舌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6】 2.2 西医诊断 目前抑郁症分类颇多,临床上一般将抑郁症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内源性抑郁症根据其病程特点又可分为双相障碍和单相障碍。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期,尤其需要很好把握【7】。外源性抑郁症临床主要可见的有产前抑郁症、产后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白领抑郁症等,通常是由于外部环境给患者造成巨大压力,而患者无法自行排解的造成的。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 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清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自我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8)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9) 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2. 治法方药 3.1中医治法 主要临床表现基本与西医描述一致,但因中医辨证特色而更呈多样性。诊断上除郁证外,可有符合中医辨证思维的其他诸证。治疗方面按中医“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整体思维,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本病以疏肝解郁,调神理气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具体症候可兼用清泻肝火、补益心脾、滋阴降火、滋养肝肾等。 3.1.1实证与虚证 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如气郁化火,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如郁火伤阴,以滋水清肝饮加减。如病情迁延日久,多属虚证,可采用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治法。代表方剂有: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半夏厚朴汤、天王补心丹等【8】 3.1.2从肝论治  有谨守“肝主情志”而立郁证一律“从肝论治”的治则,颇有见地。代表方药有疏肝解郁汤:柴胡、香附、广郁金、白蒺藜、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陈皮、半夏、茯苓等【9】。本方治疗应以调谐情志、疏肝健脾,兼化痰湿,使气血调和,则轻病自愈。 3.1.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约有130个穴位与治疗精神疾病有关,如四关穴、十三鬼穴等。本症应根据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等理论进行选穴。肝气郁结取太冲、支沟、期门、阳陵泉;气郁化火取行间、阳陵泉、内庭;忧郁伤神取三阴交、心俞、膻中;心脾两虚取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中脘;阴虚火旺取三阴交、太溪、心俞、肾俞【10】。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尤其是对轻中度抑郁症效果确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针灸治疗抑郁症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临床显效率可达75.2%。一般取百会、印堂、神庭、大椎、身柱、膻中、巨阙、阳维、风池、内关等为主穴用电针治疗【11】。研究分析证明,电针治疗焦虑躯体化症候群、认知障碍症候群、反应性抑郁症等比阿米替林疗效好,适应证比阿米替林更广;中医辨证统计结果,肝胆湿热型与心脾两虚型以电针疗效最佳。 3.1.4心理治疗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这一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最可靠的基础。《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由于抑郁症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治疗也要适乎其变,因人而异。 3.2西医治疗 本症治疗原则如下:①单一用药。②药量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治疗剂量。③每种抗抑郁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只是多少、大小不同而已。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其耐受程度,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调整剂量,还是更换药物。④更换药物时,请注意有的药物需要一定时间的清洗期。⑤应特别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可盲目合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症状。⑥监测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血药浓度(根据医院的条件采用)等必要的理化检查。⑦就单纯药物治疗而言疗效与药物的选择是否适当,治疗是否及时、彻底,用法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充足,患者的依从性是否良好,巩固治疗、维持治疗是否充分等多种因素有关【12】。 3.2.1药物治疗   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二线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丙咪嗪、去甲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为主。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用。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考虑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13】。 3.2.2电休克治疗 这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脑部,激发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全身性肌肉有节奏地抽搐。此法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你几乎不会感受到痛苦,它能使抑郁症状和抑郁情绪迅速得到缓解,总有效率可达70%-90%。通常电痉挛疗法进行完之后,常常还要继续进行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另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也是治疗此病的现代常用方法【14】。 3.2.3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这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15】 3.2.4 反射疗法    反射疗法是由其实施者对患者手脚固定部位施加压力的一种技术,反射论者认为人体有自身修复功能,手脚中的神经和身体其他部位相联系。通过刺激手脚一定部位,就可以通过反射原理治疗疾病【16】。 3.2.5 女性荷尔蒙补充疗法(HRT)   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比男性高,女性经前、产后、绝经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导致心情变化,常会引起经前综合征,经前不悦症,产后抑郁症。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如盗汗,热潮红。荷尔蒙补充疗法本身也可能引起抑郁症,如果你曾经患过抑郁症,在考虑使用这种疗法前应告诉你的医生【17】。 其实对于抑郁症个人防治才是最重要的,在预防方面有下列情况的人们要特别注意: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女性,危险性是男性的两倍;有过度饮酒、滥用药物和反社会的行为的男性,这可能是抑郁情绪的发泄形式;在升学、就业、住房等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青年人,许多人梦想破灭,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剧烈变化的青春期,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即想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的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时常要面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会感到悲观暗淡,对病痛无能为力。抑郁症单纯靠药物往往收效不大,若能配合一些行而有效地自我疗法效果会更好,如保持心情开朗,多参加娱乐活动,饮食方面多吃含钙的食物,太极拳锻炼,听轻快欢畅的音乐等。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疾病,西药治疗是以直接的神经阻断方法,对传导神经进行麻痹和阻滞,使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病情平稳的外在效果。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副作用大、终身服药。中医治疗重在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以气机畅达为目的。优点是根除性强;缺点是见效慢,许多患者等不到见效或治愈就会放弃【1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优势互补,能够降低西药抗抑郁剂的副作用,较快的缓解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并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社会心理因素在本病进程中贯穿始终的突出地位和作用。(2)发病形态上体现一个“郁”字,且针对“郁”的认识,强调治疗上 “散”的指导方针。即:排遣、消散、疏导、缓解等。(3)急则治标、西医为主;缓则治本、中医为主。这个大原则不变。(4)药物治疗各有长短,因复杂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灵活性、选择性。基于中西医在本病上的理论共识,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成为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也取得一定成果。因此,许多临床医生趋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危害。我们必须正视本病的病因病机有待深入研究,治法方药也必须有创新和发展,根本攻克尚待时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可操作性,因此它将是未来治疗抑郁症的必然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1】李建国.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甄别[J].甘肃中医,2009,22(3). 【2】马欢.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7-538。 【19】Bland RC. Epidemiology of a frective disorder :a review[ J ] . Can J Psychiatry ,1997,42 ( 4 ) :367 【3】《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年鉴(200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刘兴典.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13). 【5】杨放如.抑郁障碍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刊,2005,40(9):53-55. 【6】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23-191. 【7】罗和春, 孙玉国.抑郁症[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0 【8】王文玲.“疏通气机”及治疗郁证的总则[J].黑龙江中医药,2005,(2):58-59. 【9】张大伟.妇科良方1500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0】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 【11】卢峻.电针治疗抑郁症近10年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5,30(1):56-59,63. 【12】何忠海.抑郁症中西医诊疗进展[J].河南中医,2009,29(6). 【13】吕娜,刘 畅.抑郁症生物学研究进展[J]. 杏林医学, 2008,29(5) 【14】林虹,汪静.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5,13(3):139. 【15】徐国庆.经颅微电流刺激疗仪[J].大众卫生报,2009,9,10. 【16】束霖.自助式足部反射疗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7】Jonathan V Wright , John Morgan jie. Natural hormone therapy[M].Academic press,2008. 【18】胡随瑜.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12-1314.
/
本文档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