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幼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总结

2011-11-24 35页 doc 249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342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总结第一章 导论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 调查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及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增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 ~ 3岁)、幼儿(3 ~ 6、7岁)。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
幼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总结
第一章 导论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 调查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及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增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 ~ 3岁)、幼儿(3 ~ 6、7岁)。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胎儿学校 胎儿学校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主要由医务部门管理。 (二)托儿所 托儿所是对0 ~ 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 (三)幼儿园 幼儿园是对3 ~ 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 (五)幼儿班 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仿照小学进行。 (六)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 (七)SOS国际儿童村 SOS是Save Our Soul的简称,意为拯救我们的灵魂,是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国际儿童村是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八)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 (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 (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 (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 (6)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 (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第二节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序号 人物 国家、称号称谓 著作 理论 1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 《理想国》 《法律篇》 ①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问题; ②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 ③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2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政治学》 《伦理学》 ①他把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 ②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优育,婴儿的体育、游戏,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 ①《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②他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给儿童一种积极的、自由的、愉快的体验; ③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 4 卢梭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教育家 《爱弥儿》 ①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②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③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5 裴斯泰洛奇 瑞士教育家 《林哈德和葛多德》 《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①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②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 ③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序号 人物 国家、称号称谓 著作 理论 1 福禄培尔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人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学》 ①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1840年创建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 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体、智、德、美) ③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他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教师比作园丁、幼儿园比作花园。他认为儿童发展的过程就像是一朵花从花蕾到开花结果的过程,一棵树从播种发芽、柔嫩枝条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 ④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福禄培尔创立了一个独特的游戏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恩物”。 ⑤他指出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序号 人物 国家、称号称谓 著作 理论 1 杜威 美国教育家 《我的教育信条》 ①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 2 蒙台梭利 意大利著名学前教育家 《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 ①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②她指出学前教育在确定自身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前,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不压抑不损害儿童潜在的能力,使儿童按其本身的规律发展。她认为儿童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吸引力;二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敏感期即在某一时期,儿童对一定物体或某种练习活动特别感兴趣。 ③她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④她提出:首先,教师要尊重儿童;其次教师要为儿童创设环境(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再次,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最后,要重视儿童的“自动教育”(主动性、感官训练);此外,还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和指导者,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3 陶行知 我国人民教育家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幼稚园之新大陆》 ①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农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教学法; ②他针对国内的幼儿教育的“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儿园化成平民的幼儿园。 ③通过“艺友制”,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培养问题。 4 陈鹤琴 我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专家 ①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 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③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体:锻炼身体,开展户外活动、娱乐和游戏;德: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美: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智: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 ④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a活动的多样性 b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⑤他还提出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⑥他还指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ppt(老师讲的): 产生期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 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建立期 福禄贝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发展期 蒙台梭利: 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怎么玩自己决定,玩什么自己决定)、自我控制(纪律性)、自我教育(自我纠正)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她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 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 “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博览与精读相结合 (四)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 (五)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基本概念:儿童观 儿童的权利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 5、儿童是“私有财产”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PPT(老师讲的): ★儿童的发展演变 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3、儿童是“种子” 4、儿童是“空白板”:洛克。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训练,强化和行为的结果。行为主义理论重要人物华生。优点:强调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缺点:教育万能论,忽视个体差异,填鸭式教育。 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普斯泰罗奇。优点: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缺点:教育成了儿童发展的尾巴。 6、儿童就是“儿童”:卢梭。①儿童有主动性 ②儿童期有重要的价值 注:霍尔的复演说 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学派。提出改变教师为中心,改变教材为中心,要以儿童为中心。 8、爱伦·凯:“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中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大致相似: ①国本位 ②家本位 ③神本位 ④人本位 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略)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每一个都得好好看) 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 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PPT: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素质,它是儿童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各种基因,为儿童后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 (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看一看例子) 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它们为儿童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决定了儿童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其发展水平也不同。 ①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里的儿童,发展的水平不同。(例:聋哑父母孩子的语言发展差,可给孩子买图书、玩具、VCD等,创造孩子语言发展的环境。) ②生活在不同托幼机构里的儿童,发展的程度也不同。(例:重视体育的园,孩子动作发展和体质好;重视艺术的园,孩子艺术方面好,审美也得到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 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看一看例子)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会对同一个环境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大、中、小班幼儿放在一个活动室。)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例:动作发展、脑重量、记忆特点等。)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例:婴儿期儿童通过动作思维,幼儿期则通过形象思维。)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例:男孩表现在身体攻击,女孩表现在言语攻击)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呈现出性别的差异。 首先,国外许多研究说明,男女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差异。 其次,教育实践证明,男女儿童在发展上也有差异。 再次,学前儿童自身也意识到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二)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例:孩子言语差异大,数学差异不大)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还有个别差异。 首先,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 其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上。 再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此外,儿童还在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三)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例:各国语言不同) 同一年龄,不同国家的儿童,各自所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在发展上也有差异。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看一看例子) 儿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活动,另一类是交往活动。 操作活动: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例:沉浮) 交往活动: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 首先,儿童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积极的自我意向。 其次,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是个人活动,都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升华,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基本概念:托儿所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看PPT) PPT(老师讲的): 一、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例:让孩子描述杯子,可以往深了说,也可以往广了说。) 二、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三、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看PPT) PPT(老师讲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北京郊区县为例,以外省公立园私立园为例。)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针对残疾儿童。)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最好的是上海,最差的是北京。)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所有都是重点)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托儿所的保教总目标是:“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具体表现为: (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动作)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获得简单知识。(语言) (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品德) (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一定考) 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概念、性质)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运动、健康卫生)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智:求知态度、智力、技能和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德:爱的情感,道德品质和社会性)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注:口语发展关键期是2-5岁,语言是儿童所有活动的伴随者。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论述) (1)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均受制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也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2)比较而言,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教养的同时,更注重于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却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 (3)托儿所把保障儿童的健康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语言、动作和认知能力; (4)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建立在托儿所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要求更多、更高,强调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广泛兴趣,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看PPT) PPT(老师讲的):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 (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 (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 (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 (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 (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 (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 (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 (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 (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 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必须记) 相同: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 (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四节 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八点可全考可抽考) 一、热爱儿童 爱是儿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热爱儿童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既不论其性别、年龄、相貌、发展水平如何,也不论其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住房怎样,均一视同仁。(例:老师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2)教师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例:冬天孩子午睡,老师晒孩子们的鞋子) (3)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例:针对偏食现象,老师教孩子说“老师,我喜欢吃…”) 二、尊重儿童 儿童是人,有尊严。教师只有尊重儿童,才能赢得儿童的敬重和爱戴,促进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1)要信任儿童。(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一定要相信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隐私。(例:托幼机构设立儿童专柜,老师打开前要征求幼儿意见,“我能看看里面有什么宝物吗?”) (3)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是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例:《布娃娃之歌》,改编40个样本) (4)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儿童自尊心比较脆弱,教师不要当着别人面揭儿童短处。(例:“埋藏缺点”活动) (5)要杜绝体罚儿童。美国研究员施特劳斯痛斥“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例:“娃娃家”男孩亲了女孩被罚,影响了智商) 三、全面教育儿童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1)体育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儿童学前儿童的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例:运动产生“快乐素”) (2)学前儿童的体育和德育有密切关系,重视儿童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例:强健体魄有助于社会成功) (3)学前儿童的智育也和体育有密切关系,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例:《漱口》) (4)学前儿童的美育和智育也有着密切关系,在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例:唱歌) (5)学前儿童的美育还和体育、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例:跳舞,除影响基本形态、举止行为还影响形象思维、创造能力) PPT(老师讲的):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的关系:(例:带小朋友去超市、《好饿的毛毛虫》) (1)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发展中具备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互相取代。 (2)四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 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 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 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 (2)学前教育的儿童化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在运用教育方法时,要尽量注意直观、生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集体活动是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规范;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三种形式的和谐统一,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和儿童全面的发展。 七、因儿童施教 学前儿童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在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实行一刀切,而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与教育,扬长补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个性更好的发展。 八、争取家庭配合 首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 其次,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再次,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最后,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此外,教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略)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课程 潜在的学前教育课程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 PPT(老师讲的): 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课程应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背,记概念) 从隐蔽性和显露性两个维度出发,学前教育课程可分为隐蔽课程和公开课程两大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考它的机率大,举例) 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既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活动室的布置、各种活动区的设立、班级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此外,还包括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等人际环境。 (三)两种课程之间的关系(略)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成熟社会化的理论的哲学基础来自卢梭的思想,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赛尔等人奠定的。 (二)教育训练的理论 教育训练的理论也称行为主义的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纳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三)认知发展的理论 认知发展的理论又称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主要创始人是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还要给予鼓励。 ☆PPT(老师讲的):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的。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 (1)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2)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3)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 (4)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二)教育训练理论 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1)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2)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3)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 (4)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教师和教材具有权威性;重视强化技术。 (三)认知发展理论 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1)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2)教育原则强调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 (3)教育内容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4)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是视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与客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知识的发展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内容应与儿童各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学前课程的框架结构(略)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一)制订课程大纲(略) (二)确立课程目标(结合《纲要》) 1、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儿童 > 教师 > 学科 (1)学科知识 (2)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 (3)儿童的行为(最为重要)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第一种水平是儿童有时候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正确地判断事物,控制自己的剩余精力,忘掉自己的失败,仍然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2)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迅速地、轻松地投入一项新的、不熟悉的活动。 (3)第三种水平是儿童总是能够毫不犹豫地、轻松自如地参加各种新的、陌生的活动。 3、目标的层次顺序(PPT) 教育目标分解: 按时间的范围划分,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四个层次: 1)每一个学年的教育目标 2)学期教育目标 3)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4)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按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分成四个层次: 1)本园的教育目标 2)本班的教育目标 3)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4)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的测试(略) 第三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自学1、3、4) 一、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一)教育目标 (1)发展儿童的分类、序列、数量、时空概念等方面的逻辑思维技能; (2)丰富儿童的自然常识社会知识; (3)发展儿童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4)培养儿童设计、组织、评价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能力; (5)提高儿童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合作的能力; (6)培养儿童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毅力; (7)训练儿童心理活动的技能。 (二)教育内容 (1)主动学习 (2)设计和评价 (3)语言表达 (4)再现 (5)分类 (6)序列 (7)数概念 (8)时间关系 (9)空间关系 (三)教师的作用 由于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强调儿童的自发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在该课程方案的作用就是为儿童投入这种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一日活动时间表。 第二,教师要合理安排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引导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相互作用。 第三,教师要鼓励儿童自由探索材料,使儿童的认知活动从简单、低级的形式向复杂、高级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 二、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略) 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自尊心、自信心和良好的心境; (2)增长儿童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 (3)发展儿童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能力; (4)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5)发展儿童的身体活动技能。 (二)教育内容 (1)个性 (2)社会性 (3)身体运动 (4)知觉 (5)语言 (6)认知 (三)教师的作用 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指出,教师的作用集中反映在与儿童相互作用的质量上。 第一,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反应者、促进者,观察、评估儿童发展状况,为儿童提供社会化经验和环境。 第二,教师是儿童情感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儿童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抑制不良情绪的发展。 第三,教师是儿童的伙伴、朋友,与儿童一起游戏,共同活动,对不同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相互作用。 四、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 (一)教育目标 (1)发展儿童的前阅读技能; (2)发展儿童的前书写技能; (3)发展儿童的前计算技能; (4)发展儿童的前社交技能; (5)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技能; (6)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技能。 (二)教育内容 (1)前阅读技能(2)前书写技能(3)前计算技能(4)前社交技能(5)艺术创造技能 (6)健康和安全技能 (三)教师的作用 一方面,表现在组织儿童进行活动的程序安排上:教师判断儿童在某方面的操作水平,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评估儿童的操作水平,使儿童达到特定的操作水平,逐步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使儿童向更高操作水平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正确运用社会性表扬上,这有四种表现形式: (1)一般性表扬:教师经常使用轻拍儿童肩膀、拥抱儿童、向儿童微笑等方式,来增加儿童的良好行为,削减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 (2)描述性表扬:教师把儿童的名字与自己认为值得表扬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已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 (3)表扬邻座儿童:教师不直接批评有错误行为的儿童,而是表扬这些儿童周围的其他儿童身上出现的正确行为。 (4)暂时离开集体:当儿童有了过失行为时,教师要求他们坐到旁边去,与其他儿童保持一段距离,几分钟以后再让其回到原处去。 此外,教师不应感情用事、讥笑或嘲讽儿童、用否定词评价儿童,以免影响儿童的成长。 五、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略) ★第四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也可称之为基本要求) (一)承认儿童的权利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能通过各种活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儿童不是“白板”,也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和需要;儿童不是小大人,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儿童,承认并维护他们作为特殊人的一切权利,这是科学的设计学前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 (二)反映民族特色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当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美德。构建中国化学前教育课程时,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①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灿烂国度。②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③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④为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三)面向世界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世界逐渐变小。从学前期开始,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课程中融进外国优秀文化,通过节日、饮食、建筑、服装、动物等主题活动,把反映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递给儿童,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加以理解和接纳。我们要借鉴国外对学前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经验,使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建构能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结构,应该注意学前儿童发展的特殊阶段,不仅应反映出这一时期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而且应体现出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设计课程时,我们应该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儿童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应如此。还应考虑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的需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应当注意适当的满足幼儿个性差异方面的需求,为儿童设计出个体化的课程,符合儿童独特的知识经验,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 (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对挖掘儿童潜在的发展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注意: 首先,要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更新教育观念;提供时间、空间、材料) 其次,要让儿童愉快的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尊重儿童意愿) 再次,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不要做指挥者;站在儿童角度看问题;让儿童做活动小主人) 此外,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经常提出开放式、启发式问题)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判断)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全面性、启蒙性、社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一)全面性 首先,这是实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需要。 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时,也要注意均衡。 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二)启蒙性 首先,这是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社会性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动教材”。倡导幼儿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接触。 首先,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山川河流、风云景物等都能成为增长儿童知识才干的良好素材,并对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陶冶儿童的性情气质、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起独特的作用。 其次,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 再次,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的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四)发展性 一方面,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还要不断扩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五)灵活性 首先,同一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师资水平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也不应完全一致。 其次,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同一托幼园所、同一年龄段,但不同班级的儿童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调整、补充、修改、更换,创造性地构建富有弹性的课程内容。 再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托儿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程序,随机应变,捕捉教育时机,挖掘和利用各种对儿童有教育功能的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 最后,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 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纵向螺旋式和横向单元式的知识组合,帮助儿童形成、建立牢固的认知结构。 PPT(老师讲的): (一)全面性 为什么:1、是实现托幼机构教育任务的需要 2、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3、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需要 怎么做:1、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 2、每一方面的发展要均衡 (二)启蒙性 为什么:1、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起始阶段) 2、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3、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怎么做:1、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选择儿童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三)社会性 为什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环境之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1、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地理环境、气候等都都能增长儿童的知识 2、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环境也是独特的内容 3、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 怎么办:1、联系幼儿生活的自然与社会 2、内容选择注意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四)发展性 怎么办:1、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内容要不断扩展扩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1、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时代性、丰富性 2、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五)灵活性 为什么:1、不同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不应完全一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 2、不同的教育对象,课程内容也应调整(不同人、不同班级、不同幼儿园) 怎么办:1、教师要根据一日生活常规,随机应变。(挖掘教育价值) 2、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 3、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灵活选择。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背 论述 举例) 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操作、游戏、模仿、交往。 我们要根据儿童学习的方式和需要,进行筛选与尝试,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以寻求适合儿童发展的最佳课程策略,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当班级儿童改变时,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也会随之而变化,课程的策略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反映儿童的学习状况,与儿童个体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促进儿童个体的成长发展。 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再次,要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儿童体育运动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同时也尊重每个儿童,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参与游戏、活动,还是放松、休息;允许儿童在众多的活动中自由选择,为儿童提供自选活动的材料和时间。 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 第五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评价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评价儿童的发展、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直接与儿童谈话,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儿童,今天与昨天比较) 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不应反复把儿童和同伴、常规进行比较)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否以本园、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反映出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最终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有适应他们的个体差异。(PPT:评价课程目标制定是否适宜) 其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PPT: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否做到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大肌肉活动与小肌肉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等方面的均衡;活动之间的过度和转换是否能用来作为儿童学习的良机,自然、平稳的引导儿童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既不匆忙,也不让儿童长时间的等待。(PPT: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偶发性、灵活性。) PPT(老师讲的): 了解评价的作用: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真实 了解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真实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基本概念:幼儿社会化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概念)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如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如依恋心、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同情心、内疚感、公正感、爱憎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如轮流、分享、合作、谦让、助人)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五)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一般) 幼儿园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比较复杂,且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教育要求。这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 一般包括:(1)关于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2)关于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知识; (3)关于社会分工、职业角色、买与卖、生产与消费方面的知识; (4)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设施方面的知识; (5)关于家乡、祖国、世界方面的知识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3、激发幼儿
/
本文档为【幼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