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障碍

2011-11-26 20页 ppt 6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86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障碍null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概述:动物体内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以水为溶剂形成的水溶液称为体液。其总量占体重的60—70%,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体液的总量、分布、渗透压、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若机体受到一定的病因作用,这种稳定状态将被破坏,将会出现水肿、脱水和酸碱中毒等。第—节水肿第—节水肿一、概念:水肿(edema):等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低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中毒。盐中毒(salt intoxic...
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障碍
null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概述:动物体内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以水为溶剂形成的水溶液称为体液。其总量占体重的60—70%,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体液的总量、分布、渗透压、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若机体受到一定的病因作用,这种稳定状态将被破坏,将会出现水肿、脱水和酸碱中毒等。第—节水肿第—节水肿一、概念:水肿(edema):等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低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中毒。盐中毒(salt intoxication):高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盐中毒。二、原因与机理 : (—)组织间液循环障碍 1、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静脉淤血时,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静脉内压增高,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增多,回流减少,而造成组织间液生成增多,引起水肿。null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1) 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可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发生变性、液化,导致通透性增加。 (2) 某些细菌毒素、蛇毒含有透明质酸酶,可分解血管壁上的透明质酸,使其通透性增加。 (3) 体内的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胺、腺苷、激肽类、乳酸等),均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2) 某些寄生虫病、慢性传染病、恶病质和严重的肝脏疾病时,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消耗。null (3) 血浆蛋白丧失过多:A、大面积烧伤;B、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导致持久性蛋白尿。4、 组织液渗透压增高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 局部组织蛋白分解、分子浓度增高。5、 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淋巴管受阻、肿瘤压迫、静脉淤血等。(二)、钠、水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null三、类型:1、心性水肿:由于心力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水肿称心性水肿。左心衰→肺水肿;右心衰→全身性水肿(特别是组织疏松、身体下部等处)。 2、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肾炎等)的重要体征。也属全身性水肿,主要表现在皮下组织疏松部位,特别是眼睑、阴囊、腹部皮下最明显。 3、肝性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变。 (1) 肝硬变→肝功能障碍→合成蛋白质↓→血浆蛋白↓→全身性水肿 (2) 肝硬变→门静脉内压↑→腹腔内脏淤血→水肿(腹水)。 4、营养不良性水肿(恶病质性水肿):主要见于动物慢性饥饿、慢性传染病、严重寄生虫病、恶性肿瘤时,引起低蛋白血症。 5、中毒性水肿和炎性水肿: 毒物、致炎因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null四、病理变化:1、水肿液的特性:依水肿原因不同可分为非炎性水肿和炎性水肿两类。2、水肿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1)皮肤水肿(浮肿) A、 隐性水肿:在水肿初期或水肿轻微时,水肿液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凝胶网状物(胶原纤维和凝胶基质)结合。指压不留痕。 B、 显性水肿:皮肤肿胀,弹性降低,质如面团,指压留痕。 镜检:细胞和结缔组织间有粉红色蛋白质性液体,组织间隙增宽。 (2) 粘膜水肿:粘膜表面肿胀,呈半透明胶样外观,粘膜增厚,呈白色条索,触压有波动感。 (3) 体腔积水:有多量水蓄积在体腔内,浆膜面光滑,湿润,呈水样光泽,小血管明显扩张。null(4) 肺水肿:体积肿大,表面光亮湿润,比重增加,切面流出大量带泡沫的液体。 (5) 肝、肾、脾等水肿时,由于组织结构致密,肿胀不明显,只是被膜较紧张。 (6) 脑水肿:脑沟变浅,脑回扁平,脑室扩张,内含多量液体。五、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属可逆性病变,病因消除,心肌功能加强,循环得到改善,水肿液可被吸收而消失,时间长的消失慢。水肿的组织器官机能和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再生障碍。 水肿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能加重疾病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节 脱水 第二节 脱水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dehydration)。 一、高渗性脱水(缺水性脱水、单纯性脱水) 特点:失水>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血液浓稠,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渗透,使细胞皱缩。 临床表现:口渴、少尿、尿比重增加、细胞脱水、皮肤皱缩,重症会发生脱水热及氮质血症。 主导环节:血浆渗透压及[Na+]增高。null(一) 原因: 1、水分摄入不足。沙漠、吞咽困难、干旱等; 2、身体内的水分经皮肤、肺丢失。大出汗、肺换气过度; 3、水分经肾脏丢失。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多见于丘脑肿瘤; 4、经胃、肠丢失。过度呕吐、排泄大量水样便; 5、医源性丢失。医生用过多的利尿素。 (二)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1、血浆渗透压↑→细胞间液入血→组织间液渗透压↑→细胞皱缩。2、高渗血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释放抗利尿激素入血→尿量减少腹侧口渴中枢→渴感null 3、血浆中[Na]增高,致使Na/K比值增高,以及血浆渗透压升高,均可引起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使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以及降低血浆蛋白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故此时尿比重增加。 若此时得不到水的补充,脱水将向前发展,出现细胞内脱水,血液浓稠,使细胞内氧化酶活性降低,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加强,血中非蛋白氮增加,尿生成减少,导致机体发生氮质血症。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水分由皮肤、肺的蒸发量减少,造成散热障碍,体温增高,称脱水热。脱水更严重,脑组织将缩小,颅内压降低,使大脑皮质、皮质下中枢相继发生紊乱,患畜表现为狂燥、惊厥、昏迷、死亡。(三)治疗原则: 补水(静脉注射等量低渗葡萄糖液),见尿时,适当补K。盐∶水=1 ∶ 2null二、 低渗性脱水(缺盐性脱水):以钠丢失为主,水分丢失次之的脱水。 特点:失盐>失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容量及组织间液均减少,细胞肿胀,尿量增加, 尿比重降低,无口渴感。 主导环节:血浆渗透压降低,[Na+]降低。 (一) 原因: 1、补液不当:大失血、大出汗、腹泻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NaCl。 2、Na+丢失过多: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吸Na+泌H+功能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醛固酮分泌减少,抑制对NaCl的重吸收。 (二)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间液明显向细胞内转移→细胞间液明显减少,细胞肿胀,机体排水吸钠(A、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B、醛固酮分泌增多,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有利于水分随尿液排出)。null l、初期尿多,后血液浓稠,血流缓慢: 2、易疲劳,反应迟钝,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易昏迷。 (三) 治疗原则:以补盐为主,盐∶水=2 ∶ 1。三、 等渗性脱水:水与钠按比例丢失。 特点:水、NaCl同等程度丢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循环血量明显不足。 (一)原因:急性肠炎、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浆液从创面流失。 (二)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血浆容量下降,刺激下丘脑视上核,多发生口渴感,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强。若代偿不能解决,水不断蒸发、丢失,导致高渗性脱水。 (三) 治疗原则:输等渗性液体,盐∶水=1 ∶ 1。 第三节 酸碱平衡障碍第三节 酸碱平衡障碍 概述:体内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机体代谢产生酸,不断食入酸、碱物质,但体液的pH值始终保持在7.35—7.45之间,这是因为体液的缓冲系统,肾脏、肺脏的调节作用的结果。其中,体液的缓冲系统中NaHC03/H2C03缓冲对最为重要,占血液缓冲力的一半。一、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是指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和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的病理过程。 (一) 原因: 1、 固定酸生成过多。许多内科病、传染病过程中、发热、缺氧、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蓄积。 2、 碱性物质丢失过多。重症腹泻。null 3、肾脏排酸减少。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磷酸、硫酸、酮体等酸 性物质滤出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时,排H+、NH4+受限。 4、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如输入过量NH4C1、稀盐酸等。(二)代偿适应性反应: 1、血浆中的NaHCO3中和之。 CH3CHOHCOOH+NaHCO3→CH3CHOHCOONa+H2CO3 2、呼吸代偿:呼吸功能加强,呼出CO2。发生迅速,呼吸加深加快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一项指标之一。 3、肾脏代偿:肾脏排酸保碱,尿液呈酸性。 4、细胞代偿:细胞外液H增高,H向细胞内转移,K则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使血K+浓度增高。null(三)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血液中[H]增高可竞争性地抑制钙和心肌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加之酸中毒时,心肌氧化酶活性降低,心肌能量不足;同时,血内[H+]高,可使心肌和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故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降低机体内酶的活性,加重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3、Y—氨基丁酸增多,抑制中枢神经,轻者昏迷,重者发生麻痹而死亡。(四)治疗原则: 代谢性酸中毒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病重时,可补碱性溶液,NaHC03应为首选药。null二、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02排出障碍或/和C0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中H2C0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一) 原因: 1、CO2排出障碍:当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肺脏各种疾病、胸腔积液等,CO2排除障碍,使血中H2CO3增多。 2、血液循环障碍: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全身淤血,CO2运输和排出障碍。使血中H2CO3增多。 3、吸入CO2增多:牲畜圈舍狭小、通风不良、畜群拥挤的情况下,环境中CO2增多,吸入过多,使血中H2CO3增多。(二)代偿适应性反应: 1、血液的缓冲调节:NaHC03失去调节功能,主要靠血浆蛋白,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null2、肾脏的调节:同代谢性酸中毒,排酸保碱。(三)对机体的影响: 高浓度的CO2能使脑血管扩张,导致颅内压增高,轻者精神沉郁、疲乏无力;重症者发生脑水肿;昏迷。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血钾浓度急剧升高,发生心室颤动,突然死亡。(四)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排除通气障碍,改善通气功能; 2、一般不补碱,在危急生命时才补碱,若补碱,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 3、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而引起,治疗要控制感染、解痉、祛痰、强心利尿以辅助治疗。null三、代谢性碱中毒(metab01ic alkalosls):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和/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03浓度原发性增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一) 原因: 1、 酸性物质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胃液大量丢失,同时肠液中的NaHC03得不到胃酸的中和,而被吸收入血,使血液中NaHC03↑; 2、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服用过多的NaHC03时胃液被中和,肠液内的NaHC03被吸收。 3、 随尿丢失。 (1) 任何原因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促使远曲小管排H’保Na排K’保Na, 引起H随尿排出,相应NaHC03重吸收入血; (2) 低血K+时,肾脏远曲小管排K4减少,排H增多,引起NaHC03生成和重吸收入血; (3) 低C1-时,肾小管则加强排H、排K、保Na,Na再与肾小管上皮生成的H2CO3。结合成NaHC03重吸收。null(二)机体的代偿性调节: l、血液的缓冲调节作用: NaHCO3十H-Pr→NaPr+H2CO3 NaHCO3十NaH2PO4→Na2HPO4十H2CO3 2、肺脏的代偿调节: 呼吸受抑制,减少CO2排出。 3、肾脏的调节:增加NaHCO3的排出量。 4、组织细胞的调节:细胞外液H浓度下降,细胞内的H与细胞外的K+进行跨膜交换,使细胞外液H+浓度有所增高。(三)对机体的影响: 1、碱中毒时,血液pH值升高,Y—氨基丁酸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引起家畜的兴奋不安的症状。 2、导致低血K+症。 3、神经肌肉应急性增高,肌肉不协调收缩,反应活动亢进,甚至痉挛。null(四)治疗原则: 首先解除病因,可输生理盐水,提高血C1-,促进NaHCO3排出。严重时,可适当给予酸性物质,并注意补K+。四、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Iyalkalosis)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一) 原因 l、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呼吸加强; 2、某些药物中毒。药物兴奋中枢神经; 3、缺氧。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4、机体代谢亢进。产酸增多→呼吸加强。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P54 (三) 对机体的影响:与代谢性碱中毒相似。 (四) 治疗原则:轻症者不必治疗,除去原发病。重症吸入CO2。
/
本文档为【第五章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障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