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圣诞节的起源

2011-11-30 11页 doc 88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7958

暂无简介

举报
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來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別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
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來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別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來。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时,耶稣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彌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紀,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來了。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就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里产下耶稣。据说当耶稣安祥的睡在马槽里,在遥远的东方有三博士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耶稣,并膜拜他。牧羊人在旷野中也听到有天使的声音在天上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佳音。     耶稣诞生的年份已无从考察,但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应该是在划分世纪的那一年(即是公元前一年)为其诞生之年。但正确的日期却无法确定,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派便把罗马帝国密司拉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太阳神诞辰改为圣诞节。          圣诞节的起源另外的说法          教会在开始三个世纪中,除了每个主日及每年的逾越节庆祝主的死亡与复活外,并没有其它庆节。但到了第四世纪初,这种情形就有了改变。此时期出现一种趋势,即基督救赎的行为,藉一种以史实为基础的达方式,透过不同庆节表现出来,将基督救世奥迹(救恩史)的各阶段、层面以独立的庆节来庆祝。这是复活节周期中各庆节订立的主要原因,也是圣诞节及圣诞周期中各庆节逐渐引进的因由。一如耶稣的苦难、复活、升天等奥迹依据历史的顺序先有了独立的庆节,耶稣生命中的第一阶段,亦即祂的取人性成人,诞生人间的奥迹也成为藉庆节来追念的对象。     耶稣在哪一天诞生,无人确知。圣经上没有记载,教会的传承也不清楚。在宗徒时代和教会初期,并无庆祝耶稣圣诞的事实。最近一百年中,有不少学者曾对圣诞节和主显节的源始作了极为广泛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仍是揣测性质。     事实上,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得到自由后(公元三一三),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引进此庆节的年代仍不确知,大约在公元三三○年左右。至于为何将此庆节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学者们形成两个阵营,亦即两种不同的意见:     其一是「护教性的」;此庆节的引进是为了对抗当时罗马皇帝订定的一个外教人的大庆节。奥来瑞安皇帝于公元二七四年为全帝国定立了「不败之太阳神诞辰」大节日,命令全国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这也正是冬至时期,白日开始变长。罗马皇帝希望藉此节日团结与巩固全国民众。教会在此同一日订定耶稣圣诞节,是为给教友们指出,耶稣才是真正的「不败的太阳」:旧约已预言基督为「正义的太阳」,新约中,耶稣自称为「世界的光」,若望称其为「照耀每个人的真光」。     另一意见,以为根据一种假定可推知耶稣的生日:第三、四世纪的人特别注意象征意义。基督为太阳的象征深深扎根于当时基督徒的意识中,因而也使他们注意到昼夜的平分点(春分、秋分)与至点(夏至、冬至)变化的象征意义。有一意见认为若翰是在秋分时(九月二十五)受孕,在夏至时诞生;依照路加福音,耶稣之受孕是在若翰以后六个月,故耶稣受孕应是在春分时(三月二十五日),而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诞生。春分时,太阳开始新的历程,而耶稣开始世界上的生命,这两事件的巧合,古代的人认为这是天主上智的安排,这一天实在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期:象征「真的太阳」.「世界之光」进入了充满了罪恶的黑暗世界,逐渐放射光芒、驱逐黑暗。     以上两种意见的正确性虽仍不能断定,但事实上,这新的节日—稣诞辰—第四世纪结束前,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于整个西方教会,以及许多东方教会。其理由或许是由于教会反对当时(第四世纪)的亚略异端(否认耶稣为天主),而强调耶稣之位格(天主圣子),而少注意其救世工程,此时引进耶稣圣诞节正是对耶稣为天主子之信仰的一种合适的礼仪方面的表达。尼采大公会议(三二五年)申斥亚略异端,编订信经,郑重承认「耶稣基督是天主子,父的独生子,亦即生自父的性体: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祂是由(父)而生的,而非受造的,祂与父同性同体……」。这种信仰正好在圣诞节礼仪中表现出来。     圣诞节庆祝的主要内容     此节日庆祝的原始内容是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奥迹,祂「藉肉体显现」于人间的奥迹,包括祂的受孕与诞生。此节日原来的拉丁文名称为「Natale」,此字原指生日的周年,但当代宫廷的用法也指帝王的登极、被尊为神的光荣日子。因此,古代教友也把这层意义应用到基督的Natale,即圣诞节不仅庆祝耶稣诞生在伯利恒的日子,而且也纪念祂显现于牧羊人、东方贤士,以及黑落德杀婴孩的事迹。在第四世纪末叶,罗马教会开始庆祝由东方引进的「主显节」(Epiphania),才把东方贤士(三王)来朝的事迹转移到元月六日庆祝,而为圣诞节保留了耶稣诞辰及牧羊人来朝的事迹。但东方教会几乎于同时把圣诞节引进后,礼仪中却仍保留着圣诞节原始的内容。直到今天,拜占廷教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晚祷中,仍这样歌唱:「上主,你所造的每类受造物都带给你感恩的证物;天使的歌唱,天空的异星,贤士的礼品,牧羊人的敬仰,大地的山洞,旷野的马槽,而我们(带给你的)是一位童贞母。 《平安夜》的由来(一)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     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著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     他坐下来,踩著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发出几声呜咽似的微弱气息。     当格鲁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时,他的好朋友约瑟夫-莫尔来了。莫尔是个教士,也是一位音乐家。奥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还不曾派来,莫尔是临时被派来顶替这职位的。     格鲁伯见他张皇,不觉一怔,连忙问道:“天主降福!什么事儿,约瑟夫?”那位年轻的代理神父举起双手,做出一副绝望的神态,并示意让朋友起来跟他走。     莫尔领著格鲁伯走到楼厢里的风琴键盘后面,指著鼓风的皮风箱上一个大洞说:“今早我发现这个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现在一踏下去,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格鲁伯仔细地检察了风箱上的那个洞。圣诞之夜做弥撒而没有风琴奏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该死!现在可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尔神父有点见腆地说:“我写了一首短诗,倒可以作为歌词一凑合著顶用一下的。”接著他又严肃地说道:“这可不是那一类的歌呀。”     格鲁伯看见他的朋友这么激动,不觉微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莫尔的确很喜欢「那一类」的歌--就是当农妇和船工欢饮时,在齐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种所谓粗俗的民歌小调。这种东西往往引起那些固执守旧的虔诚教徒的不满,使得道貌岸然的长老们大皱眉头。     格鲁伯拿起莫尔所写的诗读了头几段,顿时觉得好象有一股奇异的灵气贯穿脊梁。这的确不是「那一类」的歌。它好象是抓住了他的心,温和纯朴和动人地向他诉说。他从来都未曾这么深刻地感动过。他耳边隐隐响起了这些诗句的乐音。     莫尔几乎是抱歉地说:“我只是这么想,既然我们的风琴已经不响了,那么你是否可以把这东西给我们的吉他琴配个曲,也许还可以搞个小小的童声合唱队来唱唱,……你看怎么样?”     格鲁伯说:“好呀,好,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给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写出来。”     格鲁伯踏著地上的积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乐曲构思中。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     他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     照著圣母也照著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他准备写给童声合唱的曲调已在脑际回汤。他回到他那简朴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钢琴边,面对墙上挂著的十字架,终于谱写称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尔的书房里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们穿著羊毛长袜、外套和围裙,整齐而漂亮。他们并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环下,益发显得生气勃勃。     排练开始了,格鲁伯和莫尔各自弹起他们的吉他琴,不时满意地对视微笑。开始时,大家对歌曲不甚熟悉,弹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当,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这歌曲终于完成了。     圣诞夜,教堂里点燃的几百支烛光,在光洁的金盘碟和圣餐杯上映辉争耀,给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圣母态像,赋予了盎然生气和温柔慈祥的风采。教堂里到处都用青松、万年青和圣浆果等装饰起来。全体教徒挤坐在长条硬板凳上。男人们穿著臃肿的羊毛外套,妇女则被披上了醒目的围裙和有色的披巾。     当莫尔和格鲁伯提著他们的吉他,随著十二名男女儿童走上圣坛前时,惊讶的群众顿时轰动起来。格鲁伯向他的乐队微微点头示意,琴弦便拨响了。接著,莫尔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鲁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谐地共鸣著响彻那古老的教堂。     于是,流传久远的圣诞赞美诗【平安夜】便这样首次被人们唱出来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记了。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后来竟会风靡世界。     后来仅仅是由于一次偶然机会,才使这一杰作得以免遭淹没的命运。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他在闲聊中随便问起:既然风琴坏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圣诞弥撒的?格鲁伯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说:“这是个不值一顾的东西,我甚至已忘记把它塞到哪里去了。”在教堂的后部有一个小橱,里头塞满了尘封已久的乱纸堆。格鲁伯从这里找到了那首曲谱。     那风琴修理师看著乐谱,微微动著双唇,从他那宽阔的胸腔里哼著这调子。“有意思,”他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带回去看看吗?”     格鲁伯大笑起来。“行,行,你尽管拿去就是了。再说,你把琴修好后,这东西就更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毛拉赫走后,格鲁伯也就忘了这件事。然而【平安夜】却在可爱的齐勒塔尔山中回响,并且从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它越过国界,随著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平安夜】。 《圣诞节》的由来(二)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著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著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他边谱边弹边唱。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著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著他们快乐的唱著:救世主诞生了!”     “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
本文档为【圣诞节的起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