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血压知识

高血压知识

2011-12-03 12页 doc 11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8372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血压知识什么是“三高三低”  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和盐摄入量的增加,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增加。1958年的发病率为5.11%,1980年的普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7.89%;1991年普查显示: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到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截止2002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 ,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在我国,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   “三高”   患病...
高血压知识
什么是“三高三低”  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和盐摄入量的增加,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增加。1958年的发病率为5.11%,1980年的普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7.89%;1991年普查显示: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到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截止2002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 ,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在我国,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   “三高”   患病率高:11.26%(超过1亿人)   危害性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增长趋势高: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增加,认识严重不足   “三低”   知晓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治疗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17.1%进行治疗   控制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4.1%坚持服药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三不”"   不规律服药   不难受不吃药   不爱用药   错误认识    有的患者吃药后如果症状好转了就停止服药,症状反复后再吃,没按照医嘱服药,容易导致心、脑、肾的损伤。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   1. 不能长期坚持服药;   2. 不能按时、按次数服药;   3. 降压不达标;   4. 不配合非药物方法;   5. 不符合个体化原则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收缩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7千帕(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压延续而来,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迟,收缩压升高而来。老年人高血压具有以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1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部分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感,经常头晕可妨碍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甚。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也是引起头晕的原因之一。有些长期血压增高的患者对较高血压已适应,当服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时,也会因脑血管调节的不适应产生头晕。当血压降得太低,有时也会感到头晕,这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头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纯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时引起恶心、呕吐,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疼痛的部位可在两侧太阳穴或后脑。   出现胸闷心悸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受到了高血压的影响,血压长期升高会致使左心室扩张或者心肌肥厚,这都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进而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就会感到胸闷心悸。   另外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烦躁、心悸、失眠、易激动等症状;全身小动脉痉挛以及肢体肌肉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麻木,颈背肌肉紧张、酸痛;原来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易发生鼻出血。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尽早检查治疗,以防止靶器官损害以及预防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的发生。有不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论是在早期或已有严重高血压,都无自觉症状,直至发生中风或因患其他疾病测血压时才发现就太晚了。所以进行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诊断治疗高血压对维护身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高血压病患者不能以症状的轻重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和决定降压药物的服用剂量。 高血压 概述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因不明的高血压者称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正常血压,收缩压≤18.64Kpa(140mmHg),舒张压≤12.1Kpa(90mmHg)。②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5Kpa(95mmHg)。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进入高血压专题  病因     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15%,>20g/日发病率30%。(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症状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动脉改变。    (六)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检查     一、确定有无高血压:测量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谓高血压。     二、鉴别高血压的原因:凡遇到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治疗     一、一般治疗: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      二、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1.硝普钠。2.长压定。3.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1)可乐宁。(2)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1)胍乙啶。(2)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     2.氯噻酮。     3.速尿。     4.氨苯喋啶。     三、药物治疗原则    (一)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    (二)联合用药。    (三)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 “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对于广大高血压患者,有关专家提出忠告,特别是要做到“八项注意”:1、减少食盐摄入量。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2、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有效控制体重。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4、戒烟。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限酒。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有些患者即使饮酒后当时血压不高,但过后几天仍可呈现血压高于平常。   6、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7、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8、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 高血压病患者怎样体育锻炼 大量事实证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很有益的。现将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常用体育运动介绍如下。   1.散步。各种高血压者均可采用。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2.慢跑或长跑。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压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   4.气功。据我国医学人员对气功疗法降压原理的研究证实,气功对高血压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用气功治疗高血压的近期有效率可达90%左右。美国也有报道说,用气功治疗高血压,半年后约75%的人有效。   但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老年人由于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体育锻炼时更应注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心衰? 高血压时由于动脉血管压力过高,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就出现了心肌肥厚和僵硬度增加,最终导致进入心脏的肺静脉血受阻,形成肺淤血。心肌肥大时需氧量增加,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常导致心衰发作。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心衰(特别是左心衰)关系密切,是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主要疾病之一。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衰的临床特点如下:   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主要表现为:   1) 出现疲劳、气喘、心悸、咳嗽、咯血等症状;   2) 平卧时出现气急,坐起后即好转;   3) 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在睡梦中惊醒。   左心衰竭常可累及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1) 紫绀   2) 颈静脉明显充盈;   3) 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4) 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5) 少尿,多出现于心衰失代偿期;   6) 中老年人常出现脑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和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本身虽然不致命,但是长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压却容易引发致命的心肌梗塞。高血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使患心肌梗塞的危险增加:   1) 高血压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狭窄,致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   2) 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中毛细血管的结构会被改变,无法为心肌提供足够的血液;   3) 高血压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性收缩,使冠状动脉闭合,供应心肌的血液随之中断;   4) 血压骤然升高会造成原有的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   研究表明,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27%的心肌梗塞死亡率。因此,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心肌梗塞有着重要意义。 不要忽视轻度高血压的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病人,应采取包括使用药物在内的持之以恒的治疗,已无人再持异议。医学家通过多年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治与不治,后果截然不同。经过系统治疗的病人,可以推迟病情进展,减少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脑溢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但是,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而症状又不严重的患者是否需要 治疗,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尚不一致。   所谓"不太严重"的高血压,是指舒张压在90~104mmHg,没有出现因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的情况。据统计,处于此阶段的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人数的70%左右,这些病人的存在已经构成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治疗前舒张压高于115mmHg的高血压患者,在有计划、有系统的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远低于未经治疗的病人。舒张压为90~114mmHg的病人,治疗效果亦非常显著,表现在脑溢血人数、死亡人数以及发展为急进型高血压、左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减退的人数均减少,而且血压可多年保持稳定,亦不易发生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   为此,目前凡舒张压高于105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而舒张压在90~104mmHg的病人,应按具体病情决定治疗。   轻度高血压病人接受科学的治疗是有益处的。在过去5~6年中,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视了轻度高血压治疗,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了30%以上。许多科学家乐观地预计,如有更多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能得到正确的治疗指导,使他们的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这些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 高血压防治8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更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及“先将血压降下来再说。”这些都是误区。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应该缓慢,平稳,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表、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8.忽视血压监测和。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为心肌肥厚和冠状动脉改变,高血压的预后与所并发的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逆转心肌肥大及冠状动脉的病变。资料显示75%的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心脏病所致。因此,对这类高血压患者应区别治疗:   (1)对于未发生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行常规抗高血压治疗。   (2)对合并无症状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当其血流动力学代偿尚好时主要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3)血管造影冠状动脉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可行冠脉搭桥术等重建血管的治疗,并增加抗冠心病治疗。   (4)血管造影未见冠状动脉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如其有静息心电图异常或运动心电图耐量异常,或合并心绞痛,应行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大的治疗,同时可增加抗心绞痛的治疗。   (5)当出现左心室偏心性肥厚、左心室功能受损时,应当注意心力衰竭的发生,此时应进行抗心力衰竭的治疗。   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压的长期升高,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参加适当的工作和体育锻炼,避免其他能引起心脏负荷加重的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总的来说,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原则是:在未发生心脏病时应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当发生心力衰竭后,应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和控制血压,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心脏病治愈的标准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心脏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 多种方法控制高血压 尽管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它能被有效控制。继发性高血压则可以通过去处潜在病因,得到治愈。你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控制血压,但在开始前必须同医生商量,一个最适合于你的治疗方案。   1、调节饮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   可使用非盐调味品增加食物美味,少吃加工过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含有较多的钠盐。   一些饮料如可乐类含有的咖啡因可在段时间内使血压升高,而少量饮用红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压降低,但过量饮酒可加重高血压病。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样有助于降低血压。研究人员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香蕉以保证每天补充3000-4000毫克钾,适量钾可降低血压。一些研究证明每日摄入800毫克钙和300毫克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多种菜籽、坚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钙和镁。   鱼是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有助于松弛动脉和稀释血液。芹菜中含有松弛血管壁的成分,对高血压病人特别有益处,其它如枸杞、莲心、番茄、山楂、洋葱、海带等都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   2、家庭治疗:   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食不过饱。   不穿紧身衣裤,领口或领带过紧,将压迫颈静脉窦,使血压升高。   防便秘,屏气大便可使腹压升高,会引起血压骤升。   适当运动,长期坚持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活动可使血压下降。   适当休息,消除过度紧张。人不能永远避开压力,但可以学会如何控制它,当感觉有压力时,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集中力量解决它。气功和瑜伽具有放松作用,高血压病患者可进行这一练习。   请戒烟,勿过量饮酒。   3、身心医学:许多方法如生物反馈沉思及催眠疗法可促进大脑及躯体的放松,有助于降低血压,可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训练。   4中医药治疗:中医的针灸、按摩、点穴及中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牡丹根、杜仲、夏枯草、野菊花是常用来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高血压患者也可以用指压法治疗,如按压曲泽穴可放松神经系统(穴位位于肘部皱折区肱二头肌腱处,环指向上的连线处);按压三阴交穴有助于调节血压(穴位位于内踝上4寸胫骨边缘处),用拇指按压每侧一分钟。   5、药物治疗:当高血压病人病情严重或对自我调节治疗反应差时需要用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病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请远离这些药  目前,随着新降压药的不断上市,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上已有了非常多的选择,在用药控制高血压方面已经不成问题。然而,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的高血压病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那么,这些药物会不会给高血压病人带来不利呢?在这里,我想提醒高血压病人注意,有些药物能加重高血压,对于这些药物要慎用,最好不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是包括消炎痛、布洛芬、优布芬、萘普生、萘丁美酮等在内的一大类药物,它们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通常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这类药物能引起体液潴留及水肿,加重高血压病人的症状,因此高血压病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慎重。   高血压病人在服用某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特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药物时,要注意这类药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女性高血压病人在使用雌激素包括天然的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和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炔雌醇、尼尔雌醇及己烯雌酚等药物时,要注意它们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从而加重高血压症状。   口服避孕药如炔诺酮、甲地孕酮、炔诺孕酮、左炔诺孕酮、奎孕酮、氯地孕酮及含有这些药物的复方制剂,也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相关疾病或肾病病史的妇女使用其他避孕方法,若使用口服避孕药,应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有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   拟肾上腺素药萘甲唑林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及炎症性鼻黏膜充血、急慢性鼻炎、眼结膜充血,由该药配制的滴鼻净和鼻眼净,高血压病人也需要慎用。   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是常用的一大类药物,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故高血压病人应避免使用。   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使用β-受体激动剂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沙丁胺醇(舒喘灵)、特布他林(间羟舒喘灵,喘康速)、奥西那林(羟喘)、氯丙那林(氯喘,喘通)、妥洛特罗(喘舒)、克仑特罗(氨哮素)、丙卡特罗(美喘清)等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这类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应该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鉴于很多药物能够加重高血压病情,建议高血压病人在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对影响血压的药物有所了解,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能够加重高血压的药物,在必须使用时,要注意尽可能用较低剂量,并注意用药后的血压变化。 高血压的一般治疗措施 ①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少量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竞技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②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③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④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使用降压药物的原则  降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降压的同时保护靶器官,即应选择降压疗效好且安全性、耐受性好的降压药。   对于缓进型高血压,可以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中的任何一种,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如果血压仍然控制不好,则可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一些不良反应。   由于高血压患者多数还患有其它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衰等。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有些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有些则会使疾病恶化。因此在选用药物降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其它疾病的影响。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用降压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联合用药 药物分类 代表药物 适应证 禁忌证 联合用药 利尿剂 速尿 双克 氨苯蝶啶 安体舒通 ·心力衰竭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异常脂质血症 ·性旺盛的男性 常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心绞痛 ·心肌梗死后 ·心力衰竭 ·妊娠 ·哮喘和慢阻肺 ·心脏传导阻滞 ·异常脂质血症 ·从事重体力活动者 ·末梢血管疾病 可与ACEI、利尿剂合用,不能与维拉帕米及地尔硫卓合用 ACEI 卡托普利 福辛普利 苯那普利 ·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异常 ·心肌梗死后 ·糖尿病肾病 ·妊娠 ·高血钾 ·双侧肾动脉狭窄 可与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合用 钙拮抗剂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 硝苯地平 ·心绞痛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末梢血管疾病 ·心脏传导阻滞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与ACEI、利尿剂合用 α受体阻滞剂 特拉唑嗪 ·前列腺肥大 ·糖耐量异常 ·异常脂质血症 ·体位性低血压 可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合用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氯沙坦 缬沙坦 ·ACEI引起的咳嗽 ·心力衰竭 ·妊娠 ·双侧肾动脉狭窄 ·高血钾症 可与利尿剂合用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 ACEI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早出现的是卡托普利(开博通),此类药物直接抑制可导致血管收缩的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降压疗效确切,并具有极好的保护肾脏和心脏的作用。此后开发出的同类药物有福辛普利(蒙诺)、培哚普利(雅施达)、苯那普利(洛汀新)等,服用更为方便。   CCB也就是钙离子拮抗剂,最早最常用的是硝苯地平(心痛定),降压较为迅速,但血压波动比较大,不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因此现在又开发出各种缓控释制剂或作用较为缓和的品种,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洛(达利全),它们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上的受体,使血管舒张,心舒出量减少,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此外,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高血压的轻重缓急以及是否有并发症来选择其它几类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中西药复合制剂等。 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面貌。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单独选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已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   (三)降压药物选用原则   1.各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期、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选择用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2.对缓进型高血压患者,阶梯式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目前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这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使副作用最少而病人能坚持服药。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药,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   3.应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原则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能纠正高血压所致的血流动力异常(增高的外周阻力和减少的心排血量)而不影响患者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使用可引起明显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前,宜先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最要注意,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近年发现噻嗪类利尿剂能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β阻滞剂能增高血浆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对血脂异常者应慎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脂无影响,而α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剂能轻度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此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4.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昼夜24小时血压的关系较其与一次性随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有条件时,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减少靶器官损害。   5.在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已产生器质性改变,或由于患者不能耐受血压的下降,即使联合使用几种降压药物,也不易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不宜过分强求降压,否则患者常反可感觉不适,并有可能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6.对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8.7~21.3kPa(140~160mmHg)为宜。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人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胍乙定、α阻滞剂和拉贝洛尔等药物,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7.急进型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重度高血压相仿。如血压持续不下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等为妥,且不宜使血压下降太多,以免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功能衰竭。
/
本文档为【高血压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