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邢本现代汉语

2011-12-03 50页 doc 530KB 1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1700

暂无简介

举报
邢本现代汉语現代漢語 第一章 現代漢語及其書寫符號 一、現代漢語及其地位 (一)現代漢語的含義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的語言,包括“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和“現代漢語方言”。 現代漢語方言是現代漢語在不同地方的地域分支,屬於現代漢語地方變體。 “民族共同語”對於方言來說是一種高級形式,從語音、語彙、語法等方面給方言的發展以積極的影響,方言的作用隨著民族共同語的推廣和影響的擴大而縮小。 漢語發展發展的5個階段: (1)原始漢語階段(漢字產生之前); (2)上古漢語階段(先秦時代); (3)中古漢語階段(漢至隋唐); (4...
邢本现代汉语
現代漢語 第一章 現代漢語及其書寫符號 一、現代漢語及其地位 (一)現代漢語的含義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的語言,包括“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和“現代漢語方言”。 現代漢語方言是現代漢語在不同地方的地域分支,屬於現代漢語地方變體。 “民族共同語”對於方言來說是一種高級形式,從語音、語彙、語法等方面給方言的發展以積極的影響,方言的作用隨著民族共同語的推廣和影響的擴大而縮小。 漢語發展發展的5個階段: (1)原始漢語階段(漢字產生之前); (2)上古漢語階段(先秦時代); (3)中古漢語階段(漢至隋唐); (4)近代漢語階段(晚唐五代即從九世紀開始到五四以前); (5)現代漢語階段(五四以後)。 秦統一文字是漢語的第一次規範。 狹義的現代漢語就指普通話。 先秦時代書面語產生: (1)上古漢語代表作:《論語》、《詩經》; (2)中古漢語代表作:賦、唐詩以及字典、詞典的出現(如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 (3)近代漢語代表作:宋詞、元曲、小說、話本及禪宗語錄。 語言的發展是漸進的。其各要素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作為詞彙基礎部份的基本語彙以及語法的變化是最緩慢的。 (二)現代漢語的地位 現代漢語的地位: (1)是全世界的語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 (2)在國內,是法定的“國家通用語言”。 (3)國際上,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是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六種工作語言(漢英俄法西阿)之一。 二、現代漢語共同語 現代漢語共同語在大陸稱“普通話”,在台灣稱“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華語”。 (一)現代漢語共同語的形成 1、共同語的基礎方言 民族共同語總是以一種方言為基礎形成的,作為民族共同語基礎的方言叫“基礎方言”。 北方方言(官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即“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語彙),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北方方言是如何取得共同語基礎方言的地位的? 2、共同語的形成過程 現代漢語共同語如何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可從書面語和口語兩方面考察: 書面語: 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書面語經過了一個長時期發展,最終成為共同語的書面形式。 長期以來,“文言文”是統一的書面語言。這種書面語最初亦是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後來與口語脫節,并離得越來越遠,言文不一致大致可上溯到“兩漢時期”。 這里的文言文指以先秦諸子及《左傳》、《史記》等廣為傳誦的名篇作為範本的古文文體。 晚唐五代時期,產生了與口語直接聯繫的書面語~白話,但主要用於禪宗語錄及通俗文學,是現代漢語共同語書面語的主要源頭。從晚唐五代變文到宋元時期話本、雜劇。明清小說,總體上用的都是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方言寫的,在各方言區的流傳,擴大了北方方言影響。 但直至清末,白話文運用仍只局限於通俗文學。 五四時期,文體改革運動(即“白話文運動”)使得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30年代起於上海的“大眾語運動”進一步推動白話文大眾化,促進了現代白話走向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不管是白話文運動,還是大眾語運動,都有偏激激進的一面,比如大眾語運動提出用拼音代替漢字。 口語: 形成中的民族共同語,在明清時期稱為“官話”,民國時期稱“國語”,現代稱“普通話”。 現代漢語共同語書面語和口語的關係: 二者是現代漢語共同語的兩種不同存在形式。在共同語形成過程中,二者相互結合、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口語是書面語基礎,書面語又對口語進行加工和規範,進而推動口語朝著完善方向發展。 3、共同語標準的確立 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等,將普通話定義為:“是以北京語音(即‘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語彙),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定不能說成是“白話文著作”,這里之所以強調是“現代”,是爲了使其與早期的白話文著作分開)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上述內容意味著:共同語語音以基礎方言的代表話語音系統為標準,以北京語音(即‘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音,是就北京話語音系統而言的,並非指北京話的所有音,如土音、異讀等則應以捨弃,兒化、輕聲等得加以規範。 現代漢語共同語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北方方言是共同語的語彙基礎和主要來源,當然要捨弃一部份不合理的方言成份。 共同語會從方言里吸收富有表現力的詞彙,當然還有古漢語語彙及外族語借詞。 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因書面語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規範化的民族共同語,它集中表現為文學語言,而文學語言的主要形式是書面語形式,且典範著作具穩定性,能把規範標準鞏固下來,便於遵循。 要注意的是,以典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是指其“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用例”。 (二)現代漢語共同語的特點 現代漢語共同語的特點: 與印歐語比較顯示的特點: (1)語音方面,聲調具有音位價值,是音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音節中元音佔優勢,無複輔音;音節總數有限,音節簡短、明確。 (現代漢語的基本音節只有410個左右,加上四聲區別,也才1300多個) (2)語彙方面,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以雙音節佔優勢,構詞主要採用“詞根複合法”。 (雙音節詞大多為合成詞) (3)語法方面,缺乏形態,以“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詞類具有多功能性,與句法成分不存在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句子和短語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有獨具特色的詞類(如量詞、語氣詞)和短語,句式多樣化。 (注意“詞形變化形態”和“構詞形態”的區別) 印歐語具有能附加在詞根上,但只能改變詞的語法性質而不改變其詞彙意義的詞綴。印歐語的語法意義、語法關係主要靠“形態變化”來表示。 “動補結構”、“主謂謂語句”是漢語獨具特色的句法結構和句式。 與漢藏語系其他語言比較顯示的特點: 首先,因為語言親屬關係,在語言三要素方面有許多共同點: (1)聲調具有區別性功能; (2)缺乏形態; (3)有專門表示計量單位的量詞; (4)構詞以複合法為主。 現代漢語共同語與其他漢藏語比較,特點更多表現在語音和語法方面: (1)語音上,現代漢語共同語無複輔音,塞音、塞擦音無清濁對立;只有[n]、[ng]能作韻尾輔音;元音無長短。 (2)語法上,現代漢語共同語某些句法成份在句法結構里的位置,與漢藏語其它語言不盡一致,此重疊形式的分佈和表示的語法意義,亦不盡相同。 主語在前,謂語在后,是漢藏語共同的語序。但各自賓語的位置有差異。 還有,如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不一致。 現代漢語共同語中,只有一部份動詞、形容詞、單音節量詞能重疊(這個當然是指“語法構形”),但漢藏語其他語言中,有各種代詞的重疊。 與古漢語比較顯示的特點: (1)語音方面,從總體上講語音系統簡化。如複輔音聲母不存在了。 (2)辭彙方面,新詞大量產生;詞的雙音化傾向明顯,詞綴和類詞綴增加,一批印歐語詞和日語詞進入語彙系統。 現代漢語共同語里,原有單音節詞大量被雙音節詞取代,很多三個音節以上的詞、短語也通過“簡縮方式”成為雙音節詞或向雙音節詞過渡。 從古今漢語看,都缺乏構詞詞綴,但在漢語發展過程中,一些“詞根語素”逐漸“虛化”為詞綴、類詞綴。現代漢語共同語常見的名詞詞綴如“老、阿、子、兒”,以及正處於虛化過程中的類詞綴“家、員、手、性、度、派”等。 (3)語法方面,量詞越來越豐富,介詞、語氣詞基本更換;代詞系統明顯簡化;詞類活用減少;動態助詞成為常用詞類;把字句、被字句等成為基本句法結構;句子的連帶成分增多,結構趨於複雜,產生一些歐化句式等。 先秦時代,沒有動態助詞。 現代漢語還產生了如“人次”、“架次”等複合量詞。數詞一般不再直接修飾名詞,需要跟量詞組合。 現在常用的介詞幾乎全是先秦以後產生的,普遍由動詞虛化而來。 現在的動態助詞“著、了、過”是先秦時代沒有的,宋元時期才廣泛使用。不帶“得”和帶“得”的動結式動補短語大體也在這一時期定型。(“動結式動補短語”這一表述,個人存在疑問,可能是“補語為‘結果補語’的動補短語”) 上古漢語動詞很少帶結果補語,更無帶“得”的結果補語。 被字句產生于漢代以後,把字句的出現更晚。 補充: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 三、現代漢語方言 (一)現代漢語方言的分區 書面語和口語的發展不是同步的,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書面語又反過來規範口語。 “語音”是劃定現代漢語方言的主要根據。 漢語各方言中北方方言的分佈地域最廣。國家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 方言和共同語都有各自完整的體系。 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使中華民族的共同語在口頭上和書面上有了迅猛的發展,趨於成熟化。(注意:“國語運動”和後來的“大眾語運動”並非一個東東O(∩_∩)O ~) 現代漢語方言十區:官話區、晉語區、吳語區、徽語區、贛語區、湘語區、閩語區、粵語區、平話區、客家話區。(據1987年《中國語言地圖集》)即“官晉吳徽贛、湘閩粵平客”。 官話八區:東北、北京、冀魯、膠遼、中原、蘭銀、西南、江淮。(須特別注意各大官話區的代表城市) 八大方言区:(1)晉語;(2)吳語;(3)徽語;(4)贛語;(5)湘語;(6)閩語;(7)粵語;(8)平話;(9)客家話。 (二)官話方言的分佈和內部差異 官話是漢民族共同語基礎方言,亦稱“北方話”或“北方方言”。 官話內部的一致性較強。 官話方言的特點: (1)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平聲為送氣清音,仄聲為不送氣清音。 (2)輔音韻尾只限於[n]、[ng],古音是六種韻尾。 (3)聲調多數是“陰陽上去”四類,除“江淮官話”外,一般無入聲,古入聲併入其它各調,全濁入聲歸陽平。 官話方言的內部差異主要表現在“聲調”方面。 官話八區的劃定,主要根據就是“古入聲今調類”的異同: (1)北京官話:分佈在北京市及臨近的河北、遼寧、內蒙的部份地區,代表城市如“密雲、懷柔、多倫、承德、朝陽、克什克騰旗、赤峰等,新疆北部的石河子、布爾津、克拉瑪依等11個縣市之漢語方言亦屬該區。(這些城市為移民城市?)從古今調類看,其與其它官話的區別在於古清音入聲字歸入四聲。 (2)東北官話: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跟這三省毗連之地,包括吉林、延吉、瀋陽、哈爾濱、長春、阜新、黑河、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地。東北官話讀上聲的字比北京多得多。東北多數地區沒有[zh]聲母,他們把北京[zh]聲母的字讀成零聲母。 (3)冀魯官話:分佈河北省南部、天津市和山東省西北部地區,包括保定、天津、唐山、石家莊、邢臺、濟南、滄州等地,冀魯官話的特點是古清音入聲字讀陰平。 (4)膠遼官話:分佈在山東省膠州半島和遼東半島。包括青島、膠縣、掖縣、文登、煙台、大連、蓋縣、桓仁等。 (5)中原官話:分佈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11個省區,以河南省、陝西省關中、山東西南部為中心。中原官話是分佈最廣的官話。包括鄭州、商丘、上蔡、洛陽、信陽、蚌埠、臨汾、運城、西安、伊寧、喀什、吐魯番等。 中原官話古清音入聲字讀陰平,古次濁入聲字亦讀陰平。 (6)蘭銀官話:分佈在西北甘肅、寧夏地區,包括蘭州、金昌、銀川、玉門、酒泉、張掖等,新疆的塔城、烏魯木齊、哈密等也屬該區。 (7)西南官話:分佈于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及毗連的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甘肅等省區的部份地區。包括成都、昆明、武漢、襄陽、鍾祥、桂林等。 (8)江淮官話:分佈在湖北(應山、安陸、應城及其以東)、安徽、江蘇三省長江以北沿江地區。包括合肥、巢縣、揚州、黃岡、孝感等,江蘇省長江南岸的南京、鎮江、句容、溧水等,江西九江、瑞昌亦屬該區。 “江淮官話區是官話和非官話的過渡地區”。 (三)非官話方言的分佈和特點 非官話區除了“晉語”外,其它各區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的東南各省區。 (1)晉語:分佈于山西省及毗連的河北、河南、內蒙、陝西等部份地區。包括太原、平遙、汾陽、武鄉、五台、榆林、包頭、張家口、呼和浩特、邯鄲、安陽等。 山西省西南部28個縣市屬中原官話,西北角廣靈縣屬冀魯官話。 (2)吳語:分佈在江蘇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連的贛東北一帶,包括蘇州、上海、杭州、金華、溫州等。 吳語的主要特點是:塞音、塞擦音聲母有三套,古全濁聲母仍讀濁音。 (3)徽語:分佈于安徽省南部舊徽州府、浙江省舊嚴州府和江西東北懷玉山以北地區,包括績溪、甯國、祁門等。 (4)贛語:分佈在江西中部和北部,及湖南東部和西南部、湖北省東南部、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份地區。包括南昌、宜春、瀏陽、吉安、茶陵、臨川、大冶、通城、咸寧等地。贛語的特點是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無論平仄都是送氣音。 (5)湘語:分佈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資江、沅水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廣西東北角。湘語的特點是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一般都是不送氣音。 (6)閩語:分佈在福建、台灣、海南三省大部及廣東東部潮汕地區和雷州半島。如廈門、福州、泉州、瓊山等。 (7)粵語:當地人稱“白話”,分佈在廣東、廣西,以珠三角為中心。如廣州、深圳、南寧、等。 粵語的塞擦音聲母各地只有一套,一般只有[z,c]或[ch,ch’],沒有[zh,ch]和[j,q],多數地區有以[oe]為主要元音的一套聲母。 (8)平話:廣西中部地區的漢語方言,分佈在桂林、柳州、南寧間的交通要道附近,分為桂南平話和桂北平話。 (9)客家話:也叫“麻介話”,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灣、海南等省區,比較集中的是廣東東部中不及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第二節 現代漢語書寫符號 現代漢語的書寫符號是現行漢字(即現在通用的漢字)。 (一)漢字的性質 文字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漢語書面化的體現者。 文字由記事圖畫發展而來,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語言的基礎上創制出來,並依附語言而存在。 世界上有名的幾種古老文字:漢字、楔形文字、聖書字。都是由“記事圖畫”發展而來,且都屬於表意文字。 從記錄的語言單位上看,漢字代表語素;從文字體系上看,漢字是表意體系文字; 單音節語素是漢語語素的基本形式,一個漢字一般代表一個有意義的音節也即代表一個語素。 一種文字體系的根本性質決定於該文字所使用的符號的性質。因此漢語的根本性質決定於漢字自身所使用的構字符號的性質。漢字的構字符號是表意符號。 漢字的構字符號歸根結底是表意符號。所以漢字屬表意體系文字。 漢字造字法可以概括為兩類:一是不帶表音成分的象形、指事、會意;二是帶表音成分的形聲。 形聲是以形旁和聲旁組合造字,形旁表意義類屬,聲旁表字音。 漢字的聲旁與表音文字的表音符號的區別: 表音文字的表音符號是專職的,而表音聲旁則不一樣,不少聲旁也可用作形旁表意,如“衣”~~“依、铱”,是借用有意義的現成漢字來充當聲旁的,也就是說,漢字里的不少聲旁是可表意的,且有的能作為獨立漢字使用,因而歸根結底屬表意符號。 二、漢字的形體和構造 日常使用的漢字並不多,在大規模字頻統計基礎上制定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收通用漢字7000,其中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由此構成了現行漢字的文字體系。 (一)形體 文字的形體指文字的書寫外形。任何文字的形體都是發展變化的。 漢字形體主要受“書寫便捷的社會要求、書寫工具改變、文字自身完善程度”影響。 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簡化”。其實整個漢字的發展過程呈現出“繁簡交替”的情況,但仍以“簡化”為主趨勢。 漢字的形體,從古代漢字發展到現行漢字,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一是走完古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二是向現行漢字形體過渡,三是現行漢字形體的形成。 1、古漢字形體的演變 甲骨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大篆、小篆都屬於古文字範疇。從甲骨文發展到小篆,標誌著古漢字形體演變過程的完成和結束。 甲骨文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從文字構造上看,甲骨文中,象形字、會意字所占的比重大,形聲也已出現。 大篆也叫籀文,因著錄於《史籀篇》而得名,是春秋戰國時期通行于秦國的漢字形體。 小篆是大篆的對稱,也叫秦篆,是在大篆的基礎上省改而成,是秦統一六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在全國推行的標準字體。 “隸書的出現”使漢字的演變開始向現行漢字形體過渡,並為現行漢字的形體奠定了基礎,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隸書產生于秦) 草書、楷書和行書都由隸書發展而來。 現行漢字的標準形體是楷書。楷書產生於漢末,也叫真書、正書。行書產生于東漢。 (二)構造 漢字的構造包括:(1)構造原理;(2)結構系統。 1、構造原理 漢字是有“字理”的文字。它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構造原理構字,象形、指事、會意不含表音成分,形聲則既含表意成份,又含表音成份。 現行漢字是對古代漢字的繼承和發展,從構造上考察,古今漢字的不同集中表現在漢字發展的“形聲化趨勢”上。 形聲造字法擺脫了不帶表音成份造字法所受束縛和局限,只要按字義類屬選一個合適的形旁,按字音挑個音同、音近的字當聲旁,便可構成一個新字,具有很高能產性。 但由於古今字音的演變,相當一部份形聲字聲旁喪失表音功能,如“隘、愎、梏”等就不讀“益、複、告”。 同樣,由於古今字義的演變,一些形聲字的形旁亦喪失表意作用。如“笨”,本義是“竹子里的白色薄膜”,后假借為“愚笨”的“笨”之後,形旁“竹”便失去表意作用。再如本義是“公牛”的“特”,形旁“牛”亦再無表意作用。 但仍有一半左右的形聲字的形旁能表字義類屬。 關於漢字的簡化方法: (1)保留原字輪廓,如“龟(龜)、夺(奪)、慮(虑)”; (2)保留原字部份特徵,如“聲(声)、醫(医)、鄉(乡)”; (3)更換原字偏旁,如“汉(漢)、权(權)、鸡(雞)”; (4)另造新形聲字,如“护(護)、响(響)、惊(驚)”; (5)另造新會意字,如“泪(淚)、笔(筆)、帘(簾)”; (6)草書楷化,如“书(書)、东(東)、孫(孙)”; (7)同音替代,如“丑(醜)、只(隻)、几(幾)” (8)采用古体,如“从(從)、网(網)、云(雲)” 甲骨文、金文以不帶表音成分的構造方式為主。 2、結構系統 (1)構型單位 漢字最小的構形單位是筆劃。筆劃指構成漢字字形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是漢字的成型要素。 現行漢字的五種基本筆劃:橫、豎、撇、點、折。 五種基本筆劃均屬簡單筆劃,還能進一步合稱複雜筆劃。 筆順指寫字時的筆劃順序,它是人們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書寫習慣。 爲什麽按筆順書寫?按一定筆順書寫,便於點畫銜接,取態生姿,可提高書寫效率。 筆順的一般規律:先橫後豎、先撇後捺(點)、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先進後關、先中間後兩邊。 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構字部件”。 部件和筆劃是不同級的構形單位。部件由筆劃構成,比筆劃高一個層級。 偏旁是由筆劃構成的,組成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 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的部件,是字書中各部的首字。(注意偏旁和部首的區別,二者並不等同) 部件中不能再切分為更小部件的最小部件叫“末級部件”。 (2)構形方式 現行漢字的構形方式有“單部件構形”和“多部件組合”,以“多部件組合”為主。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末級部件”構成的字是合體字,不能切分出幾個末級部件的字是獨體字。現行漢字絕大多數(90%以上)為合體字,主要來自形聲字、會意字。獨體字主要來自象形字、指事字,占的比例小。 多部件組合的合體字的三種基本結構類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內外結構。現行漢字以“左右結構”為主。 漢字的結構是有層次的,可以進行層次。如“馥”字,第一層為左右結構,第二層,“香”是上下結構,“复”是上中下結構,可以分別切分出“禾”、“日”等末級部件。 現行漢字,不論由幾個部件組合而成,都要符合“按方塊成形”的總原則在結構平衡規律的制約下形成合理的佈局。 漢字是這樣的一層裝置:有最小的構形單位“筆劃”,構成基本結構單位“部件”,由部件構成文字的運用單位~~“字”。 三、現行漢字的規範化和現代化 漢字標準化、規範化的主要內容: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二章 語音概說 一、聲母和輔音音位 (一)聲母和輔音的關係 語音就是語言的聲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表達一定意義的聲音。 語音的性質:(1)社會屬性(表達一定意義);(2)生理屬性(語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3)物理屬性(語音是聲音的一種)。 零聲元音節的開頭常常帶有一定輔音成份。 語音的社會屬性(語音的本質屬性)突出表現在“聲音和意義的聯繫”是“社會約定的”。即聲音和意義並沒有必然聯繫,什麼音表達什麼意義是由使用這種語言的社會約定的。 發音器官主要分“肺臟、聲帶和聲腔”三大部分。“肺”是語音產生的動力基地,由肺呼出的氣流是語音的聲源。聲帶是語音的發音體。 聲腔是語音的調節器和共鳴器。包括“咽腔、鼻腔和口腔”。氣流到“咽腔”時有兩條通道~~鼻腔和口腔,氣流從鼻腔泄出,發出的音叫“鼻音”,氣流從口腔泄出,發出的音叫“口音”,氣流從鼻腔和口腔同時泄出,發出的音叫“口鼻音”(也叫“鼻化音”)。 舌頭是口腔中最靈活的部分。 因為語音的物理屬性,學習和分析一種語言時,還可以從“音色、音高、音強和音長”四個要素去分析它的物理特徵: 音色指聲音的特色,音色的差異是由物體振動形式的不同來定的。 音高指聲音的高低,它取決於物體振動頻率的高低。(語音的高低與聲帶的長短、厚薄、鬆緊有關,如“同是yi”,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聲帶的送進狀態發出“一、移、已、易”四種不同音高的聲音~~這也說明聲調與音高有關) 音強指聲音的強弱,它取決於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如“輕聲”就是因為音強的關係。 音長指聲音的長短,它取決於物體振動時間的久暫。 在普通話裏,主要依靠“音色和音高”來區別意義,雖然“音強和音長”也有區別作用,但不是主要的。 (二)語音學 語音學是研究語音的科學。 (三)語音系統 “語音系統”簡稱“音系”,指的是一種語言中的各種語音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總體。 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語音系統,即使是同一種語言的方言,亦有各自的語音系統,這便是語音系統的獨立性。 學習和掌握一種語言的語音系統,最重要的是認識該語音系統的規律性和獨特性。 語音系統的規律性具體錶現在: (1)一種語言里有哪些音素;(2)每個音素在結構中居何位置;(3)各音素怎樣配合組成音節;(4)兩音相連有無變化;(5)重讀是否能辨義。 二、語音學的基本概念 (一)音節·音素·音位 音節是最自然的語音單位。我們說話時是一連串的音,其中最基本的單位就是“音節”。一般來說,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只有兒化詞如“花兒”是兩個漢字讀成一個音節。 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它是由音節分析而來) 音位是一個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 音位和音素都是一種語言中最小的語音單位,但分類角度不同,“音素”是“音色的角度”劃分出的一個個最單純的音,“音位”則是從“辨義作用的角度”歸納出的一個個最小的音類 。 音位也就是某種語言中的一組相近的音,它們在該語言裏的作用跟一個音一個樣。 音素分“元音、輔音”兩大類。元音是氣流振動聲帶、在口腔沒有受到阻礙而形成的一類音素。輔音是氣流在口腔受到阻礙而形成的一類音素。 元音亦稱“元音”,輔音亦稱“子音”。 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狀”造成的。而口腔的形狀又決定於“舌位的高低、前後和唇形的圓展”三個條件。不同的輔音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所謂“發音部位”就是氣流在發音器官受到阻礙的部位。“發音方法”就是構成阻礙和除去阻礙的方式。 “聲母、韻母和聲調”是中國傳統的音韻學分析含語音節結構所用的一組概念。 聲母是指處於“音節開頭的輔音”,音節的開頭如果沒有輔音,就是零聲元音節,如“愛”的音節,零聲母也可以看做一種聲母。 韻母是指“音節中聲母後面的成分“。它可以是“一個元音”,也可以是“元音的組合或元音和輔音的組合”。 聲調是指“貫穿于整個音節的高低升降”。之所以把聲調看做聲調的一部分,是因為“漢語的聲調有辨意的作用”。 三、語音的標記 標記語音的符號叫“記音符號”,其中能逐一標記音素的符號又叫“音標”。 (一)標音方法 標音方法有“音素(嚴氏)標記法”和“音位(寬式)標記法”。 “音素標記法”用音標標記每一個音素,而不管不同的音素在特定語言中是否屬於同一音位。這種表音法一般採用國際音標作標記工具。 音素標記法特點:使用的音標較多,標音和實際讀音貼近,適用於語言調查時的記音及對音位的各種變體作音素分析, 音位標記法特點:音標標記法用字母或音標等符號標記特定語言中的每一個音位,而對同一個音位的變體不加以區分。其用的記音符號較少,適用於表現經過研究整理後的語音系統,但標音和實際讀音有一定差距。 “漢語拼音字母”就是採用“音位標記法”來記錄普通話語音系統的一套記音符號。 (二)《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是記錄漢語普通話語音系統的一套記音符號。是在總結我國注音識字和拼音字母運動經驗基礎上制定的。 《漢語拼音方案》主要特點: (1)在字母形式上,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便於人民掌握及國際文化交流; (2)標音方法上,採用音位標記法,既能較準確地標記語音,又能清晰地反映語音系統; (3)適用範圍上,只拼寫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不拼寫方音和古音。 作為一種記音符號,《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1)給漢字注音;(2)推廣普通話的工具;(3)作為我國各少數民族創製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礎。 《漢語拼音方案》由“、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五部份組成。 (三)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是標記各種語言語音的一套國際通用記音符號,由“國際語音學會”于1888年擬定。 國際音標的主要特點:一個符號只代表一個音素,一個音素只用一個符號表示,每個音標的音值都是確定不變的。使用時,國際音標可用來標記音素(巖氏標音),亦可用來標記音位(寬式標音)。 用國際音標標記語音時常加上方括號~~“[ ]”,以區別其他記音符號。 標記音位通常加“/ /”。 漢語里的10個基本元音的國際音標和22個輔音的國際音標: 3、長音和聲調符號 詳見本書P55。 國際音標中的聲調一般採用五度制調符記音(一種標記調值的符號)。 標記漢語的聲調亦可用“發圈法”。 P56:漢語拼音字母和國際音標對照表。 第二節 普通話語音系統 一、聲母和輔音音位: 聲母和輔音是從不同角度分出來的:聲母是從“漢語音節結構分析的角度”分出來的;而輔音是從“音色”角度分出來的。 普通話里大多數聲母都由輔音充當,但輔音不一定都能做聲母。 普通話的22個輔音音位名稱: (發音部位+<送氣否>+清濁+除阻方式) 其中,輔音[n]既能做聲母亦能做韻尾,[ng]只能做韻尾,其餘20個輔音只能做聲母。就是說,普通話里,有21個做聲母的輔音,做韻尾的輔音共有2個。 零聲母亦即以元音開頭的音節。 (二)聲母的分類: 1、聲母的發音部位類 按發音部位,普通話聲母可分為7類: (1)雙唇音,有b/p/m三個。 (2)唇齒音,只有一個f。 (3)舌尖前音,有z/c/s三個。 (4)舌尖中音,有d/t/n/l四個。 (5)舌尖后音,有zh/ch/sh/r四個。 (6)舌面音,有j/q/x三個。 (7)舌根音,有g/k/h三個。 2、聲母的發音方法 發音方法包括三個方面:(1)發音時成阻和除阻的方式;(2)聲帶是否顫動;(3)除阻氣流的強弱。 (1)按成阻和除阻的方式,普通話聲母可分為五類: ①塞音,又稱“爆發音”,有b/p/d/t/g/k六個。 ②擦音,有f/s/sh/r/h/x六個。 ③塞擦音,其前半是塞音,後半是擦音,是塞音和擦音的結合,有z/c/zh/ch/j/q六個。 ④鼻音,有m/n兩個。 ⑤邊音,只有一個l。 (2)按聲帶是否顫動,可分為“清音”和“濁音”兩類: 濁音:m、n、l、r 清音:除了上述4個其餘輔音全是清音。 (3)按除阻氣流強弱,可將普通話的塞音和塞擦音分為“送氣”和“不送氣”兩類: 送氣:p、t、k、c、ch、q 不送氣:b、d、g、z、zh、j 二、韻母和元音音位 (一)韻母和元音的關係 韻母和元音是從不同角度分出來的:韻母是從“漢語音節結構分析的角度”分出來的;而元音是從“音色”角度分出來的。 (1)有的韻母由一個元音構成;(2)有的韻母由兩個或三個元音複合而成;(3)有的韻母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後加鼻輔音構成;(4)元音是最小語音單位,韻母是最小語言單位。 1、韻母的結構 普通話韻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韻母的結構可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 韻頭~是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由i、u、ü充當,發音總是輕而短,只表示韻母的起點。如ia、ua、üe、iao、uan中的i、u、ü。 韻腹是韻母中的主要元音。充當韻腹的主要元音口腔開度最大、聲音最響亮。韻腹是韻母的主要構成部分,由a、o、e、ê、i、u、ü、-i(前)、-i(後)、er充當。 韻尾是韻腹後面的音素,又叫尾音。由i、u或鼻輔音n、ng充當。 韻母中只有一個元音時,這個元音就是韻腹;有2個或3個元音時,開口度最大、聲音最響亮的元音是韻腹。韻腹前面的元音是韻頭,後面的元音或輔音是韻尾。韻腹是韻母的主要成分,一個韻母可以沒有韻頭或韻尾,但是不可以沒有韻腹。 2、韻母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普通話韻母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按照韻母開頭元音的發音口形的不同,可以分成四類,又叫“四呼”: (1)開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 u ü開頭的韻母。 (2)齊齒呼:是i或以i開頭的韻母。 (3)合口呼:是u或以u開頭的韻母。 (4)撮口呼:是ü或以ü開頭的韻母。 按照韻母的內部結構可以分成三類 (1)單韻母: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又叫單元音韻母。普通話共有10個單韻母:a、o、e、ê 、i、u、ü、-i(前)、-i(後)、er。 (2)複韻母: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構成的韻母,又叫複元音韻母。普通話共有13個複韻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 (3)鼻韻母:元音後面帶上鼻輔音構成的韻母,又叫鼻音尾韻母。普通話共有16個鼻韻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3、單元音韻母發音分析 單韻母是由單元音充當的,普通話10個單韻母可以分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捲舌元音三類。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a、o、e、ê、i、u、ü七個;舌尖元音是由舌尖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i(前)、-i(後)兩個;er是捲舌元音。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形狀的不同造成的。口腔形狀決定於:舌位的前後、高低和唇形的圓展。描寫舌面元音發音條件可以用元音舌點陣圖來表示。 第一、舌位的前後 舌位元指發音時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發元音時舌頭前伸,舌位在前,這時發出的元音叫前元音。普通話舌面元音裏有兩個前元音,就是i、ü。發元音時,舌頭後縮,舌位在後,這時發出的元音叫後元音。普通話舌面元音裏有3個後元音,就是o、e、u。發元音時,舌頭不前不後,舌位居中,這時發出的元音叫央元音。普通話裏有1個舌面央元音,就是ɑ。 第二、舌位的高低 舌面抬高,和硬齶的距離達到最小時,發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齶的距離達到最大時,發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這段距離可以分為相等的四份,中間有三個點。舌位處在這三個點上時,發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別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話裏有3個舌面高元音,就是i、u、ü,有兩個半高元音,就是o、e,有1個低元音,就是ɑ。 第三、唇形的圓展 嘴唇收圓,發出的元音叫圓唇元音;嘴唇展開,發出的元音叫不圓唇元音。普通話舌面元音裏有3個圓唇元音,就是o、u、ü,有4個不圓唇元音,就是ɑ、e、i、ê。 普通話里,有7個單元音,10個元音音位變體,有10個單韻母,12個複韻母,16個鼻韻母。 在普通話中,ê只在語氣詞“欸”中單用。ê不與任何輔音聲母相拼,只構成複韻母ie、üe,並在書寫時省去上面的附加符號“^”。 注意: (1)《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為避免字母相混,以o表示開頭元音,寫作ong。 (2)在普通話裏,韻母ueng只有一種零聲母的音節形式weng。 (3)為避免字母相混,《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用字母io表示起點元音ü[y],寫作iong。 (4)在普通话中,er只能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 (5)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也称为“字调”。 (6)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另一方面,声调也跟音长有关,从发音长短看(音长),上声发音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阳平;再就是阴平,去声的发音时间最短。 (7)在一个方言里,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调值的基本变化形式,就有几个调类。 (8)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调类相同的字,调值并不一定一样。 调号:就是调类的标记符号。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调号是:ˉ、ˊ、ˇ、ˋ 四种。 由于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声调的高低、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所以调号一般标在主要元音上,如:青菜qīnɡcài 历届lìjiè 好友hǎoyoǔ 威吓wēihè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外,还有一种轻声,如:桌子、椅子里的“子”,舌头、木头里的 “头”,发音都轻而短,其调值不同于上述四声的任何一个。需要分清的是,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音变现象。对轻声问,我们后面部分会有专章讲解。 一、声韵配合的规律 从表中可以归纳出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主要规律: (一)双唇音b、p、m除了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外,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二)唇齿音f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限于u)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三)舌尖前音z、c、s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四)舌尖中音d、t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但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五)舌尖中音n、l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相拼。 (六)舌尖后音zh、ch、sh、r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七)舌面音j、q、x可以跟所有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八)舌根音g、k、h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九)零声母则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 上述规律中,凡属某类声母与某类韵母不能相拼的,概无例外;能相拼的,则并非指全部能相拼,还可以存在特殊情况,。例如:一般来说,开口呼韵母能与舌面音以外的声母相拼,但其中的ê、er这两个韵母就不与任何辅音相拼,还有舌尖韵母﹣i(前)、﹣i(后)分别不与舌尖前、舌尖后以外的辅音声母相拼。 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符一音的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素。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发生混淆。 2、符号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拉丁字母不够用时采用了倒写、反写、合体、大写等方式,个别的还采用了一些希腊字母,允许在字母上添加一些附加符号。形体简明清晰,很容易学会。 普通話音節結構的特點: (1)音節中最少須有一個元音音素,最多可有四個音素,包括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當然,聲調是必不可少的O(∩_∩)O~) (2)音節中兩個或三個元音可連續排列,三個元音依次充當韻頭、韻腹、韻尾。 (3)音節中可無輔音。有輔音的,輔音多數處在音節開頭,只少數處於音節末尾,處在音節前後的輔音一般只有一個,沒有輔音叢(即“複輔音”)。 (4)每個音節都有聲調。 普通話聲韻配合主要規律: (1)開口呼韻母,不與舌面音j、q、x相拼,與其它各種聲母相拼; (2)齊齒呼韻母,不與唇齒音f、舌根音g、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相拼,可與其他組聲母相拼; (3)合口呼韻母,不與舌面音j、q、x相拼,可與其它各組聲母相拼,但與唇音b、p、m、f相拼的,僅限於單元音韻母u; (4)撮口呼韻母,只與舌尖中音n、l舌面音j、q、x和零聲母相拼。 上面說的聲韻不能相拼的,指某一類聲母與某一類韻母全不相拼;能相拼的,並非指全部能相拼,存在特殊情況。比如,一般來說,開口呼能與舌面音以外的聲母相拼。 韻母四呼: (1)開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開頭的韻母。 (2)齊齒呼:是i或以i開頭的韻母。 (3)合口呼:是u或以u開頭的韻母。 (4)撮口呼:是ü或以ü開頭的韻母。 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配合規律: (1)凡不送氣的塞音聲母p、t、k和不送氣的塞擦音聲母j、zh、z,跟鼻韻母相拼沒有陽平字跟非鼻音韻母相拼,四聲字都有; (2)濁音聲母m、n、l、r的陰平字很少,且僅僅只限於口語中常用的字。 (三)音節的變化 語流:人們進行言語活動時是把音節組成一連串自然的音節串。 在一連串語流中,音素間、音節間、聲調間會相互影響,產生音變現象。 普通話常見的音變有同化、異化、弱化、減音、增音、兒化等。 普通話中的異化現象主要表現在聲調的變化上面。 普通話中,輔音、元音和聲調的弱化現象主要都出現在“輕聲音節”中。 弱化往往導致減音。 普通話中,語氣詞“啊”因同化作用而引起的增音現象最為典型,常受前面的音節影響而增加一個同部位的輔音。 此外,開口呼的零聲元音節受前面韻尾[ng]的影響,常在音節開頭增加[ng]作聲母,如“平安、定額”等。 “啊”的增音音變具體情況。 第三節 語音的節律 (一)句調的類型 句調是貫穿于整個句子的高低升降變化,但往往在句尾的音節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不同的句調可表達不同語氣和語意。 普通話的句調大體可分為“平升曲降”四種基本類型。 非聲調語言依據陳述、疑問、祈使、感歎等語氣類別的不同而改變句調的高低升降。 漢語屬於聲調語言,句子的語氣類別與句調的類型沒有非聲調語言那樣嚴格整齊的對應關係。 (二)重音:詞重音、句重音 句重音又分為“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 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用自然音量讀成的重音,叫“語法重音”。 語法重音會因句子結構類型的不同而改變。 爲了突出語意重點或爲了表達強烈感情而加強音量讀出來的重音,叫“邏輯重音”。 語法重音要服從於邏輯重音,就是說,一句話里有了邏輯重音,語法重音則隨著消失。 語法重音對意義的影響很小,但邏輯重音對語意的表達有關鍵性作用。 邏輯重音沒有固定位置,但以下的部份一份要讀稱邏輯重音: (1)一句話中能體現說話人表意重點的詞語; (2)一句話中,能突出表達說話人強烈感情的詞語。 三、節奏 (一)音步 音步又稱節拍,指每間隔一定時間重複出現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它是顯示節奏的基本單位。 漢語的每個音步包括1~3個音節,以雙音節最為普遍。 音步的長度常視整個語句的速度及意群(語詞結合體)主次而定。 (二)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 停頓指人們在言語活動時,在詞語、句子或段落間語音上的間歇。 爲了表現語法單位間的語法關係所作的停頓,稱語法停頓。 書面標點符號大體上可表示語法停頓的時間。但語法停頓不能完全受標點制約,沒有標點的地方,有時也需要停頓。 爲了突出某個語意或表達某種感情所作的停頓,叫邏輯停頓。 停頓的作用:(1)顯示語意;(2)顯示節奏。 平仄的外延,古今稍有區別: 古代的平指“平聲”,仄指“上去入”三聲;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平”指“陰平、陽平”。 語音的系統性是說音位常常是成套的。 第三章 現代漢語語彙 第一節 語彙概說 一、語彙和語彙學 (一)語彙 語彙是某一特定範圍內語素、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匯。 語彙可指一個人的、一本書的、一篇文章的、一種語言的。 “語彙”單用一般指一種語言的語彙。 語彙是語音和語彙意義的結合體,是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 語彙是最能反映語言發達狀態的,語彙越豐富,擁有該語彙的語言越發達。語彙是語言各要素同社會聯繫最緊密的部份。 (二)語彙學 語彙學是研究語彙的科學,主要研究語彙和各種語彙成份的性質、構成、發展及詞語解釋和運用的種種規律。 據研究方法和對象不同,語彙學可分為“普通語彙學、具體語彙學、靜態語彙學、歷史語彙學等”。 (三)語彙系統 1、語彙各成份間的聯繫 2、語彙系統的性質: (1)體系性,語彙是一個有序集合,這個集合中的各種秩序顯示了語彙系統的系統性。語彙的系統性還體現在各語彙成份都要受到語彙總體規律的制約,如漢語的詞在音節數目、結構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外來詞進入漢語都須經過民族化改造,以適應這些特點。 對外來詞的民族化改造,典型地反映了語彙系統的系統性。 (2)層級性,語彙成份不是處於一個層面的,大致分語素、詞、固定短語三個層級。 詞是語彙的主體層級,數量最大,使用價值最高。 (3)開放性,語彙是一個開放性集合,如語素依據一定構詞法較自由組成新詞,詞依據一定語法規則較自由組成固定短語。 二、語彙單位 (一)語素 (二)詞 詞是最小的能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 自由運用包括三種情況: (1)可單說,即能獨立成句,或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 (2)可獨立充當句法成份。 (3)將句法結構中能單說和單用的部份提開之後剩下的單位,這種“剩餘單位”,也被看作是“自由運用”的單位,這樣的成份一般是“虛詞”。如“筆和墨”,將“筆、墨”提開之後,“和”也算能自由運用的單位~詞。 詞和語素的瓜葛主要在成詞語素上。 詞和成詞語素的不同,主要在於著眼點不同,但說某成詞語素是詞時,是將其放在語素層級上來的,當說去是詞時,是將其放在詞的層級來考慮的。 (三)固定短語 一般的短語是根據表意需要臨時組合而成的。 有些短語從形式到意義經常整體使用,不能隨便更動其組成成份,作用相當於一個詞,稱為“固定短語”,固定短語屬語彙單位。 固定短語分兩類:專名短語、熟語。 熟語是一些久經沿用基本定型的固定短語,主要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後語等。 格言、言語也有熟語性質。 成語是長期習用的定型的固定短語,成語具有四個特點: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凝練、書面語色彩浓厚。從三言到八言都有,但四言是基本格式。 成語往往精煉地概括了一個神話、寓言或歷史故事、哲理,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含蓄精闢,褒貶分明。 慣用語是結構比較定型,意義有所引申、具有濃郁口語色彩的固定短語。以三言居多,大部份為動賓結構。如“潑冷水、開倒車”等。 慣用語的定型性不如成語,可進行有限替換、擴展或成份顛倒,如“潑冷水”能說成“潑涼水、澆冷水”等。 慣用語使用的大多不是其字面意義,而是引申意義。 歇後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份組成的生動俏皮的固定短語。口語色彩濃。 歇後語大體分為“諧音雙關”和“引申”兩類。 歇後語在使用時,可兩部份同現,也可只說謎面,隱去謎底。 三、語彙的構成 據語彙成份地位,語彙可分為“基本語彙和非基本語彙”。 (一)基本語彙 基本語彙是全民族使用最多、日常交際最必須、意義最明顯的語彙成份的總和 基本語彙的三大顯著特点:全民性、穩定性、穩固性、能产性。 基本語彙的核心是核心語彙,核心語彙多是一些單音語素,除具基本語彙的一般特點外,還具能產性,是構成語彙的基本。 (二)非基本語彙 從來源看,主要是新造詞彙、方言語彙、行業語彙、外來語彙等。 基本語彙是詞彙系統的基礎、核心,是不斷產生非基本語彙的源泉。 基本語彙和非基本語彙間能相互轉化。 四、語彙的發展和規範化 (一)語彙的發展 語彙是具有開放性的敏感系統,為滿足交際需要幾乎時刻處於發展變化中。 1、語彙數量的發展變化 “數量由少到多”是詞彙發展變化的主要趨勢。 數量增加的途徑: (1)大量地創造新詞語;(2)不斷從古語、外族語吸收有用詞彙成份。 2、語彙成員身份的發展變化 主要表現在: (1)語彙成員所處層級變化,如“語、言、原”由詞的層級變成不成詞語素。這種變化一般是下向的。 (2)基本詞彙成員和非基本語彙的成員相互轉換。 (3)非基本語彙成員身份的變化。如很多行業語彙逐漸變為通用語彙。如電腦、計算機、激光燈。 3、詞彙成員意義的發展變化 主要變化如下: (1)義項增減;(2)語義內涵的消長;(3)詞義外延的伸縮和轉移,從外延方面看,語彙成員意義分“擴大、縮小、轉移”三方面。(4)附加意義的變化,最顯著的是感情色彩的變化。 現代漢語語彙發展的特點: (1)非基本語彙變化速度快;(2)普通話語彙向規範化方向發展;(3)複音詞比例增減;(4)詞語縮略型成為十分普遍現象。 (二)語彙的規範化 語彙規範就是依照語彙內部規律進行人為調節,以保證語彙健康發展。語彙規範標準是以北方方言語彙為基礎,以“北京話語彙”為核心。(因北方方言是普通話基礎方言,北京話是北方方言代表) 語彙規範對象是:不符合語彙內部規律的詞語和詞彙內部的冗餘、分歧現象。 第二節 詞的構造 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叫單純詞,從語音形式看,可把單純詞分為單音節詞和多音節單純詞。 (一)單音節單純詞 是由一個單音節成詞語素構成的詞。 (二)多音節單純詞 是由一個多音節成詞語素構成的詞。據音節間語音聯繫,可分為四類: (1)雙聲詞;(2)疊韻詞(兩個音節韻母或韻尾相同);(3)疊音詞(相同的兩個音節重疊);(4)其他多音節單純詞。 二、合成詞 有兩個或幾個語素按一定構造方式組合而成的詞叫合成詞。 合成詞是研究詞構造的主要對象。 依據構詞成份不同,合成詞分為“複合詞”和“派生詞”兩大類。 (一)複合詞 由兩個或幾個實語素組合而成的詞叫複合詞。 構成複合詞的實語素叫詞根。 詞根是體現詞義的主干,詞根變了,詞義亦隨之變化。 從結構關係看,複合詞主要分為: (1)聯合式,語素間關係不分主次,平等地聯合在一起表示一個完整意義。分為同義聯合、反義聯合、類義聯合、偏義詞(即其中一個語素意義失落,詞義偏重于一個語素)。如海洋、始終、尺寸、兄弟。 (2)偏正式,語素間的組合關係是修飾和被修飾、限制和被限制。前一個是修飾限定性語素,後一個是被修飾限定性語素。 (3)動賓式,前一個語素表行為動作,後一個語素表行為動作所支配關涉的事物。 (4)補充式,後一個語素補充說明前一個語素,兩個語素間是補充說明和被補充說明關係。 (5)主謂式,後一個語素陳述前一個語素,二者間是陳述和被陳述關係。 (6)重疊式,由兩個相同語素重疊而成。如哥哥、姐姐、叔叔、剛剛、偏偏等。 這類詞與單純的疊音詞的區別:(1)這類詞重疊的兩個語素可分開單用,而單純疊音詞分開后各自不能單用。(2)這類詞的重疊是語彙上的構形重疊,和語法上的構形重疊也不同,構詞重疊不產生附加語法意義,構形重疊,如看看、人人,則要產生附加語法意義。 (二)派生詞 以實語素為詞根加上詞綴構成的詞叫派生詞。 詞根又叫詞干,詞綴是附加在詞根前後的附加成份。 詞綴是一種構詞的語法標誌,一般不表示具體詞彙意義,只是依附於詞根前後,有時表現出某種附加意義,如感情色彩。 如後綴“兒”一般會表示可愛、親昵意味,這類派生詞通常又叫“附加式複合詞”。 據詞綴位置,派生詞可分為“前加式和後加式”。 三、縮略形式 (一)縮略形式的性質 爲了用語經濟而對某些事物稱謂中的成份進行有規律節略或省略叫縮略,縮略后的語言單位叫“縮略形式”,又叫“簡稱”。 縮略形式儘管是固定詞組的減縮形式,但許多卻具有詞的屬性,轉化成了一個能自由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很少再用原型,這類縮略形式和語言里一般詞完全一樣,結構緊密,不能拆換或插進別的成份。如“外貿、語文(語言文學)”等。 (二)縮略方式 1、提取式 (1)提取固定短語中每個詞的一個語素組成縮略形式,取每個詞的前一個語素。如: 公共關係~~公關 環境保護~~環保 北京大學~~北大 取前一個詞的前一個語素和後一個詞的後一個語素。如: 師範學院~~師院 掃除文盲~~掃盲 高等院校~~高校 (2)提取構成固定短語的
/
本文档为【邢本现代汉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