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林-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林-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2011-12-03 46页 ppt 1M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4426

暂无简介

举报
林-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nullnull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林爱清 主任医师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 包头市卫生局2009.4.15null 概述 病原学 流行概况 流行病学 疫情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纲 要null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
林-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nullnull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林爱清 主任医师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 包头市卫生局2009.4.15null 概述 病原学 流行概况 流行病学 疫情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纲 要null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概 述null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新肠道病毒。病原学null 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 组的2、5、13 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 的病原体。 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 EV71 及 CoxAl6 。病原学null1957年新西兰Seddon最早描述并报导该病,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 A16,初步查明Cox A16为本病病原。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59年英国、美国也发生流行,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国外流行概况国外流行概况null 此后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 巴西、加拿大、德国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 病毒和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 1994年4季度英国爆发了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 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发病952例。国外流行概况null 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均发生过 EV 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暴发以CNS 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 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超过 750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 国外流行概况null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 1969年-1970年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 1973年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 1997-2000年该病再度流行,血清中EV71、 CoxA16均可分离出;国外流行概况null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 马来西亚1997年发生了主要由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 病流行,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住院889例,仅 4-6月份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 程仅2天 。 新加坡1970年、1972年、1973年、1981年和1997年 均有流行,2000年至2001年,新加坡曾发生EV71引 起的大规模流行,并导致7名儿童死亡,全国幼儿园 曾一度关闭。2008年首4个月发病人数超过1万,7% 为成人患者。国外流行概况null国内流行概况 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相继均有少数病例报导,但都缺乏病原学支持。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首次报导本病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手足口病爆发流行,5-10月 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 1986年再次出现爆发,主要发生在托儿所和幼儿园。 两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国内流行概况null国内流行概况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 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 71病毒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1698例患儿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128例住院患儿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null2000年秋季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爆发。 2001年徐州市,CoxV-B5型为主,登记住院人数2193例,死亡7例。发病波及安徽等邻近地区。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爆发,患病率达6.65%。国内流行概况null 1987年香港地区发生EV71流行,2001年出现首例死 亡病例。2005年8例,2006年16例,2007年12例, 2008年4月30日前共报告10例手足口病(EV71型), 7例从内地和台湾输入。09年3.16-3.30,一幼儿 园12例发病,停课。 1998年台湾省EV71感染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 咽峡炎,6月和10月共129106例,重症405例,91% 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78例,其中65例有肺水肿或 肺出血(83%)。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 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国内流行概况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发布 2009.4.10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发布 2009.4.102009年3月全国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是54713例,死亡31例。从今年年初到4月7号,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618例,其中重症773例,死亡50例。报告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5岁以下占到了94.8%,3岁以下占到了77.6%。 目前手足口病防治的形势和特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还是主要流行在农村地区。而且今年疫情的发病比往年有所提前。 今年我国内地的手足口病的发病还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今后一段时间报告病例数还会增加,在5-7月份有可能达到一个高峰。国内流行概况null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点 null1、流行期间主要传染源—患者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毒。发病1-2周患者可自咽部排出病毒,此期传染性最强。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2、散发期间的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null粪-口途径:病毒主要经粪便排出,是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通过污染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 水源或食物:目前尚不明确。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null易感性: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发病年龄: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null地区性与季节性:手足口病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流行季节可有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的混合感染。 流行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有时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流行。家庭也有发病集聚现象。 流行特点:引起此病的病毒型别众多,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感染者排毒期较长,流行强度大,传播快,部分可并发重症(EV71感染)。流行病学流行特点null 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内部明电》[2008]30号  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疫情报告疫情报告null 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疫情报告报告内容null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填写应注意: 临床诊断病例在诊断、转归、排除、死亡时均应填写报告卡。 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报告方法疫情报告null 发现手足口病 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 病例呈聚集性分布; 重症病例比例较大; 出现死亡病例; 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 调流行病学调查null1、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 行分型鉴定; 2、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 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 3、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 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4、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调查目的流 调null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病毒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 血清学检查;流 调实验室检查参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null预防控制预防控制 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null管理传染源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预防控制临床诊断:null 患者处理可分为住院隔离治疗和居家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无需住院治疗,可以居家隔离;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预防控制null3岁以下患儿, 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 病程在5天以。 预防控制 留观指征: 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2008.11null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  1. 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   2. 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   3. 呼吸浅促、困难。   4. 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 末梢循环不良。     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住院指征:预防控制null指导到位,做好宣教; 就地隔离,避免接触; 悉心护理,促进康复; 勤洗手,洗净手,讲究个人卫生; 彻底消毒,避免扩散; 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控制居家隔离指导原则:null 合理有效的消毒与防护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 具体消毒方法参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肠道病毒消毒方法。同时做好开窗通风及个人卫生工作。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控制 个人预防措施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个人预防控制null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个人预防控制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措施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单位预防控制null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单位预防控制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医疗机构预防控制null医疗机构预防控制null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预防控制null 由于肠道病毒型别多,各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给预防性疫苗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 加强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教师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控制null工作前和工作后。 吃饭前。 接触清洁物品、搂抱婴幼儿前。 外出归来。 接触钱币之后。 便前便后。 到医院看病或者接触病人之后。 预防控制 何时洗手 正确洗手法 正确洗手法 1、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六步洗手法) 3、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6、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预防控制null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六步洗手法null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婴幼儿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只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传播途径的干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和可愈的疾病。总 结null
/
本文档为【林-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