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茶文化知识

2011-12-03 28页 doc 145KB 5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989

暂无简介

举报
茶文化知识茶文化知识 凤冈锌硒绿茶待客型茶艺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1、介绍凤冈锌硒茶;2、洗杯(冰心去凡尘);3、凉汤(玉壶养太和);4、投茶(清宫迎佳人);5、润茶(甘露润莲心);6、冲水(凤凰三点头);7、观茶(碧玉沉清江);8、敬茶(观音捧玉瓶);9、赏茶(春波展玉叶);10、闻香(慧心悟茶香);11、品茶(淡中品至味); 12、谢茶(自斟乐无穷)。 春季24小时 茶生活变形记 说起茶,实际上不是“喝”这么简单,它早已遁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见其色、闻其香、取其意。一天时间,与茶为伍,虽然它早已变形到我...
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知识 凤冈锌硒绿茶待客型茶艺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1、介绍凤冈锌硒茶;2、洗杯(冰心去凡尘);3、凉汤(玉壶养太和);4、投茶(清宫迎佳人);5、润茶(甘露润莲心);6、冲水(凤凰三点头);7、观茶(碧玉沉清江);8、敬茶(观音捧玉瓶);9、赏茶(春波展玉叶);10、闻香(慧心悟茶香);11、品茶(淡中品至味); 12、谢茶(自斟乐无穷)。 春季24小时 茶生活变形记 说起茶,实际上不是“喝”这么简单,它早已遁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见其色、闻其香、取其意。一天时间,与茶为伍,虽然它早已变形到我们不认识,但茶的好处,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小日子。   10:00清新抹茶点心   多年之前,我们是先看到了没有加过色素,依然绿油油的日本点心,才接触到了所谓“抹茶”的概念。实际上,抹茶最初并不来源于日本,而是要追溯到我国的隋朝,它兴于唐朝,鼎盛时期是在宋朝,是随着遣唐使流入日本的。明朝时,我国开始时兴冲泡绿茶,抹茶也就随之绝迹。   大家都知道,抹茶的价值远远高于冲泡绿茶,冲一碗抹茶粉相当于30杯茶水的营养成分。所以越来越多的养生人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带有抹茶的食品,而是去买回抹茶粉,直接使用。将抹茶粉加入清水、牛奶、酸奶、咖啡、豆浆中均可,而且能借此加长食品的保鲜期,这正是和绿茶可以抗衰老是同一个原理,因为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的作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抹茶和绿茶粉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制作工艺完全不同。抹茶是“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蒸青绿茶”,覆盖和蒸青分别是指它的栽培和干燥手法。而普通的绿茶粉,不但是使用普通的绿茶,同时也不是用石磨加工成的超微粒,而是用金属粉碎机瞬间粉碎的结果。   正宗抹茶的挑选:   1.色泽翠绿而非褐黄   2.颗粒细腻,大约2-10微米,而绿茶粉大约在75-180微米。   3.清香浓郁,而非火香。   4.入水后,泡沫丰富,悬浮力强,大约持续300秒后才有沉淀。   5.味道甘甜毫无苦涩感。   18:00馥郁创意茶菜   一般我们想起茶菜,就是一道“龙井虾仁”,再没有别的念想。这次看到艾美酒店的“春茶佳肴”,才顿悟何谓“创意”之说,原来各种各样的茶品,可以入各种各样的佳肴,而且不是一个噱头,而是真正是要利用茶来令才更美味。   虽然“春茶佳肴”是以时令性的形式推出,过了时间去也未必能吃到。但是还是要把菜单列出,真的是秀“名”可餐,也是希望大家从中能吸收创意,也许也能自己烹制一道创意茶菜。“春茶佳肴”包括:茉莉醉春鸡、樟茶神仙鸭、熏香白水鱼、寿眉烧汁煎焗神户牛柳、云南陈年普洱焗大虾、福州银针白毫春笋烧鹅肝、极品碧螺春浸鱼球、香片紫姜马蹄炒牛肉、花旗参冻顶乌龙浸芦蒿等等。   茶菜制作小窍门:   1.茶菜一般用茶末或茶水制作,但是茶水不能太浓,要利用其茶香,又不能掩盖了菜味本身。   2.绿茶可以和各种海鲜水产搭配,适宜清炒;红茶适合烹煮禽类,以煲烧形式为主,酱油以上色为目的,还是要坚持清淡口感;乌龙茶酌情使用,味道较浓,可能有点涩口,但别有风味。   20:00芬芳茶品护肤   护肤品中含有茶成分,早已不再新鲜,只是今年有越来越兴盛的趋向。过去,多以绿茶概念为主,如今红茶和黑茶的功效也逐渐被大家所发觉。   以茶叶为概念的护肤品,一般取两个特点——其一,当然是茶多酚在发挥作用,前面也提到其还原、抗氧化的作用,所以对于延缓皮肤衰老有相当的功效,而且已经被广泛确认和接受。其二,是因为茶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清新清爽、温和温润的,所以在一些清洁产品和身体产品中也会以茶类为主题。   伊丽莎白·雅顿的绿茶系列是老牌的茶类身体产品了,它舒爽的气味和感受被很多人所接受。植村秀则在今年推出了黑萃紧颜系列,就是以日本的黑茶、黑糖为主要抗衰老成分的。Dr.brandt15多酚抗氧抗氧精萃中含有高浓度的茶多酚,是一种护肤饮品,每次一试管的量,每天两次,可以加在几乎任何食品中一起食用。倩碧醒肤活力紧致塑颜霜则内含白茶、红茶、黄茶三种成分,将茶类抗氧化的功能发挥至极。Sisley植物美体塑身霜内含绿茶成分,会使松弛肌肤变得更为紧实。 FANCL净化卸妆油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绿茶儿茶素油,所以极其温和。   22:00舒怡枕茶入眠   过去家中多有自制的茶枕,也就是用浸泡过后的茶叶,晒干填入枕芯,取的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概念。但现代的茶枕却更注重保健功能,正宗的茶枕选用当年新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作为枕芯填充物。茶叶不易变碎,茶末较少,且不外露枕心,上下两面还加上一定厚度的优质树脂棉,因此不用担心硌头。   茶枕的好处在于,它充分的透气性,同时能够散发阵阵芳香,使睡眠时的空气质量提高,更加有助于入眠。同时茶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包括绿茶、白茶、乌龙茶、茉莉茶等等都能入枕芯,而且据说功效还有所各异,白茶能祛暑解热、绿茶能清火排毒、玫瑰花茶能促血液循环、乌龙茶能清脂利尿等等,至于到底如何,恐怕也真要试了才知道。   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茶枕的枕芯比较特殊,所以千万不能水洗,要保持其干爽,所以要经常晾晒,同时拍松,保持内部茶叶成分保持均匀,才能睡得舒服。 茶品人生 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七件事中就有茶,即使自己不喜欢喝茶,家中也一定会准备下茶来待客的。客来了敬茶是中国最传统、最地道也是最温暖的待客之道。        虽然现在生活中有用各种饮料和咖啡待客的,但总不如用茶待客,那么正宗、纯正和亲切。“寒夜客来茶当酒”是可以的,而且是那么的有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主人的深情,把主人与客人的情谊和素养体现得深厚而有品味。        饮料大多是甜的或是香醇的,但茶多是苦的,我想喝饮料是在享受人生,而喝茶是在品味人生吧。        人生的幸福如茶,当生活中、工作中或事业中取得了收获和成绩时,就如一杯刚冲好的浓酽的茶,翻滚着、蒸腾着,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诱人,远远地就能感受到他那份热情和不平凡,让人羡慕、让人垂涎;但这一切总归会要归于平淡,如一杯绿茶,冲了三遍,慢慢地变得不再浓酽,最后变成了一杯白开水;亦如乾陵上武则天的无字碑,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是那么的无言,但你能说她没有辉煌灿烂的过去吗。没有永远激动人心的幸福,只有永远平凡而平淡的岁月。        人生的苦难如茶,当我们的人生遇到苦难和困苦时,就如品一杯刚冲好的酽茶,那苦苦的、涩涩的感觉,让我们蹙眉、咂舌。但我们也不会因其苦而放下杯,我们一样会大口地吞下去,一样地酣畅淋漓、一样地挥洒自如;再苦的一杯茶,最后也会变成一杯白开水。往事悠悠,终成旧梦,再回首,往日的痛苦,已经变成了今日的财富。没有永远刺痛人心的苦难,只有永远浸透在岁月里的平淡。        人生之境如茶,茶品人生,心性自明。也融融 茶文化特性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 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 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 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 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进炒茶间闻茶香 凑近点再凑近点,翘起兰花指,轻轻一掐,一个还沾着雨水的碧螺春嫩芽在手心中娇嫩欲滴……茶园里,一位六七岁的日本小女孩仔细端详着刚刚采下来的茶叶,脸上绽放出了笑容。在她的周围,100多个日本企业家和他们的家属顾不上头顶的雨水,和小女孩一样沉浸在采茶的新鲜和快乐中。   昨天,“拥抱太湖,走遍吴中——日本企业家游吴中系列活动”走进东山镇茶园,100多位来自上海、杭州、无锡等地的日本企业家和他们的家属,在采茶、拣茶、炒茶和品茶中,体验中国的特色茶文化。   在金龙生态园的炒茶间里,几十位日本友人围着两位正在挑拣茶叶嫩芽的工作人员,不时举起相机、手机,闪光灯亮成了一片。捏起一个嫩芽,凑到鼻尖闻一闻,一位日本太太用生硬的汉语说:“哦,香!”在具有江南特色的灶台前,炒茶师傅娴熟、灵活的动作引得几名中年日本人跃跃欲试。当被翻译告知铁锅温度很高,考虑安全最好不要尝试的时候,几个中年人只好作罢。   上海通运苏州分公司的吉冈浩志是人群中较活跃的一个,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很喜欢喝中国茶,但是像今天这样走进茶园,亲身尝试采茶、制茶还是第一次,因此感觉特别新鲜、好奇。日本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但是,与中国不同,日本茶只有一种泡法,中国茶的泡法却因茶而异。绿茶也是日本家庭最常见的饮料,除了家庭饮茶,日本还会举行隆重的茶道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上,泡茶、喝茶的动作以及服装修饰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据悉,“拥抱太湖,走遍吴中——日本企业家游吴中系列活动”将每季度组织一次活动,本季度的活动主题是“采碧螺春茶、游官宦宅第”。据吴中区旅游局有关人员介绍,组织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丰富在华日本友人的假日生活,增进吴中区与日本企业家之间的感情,扩大吴中旅游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吴中区亲近自然、拥抱太湖。 中庸和谐与茶道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象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   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和价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提携。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过年过节,各单位举行“茶话会”,表示团结;有客来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与尊重。常见酗酒斗欧的,却不见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饮终日也不会抡起茶杯翻脸。这种和谐、友谊精神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立意鲜明,取“众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此壶命名为“束柴三友壶”,主题一下子被点明。   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 什么是好茶? 中国茶分几类?     中国茶的种类按照茶叶的颜色来分,有绿茶、黑茶、黄茶、青茶、红茶、白茶,以及经过薰花的花茶。当消费者看到上述琳琅满目的茶叶名称,以及成千上万的茶叶,真是看得雾煞煞。若是我们将焦点放在茶叶制作的流程里,只要弄清楚采下来的茶叶有无经过发酵、或者是萎凋、杀青、揉捻、乾燥、烘焙,就可以将茶叶分门别类。茶叶种类有这麽多的重要原因,在於茶叶的发酵程度不一样,分成不发酵、弱发酵、半发酵、後发酵以及全发酵等程度。     什麽是发酵程度?   发酵,是整个制茶流程所要追求的效果。也就是将茶叶破坏,使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空气产生氧化作用,产生一定的颜色、滋味与香味。藉由控制发酵程度,可使茶叶有不同的色香味表现。在制茶的流程当中,从杀青、室内萎凋、搅拌,发酵都一直在其间进行作用。制茶者可根据不同茶品种以及市场需要,制造出各种茶类,以中国现有的六大茶类分类而言,依据发酵程度不同,由轻到重依序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至於茶汤颜色,则是因为茶叶中茶多酚氧化程度不同,由浅到深依序同上。      从上表可知,黄茶与黑茶都属於後发酵茶。她们俩最大的不同是:黄茶是轻微的後发酵,黑茶却是长时间地经过渥堆的後发酵变化,双双在发酵名称上称作「後发酵」;事实上,黑茶却比黄茶发酵程度更大。 至於全发酵茶则是将茶叶完全发酵,若再经陈放所能产生的後发酵程度不多,例如红茶陈放之後香气尽失,醇味也不足。因此,当黑茶陈放时间越长时,发酵程度跟着走。像普洱茶一经陈放,滋味会转化得更佳。只要掌握茶的发酵程度,就可以轻易地检验出:不发酵的就是绿茶,半发酵的就是青茶,重发酵的就是红茶,重在後发酵的就是黑茶,这些茶都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茶叶商品。 绿茶的冲泡要领 名优绿茶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一般都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等四个特点,正确的冲泡方法是让这四大特点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使人得到审美的充分享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当掌握好器皿选择、水温调控、投茶方式和冲泡技巧等四个环节。 (一)器皿选择     冲泡细嫩的名贵绿茶应首选晶莹剔透的高档玻璃杯,这样精器配名茶,不仅可以增添视觉美感,而且便于观赏茶的汤色和茶芽在汤水的舒展、浮沉、游动等变化,人们称之为欣赏“茶舞”。隔杯对着阳光或灯光还可以看到汤有细细的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如梦似幻,越是细嫩的好茶,茸毫越多,人们称之为“湿看汤相”。     中高档的绿茶亦可选择瓷杯或盖碗冲泡。中低档的绿茶可选用壶泡法,茶壶容水量大,一次冲水后保湿时间较长,有利于粗茶中营美物质的溶出。但若用茶壶冲泡高档名贵茶,因冲水后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灵的清香味。 (二)控制水温     自古以来茶水对泡茶的水质和水温都十分讲究。对于水质我们在第三章已详述,这里仅讲控制水温。因为水浊若过高茶芽会被闷熟,泡出的茶汤黄浊,滋味较苦,维生素也易被大量破坏,即俗话说的造成“熟汤失味”。相反若水温过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又能充分溶出,使茶汤香薄味淡,甚至造成茶浮于水面沉下去,饮用不便。一般地说越是名贵的细嫩绿茶,所用的泡茶水温就越低。特级碧螺春等宜用75℃—80℃ 的水。其他细嫩名茶宜用80℃—85℃的水,中低档绿茶可用95℃—100℃的沸水冲泡。 (三)投茶方式     投茶的方式有三种。先置茶入杯中,然后一次性冲水称之为下投法;置茶于杯中,先冲入90℃的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稍停三分钟,待干茶吸收水分舒展开时再冲水至满,称之为中投法;先将85℃—90℃的开水冲入杯中,然后投茶称之为上投法。冲泡特级龙井,碧螺春,庐山云雾,蒙顶甘露,高桥银峰,苍山雪绿等条形昆结重实的细嫩名茶可用上投法或中投法;冲泡虽很细嫩但条形松展的名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宜用中投法;冲泡普通绿茶宜用下投法。 (四)冲泡技巧     冲泡的技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冲水时应高悬壶、斜冲水,使水流紧贴杯壁斜冲而下,在杯中形成旋涡,带动茶叶旋转。二是冲水后加不加盖要看茶、看水、看天气。茶嫩、水热、暑天可不加杯盖;反之应加盖闷茶。冲泡有些名茶可加盖一分钟左右,然后即掀盖边闻香,边等待茶叶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慢慢浸出,不可盖得时间过久闷坏了茶。其三是续水要及时。头一泡冲出的茶称为“一开茶”或“头水茶”。饮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即应再加入开水,这称之为续水。续水若太迟(等一开茶喝光了再加水)则二开茶的茶汤必定寡淡无味。     一般地说,只有我们掌握好上述四个环节,就一定会把茶性发挥到极至,冲泡出色正香、香高、味醇的好茶来。 , 绿茶饮用方法 绿茶类的本质是加工不经过发酵,保持生叶的鲜绿特点。我国早期绿茶始创于唐代,而兴盛于明代初期自明清以来,绿茶便是全国消费的主要茶类,并大规模地出口外销,因之中外驰名。     绿茶的产销地位,至今仍有许多特点,它至少有5个“最”:     —绿茶是中国生产地区最广泛的茶类,全国19个产茶省(区)均有生产;     —绿茶是中国茶叶中产量最多的茶类,约占全国六大茶类总产量的60%以上(包括花茶原料);     —绿茶在我国众多的名茶中,花色品种最为丰富,约占全国各类名茶个数的90%以上;     —绿茶是我国国内消费量最多的品种,约占全国各类成品茶消费总量的30~40%,东西南北中,都有绿茶消费;     —我国绿茶是世界绿茶市场上最大的供应来源,约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80%以上,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绿茶,正因为有如此广泛的产、销基础,故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产地、销区、城市、农村,以至于国外,都有大量的人饮用,使得绿茶的饮用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饮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玻璃杯泡饮法     玻璃杯泡饮法,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     泡饮之前,先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其制作工艺;穿过察看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然后进入冲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泡茶的具体操作,可视茶条的松紧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冲泡法,一是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福建莲芯、凌云白毫、涌溪火青、高桥银峰、苍山雪绿等,可用“上投法””。即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一般不须加盖,茶叶便全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公,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去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姚,星斑点点。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嫩茶特色。这个过程称为湿看欣赏。     待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气中品出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此谓一开茶,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茶香;饮至杯中茶汤尚三分之一水量时(不宜一开全部饮干),再续加水,谓之二开茶。如泡饮茶叶肥壮的名茶,二开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余味无穷,齿颊留香,身心舒畅。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二是泡饮茶条松展的名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如用“上投法”,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干茶欣赏以后,取茶入杯,冲入90℃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时,稍停2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观其茶形动态,别具茶趣。其他各项欣赏、品饮如前。 泡饮细嫩名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当然亦可,但不能透视茶在杯中变化全貌,不能充分领略汤中茶趣,是一不足的。    2、瓷杯泡饮法     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珠茶、烘青、晒青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     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入加茶。     3、茶壶泡饮法     一般不宜泡饮细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鲜香味。壶泡法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这类茶叶中多纤维素,用100℃初开沸水冲泡至满,3~5分钟后即可酌入杯中品饮。饮茶人多时,用壶泡法较好,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畅叙茶谊。  来客敬茶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礼节,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较为隆重。壶泡法,相对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区,为表达敬客心意,还在茶中放糖调饮,以示甜甜蜜蜜。    4、饮茶吃渣法     名贵细嫩绿茶饮完后留有余地下的茶渣(叶底),十分鲜嫩可爱,弃之可惜,有些地区的人们便将茶渣咀嚼吞食,以充分利用茶中营养物质,此举虽觉不雅,但实则有益。当然,茶叶偏老、纤维质老化,就不宜嚼食了。这种吃茶嚼渣法古已有之,《清稗类钞》中便于工作有记述:“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壶斟之以奉客,为不敬,客去,启茶碗之盖,中无所有,盖茶叶已之腹矣。”今天的湖南等地山区农村,仍有这种嚼食茶渣的风俗习惯。    5、茶泡饭饮用法     在江南农村,农忙季节,或夏季天热,人们没有闲暇时间细细品茶,便往往将饮茶与吃饭结合进行。每日泡就大壶茶、大缸茶,吃饭时,倒茶入米饭,茶、饭、菜一道吃下,特别爽口,民间称之“茶泡饭”。此法不独中国有,东邻日本也有。    6、单开泡饮法     茶叶只泡一开,即提去茶渣弃之,然后在浓茶汤中加入白糖,有的还加牛奶、柠檬之类,调兑后饮用。这种饮法适用袋泡茶。此种袋泡茶茶内装茶末,一开便能充分泡出茶汁。多为国外人士饮用。    7、薄荷糖茶烹饮法    中国古人饮茶,采用烹煮,并加香料和其他调味品共饮。这种古老的饮茶文化后来传往国外,现在的非洲西部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布吉纳法索等国饮茶,还保留着中国古饮法的痕迹。那里的人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而许饮茶,长期以来酷爱饮用中国绿茶珍眉、珠茶。熬煮薄荷糖茶有一套专用茶具,有金属(铜质镀银)或搪瓷茶壶、小玻璃茶杯、高脚茶盘、木炭火炉、开水壶等。      煮茶时,先洗净茶具,取茶25~30克入壶,冲入温水,盖好壶盖,摇晃数下,再将茶水倒出弃之,谓之“洗茶”—洗去茶中沾染的浮尘(穆斯林特爱洁净),再加水入壶,随同放入相当8块方糖量的白糖,加3枝新鲜茶枝叶入壶,与茶共煮,在无烟炭炉上煮沸约5~8分钟后,成浓厚茶汤,倒入数个小玻璃杯中;备一空杯,将杯中茶汤提高冲兑入空杯,反复倒兑数次,充分调匀茶汤。此时只见茶汤色泽黄褐,上浮许多泡沫,他们认为泡沫愈多表示茶质愈好。待茶温降至适口时,送给席地围坐炉旁的人们慢慢品饮,谓之头杯茶,茶汁粘重,茶味十分浓厚甘甜而爽口,煞是好喝。然后壶中如前加水、加糖、加薄荷,再煮2次,煮时稍延长一二分钟,谓之二杯茶。饮完二杯,再煮三开。煮过3次茶渣即弃去,用于喂养牛羊。     人们3杯浓茶入口,顿觉得精神振奋,与茶友、家人谈天说地、海阔天空。那里的人们每日三餐以后例须饮茶3杯,已成习惯,一则帮助消化牛半肉食,二则当作一种精神享受。中国绿茶在当地城乡家喻户晓,老幼皆知。那里的人们也有“宁可三日无粮(因有肉食),不可一日无茶”的民谚。绿茶和薄荷有清凉作用,适应当地炎热于燥沙漠气候条件下的人民饮食生活。这种溥荷糖茶是中国绿茶在国外最有代表性的饮用方法。      此外,中国各族人民还有多种饮茶法,如“煮饮法”—茶入壶中慢煮倒汁饮用。“熬饮法”—茶入壶熬成浓汁,再兑开水饮用。“烤饮法”—青茶入瓦罐内干烤起泡、透发茶香,然后冲水饮汁,茶味香浓。“擂饮法”—青茶入锅加油炒燥,放入擂钵,与芝麻、花生、黄豆等食品共同擂成细末,入锅煮沸饮,别有农家风味,是中国古饮法之一,至今西南各省山区仍很流行。     现在常有一种不可取的“热水瓶闷茶法”,取茶入瓶任其高温长闷,倒出即饮,虽很简单,但茶叶往往闷得烂熟,失去固有清香茶味。, 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不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工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饮,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有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4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2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 ℃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如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有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代,则难以泡出茶叶;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 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代,用茶少,冲泡时间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分,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绿茶分类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属不发酵茶类     基本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特点:茶叶不以发酵工序,杀青后揉捻一干燥,脱镁 叶绿素少,成品干茶呈绿色。绿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加工茶。     分类:     1、 按工艺分:     炒青型――茶鲜叶以锅炒杀青法,这种加工方法在明代得到发展与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是现在大多数名优绿茶的制法。 由于炒制时手法(或机械)的变换令茶叶在干燥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状,一般可分为长炒青(眉茶)圆炒青如(珠茶)与扁炒青如(龙井茶)等等。     烘青型――利用烘干方法进行进行干燥的制法,烘青常作为花茶的原料,故俗称“茶坯”“素茶”加鲜花窨制成花茶。现在部分名优绿茶采用此方法。     晒青型――直接利用阳光干燥的制茶法如云南的“滇青”也可作沱茶和普洱茶原料。     蒸青型-茶鲜叶利用高温蒸汽进行杀青,此法于唐代创制并盛行蒸青绿茶成品茶具有干茶,茶汤叶底三绿特点。现国内生产的有思施玉露、广西巴乡茶等。蒸青制茶法自唐代传入日本后,倍受推崇,至今已成为日本茶的主产品。其碾茶(抹茶的原料)煎茶与玉露茶,颜色以翠绿汤色清澈,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使人赏民心悦目,但价格昂贵。     2、 按外型分:      扁形:光扁平直     针形:可分为(1)松针形即绿翠似针。(2)针形即满披白毫似针:细紧圆直。     螺形――紧结似螺。     眉形――紧秀似眉。     兰花形-芽壮成朵,可分为(1)兰花形即绿翠略扁稍弯。(2)兰花型即披毫略扁稍弯     雀舌形-单芽扁平,形似雀舌。     珠 形――圆紧成珠。     曲 形――弯曲,可分为(1)曲形绿翠紧卷(2)曲亮形即白毫披露。     片 形――片状略卷。     菊花形――扎压似菊。  绿茶饮用小知识 茶——天地间的灵性植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    自神农氏(炎帝)发现茶叶以来,茶叶便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保健功效,流传数千年,深受人们喜爱,中华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经现化科学研究证实,绿茶的保健功能主要有抗癌、止渴生津、利尿解毒、降脂减肥、益思提神、增强免疫力、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助消化、清肝明目等。    为了保证绿茶的鲜嫩度,使口感更佳,同时使绿茶中的营养成分能被人体更好吸收,适宜用80℃左右的水冲泡。泡茶时,先将杯或壶用热水烫一下,俗称“温杯”,然后将绿茶投放于杯或壶中,按1克绿茶冲50—60毫升水的比例冲水,静置约3分钟后即可赏色品味。一般说来,就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作用而言,头泡茶香味鲜爽,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茶缺少滋味,再泡就无多少品饮价值了。    饮茶时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平时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一般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比较适宜。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或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较为适宜。进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特别提醒:临睡前、服药后不宜饮茶。另外,有便秘、失眠、贫血、缺钙或骨折、胃溃疡、痛风病、泌尿系统结石、感冒发热患者不宜饮茶。    要想购买好的绿茶,应选择包装上有注册商标、正规企业名称和生产日期的茶叶。   中国十大名茶 龙井茶: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碧螺春:康熙所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卷曲呈螺,银毛遍布,香浓芬芳,滋味醇厚,汤色嫩绿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桃花溪。宋代贡茶。           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很高的欣赏价值。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又名祁门香。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齐云山,外形似瓜子,色绿香高,味鲜甘美,很具特色的片形茶 。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布衣族的都匀山区,诗云:“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公关灵”。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武夷山。 99岩,岩岩有茶,一岩一茶,一茶一名,独特采制,有“大红袍”、“铁罗汉”、“肉桂”、“水金龟”。           铁观音:于闽南安溪县。外形头似蜻蜓,尾似蝌蚪,质地重如铁,美如观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乌龙茶之上品。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的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尽管现在人们对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统一,但综合各方面情况,名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关键在于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如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个特色而闻名。 “十大名茶”版本众多,众说纷纭,本词条以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选为标准,并综合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情况,分别介绍各个名茶,并附有其他名茶的具体介绍。 一:西湖龙井 【简介】    西湖龙井是最著名的绿茶品种,同时也是我国的第一名茶。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具体产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产地:按“狮”“龙”“云”“虎”“梅”列品第: 狮--既狮峰,品质最佳,最富盛誉(地名)   龙--龙井(地名)   云--云栖(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坞(地名)   味: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叶,长不过2.5厘米   采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 ,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鉴别方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编辑本段] 二:洞庭碧螺春   【简介】    碧螺春同为著名绿茶品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芽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历史传说】    相传采茶人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极浓的香味,故“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还有一个更加动人的传说,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鉴别方法】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编辑本段] 三: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是著名绿茶品种,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历史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编辑本段] 四:庐山云雾   【简介】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庐山。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由于后天气候条件,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风味独特的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朱德曾有诗赞美庐山云雾茶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历史】    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唐朝时,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 [编辑本段] 五:六安瓜片   【简介
/
本文档为【茶文化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