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胺碘酮

胺碘酮

2011-12-07 7页 doc 34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0655

暂无简介

举报
胺碘酮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碘原子,占其分子量37.2%,此药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为31%~65%,4d~7d起效,3周达高峰,消除缓慢,停药后2个月仍可测出血药浓度,并可保持4周~6周疗效。静脉输注后10min起效,作用维持1h~2h,主要经过肝脏代谢,由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临床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治疗价值,但是直接经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易引起浅表静脉炎。 1 临床表现 轻者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
胺碘酮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碘原子,占其分子量37.2%,此药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为31%~65%,4d~7d起效,3周达高峰,消除缓慢,停药后2个月仍可测出血药浓度,并可保持4周~6周疗效。静脉输注后10min起效,作用维持1h~2h,主要经过肝脏代谢,由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临床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治疗价值,但是直接经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易引起浅表静脉炎。 1 临床表现 轻者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行向远处放射;重者表现为穿刺点沿静脉上行5cm-30cm静脉呈条索状改变,皮肤有红、肿、热、痛表现,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穿刺点可触及硬结。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临床上常用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常将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2.2 选择血管不当 选择上肢外周静脉过于细小或选择下肢静脉应用此药,由于该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选择的静脉脆性大、弹性差、有结节性瘢痕,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 穿刺技术不熟练 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 2.4 针头位置固定不当 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5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病人的主诉不重视。病人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疼痛、渗出、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大多心理负担较重,因此护士应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效果,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少焦虑恐惧。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周到细致的护理,有效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家庭情况,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做好详细解释,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 在治疗前向病人做好必要的知识宣教,取得其主动配合,树立信心,减轻病人对毒副反应的恐惧心理,指导病人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积极配合,减少肢体活动。 3.2 合理选择注射静脉和注射部位 静脉输注胺碘酮,应选择中心静脉或充盈、弹性好、易于固定且较粗大的上肢静脉。 3.3 提高穿刺成功率 有把握性地进行穿刺,避免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禁忌试验性穿刺,必要时先用生理盐水穿刺,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下次穿刺效果。如需再次穿刺,必须远离上一次穿刺部位或更换肢体。告知家属保护好穿刺部位,小心移动,特别是在变换体位、进餐过程中或排便时,小心谨慎,防治针头穿过血管壁,造成输液外渗。多观察有无肿胀、渗液的现象,如有渗出,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增加固定措施,必要时用托板将穿刺部位托起固定,也可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减少活动度,注意观察病人局部有无出汗、胶布有无脱落防止患者出汗时胶布翘起,针头移动导致输液外渗。 3.4 保护血管,防止发生静脉炎 减少机械性损伤,最好选用22G~24G静脉留置针,单独一路静脉点滴,隔天对穿刺处皮肤用0.5%碘伏消毒并更换3M敷贴,维持时间较长者适时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 3.5 热敷或保暖 热敷不仅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加快新陈代谢。因此,在输液过程中热敷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损伤。冬季应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与穿刺部位的保暖,可在穿刺部位放置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并避免热水袋与药液直接接触,降低药效。 3.6 皮下渗漏护理 若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对红、肿、硬、痛轻的病人可用0.5%碘伏棉球轻擦局部皮肤,每天3次或4次,或用马铃薯贴敷: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0.1~0.2cm的薄片,放置于0~4℃冰箱内冷藏2~3h,根据液体的外渗面积选择一片或多片冰马铃薯片将该部位完全覆盖,30~60min更换一次,保持马铃薯片湿润新鲜,至患处不适感完全消失。。对局部症状较重者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每天3-4次,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用50g硫酸美加入100mL温开水溶解,用无菌纱布浸湿,将无菌纱布直接外敷在患处,并保持纱布湿润,每次30min,每日3~4次,患处不适感消失后停止湿敷。硫酸美水分蒸发快,需要经常更换纱布,必要时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冰片1 g加75%酒精100 ml浸湿纱布外敷,纱布敷贴于病变部位,面积大于病变边缘1~2 cm,然后用保鲜膜包裹,最后用胶布固定。每日3~4次。连续使用3~7 d。(如意金黄散、紫金锭、喜疗妥、云南白药、仙人掌)。 3.7 掌握合理的用药剂量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提高引发外周静脉炎的几率。如果浓度在2.5mg/ml或以下,可减少外周静脉炎(个别药物敏感者除外),所以临床上如需静脉输注超过1h以上,胺碘酮的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在不影响病情治疗时,可提醒医生酌情选用上述浓度,以避免对血管的刺激。 3.8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主动关心、倾听病人主诉,经常巡视患者,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皮肤变化,严格床头交接班(静滴胺碘酮必须班班交班,悬挂防止药物外渗标志),及时发现皮肤异常变化,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做好预见性的防护措施。如发现红肿或血管隆起变粗,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应重新更换输注部位。特别注意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一般48h之内更换,有糖尿病的患者不主张应用留置针输注胺碘酮,观察更要细心,以减少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的现象。调节滴数,观察输液速度的变化,遵医嘱控制在医嘱滴数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输液,避免药液浓度对血管壁刺激性增强。 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护理 1 、血管选择粗、直的大静脉、深静脉,最好是中心静脉,忌浅静脉与下肢静脉。 2、适用留置针,单独一路,48小时更换(病人述红肿、热、痛)。 3、加强巡视,静滴胺碘酮应班班交班,悬挂药物外渗标识。 4、从静滴开始就应采取措施,(土豆片、硫酸镁、酒精、)用生理盐水打上后再更换胺碘酮,输液结束后用10ml肝素盐水封管。 5、加强宣教,让患者共同参与管理血管维护。 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宣教 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药,可有以下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恶心),注射部位反应(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出现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硬化、血栓性静脉炎、感染、色素沉淀),血压下降,过敏反应。 在注射胺碘酮过程中要做到: 1、如出现胸闷、心慌、嘴唇发麻、面色潮红、皮疹应及时与护士联系。 2、手臂尽量减少活动,以防药液外渗。注意观察如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热、疼痛及时告知护士更换注射部位。 3、如发生静脉炎,首先制动、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土豆片等湿敷。
/
本文档为【胺碘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