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

2011-12-08 2页 doc 2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6679

暂无简介

举报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孔子教育思想浅析(作业) 概括: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本篇针对孔子著名的“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以及一些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作业) 概括: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本篇针对孔子著名的“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以及一些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靠政令、刑律去治理国家,百姓只能被动地去遵纪守法,而不能够有廉耻之心,不懂得为什么要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是不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的。如果用教育的方法去教育人民,使人民能够用礼法去约束自己,懂得言行的,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那么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孔子认为政令、刑律都不如教育更加有效,因而孔子一生开私塾,广收弟子三千,有才能者就有七十二人,因而孔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我在这里仅仅就其中有代性的几点进行。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仅是王孙贵族,普通人的子女也可以接受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学而后知,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他认为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只因为环境与教育的不同,才使人有了差别,尽管当时孔子已被人尊为圣人,但他始终强调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学而后知的。由此可见,他认为任何人只要受到教育都可以成为圣人,他强调学而后知,不仅是谦虚,也是他的信念。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后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他的主张,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 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推崇的是使学生“乐学”。《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著名的 “因材施教”,孔子曾对有的学生作过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子路》)     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同上) 由此足见他对学生们的了解。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如上面所说,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 孔子能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能弄明白的时候,不去点拨;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清楚时,不去启发。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孔子不仅教知识,也注重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强调老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和谐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求和谐相处。自我修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一个漫长的阅历沉淀过程。主张“人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凭文章学问来交朋友,靠朋友交往来培养仁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予以帅正,孰敢不正?”,自己带头做好了,谁敢不做好呢?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子张》),做学问要像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惟恐赶不上,学到知识还恐怕丢掉了,每天学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切不可“中途而废”,要“发愤忘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性相近,习相远”(《阳货》),人的天性本来是相近的,因为习惯不同而逐渐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勉励学生要“学而时习之”,“一以贯之”,“温故而知新”,教导学生勤奋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自省也”,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人就从内心反省一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提出要“吾日三省吾身”,要学会“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体现了孔子学以致用,重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观,学习同社会需要相结合,只要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学习就是有价值的学习观。教导学生会思会用,要能“闻一以知十”、“举一而反三”。 除了以上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贡献以外,孔子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他现身说法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榜样,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思想。
/
本文档为【孔子教育思想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