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名读音

中药名读音

2011-12-11 27页 doc 106KB 5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16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名读音读音的统一   要实现植物中文名读音的统一(包括普通话读音的统一和方言读音的统一,本文只讨论普通话读音的统一),需要完成以下几步工作:第一,植物中文名中多音字的整理;第二,单音字的准确定音;第三,白读的审订。   具体说来,多音字的整理显然是中文名读音统一首先要做的工作,它们往往是造成读音混乱的主要原因。知道了植物中文名中有哪些多音字,在以后的拟名中,就可以有意地回避使用这些字的破读音。而且对于计算机检索来说,如果不将多音字的读音弄清楚,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按音序排列。   在多音字整理完成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单音字的准确定...
中药名读音
读音的统一   要实现植物中文名读音的统一(包括普通话读音的统一和方言读音的统一,本文只讨论普通话读音的统一),需要完成以下几步工作:第一,植物中文名中多音字的整理;第二,单音字的准确定音;第三,白读的审订。   具体说来,多音字的整理显然是中文名读音统一首先要做的工作,它们往往是造成读音混乱的主要原因。知道了植物中文名中有哪些多音字,在以后的拟名中,就可以有意地回避使用这些字的破读音。而且对于计算机检索来说,如果不将多音字的读音弄清楚,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按音序排列。   在多音字整理完成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单音字的准确定音。当然,这里的单音字,指的是在植物中文名中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有的字在整个语言环境中是多音字,但其他的读音并不用于植物中文名,如中有zhong1、zhong4二读,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常见,但在植物中文名中,就只有zhong1这一个读音,这种字也属于这里所说的“单音字”的范畴。   这两步工作完成之后,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就得到了统一。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一般用普通话读音代表)是它在汉语一切方言中的白读读法(如果存在的话)的基础,有了这个统一的文读读法基础,就可以根据各方言自己的特点,某些植物中文名在各方言中的白读读法。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方言的白读非常丰富,所以普通话的白读也很丰富,对植物中文名来说,主要体现在儿化、轻声和部分字音白读这三点上。由于时间精力所限,笔者未能对种中文名的白读进行审订,下文仅对科、属中文名的白读进行了论述。为了行文方便,部分字音白读的问提前放到“多音字的整理”一段中讨论。 1. 多音字的整理:   经整理,《植物志》中文名中共有55个多音字(壳、爪、芥这三个字属于普通话的文读和白读的区别),占所使用的全部字数的2.2%。其中属中文名和种(含种下等级)中文名中都有的有20个,仅在种中文名中出现的有35个,下面分别讨论(均按该字的破读音音序排列):   属中文名和种中文名中都有的多音字(举属中文名以赅该属中种中文名):   (1)藨: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植物名用字,读音一直比较混乱。《说文解字》只记载它的一个意义是指“鹿藿”,这个意义已经不用于今天的植物名了。它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指悬钩子属Rubus(蔷薇科)的一些结多汁、可食的果实的植物,一指藨草属Scirpus(莎草科)植物,则均用于今天的植物名。《现汉》虽然收录了此字,但只记载了一个读音biao1,在这个读音下也只记载了“藨草”这一个义项。因此,“藨草”的藨读biao1是没有问题的,但用做“悬钩子”一义的“藨”字,是否也应读biao1呢?   传统上,这个义项有两读,一为biao1(《广韵》为甫娇切,下引反切均出自《广韵》),一为pao1(普袍切)。从减少字音复杂性、使植物中文名易读的原则考虑,这个义项似乎应该同样读biao1,从而使藨成为一个单音字。但是《植物志》悬钩子属中有许多带“泡”字的植物名,如“空心泡”“插田泡”“大乌泡”“高粱泡”“蛇泡筋”“栽秧泡”之类,上文已述,这些“泡”字实际上是“藨”的别字。很显然,在这些俗名来源地的方言中。“藨”和“泡”是同音的,对应的是普通话的pao1,只不过因为“藨”字过于冷僻,当初记录这些名字的学者一时找不到这个读音的本字,就用“泡”字做了替代。既然“藨”的这个pao1的读音在方言中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如果将藨字规定统读为biao1,则《植物志》收录的这些带“泡”字的植物名在正字之后读音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而混乱,最好的解决的方法,当然是承认“藨”字pao1的读音,并用它作为“悬钩子”这个义项的唯一的正读。   这样一来,不仅上述植物名中误写为“泡”字的“藨”字应读pao1,其他如藨寄生属Gleadovia(列当科,因寄生在悬钩子属植物根上而得名)、茶藨子属Ribes(虎耳草科,部分种结的果实和悬钩子一样多汗、可食)、莛子藨属Triosteum(忍冬科,所结红色肉质果实虽不能食,但外貌似悬钩子)中的“藨”,也均应读pao1。因此从涉及类群的数目和使用频率上看,pao1实际上才是“藨”字的正读,而藨草的“藨”的读音biao1是破读。   (2)柏:这个字作“松柏”的“柏”讲时,读如字,即bai3。但《现汉》还收了它bo2、bo4两个破读。其中,读bo4时仅用于“黄柏”,而这是“黄檗”的异体。读bo2时则是译音用字,虽然《现汉》仅举了“柏林”一例,但其他如柏拉图(Plato)、库柏(Cooper)等音译词中的“柏”也都读bo2。柏拉木属Blastus(野牡丹科)中的“柏拉”也是其属名的音译,因此也应该读bo2,而不读bai3。   (3)薄:这个字是个入声字,原本只有一个读音,但在普通话中,却发展出了bao2、bo2、bo4三个读音,而且意义已经各不混淆了。其bao2的读音专门指“厚薄”的“薄”,bo2表示“稀疏”之义,bo4则专门用于“薄荷”一词。因此,《植物志》的植物中文名中,薄荷属Mentha和美国薄荷属Monarda(均为唇形科)中的“薄”读bo4,“薄雪火绒草”“薄毛茸荚红豆”“薄毛粗叶榕”“薄毛委陵菜”等个别名字中表“稀疏”之义的“薄”读bo2,其他表“厚薄”之义的“薄”均读bao2,“薄”字也就成为《植物志》的植物中文名中唯一一个有三个不同读音的多音字。   (4)藏:在植物名中,绝大多数的“藏”是“西藏”的简称,读zang4,唯独在藏掖花属Cnicus(菊科)、藏药木属Hyptianthera(茜草科)和藏蕊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 f. inclusa(唇形科,即《植物志》上的“鸡骨柴藏蕊变型”)三个名字中表示“隐藏”之意,读cang2。还有一个武藏山枇杷Eriobotrya deflexa f. buisanensis(蔷薇科,即《植物志》上的“台湾枇杷武藏山变型”)中的“藏”也读zang4。   (5)大:这个字在植物名中极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读da4,仅在大黄属Rheum(蓼科)中读dai4。除了这个属的植物外,其他读dai4的仅有大黄橐吾Ligularia duciformis一个(指其叶子像大黄),而“大黄檗”“大黄药”“大黄柳”“大黄花堇菜”等名中的“大黄”和大黄属毫无关系,仍读da4。   (6)倒:大部分情况下读dao4,为形容词,表示“颠倒的”之意,但在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牻牛儿苗科)和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败酱科)这两个名字中,为动词补语,读dao3。   (7)杆:上文已述,这个字有gan1、gan3二读,表示“有一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之义时,读gan1,仅见于“花旗杆”、“旗杆芥”二名;表示“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之义时,读gan3,如“扁担杆”“箭杆风”“箭杆杨”“酸脚杆”“秤杆树”等均取这个读音。   ( INCLUDEPICTURE "http://www.planta.cn/forum/images/smiles/icon_cool.gif" \* MERGEFORMATINET 干:此字一般读gan1,但在绿干柏Cupressus arizonica(柏科)和直干蓝桉Eucalyptus maideni(桃金娘科,《植物志》误作“直杆蓝桉”)中做“树干”讲时,读gan4(这时其繁体字为“幹”或“榦”)。射干Belamcanda(鸢尾科)的干字,在繁体字中仍作“干”,故只能读gan1,而不能读gan4。至于“射”字,古有she4、ye4二读,其中ye4是一个十分冷僻的破读音,宜废,只读she4。   (9)葛:此字作植物名时一般读ge2,但在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十字花科)中读ge3。在作译音用字时,也读ge3,所以葛萝槭Acer grosseri(槭树科)、锐颖葛氏草Garnotia acutigluma(禾本科)中的“葛”均读ge3。   (10)行:在一般语境中,这个字读xing2为读如字,读hang2则为破读,但在植物名时,读hang2的情况和读xing2的一样多。所有带地名“太行”的植物名如太行菊、太行花、太行铁线莲、太行阿魏等,以及二行芥属Diplotaxis(十字花科)、单行节肢蕨Arthromeris wallichiana(水龙骨科)、单行贯众Cyrtomium uniseriale(鳞毛蕨科)、行柑Citrus reticulata cv. Hanggan中的“行”都读hang2,读xing2的则有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玄参科)、独行菜属Lepidium(十字花科)、平行鳞毛蕨Dryopteris indusiata(鳞毛蕨科)、留行草Blastus ernae(野牡丹科)、独行千里Capparis acutifolia(山柑科)、爬行马先蒿Pedicularis reptans(玄参科)、匍行狼牙委陵菜Potentilal cryptotaeniae var. radicana(蔷薇科)这些名字。   (11)壳:这个字也是入声字,原本只有一个读音,但在普通话中有qiao4和ke2两读,前者为文读,后者为白读。显然,若用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所有的“壳”都应读qiao4。但鉴于“壳”的这两个读音相差太大,而且声母也不相同,把它看成一个多音字也是可以的。带“壳”字的植物名,如贝壳杉、红厚壳、厚壳桂、厚壳树、壳菜果、山壳骨等,其中的“壳”字基本都出现在口语中很少使用的复合词(如“壳菜”)和准复合词(如“红壳”“厚壳”之类)中,仅“贝壳”在口语中比较常见。植物中文名本身是一套书面语系统,所以口语读音能少用就应少用,鉴此,笔者建议,在属种中文名中,除“贝壳杉”的壳读ke2外,其余“壳”字宜一律读qiao4。   此外,蕨类植物还有一个科名叫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模式属我国不产)。和“贝壳”类似,其中的“壳”字也以读ke2为好。   (12)蚂:在植物名称中,这个字只出现在“蚂蝗”“蚂蚁”和“蚂蚱”这三个原本表示动物的词中。前二者中的蚂读ma3,“蚂蚱”的蚂读ma4,是不难区分的。   (13)蒙:读如字时,音meng2,作音译字时,音meng3。在植物中文名中,这两个读音都很常见。纯大多数读meng3的场合,“蒙”都作“蒙古”解,如蒙椴、蒙菊、蒙桑等,或出现在“蒙古”一词中,如蒙古韭、蒙古蒿、蒙古葶苈等,仅一个蒙氏马先蒿Pedicularis monbeigiana(玄参科)中的“蒙”是其他专有名词的音译字。读meng2时,意义则比较多样,主要是出现在“蒙自”(县名,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和“乌蒙”(山名,在云南、贵州交界处)这两个地名中,此外还有蒙蒿子属Anaxagorea(番荔枝科)、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马钱科)、罗蒙常山Dichroa yaoshanensis(虎耳草科)和蒙山附地菜Trigonotis tenera(紫草科)四名。   (14)泡:上文第三节“正字”中“异体字的订正”一段中已述,这个字有pao1、pao4二音,读pao1时意为“虚而松软,不坚硬”,如泡桐属、泡滑竹、泡沙参等,读pao4时意为“泡沫”“像泡沫的”。植物中文名中表示“鼓起的中空物”之义的“泡”,笔者在上文已建议作为“脬”的异体字。   (15)荠:除在“荸荠”一词中读qi2(口语中常念轻声)外,其余场合均念ji4。   (16)尿:此字在植物中文名中一共只出现4次,在马尿藤Campylotropis bonatiana(豆科)和尿罐草Corydalis moupinensis(罂粟科)中读niao4,但在马尿脬属Przewalskia和马尿脬P. tangutica(均为茄科)中则读sui1。   (17)芫:此字在植物中文名一共只出现8次,但其中却有3个属名。这7个名字是:芫荽属Coriandrum、芫荽C. sativum(均为伞形科)、山芫荽属Cotula、山芫荽C. hemisphaerica、芫荽菊C. anthemoides(三者均为菊科)、水芫花属Pemphjs、水芫花P. acidula(均为千屈菜科)和芫花Daphne genkwa(瑞香科)。前5个含“芫荽”的名字中的“芫”,读yan2,后3个含“芫花”的名字中的“芫”,则读yuan2。   (1柚:此字一般作“橘柚”的“柚”讲,读you4,仅在柚木属Tectona和柚木T. grandis(马鞭草科)中读you2。   (19)爪:此字虽然不是入声字,但在普通话中,也有意义几乎没有差别的文读和白读两个读音,文读为zhao3,白读为zhua3。根据上面“壳”字下所述的口语读音尽量少用的处理原则,笔者建议仅盐爪爪属Kalidium(藜科)、金爪儿Lysimachia grammica(报春花科)这两个口语色彩十分浓厚的名字中的“爪”读zhua3,其他名字,如鹰爪花、爪耳木、大爪草、猫爪藤、假鹰爪、鸡爪草、东爪草、龙爪茅、鹰爪豆、鸡爪簕等,其中的“爪”宜均读zhao3。   (20)钻:在多数情况下,此字为名词,读zuan4,如钻喙兰、钻柱兰、假钻毛蕨等。但在个别名字中作动词,读zuan1,这些名字包括钻天柳属Chosenia(杨柳科)、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虎耳草科)、钻天杨Populus nigra和小钻杨P. ×xiaozhuanica(均为杨柳科)等。   最后要讨论一下“杉”字的读音。这个字原本只有shan1一个读音,但普通话吸收了吴方言的sha1的读音,遂使之成为有文白二读的多音字。据笔者所知,在植物学界,把此字统读为sha1的人是相当多的。但据《现汉》,这个sha1的读音仅出现在“杉篙”“杉木”二词中,其他情况下均应读shan1。   那么杉木属Cunninghamia(杉科)的“杉”是否应该读sha1呢?《现汉》对“杉木”一词的解释是:杉(shan1)树的木材。这就是说,只有在指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这种植物的木材时,“杉木”中的“杉”才读sha1。但是作为植物名称的“杉木属”和“杉木”两词中的“木”,作“木材”解似不妥,似乎作“树木”解才更合理。比如像灰叶杉木C. l. cv. Glauca和软叶杉木C. l. cv. Mollifolia这两个名字,显然不能理解为“灰叶杉树的木材”或“软叶杉树的木材”。因此,“杉木”在作为植物名称时,“杉”字仍应读shan1,不读sha1。诚然,我们可以认为“杉木”一名是来源于“杉树的木材”这个本义,而实际上,这种来源的植物名称也确实有不少,如红木Bixa orellana(红木科)、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椴树科)、轻木Ochroma lagopus(木棉科)、铁木Ostrya japonica(桦木科),其中的“木”本义都是“木材”。但这至多说明,现在“杉木”一词中的“木”作“木材”和“树木”两义讲是都可以说通的。既然如此,何必仅仅为了一个并不是“杉木”的唯一解释的“杉树的木材”之义,就在中文植物名中生生保留一个两读音使用频率严重不对称的多音字?   因此,恰恰和流行的念法完全相反,笔者建议,所有植物中文名中的“杉”,均应统读为shan1。   仅在种名中出现的多音字:   (1)把:多读ba3,仅在刀把木Cinnamomum pittosporoides(樟科)、长把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stipitata(玄参科)、伞把竹Fargesia utilis(禾本科)三名中读ba4。   (2)卜:在“萝卜”一词中读bo(轻音),是“蔔”的简化字。但在勒加卜蕉Musa nagensium(芭蕉科)和拉卜楞杜鹃Rhododendron labolengense(杜鹃花科)二名中为音译字,不是“蔔”的简化字,读bu3。   (3)埔:广东东部县名“大埔”中的“埔”读bu4,为地名特殊读法(粤方言中“埔”只有这一个读音,但在普通话中,除大埔外的其他地名中的“埔”仍读pu3,如黄埔)。含这一地名的植物名如大埔杜鹃、大埔槭等。在东南亚国名“柬埔寨”中,埔读pu3,如柬埔寨子楝树、柬埔寨草胡椒。   (4)场:杨在植物名中虽仅出现5次,却有3个是破读。常用的chang3的读音仅用于牧场黄芪Astragalus pastorius(豆科)、草场蝇子草Silene platyphylla var. praticola(石竹科)二名。另三个土场白头婆Eupatorium japonicum var. tozanense(菊科)、龙场梅花草Parnassia esquirolii(虎耳草科)和猴场耳蕨Polystichum houchangense(鳞毛蕨科)中的“场”都出现在南方地名中,而南方地名中的“场”多做“集市”解,这时应读chang2而不是chang3。   (5)当:仅在小叶当年枯Arctous microphyllus(杜鹃花科)一名中读dang4,其余情况均读dang1。   (6)地:这是植物名称中很常用的一个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读di4,仅忽地笑Lycoris aurea(石蒜科)一名中作形容词的副词化后缀时,读de轻声。这个读音完全是口语,没有对应的文读。其他没有“地”这个后缀的方言都是按di4的读音将这个字转换到自己的语音体系里的。   (7)肚:本读du4,但在作“用作食品的动物的胃”解时,读du3。符合这一意义的植物中文名有两个,即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蔷薇科)和猪肚木Canthium horridum(茜草科)。另有一个鱼肚腩竹Bambusa gibboides(禾本科)中的“肚”则因为出现在“肚腩”这个复合词中而仍读du4。   (发:在植物名中,多数情况下读fa4,意为“头发”,仅甜橙的一个品种贾发脐橙Citrus sinensis “Jaffa”(芸香科)中的“发”因为是音译字而读fa1。   (9)菲:多数情况下读fei1,为音译字,仅菲叶猕猴桃Actinidia cinerascens(猕猴桃科)中的“菲”意为“菲薄”而读fei3。   (10)芥:此字在普通话中文读为jie4,白读为gai4,且gai4只出现在“芥蓝”“芥菜”两词中。其中“芥菜”又是一个多音词,读jie4 cai4时指Brassica juncea的原变种,读gai4 cai4时仅是B. j. var. foliosa(均为十字花科)这个变种的俗称,而且正写应为“盖菜”。在《植物志》的中文植物名中,芥蓝B. alboglabra(亦为十字花科)的芥应读gai4,是没有问题的,但“芥菜”一词单用时仅用于B. juncea的种和原变种,这时应读jie4,至于B. j. var. foliosa,《植物志》上叫“大叶芥菜”,这里的“芥菜”并未单用,而且显然是继承自种名,所以读gai4 cai4是不合适的。综上所述,《植物志》中文植物名中,只有芥蓝的“芥”读gai4,其余均读jie4。   (11)莞:刺子莞属Rhynchospora(莎草科)中的“莞”用的是本义,读guan1,而东莞润楠Machilus longipes(樟科)中的莞应破读为guan3,是地名的特殊读音(当然,大部分人对这一破读比对本读熟悉)。东莞为广东市名。   (12)华:大部分情况下读hua2,仅在“华山”这个地名中读hua4。以“华山”为名的植物共有11个类群,如华山新麦草、华山野丁香、华山松、华山马鞍树等。华山位于陕西省,为我国名山,又名西岳。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华”和“山”的连用都是“华山”这个地名,华山姜、华山楝、华山矾、华山竹、华山蒌这五个名字中的“山”字是连后的,“华”单独表示“中华”之意,因此仍读hua2。   (13)奇:仅在奇羽鳞毛蕨Dryopteris sieboldii(鳞毛蕨科)一名中读ji1,其余情况下读qi2。   (14)间:在间序豆腐柴、间序狗尾草、间断委陵菜、黄金间碧竹等8个名字中,“间”做“间断”解,读jian4,其余情况下读jian1。   (15)降:这个字在植物名中一共只出现4次,其中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豆科)的“降”读jiang4,而降龙草Hemiboea subcapitata、密齿降龙草H. s. var. denticulata、污毛降龙草H. s. var. sordidopuberula(均为苦苣苔科)三名中的“降”读xiang2。   (16)枸:枸头橙Citrus aurantium(芸香科)中的“枸”来自“枸橼”一词,因而应读ju3,另两个复合词“枸骨”和“枸杞”中的“枸”均应读gou3。   (17)筠:冷僻字。在筠竹Phyllostachys glauca(禾本科)中读yun2,在筠连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葫芦科)中读jun1,为地名特殊读法。筠连为四川省南部一县名。   (1莨:在“莨菪”中读lang4,在“薯莨”中读liang2。   (19)量:在“无量山”这个地名中读liang4,如无量山铁角蕨、无量山小檗、无量山箭竹等。无量山为云南省山脉名。其他情况读liang2,如量天尺、度量草、小叶度量草等。   (20)绿:也是植物名称中的常用字。大部分情况下读如字,即lv4,仅在“鸭绿”这个地名中读破为lu4,如鸭绿蔷薇、鸭绿乌头、鸭绿薹草等。鸭绿江为中朝界河。   (21)漂:此字在植物名中仅出现2次,在漂筏薹草Carex pseudo-curaica(莎草科)中读piao1,在漂亮风毛菊Saussurea bella(菊科)中读piao4。   (22)翘:此字读如字时,音qiao4,如翘喙马先蒿、翘距虾脊兰、翘首杜鹃。但在“连翘”这个著名植物名称中读破为qiao2。   (23)苣:绝大多数情况下读ju4,仅在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菊科)中读qu3。   (24)撒:此字在植物名中也只出现2次,在撒金碧桃Amygdalus persica f. versicolor(蔷薇科)中读sa3,在撒尔维亚Salvia officinalis(唇形科)这个音译的植物名中读sa1。   (25)散:本义是指一种中药制剂名时,读san3,如铁箍散、赤胫散、通光散、拔毒散等。作形容词、意为“零散,不集中”时,也读san3,仅用于散毛樱桃Cerasus patentipila(蔷薇科)和散痂虎耳草Saxifraga diffusicallosa(虎耳草科)二名。其余情况下读san4。   (26)莎:大部分情况下读suo1,仅在莎车柽柳Tamarix sachuensis(柽柳科)中读sha1,为地名特殊读法。莎车为新疆县名。   (27)少:大部分情况下读shao3,仅在少年红Ardisia alyxiaefolia(紫金牛科)中读shao4。   (2缩:大部分情况下读suo1,仅在缩砂密Amomum villosum(姜科)中读su4,为中药材名传统读法。   (29)台:大部分情况下读tai2(多指“台湾”),仅在“天台”这个地名中读tai1,包括天台铁线莲、天台阔叶槭、天台鹅耳枥和天台小檗四名。天台山为浙江中部山名。   (30)弹:此字在植物名中少用,在金弹Fortunella “Chintan”(芸香科)、紫弹树Celtis biondii、异叶紫弹树C. b. var. heterophylla和黑弹树C. bungeana(均为榆科)中做名词,读dan4。在弹裂碎米荠Cardamine impatiens(十字花科)和弹刀子菜Mazus stachydifolius(玄参科)中做动词,读tan2。   (31)鲜:凡出现在“朝鲜”这一国名中,均读xian3,其余读xian1。   (32)相:出现在地名和人名中时,读xiang4,包括相岭南星Arisaema smithii(天南星科)、大相岭蹄盖蕨Athyrium daxianglingense(蹄盖蕨科)和相马石杉Huperzia somai(石杉科)。其中(大)相岭是四川西南部山名,相马为日本人名。其他情况下读xiang1。   (33)宿:多数情况下读su4,仅出现在“星宿”一词中时读xiu4,包括矮星宿菜Lysimachia pumila和多育星宿菜L. prolifera(均为报春花科)二名。与二者同属的红根草L. fortunei,如为了避重名而改为“星宿菜”的话(详见上文第一节“改重名”中的相关论述),其中的“宿”自然也读xiu4。   (34)椅:这个字在植物名称中极少见。在椅子竹Dendrocalamus bambusoides(禾本科)一名中读如字,即yi3。但在椅杨Populus wilsonii及其变型短柄椅杨P. w. f. brevipetiolata和长果柄椅杨P. w. f. pedicellata(均为杨柳科)三名中,“椅”字的本义是指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大风子科),此处用来拟形,故应按这一义项的破读音,读为yi1。   (35)长:这个字在植物名称中极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读chang2,仅在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萝藦科)一名中读zhang3。 2. 单音字的准确定音:   下面列出《植物志》植物中文名中因冷僻而不易读准的单音字,以及读音存在混乱状况、需要讨论厘正的单音字共616个(占全部使用字数的四分之一强),按笔画排列(其中有11个字GBK字库中无简化字,暂按其繁体笔画排列,这11个字是:紏、穇、薲、簩、繸、蘋、蘡、蘵、欓、虉、圞)。为方便读者作进一步研究,笔者还对一些字义作了解释。本段的写作参考了Artemisia整理的“植物生僻字集”(未发表),特此致谢。为节省篇幅,所举之例不再给出学名和所属科,而且均选自按上述第一至三节所述方法订正后的《植物志》植物名录,遇有和《植物志》实收名称不同时,不再作说明。   (1)了:音liao3,见于“了墩黄芪”、“了哥王”二名。普通话中“了”作助词时的读音le(轻声)不用于植物中文名。   (2)儿:在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中,此字统读为er2,但在普通话白读中,大部分“儿”字是表儿化的后缀,详见下文“科属中文名的普通话白读”一段。   (3)叉:在植物中文名中统读为cha1,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4)子:在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中,统读为zi3,但在普遍话白读中,一部分做为名词后缀的“子”要读轻声,详见下文“科属中文名的普通话白读”一段。   (5)什:音shi2,多出现在地名中,如米什米咖啡、喀什菊、克什米尔蝇子草。普通话中另有shen2一音,仅出现在“什么”一词中,不用于植物中文名。   (6)冈:音gang1,如青冈、井冈山猕猴桃,不读gang3。   (7)分:音fen1,另一读音fe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切:“切边铁角蕨”一名中的“切”读qie1而不是qie4。   (9)刈:音yi4,见于“三刈叶吴萸”。   (10)匹:音pi3,如五匹青、匹菊,不读pi2。   (11)扎:在“阿扎蝇子草”和“扎鲁小叶杨”中都读zha1而不读其他音。   (12)斗:音dou3,如蜂斗草、耧斗菜。另一读音dou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3)片:音pian4,如长片蕨、异片苣苔。另一读音pian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4)韦:音wei2,如瓦韦、石韦,不读wei3。   (15)丕:音pi1,见于“春丕虎耳草”。春丕(谷)为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的旧称。   (16)乐:音le4,如伯乐树、乐东锥。另一读音yue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7)仔:音zai3,如米仔兰、仔榄树,不读zi3。含这个字的植物名都来自粤方言或闽方言。   (1们:音men2,见于“图们黄芩”和“图们薹草”二名。另一作人称代词复数后缀时的读音men(轻声)不用于植物中文名。   (19)凹:音ao1,如凹舌兰、凹叶瑞香。另一仅在地名用字中出现的读音wa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0)刍:音chu2,如石龙刍、刍雷草。   (21)卡:音ka3,只出现在地名、人名译音中,如浪卡子岩黄芪、斯里兰卡天料木、卡开芦等。另一读音qia3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2)头:在植物中文名的文读读法中,统读为tou2,但在普通话白读中,一部分做为名词后缀的“头”要读轻声,详见下文“科属中文名的普通话白读”一段。   (23)宁:音ning2,如辽宁香茶菜、伊宁风毛菊。另一读音ni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4)尔:音er3。“瓶尔小草”一名中的“尔”虽然可能是“儿”的别字,但因此名使用甚广,其中“尔”字不宜当成儿化后缀。   (25)扒:音ba1,见于“扒地蜈蚣”。另一读音pa2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6)札:音zha2,见于“札达黄芪”,札达为西藏县名。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27)术:音zhu2,见于苍术、白术、莪术、术叶合耳菊等名。这个读音是该字做植物名时的破读,其本读shu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正:音zheng4,如正里白、正宇耳蕨。另一读音zheng1仅用于“正月”一词,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29)穴:音xue2,如岩穴蕨、穴子蕨。不读xue4。   (30)艽:音jiao1,用于“秦艽”一名。不读jiu3。   (31)亚:音ya4,为普通话统读,其他的读音都是错误的。   (32)任:“任豆”一名因是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任鸿隽,故其中的“任”字读ren2而不读ren4。   (33)佤:音wa3,见于“佤箭竹”。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34)兴:音xing1,如宝兴龙胆、兴安杜鹃。另一读音xi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35)冲:除“冲绳短肠蕨”外,这个字只出现在“腾冲”这个地名中,二者均读chong1。另一读音cho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36)吐:音tu3,如吐鲁番锦鸡儿、龙吐珠。另一读音tu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37)夹:在“夹竹桃”中读jia1而不读jia2。   (3孖:音ma1,见于“孖竹”。此字是粤方言词,意为“成对,双”。   (39)曲:音qu1,如曲枝天门冬、弯曲碎米荠、鼠曲草。另一读音qu3 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40)朴:音po4,如朴树、大叶朴、朴叶楼梯草。这个读音是该字做植物名时的破读,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41)汗:在“阿富汗”中音han4。有人认为应该读han2,但考Afghanistan一词的字源,和作“可汗”简称的“汗”并无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42)百:音bai3,如百合、百金花、百山祖冷杉。广西地名百色的“百”,旧读bo2,此音今已废。   (43)祁:音qi2,如祁连圆柏、祁门黄芩,不读qi3。   (44)纤:音xian1,如纤花蒲桃、纤细柽柳。另一读音qia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45)肋:音lei4,如三肋果、肋柱花。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46)芋:音yu4,如海芋、茵芋,不读yu2。   (47)芎:音xiong1,如山芎、川芎。   (4芏:音du4,见于“茳芏”和“短叶茳芏”二名。   (49)芒:音mang2,如紫芒、芒苞草,不读wang2。   (50)芨:音ji1,仅用于“芨芨草”一名。有的地方植物志上把“白及”写成“白芨”,这种写法是错误的,因此“芨”绝无ji2的读音。   (51)血:音xue4,如血水草、龙血树。普通话中的白读xie3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52)观:音guan1,如观音座莲、鹅观草。另一读音gua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53)那:音na4,如那坡榕、那藤、错那凤仙花。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54)丽:音li4,如美丽桐、丽薇。另一读音li2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55)乸:音na3,见于“鸭乸草”。此字是粤方言词,意为“雌,母的”,习惯置于所修饰的名词后面(为古越语语法残留)。   (56)伯:在植物中文名中只有bo2这一个读音,如伯乐树、西伯利亚早熟禾。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57)似:音si4,如相似石韦、似血杜鹃。另一读音shi4仅见于“似的”一词,不出现在植物中文名中。   (5伽:在“伽蓝菜”中读qie2而不读其他任何音。   (59)佘:音she2,见于“佘山羊奶子”。佘山为上海山名。   (60)佛:音fo2,如佛甲草、佛手、佛氏马先蒿。需要注意的是,“佛”字即使作音译字也仍读fo2,而不读fu2。   (61)刨:音bao4,见于“红楠刨”和“刨花润楠”二名。另一读音pao2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62)劲:音jing4,如劲直菝葜、劲枝异药花。另一读音jin4只出现在普通话口语中。   (63)吾:音wu2,只出现在“橐吾”一词中。   (64)呐:音na4,只出现在“唢呐草”一词中。   (65)姊:音zi3,见于“七姊妹”,不读jie3。   (66)尾:音wei3,如狗尾草、大尾摇。另一读音yi3只出现在普通话口语中。   (67)岐:音qi2,见于“岐山金丝桃”。岐山为陕西县名。   (6应:音ying4,只出现在“感应草”一词中。另一读音ying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69)弄:音long4,见于“瓦弄杜鹃”。瓦弄为我国西藏东南部地名。另一更常见的读音no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70)折:音zhe2,如折苞风毛菊、急折百蕊草。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71)更:“更里山胡椒”的“更”读geng4而不读geng1。更里山为台湾山名。   (72)杉:上文“多音字的整理”一段中,已述此字在植物中文名中最好统读为shan1,否则,“杉木”的杉应读sha1。   (73)杞:音qi3,如枸杞、杞柳。   (74)杧:音mang2,见于“杧果”一词。俗作“芒果”,非。   (75)汶:音wen4,如茂汶蟹甲草、汶川柳。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76)汾:音fen2,见于“汾河莎草”,不读fen1。汾河为山西水名。   (77)沅:音yuan2,见于“沅陵长蒴苣苔”。沅陵为湖南县名。   (7沉:音chen2,如沉香、沉水樟。旧多作“沈”,现规定“沈”音chen2时为“沉”的异体字。   (79)沔:音mian3,见于“沔县薹草”。沔县为陕西县名,今作勉县。   (80)没:音mo4,见于“没药”。另一读音mei2为普通话白读,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81)甫:音fu3,见于“鹤甫碱茅”,不读pu3。   (82)系:音xi4,见于“葡系早熟禾”。葡系为该植物地方名,含义不详。   (83)羌:音qiang1,如羌塘雪兔子、羌活。   (84)肖:音xiao4,如肖笼鸡、肖竹芋,为“相似”之意。另一读音xiao1仅用于姓氏和音译字,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85)芡:音qian4,见于“芡实”。   (86)芩:音qin2,见于“黄芩”一词。   (87)芪:音qi2,见于“黄芪”一词。   (8芮:音rui4,见于“石龙芮”。   (89)芷:音zhi3,如白芷、芷叶前胡。   (90)苁:音cong1,用于“草苁蓉”、“肉苁蓉”二名,不读cong2。   (91)苈:音li4,见于“葶苈”一词。   (92)苋:音xian4,如反枝苋、马齿苋。   (93)苎:音zhu4,如苎麻、石荠苎。此字本作“苧”,现已作为“苎”的旧字形,勿误读为ning2。   (94)苡:音yi3,见于“薏苡”一词。   (95)诃:音he1,为音译字,见于“诃子”一词。   (96)还:音huan2,如还亮草、还阳参。另一读音hai2为普通话口语中的副词,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97)邯:音han2,见于“兰邯千金榆”。兰邯(山)为台湾山名。   (9酉:音you3,见于“酉阳楼梯草”。酉阳为重庆市辖自治县名。   (99)钉:音ding1,如钉头果、白鼓钉。另一读音di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00)闷:在“闷奶果”中,意为“密闭,不透气”,故读为men4,不读men1。   (101)阿:音a1,全部为音译字,如阿魏、阿尔泰薹草、阿拉伯婆婆纳等。另一读音e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02)陇:音long3,如陇川秋海棠、陇蜀杜鹃,不读long2。   (103)侏:音zhu1,如侏碱茅,侏儒花楸。   (104)兖:音yan3,见于“兖州卷柏”。   (105)刹:音sha1,见于“刹柴”“青刹”“紫刹”三名。另一读音cha4仅用于“刹那”一词,不用于植物名。   (106)单:在植物中文名中统读为dan1。中药材名中有一个“单州漏芦”,其中的“单”读shan4,单州为山东单县的旧名。这一名字未被《植物志》用作植物正名。   (107)卷:音juan3,如卷柏、卷花丹。另一读音jua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08)参:所有植物中文名中的“参”都读shen1,本读can1和其他读音如cen1、san1等都不用于植物名。   (109)咀:音ju3,见于“咀签”一词。   (110)和:在植物中文名中统读为he2。   (111)咖:在“咖啡”一词中读ka1。另一读音ga1仅用于“咖喱”一词,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12)坭:音ni2,如坭竹、坭簕竹。此字为粤语地方字,本义同“泥”,常用作地名。   (113)奄:音yan3,见于“奄美短肠蕨”。奄美(大岛)为日本西南部一岛名。   (114)岷:音min2,如岷县薹草、岷江柏木,不读min3。   (115)弦:音xian2,见于“弓弦藤”,不读xuan2。   (116)弩:音nu3,见于“弩刀箭竹”,不读nu2。   (117)怯:音qie4,见于“羞怯凤仙花”和“羞怯杜鹃”二名,不读que4。   (118)担:音dan1,如一担柴、扁担杆。另一读音da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19)拉:在植物名中均读la1,如喜马拉雅嵩草、拉拉藤等,多为音译字。   (120)拗:音ao3,见于“羊角拗”一词,意为“弯曲”,因而不读ao4或niu4。   (121)拧:音ning2,见于“拧条锦鸡儿”。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22)杷:文读为pa2,用于“枇杷”一词。但在普通话口语中常读为轻声。   (123)枇:音pi2,用于“枇杷”一词。   (124)枥:音li4,见于“鹅耳枥”一词。   (125)沱:音tuo2,见于“莲沱兔儿风”。莲沱为湖北西部地名。   (126)沽:音gu1,见于“省沽油”一词,不读gu3。   (127)泞:音ning4,见于“沼泞碱茅”,不读ning2。   (128)泾:音jing1,见于“泾源紫堇”,不读jing4。泾源为宁夏县名。   (129)玡:音ya2,见于“琅玡榆”。琅玡(山)为安徽滁州山名。有人写作“琅琊榆”,是不符合地名规范的。   (130)瓯:音ou1,见于“瓯柑”。   (131)疝:音shan4,如治疝草、治疝星粟草。   (132)的:在“的确景天”一名中读di2,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33)盂:音yu2,见于“盂兰”一词,不读yu1。   (134)穹:音qiong2,如浪穹耳蕨、穹窿薹草。   (135)空:音kong1,如空棱芹、空竹。另一读音ko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36)竺:音zhu2,如天竺桂、天竺葵。“天竺”为印度古称。   (137)绉:音zhou4,仅见于“绉面草”。   (138)肫:音zhun1,见于“鸡肫梅花草”。   (139)舍:在“舍季拉虎耳草”中为音译字,读she4而不读she3。舍季拉为西藏东部山名。   (140)苓:音ling2,常见于“茯苓”和“猪苓”二真菌名。在维管束植物中文名中用于“土茯苓”和“苓菊”二名,后者为音译字(为其属名Jurinea第二个音节的音译)。   (141)苔:在植物中文名中均读tai2,另一读音tai1仅用于“舌苔”一词,不用于植物名。   (142)苕:在“欧洲苕子”中读tiao2,苕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别名。此字又读shao2,用于“红苕”一词,则为番薯的地方俗名。   (143)苘:音qing3,如苘麻、隔蒴苘。注意不要误写为“茼”,误读为tong2。   (144)苜:音mu4,用于“苜蓿”一词,为古老的音译字。   (145)苨:音ni2,用于“荠苨”一词。   (146)苳:音dong1,见于“红茄苳”。   (147)茄:音qie2,如番茄、颠茄。另一读音jia1仅用于“雪茄”“茄克”等个别音译词,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48)茑:音niao3,见于“茑萝(松)”一词。   (149)虮:音ji3,见于“虮子草”。   (150)转:在“转子莲”一名中,按其字义,应读zhuan4而不读zhuan3。   (151)轭:音e4,见于“牛轭草”。   (152)钗:音chai1,用于“钗子股”一词。   (153)阜:音fu4,如种阜草、阜平黄堇,不读fu3。   (154)鸢:音yuan1,用于“鸢尾”一名及其派生名如“鸢尾兰”“鸢尾蒜”等。   (155)冠:音guan1,如鸡冠花、瘤冠麻。另一读音guan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56)削:音xue1,见于“尖削箭竹”,这里的“削”不能按普通话白读读成xiao1。   (157)哈:音ha1,全部为音译字,如哈密棘豆、哈巴山马先蒿。其他读音都不妥。   (158)奓:音zha4,见于“假奓包叶”一词。   (159)奕:音yi4,见于“奕良龙胆”和“奕武悬钩子”,均为人名用字。   (160)将:音jiang1,见于“将乐槭”。将乐是福建县名。另一读音jia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61)峤:音qiao2,见于“南峤滇竹”。南峤为云南旧县名,位于今勐海县境内。   (162)彦:音yan4,见于“萨彦柳”。萨彦(岭)为山脉名,清为中俄界山,今属俄罗斯。   (163)指:此字今已统读为zhi3,故“指甲兰”一词中的“指”不宜再读zhi1。   (164)挝:音wo1,“老挝”为中南半岛国名。另一读音zhua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65)昴:音mao3,见于“昴山复叶耳蕨”和“昴山蹄盖蕨”。昴山为浙江西南部山名。   (166)枳:音zhi3,如枳、枳椇,不读zhi1。   (167)枹:音bao1,如枹栎、枹丝锥。另一读音fu2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68)柃:音ling2,如柃木、柃叶山矾。   (169)柊:音zhong1,如柊树、柊叶,不读dong1,也不能写为“苳”。   (170)柘:音zhe3,如柘、柘藤。   (171)柞:音zuo4,如柞木、柞槲栎。另一读音zha4为地名特殊读音,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72)查:音cha2,均为音译字,如加查雪兔子、布查早熟禾。另一读音zha1一般不作音译字。   (173)柰:音nai4,本指蔷薇科苹果属的花红一类植物,但在《植物志》中仅用于姜科的“山柰”一名。   (174)柽:音cheng1,用于“柽柳”一词。其它读音都是错误的。   (175)栀:音zhi1,如栀子、栀花素馨。   (176)栅:音zha4,见于“栅枝垫柳”。此字有时会被误读成shan1。   (177)栉:音zhi4,如栉齿黄鹌菜、栉叶蒿。   (178)栌:音lu2,如黄栌、栌菊木。   (179)栎:音li4,如栓皮栎、栎叶枇杷。另一读音yue4为地名特殊读音,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80)毗:音pi2,见于“毗黎勒”和“毗邻雀麦”,不读bi3。   (181)洮:音tao2,地名用字,如洮河栒子、洮南灯芯草。   (182)洱:音er3,地名用字,如普洱茶、洱源橐吾。   (183)洼:音wa1,如洼皮冬青、洼瓣花,不读wa4。   (184)牯:音gu3,如牯岭凤仙花、牯岭野豌豆。“牯岭”为江西庐山小地名。   (185)珀:音po4,如琥珀千里光、珀菊。   (186)珂:音ke1,见于“珂楠树”。   (187)癸:音gui3,见于“丁癸草”、“台东癸草”。   (188)看:音kan1,只用于“看麦娘”一词。另一读音kan4虽更常用,但不用于植物名。   (189)禺:音yu2,见于“禺毛茛”。   (190)种:音zhong3,如囊种草、斑种草。另一读音zho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91)秕:音bi3,如秕壳草、糠秕酸脚杆。   (192)笃:音du3,见于“粪箕笃”和“笃斯越橘”。   (193)籼:音xian1,见于“籼稻”。   (194)绕:音rao4,如缠绕挖耳草、缠绕党参,不读rao3。   (195)绛:音jiang4,见于“绛桃”和“绛车轴草”。   (196)胄:音zhou4,见于“胄叶线蕨”。   (197)背:音bei4,如银背菊、粉背蕨。另一读音bei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   (198)胫:音jing4,见于“赤胫散”。   (199)茖:音ge2,见于“茖葱”。   (200)茛:音gen4,用于“毛茛”一词,注意不要误写为“莨”,也不要误读为liang2或lang4。   (201)茜:音qian4,如茜草、茜树。读xi1时仅为人名用字。   (202)茨:音ci2,如茨藻、茨开乌头。   (203)茯:音fu2,如土茯苓、茯蕨。   (204)茱:音zhu1,只出现在“茱萸”一词中。   (205)茳:音jiang1,只出现在“茳芏”一词中。   (206)茼:音tong2,用于“茼蒿”一词。   (207)荁:音huan2,见于“荁”和“黄花荁”。   (208)荏:音ren3,如荏弱早熟禾、荏弱莠竹。   (209)荛:音rao2,见于“荛花”一词。   (210)荜:音bi4,见于“荜拔”和“假荜拔”。   (211)荞:音qiao2,见于“荞麦”一词。   (212)荨:音qian2,用于“荨麻”一词。另一读音xun2仅用于“荨麻疹”,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承认的俗读。   (213)荩:音jin4,如荩草、稗荩。   (214)荪:音sun1,见于“溪荪”一词。   (215)荫:音yin1,如荫生鼠尾草、喜荫草。另一读音yin4不用于植物名。   (216)荬:音mai3,如小苦荬、苦荬菜。   (217)荭:音hong2,见于“汉荭鱼腥草”。此外,红蓼又名“荭草”。   (218)莛:音ting2,如莛子藨、实莛葱。   (219)虻:音meng2,见于“虻眼”。   (220)袅:音niao3,见于“纤袅凤仙花”。   (221)觉:音jue2,见于“那觉小檗”和“拉觉石杉”,均为藏语地名音译字。另一读音jiao4不用于植物名。   (222)贴:音tie1,如贴生石韦、贴毛苎麻。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   (223)重:音chong2,如重庆山茶、重羽菊。另一读音zhong4不用于植物名。   (224)钤:音qian2,见于“黄钤勺兰”。   (225)闾:音lü2,见于“庵闾”。   (226)骨:此字今已统读为gu3,故“狗骨头”中的“骨”不宜再读gu2。   (227)倭:音wo1,如倭羽扇豆、倭竹。   (228)勐:音meng3,如勐海槭、勐龙链珠藤。“勐”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旧行政区划单位,因此勐海、勐龙等都是云南南部地名。   (229)圃:音pu3,见于“滋圃报春”。宋滋圃先生为我国植物分类学家。   (23
/
本文档为【中药名读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