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三讲 婴儿期

第三讲 婴儿期

2011-12-14 46页 ppt 5M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096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讲 婴儿期nullnull第三讲 婴儿期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个体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儿期发展主题__婴儿期发展主题__ 动作、语言、自我意识 、依恋新生儿的反射特征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多达73种,这些无条件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生存反射包括吮吸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 原始反射包括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走步反射。它们受脑的低级中枢控制,随着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发展,并开始控制婴儿的活动,这类原始反射即不再出现。 新生儿的反射特征新生儿的反...
第三讲 婴儿期
nullnull第三讲 婴儿期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个体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儿期发展主题__婴儿期发展主题__ 动作、语言、自我意识 、依恋新生儿的反射特征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多达73种,这些无条件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生存反射包括吮吸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 原始反射包括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走步反射。它们受脑的低级中枢控制,随着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发展,并开始控制婴儿的活动,这类原始反射即不再出现。 新生儿的反射特征新生儿的反射特征新生儿的反射特征觅食反射 吮吸反射 游泳反射 抓握反射 步行反射 摩罗反射 眨眼反射新生儿的反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的反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反射能力保证了新生儿得以生存。 2、反射能力经过训练和成熟之后,往往成为此后更复杂的人类行为的基础。 3、反射能力能够建立起母婴之间的特殊关系。null一、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各种动作的发展都是在为将来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肌肉控制下进行的,所以婴儿动作的发展和婴儿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婴儿身体的发展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null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方向的三大原则: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null从上到下。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臂和手,最后才学会腿和足的运动,能直立、行走、跑跳。 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 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性,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 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方向的三大原则: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2、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2、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 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的null婴儿动作发展是一个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第三年末的连续性、阶段性发展过程。 婴儿动作发展尊循着共同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一个婴儿身上,其发展速度却各不相同。 婴儿动作发展受神经系统成熟程度的内在制约。 婴儿获得某些成熟的随意运动技能之前,必先丢掉婴儿早期所具有的相应的原始的反射性活动。3、动作发展的重要意义3、动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坐和爬行给婴儿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坐的位置与躺着相比,使婴儿观看物体的视角和视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时,婴儿的视角和视线与所注视的物体处于相对平行的位置,而不像仰卧时只能面向屋顶或从侧面位置与外界物体处于斜位方向,对于形成物体的主体像有很大益处。再比如,对听觉的作用,当婴儿坐着的时候,双耳对外界物体也大体处于对称位置,对正确的知觉音调非常有利。由于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声音进入双耳的时间差有助于形成婴儿的方位知觉。3、动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另外,坐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把婴儿的双手更好的解放出来,有利于双手的协调操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爬和行走,一方面扩大了婴儿接触与探索环境的范围,增加了他们的认识事物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婴儿在爬行和走动中去做冒险的事,趋向目的物,在目标行动中的坚持和努力使婴儿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得到锻炼。 双手把弄物体能力的发展对婴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3、动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生物成熟 (三翻、六坐、九爬、十二走) 环境因素 (不同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照料孩子的不同方式会造成动作的差异)null二、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理论)(一)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理论)1.强化说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一)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3.模仿说 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语文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文的简单翻版。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4.认知学说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一)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null任何试图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成年人都知道,这会是多么困难。但是一个孩子做的相当好,并且是以一种持续和可预见的方式。 从古至今全世界的婴儿的语言发展遵循着同样的顺序 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null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最晚则有可能在第16个月时才能说出。 在对这第一批词产生的环境和情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9-10个月婴儿说出的词语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意义,只具有原始的指代性和对应式的象征性,就好像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二)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阶段前咿呀语(哭泣和咕咕地叫) 咿呀语(3—6个月Mamama,Bababa,Nanana) 独词句(9-12个月) 电报语(18-24个月) (二)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阶段语言教育活动建议语言教育活动建议用多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抚摸、拥抱婴儿,并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初步养成睡前倾听摇篮曲、文学作品的习惯,训练婴儿的有意倾听能力 开展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婴儿阅读的兴趣 开展一些听音和发音的游戏(发音、唤名、摸脸),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 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语言及音乐感知语言及音乐感知 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null视觉悬崖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1岁以后,婴儿开始逐步掌握语言,表象开始发生,客体永存性概念日臻完善,记忆与模仿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婴儿的注意能力继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注意时间逐渐增长,最多20~30分钟。2)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广。 3)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抑制能力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分配有了较大发展,但不成熟。 近3岁时有意注意开始出现。三、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三、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最初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例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蹬动。 随着婴儿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其情绪不断变化、发展。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初生就有笑的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 约5周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它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null但是,从第5周—约3.5个月时,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从3.5个月尤从 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能够分辨熟悉的脸和其他人的脸,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 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  婴儿的认生从6个月开始,8-12个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失措;有些婴儿尤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父母对严重认生的孩子总是觉得不可理解:“没出息,怎么胆子这么小,见不得人?”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自然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只要母亲或家人在身旁,他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婴儿认生程度与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 null父母对婴儿的认生不应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 “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帮助婴儿克服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孩子,让他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孩子的认生现象会很快得到扭转。四、婴儿的依恋 四、婴儿的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null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null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依恋的性质也是有所不同的 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 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null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非相同。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五、自我意识的产生五、自我意识的产生 婴儿期自我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认知、自我的归类和自我的调控 1.自我的认知1.自我的认知 一般而言,15个月左右的婴儿已经意识到了自我,并且能够对自我产生认知。 婴儿的自我认知能力的获得相应地会使婴儿产生另一种能力——移情 。 通过移情作用,婴儿可以以同情的态度去理解和感受他人。 2.自我的归类2.自我的归类在18个月到30个月左右的婴儿中,许多婴儿已经能够按照年龄、性别、身高、胖瘦以及好坏开始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归类和评判了。 这是婴儿对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婴儿对世界和他人认识的进一步丰富和细致化。 3.自我调控 3.自我调控 18个月左右的婴儿自我控制能力开始出现 自我控制能力的出现往往会有两种现象相伴产生: 第一种是服从意识 第二种是反抗意识 null自我的发生和发展是婴儿期的一件重大事情,许多学者都对此作了富有成果的探讨。其中,精神分析学者玛格丽特·马勒将婴儿期自我的发展具体划分为六个阶段:null第一,我向期。O岁到2个月 第二,共生期。2到5个月 第三,分化期。5到10个月 第四,实践期。lO到15个月 第五,重建期。15到24个月 第六,个别性和心理常性期。24到36个月 六、 婴儿的气质六、 婴儿的气质根据儿童的运动水平与程度;睡眠、饮食、排泄等行为的规律性;对陌生人或新的刺激的反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引起应答反应的强度;情绪积极与消极;从事活动的持久性;注意力受外界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和对刺激的敏感性这九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一型是容易抚育型(40%),这些婴儿,饮食和睡眠习惯很有规律,很容易适应新的时间表、食物和人,情绪反应温和、较积极,醒后常笑,显得很愉快。 第二型是缓慢型(15%),这些婴儿在第一次遭遇到一种新的经验时总要退缩,适应较慢,看起来总带点消极的心境,同时表现出低的活动水平。 第三型是难以抚育型(10%),这些婴儿在睡眠和饮食习惯方面相当不规律,很慢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情绪反应强烈,心境相当消极,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声哭叫,暴躁。 第四型是混合型(35%),是以上三型各种特点的混合表现。null(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婴儿气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三)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对婴儿来说,各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本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婴儿的人个性形成,亲子关系,早期社会交往以及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婴儿早期教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七、婴儿与父母的互动 七、婴儿与父母的互动 (一)婴儿对父母的影响 涌生出了无限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以及巨大的爱人格上的成熟 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重新改变 更加温柔、更加细心、更加体贴、更加充满爱意,也更加像一个完美的人 婴儿的性别影响父母的抚养态度及教养方式 null(二)父亲对婴儿的影响 (三)母亲对婴儿的影响 母爱之予婴儿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况: 其一是溺爱;其二是母爱的剥夺。 null思考题: 1.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看待婴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3.如何看待婴儿的气质类型? 4.对婴儿社会化的情景怎样分析?
/
本文档为【第三讲 婴儿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