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康德

康德

2011-12-15 4页 doc 30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3697

暂无简介

举报
康德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 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极有规律,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散步,都有确定的时间。他深刻的思考和不停的探索。 从1760年开始,康德受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休谟和法国启蒙主义代表卢梭的影响,转而对人性、人类情感和能力进行研究;到1770年前后,进入批判期,其标志是这个时期的三部主要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康德所用“批判”一词的含义,是指“清理”、“考察”、“分析...
康德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 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极有规律,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散步,都有确定的时间。他深刻的思考和不停的探索。 从1760年开始,康德受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休谟和法国启蒙主义代表卢梭的影响,转而对人性、人类情感和能力进行研究;到1770年前后,进入批判期,其标志是这个时期的三部主要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康德所用“批判”一词的含义,是指“清理”、“考察”、“分析研究”的意思。 他先写出《纯粹理性批判》,讨论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得出,人只能凭先验的感性和知性,认识现象界,不能认识超感性的本体界的结论。继而写出《实践理性批判》,讨论超越于实际经验之外的属于本体界的人的道德法则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意志行为,应该服从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前者讨论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涉及的是人的感性现象世界,后者讨论人的愿望、理想、道德、意志,涉及人的理性本体世界。康德认为,在这两个领域,有各自独立的规律和秩序。然而,人的理想、愿望、意志,必须在感性的现象世界才能实现,两者的联结点是什么呢?康德发现,这联结点是人的反思判断力。 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 《判断力批判》分上下两卷,上卷讲审美判断力问题,下卷讲目的论判断力问题,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上卷。 a.关于美的本质 康德提出审美有:不涉利害而愉快;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来自“共通感”的必然性这样四个特点。 康德从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的特征,“质”的方面是核心。审美判断在“质”上的特征,是审美(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快感。即凡与事物存在结合在一起的快感,都是有利害关系的,由此引起的快与不快的肯定否定判断,就不是审美判断,康德认为真、善、美三种快感,如“真”,可举例,感官快适引起的快感,比如饥饿的人突然吃到美味食品的快感,如看见一个孩子帮助盲人过马路,一个老师给生病的学生赞助医疗费等引起的快感。第三种快感是欣赏美的事物引起的快感,比如我们面对盛开的鲜花产生的快感。前两种都涉及到利害,感官快适自不必言,善的快感同样涉及事物存在,因而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利害关系。审美快感则不涉及事物的存在(性质)只涉及形式,因而和利害无关。而花朵的叶饰的纹线,并不意味着什么,并不依据任何概念,但却令人愉快满意,即是说,善的判断有好和有益这两种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的判断,含有目的概念。而美的判断是纯然淡淡的,它不以概念为依据,没有具体目的,因而它所产生的快感没有官能感性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的利害感,它是自由快感,由此康德对审美和美作出结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总之,使某一对象成为美的对象的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因而无利害或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由“共通感”决定而有必然性,核心的问题是审美不涉存在,只涉表象形式,因而无利害感。因此,他提出了“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区别,纯粹美不涉概念,利害和目的的,而依存美则是涉及概念,利害和目的的。康德举例说,花是属于纯粹美,即使一个人知道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在对花作审美判断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花是否符合作为生殖器这一目的,它只是对花的纯粹形式的判断,而对一个人的美,一匹马的美,一座建筑物,一架飞机的美的判断,却是以一个目的的概念为前提的。花的美属于纯粹美,而人、马、建筑物,航空器的美则属于依存美。在康德看来,纯粹美是极少的,他举的例子只有鹦鹉、蜂鸟、极乐鸟、海产贝类,希腊风格的描绘,框缘或壁纸上的器饰,无标题幻想曲,缺歌词的音乐。大量的美属于依存美,文学艺术也属于依存美。依存美并不低于纯粹美,相反,美的理想不在纯粹美,而在依存美。 b、崇高理论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柏克,出版《论崇高与美》(1756),他从对人的两种情欲入手,提出崇高是与美并列的美学范畴。他认为人有“自我保存”和“社交”两种情欲,社交欲根源于爱的快感,产生美;自我保存情欲根源于恐惧,当人感到恐惧,又感到自我安全并不受到威胁时,也产生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崇高。 康德继承了柏克的关于崇高是克服了痛感后产生的快感的观点。 康德自己的崇高的特点: 第一,美的对象有确定有限的形式,崇高的对象则无形式无限制,比如花、鹦鹉的样子,我们凭感官能够完整地把握,而大海或星空则无边无际,我们凭感觉把握不了它的形式,只能想象它的无穷无限。造成美的快感在于质。造成崇高的快感在于量。 第二,美所引起的快感是直接的单纯的快感, 崇高的快感则是由痛感转化来的间接的快感。美可被促进自身生命的活力所刺激,崇高则是一种间接快乐,它经历瞬间生命力的阻滞,而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加强烈的喷射,崇高的感觉产生了,它的感动不是游戏,而好像是想象力活动中的严肃。我们欣赏花、鹦鹉,直接感到一种愉快,而我们欣赏狂风暴雨的黑夜,则是由于受到震荡似乎生命力受到威胁而又并没有受到真正的威胁所引起的惊叹或崇敬的快感。 第三,美与崇高的区别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美离不开客体的形式,而崇高则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找到。美是由于形式符合了理解力和想像力自由和谐活动的需要,使人产生快感。而崇高是没有形式的,无穷无限的,它超越了理解力所及的范围,发挥最大的想像力也无法使其在头脑中全部再现。面对崇高,理解力和想像力都失去了作用,凭感官和理解力我们都把握不了对象,于是我们心灵中的超感官的能力,即康德所说的“理性”观念被召唤起来,并使想像力服从于被召唤起来的“理性”观念的要求,把精神和情感提升到无限的理性理念的世界,使我们感到可以把握和战胜似乎无法把握和战胜的世界,因而得到精神和道德上的胜利的愉快。 2、文学艺术理论 a、艺术的本质特征 艺术作品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 艺术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区别在于: 自然活动没有理性的意图,只是运动中自然产生结果,而艺术活动是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的自由创造。蜂窝不是艺术作品,远古人类砍削过的木头,才可称作艺术作品。 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在于: 科学是知晓了就能做,一个人懂得了测量的原理,就可以测量出土地的面积。而对于艺术活动,虽然它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但知晓了并不能保证就会做,还必须有技巧训练才行。 艺术活动与手工艺的区别在于: “前者唤做自由的,后者也能唤做雇佣的艺术。前者,人看做好像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后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的。 康德说艺术好像游戏。为什么说艺术像游戏?因为游戏有以下特点: 第一,游戏是自由的,在游戏中,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个国王,英雄,以及随意的角色,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且随时修改,他们并不感到规则的束缚。 第二,游戏中的孩子有双重身份,处在两种情境(假想的情境和真实的情境)中,他是他假扮的角色,又意识到自己在演戏,他一边”表演“,一边欣赏自己和别人的“表演”,因此十分愉快。 第三,游戏只是为了愉快,它没有具体的目的,但它包含的某些理性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陶冶孩子的心灵。 在康德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符合了人的自由本质要求的事物,就叫人愉快。在现实世界中,人的自由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于是依靠想像力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虚构世界。游戏和艺术都是这样的活动,都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令人愉快的活动,因此艺术像游戏。 康德把艺术分为机械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前者是为了认识,后者是为了快感。根据快感的性质不同,康德对审美的艺术分为快适的艺术和美的艺术。快适的艺术,如筵席间开心的自由谈话,单纯以享乐为目的;美的艺术给人的快感是无目的合目的性给人的审美快感。他还认为,能担当由认识向道德的过渡以至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的任务,这一任务只有美的艺术能担当起来, 那么,美的艺术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美的艺术有目的,又无目的。 作为依存美的美的艺术,它涉及到利害、概念、目的。是快乐伴随着诸表象作为认识的样式。美的艺术“直接间接结合着道德诸观念。”因为它同时是修养并调整着精神达到理念,因而使它能容受许多这样的快感与慰乐。2011-10-14这就是说,美的艺术的快感是和认识、道德的提升联系在一起的。但从具体目的意义上说,它没有目的。“美的艺术是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如果说艺术有目的,即它只对自身具有目的。即它以自己的形式,调动人的理解力和想像力的自由运动,适合人的自由本质的要求,使人获得审美愉快。然而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所描绘的“境”是充满人的情和意的“境”,它作用于人的反思判断,使人从个别的感性的肯定,上升为普遍的理性的体验,因此,美的艺术能够推进人的各种精神力量的修养,起到社会的交流作用,从而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社会。 第二,美的艺术不是自然,像似自然。 艺术作为有意图的创造物,如果意图显现出来,露出人工的痕迹,使人看出作者是按某些规律进行创作的,那就束缚理解力,想像力的自由活跃,阻碍审美快感的产生,因此,美的艺术虽然有意图,必然像无意图,好像与自然本身一样,才能获得感动和成功。 总的说来,康德认为美的艺术,从创作上来看,是有意图 (审美意图)的,建筑于理性基础上的自由创造;从特征上来看,它不是自然又像似自然;从作用上来看,它以意境作用于人的反思判断,引起理解力和想像力的自由活跃,使人感到愉快,从而陶冶人的心灵,有益于人生和社会。 b、审美观念 “观念”(德文是“Idee”)又译为“理念”,是指那种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理性概念。审美观念是康德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的重要范畴。 什么是审美观念?康德说:“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像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出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个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审美观念是审美艺术形象,这一形象包含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和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相切合,这一形象是“说不尽的”,又是“说不准的”,它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正因为如此,它能引动欣赏者理解力和想像力的自由和谐,而这种理解力和想像力的自由和谐正符合人的心意机能的要求,引起了欣赏者的审美愉快。康德所说的审美观念,在叙事和戏剧作品中就是典型,在抒情作品中就是意境。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抽取任何一种思想,或用任何一个概念都无法准确地概括这部作品形象的意义,就是里边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这样,说不尽,也说不准。优秀的抒情作品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它的独特深邃的意境,我们只能领悟,而不能准确说出。然而,正因为这些作品有这样的特点,它才有精神,它引动了我们的理解力和想像力的活跃,并且这种活跃本身产生着动力,使理解力和想像力向新的层次运动。也就是说,好像这作品本身有生命力似的。因此人们喜欢它,使它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那么,审美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康德认为,创作艺术形象依靠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作用。“美的艺术需要想像力,悟性(知性、理解力)、精神(理解力)和鉴赏力。”想像力、理解力、理性力、鉴赏力处于一种合目的、自由运动的协调状态,才能创造出符合审美观念要求的艺术形象。那么,这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前三种机能通过第四种才能获致它们的结合。就是说,艺术创作中的想像力、理解力、理性力的协调跃动,是以审美判断为基础,以审美判断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艺术创作是审美创造活动,离开了艺术家的鉴赏力,其他三种心理功能的活动只能是其他活动,而不可能是艺术创造活动,更谈不到创造出符合审美观念的艺术形象。 在这四种心理功能中,想像力是最为活跃的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诗人敢于把不可见东西的观念,例如极乐世界、地狱世界、永恒界、创世等等来具体化;或把那些在经验界内固有的东西,如死、嫉妒及恶德,又如爱、荣誉等等,由一种想像力的媒介超过了经验的界限——这种想像力在努力达到最伟大东西里追寻着理性的前奏——在完全性里来具体化,这些东西在自然里是找不到范例的。本质上只是诗的艺术,在它里面审美诸观念的机能才可以全量地表示出来。总之,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想像力和理性力联系在一起的。它追寻着理性观念的足迹,把理性观念具体化,理性观念作为概念,没有任何一个直观形象能和它相切合,因而想像力把理性观念具体化,产生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更丰富的思想和想象,从而符合审美观念的要求。 想像力不但和把握本体界的理性力联系,同时它也和把握现象界的理解力(又译“知性”,“悟性”)相联系。但想像力并不完全服从知性,它虽从概念目的出发,但当它自由活跃起来,就可以把概念不曾提供过的内容也夹带起来,产生许多附带的表象。这样,想像力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就既暗合着原来出发的概念目的,又包含着许多新的概念,成为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说不尽的”、“说不准的”符合审美观念的艺术形象。 总之,在康德看来,艺术创作的四种心理功能中,创造性的想象力起着核心的作用,它以经验的审美判断作为材料,以对超感性经验的理性观念的追求为引导,它从一概念目的的表达出发,但它又不受这一概念目的的控制,因此它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可以符合审美观念的要求。 C.天才 康德认为,符合审美观念要求的艺术形象是成功的、美的艺术的形象。而审美观念的形成,完全靠判断力、想像力、理性力、知性力之间,特别是想像力和知性力之间能否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和谐活跃的关系。 什么是天才?康德说:“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天才的独创性。 他认为,天才只涉及艺术,不涉及科学。因为科学有和原则,牛顿可以把它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别人,科学并不神秘,而艺术则不能,不论荷马还是魏兰(德国诗人)都无法教会旁人写出他们的那种伟大诗篇。在牛顿和学徒之间只有智力程度的差别,而天才诗人和一般诗人之间则有种类上的差别。科学可以学习,代代传授,而艺术则“每个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绝”。 第二,天才的典范性。 艺术的典范性只存在于具体的艺术形像中,供后来的艺术家体会,给予启示,而不是提供制作的方剂,供人仿造。艺术的继承,只能靠天才的典范作为引导,而这种引导能否起作用,要看后来者有无类似的心理机能了。 第三,天才与鉴赏力的结合 他认为,美的表象,是一个概念表达形式,而能否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要靠鉴赏力,天才艺术家必经找到表达自己独创性典范性的材料、语言,而形式的获得,是缓慢的,苦心推敲,不断改正的结果。很高的鉴赏力是天才的必备条件。2011-10-21 康德美学剥离了美学依附于认识、道德的混杂状态,指出了美的文艺既不能与认识、道德相脱离,又不应成为单纯的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工具的特点,审美无利害,又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等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康德强调天才的独创性,推崇崇高,为浪漫主义兴起起了推动作用,他的审美观念,概括鉴赏规律,揭示了创作的心理功能,对后世的形象思维理论及“形象大于思想”的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康德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并成为现代派理论的源头。它对艺术与自然的区别,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的理论,对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有明显的影响。
/
本文档为【康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