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2011-12-15 31页 doc 20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学科备考方案汇编 目 录 1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62011届高考数学科备考方案 92011届高考英语科备考方案 122011届高考物理科备考方案 152011届高考化学科备考方案 182011届高考生物科备考方案 222011届高考思想政治科备考思路 252011届高考历史科备考思路 282011届高考地理科备考方案 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的亮点和不足 (一)亮点 1.备考研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备考...
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学科备考方案汇编 目 录 1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62011届高考数学科备考方案 92011届高考英语科备考方案 122011届高考物理科备考方案 152011届高考化学科备考方案 182011届高考生物科备考方案 222011届高考思想政治科备考思路 252011届高考历史科备考思路 282011届高考地理科备考方案 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的亮点和不足 (一)亮点 1.备考研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备考的职能作用 (1)研究“两纲”,加强指导 2009年9月,潜心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及考纲,根据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的动向制定学科备考方案和计划,及时召开全市2010年高考备考启动会议,让全市的高考备考方向明确,有条不紊的进行。在2010年的《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出台后,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拿出指导性意见,聚焦新变化,把握命题方向,组织针对性训练,取得了备考的实际效果。 (2)研究阶段复习课型、复习模式、训练模式,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抓好复习课型、复习模式、训练模式研究,通过教学视导或召开备考复习研讨会,让老师们明确各个阶段的复习目的,复习重点,复习,训练方式。通过典型引路,共享研究成果。语文学科滚动训练的模式,落实了基础;二轮复习的“答题建模”指导,了答题思路和步骤;作文的“序列训练”,提升了写作水平;新课程理念在语文高考的渗透研究,把握了高考的新动向;本土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了来宾市名师的作用,提升了全市语文备考的综合实力。 (3)变革视导方式,加强指导的针对性 本学年度的视导加强了对课堂管理、教学研究和高考备考、教风学风的大调查、大研究,帮助教研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就某些个性或共性的问题与学校教师进行视导研究,拓展和深化视导,促进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备考中出现的问题。 (4)立足研究服务,做好具体工作。 为了打破封闭式备考现状,努力做好服务各校的学习交流和研究工作,如建立公共邮箱等,不仅尽可能全面参与,共同总结学习经验,还努力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为各校借用它山之石,攻自己备考之玉,提高备考效率提供方便和帮助。 (二)不足 1.预见不足。在作文指导方面,我们的侧重点放在新材料作文的指导上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我们认为不会再出漫画类的作文题了,虽然要求各学校对学生也进行指导而且也写过,但没有作为重点训练,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的作文题就是漫画类的,有可能在审题上有些同学会感到有些困难。 2.各学校对尖子生的辅导虽然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收效不大,但语文高分层还是很少。 3.试卷的讲评在方法和技巧上还有待于改进,多进行解题的回顾与总结,概括与提炼。 二、2011年高考备考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出质量核心,强化组织管理,做实“考本”研究,优化创新课堂,实施“重点策略”;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研究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的备考传统和经验,做到管理环节上不留空档,教学细节上不留疏漏,目标枝节上不留遗憾,为实现我市高中教育质量再攀新高,建设教育强市再立新功。 (二)2011届毕业班师生基本情况 1.全市许多学校的高三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一跟上来的,对学生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熟悉,这对高三备考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高一以来所做的一系列基础训练,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届学生的一些不足,但由于教学目标、要求不一样等各种原因训练还不是很系统、到位,督查工作的缺失和一些新教师(各学校第一次上高三的新教师约占40%甚至更高的比例)经验的不足更是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又为高三的备考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障碍。 2.学科处境:被歧视、被挤压、常常被认为学不学都差不多。学语文靠的是慢功夫,可是很多学生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学习语文,结果短时间的付出与期望值不成正比之后,他们常常觉得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甚至其他科目的一些老师也这么认为,这使得本来就处于被挤压状态的语文学科的处境更为尴尬,我们语文老师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3.高三学生纪律性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但较之其它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够;大部分学校认为65%-75%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审题意识,解题思路不明,表述不规范,书写不认真;作文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缺乏章法。等等。 (三)常规管理与指导 1.做实“考本”研究 要立足市情、校情、班情、科情、生情,从备考出发到应考落脚,为提高效率,扩大效果做好“考本”研究工作。 “考本”研究要着眼于备考经验的传承和备考的科学性 一要研究学生,加强心理辅导,注重学法指导,抓好重点生和临界生。 二要研究备考,坚持集体备课,研究好“三课”(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科学制订学科备考计划和各单元复习计划。 三要研究考试。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 四要研究信息。组织好来宾质检,考出真实成绩,用好成绩数据,结合平时调研,客观分析得失,及时调整备考方略。 五要研究课改。高考试题的命制已经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优化创新课堂 (1)课堂要优化在常规上。教学常规要吸收课改营养,备课要死盯目标,课堂要死盯效率,过程要死盯细节;把备课搞精,把课堂搞实,把批辅搞硬;增强备考的目标意识、课堂的效率意识、环节的成败意识 (2)课堂要创新在模式上。创新课堂模式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二是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三是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 四是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实现四个转变,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模式。 (3)课堂优化创新要锁定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要贯彻能力是练出来的思想,要把高考备考教学指导当一份技术活来做,示范,精讲,优选,精练。 (4)继续贯彻落实分层教学和辅优补弱教学模式。重点班和普通班要有不同的升学侧重点和教学的侧重点。辅优补弱工作继续强化优等生加强弱势学科,边缘生强化优势学科,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时间备考效率。 (5)坚持滚动式教学方式,基础复习带专题、专题复习带综合,综合复习带模拟。第一轮复习阶段考试注重基础;第二、三轮模拟考试阶段侧重能力和应试技巧。 (6)强化群体意识,抓实集体备课工作。同校高三语文教师要把集体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目标,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优化学科教学,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联系,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义。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课题、有效果,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针对性。备课组要统一资料、统一通过统一集体备课时间,各备课组了解学生一切,对不同层次学生备考要求各有所侧重,一类层次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并适度加大课堂容量,注重高考升学效应;较低层次学生注重基础和技能性训练,注重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加特长型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铺垫。各层次都要把握好课堂密度,不贪多求全,但力争一课必有一得。 (7)注重方法指导,优选习题保证训练质量,强化高三年级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今年高考对学科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注重方法指导,高三教师必须上好每一节课,讲全每一个知识点,讲透每一个难点,讲清每一个重点,讲好每一个得分点,同时调动并指导学生自我复习,加强应试心理和方法的指导,提高效率,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8)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充分利用板书的示范作用,注重解答的规范性;力争给出相对详细的答题思路和尽可能详实的赋分。做到答全要点,卷面整洁规范。 (9)各学校教研组安排好备课组备考策略。月考和模拟考试时间安排不要过密,避免加重学生备考压力现象发生。 (10)注重教学反馈,强化教学的有效性。高三教学任务中、难度大,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认真批改作业(笔记本、试卷、练习册),争取优生面批面改。要注重课前提问、检查的高质量、高效率。每节课下课之前要留有足够时间布置下节课教学任务,杜绝铃响后压堂现象。 (四)三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 本着“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语文学科复习备考工作。 时段及环节 目标及要求 主要活动 时间 第一阶段:结束新课 结束新课 在此阶段陆续结束新课。 8月至9月底 第二阶段:一轮复习 以课本、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构建网络,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备战市教科所组织的“3月考” 10月初至2月底 第三阶段:二轮复习 针对新考纲、当年高考走向和第一轮复习中的不足,突出重点,突出主干,整体建构,注重能力,强化专题,查漏补缺,克服遗忘,提高解题速率和正确率。 备战市教科所组织的“4月考”、 3月初至4月底 第四阶段:三轮复习 综合演练,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学生自信心。高考前一两周为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保温训练,调整身体和心理。 “5月考”,补缺补漏 5月初至6月初 (五)重点对策 1.做好两个结合 (1)做好应届生和复读生相结的文章,抓好复读生工作。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结合,强化基础与纵深扩展相结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2)做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文章,抓好尖子生、重点生和边缘生工作。对于尖子生要定好对象,建立档案,教师要科学进行跟踪指导,千方百计地让其优科更优、弱科不弱,在课上多给机会,在课下多开小灶,最大化提升备考实效性。 2.实施三个重点策略 在统筹兼顾,总体设计,面向全体,促进公平的前提下,实施“重点策略” (1)做强重点校。和柳州地区民族高中、市一中及各县重点中学在单向活动、双边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外延,丰富内容,推广成果。共举质量旗,共打质量牌。 (2)做强重点班。重点班是我市语文高考的龙头戏,是各校语文高考的龙头戏。做强重点班要强在领队带头突破精品,强在一本保苗,强在冲本实力。 (3)做强重点人头。要落实重点学生培养的思路及早做好精品学生的辅优扶弱,重点突破。以后三次质检成绩为依据对全市文理科有冲击名校的学生进行单项分析,力争语文成绩再有新突破。 3.狠抓基础,建构体系,顺利过渡 (1)古诗文的复习背诵贯穿高三整个复习过程;并继续整理、印发背诵目录及背诵内容。其他专题板块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识记在进入专训前都要过一遍。要强力干预学生早晚读、自习的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识记、阅读的效果,夯实基础。 (2)课本复习要与考点相扣,加强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形成明确的考点意识,防止按老套重复课文的学习。五、六册的现代文和文学作品适合于用提纲式教学,即对照科学文和文学作品的考点和考题,关顾文章内容、语言和技法,拟题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节约时间来进行其他内容的复习。 做好以上过渡性工作,是为顺利有效地进行专题训练打基础。在这个阶段,要对部分急于要求进入专题复习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计划上的指导,让其认识到课本学习和基础巩固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建构与能力提升的关系,消除急躁情绪,以落实学习任务。 4.巧用资料,精析典题,注重方法 (1)本着全(考点)、精(内容)、新(题目)的原则审慎选择资料。对于选定的用于总复习的资料,对知识、方法、题目的处理和运用,教师必须走在学生前面,要从涵盖面、难度、典型性、新颖性等方面进行衡量以筛选,科学取舍。通过各种渠道适时获取富有价值的专训题和套题,并进行筛选、整合,制成活页训练题作为补充,以用于强化训练和模拟检测。每个专题结束时要进行检测,反馈复习效果,并及时查缺补漏。 (2)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讲解,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和对比,触类旁通,反复训练,反复纠错;切忌贪多求全,滥在其中,走了过场,以达到举三反一。 (3)在训练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验,总结规律和方法,适时点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审、答题技巧;对主观题的部分题型要形成一些答题模式,强化训练。另外,书写习惯、表述习惯、思维流程等方面都有技巧,都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掌握,从而培养强烈的得分意识。 5.明确现状,突出重点,攻弱有方 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有一些较为共性的弱“点”。借助每次考试,教师要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将学情了然于心,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尽快补救。 (1)懒于动手,书面潦草。教师要确定对象,布置任务,落实到人头,勤于督促检查,强化训练,尽可能矫正其不良习惯。 (2)文言能力差。根源在于文言语言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要定时定量布置识记的任务,及时检查落实,并运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引导建构文言知识体系;同时适量增加句、段翻译的训练内容,并及时评讲、反馈、指导。 (3)古诗鉴赏和表述能力差。在方法上,一是落实诗歌的基本知识,督促学生记在心里;二是加强方法指导,形成答题模式,通过训练,明晰思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4)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语言组织能力差。在方法上,一要形成文体知识框架,二要对照典题归纳、掌握类题答题模式,三是对照方法强化训练。 (5)作文审题、构思能力差,内容空洞,得分意识不强。在方法上,一要精选高考作文题,配以高考优秀作文,两相对照,引导学生找“感觉”,悟方法;二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讲评,特别是针对具体文章要进行细致分析,共同推敲修改,进行“升格训练”;三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并以素材为依托进行逆向训练,通过“分解动作”的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审题、构思能力和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作文专项训练贯穿在高三全程中,教师要按计划进行系列指导和训练,不安排过多集中复习的时间。 6.关注学生加强指导 高三学生心理复杂多变,情绪容易波动,语文教师也要关注其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对生活中困惑给予耐心开导,对学习中的迷惑给予精心指导,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2011届高考数学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备考的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早计划,早安排,各学校备考工作计划性较强,大部分学校都能通过三轮复习强化,2010年高考数学科成绩比2009年高考成绩有所提高(据各校上报数据统计)。 2.学校能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尊重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避免了盲目考试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柳地高、来宾一中、武宣县中、来宾四中由原来的“一周一大测”改为“一周一小测,两周一大测”,训练效果明显。 3.高三数学老师责任心强,积极性高,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复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柳地高、来宾一中、来宾四中等学校能根据本校生源情况自编部分模拟试题,针对性、实效性强,学生乐于接受,训练效果良好。 4.涌现了一批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优秀高三数学老师。如忻城高中的罗海东老师,课堂上非常关注学生学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来宾一中廖月屏老师,课堂设计精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能力培养,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民主。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5.三次统一测试所选用的试题质量较高。第一次和第三次统测由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和我市教研员联合命题,第二次统测由市学科中心组独立命题,试题质量高。老师们普遍认为,三次统测试题对高考备考有较好的参照性、导向性,达到一定的仿真效果。 6.每一次统一测试后,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分析,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寻找不足和制定相应对策。如一模质量分析以如何命制一份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为切入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以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二模质量分析主要从学生能力缺陷查摆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等。 (二)不足 1.部分学校选用复习资料失当,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的复习用书偏难偏繁,师生使用比较费劲,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2.薄弱学校教学进度缓慢,基本不能完成第二轮复习就苍促上阵参加高考,有些教师不是从自身出发查找原因,而是过份强调生源质量等客观原因,教学上缺乏进取心。 3.大部分老师上课时还是“满堂灌”,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4.文科数学整体水平偏低,文理应届生成绩均落后于历届生成绩。 5.不能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引领作用,成员之间只是在召开质量分析会时有所交流,未能形成常态、常规研究,未能形成教研合力。 6.学校对三模的质量分析重视不够,认为“生米已煮成熟饭”,数学科“临门一脚”乏力。 二、2011届高考备考思路 (一)指导思想 强化基础训练,重视能力培养;科学安排测试,避免加重负担;认真钻研考纲,狠抓课堂效率;激发教师热情,形成备考合力;强化培优补差,力争全面提高。备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思维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过硬的应试心理”。 (二)基本情况 1.各校高度重视高考备考。开学初大部分学校对高三任课教师进行调整,很多学校把上一届优秀的老师调到本届任课,增强了高三数学教师实力,全市拥有一支较为稳定高三数学教师队伍。但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课堂上只重讲解,不重启发,严谨有余,活泼不足。 2.增补了柳地高潘小政老师、来宾一中李永春老师为学科中心组成员,进一步充实了学科中心组实力。 3.除一两所薄弱学校外,各校基本完成新课授课任务,当前已进入第一轮复习。 4.部分学校数学科成绩仍是“短板”。如合山高中、金秀高中、良江中学、八一中学、武宣二中、忻城县中、地高文科班、来宾一中文科班等。 (三)常规管理与指导 2011届数学科高考备考常规复习主要围绕六项工作开展: 1.资料准备。检查督促各学校选好复习资料,提前准备好模拟试题(含征订和自制题目),遵循原则:内容适当,容量合理,选题精新,符合考纲,学生易学,力求避免复习资料过多、过难、过繁或重复征订等。 2.测试安排。首先,认真组织全市统一质量调研,命好题目,做好每一次测试的质量分析;其次,检查各校测试安排情况,避免测试的随意性、无序性等,避免因测试安排不当而影响复习进度,加重学生负担。 3.组织研讨。一是每个月中心组成员集中一次,研讨全市各阶段的备考策略;二是每次统测后召开一次备课组长会,互相交流通报各校复习情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根据复习中碰到的问题适当地召开老师、学生座谈会,总结先进经验,解决复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进行专题研讨;四是聘请专家到我市讲学,分另在今年十一月和明年四月各举办一次高考备考专题讲座;五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本市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4.教学视导。一是教研员力争每周听一节高三复习课,密切掌握高三教学动态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二是参加单位组织的统一教学视导活动;三是教研员每个月到两所以上学校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引导教师上好高三复习。 5.进度监控。和学校备课组长保持密切联系,确经常督检查,确保教学进度按原计划进行。 6.信息收集。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互通备考信息;加强与外地名师名校的联系,收集高考热点信息。如联系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湖南炎德文化公司,南宁市二、三中、柳州高中等。 (四)三个阶段复习安排 数学科备考复习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初至2011年2月底。复习方式:按章节进行单元复习,主要目标是巩固章节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技巧、题型。要求教师在合理使用资料基础上,编写好学案、,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以单元训练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夯实学生基础。 第二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四月底。复习方式:以专题为主线进行复习。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重点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对重点专题要重点训练。专题复习不必面俱到,全书可分为: (1)函数与导数、不等式; (2)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3)向量与三角函数; (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5)直线、圆与圆锥曲线; (6)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 (7)概率与统计; (8)数学思想方法:函数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运动变化思想,客观题解法研究等。 (9)热点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创新型问题。 第三阶段:2011年5月初至高考。复习方式:前半段以综合训练、模拟训练为主,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正确性,提高解题速度为主要目标,后半段进行查缺补漏,回归课本,整理知识,进行实战演练和心理调节。 (五)重点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高考备考的实效性,拟采取如与重点对策: 1.以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应对策略:2011年3月,组织开展高三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拟由忻城高中罗海东、来宾一中李永春、地区高中潘小政老师各上一节研讨课,由韦茂山、张进方、覃卫平进行点评。以此促进高三数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以强化备考合力为目标的应对策略:一是吸纳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肯钻研的高三优秀数学教师进入学科中心组,充实学科中心组实力;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高三备课组长、任课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互相交流备考经验,共同解决备考难题。三是组织中心组成员深入学校调研和示范,帮扶合山高中、金秀高中、武宣二中、来宾二中提高数学成绩。四是和学科中心组成员、备课组长约稿,共同完成来宾日报“高考名师点拨”撰稿任务。 3.以提升教师素养为目标的应对策略:利用九月份召开教师座谈会之机,对教师进行命题方法培训,结合2010年高考质量分析进行高考试卷分析方法培训,结合一模质量分析,由学科中心组成员进行客观题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专题培训,结合二模质量分析,由学科中心组成员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2月份组织老师研究2011年考纲,并把研究心得通过报刊发表。 4.以加强答题规范性为目标的应对策略:二模后每校选取6份学生优秀答卷供各校交叉展出,聘请2010年高考阅卷老师到一些学校面向学生进行答题规范培训。 5.以提升文科班、应届班成绩为目标的应对策略:教研员进行教学视导时主要对文科班、应届班进行指导,检查文科“短板”学校教师的复习计划、教案、学生测试卷等。 6.以培养尖子生为目标的应对策略:每所学校选择8名数学尖子生(地高15名),从摸底考开始,把这些尖子生承包给相应数学老师,要求老师密切关注这些尖子生的学习、生活,每一次大型考试,对这些尖子生教要面批面改。 7.以监督教学进度为目标的应对策略:实行备课组长月汇报制,每个月备课组长把学校教学进度通过电邮报到市教研员处,以便统一调控和指挥。 2011届高考英语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英语科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能以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重新研究近五年高考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在高二放假前就制定出初步的,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备考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及时调整,让教师学生走在时间的前面,进入高三后更加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在备考的征途上少走弯路,力争每天进步一点点。 2.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各校高三备课组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同时利用好英语中心组成员桥梁纽带及学科引领的作用,加强各校之间的有效交流及资源共享。顺便说一下,2010年英语科高考作文(书面表达)题与由中心组成员命制的我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的题目相似度极高,2010年高考,我市文理全体高考考生英语成绩140分以上就有50人。 3.提高每一堂课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思维及动手的时间和空间,课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课后;高度重视每一次考试,做到每考必改,每改必讲,每讲必精。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把平时的测试当作每一次的高考,这样,到真正上高考考场的时候他们才能镇定自若,就象平时的每一次测试一样。 (二)不足 1.有部分教师还存在“吃老本”现象,缺乏创新动力。 2.有部分教师尚存在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总寄希望于学生课后提高。 3.对考试的频率把握不准,听说别的好学校周周考月月考,自己也忙着仿效而没有从自己的学生实际出发。 二、2011年英语科高考备考策略 (一)指导思想 把英语教学十二字方针(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缩减为六字方针(语篇应用交际)并将其贯穿于所有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 (二)基本情况 近年来英语科高考成绩虽然不错,但教师及学生均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无法掩盖,有部分教师难以胜任高要求的高三英语教学工作,很难让其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当中不学英语或不知如何学英语的大有人在。老师对学生的学情及学法指导的关注度不够。 (三)基本备考思路 继续发扬2010年高考的亮点,同时强调高三英语教师进行以下“五个认真研究”:一是认真研究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和近年高考英语试题,明确高考英语命题方向;二是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认真研究学生学情,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四是认真研究答题技巧,让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能力;五是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抓好第一轮复习和专题训练。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到11月份,完成了高三册的全部内容后,就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在这阶段主要抓好高一、高二课文的知识点复习。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阶段的复习计划2011年1月底完成。 第二轮复习时间是1月底到3月。这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 第三轮复习接下来就是4月份到5月是综合能力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以练习套题为主,临近高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他们把握好中、低档题。考前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为了使考生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我们要求考生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考前时间做了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者的意图和命题方向。 (五)重点对策 1.加大语言的输入量,培养良好的语感 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作基础,学生学英语只能靠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英语语感的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无论哪个年级都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听、读、写练习,以句子和语篇为单位,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为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2.精讲巧练,重视试卷讲评 在高三上学期学生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下学期是每周都有一次周考,因此试卷讲评也就成了高三英语的主要内容。如果试卷讲评课上得好,对加强学生的记忆、促进理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模拟测试和讲评就难以收到效果。 因此,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绝不满足于把答案一公布了事,而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备课,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快与慢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试题比较简单,得分又高,那么讲评时,速度就快,有些题目点到即可,有些甚至不讲。如果试题比较难,得分又低,讲评的速度就放慢,同时,适当让学生参与讲评。 第二,先于后的关系。先讲有代表性的重点题型,或者先讲普遍出错的题目,对于那些没有参考价值的试题,以及学生普遍做得好的题目,则放在后面讲解。 加大语言的输入量,培养良好的语感。 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作基础,学生学英语只能靠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英语语感的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无论哪个年级都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听、读、写练习,以句子和语篇为单位,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为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3.重视培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注意反思自己的学习,注重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听课、以及课后的复习工作,帮助和指导他们如何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4.加强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专题复习辅导和讲评试卷的时候,要注意教会学生的答题技巧。例如,如何做听力题,如何提高信息获取题的答对率。在做阅读理解题中,如何进行快读、寻读、跳读,如何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如何做信息量较大的真假题。还有,写作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写才容易得高分等等。 5.限时训练,提高高考应试的技巧 针对高考题型,限时训练是提高高考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必要环节。争取每周用一节课来进行限时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如语法、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等,不但能通过熟悉题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同时还能更加准确、高效地捕捉考点,从而减轻压力,达到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同时,学生课后自己做题时,我们老师也应要求学生严格限制时间,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2011届高考物理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的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市教育局、市教科所领导、各校领导高度重视高三备考工作。 2.各校高三年级物理组全体教师狠抓落实,提前谋划,明确教学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3.认真抓好全市三次模拟考质量分析工作。 4.精选高三备考资料。 5.加强集体备课工作指导。 6.加强相互听课、评课活动。 7.收集外地高考信息,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二)不足 (1)大量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部分教师信心不足。 (2)尖子生偏少,培优工作有待加强。 (3)理综考试的答题方法意见不够统一。 二、2011年物理高考备考思路 (一)指导思想 通过高三物理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在2011年高考中使我校的理科综合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2011届我市理科毕业班基本情况 学生基础与去年基本相当,尖子生较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概念不清、物理规律不明、解题能力较低等问题。第一次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较多,备考经验较欠缺。 (三)常规管理 1.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引领作用,搞好几次全市统测的质量分析反馈工作。 2.加强与各校的交流与沟通,加大下校听课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学科备考活动。 3.深入学校听课,加强对部分学校的备考指导工作。 (四)三个阶段复习安排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把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把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初,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对策 1.眼光要准 “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高考大方向把握准;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瞄得准;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摸得准,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抓得准。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平时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权威学校的最新高考模拟题;并要深入学生之中,通过交谈,问卷调查,作业、试卷的批改洞悉学生心理兴奋点与问题所在。 2.上课要精 “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精讲。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 (2)精练。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多练。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 (3)精选。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取我所需,为我所用,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教师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评,学生都会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3.备考过程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2)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以资料为辅,看、讲、练、评、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记住了公式,会用公式解题,更应该学会科学的总结规律,把公式和概念真正变成自己手中的武器,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3)点与面的关系,以课本为主 高中物理包括力、电磁、热、光、原五大部分,有100多个知识点,这是“面”。由于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它不可能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只能依据现实问题与能力的系统性反映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把握主干知识,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这些主干知识包括:动力学知识、动量与冲量、功能关系;热学中的气体状态参量及其关系;电磁学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与电热,磁场对电流及运动电荷的作用、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学中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等。抓住这一重点带动其它,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4)量与质的关系 复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利用它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甚至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与做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那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摒弃题海战术,而强调提高做题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做题的质量呢? ①克服做题首先想用什么公式,然后马上列式求解,解出结果来不进行反思,立即找答案核对这种不正确的程序。 ②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道“生题”,对于做错了的题,应该认真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泛,往往收获也就越大。 ③提倡按照题目立意进行解题的最佳解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④反思小结:①还原知识、加深理解②总结经验、积累技巧③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5)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4.防范学生一个重要的失分点——物理实验 近几年的高考都有相当分量的实验题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多年来由于重视不够,实验题是学生最大的一个失分点,有专家这样说:“得理综者得高考天下,得实验者得理综天下”,所以要狠抓实验复习。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即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具体复习中要求: (1)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正确地读取数据的方法。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多用电表,示波器,双缝干涉仪,等等,先讲清楚再到实验室亲自操作。 (2)把高考说明要求的18个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复习。主要可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样便于在复习中,除了复习实验内容外,还可总结出实验的不同类型以提高实验能力。例如:测定性实验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间接测量往往与某些规律相联系,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测量,就与电阻定律相联系进行间接测量,又与电阻的测定、面积的测定联系起来,确定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电流、电压、金属直径和电度。通过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选用实验器材的标准,同时又复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的使用。这个实验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要很好复习。 (3)要加强实验设计的练习和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即根据考题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确定要测定的物理量,再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以及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复习必须要将实验理论和实验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只有经过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1届高考化学科备考方案 一、2010年高考备考亮点及不足 (一)亮点 1.从10年高考备考开始,要求我市化学教师认真研究高考试题:通过中心组几位教师的共同探讨得出化学计算将以化学平衡为基础进行考查;化学实验将要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绘制。 2.要求各校强化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不足 1.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如已经分析到将要考化学平衡,虽然三次模拟考试渗透一些化学平衡,但考后了解到有的学校对平衡专题的复习没有落实到位。 2.有少部分学校的高三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考纲》及高考试题;有的哪怕研究了也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入研究。如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如果深入研究我们能预测到化学实验的考查方向。 3.教学进度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缺憾;部分学校教学进度总是滞后,出现前宽后紧的局面。 二、2011年高考备考思路 (一)指导思想 要求各校化学教师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10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基本情况 1.据了解,我市高三年级启用较多的新教师有的是跨年级上课,新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把握的不是很好。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化学计算能力、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低。 (三)常规管理与指导 1.开学之初,要求各校本学科组已经拟定好本学年的工作计划。 2.要求各校加强集体备课:各校化学科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三落实。 3.按计划正常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节听课任务。 4.强调各校强化周、月考管理及成绩分析工作。 5.组织好统一质量调研,注重每次考试的结果分析,及时统计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作量化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整体安排 第一阶段:一轮复习2010年9月-2011年2底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第二阶段:二轮专题复习2011年3初到2011年4底 主要是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挖掘、总结、处理,使之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对于历年高考中常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精选练习题。以教材,高考试题为资源,采用归纳、对比、整合三种复习策略,以小专题的形式,逐个解决。 第三阶段:三轮5月初到6月初 指导各校训练学生应试能力。以综合训练和模拟练习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是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辅导;三是有意识调节学生的生物钟以最佳状态进考场。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11年6月1-6日)。学生自行整体调节 (五)重点对策 1.深入研究高考 (1)以中心组带动各校研究高考试题:①化学实验方面:连续四年以碳的性质为基础,07年C与H2O,08年化学实验也与C有关,09年C与H2SO4、10年C与CO2,明年会考察C的什么性质呢(还有C与O2、HNO3反应)?非金属的性质的考的很多了,会不会考金属的性质?如Fe与浓硫酸反应,首先产生SO2,后产生H2,先检验SO2并除去,然后干燥H2,最后用CuO及CuSO4·5H2O检验生成的H2O,同时检验溶液中是Fe2+还是Fe3+?。②化学计算方面:2010年高考中化学计算比例比原来增加了:第7题pH的相关计算及电解质溶液的稀释、第10题过量问题的计算(用守恒法)、第27题化学平衡计算等。就第Ⅱ卷而言,最近连续3年是考了:氧化还原到电化学再到化学平衡。那2011年呢?将要怎么考,值得我们深思!③有机物的考查相对稳定,试题中都会出现命名、同分异构体等。 (2)以中心组带动各校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充分用好`《2011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理综)》。复习过程中认真收集和听取各地专家的对今年高考的预测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科学。待新考纲和考试说明公布后,再及时查找其中的差异,结合专家的解读,提高对今年高考说明的认识和把握,保证复习科学性和针对性。 (3)组织教师研究学生高考时问题之所在:①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化学式字母大小写错误、反应条件没有注明,未配平,有机反应写成了“=”,沉淀与气体符号漏写等。特别是生成物中小分子容易漏掉。②化学用语运用错误,包括物质名称错误,如,“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醛、氨、胺、铵错写。③无机物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有机物的结构式也不规范,元素符号与单质的化学式错写等。④不按要求答题,如要求写名称错写成元素符号。⑤审题不清,答非所问。⑥条理不清,关键性的文字说明没有,如没有准确表述“各取少量”、“加水溶解”、“加试剂”等。⑦表达能力存在缺陷,化学学科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及专业语言表达两个方面。非选择题的答题方式主要是填空,虽然答题要求也只是结论性的,但要能在填空时有效得分,必须既要懂得命题人的思路(知道答什么),又要揣摸命题人意图(怎样答才完美)。⑧化学科学的专业意识薄弱,化学计算题一定是化学的而不是数学的。因此,有关计算一定与化学量或关系有关。 2.科学备考,提高效率 (1)认真学习往届备考经验,结合本届高考的实际,要求各校结合实际制订、实施好复习备考计划。 (2)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密度合理、节奏明快,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让学生自己消化、掌握所要复习的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落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每个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近五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理综高考试题的化学部分试题,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的生长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务必要强化基础、淡化热点,全面、深入复习。如果仅仅抓住热点不放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就会在面的方面失去更多的分。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和讲评,即习题的讲评一定要讲清来龙去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关键要讲清思路、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4)重视训练 Ⅰ.各校要重视试题的命制:对周考、月考等试题的命制要求: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你想考什么(如本次考试我想考化学计算)?不能与平时的课堂教学脱节,新情境,训练学生接收新信息并转化为应用信息的能力。②知识点要全面。③把握试题的难度,学生不会做的不能出。或者增加一些提示信息。如推断中某物质A是氯气,我们可以补充“A为黄氯色气体”等。④出题一般从Ⅱ卷开始,然后根据Ⅱ卷知识点决定Ⅰ卷的内容。⑤多收集好的试题(平时多看试题,然后按知识点分类收集)。 Ⅱ.要求各校有针对性加强三个方面的训练:①加强学生读题、审题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②加强学生解题思维方法和思路的指导和训练。③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Ⅲ.重视反馈,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反思做错的原因。 如2010年全国Ⅰ卷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B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学生做错的原因:题目比较新颖,没有见过,心理比较紧张。本质的原因是:学生接收、应用信息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欠缺。 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抓落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了,2011年的高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011届高考生物科备考方案 一、生物科2010届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专家引领:九月份在全市高考备考研讨会上,吴佳德老师所作的《捕捉高考命题规律,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专题讲座内容详实、指导性强。 2.柳地高、象州县中、忻城高中、来宾四中等学校的备课组在复习备考中注重团队意识,充分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 3.针对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的综合能力复习中,忽略对基础知识回顾的现象,象州县中及时采取每节一练的措施,补漏效果良好。 4.学科中心组成员在模拟考命题与审题、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中的作用突出。 (二)不足 1.部分备课组缺乏凝聚力,未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无集体备课或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对复习策略、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等未达成共识,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2.部分老师在备考复习中对学情的关注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备考复习效率不高。 3.部分老师对考纲及近年高考试题未深入研究,对复习资料的选择较盲目。 4.部分学校对复习进度的把握不科学,出现前松后紧之现象。 5.学校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闭门造车现象较普遍。 二、2011届高考复习备考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科学备考,提高效率;扬2010届复习备考之长,避其之短;加强校际教研,帮扶薄弱学校,谋求共同提高,力争使本届生物高考成绩有所突破。 (二)基本情况 1.据了解,本届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无大的改观,两极分化明显;重点高中的班额较大。 2.各校教学进度不一,同一学校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进度亦不一致。 2.高三把关老师的数量无大的变化,但新手的比例较大。 3.增补了柳地高的邓福寿老师和市一中的韦永秋老师为学科中心组成员,进一步充实学科中心组实力。 (三)常规管理与指导 结合我市生物科近年来复习备考的情况,本届高考备考常规管理工作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把握方向、制定计划。督促各校备课组长组织高三老师研究近年高考题及考纲,明确备考方向,并根据全市备考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组备考方案。 2.选准、选好资料。检查督促各学校选好复习资料(含模拟试题)。资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内容适当,容量合理,选题精新,符合考纲,学生易学,避免过
/
本文档为【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