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2011-12-17 7页 pdf 587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4049

暂无简介

举报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2O1O年 5月 第42卷 第3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10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订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1.42 No.3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王 岩,李 武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 的问题。近几年,中国在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快,在低碳经...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2O1O年 5月 第42卷 第3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10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订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1.42 No.3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王 岩,李 武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 的问题。近几年,中国在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快,在低碳经济内涵研究、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生 态经济、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机制和政策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碳税研究等 方 面,都取得 了成果 。 关键词 :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交易;碳税;机制和政策;发展路径 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18(2010)03—0027—07 在地球生物圈中循环的活性碳大约有 4万千 兆吨(Gt一10亿吨)。大气层、植物和海洋表层是 活性循环碳构成的三种基本来源,每一种都在 600Gt一1000Gt。动物生命只需 1Gt一2Gt。地表 土中有 转移很慢 的 1500Gt的碳 ,在深海 中有更 慢的 3800Gt的碳。除 了这些 自然循环 的碳外 , 当它们远离了早期 的地球大气层后 ,还有大量的 碳储备在沉淀的碳岩层 中和矿物燃料 中。因此 , 通过人类燃烧“矿物”燃料 ,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以 及很久以前被最初 的植物生命分离 出来 的太 阳 能。燃烧使含有能量的碳氢化合物有机分子转化 为碳 、氢 以及很 少 量 的氮 氧化 物 ,即二 氧化 碳 (CO )、水蒸气和一氧化二氮 。 根据联 合 国政 府 间 气候 变 化 专 门 委员 会 (IPCC)发布的第 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在过去 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 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 0.3~C一0.6"C;近 5O年 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 氧化碳、 甲烷、氧化亚氮 等温室 气体 造成 的;并 预测 ,到 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8℃一4.0"C。①全 球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 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 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 生安全,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气候近年来 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986—2006年,中国连续出 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与灾害的频率和 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 衡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 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受到威胁0。英 国政府发布的《气候变化 的经济学 :斯特恩报告》认为 ,气候变化 的经济代 价堪比一场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所以,发展低 碳经济和研究低碳经济问题正在成为国际社会 日 益关注的问题。 一 、低碳经济的内涵 至今为止,对“低碳经济”内涵没有统一定义。 在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 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词,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以 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 庄贵阳(2005)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和制 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少 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 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l_l 谢来辉(2009)提 出,“碳锁定”③是理解低碳 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 本身的深刻内涵基础上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 收稿 日期 :2010一O1—06 作者简介 :王 岩,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特邀专家; 李 武,男,河北秦皇岛市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27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 3期 经济提出了新 的认识 ,并认为发展低碳经济 的本 质是要解除碳锁定。I_2] 崔大鹏(2009)提出,低碳经济的要点是提高 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 CCS。这是低碳 经济的实现方式,作为低碳经济的定义不准确。[3]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 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 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 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④为 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 周生贤(2008)在《低碳经济论》这本书的序言中 提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 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创新和发展观的 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L5 李建建、马晓飞(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低能 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其特点是通过实 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 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其本质是通过不断增加 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 济,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6]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 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 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 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 、节约能源 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的开 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 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 委员会 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 究》,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 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 比在生产和消费 中能 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势头”[7]。 二、关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 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 济已经有广泛和深人 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它 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都考虑到人与 自然是相互依赖 的。但是,它们之 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近,理论界开始关注对它 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杨志、张洪国(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应对气 · 28 · 候变化最有效的经济方式,是高碳工业化时代最 具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方式 ,而循环经济 作为以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经济方式, 即便在低碳经济时代也是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 济方式。绿色经济是作为应对高碳工业化时代灰 色经济的一种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经济,循环 经济是构建这种绿色生态经济的方法或实现这种 环境的路径。在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人类经 济活动正在走向以“低碳为核心”的“绿色经济”。 为此,除了要构建以低碳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传 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崛起之外,除了要实现能源 产业的清洁绿色之外,还需要整个制造业特别是 资源加工业,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否则 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不能实现。I8] 方时姣(2009)认为,首先,低碳经济在本质上 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 展。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 发展模式的最佳形态。其次,发展绿色经济要求 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 损害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 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 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 一 致,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 式。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 选择、最佳体现与首选途径。同时又向循环经济 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 发展循环经济 的 目标 中, “最少的废物排放”,首先应该是碳排放量最小化 与无碳化。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发展低碳经 济,低碳经济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L9] 崔大鹏(2009)认为,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内涵 宽泛 ,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外壳”;循环经济侧重于 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可以理解为其中 的一个重要分支或方法论;低碳是可持续发展的 核心、本质和灵魂,它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的,从而在操作中有明确的“抓手”,低碳经济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主要路径。【3 三、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机制和政策研究 (一)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潜力、 机遇与挑战 庄贵阳(2005)认为 ,面对 国际社会的减排压 力和重化工发展趋势下的能源和资源约束 ,中国 只能寻求低碳发展路径。[1 庄贵阳(2008)指出,中 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开展 CDM项 目的主要战略 国,是目前全球 CDM 市场减排的最大供给者,这 王 岩,李 武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是中国的机遇;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是, 存在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及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结构。L】叩 胡鞍钢(2008)指出,我国高密集的生产和消 费煤炭的方式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的,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日益尖锐 ,这是我国 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所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是人类的共同挑战,仅靠一个国家的努力远远不 够。他提出应该通过广泛国际合作来减少我国的 碳排放。国际合作包括政治协商、科研合作、技术 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l_1u 付允、汪云林、李丁(2008)阐述了低碳城市的 理论 内涵 ,介绍国内外典型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提出能源发展低碳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社会发展 低碳化和技术发展低碳化的低碳城市概念。[1。] 潘家华(2009)认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能源 结构及发展林业碳汇的空间有限,针对这样的约 束条件,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措施:第 一 ,提高能源效率;第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第 三,引导消费者行为。r】。 (二)采用技术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 展相关问题 张雷(2003)用多元化指数方法分析了经济发 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认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能 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导致国家从以高碳燃料为 主转 向以低碳为主o E Z4] 陈文颖 、高鹏飞、何建坤(2004)用 MARKAL — MACR0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 :若从 2030年开始减排 ,减排 率为 1O 一46 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 45—254美 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 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 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最终能源消费 量将 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 而减少 ,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 的比重将大大 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 幅度上升 。-l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 究课题组 2007)根据 1960—2002年各国人均 CO。 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得出,部分国家符合环境库兹涅 茨曲线,部分国家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o E16] 林伯强、蒋竺均(2009)利用传统的环境库兹 涅茨模型模拟和在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的基础上预 测两种方法 ,对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和预测 作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二氧化碳环境 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人均收入是 37170 元,即在 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 2040年还没有 出现;(2)除了人均收入外,能源强 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都对二氧化碳排放 有着显著影响,特别是能源强度中的工业强度。 所以,要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关键是降低能 源强度 ,尤其是工业能源强度 。L1 付允等(2008)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即 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4] 谭丹等人(2008)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 几年来的碳排放量,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 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 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 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 工业各行业单位 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得出:我国 工业行业中碳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黑色金属冶 炼及压延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等重工 业行业,而诸如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医药 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碳排放较小o[18] (三)碳预算方案、方法论研究 潘家华、陈迎(2009)提出,以气候安全的允许 排放量为全球碳预算总量 ,设为刚性约束 ,可以确 保碳预算方案的可持续性;将有限的全球碳预算 总额以人均方式初始分配到每个地球村民,满足 基本需求,可以确保碳预算方案的公平性。根据 历史排放和未来需求进行碳预算转移支付,设计 相应的资金机制,使碳预算方案具有效率配置特 征。不同于分时段、临时目标的《京都议定书》途 径,这样的碳预算方案是一个全面涵盖的整体性 一 揽子方案。然而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 已泛政治 化,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国际政治与外交谈判才 能解决 。L1副 潘家华、陈迎指出,碳预算方案的方法论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例如目前的计算过程中, 所有累积排放的计算都采用直接累积方法,从科 学角度看,排放对大气中 CO。浓度的增加程度随 时间衰减,应该引入衰减 ,采用衰减法进行累 积排放的计算。但衰减函数的精确计算需要复杂 的气候模式,尤其是涉及未来排放路径对大气浓 度的影响,没有观测数据的校正 ,不确定性很大 。 从定性角度看,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多,未来有条件 · 29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 3期 大幅度减排 ,而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未来排放 增长趋势明显。因此,引入衰减函数进行累积排 放的计算 ,淡化了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对发达国 家是有利的。碳预算方案的方法论中有一些参数 的选择可能引起争议。例如,全球减排的长期 目 标、历史累积排放计算的起始年等。有些争议可 以通过谈判来解决,有些则可进行敏感性分析,来 研究这些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9] ‘ (四)碳汇④与农林和其他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林业碳汇是重要的发展机制 之一。林业碳汇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并将其固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气体在大 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潘家华(2001)认为,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 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机遇o[2O] 王岩、李全修(2009)认为,基于经济发展的现 实需要 ,在因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碳排放仍不 可避免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 ,由“农林和其他土地 利用”(AFOLU)所产生的 自然碳汇 活动 成为发 展低碳经济极为重要 的议题 ,并将在国际气候变 化制度 中扮 演关键 角色。 目前 ,尽 管 中 国已在 CDM 项 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量方面领先 ,但主要 分属于能源活动和工业活动领域,除了几个试点 性的林 业 碳 汇 项 目外,基 于 AFOLU 活 动 的 CDM项 目极少 。发挥 AFOLU活动的最大碳汇 潜力需要具备的重要基础是林地的产权保护。建 议政府在 AFOLU的碳汇价值评判 、农林地权属 和流动等方面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创 新,将引进 的、研究制定的 CDM 标准、规则和技 术应用在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 区之间、企业之 间、城乡之间,并在全国范围 内建 立不同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以促进 AFOLU所 产生的自然碳汇能力的不断提高。E213 四、碳排放权交易 (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京都议定书》设立了三种借助“市场”运行的 “遵约机制”:排放交易(ET)、联合履行机制 (JI) 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交易是发达 国家 间遵约的机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指标的国家,可 以将其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未完成减排义务 的国家,以实现其减排承诺;联合履行机制也是发 达国家间的遵约机制,国家间通过项目合作,一些 国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可以转让给其他国家;清 洁发展机制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机制 ,是指允许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 · 3O ‘ 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减排项 目中获取核证减排量 ,即发达国家提供资 金 、技术 ,帮助发展 中国家减排,减排量在经过国 际机构核证后,可用于抵减发达 国家承诺 的约束 性义务。这三种机制 的目的,就是试图把碳排放 额度作为一种商品在各国间交易转让,剩余的碳 排放额度是交易的对象,获得剩余碳排放额度的 最终手段是采取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创新与进 步则需要借助市场的激励作用来实现。 三个借助市场运行的机制具有“境外减排”的 特点 ,即不是在本国实施减排行动,目的是在全球 范围内寻求最低的减排成本和路径。其中蕴含的 思想是 :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产生的温室气体减 排对大气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国家之间 发展水平的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差异等,即使采取 同样的行动 ,其所需的减排成本会有较大的差异。 这种客观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减排成本差异为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京都议 定书》三个机制是基于市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的经济政策和刺激手段。 (二)碳排放权交易研究 陈文颖、吴宗鑫(1998)提出了两种综合考虑 公平和效率的碳权混合分配机制,并确定了碳权 交易价格 ,在此基础上对全球碳权交易情况进行 模拟。此外还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 中国经济的 影响以及不同碳权分配机制对全球碳权交易收益 的影响。[223 刘伟平、戴永务 (2004)对 国内研究碳排放权 交易的研究进展 、碳排放权交易 中各 国初始碳排 放权的合理配置、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 响和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情况进 行了述评 。指出,后京都时代 即第三个承诺期到 来时,鉴于中国碳贸易不加约束造成国际产业转 移而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快速增长,发达 国 家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 将与 日俱增 。_2。 杨红强(2005)认为,利用《京都议定书》1—2承 诺期对发展中国家无减排义务的有利安排,中国应 慎重参与国际碳贸易,在合理有效利用碳贸易带来 的技术与资金转移的前提下,重点加快后期谈判中 碳贸易与本国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建设o[243 岳杰等(2009)在企业 内部碳交易机制的基础 上,引入期权理论,研究碳排放初始分配市场的定价 策略问题,以期得到相对合理、完整的期权定价模 型,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风险的目的o[zs] 王 岩 ,李 武 低 碳经济研究综述 杨志(2009)指出,碳交易是虚拟经济与实体 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 向,在引领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碳市 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应从全球 金融战略的视角积极参与碳市场的构建,充分发 挥自己的话语权,研究碳市场的定价机制,要特别 重视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战略转变。E26]碳交易 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 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 的实体经济。中国必须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一 方面可以成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参与国际金融市 场体系构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解 决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瓶颈——绿色技术应 用不足问题 的有效途径。构建信息平台是极为重 要的基础性工作,碳交易市场一方面是与虚拟资 本、金融创新 、绿色技术 (产权)、低碳信息咨询、新 经济所需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等相关的信息经 济市场,另一方面是与低碳经济 的生产要素和产 品市场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相关的企业经济和 产业经济的市场。因此,只有构建真实而强大的 信息平台,才能最终构建碳市场。[2刀 刘铮、陈波(2009)认为,目前 CDM 的发展尽 管很快,但却不存在继续大规模扩张的基础和条 件。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是不能依赖于 CDM 的, CDM 也不可 能成 为发展低碳经济 的主要工 具。 中国如果要参与碳市场的构建 ,要通过金融手段 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则必须建设 自身独立的减 排标准和交易系统 ,并与经 济模式 的转型有机结 合起来。具体到 CDM 市场,政府必须不断加强 监管,建立一套的管理系。控制 CDM 项 目 开发的节奏 ,严格惩治违规行为 ,并逐步建立规范 的减排量购买合约,保证 CDM 项 目的注册和签 发成功率,维护业主的收益。碳市场是建立在高 度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之上 的,如果没有 坚实的信用基础,那么碳交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必然会崩溃 。【2阳 王留之 、宋阳(2009)通过对全球碳交 易市场 的分析得出 ,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参与碳交 易并获 得可观的收益 ,而我国的碳交易仍然处 于被动 的 局面。提出,通过金融创新,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 模式 ,大力发展碳金融 ,来改变我 国碳交易的被动 局面,并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和产业结构的 调整 。[ 。] 五、碳税研究 除了碳排放权交 易制度 ,还可 以采用碳税政 策来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 碳税0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 收的税 。 碳税征收 目的不是增加税收 ,而是通过税收结构 调整,引导能源清洁使用。碳税的设计应该尽量 缓冲实施碳税对行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 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总 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 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 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从理论上说,碳税将碳 排放造成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修正被歪曲的价 格信号,优化 资源的配置。碳税被认为是有效 的 碳减排政策工具[3 ,目前,瑞典、丹麦、芬兰、荷 兰、挪威、意大利等国已开始征收碳税。 高鹏飞、陈文颖(2002)应用所建立的一个中 国 MARKAL—MACRO模型 ,研究 了征收碳税 对中国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的结果 为:(1)征收碳税将会导致较大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损失 ;(2)存在减排效果最佳的税率 。[30]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2002)利用一个可计 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 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 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 有所下降。Call 王淑芳(2005)介绍 了碳税的理论基础及其在 一 些国家的征收实践 ,总结和分析 了国内外一些 学者关于实施碳税影 响温室气体减排、经济和能 源系统运行的研究结果 ,得出:碳税是碳减排的一 种重要经济手段 ,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积 极的作用,而且具有财政收入的特点,对国家政府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其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较好 ,并且在一些国家已取得一些经验。[323 刘强等(2006)通过应用 电力部 门综合资源规 划评价模型 ,对电力部门引入碳税和能源税对发电 技术选择、电价以及环境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得出:通过征收碳税或能源税,一方面可刺激 电力 部门采用更多的高能效技术和清洁技术,改善我国 的电源结构,促进电力部门的技术和燃料构成向着 更清洁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减少电力系 统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o E33] 张明文 等 (2009)利 用 1995—2005年我 国 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 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 ,分析 了征收碳税对我 国 28个省、直辖市 和 自治 区的经济增 长、能源消费 · 3]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 学版) 2010年第 3期 与收入分配的影 响。结果表明:征 收碳税能够提 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同时对东部地区 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扩大了大部分地区 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 。这说 明, 现阶段我国应该分地区、分税率进行碳税征收,以 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体现社会公 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口 六、不 同的声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低碳经济,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在这 些反对声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人为因素 造成的气候问题是个伪问题。气候变化是地球表 面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期变化的,是一个不受 人类影响的自然现象,在自然力量下,人类社会生 活对气候变化 的影响微乎其微 ,可以不予考虑 ;另 一 类认为,低碳经济是发达 国家对发展 中国家的 阴谋。 马中(2008)认为,由于欧美有技术、资金上的 优势,利用气候问题设局,通过低碳经济来引导或 制约国际经济的发展进程。L35] 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 ·哈勃教授(2009)认 为,“很少有政客、市民或者科学家会耗费太多的 精力去钻研这些支持全球变暖的数据,这是费心 费力的工作,但只要坚持钻研的人,最终会变成怀 疑论者 。”他坚持认为 ,目前支持全球变暖趋势 的 数据和模型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他指出,过 去地球曾有更大的变暖现象,而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并没有增加。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林德森(2009)认为 ,实际 上气候一直在变暖和降温问反复,气候是否异常 变暖 ,尚无定论 。地球大气中的温室物质实 际主 要是由水蒸气和高空云层构成的,即使人类排放 的二氧化碳和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 ,那也元需恐 慌,因为人类排放 的二氧化碳所 占温室物质 比重 实在太小。气候变暖背后有更多元 的利益动机, 投机者和银行 明显看到 ,碳交易可以产生一个数 万亿美元的市场,像高盛成为气候变暖的热情游 说者,而对于一些政治家而言 ,迎合选 民的气候信 仰 ,是拉拢选票的法宝。F36] 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 是 ,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 1.理论研究还需要深化 。目前 ,关于低碳经 济概念很多 ,含义及概念之间的关 系缺乏系统的 梳理 ,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关系不够清晰 ,这是影 响公众、企业、甚至政府不能够正确认识低碳经济 相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 32 · 2.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 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本、可以获得的利益、适 用技术的研发、资金融通、市场调节机制、政府的政 策、法律等相关制度的构建,都是协调低碳经济和 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国内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发展低碳经 济的“共同的和有区别的原则”、政策和协调发展 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4.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 关系需要深人探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们 是生态经济的不同的但有联系的两个内容,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但是,它们在内容、范围、技 术、调节机制和政策方面存在很大差别,需要通过 研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作用,探 寻可以共同使用的和有区别的制度及政策。 5.关注对反对意见的研究,从 中获得有益 的 启示 。 注释 : 0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 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London: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2007. ②见万钢《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民 日报》, 2007—12—7. ③指技术上的锁定,由于能源技术的投资周期较长, 而陷入一种被动停滞状态。 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Carbon Sink) 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⑤参见《碳税这把利剑该怎么舞?》,《南方周末 》, 2009年 1O月 22日。 ⑥参见李 伟 等 ,《关 于 碳 税 问 题 的研 究 》,《税 务 研 究》,2008年第 3期。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J].太平洋学报,2005,(11). [2]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 导报 ,2009,(5). [3]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J].环境教育,2009,(7). [4]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2008,(3).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 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7]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 王 岩 ,李 武 低 碳经济研 究综述 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 ,2010. [8]杨志,张洪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之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9]方时姣.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2009— 5—19. [1o]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 界环境 ,2008,(2). [11]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J]. 世界环境,2008,(2). [12]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 [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13]潘家华.中国低碳化转型的政策选择[J].绿叶, 2009,(5). [14]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 2003,(4). [15]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 MARKAL—MAC— 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3). [1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 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7年一生态现代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 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18]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 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环境经济,2008,(4). [19]潘家华,陈迎.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的可持续 的国际气候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2O]潘家华.碳汇:林业长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 “21世纪论坛——绿色环保 2001”[C].2001. [21]王岩,李全修.后京都时代中国基于 AFOLU活动 的碳汇市场展望与政策建议[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22]陈文颖,吴宗鑫.碳排放权分配与碳排放权交易 口].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 [23]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 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4). [24]杨红强 ,张晓辛.《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碳贸易与 环保制约的协调[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 [25]岳杰,等,期权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碳交易机 制定价策略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 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 [26]杨志.碳交易:低碳经济下的全新课题IN].解放 日报 ,2009—11—05. [27]杨志,郭兆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 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09,(4). [28]刘铮,陈波.清洁发展机制的局限性和系统风险 提示[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29]王留之 ,宋阳.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 风险防范[J].现代财经一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6). [3O]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2002,(1o). [31]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8). [32]王淑芳.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政策响应[J].生 态经济 ,2005,(10). [33]刘强,等.碳税和能源税情景下的中国电力清洁 技术选择[J].中国电力,2006,(9). [343张明文,等.碳税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 分配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2009,(6). [35]马中.关于气候谈判与低碳经济之我见[A].“全 球气候变化”论坛[C].2008. [36]他们拒 绝哥本 哈根:气候怀 疑者 的前世今生 [N].南方周末,2009一l2—1O 。 【责任编辑 于默颖】 An Overview of Low ——Carbon Economy Research Situation W ANG Yall。LI W 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hot 010021,China) Abstract:Climate change which has been brought by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has caused the world economy huge losses,SO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is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ing issue.In recent years,China S theo— retical research in low—carbon economy has acquired rapid progress.connotation studies of low —carbon economy,the re— lationship studies between low—carbon economy and green economy,ecological economic,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 able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ath,mechanism and policy research of low—carbon economic,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and carbon tax research have achieved important results. Key s:low—carbon economy;carbo n emissions trading;carbon tax;mechanisms and policies;development path · 33 ·
/
本文档为【低碳经济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