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2011-12-17 6页 pdf 46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4049

暂无简介

举报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第 】0卷 2OlO年 第 6期 6月 V01.10.No.6 June, 2010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初 昌雄 (仲恺农 业工程 学院 经 贸学院 ,广州 510225) 摘要:低碳经济是 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及其内涵、经济 发展 与碳排放 、减排 的经济成本 以及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 战与低碳 经济发展 的路径等 四个方面对 国内外低碳 经 济研 究现状进行 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低碳 经济;低碳发展 ...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第 】0卷 2OlO年 第 6期 6月 V01.10.No.6 June, 2010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初 昌雄 (仲恺农 业工程 学院 经 贸学院 ,广州 510225) 摘要:低碳经济是 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及其内涵、经济 发展 与碳排放 、减排 的经济成本 以及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 战与低碳 经济发展 的路径等 四个方面对 国内外低碳 经 济研 究现状进行 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低碳 经济;低碳发展 ;碳排放 ; 中图分类号 :F123.3 文献标志码 iA 文章编号:1671—1807(2010)06—0094—05 由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日益引起 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全球气候问题 , 早在 1990年,联合国就召开环发大会进行讨论,建立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并 在各 国间签订《国际气候公约》。2005年 2月,旨在遏制 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 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 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将世界环境 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 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引起全球关 注。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一 系列实际行 动向低碳经济转型,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 中国家也主动减排 、限排 ,发展低碳经济 已成为国际 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007年 6月 ,中国政府 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 任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实施 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 2007年 9月 8日在亚太 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 ,郑重地提 出四项建议,明 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在 2009年底的 哥本哈根 会议上 ,我国承诺 ,到 2020年单位 GDP的二氧化碳 排放将 比 2005年下降 40 至 45 。这一具有挑战 性的目标,明我国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对近年 来低碳经济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从 国内外现有的 研究来看,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l 关于低碳经济及其内涵 94 低碳经 济概 念 的首 次 提 出,人 们普 遍 认 为是 2003年 2月 24日英 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 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该 白皮书宣布到 2050 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 日标是 ;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 一 个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能源政策的 目标之一是 到 2050年时 ,将英国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在 1990年基 础上削减 6O ,并 于 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口]。 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没有进行严格 的界定 。目前被广泛引用 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 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 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框架和政策措 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 、节约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 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 自然资源消耗和 更少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_2]。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是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 全的考虑 ,随着实践 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 到拓展。目前 ,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并没有形 成一个共识 。庄贵阳l_3 认为 ,“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 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 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 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 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 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张坤民[4 则从能 源的角度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经济形态,认为,低 碳经济“就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应用可再生 收稿 日期 :2O1O—O4—13 作者简介:初昌雄(1966 ),男,湖北洪湖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证券投资。 y 业 产 y 护 肿 技 科 e 低碳经 济及其发展路径 :一个研究综述 能源与新能源、以及开发 利用去碳技 术(如碳捕集 与 封存技术,CCS)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潘家华 则 将碳生产率和人文发展结合起来,他认为,低碳经济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主要 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 GDP或附加值 比 较高 ;二是社会和人文发展水平 、社会质量 比较 高。 只有人文发展水平、碳生产率都非常高,才进入低碳 经济形态。 王韬l6 则认为 ,低碳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 义的低碳经济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 离(去碳化);从广义上说,低碳经济也扩展为降低对 自然资源依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在发展 中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 ,促进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 变 。 尽管上述概 念有所差异,但都表达 了相近 的内 涵 :在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新 ,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从 而减缓全球气 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 展 。 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金乐琴和刘瑞l7 认为,“理 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其三个重要特性 :①综合性。低 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涉 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 的综合性问题 。②战略性 。 气候变化所带来 的影 响,对 人类发展 的影 响是 长远 的。低碳经济是人类调整 自身活动 、适应地球生态系 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 ,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③全 球性。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整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 有全球性 ,涉及人类共 同的未来 ,超越主权国家的范 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 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潘家华l_5]强调要 正确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澄清一些误解 :低碳经济不 是贫困的经济,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 向 富裕;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 业和产品,而应该想 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 ;低碳经济 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从长远战略上来看 ,低碳 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 统的劳动力竞争 ,也不是石油效率 的竞争,而是碳生 产率的竞争。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 ,任何 节能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善的行为 ,都是对低碳经 济的贡献。 郑志国 J贝0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科学性提出了 质疑 ,他认为:“低碳经济概念是根据经济活动中碳基 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数量变化给经济命名。构造方法 存在明显缺陷”。并且,“低碳经济所界定的内涵过于 狭窄。如果不做宽泛解释,则不能反映未来经济的本 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也不能全面反映人类应对气候变 化的努力方向”,“碳排放问题可以在发展循环经济中 统筹解决”,“我国应慎提“大力 发展低碳经济”。周 宏春 认为循环经济 的核心是资源 的循环利用和高 效利用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 比重 ,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 促进 ,并行不悖,均是我 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 内容 。 虽然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 的提法存在不同的 意见,但对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排放 、低污染 ,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认 同,正如科技部 部长万钢指出,不论是 中国 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还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发展以低 能耗 、低 污染为基础 的低碳 经济将 是大势 所趋。夏光l1。。认 为 ,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 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问题 ,它要求改变现行的 高碳型经济增长方式,以获得更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 和更高层次的国家核心竞争力 。李俊峰和马玲娟 l_ 甚至认为“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2 关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研究 英国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没有给出衡 量低碳经济的和指标体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 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 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脱钩”。若二氧化碳 排放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呈 现不平行的现象 ,即称 经济体系产生脱钩现象。若经济增长率高于二氧化 碳排放增长率,即称为相对脱钩(相对的低碳经济发 展),倘若经济驱动力呈现稳定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 量反而减少 ,称为绝对脱钩 (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从长期来看 。一个国家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就是温 室气体排放和经济增长逐渐脱钩 的过程。Tapiol_1 j 利用脱钩弹性的概念 ,将脱钩指标再细分为连接 、脱 钩或负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再进一步 细分为弱脱钩 、强脱钩、弱负脱钩 、强负脱钩、扩张负 脱钩 、扩张连接 、衰退脱钩与衰退连接等八大类。庄 贵阳口 对 2003年全球 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不 同时期 的脱钩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国别来看,发达国 家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要特征。从发展中国家的 情况来看 ,虽然在某些时段 出现过弱脱钩特征,但非 常不稳定,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实现温室气体 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是完全可能的。普雷斯科 特_1 指出:在过去 10年间英国实现了 200年来最长 的经济增长期 。经济增长 了 28 ,但温室气体排 放 却减少了 8 ,这是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第一次打破了 95 科技和产业 第 1O卷 第 6期 经济增长和排放污染之间的联系。 库兹涅茨在描述发展阶段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 系时,曾经从经验上揭示了一个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 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先上升,达到一个转折点之后 下降的轨迹,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环境经济学家借 助这个关系逻辑 ,假设存在着在人均收人水平与环境 质量之问的类似经验关系,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 曲 线”的概念口引,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呈倒 “U”型曲线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阶段 ,随着人 均收入的增加 ,环境污染 由低趋高 ,达 到某个 临界点 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环境污染又由高趋 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关于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多数结果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 线假说 。如 Schmalensee等_1 、Galeotti& Lanze_1 、 Giles& Mosk l1引、和 Ankarhem_1 都验证 了 CO2排 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型 曲线关系,但也有例外 的情况,Rocal_20_对 1980—1996年西班牙的六种空气 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只有 SO 可能符合环境 库兹涅 茨曲线,另外 ,Friedl& GetznerI2 认 为 1960 — 1999年间奥地利 的 CO。排放状况 与经 济增 长呈 “N”型而非倒“U”型曲线关系;Grubbl2 认为在工业 化初期,随着人均 收入 的增加,人均 CO。排放 量较 高,但是跨越这一阶段之后 ,人均财富和人均 CO 排 放量的关系很弱。从 国内的研究来看 ,《中国现代化 :2007》根据 1960—2002年各 国人均 CO 排放 量的变化趋势,认为部分国家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 线 ,部分国家不符合 。杜婷婷等[2 对 中国 CO 排 放量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认为 二者之间呈“N”型而非倒“U”型 曲线关系。庄贵 阳 根据美国世界 资源研究所气候分析指标工具 。 对 2003年世界各 国人均 GHC排放 和人均 GDP关 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横截面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人 均 GHG排放和人均 GDP之间的拟合效果出现了近 似倒“U”型 曲线的趋势 ,中国也正处于倒 “U”型曲线 的爬坡阶段 。潘家华和郑艳l2 ]通过对各国碳排放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行的实证分析发现 ,各 国人均碳排 放都经过了一个低收入低排放到高收入高排放,再到 高收入低排放的过程。整体趋势是随着人均收入的 增加 ,人均碳排放也会增加 ,当人均收入高于 20 000 美元时,人均碳排放将趋于稳定或者下降。总的来 看,各国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碳排放都表现出一种逐渐 趋同的态势,即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增长随人均收入 增加而逐渐下降,发展 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随收入增加 而不断上升,使得两者的收入水平和排放水平双双出 96 现趋同。最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收人在较高收人水 平 ,联系将会越来越小 ,直至脱钩 。前世界银行首席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2 牵头的《气候变化的经 济学 :斯特恩报告》指 出,在全球层 面来看,如果没有 强有力的政策干预 ,人均排放 和人均 GDP之间的正 相关关系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才 能打破这种联系。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考虑,处于工业化阶段一般大 都伴随较高的碳排放强度。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 段会引起技术 、制度 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演进 ,由此 引起的经济发展可能使碳排放量在一定时期减少。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 ,发展方式 以内涵式 的增 长为 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GDP增长较 缓 ,能源消费弹性相应较低,碳排放强度也呈下降趋 势 。今后碳排放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 自于发展中 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l_2 。 3 关于减排的经济成本 减排的经济成本是人们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 顾虑,史蒂森 9]认为,立即转型为低碳经济的案例, 其效果非常显著 ,宏观经济所承担的成本预计在可承 受的范 围 以 内。如 果说 将 2030年 的 排放 稳定 在 1990年的水平,可以抑制气候继续变暖的话,为实现 上述减排目标,每年将耗费 2 000亿欧元~3 500亿 欧元的资金 ,不 到 2030年预期全球 GDP的 1 ,而 截至 2020年所需的先期融资总数为 5 300亿欧元, 应该说全球有这个能力[3 。麦肯锡 的报告显示,至 2050年,每年花费约为 GDP的 0.6%~1.4 o/6l3 。 英国能源自皮书也认为,有效处理气候变化所需的成 本是很小的,仅相当于 2050年我们 GDP的 0.5%~ 2 ,而那时候的 GDP将 是现在 的三倍 ]。相 比而 言,继续以现有模式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斯 特恩报告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做了比较权威 的定量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代价堪比一 场世 界 大 战 的经 济 损 失。如果 现在 全 球 以每 年 GDP1 的减排成本投入 ,可以避 免将来每年 5 ~ 20 的 GDP损 失 ,呼 吁 全 球 尽 早 向低 碳 经 济 转 型 。 国际社会认为,越早采取措施,经济成本越低,效 果越好。到 2030年若把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 445ppm,全球减排宏观经济成本将控制在全球 GDP 总量的 3%以下,到2050年,若把温室气体浓度控制 在 490ppm 以下,全球减排宏 观经济成本将 占全球 GDP总量的 5.5 _3引。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 候变化需要大量的投人 ,但投资不只是成本 ,它还意 低碳 经济及其发展路径 :一个研 究综述 味着回报。姜克隽等 通过情景分析指 出,低碳 情 景中的技术成本要高于基准情景 ,导致对能源工业的 投资增加,但是,低碳情景中由于节能导致 了能源需 求 明显小于基准情景 ,综合考虑 ,低碳情景 中能源工 业的投资其实略小于基准情景 。从全 国的能源花费 来看,低碳情景的能源花费低 于基准情景,如果不考 虑能源税和碳税 ,其实低碳情景中的能源价格与基准 情景相比是下降的。低碳经济同时能够创造新 的商 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 国能源 白皮书认为 ,全球范 围低碳能源部门产生的全部高附加值 ,到 2050年 ,每 年将达 3万亿美元的规模 ,并可为 2 500万人提供就 业 岗位 。 王灿和王克l3 的研究表明,R&D可以显著降低 各个减排 目标下 的 GDP损失。按 照世界气候组织 对 84家企业、36个城市 、17家地方政府(这些样本的 排放总量 占全球的 8 )的统计 ,采用低碳技术 、发展 低碳经济之后,这些样本 的企业和地区平均减排超过 14 ,同时经营业绩都有不 同程度的增长 ,没有一例 是因为发展低碳经济而阻碍增长的。这也和麦肯锡 公司对成熟的低碳技术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已经发布 的 200多种低碳技术中,有超过 1/3的技术是“负成 本”的,采用这些技术的收人大于投入 。 4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低碳经济 发展的路径 金乐琴等l_7]认为,我 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 利条件 :一是发展阶段 。中国 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 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 能源 的需求 和温室气体排 放不断增长。二是发展方式。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 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 ,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 ,单 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 家的平均水平 。三是资源禀赋 。中 国“富煤贫油少 气”的能源资源结构 ,决定 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 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四是贸易结构 。在现 阶 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中国产业仍处 于低端位置, 在产业技术含量 、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 国 家有较大落差。彭近新[3 ]认为 ,我国发展低碳 经济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能源禀赋、法制观 念与环境意识等因素的制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 了这些客观困难之外,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 障碍 ,包 括能源价格政府管制,补贴较大;企业节能减排仍存 在政策障碍,动力不足 ;推进节能减排主要依靠行政 手段 ,缺乏市场化的解决方式等口]。 对于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人从各 自 的专业角度出发提 出了各 自的对策:夏光l_1。。认为低 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产业 ,发展低碳 经济 ,关键是 改变能源战略 ,包含新能源产业 、碳汇 、碳捕集、碳储 存等等,其 中新能源产业是重点 。王灿和王 克 3¨ 认 为,“技术创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核心手段,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李丽平等_3 ]从贸易顺差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出发构建 绿色贸易体系,限制高能耗 、高排放产 品和行业 的出 口。任卫峰 认为 ,促进我 国低碳经济 的发展,大力 推动环境金融建设十分必要 ,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构建 相应的激励性机制 ,推动环境金融理念的建立及相关 培训。毕军等[3。 认为 ,低碳发展需要技术,但低碳发 展不能依赖技术 ,碳排放影响几乎存在于生产生活的 每个环节 ,因此构建政府、企业 、公众共同参与的低碳 社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环保部 副部长吴晓青_39]提 出,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增 强 自主创 新能 力 ,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 ,开 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 ;先行试点示范 ,总结经验逐步 推广 。 庄贵阳_2 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 6种可能 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 ,提 高能源效率 、调整能源结构、 遏制奢侈浪费、碳汇和国际合作。高风l_4。]认为 ,应该 将人 口控制和低碳城市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减排措 施加以创新。潘家华 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 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森林碳汇的空间有限。技术进 步 、能源结构和消费者行为是低碳经济的三个决定因 素 ,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引导消费者 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此外 ,还可以利用 国际贸易来发 展低碳经济。冯之浚等[4 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要 从观念更新 、结构创新 、科技创新 、消费方式创新和管 理创新人手。张坤民[4。 认 为,低碳经济既是经济问 题 ,又是环境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对于这样 的综合 性大问题,应力求避免“单打一”的思维和决策,而要 充分认识其中包含 的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并努力 寻 求“多赢” 。 参考文献 [1]UK Government.White Energy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EB/OL].(2003—02—14) [eOl0 03—12].http://www.Berr.gov.uk/filel0719.pdf. [2]CCICED.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M]∥张坤民,等 .低 碳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2009:1041 1067. [3]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rJ].国际技术 经济研究,2005(3):79—87. E47张坤民.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与可行性[M]//张坤 97 科技和产业 第 10卷 第 6期 民,等.低碳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67— 81. [5]潘家华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5):20— 27. [6]王韬 .中国的低碳经济未来[M]//张坤民,等 .低碳经济论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27—142. [7]金乐琴,刘瑞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Eli.经济 问题探索 ,2009(1):84—87. [8]郑志国 .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质疑[j].理论月刊,2009 (11):103— 105. [9]周宏春.关于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M]∥张坤民,等 . 低碳发展论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2009:188—199. [10]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5). [11]李俊峰,马玲娟 .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J].世界环境,2008(2). [12]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 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 2005(12):137~151. [13]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经济 评论 ,2007(9). [14]普雷斯科特 .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一~英国在行动[刀. 环境保护 ,2007(6A). [1 5]GROSSMAN.G,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nics,1995(2): 353——378. [16]SCHMAI ENSEE R,et a1.World Carbon Dioxide Emis— sions:1950—2050[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8(1):15— 27. [17]GALEOTTI M,LANZE A.Richer and Cleaner?A study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pro— ceedings from the 22nd IAE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 ence,1999. [18]GILES D E A,MOSK C.Ruminant Eructation and a L0ng— Ru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Enteric Methane in New Zealand:Conventional and Fuzzy Regression Analysis JR].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Victoria in its series Econometrics Working Papers with number 0306, 2003. [19]ANKARHEM M.A Dual Assesment of the Eny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he Case of Sweden[R].Umea Econmic Studies,Umea University,Sweden,2005:660。 [2O]ROCA J.Economic growth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Spain:discuss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y hy— pothesis[EB/OL].http://www.ecap.uab.es/RePEc/doc/ wp0101.pdf. [21]FRIEDL B,GETZNER M.Determ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Ecological Econmics,2003(1):133 — 148. [22]GRUBB 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一 98 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R].Oxbridge study on C02—— GDP relationships。Phase I results,2004. [23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 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一生态现代化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7. [24]杜婷婷,等 .中国经济增长与 CO2排放演化分析[J].中国 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7(2):94—99. [25]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北京 :气象 出版社 ,2007. [26]潘家华,郑艳 .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环境保护,2008(4): 58 63. [27]STEM NICOI AS.The Economie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m Review[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8]潘家华 .人类发展分析的概念架构与经验数据~一以对碳 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3(6):15 25. [29]史蒂森 .走向低碳经济 私人部门的视角[M]∥张坤民,等. 低碳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00—1l2. [30]OPPENHEIM J,BEINHocKER E.Economic Opportunities in a l0w—carbon Word[EB/OL].(2009—10—20).http:// 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ccsi/economic — opportuni— ties.asp. [3 1]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The Carbon Productivity Chal— lenge:Curbing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ing Economics Growth[R].2008. [323丁一汇.应对气候变暖 中国面临挑战[M]//张坤民,等.低 碳经济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15. [333姜克隽,等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优势厂J].绿叶,2009 (5). [343T_灿,王克 .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M]∥张坤民, 等 .低碳经济论 .北京 :中国环境 科学 出版社 ,2008:418— 434. [35]彭近新.人类从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低碳经济[J].环境科学 与技术 ,2009(6). [36]李丽平,等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l_J].环 境保护 ,2008(3B). [37]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IJ].上海经济研究,2008 (3):38— 42. [38]毕军,等 .自下而上的低碳社会建设[M]∥张坤民,等 .低 碳发展论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2009:852—864. [39]吴晓青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M]∥张坤民,等. 低碳经济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1—24. [4O]高风 .低碳发展与中国自觉的追赶[M]//张坤民,等.低碳 经济论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50~154. [41]冯之浚,等 .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IN].光明日报,2oo9一o4—21. [42]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 ,2008(3):1—7. (下转第 l12页) 科技 和产业 第 1O卷 第 6期 Human Resource M 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 ethod Discuss Based ON competency model SHEN Chu—sheng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China) Abstract: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more trained multi—level,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Because there have different lev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quality and ability basing on the competency model,they need different training with the cot— responding method.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training;competency model (上接第 9O页)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ecast Based on ARIM A M odel W ENG Dong~dong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O0,China) Abstract:Most of the time series are inertial,or sluggish.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inertia,the future value of time series could be estimated bv its current value.Based On the monthly CPI data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8,the thesis firstly statistically indentifies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the partia1 corre1ation function of consumer price index,tests the stationarity of ADF,then uses ARIMA model to test residual serial autocorrelation。lastlv makes a short— term estimation on monthly CPI of our country in 2009.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RIMA (12,1,12) model provides a better prediction for the monthly consumer price index(CPI)of our country in 2009. Key words:CPI;time series;ARIM A mode1;autocorrelation (上接第 98页)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Path of Development:A Review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is a hot issue,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a low carbon economy,and then summarized and conclu— ded the research starus of low—carhon economy from the following the four aspects:low carbon economy and its conten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0n dioxide emissions,ec0nomic cost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hallenges and the path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development;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112 眦 C G 鸭 E g a 叽 X bJo .n m h f c U ~ Z m ∞ E ∞
/
本文档为【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