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2011-12-19 4页 pdf 326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0235

暂无简介

举报
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2011 年 第 30 卷 1 月 第 1 期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January Vol. 30 2011 No. 1 收稿日期:2009 - 08 - 12 作者简介:李 超(1970 -) ,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 计及理论、可靠性工程,lichao19721216@ sohu. com 李 超 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李 超,梁 浩,王 飞,尹 霞 (中国工程物理...
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2011 年 第 30 卷 1 月 第 1 期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January Vol. 30 2011 No. 1 收稿日期:2009 - 08 - 12 作者简介:李 超(1970 -) ,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 计及理论、可靠性工程,lichao19721216@ sohu. com 李 超 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李 超,梁 浩,王 飞,尹 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结构力学研究所,绵阳 621900) 摘 要:以较大容器和多段不同内径、长度的细长导管和自动阀门组成的放气系统为对象,研究了 该系统从 0. 6 MPa初始压力放至剩余压力为 0. 001 MPa时所需的放气时间。将该放气系统简化为 定容器和流量特性参数为 S和 b的气动元件,并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放气过程为等温,推导出了 相关的计算公式。通过放气系统的实验结果、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应将整个放气过程分为 声速、亚声速两个阶段。 关 键 词:容器;放气特性;流量特性 中图分类号:TB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28(2011)01-0163-03 A Study of the Outga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Vessel Li Chao,Liang Hao,Wang Fei,Yin Xia (Institut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 Abstract:A pneumatic system consisted of relatively large vessel,different inner diameter tubes,and an automatic valve is studied. The system outgassing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 pressure drops from 0. 6 MPa to 0. 001 MPa is re- searched. The theoretical outgassing time calculation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ystem flow rate characteristic,per- fect gas and isothermal process. The outpass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Key words:vessel;outgassing characteristics;flow rate characteristic 在军民用领域,气动技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其中,容器的充气或放气技术属难度比较大的研究 课题。容器的放气是多变指数和传热系数变化的复 杂过程,但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常常将其简化为绝热 放气过程或等温放气过程[1,2]。在放气过程中,若 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是在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的条件下进行的,称为绝热过程;若一定质量气体的 状态变化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称为等温 过程。 放气系统的放气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3 ~ 5],如, 容器内初始压力,导管的长度、内径、内壁粗糙度,自 动阀门的有效通径、通径长度、通径内壁粗糙度,气 路是否存在突变,环境条件,气体介质的状态等。在 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时,欲将所有因素都考虑难度 很大。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对一类特定的放气系 统,采取了如下处理方法:容器的放气性能与导管、 自动阀门的流量特性参数、容器内的压力和放气端 环境压力有关。 在放气过程中,放气系统处于密封环境中,温度 比较稳定,因此,假设为等温放气过程。根据容器内 气体压力与出口端气体压力的比值,分别给出了声 速放气、亚声速放气的理论计算方法。 针对具体的放气系统,利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 析结果,提出了应将整个放气过程分为声速、亚声速 放气两个阶段比较合理。 1 放气系统流量特性的确定 放气系统结构示意见图 1。设图 1 的多段导管 和自动阀门的流量特性为 S、b,上述两参数可通过 试验确定。假设测试用容器的容积为 V,初始压力 为 p10、初始温度为 T10,通过流量特性参数为 S 值和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第 30 卷 b值的气路元件向环境压力为 pb 的外界放气。试验 时须在声速状态下放气,时间在 4 s ~ 6 s之间,由于 放气时间较短,可认为是绝热放气过程。 图 1 放气系统结构示意 S= 2k - 1 k + 1( )2 k+1 2(k-1) V t kRT槡 10 P10 P1 ( ) ∞ k-1 2 -[ ]1 (1) 式中:V为容器容积;k为等熵指数;R为气体常数。 p1 T1 = p1∞ T10 (2) 式中:P1 为放气结束时容器内的气体压力;T1 为放 气结束时容器内的气体温度。 可采用串连声速排气法测定 b 值[6]。b 值的确 定需要两个元件串连。设元件 1、元件 2 的流量特 性分别为 S1、b1 和 S2、b2。首先,分别测量单个元件 排气时的 S1、S2。其次,再将两个元件串联排气,元 件 1 在前、元件 2 在后的流量特性为 S12和 b12,元件 2 在前、元件 1 在后的 S21和 b21,可根据式(3)~式 (6)计算元件 1 和元件 2 的临界压力比。 b1 = a2S12 /S2 - 1 - (S12 /S1)槡 2 1 - 1 - (S12 /S1)槡 2 (3) b2 = a1S21 /S1 - 1 - (S21 /S2)槡 2 1 - 1 - (S21 /S2)槡 2 (4) a1 = 1 - ( S1 2A1 )2 (5) 式中:A1 为连接元件 1、元件 2 间的连接管的几何 面积。 a2 = 1 - ( S2 2A2 )2 (6) 式中:A2 为连接元件 2、元件 1 间的连接管的几何 面积。 利用式(1)~ 式(6) ,可求出多段导管、自动阀 门组成的气路元件的流量特性。 为保证 S、b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连接管应满足 如下要求:内径尽可能大;连接管应平直,具有光滑 的圆形内表面,在全长内直径不变。 2 放气时间 如图 2,设容器出口端的有效面积为 S、压力为 P2,容器内容积为 V,当管内气体流动为亚声速时, 理想气体的质量流量为[7] qm = p0S 2k (k - 1)RT0 p2 p( )0 2 k - p2 p( )0 k+1 [ ]槡 k (7) 图 2 简化后扩气系统 当管内气体流动为声速时,理想气体的质量流 量为 qm = 2 k +( )1 k+1 2(k-1) k RT槡 0p0S (8) 对定容积等温放气,质量流量可表示为 qm = - V RT0 dp0 dt (9) 当容器内的压力由 p0变为 p1,且 p2 / p1≤ b为声 速放气时,消去式(8)和式(9)中的 qm再积分,获得 放气时间 t为 t = V S kRT槡 0 2 k +( )1 k+1 2(k-1) ln p0 p1 (10) 当容器内的气体为亚声速放气时,气体的质量 流量可表示为 qm = 2 k +( )1 k+1 2(k-1) k RT槡 0p0S 1 - p2 / p0 - b 1( )- b槡 2 (11) 消去式(9)和式(11)中的 qm再积分,获得容器 内的气体从 p0 变为 p1 的放气时间 t为 t=∫ p2 / p1 p2 / p0 - V pS kRT0(1-2b槡 ) 2 k+( )1 k+1 2(k-1) 1- p2 / p-b 1( )-b槡 2 dp (12) 采用直接积分求解式(12)的结果困难很大,可 利用 Matlab编程求解。 式(10)、式(12)分别适用于容器在声速、亚声 速下放气时间的计算。 3 实例分析与讨论 如图 1 所示的放气系统,容器内贮存氩气,初始 461 第 1 期 李 超等:容器放气性能研究 压力为 0. 6 MPa,容积约为 4 L。将容器内的氩气放 入一真空度小于 100 Pa、容积远远大于 4 L 的模拟 容器内,当容器的剩余压力为 1000 Pa 时,所需的放 气时间是多少?放气过程中,可假设模拟容器内的 真空度保持不变,放气系统的温度基本稳定。 3. 1 实验研究 地面放气试验系统组成示意见图 3。将两个容 积均约为 1. 2 m3 的模拟容器串联在一起,贮存容器 放出的氩气。在放气过程中,利用在模拟容器上设置 的两组抽真空系统不停地抽真空,保证模拟容器内的 压力尽可能低。为监测压力变化情况,分别在模拟容 器不同部位设置 4个压力传感器,其中两个为薄膜电 容规,最大量程约为1330 Pa,精度不低于0. 2%F·S; 另外两个为电离规,量程为 10 -1 Pa ~ 10 -5 Pa。在容 器上设置了一个高压传感器、一个低压传感器。 图 3 放气试验系统组成示意 除容器始终保持不变外,根据导管内径、长度不 同,将试验件状态分为如下 3 种:试件状态 1 为:导 管 1 内径为 1. 04 mm,长度为 90 mm;导管 2 内径为 3. 04 mm,长度为 780 mm;导管 3 内径为 4. 04 mm, 长度为 500 mm;阀门的有效通径约为 4 mm。试件 状态 2 除导管 1 长度为 80 mm 外,其余均同试件状 态 1。试件状态 3 除导管 1 长度为 48 mm,导管 3 内 径为 5 mm、长度为 500 外,其余均同试件状态 1。所 有气路内壁粗糙度均未测量,阀门与管路、管路与管 路间接口部位均采用圆弧过渡。 不同的气管道,其流量特性参数会发生变化[8]。 经测量,试件状态 1、2、3的流量特性参数分别为 S1 = 6. 6 ×10 -7 m2 和 b1 = 0. 42、S2 =6. 7 ×10 -7 m2和 b2 = 0. 42、S3 =6. 8 ×10 -7 m2 和 b3 =0. 41。 总共进行了三轮放气试验,获得表 1 的容器内 剩余压力与放气时间的对应关系。 表 1 放气试验数据 容器内的剩余压力 (MPa) 0. 1 0. 01 0. 005 0. 002 0. 001 放气 时间 (s) 试件状态 1 80 202 263 416 689 试件状态 2 79 200 260 402 638 试件状态 3 65 166 212 314 476 3. 2 理论分析 对长管路、变内径和自动阀门组成的放气系统, 内部气体流动非常复杂,若仅考虑放气管出口端的 压力与容器内的压力比确定整个过程是否为声速、 亚声速放气,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导管、自动阀门截面存在突变,在同一时 间,有的截面上气体流速为声速,有的则为亚声速; 另一个方面,由于容器内压力从初始较高压力放至 非常低压力,压力变化范围大,同时未考虑传热对放 气时间的影响。 下面假设 5 种情况进行放气时间的理论计算。 I类整个放气过程均为声速放气;II类从 0. 6 MPa到 0. 3 MPa为声速放气,从 0. 3 MPa 到 0. 001 MPa 为 亚声速放气;III类从 0. 6 MPa 到 0. 2 MPa 为声速放 气,从 0. 2 MPa 到 0. 001 MPa 为亚声速放气;IV 类 从 0. 6 MPa到 0. 1 MPa 为声速放气,从 0. 1 MPa 到 0. 001 MPa为亚声速放气;V 类整个放气过程均为 亚声速。当容器内剩余氩压力为 0. 001 MPa 时,理 论计算的放气时间数据见表 2。氩的等熵指数为 1. 6684,气体常数为 208. 13 J /kg·K。 表 2 不同理论方法计算获得的放气时间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总的 放气 时间 (s) 试件状态 1 232 699 676 632 784 试件状态 2 228 699 675 631 762 试件状态 3 225 642 627 589 673 3. 3 讨论 根据表 1、表 2 的计算结果可知:将整个放气过 程假设为声速或亚声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将出 现较大误差。比较合理的假设应将放气过程分为声 速和亚声速两个阶段,当容器内压力较高时为声速 放气,当容器压力较低时为亚声速放气。 (下转第 172 页) 561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第 30 卷 5 结束语 (1)模糊 PID自整定控制具有模糊控制和 PID 控制的优点,克服了二次调节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 性。通过建立试验台加载系统模糊 PID自整定控制 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表明采用模糊 PID 自整定控 制后使得二次元件输出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改善,显 示出模糊 PID自整定控制的良好校正性能。 (2)笔者尝试了模糊 PID自适应控制这一相对 简单而有效的现代控制方法,更多的自适应控制方 案以及其它智能控制方法也可以引入到二次调节加 载系统中,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及分析也将成为一 系列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新海,李言俊等.自适应控制及应用[M].西北工业大学出 版社,1998 [2] 王立新. 模糊系统与模糊控制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 [3] 李国勇. 智能控制及其 MATLAB 实现[M]. 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5 [4] 陶永华.新型 PID控制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刘金坤.先进 PID控制及 MATLAB 仿真[M]. 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4 [6] 邱晓琳,李天柁等. 基于 MATLAB 的动态模型与系统仿真工 具-Simulink 3. 0 /4. X[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7] 孙亮. 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 社,2001 [8] 薛定宇,陈阳泉.基于 MATLAB /Simulink 的系统仿真技术与 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 姜继海等.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模糊控制和试验研 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6) [10] 王淑莲等.二次调节节能系统非线性 PID控制器[J].液 压与气动,2004,(9) (上接第 165 页) 4 结论 笔者对某一放气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 究。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在理论计算放气时 间时,应将整个过程假设为声速和亚声速两个阶段 比较合理。 进行理论计算时,尽管近似将放气过程假设为 等温过程,并回避了复杂放气系统具有的截面突变、 内壁粗糙度等对放气时间的影响,但只要合理确定 声速和亚声速的分界点,则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 果就比较接近。 [参考文献] [1] 金英子,朱祖超,杨庆俊.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气体状态多 变指数的简化与确定[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6) :76 ~ 79 [2] 李军,李玉军,王祖温.气动充放气系统的流场计算[J]. 机床 与液压,1999,(4) :24 ~ 26 [3] 杨丽红,叶骞,刘成良.等温容器放气测定气动电磁阀流量特 性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0(10) :1170 ~ 1172 [4] Harley J C,et al. Gas flow in micro-channels[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1995,284:257 ~ 274 [5] 杜东兴,谭立彦,李志信等.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进 一步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20(5) :603 ~ 607 [6] 徐文灿,谢富春,陈才元. 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测定[M]. 北 京:中国化出版社,1993 [7] S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M]. 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4 [8] 李林,彭光正. 气管流量特性参数的分析研究[J]. 液压与气 动,2004,(5) :26 ~ 28 271
/
本文档为【容器放气性能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