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京中医杂志1

北京中医杂志1

2011-12-19 3页 pdf 114KB 10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0110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中医杂志1 北 京 中医 杂 志1991年 第 5期 评 “病 诸 内必 形诸 外 ” 广西中医学院 囊表荣 叶 庆 莲 “病诸 内必形诸外”为朱丹溪根据 “内经 “由表知里 ”、 “司外揣内”的原理提 出来的。 它作为中医辨识疾病的方法论,历代相传,乃 至被 后世 医家奉为圭窠。这 种方法论的合理内 核以及临床实用价值何在?有无 其局限性? 弄 清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 .对 于正确评价及 运用该方法论,把握临床辨证信息的规律,都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为,根据笔者以不 回 避I临床实 践为线索,对此进行初...
北京中医杂志1
北 京 中医 杂 志1991年 第 5期 评 “病 诸 内必 形诸 外 ” 广西中医学院 囊荣 叶 庆 莲 “病诸 内必形诸外”为朱丹溪根据 “内经 “由表知里 ”、 “司外揣内”的原理提 出来的。 它作为中医辨识疾病的方法论,历代相传,乃 至被 后世 医家奉为圭窠。这 种方法论的合理内 核以及临床实用价值何在?有无 其局限性? 弄 清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 .对 于正确评价及 运用该方法论,把握临床辨证信息的规律,都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为,根据笔者以不 回 避I临床实 践为线索,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 、 合理性与实用性 早在二千多年前 ,医学先辈们在经历长期 的医疗实践之后,积累 了较丰 富而零散辨识疾 病的经 验。与此同时.当时的哲学思想核心—— 阴阳五行 学说 以及天文、地理 、气象、历法 、 物候 、心理、社会等学科不断向中医渗透 ,自 然形成 “天人相应 ”、 “形神统一”等整体现, 生命现象及生理、病理变化得以较台理的阐释. “司外揣 内”的诊断疾病方法也 由此 应运而生 《灵抠 ·外揣 篇说:“日与月焉.水与镜焉. 鼓与响焉。夫 Et月之明,不 失其影,水镜之察 , 不失其形,鼓 响之 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 尽得其情 ”。又说 :“五音不彰 .五色不明,五脏 波荡.若是 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 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 内,近者司内揣 外,是谓 阴阳之极 ,天地之盖” 自 《内经≯这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统一 观点的提 出,世代沿袭 .反复验证,至朱丹溪 时,已形 成 “病诸内必形诸 外”的结论性论断 可 以说-此论断 是 “实践—— 理论一一 再实 践一 再理论”唯物辩证法的结晶 。医学 家们根 据人体内外环境变化 与自然界的 “响之应声”、 “影之似形 ”相类的规律,通过体表的五色、五 音等信息.而诊断相应 的疾病 如心主血脉. 开窍于舌 .若脉结代 .舌尖有瘀斑.则为心血 瘀阻;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若皮毛枯槁,嗅 觉不灵.则为肺气虚衰:脾主肌肉,开 窍于口, 若肌 肉瘦 削.口淡乏 味.则为脾气虚 弱;肝主 筋.开 窍于目,若手 足抽搐,目斜上视,则为 肝风内动;肾主骨 ,开窍于耳.若胫 酸无力, 耳鸣耳聋.则为肾精不足等等。予以相应治疗, 效验可靠.并经得起重复。充分显视了 “病诸 内必形诸 外”方法论 之系统性 、整体性的科学 价值。众所周知 ,现代 医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发 展 .但 当其发现 研究局部组织器官不能完全解 释人体整体 病变的一系列问题时,叉不得不寻 求于 当代系统理 论为之变革.不得不借鉴于中 医的人体整体观。因此.“病诸内必形诸外”这 个经过 “内经 的阐发,朱丹溪进一步论证, 后人反复临床实践检验的方法论,不仅符合客 观世界事物 变化 的一般规律.而 且也顺应当今 科学发展趋于辨证综合的系统时代潮流,这 正 是它历经 千百年而不衰的合理内核。 作为一种方法论, 之所以能够贯通古今. 是因为它不但具有 上述理论与实践 统一之合理 性.而且具有实 用性。我们知道.古人 在只能 宏观研究人体 的当时 不懈地 “司外揣内”,不 断出丰富的辨证 诊断学内容,大大促进 了 中医的发展 。这 不仅是古代中医的成就,就是 在微观人体比较深 入的今天.这种 “司外 揣内”的诊病方法,也仍然大有作为。由于微 观检查受时间、空间、条件等限制,不可 也 不必要每一病人或 每一病证都要借助微观检查 才作出诊断;不须微观检查而能及时作 出诊断 者,还可避免某些人为的肉体痛苦及副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更为主要者.有些微观检查,也未必穷尽 相应 的疾病症结,这方面与中医辨证相比.则显得 相形 见绌。例如一个肝炎病者,西医根据肝功 能化验正常,即认为病情好转 .无须治 疗了。 而肝 区疼痛,纳呆腹胀 .神疲乏 力,大便溏烂, 舌苔厚腻等症尚未消除 从 中医角度辨证,这 是肝气郁 滞 .湿邪 未清之证。予以疏肝理气. 健脾化湿治疗.能收到较理想效果:又如某些 肝脓疡、肺 脓疡恢复 期病人, 发热 已退 ,经 “X光 ”、“B超”检查脓腔 已消失,血象检查也 属正常,那么西 医认 为疾病痊愈 了。但病人仍 胸胁烘热 ,虚烦盗汗,纳呆口干,舌红少津。 中医则认为余热未清,阴津亏损,予 以养阴清 热,调理脾 胃,而获预期良效。还有一些经各 方面理化检查未发现 病灶.但又 自觉痛、胀、 烦、麻等不适之症患者,西医多称之为 “神经 官能症”,予镇 静剂治 疗未 效 .而 中医则根 据 “四诊”外在信 息,认 为其病机为 “脏腑枢机不 利”,或脏 阴亏损.或肝气郁滞,或心肾不交, 予以相应治疗,也收 到较好疗效。可 见,中医 根据外在 症状而 “揣 测”内在疾病 ,有其独到 之处。 二 、缺陷性与局限性 “病诸 内必形诸外 ”辨识疾病的方法论, 在其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与实 用性,以及 对中 医发展 的促进作用毋容置疑 然而也有一定的 缺陷性与局限性。 这种方法论的最大缺陷,在于违反 了认识 过程中的一般与特殊 的辩证关系,过分强调了 “病诸 内 必形诸 外 ”的必然性,忽 略了 “病诸 内不 一定形诸外 ”的特殊性,致使 “一般 ”与 “特 殊”的关系严 重倾 斜 。如不 少肾结石的病 人,在结石无活动 的情况下,一般不 出现疼痛 及尿出砂石的现象,甚至结石伴随病人终生而 无l临床症状;又如有 的肺结核病人,在其发病 过程中无任何不适 ,而在 以后体检中才发现结 核病灶已钙化;有的 乙型肝炎病人并无肝区胀 闷疼痛,无饮食减少,体倦 乏力等症,但多次 化验检查肝功能异常而诊 为 “乙肝”者 ;有的 慢性肾炎病人,水肿 消退 ,饮食增进,体力恢 北京中医杂志 1991年第 5期 复之后,中医则认为 “诸恙悉除”,无证可辨了. 而西医检查尿蛋白尚为阳性.还 断为病未痊愈 等等。诸如此类例子,其内在的疾病.由于人 体结构复杂及体质的差异等原因,不能反馈出 外在的信息。我们应该承认这 种“不能形诸 外” 的特 殊性 ,应该对这种特殊性 深入研究: 早诊断.早治疗,这是医学界公认 的一个 基本原则.也符 合中医 “防患于未然 ”、“防病 传变”的指导思想。然而 “病诸 内必形诸外” 外在信息 出现的迟早相去甚远, 以之为诊病依 据,有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如某些癌变,待 到癌 症状出现 时,已届晚期;有些消化性溃疡病者. 不一定出现胃脘胀 痛,暖气反酸等不适之症, 直到并发 呕血、便血或胃穿孔后.才检查发现 原来患溃 疡病;有些 早期高血压、早期塘尿病 患者,也无任何 自觉或他觉症状.到中晚期才 出现症状等等。对于这类病证.茫茫然揣测不 了 “病诸内”的早发,而姗姗来迟 盼‘病诸外” 则已成为过去。显然,这有悖于早诊断 的原则, 乃至延误病情及早治疗的机会,酿成不 良后果。 另外,“病诸 内必形诸 外”,对于单 一脏腑病 变来说 ,尚能因果对 应联系 ,但 对于复杂系 统、多脏腑病变则极易出错。虽然中 医也研究 诸如 “肝 胃不和”、“脾肾两虚 ”、“肝肾阴虚” 等多脏腑病变,但其研究的方向是多脏腑病变, 对应的是 多症状的综合,忽略了多因一果的病 证 现 象。 系统论有 个重要 定理: 一定 的结构 对应着特定的行为,但一定的行为则对 应着整 体一类结 构。后者即多因一果现象。l临床上 多 因一果病证并不少见。如痢疾及 肠癌均可 出现 腹痛、便 下脓血;肺结核及肺 炎可同时出现胸 痛、咳嗽 、潮热盗汗,或 高热寒战;有 的冠 心 痴 肌梗塞不一定象 “内经》描述的“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 发夕死.夕发旦死 ” 那样严重,而表现为胃脘痛,与胃病症状相类 等等。这类 病证,症状 容易混淆,如果不用微 观辅助检 查,极 易误 诊。有 的盲 目治疗效果不 好之后,才重新考虑另外疾病。可见.“病诸 内 必形诸外”对 于多因一果病证的诊断,也不同 程度 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京中医杂志199]年第 5期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治规律的研究 — — 古今 医案 159例统计 分析 舻舻 北京中医学 院 李 宇 航 舻 舻舻 一 、 且的与方法 “伤 寒论*所 述心 下痞.是临床上 的常见 证,它可 以出现在多种外感及内伤 疾病中,特 别多见于急慢性脾 胃病变中。其表现 以患者 自 觉胃脘部堵 塞胀 闷不舒 ,按之柔软不痛为特征。 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寒热错杂痞 ,是其中最主 要类型之一.它揭示了人体 客观存在的一种较 为复杂的病理状态。张仲景针对本证而立半夏 泻心汤,组 方用药独具特色,为治疗脾 胃疾 病 开辟 了一条有效途径。 “伤 寒论 载半 夏泻心汤原文一条 .症状 仅有一个.即 “但满而不 痛”。后世医 家对 此 虽有阐发,但 见解不一。因而笔者查阅1989年 0 岛 以前 的古今医学文献千 余部,从 中找出半夏泻 心汤用于治疗心下痞的 病案 (全部为个案)159 例.总结其证治规律。旨在用客观事实数据, 揭示半 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 的证治特点,以便 更好地继 承发扬仲景学术,启发和指导今后的 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 二、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 治统计结果 (一)性别与年龄 159例病案中,有性别记 载者123例。其中男 性75例,女性48例。男女之 比1.56: 1,男性 发病高于女性。这与男性较女性多缺乏饮食及 生活的规律性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酒过度、 起居不时.造成脾 胃损伤,功能失调,易产生 三、辩证 地运用“病诸 内必形诸外 ”方法 “病 诸 内必形诸 外 ”的方法论 ,是建立在 宏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它侧重在于从辨 证综 合的角度认识人体疾病的内外联系.它 以四诊 外在信息为依据, 以直觉 感官为判定标准 来诊 断疾病 尽管其具有很大 优越性,但 毕竟未能 完全洞察人体内部复杂的病变。因此,我们必 须正确地认识此方法论 .不能因为它的优越性 而规为万能神方,也不能 因为它的某些缺陷与 局限而一概鄙弃。在运用此方 法论的原则上, 既 要继续发扬它 自身的优势 ,又要避其短而设 法提高它的可靠程 度及实用价值 现代 医学的微观分 析性研究是建立在近代 自然科学 的分析方法基础之上,它侧重在于对 组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深入认识。虽然它 的 学术体系与中医学术体系不同,交汇语言有别. 但在 “病诸内必形诸 外”方法论遇到某些疑难 病证辨证困难时,借助 微观检查则能发现疾病 症结,帮助疾病的诊断。从某种意义来说.微 观辨证可辅助宏观辨证进一步认识人体整体 , 弥补 “病诸内必形诸外”方法论的某些不足。 如何借 助微观分析为我所用.这 当然不仅 是个认识问题 、科学问题,还是个方法问题。 就 目前中医界借助微观检查 的情况来看,各人 使用的范围、频率、深度相差甚远。因此,必 须注意纠正两种偏向:既要 防止逆反心理而将 微观检查杜之 门外,又要避 免乱用、滥用微观 检查。一般来说,在熟练把握 “病诸 内必形诸 外”方法论规律的基础 上,主要针对那些不按 常规表现的特殊病证,如 “无证可辨”、“证状 迟现”、“多因一果’’之证,选择借助微观检查, 以提供佐证,开发 “无证可辨’渐 的辨证动机。 只有这 样,“病诸内必形诸外 ”方法论才能增添 新的活力,焕 发其古老的青春.推动中医事业 向前发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北京中医杂志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