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3 人的社会化

3 人的社会化

2011-12-20 50页 ppt 5M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8401

暂无简介

举报
3 人的社会化null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社会化的概念: 个体社会化简单地说就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既是个体的一种终身转化,又是个体与社会的双向转化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nullnullnull ——我国明朝时,燕王朱棣为了夺取帝位,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政变,明惠帝被打败后从地道逃出,改换僧装,流浪各地。燕王夺取帝位后,为了防止明惠帝的...
3 人的社会化
null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社会化的概念: 个体社会化简单地说就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既是个体的一种终身转化,又是个体与社会的双向转化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nullnullnull ——我国明朝时,燕王朱棣为了夺取帝位,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政变,明惠帝被打败后从地道逃出,改换僧装,流浪各地。燕王夺取帝位后,为了防止明惠帝的儿子朱文圭长大后与乃父联络, “兴风作浪”, 把他严密地软禁起来,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当时朱文圭只有2 岁,待几十年后放出来时,他已经长大了,但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而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 案例null——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维伦的山中,三个猎人发现了一个约11岁的裸体儿童,他们将他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寡妇看管,数日后他逃至山上, 半年后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兽,喜欢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冷热, 不了解语言。经过心理学家测试,他的智力还不如1岁的儿童。 null——1920年,印度牧师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名叫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小女孩死于疾病。玛拉的行为和狼一样,喜食生肉,不辨冷热,日间睡觉,夜里起来乱走,眼睛发亮,声如狼嗥,不愿穿衣,没有羞耻感。到了13岁才终于学会挺身走路,学会穿衣,有羞耻感。到15岁时,才识45个字。null——1940 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这也是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现时已6岁。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她只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而丝毫没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不会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null——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工人马超由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他担心自己的 3 个孩子受人欺负,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1989年人们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试分别只有5岁、3岁和1岁。 null个体只有通过能动地接受、适应社会中的既有“文化”,也就是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进行“社会互动”,从而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null 孔子名句: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理解社会化的几个角度(二)理解社会化的几个角度1.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作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的内化。 2.人格发展的角度: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库例、米德) 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发生在生命早期.任 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 价值标准时 期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 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儿童期) (二)预期社会化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人们在此过程 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大量在青年期)。 (三)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也叫继续社 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 应新形势提出的觉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主要指成年人) (四)逆向社会化 (reversal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 程,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 给长辈。 (五)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 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规范。再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针对的不一定是负面的,形式也不一定是强制性的。(新兵入伍、移民)三、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思维、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语言能力:人类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现,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 2.思维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 3.学习能力:人所特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 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受到生理发育上的限制,有一段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幼年—少年—青年) (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这些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1.家庭 1.家庭(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学校:2.学校: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3.同龄群体3.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特点:(1)大多数活动不由权威事先安排,而以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交往。可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灵活性,提高能力。(2)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化 (“吞世代来了”—《读者》2004.3)):数字的一代、品牌的一代、刷新的一代(886、XDJM)、做主的一代、超消费的一代。4.工作单位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5.大众传播媒介 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 在现代社会中,它的影响表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四、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四、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2.生命历程理论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什么是 “人格”? 也叫个性,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格可以分为几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核心的组成部分。关于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几个理论关于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几个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 H. Cooley,1864-1929年) 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 的评价; (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 为,并据此做出进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 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自我意识和人格。 库利非常 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 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 这面“镜子”的反射。null鏡中自我由三部分組成(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是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 米德将自我为“主我“(I)和“客我” (me)两个部分 。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我”与“客我”是相互建构的。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role taking),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米德理论社会化过程的几个阶段:米德理论社会化过程的几个阶段: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 ,孩子只能简单地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角色扮演”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自我意识也是非常弱的。 嬉戏阶段(play stag)孩子开始扮演一些特定的、重要的角色。 这些角色往往就处在孩子的周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展。 博弈阶段(game stdge) ,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客我”的范围己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 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的演进过程。 null(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 Freud,1856-1939年)强调的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 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上“无意识”驱动的。他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马—动力) 自我(骑手—驾驭) 超我(指导自我, 限制本我)本我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属于无意识(潜意识)。 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本能),包括生的本能(自卫本能和性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恋母杀父(伊底普斯情节 Oedipus complex) 恋父妒母(爱列屈拉情节 Electra complex )。 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获得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 具有防御职能和中介职能,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调节作用。 它是“三个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仆人。即是外部东西与内部东西之间、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过滤器。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 超我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天潜意识层次(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 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人格发展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4)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4)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_1944):美国心理学家 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将社会化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 (3) 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 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 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 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2.生命历程理论2.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life~*)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一种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null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之间的关系时,有以下四个要点: (1)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对人的生命历程有重大影响。 (2)生命的相关性。任何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 (3)生命的时间安排(timing)。生命的时间安排,是指一个社会对个体生命历租中特定角色和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后果的期望一个社会一般会有一个“标准时甸澎,指明主要生命事件和社会角色发生的适当时间。 (4)人的能动性。上面三点着重指出的是影响个体生命历程的外部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生命历程完全决定于外部环境。事实上,个体的能动性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也有很大作用,因此也是生命历程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所谓生命周期,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在现代社会中,生命周期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1.儿童期 1.儿童期 儿童期是社会化过程的开端,在该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初始社会化。从时间上说初始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却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初始社会化失败,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2.青年期 2.青年期 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大量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都在进行,尤其在青年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危机” 3.成年期 3.成年期个体在青年期结束后即进人成年期,直到60岁左右退休。 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 (1)初始社会化已经完成,自我形象已经基本确立,人格已经基本定型; (2)个体有很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不但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扮演某种角色,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某种角色。 (3)个人在成年期需要扮演的角色比人生任时期都要复杂,并且,扮演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4.老年期4.老年期老年社会化所要面对的是身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下降,疾病和死亡。 典型的老年社会化问题: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59岁现象”(一些老年人难以接受退休后社会声望下降的后果而丧失自我认同的结果);因身体机能下降、疾病而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忧虑等消极的生活态度。等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再社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矛盾,冲突。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3.代差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主要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 需要社会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体系发生剧烈变化,加剧了社会化的困境。null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早期社会化的概念 是从幼儿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阶段。 2.早期社会化的特点 ①社会化主体的不成熟性。 ②社会化执行者的多样性。 3.早期社会化所需要的条件 ①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 ②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 4.早期社会化困境的表现 ①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②社会权威形象的丧失。 5.早期社会化困境的解决 ①主流价值观与多样性的统一。 ②道德理想的层次性。 ③可接受的榜样。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例如青少年犯罪。 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例如“户籍制度”是不利于农村青年社会化的机制。“应试教育”使不适合这种机制的青年处于不利地位。 社会失范社会失范1.社会失范的概念 指社会规范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的模糊、混乱和多元化现象。 2.社会失范的原因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期。 3.再社会化 广义:在生活急剧转变中,一个人放弃原生活方式而适应新生活方式的过程。 狭义:强制的教化过程。 3.代差3.代差代差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正确的认识: (1)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对代差的性质做具体分析。不论年龄,凡是进步的,就鼓励;反之就限制。 null代差(代沟)的客观性①它反映的是两代人在社会化个阶段上的差异;②是新一代人的文化扬弃。 网络的冲击。信息时代的代差(代沟)问题,也称为“网沟”,即信息能力的反哺。      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 (三)性别社会化 (四)再社会化社会化的具体内容社会化的具体内容1.教导有关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5.社会性情感 6.自我意识 nullnull社会化的扩展: 发展社会化即继续社会化, 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逆向社会化 再社会化。广义:在生活急剧转变中,一个人放弃原生活方式而适应新生活方式的过程。狭义:强制的教化过程。 人的现代化:是使传统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继续社会化过程。 null社会化过程的困境社会化过程的困境 社会化的不一致性     社会化实施者的不一致(如人们常常抱怨:学校与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协调;社会与家庭不协调等等);     各种实施者的价值观、规范的不协调;     社会权威的榜样形象和教育的内容不一致等等。
/
本文档为【3 人的社会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