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社交恐惧症的团体矫治社会工作

2011-12-21 21页 doc 139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592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社交恐惧症的团体矫治社会工作正强化 负强化 社交恐惧症: 1 不管在学校或者是家里,总是怕见生人,怕和人交往,尤其怕和异性交往,精神不集中,总觉得有人在盯着她常常感到紧张,焦虑,失眠,总是忘不掉与自己同位的某男生,虽然强迫自己不去想他,但一闭上眼睛,仍然满脑子某男生的形象。 闷闷不乐,思想不集中,常常失眠,从梦中哭醒 自尊心强,一旦遭受挫折,则感到心痛,沮丧,精神倍受煎熬,甚至一蹶不振。心理承受能力差,加剧了畏缩,逃避,恐惧社交的心理障碍,实际上是其潜意识的自我中心向自卑转化,是其自我心理保护的表现 原因 父母不和,吵架离婚 父亲重男轻女,对...
关于社交恐惧症的团体矫治社会工作
正强化 负强化 社交恐惧症: 1 不管在学校或者是家里,总是怕见生人,怕和人交往,尤其怕和异性交往,精神不集中,总觉得有人在盯着她常常感到紧张,焦虑,失眠,总是忘不掉与自己同位的某男生,虽然强迫自己不去想他,但一闭上眼睛,仍然满脑子某男生的形象。 闷闷不乐,思想不集中,常常失眠,从梦中哭醒 自尊心强,一旦遭受挫折,则感到心痛,沮丧,精神倍受煎熬,甚至一蹶不振。心理承受能力差,加剧了畏缩,逃避,恐惧社交的心理障碍,实际上是其潜意识的自我中心向自卑转化,是其自我心理保护的现 原因 父母不和,吵架离婚 父亲重男轻女,对女儿脾气暴躁,外遇。 过重的心理负担是导致其产生社交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而造成过重心理负担的原因多方面,主要来自家庭不良的心理环境和过重的学习压力。 心理疏导 转移注意力 运用讨论说服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引导领会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而且与其平等的探讨人生的价值,引导正确认识怎么样才算一个高尚的人,知道其心理调试方法的同时,促使她认识到亲情,友情的可贵,促进其消极情绪像积极情感的转化 榜样的示范 用各类榜样人物,引导鼓励里学习成才的信心,并引导正确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肯定优秀方面,找出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 大学生社交恐怖症咨询案例报告 陈文君 1,张金涛2 (1.衡水学院 心理咨询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市粮食学校,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本案例应用认知领悟疗法、松驰训练、系统脱敏法、支持疗法等综合性的咨询方案,对求询者的社交恐怖症状 进行心理干预,经过4 个月14 次的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半年后,社交恐怖症状消失,能正常地人际交往和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07)02-0104-03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王某某,女,21 岁。高校在读大三学生。 2005 年3 月来校咨询中心求询。主诉害怕熟人, 特别是老师,回避和人交往,只要有这些人在场就 会出现出汗、发抖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上课 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失眠,学习和生活明显受影 响。总病程已有两年多,感到非常痛苦。 自诉家庭较困难,父亲是工人,性格怯懦,但 对家人很好。母亲是文盲,无正式工作,脾气特别 不好,很霸道,家里人都怕她。17 岁那年父亲因 病去世,家里经济更加困难。自己完成中学学业全 靠亲戚借钱相助,每一次借钱她都感到特别的自 卑,都偷偷地哭一次。入学后就想一定要好好学 习,努力表现,争取找个好工作,所以平时做事和 与人打交道总是小心翼翼,特别害怕老师和同学瞧 不起自己。有一次,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同学问题 没答上来,我就主动站起来回答了,结果老师说: “就你显摆!”,课下同学们也议论我爱出风头、 出卖同学、不够意思。我感到很委屈,也觉得自己 很笨,不会和同学、老师搞好关系。从此以后,只 要在教室里上课时,就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 胸闷现象,非常痛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效率很 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并且越想克制,害怕越厉 害,症状越严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慢慢地,发 现只要碰到老师和同学就会紧张害怕,出现心跳气 急,出汗。所以生活中总是找借口回避他们,上课 时坐角落里,也不敢抬头。近一年已发展到几乎害 怕所有的人,也不和任何人交往,并伴有失眠,为 此非常焦虑痛苦。 成长史:幼时生长发育好,身体健康,无重大 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 病。7 岁上学,从小学到高中,读书成绩好,这也 是她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家中两姐妹,她是老 大。平时性格较内向、胆小敏感,做事追求完美, 朋友不多。 心理测试:SCL-90[1]量表总分为111,强迫、 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7 项 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其中恐怖分高于正常的4 倍。 EPQ[2]测试结果中E 量表分为40,表明偏向内向。 SDS[3]测试,总粗分为46,说明抑郁症状存在。 二、评估及诊断 1.原因分析 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自幼目睹家庭 拮据,使其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生活状 况,把本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自己承担下来,产生 了压力。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妈妈脾气又不好,缺 乏正确人际交往技能指导,自己以学习为中心,很 少与同学交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心理原因:在认知方面,存在不合理思维方式 和观念,认为自己没考好就无颜见人,对他人的评 价过分关注。窘迫的生活、亲戚的冷落和同学老师 的负性评价则更加强化了她的自卑和挫败感,产生 了对自我的不适当评价和对他人的错误认知,成为 了本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在情绪方面,受紧张、恐 惧困扰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形成恶性循环。在行 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不能成功 与人沟通、交流,当被误解时不知所措,行为退 缩。在人格方面,自幼性格内向、自卑,胆小敏 第2 期 陈文君,等 大学生社交恐怖症咨询案例报告 105 感、爱面子,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又屈服于权 威,求询者的人格特征是产生该症状的主要因素。 2.心理状态评估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询者的知情意是 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 动求医的愿望和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异 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 精神病。 根据求询者紧张、不安、恐惧、心慌、出虚 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持续时间两年多,已出 现泛化及回避行为,已影响了社会功能,不属于一 般心理问题范畴。 根据CCMD-3 心理测验结果,可以考虑诊断为 社交恐怖症[4]。 3.诊断 排除求询者器质性疾病,发现求询者近几年内 有明显社会心理因素的应激,症状表现两年有余, 并出现泛化,主要表现为害怕和人交往,并伴有明 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和抑郁情绪;恐惧程度和实 际情况不相称,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 但控制不住,由此反复采取回避行为。自知力存 在,有求治要求,学习和生活明显受影响。因此诊 断为社交恐怖症。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 通过治疗改变求询者错误的认知,形成对自我 的一个适当的评价,以消除恐惧情绪,恢复正常的 人际交往,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近期目标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求询者的信任,在 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让求询者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 并配合咨询方案的实施。 3.最终目标 能运用所学到的、建设性的应对方法和认知模式 调适心理状态,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 4.长远目标 促进求询者心理健康发展,协助其自我认识和 自我成长。 四、咨询方案 依据咨询目标,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求询者的 不合理思维方式、行为等,因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 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 原因。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 正确合理的再认识,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以调整,不 良的情绪和行为才随之得到改善。所以,本例选择 认知领悟疗法、支持性治疗、系统脱敏治疗等综合 方案对求询者进行心理干预。 五、咨询过程 1.咨询初期 第1-3 次,每周1 次,每次1 小时。重点是收 集信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调节求询者紧张和恐 惧情绪。 为了消除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他的信任 感,从而能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特别重视会谈技 巧,晤谈中咨询师合理地应用了倾听、询问、鼓 励、同情等技巧,使求询者消除了紧张情绪,详细 地叙述了病史。然后向她剖析了本病的本质及发生 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了如何治疗等,消除了顾 虑,求询者表示愿意接受咨询并积极参与了方案的 制定。 另外,因为求询者精神紧张、焦虑痛苦,所以 对求询者进行了松驰训练。第一步是对她进行了放 松技术的指导,使她掌握了正确的放松方法。第二 步是进行30 分钟放松训练,患者反应,精神不那 么紧张了,情绪放松多了。第三步是嘱求询者回宿 舍后坚持每日早晚训练1 次,每次10-20 分钟,体 验放松的感觉。 2.咨询中期 第4-12 次,每周1 次,每次1 小时。重点帮助 求询者纠正不合理的认知,并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认知领悟疗法:针对求询者存在的幼稚的认知 方式和不合理观念,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首先告 知了相关知识,并让求询者找出了自己的不合理的 信念,从而使求询者认识到自已的想法是不合理 的,同学和老师对她是友好的,没有嘲笑她之意。 她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恐惧症状,是一种自我不良的 暗示在作怪,原因在于她童年时期自卑心理作用。 用童年的思维看待问题,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就会 体验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委屈,才会出现这些不合 理的恐惧心理。通过几次的论证,使求询者领悟 了,人无完人,应学会积极自我关注,对自己的弱 点要坦然面对,对别人的评价也应理智接受,学会 了用成人应有的心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人 交往。 系统脱敏疗法: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为其讲 解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对恐惧症的作用,然后, 根据其恐怖程度的高低,确定了恐怖等级,并配合 已掌握的放松技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实施了脱敏 106 衡水学院学报第 9 卷 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她的社交恐怖程度。 合理的生活指导:在咨询过程中,始终给求询 者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指导,比如:“顺其自然的生 活态度”“降低个人期望值”,建议培养自已的兴 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人沟通,提高社交 技能,消除不良情绪等。 3.咨询末期 第13-14 次,每2 周1 次,每次1 小时。这个 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询者的正性行为,继续巩 固已有的疗效,并做好结束准备。 求询者在最后一次咨询时称:“睡眠已明显改 善,也能和同学、老师一起沟通,虽仍会感到紧张, 但程度轻多了,并且能通过深呼吸来调整。对自已也 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别人对自已还是肯定的。 六、结果 经过14 次的咨询治疗,求询者的问题基本解 决,恐惧症状消失,情绪稳定,能正常地学习和生 活。SCL-90 测试量表总分为98,恐怖、强迫、焦 虑等因子分明显下降。说明求询者已达到所定的具 体目标。2006 新学年开始,当事人主动来咨询室 致谢咨询老师,称自己学习情况大有好转,听课能 集中精力,效率也很高,和人相处较融洽,感到生 活充实了,对自己很有信心。 七、讨论 通过该案例咨询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心理咨询 方法繁多,没有专一的固定措施,主要是依据求询 者问题的性质、核心症状、求询者的性格特征、文 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统筹考虑,研究和选择咨询方 法和制定咨询方案。咨询师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治疗 技术,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但 是,不论用什么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首要条件是取 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合作。某一心理咨询治疗理论 和技术对解决某些心理障碍问题有很好效果,但在 实际操作中需要发展性、创造性地运用。在本案例 中,认知领悟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 认知领悟治疗的总体框架下,一些具体的心理学技 术的运用对治疗是有益的,但就大学生患者而言, 及时给予心理健康知识指导,促进其个性成长远比 单纯地使用心理学技术更重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咨 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领悟快、自我管理能 力强等特点,努力提高求询者的动机和信念对治疗 快速成功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3(8):122-131. [2]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M].中国修订版.长沙:湖南医 学院出版社,1986:1, [3] 张明园.精神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34-41.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105. A Case Report on a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Phobia CHEN Wen-jun1,ZHANG Jin-tao2 (1.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 Hengshui Grain School,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case uses a counseling plan that integrates cognitive therapy, relaxation training,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nd supportive therapy to psychologically intervene in consulter’s social phobia. After four-month and fourteen-times counseling, a good effect is achieved. And half a year later, the sufferer’s social phobia disappears and he can communicate and study norma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phobia; case report (责__  教育的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 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 育。遗憾的是,多数高校至今未能提出一个明晰的教育学生 正确面对生命的策略。[ 1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教科书中没 有死亡的概念,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几乎是空白的, [ 2 ]具 有中国特点的生命教育体系和模式尚未形成。因此,加强生 命教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心理 危机干预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简介 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是以专题讲座或团体心理辅导的 形式,以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相互作用分析理 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心理咨询中 心辅导教师的带领下,在活动中践行“生命探索”,以便帮助 个体自知并自助,发展健全人格。 针对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UP I)筛选出的A类学生, 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了生命教育 团体辅导活动,通过不断实践,使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学生 获得生命教育理念,体验生命历程,感悟生命价值,学会珍惜 生命。[ 3 ]5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践 1. 活动理念:提升大学生有效沟通能力,学会在新环境 下建立人际支持系统,学会自助与求助。在穿越“生命诞 生”、“生命成长”和“生命终止”中体验自我探索。学会面对 挫折,学会寻找方法解决困难,懂得感恩。在生命时限中学 会规划人生,确认人生的近期、远期和终极目标。 2. 活动目标:学会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 立和谐的生命关系。 3. 活动形式:集中封闭式进行。在辅导教师带领下,分 成若干个小组,助教协作完成活动。 4. 活动原则:自愿与引导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 5. 活动要求:填写生命教育报名表,服从团体辅导规则。 6. 活动内容与程序:活动时间为4个小时。 (1)第一步:有缘相识 促进成员在认识之初就能够主动与别人接触交流,达到 相互熟悉、增进了解的目的。在进场时每人抽取一张图片作 为媒介,主动寻找其他成员手中的图片,最终达成一幅完整 的“联盟图”。然后在指导教师提问下分享其中的感悟。 生命教育内容之一:和谐的人际教育。著名社会心理学 家荣格指出,人的一生85%的快乐取决于人际沟通,人际关 系是人格成长的源泉。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不同价值取向 的人相处,体验有效沟通的快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 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也是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2)第二步:生命诞生 播放科普片3分钟:“任何生命都是由种子孕育而生。” 团队间分享:在我看到那“几亿精子一起冲向一个卵子,最终 只有一个精子取得胜利”时感受到了什么? 最后每团队中自 愿产生名额和全体成员分享。 生命教育内容之二:生命美育教育。生命教育在狭义上 是指对生命本体的教育,即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了解生 命的起源、诞生、成长。生命美育要求大学生用生命审美的 意识来实现生命个体的崇高价值,生命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 去? 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的意义首先是努力地活着,而努力 活着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成长的过程,是在不断地追求生命 的存在价值,创造活着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神圣,能够从容 抵抗挫折与困境。 (3)第三步:生命成长 ①第一部分:成长话题。团队间分享:我感受的父爱(母 爱) ,我第一次离家的感受? 生理发育成熟时我的感受? 18 岁意味着什么? 叛逆期我刻骨铭心的经历? 成长中的性与 爱? 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 我的职业目标? 怎样看待同学 间的冲突? 成长中的快乐与无奈? 最后每团队中自愿产生 名额和全体成员分享。 生命教育内容之三:生命磨炼教育。只有不断满足人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才能增加幸福指数。在人们不断追求 幸福的同时又无法避免苦难,苦难与人生共存。因此,高校 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挫折和苦难不 是对生命的折磨,苦难感、幸福感、成就感,在生命中是融为 一体、相辅相成的。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勇于面对、不断努力, 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目标和价值。 ②第二部分:生命蜘蛛网。以冥想语形式引导学生彼此 ·109· 面对挫折、压力、冲突,了解这是人生必经的历程。每个人生 命当中都有一些重要的人支持。在特设情景下协助学生寻 找生命中重要的人,面对挫折时可寻求的帮助和可使用的方 法,进一步确立人际支持系统,学会自助与求助,继而以团队 为单位组织讨论寻找参考答案。 生命教育内容之四:生命依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 时主动求助的能力,想想自己生命蜘蛛网上有哪些朋友、亲 人,同时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也应扮演支持别人的角色。生命 依存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中起着重要作 用。在行为模式上训练学生主动走近他人、开放自己、关心 他人,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培养学生之间依存感,从孤 独、封闭、忽视他人生命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 ③第三部分:生命线。在温和的音乐和辅导教师的指导 语引导下,为自己的生命作一个“丈量”。画一条线,在线条 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侧,箭头旁边,写上你为 自己预计的寿数,使之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在这条标线的 最上方,写出你的名字,再写上“生命线”三个字。在生命线 的上下方、左右侧留下自己不同颜色的标志,上方表示快乐, 下方表示挫折与困难,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检测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调整一下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明确目前需要作出的努力,然后分组 讨论、思考辅导教师提出的问题。 生命教育内容之五:规划人生教育。指导大学生不仅要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而且要精心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生命教 育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明确在大学期间需 要完成的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紧迫感、危机意识,主 动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生活, 审慎且理智地设计自己的 未来。 (4)第四步:“生命终止” 每位成员在悲伤的音乐和辅导教师指导语的引导中写下 面临“生命终止”时,最想做的十件事。在有限的时间里,逐件 去掉,直至“保留一件事”。每人在1分钟内写出只有20个字 的“墓志铭”,继而通过悲壮的音乐和指导语引导,在指导教师 的质问声中,喊出生命信念,说出自己“活着的理由”。 生命教育内容之六:尊重生命。生命信念的重建是大学 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一 次“死亡”,才能进一步认识“生”的意义。死亡就像一面镜 子,从中看到生命的有限、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美好。因此, 死亡教育具有深刻的生命意义。以死观生,让学生更能充分 地领悟和把握人生的价值,让自己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出生命 的精彩。 (5)第五步:生命的呼唤 指导教师通过“生命探索”的整个过程,对“生命教育” 即兴演讲。提出“生命成长”中的质疑: 大学生“生命价值 观”、“生死观”、“关爱生命”的核心,面对“挫折的心态”等, 由此点出生命教育的亮点与核心成分。分享:在这个活动中 你觉察到了什么? 最想做的最后三件事中当去掉其中一二 件的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 当完成了墓志铭时你想说什 么? 如何面对现在的自己,如何安排现在的生活? 有谁愿意 探讨、分享活的理由? 活的意义? 活的价值? 继而以团队为 单位进行讨论,各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辅导教师 精彩点评,将团队活动推向高潮。 生命教育内容之七:生命的责任。关怀生命是我国教育 的重要价值取向,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健全人格来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价值是人的生命本身,是人的生命特 有的一种精神超越。生命教育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命是一 种责任和承诺,即使输掉一切唯有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 要对自己、亲人和社会负责任。教育大学生积极主动创造生 命价值,在不懈地追求与奋斗中去实现,无论是身处顺境或 是逆境,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 (6)第六步:感恩的心 以团队为小组,组与组手拉手连接,辅导教师将活动内 容的精彩分享加以融合,概括以生命为主题的内心整合,倡 导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园文化,和谐、互助、感恩的健 康理念。以蓝丝带故事为引线,每人把象征尊重、欣赏、关爱 的蓝丝带系到最想感谢的人的手腕上,真诚地表达心中的 感受。 生命教育内容之八:感恩生命。感恩是大学生生命教育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素质之一。感恩 是一种对自然、社会、他人的尊重,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和生命价值的敬畏与崇拜。感恩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和 奉献。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有精神作支柱、文 化为底蕴的大学生来说,有恩当报何其重要。教育大学生把 感恩培养成一种自觉,使感恩成为一种健康的心态。教育学 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 平凡的劳动。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实践的体会 近年来,高校逐渐把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4 ]团队辅导活动类似于游戏,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乐趣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乐趣的产 生对于心理障碍的预防,自杀的免疫是最强大的。[ 5 ]生命教 育必须强调其实践活动的作用,它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不通过 语言或理论,而是通过行为举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 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 1. 生命教育辅导活动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内容 自然流畅,针对性强且寓教于乐,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每期的“调查表”中都能看到学生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 意义深远。 2. 各高校针对A类学生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多采用个体咨询的方法进行危机干预,在数次的干预中进行 “行为界定”,实施“干预方案”和“辅导目标”,最后转入“人 格成长”或转入(辅助)医疗机构治疗。但作者经过两年危 机干预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体会认为,两者相辅相成更有助 于学生人格成长。 3. 通过实践体会,“生命教育”辅导活动不但有助于A 类学生人格成长,B类和C类学生参与后同样深有感受。 有鉴于此,在大学中加入生命教育,不仅能有效预防大 学生生命危急情况的发生,而且对改进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及建设高效的育人机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乔丹,杨淑珍.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 J ]. 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 2008, 24 (2) . [ 2 ]  黄丽萍. 略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J ]. 湖北经济学院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5 (5) . [ 3 ]  袁磊. 我的成长我作证[M ].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 4 ]  李欣珍. 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指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10) . [ 5 ]  周正. 构建大学生生命防御机制[ J ]. 河南教育, 2006 (11) . (责任编辑 毕凌霄) ·110·__ 1. 2. 1. 2 内容 团体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辨认和纠正认知 偏差、放松训练、增强自信训练等, 分为3 个阶段进行。第一 阶段: 团体形成阶段。内容为自我介绍, 相互认识, 融洽团体 气氛, 增强团体凝聚力, 初步形成团体。包括第1、2 次活动。 第二阶段: 团体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互相信任与接纳的团体 氛围, 在真实情景中通过演讲、自我探索的方式, 体会被人 关注的感觉, 并从成员的反馈中验证自己想法的不合理, 如 担心社交场合中表现不好而被人笑话, 事实上同学会宽容 待之, 从而逐步增强自信, 敢于表现自己。放松训练每次演 讲前由指导者带领进行, 并作为家庭作业坚持每天练习两 次, 每次20 分钟。并将在团体中学到的技巧用于实际生活 中。包括第3 至8 次活动。第三阶段: 结束阶段, 最后一次团 体活动, 总结每个成员在团体的收获, 分享自己的感受, 采 用游戏晚会的形式, 在真诚感人的气氛中结束团体。 大学生“焦虑症”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余祖伟 摘要: 焦虑症是神经症常见的一种。焦虑症者的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心 理问题,焦虑只是那种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接触那更深层的困 扰。本辅导方案的团体类型是大学生, 是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情绪而设计, 它并不是针 对特别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只是用理性情绪疗法的思想解决大学生一般的生活、学习适 应及情绪困扰问题。对团体辅导活动进行了设计。 焦虑症是神经症常见的一种。患者以焦虑情 绪反应为主要症状, 严重者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 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1.焦虑的根源与类型 1.1 焦虑的概况 关于焦虑产生根源, 弗洛伊德提出如下解释: 最初的解释是性力释放不全的结果, 后来又归结 为爱阻碍的性力和释放的兴奋所引起的紧张状态, 在以后的心理治疗中, 他发现上述解释不合宜, 进而提出新的看法———焦虑是对可能来到危险做 出的适应性反应。焦虑的最初根源来自新生儿对 内外刺激的无力应付, 因而焦虑是对无能为力的 弥漫性感觉, 这种焦虑称为原始焦虑。还有的精 神分析学家提出, 出生时的精神创伤是日后其他 焦虑感的原因。如, 离开母亲的恐惧以及怕孤独、 怕黑暗、怕见陌生人等。 1.2 焦虑的类型 从焦虑的根源进行分析, 精神分析学家把焦 虑分为三种类别: 1.2.1 现实性焦虑 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因为感受 到外界环境中存在着现实的危险, 因害怕这种危 险在情绪上出现的焦虑反应。如对毒蛇、野兽、 自然灾害或考试等情境的焦虑均为现实性焦虑。 当现实环境中的焦虑源消失后, 自身的焦虑感便 减轻或消失了。这种焦虑有助于自我保护, 不是 变态的焦虑。 1.2.2 神经性焦虑 这类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本我的生物性冲动。 当性或破坏的冲动公开释放受到周围人(包括父 母)的申斥和惩罚时产生的焦虑。这类焦虑最初是 作为现实性焦虑来感知的, 因为申斥和惩罚也是 外部环境。一般说来, 可以通过自我防御机制使 焦虑得到缓解。只有在本我的冲动与自我的控制 能力发生剧烈冲突时, 神经症性焦虑才会产生。 1.2.3 道德性焦虑 在精神分析学中, 超我代表道德, 超我是道 德性焦虑产生的原因。当本我趋于活跃, 积极地 表现那些不道德的思想或行为时, 超我就以羞耻、 罪恶感来加以警告和谴责。道德性焦虑指人的行 为符合个人的良知和社会道德准则, 但也容易在 心理上引起焦虑。即对自己不为社会容许的行为 和态度而焦虑。例如, 缺乏性科学知识的青少年 为手淫而焦虑, 祥林嫂怕因嫁过两个男人死后下 地狱而焦虑, 都可归结为道德性焦虑。 焦虑症者的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无法解脱、 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那种矛盾、冲突的 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接触那更深层的困 扰。 2.团体心理疗法 对焦虑症的治疗仍然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 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一般性焦虑用心理治疗即 可解决。心理治疗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解释和说 理的支持性心理疗法, 即通过安慰、鼓励、保证 和支持等心理治疗, 使病人消除对焦虑发作所产 生的思想负担和恐惧。而团体辅导是学校心理辅 导中一种常用的形式。团体辅导(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ing) 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 与指导的咨询形式, 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 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 通过共同商讨、 训练、引导, 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 问题。 2.1团体类型 (1)本辅导方案的团体类型是大学生。是帮助 大学生克服焦虑情绪而设计, 它并不是针对特别 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只是用理性情绪疗法的思想 解决大学生一般的生活、学习适应及情绪困扰问 题。 (2)活动时间: 每周开展活动1次, 共6~8次, 每次时间1.5~2个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3)活动地点: —个空旷的约300平方米的大 教室, 里面有活动椅子, 有音响设备。 (4) 活动人数: 4~6组, 每组8~10人, 约30~60 人。 2.2 辅导目标 团体中人际关系的气氛是开放的、暴露的和 无设防的。在团体中, 成员们互相认真地检审自 己的思想、情感与行动, 从中获得新经验, 获得 成长。成员是积极的活动者, 而不是被动的观望 者。当然成员有权决定自己暴露的内容、深度及 时间。 对每个成员而言, 通过参加团体活动要达到 如下目标: (1)对成员有信任感, 愿意诉说自己的认识与 情感; (2)掌握理性情绪治疗基本思想, 并用来解决 自己日常生活中心的情绪困扰; (3)能够接受自我, 容忍他人, 获得自尊自 信; (4)学习自我决断能力, 并愿意承担后果; (5)通过团体中与自己有相同问题人交往, 摆 脱生活的困扰与孤独感; (6)善于把团体活动获得的新体会与经验在具 体生活情境中运用。 2.3 基本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注重人的理性思维对情绪的控 制, 认为人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思维, 就能够成为 情绪的主人。大学生具有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开放的团体气氛下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其不合 理思维进行改造, 从而控制焦虑情绪发生, 是可 以收到效果的。 2.4 活动方式 以理性情绪治疗思想为依据, 进行自我分析, 专题讨论。其中可插入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心理辅导方式。活动之后, 有“ 家庭作业”要做, 包括阅读、写读后感、写 日记以及实践演练等。 2.5 基本规章 (1)成员必须参加团体所有活动; (2)成员必须保持对其他成员的信任, 愿意与 他们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3)团体活动时, 严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4)团体成员在活动中的所言所为绝对保密; (5)团体成员应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6)在整个团体活动期间, 禁止与其他成员进 行有关性的接触; (7)活动中严禁吸烟、吃零食以及从事其他与 活动无关的事。 社会心理科学第23 卷总第95 期2008 年第1 期总第097 页·心理健康· 2.6 活动具体过程 2.6.1 第一次活动 (1)游戏: 捧打薄情郎 目的: 尽快相识, 增进团体凝聚力。 时间: 约20分钟 操作: 初次聚会, 全体成员围圈而坐, 轮流 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出生年月等个人资料。 每个人都专心去记其他成员的资料, 然后站成一 圈, 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 由他面对的人开 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姓名, 执棒者马上跑到那 个被叫的人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位成 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来, 就会受当头一棒, 然 后由他执棒。依此类推, 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 名为止。如果一个人3次被打就必须出来表演, 作 为惩罚。此活动合适青少年, 在游戏中相识。 (2)简短演讲(伴轻音乐《男儿当自强》) 内容: ①人生就是一个赢家, 举例; ②人生 旅途上总有困难险阻, 应辩证地看待困难; ③个 人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困难。 目的: 初步激起人的勇气与信心, 客观地看 待困难。 时间: 20分钟 (3)讲故事 内容: ①杞人忧天。⋯⋯②有一个老人有两 个儿子, 生活很幸福, 但两个儿子长大后, 大儿 子在盐场晒盐, 二儿子卖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 始, 老人就整天非常忧虑, 茶饭不思。原来是晴 天, 老人担心二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下雨天, 老 人担心大儿子无法晒盐影响生计, 这样终于病倒 了, 好在两个儿子倒也孝顺, 请医侍药, 人大看 过病情, 开了—个方子, “ 晴天好晒盐, 雨天好 卖伞”, 老人看了方子后, 病情慢慢好转, 忧虑情 绪扫而光。 主持人讲完这二个故事后, 请团员分组讨论, 组长启发引导。 目的: 引导人从多个角度看待自己存在的问 题, 纠正错误的认识。 时间: 30分钟 (4)为他人解惑 目的: 通过相互提供意见, 协助团体成员解 决个人面临的困惑。 时间: 约60分钟 准备: 每人一个信封, 若干张纸条(比人数少 一张)。若人数多, 可分为6~10人一小组。 操作: 每个成员发给几张白纸条, 1个信封。 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 将自己目前最 困扰, 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每张纸 条写同样的问题, 并留有足够的回答的空间, 每 张纸条上写上姓名。例如“ 你对我的印象如何?” “ 怎样才能找到意中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出 色的咨询员?”“ 我怎样做才能获得真小组成员”, 请他们回答。回答完毕, 把每个人的问题放到他 的信封上, 装进信封内。每个成员取回自己的信 封, 抽出回条, 一一阅读。最后, 全组集中, 每 人谈自己阅读完他人意见后的感想。由于得到多 个人的帮助, 丰富了个人有限的经验, 常常使受 益者感动不已。 (5)活动结束 ①全体团员排在一起合唱《同一首歌》或 《真心英雄》; ②全体团员填写“ 团体活动自我评量表”。 ⋯⋯⋯⋯ 2.6.3 最后一次活动 ( 1) 最佳搭档 目的: 彼此相识, 建立互动关系。 时间: 约30分钟 准备: 裁好的彩色纸由团体成员自由抽取。 然后, 成员必须找到自己同色与形状相匹配的另 一半。找到后, 将色纸贴在硬纸板__上, 并在彩色 纸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 两个自由交谈五分钟、 互相认识。然后全体成员围圈坐下, 每一对轮流 向人家介绍对方, 使团体中每个人都能相识。 ( 2) 分组分享前几次活动的体会 目的: 加深对前几次活动成功的体验。 时间: 15分钟 ( 3) 秘密大会串 目的: 帮助成员面对与处理当前的困扰。 时间: 约50分钟 准备: 纸、笔 操作: 指导者请每位成员想一想目前最困扰 自己的事情是什么, 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然 后写在纸上, 不署名。写完折叠好, 放在团体中 央。全体写完后, 指导者随机抽出一张, 大声念 纸上的内容, 请团体成员共同思考, 帮助提问题 的人解决问题。因为匿名, 可减少成员的担忧, 大胆提出问题, 全体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帮助别 人也帮助自己。必要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法来 表现具体情境。讨论完一张: 再讨论下一张, 直 至所有纸条上的问题都逐一解决。最后, 指导者 引导成员思考怎样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 ( 4) 大团圆 目的: 通过身体的接触传递温暖和力量, 使 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 体验我 们一起的感受, 获得支持与信心。 时间: 约30分钟 准备: 足够的空间, 空旷的房间 操作: 在团体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 指导者 请大家站立, 围成圆圈, 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 肩上, 聚拢安静30秒。然后轻轻地哼唱大家共同 熟悉的歌曲, 并随着歌曲旋律, 自由摇摆。从儿 童歌曲到乡村歌曲, 尽量找大家会的, 全部投入 一首接一首。使全体成员在一个充满温馨甜蜜而 有内聚力的情景中告别团体, 走向生活。留 下———永远的、美好的、极有象征性的、难忘的 记忆。 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在学校咨询个案中的整合 ———对一例“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刘秀红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本案例是针对一名出现焦虑症的职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对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诊断,并运 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辅导,结合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经过六次咨询后,有效帮助求助者缓解了紧张焦虑情绪。 关键词:职中生;焦虑症;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B8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 2589 (201 0) 22- 01 89- 02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W,职中一年级男生,因紧张、焦虑问题前来咨询。 他经常紧张,心跳很快,胃痛、尿频经常发生。只要走到有 限制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会出现紧张感,心跳很快,总是 感到尿急,害怕会出现丑事———遗尿,害怕别人知道后会 不知怎么看自己,自己不知怎么办才好。总是出现这些想 法,越想越急。小时候发生过的一次经历对他现在的心理 有严重的影响,那就是他八岁搭公车时曾发生遗尿,那个 时候非常害怕别人会看到,会笑自己。所以现在他只要走 进教室、上课时、搭公车时都会很紧张,心跳会特别快,经 常感到胃痛、尿急。近期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让他非常痛苦 难受。他去医院作过多项检查、看过多个医生,并没有发现 器质性的问题。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1.心理评估与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可诊断 为神经症。 (3)求助者的问题表现为:有焦虑情绪体验,并伴有心 跳加速、流汗、胃痛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对 照症状学标准,这些症状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 (4)根据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体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 量表(HAMA)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量,总分为30 分,说明 求助者处于严重焦虑状态。 综上所述,初步诊断该案例属于焦虑性神经症。 2.原因分析 生理原因: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体 检未发现异常。 心理原因:1)存在错误认知,害怕遗尿事情再发生,怕 再出洋相,怕别人不知用什么目光看自己。2)情绪方面。被 焦虑情绪困扰不能自行缓解。3)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 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__________4)个性特征。求助者个性内向敏 感。5)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三、治疗过程及效果 1.确立咨询目标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经共同协商,确 立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进 入一些场所前(如课室、公车)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 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变求助者的 不合理观念,缓解焦虑情绪。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 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2.咨询方案的制定 小W总是很紧张,是因为他总是担心自己会尿急, 怕找不到厕所,不知该怎么办,或者像上课、搭公车的话 不能随意上厕所,怕自己憋不住会遗尿,怕别人会看到, 会不知怎么看自己,会笑自己。他总是担心这种情况的出 现,事实上,他的尿急,不是因为器质性的原因,因为他多 次检查过身体,并没有什么事情,所以他的尿急是他紧张 心理引起的,是心因性的原因,是他的不合理信念引起 的,从而引起焦虑、紧张情绪,产生尿急的感觉。事实上, 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完全不必有这种紧张,他主要的 心理压力就是害怕遗尿事情再发生,怕再出洋相,怕别人 不知用什么目光看自己。小时候发生的那次遗尿事件,是 非常偶然的,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所以不知怎么处理,确 实憋不住了才发生的,这是可以理解的,要学会原谅自 己,小时候谁没有一点糗事呢,谁没有遗过尿呢,非常正 常,所以不需要太严肃去看待这次经历,而弄得自己一直 心有余悸。人只要没什么器质性的问题,不焦虑不紧张, 内心平静的话,是不会发生尿频的,不需经常上厕所,就 算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四节课不上洗手间,都是可以 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排泄过程。而小W太专注于自己 的排尿问题,导致内心紧张焦虑,所以他已经有点条件反 射了,思维有点定式了,跟他内心的想法是息息相关的。 综合考虑小W 的心理问题、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适合 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他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改变 错误的认知,使其意识到自我意识是造成压力的关键,通 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 同时,为提高小W应付焦虑情绪反应的能力,除了用 合理情绪疗法还采用一些行为训练方法(放松训练)和行 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 3.治疗过程 第一次咨询: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 ☆教育理论研究☆ J ia o Yu LiLu n Ya n J iu 189 Theory Research 学★ ★ 理★ ★ 论 事项与规则。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 困扰、焦虑原因。 (3)作心理测验:HAMA。 (4)评估焦虑程度。 (5)将测验结果反馈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6)确定咨询目标。 (7)布置作业:写出让你紧张的各种情境,你进入每个 使你紧张的场所前你的想法有哪些,尽可能把它写下来, 不要避讳,格式如下表,按照紧张的感觉由轻到重排列。 格式: 第二次咨询: 过程: (1)先检查他的作业,对他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2)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 1)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2)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通过交谈和求助者 一起找出:他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具体表现C(紧张、焦 虑、尿急);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走到有限制 的地方,比如上课、搭公车);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万 一遗尿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 每次走到有限制的地方、人多的地方(A),他都会有情 绪困扰(C)。表面看来,情绪(C)是由场景这一事件(A)引 起的。通过分析,是因为他很担心自己会遗尿,别人看到会 不知怎么看自己,自己无地自容(B),所以才会出现紧张、 焦虑情绪、尿急感(C)。也就是说,紧张焦虑不是场景引起 的,是担心害怕遗尿后果引起的。 帮助他从众多的外因和他的种种想法中,列举出产生 不安焦虑情绪时的想法。通过解说和分析,使求助者能够 接受这种理论及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并努力用新的、合理 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 (3)教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1)每次感到不适即作松弛训练,学会放松和提高自控能力; 2)应用情绪的ABC 理论对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分析; 3)加强与父母、同学的交流。 第三次咨询: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每次感到不适即作松弛训练,焦虑 明显减少;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 诱发事件本身。 (2)进一步与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1)对求助者的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加以区分,进一步明 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结合实例帮助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 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的情绪问题不是由 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 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自己应当负责任;只有改变不 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引导求助者从情绪困扰和过去的体验中摆脱出来,正 视造成这些问题的不合理信念。 (3)建立场景焦虑等级:根据他的作业,与小W商谈将 个人的场景焦虑反应按程度轻重从弱到强顺序排列“焦虑 等级”。依此顺序将所列刺激情境排列完毕。共分以下五个 等级: 1)一个一般的地方,但很难找到厕所的地方。 2)在星期六看烟花时,在很多人之中。 3)在课室的时候。 4)在搭公车时。 5)看见人越来越多时。 利用想象进行脱敏训练。从最轻的第一级情境开始,尽 可能详细、逼真地想象情境中的具体细节、环境和自己的内 心体验,感到有焦虑反应时,令其停止想象,并进行放松,直 到焦虑消除。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 焦虑紧张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再进行第二级情境的训 练,反复多次,直到想象的第二级情境不再感到焦虑紧张时 为止。 (4)布置咨询作业: 1) 每天练习脱敏训练的第一级到第二级,早晚各一 次; 2)在生活中若遇到不适,就进行放松训练; 3)思考自己还有哪些不合理信念。 第四次咨询: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脱敏训练的练习顺利完成;找到了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信念。 (2)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将其驳倒。 (3)进行脱敏训练的第三级和第四级的情境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1)每天进行脱敏训练第一级到第四级的练习,早晚各 一次; 2)和自己其他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第五次咨询: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脱敏训练的练习顺利完成;和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感觉到自己的认知产 生了改变; (2) 帮助求助者认清并摆脱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 从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 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 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 到的问题。 (3)进行脱敏训练的第五级情境的情境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1)继续进行脱敏训练的练习,早晚各一次; 2)将脱敏训练运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3)在现实生活中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场景,体验 情绪与行为变化。 第六次咨询: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脱敏训练完成顺利;用理性的态度 看待后,体验到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肯定其认知改变,学会有效应对; (3)作心理测验:HAMA; (4)与求助者一起评估、总结咨询效果; (5)帮助巩固咨询所获得成果。 (6)布置咨询作业:将脱敏训练运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4.治疗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许多事情 想开了,能够较坦然地走进有限制的地方,较坦然地上课、 搭公车,不再老担心会遗尿和感到尿急。 (2)老师和同学评估:他现在看起来开朗了很多,不再 像以前一样愁眉不展。 (3)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汉密尔顿 焦虑量表(HAMA),测得总分为7 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 消除。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观察、回访,发现已经达到预期 目标,求助者自信心增强,降低了焦虑的水平,提高了应对 情境压力的能力。 场所 进入之前 有哪些想法 进入之后 有哪些想法 心理 感觉 生理 感觉 (责任编辑/ 姚丽)__
/
本文档为【关于社交恐惧症的团体矫治社会工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