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1-12-24 5页 pdf 410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192

暂无简介

举报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 29卷 第 1期 2009年 2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Vo1.29 N0.1 Feb.2009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 — — 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柯 昊 (宝鸡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陕西 宝鸡 721007) ’● [摘 要]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更注重于器物 层面上的发挥,...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 29卷 第 1期 2009年 2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Vo1.29 N0.1 Feb.2009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 — — 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柯 昊 (宝鸡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陕西 宝鸡 721007) ’● [摘 要]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更注重于器物 层面上的发挥,表现出实用功利性的特征,发生了从儒学到儒术、儒壬到儒生、儒籍到儒经、民学到官学 的四大转变。这种转变自现实层面来说,仍然缺乏封建帝王实现治平的实践模式,只是发挥了教化和缘 饰的作用。自儒学自身发展而言,偏离“道”而求延续的生存方式提升了其学说的地位,使儒学资源在两 汉时期得到全面整合,并初步探索了与其他学派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秦汉;儒术;儒生;儒经;官学 [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8—4193(2009)01—0071—05 儒学肇兴,誉为显学的时候,其实是不见用于 统治者的。孔子辗转数国,纵使如丧家之犬,也报 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游说诸侯,终也不过 在“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 ]“论语‘甩贷"的喟叹 中,退居鲁国,编定诗书。孟子道通,游事齐梁,恰 逢各国变法,“述唐、虞、三代之德”显得“迂远而阔 於事情 。]‘‘史记’盂子萄-列传",只好“退而与万章之徒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史记‘置子荀-,|鲫 苟卿在齐国三为祭酒,已而适楚,其法并不得实 行。与此同时,春秋战国的儒士群体正在缓慢的 发生分化。孔子教导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 小人儒 ]“论语‘雍 o在苟子时,这种分化渐趋加 强,他在《儒效》中痛斥俗儒,倡导大儒,甚是“嫉浊 世之政” 对“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 祝,信棱祥,鄙儒小拘 。]‘‘史记‘萱子荀-列传’ 的状况表 示厌恶。苟子对时世的敏锐体察,以及跟随其习 帝王之术的李斯入秦为相,已经表明儒家学派在 平缓承续下的暗流涌动。前一种状况在秦皇汉武 间似乎发生了改变,而后一种则有愈演愈烈之势。 此期间发生的两件与儒有关的标志性事件:“焚书 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一反一正,却殊 途同归地宣告着儒学和儒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 台,更为不易觉察地变化是,此“儒”已非春秋战国 时的“儒”。可以说,在秦皇汉武间,“儒”经历了一 次断裂和连接。需要解释的是“儒”指的是儒学、 儒士、儒籍的整体生存状态,对于儒家多角度的考 察,而不仅仅是思想的考察,才能深入地体察其发 展和走向。所以文中的“儒”大体涵盖了以上诸方 ~ 面。 儒学到儒术 儒学的断裂: 与儒家因迂阔而门庭冷落的境遇相比,其他 诸子流派则被春秋战国的各君主待见的多,法家 和阴阳家则尤显兴隆,“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 魏用吴起,战胜弱敌i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 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幻‘‘史记。孟子萄_列传’’驺衍虽 “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其语闳大不经, 窈冥不可考而原”,却“重於齐。逋梁,惠王郊迎, 执宾主之礼。逋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 *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柯 吴t女,陕西石泉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7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往师之。’,[。]‘‘史记‘孟子苟婶列传’’这种判若两端的境遇, 无疑在最大限度地刺激着急欲建功立业的儒生, 改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史记‘太史公自序’ 的儒 学,切于时世,迫在眉睫。援法入儒,加入帝王术, 注重实践性,始自苟子。 始皇一统天下,时局豁然改变,备受冷落的儒 生蓄势待发,不过在始建国制的讨论中,无法敌过 秦的传统国策——以法制国,更无法消泯秦人以 史为鉴的去周心态。三十三年,博士齐人淳于越 发起的关于分封制的讨论,犹如惊鸿一瞥,以被斥 为愚儒而收场,更为严重的后果是 天下民间藏书 几乎被付为一炬。当然,由于相关记载的有限,和 对于政令推行后实际施行情况叙述的阕失,“非博 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 尉杂烧之”[2](‘史记‘秦始皇本 是值得考量的 ,到底 博士官所职的范围是什么?是不是官府还有儒家 原典呢?①正因如此,儒家立命的六艺损毁情况不 得而知。不管怎样,遭此一劫,儒家赖以传续的经 典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儒学也被致命一击。“有 敢偶语诗书者弃市”的规定,决定了儒学的开展从 此转入地下,传播的方式也改为口传,汉初收集天 下书时,鲁地诸生口述五经便可为证。静候时机 的儒生在暗地里注意着帝王的一举一动,同时也 根据帝王的喜好,改造着他们的“屠龙之术”。 始皇的好大喜功,意欲成仙,为儒生的再次出 场提供了契机。前番阴阳家的吃香,和后面帝王对 此的癖好,激发了儒生对于阴阳巫术的采纳。于是 也 顾 不 得 儒 家 祖 师 不 语 “怪、力、乱、 神”[ ]“论语.述耐 ,罕言天命的教训,为始皇祀天礼地 (封禅),求仙问神(人蓬莱求仙药),辟鬼禳灾(攻打 匈奴,匿行居),为儒学加入了最初的鬼神思想。不 过,始皇“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2](‘史记’豢皇本纪”,身 边有儒生,也有术士,这里只是说儒生参与众事,必 然受到了鬼神巫术的影响,为阴阳五行人儒开辟了 道路。这种趋向的结局就是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 馀人,皆院之咸阳”【 ]“史记‘秦皇本 ’,据始皇长子扶 苏所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 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 之o-[2]‘‘史记’秦皇本纪”,其中儒生不少。 儒学的蛰伏: 儒学典籍烧毁和儒生惨遭迫害,导致“及至秦 之 季 世,焚 诗 书,院 术 士,六 薮 从 此 缺 焉”[3]‘‘汉书’_韩传篇”,特别是对于“仁德礼义”这些 儒“道”本质的偏离,造成了儒学发展过程中第一 次表象上的断裂。不过由于上述儒学中功利实用 性的掺人,宫廷儒生沉默地侍于帝王旁侧,而民间 儒学以其固有的私学方式延续,“懦术既绌焉,然 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整体而言,官家也好, 私家也好,儒学都处于蛰伏状态。叔孙通在秦二 世时的闪现,“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 “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 乐,弦歌之音不绝迫害”[2](‘史记‘儒林列传”,皆不过是 愤怒和求功两相矛盾心情被压抑,而只能蛰伏的 体现。 汉初定天下的六十余年间,这种境遇并未有 多大的改变。政权混乱,经济凋敝,民生待兴,以 及官民之间黄老之风的盛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剥 夺了儒的话语权。不过跃跃欲试的儒生还在努力 抓住机会,在高祖“腐儒、竖儒”的责骂和辱儒的行 为中,或改 头换 面,郦 生 称 自己为 “高 阳酒 徒”[2]‘‘史记。耳生陆贾列传”,或假以雄辩,陆贾驳:“马上 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2](‘史记’郾生陆贾列传’’叔孙通劝: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史记‘刘敬叔孙通耐传”,试 图弘道。但总的来说,除了叔孙通制定了君臣之 礼,儒学并未成为统治阶层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 贾谊应召汉文帝时遭遇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 苍天问鬼神”,是当时儒生普遍的存在状态,高祖 骂“说称《诗》、《书》”的陆贾 “乃公居马上得之,安 事《诗》、《书》!”[2](‘史记’鄙生陆贾列传”,也可窥见儒籍 的惨 淡,儒 学也 就 难免 “具 官 待 问,未 有进 者"[。] ‘史记‘嚣林列传"。 儒学的接续与回归: 汉武初立,“上乡儒术”[2](‘史记‘孝武率纪”,一个 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儒学变成了儒术。在谈到赵 绾、王臧二人来历时,说:“属明儒学 ]‘‘史记。儡韩列 , 他们准备辅佐帝王的措施却是术,“议古立明堂城 南,以 朝 诸 侯 ”,“草 巡 狩 封 禅 改 历 服 色 事”。[ ]“史记‘孝武本纪”同时,民间儒者也被擢用,“遣使 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巩 ]‘‘史记。孝武本 。 虽然绾、臧“出师未捷身先死”,被好黄老术的窦太 后所杀,但以“术”回归的儒学毕竟有了希望。 六年后,窦太后崩,汉武帝终于可以施展拳 脚,“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后面又屡招贤良中。 甚至在前一年,汉武帝就跃跃欲试地设置了五经 博士。于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对儒生 的征召,儒籍的收集标志着儒学结束了蛰伏,完成 了表象上的回归,在某种意义上第一次真正成为 “显学”。但是儒学还是学吗?除了秦皇至汉初所 第 1期 柯 昊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 73 做的向术的一种微弱转变外,又将要面临“孝武皇 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史记’孝武本纪”的新情 况。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以及将其作为入仕的 选拔条件,制造了更为复杂的社会氛围,就是以儒 生身份应召的人未必是真正的儒,比如公孙弘“习 文法吏事 ,缘饰 以儒术’’E33‘‘汉书’公孙弘 式儿宽传”。这 与春秋战国时期,单凭个人喜好选择学派的环境 截然不同。鱼龙混杂的儒生构成,实用地根据帝 王的个人好恶援引其他学派改造自己,以参与政 治统治为根本 目的,片面追求个人的显达,丧失一 直的宗旨和,离其学派初衷越来越远,使儒学 沦为术的命运几乎不可避免。董仲舒在应对汉武 帝的“天人三策”[。]‘‘汉书‘董仲舒传”中,这种特征极为 典型,开始的天人感应,灾异福瑞之说就符合武帝 好鬼神,欲建功成仙的要求;又借君权神授劝请帝 王行仁义礼乐,中又夹杂阴阳五行学说讲刑德;然 后阐述大一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提出了君臣之礼,三纲五常等一些 加强君主专制权的具体措施。最后建言:“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因为“对既 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而相关史料中 又未提及武帝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政策 ,唯 一 出现的是班 固在武帝纪后“罢黜百家 ,表章《六 经》”的赞,所以从九十年代就出现了对“罢黜百 家 ,独尊儒术”的质疑[4]。汲黯批评武帝 :“陛下内 多欲 而 外 施 仁 义,奈 何 欲 效 唐 虞 之 治 乎” ,[z3“史记‘设郑列㈣ 武帝看 出公孙 弘只是缘饰儒 术, 却大力提拔,并没有真正使用董仲舒,只是使用儒 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 乐,建封檀 ,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始终不 见如何罢黜百家,都让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底是一种政治口号,还是具体政策感到疑惑。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儒学除了还存有的少部分关 于仁、德、礼、义的原儒思想外,大部分已被偷梁换 柱成法 、阴阳、帝王术等“术”,此“儒”已非彼“儒”, 儒学完成 了从学到术的最后一步 。 儒士到儒生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大多被称为“儒者”和“儒 生”,名称的变化也许代表不了什么,不过儒士的 心理变化却十分显著,早期儒家所具有的严格的 自律教条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几乎在这些“儒者”、 “儒生”身上荡然无存。言犹在耳的“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几乎成为迂腐的信条。始 皇政权的严刑苛法,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即不符合 儒家的仁德礼义政治,“道干乘之国,敬事而信,节 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也无法提供给 儒生行道的机会。但是如前所述,秦始皇身边急 于脱颖而出的儒生从未因“道”而放弃人仕的机 会。侯生、卢生为始皇求鬼问神,卷财逃亡;叔孙 通面对秦二世的暴烈,阿谀献媚,巧言令色;孔甲 在楚汉之争时持礼器奔陈涉为博士(危邦不入); 、 更有意思的是长袖善舞的叔孙通特别强调“通时 变“,不仅通过制定君臣礼仪让高祖尝到了做皇帝 的况味,还由此荐举了一大批儒生。可能他们对 于省不省身,弘不弘道并不是很注重。在武帝倡 儒术,招贤良时,几乎一种与前儒“汝人能弘道,非 道弘人”[ ]“论 卫灵 截然不同的求富贵与仕进 的途径出现了,这些途径并不是那么符合“不以其 道得之”的道。比如董仲舒应帝王之好,任意加入 天命灾异,阴阳五行,与“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 论语。硐货”“夫子罕言性与 天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神 相悖离。而 三纲五常等秩序的规定,虽符合了君主集权韵需 要,却丧失了学派的独立性。更不要说缘饰儒术 的公孙弘,常顺帝意应答进退。通观秦皇汉武之 间的儒生,除了求鬼问神,制礼祭祀,封天礼地外, 几乎没有作过一件推行王道的事。儒士的要求其 实更切近本质,比如“礼云礼云,王帛云乎哉?乐 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沦语 贷”“祭 如在 ,祭神 如神在。”,_1]“论浯.八佾”他们不仅要求礼仪外在的 形式,还力求本质上的统一。早期儒家一直宣扬 的高尚的道德追求,对君子人格的向往,对大儒的 赞誉在秦皇汉武之间的儒生的精神世界中荡然先 存,他们已没有早期儒家所有的精神道德圣殿,只 有对于实际利益 的赤裸裸攫取 ,不得不面对的事 实是 ,即使能够保存学派的独立也几乎不见容于 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 和政治是另外一个话 , 不过儒士一务实就成了儒生。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3] 汉书’儒林传”, 春秋战国的儒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 种基本才能通这种六艺 ,还教导学生要有系统 、有 先后地学习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典籍。 “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后来的儒 生基本上已经不能贯通任何一种六艺了。始皇封 禅,可能不仅问了身边的儒生,还召鲁地儒生,不 过竟莫衷一是。武帝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汉兴 儒术时,“言《易》自淄JII田生”;“言《书》自济南伏 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 74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 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公孙弘以治《春秋》为 丞相”[3]( 汉书‘儒林传》 ,《乐 》是不得而 闻了,儒生对 儒学的研习陷入一种支离的状态。这也正是儒士 和儒生的本质不同,前者要求通贯学识下的宏观 把握,后者陷入以偏概全的琐碎阐述。充满匠器 特性的儒也就只是生。 儒籍到儒经 建元五年,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初,《书》唯有 欧 阳,《礼 》后,《易 》杨,《春 秋 》公 羊 而 已”[3]( 汉书‘儒林传”,诗、书、礼、易、春秋从一种史籍 和民间学派的研读书籍,变为官府投人人力、物力 保护和研究的圣贤书,具有了代表正统思想的地 位 。其 后 ,武 帝 “设 科 射 策,劝 以 官 禄”[。] 汉书‘儒林传”,多次征召贤良,标准是好文辞, 善言辩,而能够治六艺,且融会贯通,变为治国之 术的一般都能得到擢用,如辕固、韩婴、瑕丘江公 等。及至“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 学士靡然乡风矣。”[。]‘ 汉书’儒林传 儒籍潜在地变成 了一种入仕教科书。官方正统,为图进取等原因 都给予儒籍一种不可违逆的权威地位。因此出现 了之后“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 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的局面,除了由于古语不通 而造成的解经风潮外,大量训、注、疏也随之出现。 究其原因,不过是儒籍成为儒经后在思想界化地 为牢的规定了边界,确定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任何 超出此范围的质疑、思考都将不能获得正当性,而 法限制的人的智识又会自然前进,无奈之下只 好或皓首穷经,或旧瓶装新酒。而儒籍在没有创 新地繁琐,细微,反复解读中,一方面丧失批判中 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却愈发神圣。后一方面儒 籍到儒经的显著表现,带来的后果是其中所涉的 历史经验 、治国之术 、道德标准都会成为实践行动 中的基准,这种影响在后来 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也 是显而易见的’。而其始作俑者确为儒经地位的确 立,汉武一朝又可谓关键。 民学到官学 周公封鲁,孔子广开私学,周游列国后复归于 鲁 ,及儒学的不见用 ,导致其在秦朝以前始终以一 种地域性极强的民间学方式延续和发展。如前所 述,秦朝统治期间和武帝之前,儒学经历了表面断 裂的过程,不过这一过程却加强了其地域性、民间 性的特征,齐鲁之间的儒学是相当兴盛的。 汉武帝时风气则为之一变,“立《五经》博士, 开弟子员”,政府设置研究儒学的专门机构和选拔 人员 ,此外众多派别的民间儒学 派别也被列为学 官,“鲁 申公为《诗》训故 ,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 传”,“三家皆列于学官”;“《公羊》、《毂梁》立于 学官”[。]“汉书。儒林传”。公孙弘为学官时,设置 了从 上而下推行儒学的机构,了相应的人员配置, 和一整套 的儒学推行,并得到武帝的认可。 首先儒学作为官学的功用是“导民以礼,风之以 乐”。其次,为实现这些功用,从中央来说,“详延 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 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予博士弟子 ,崇乡里 之化,以厉贤材焉”,“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 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 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汉书‘懦林传”。从地方来 说 ,“邵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 、肃政教、顺乡里、 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 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一 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 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 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 罢之 ,而 请诸能称者。”[33‘ 汉书’儒林传”最后对 于低层官吏也 有规定 :“巨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 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 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 嫩书。儒林 官吏的 选拔则是以儒为先,“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 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 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 、太行卒史 ,比百石以下补 郡太守卒史 ,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 多者 , 不足,择掌故以补 中二千石属 ,文学掌故补郡属 , 备员。请著功令。”儒学一方面去掉了其狭小的地 域性传播特征 ,在全国得到普遍的传播 ;另一方面 则获得合法性、合理性,并在政府强大行政力的倡 导下成为民间风 向。儒学的民学特征消失,官学 地位得到确立,官学特点变得鲜明。 启而未发的道器之争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 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就 自然更注重于器 物层面上的发挥,表现出实用功利性的特征,发生 了从儒学到儒术、儒士到儒生、儒籍到儒经、民学 到官学的四大转变。需要指出的是儒家学派的这 种发展模式在汉武帝时才初步确立,元宣时达到 了高潮,王莽政权的建立几乎是儒学实用功利性 的极至发挥所推动的。儒学在此时期虽然提升了 其学说的地位,全面整合了资源,但仍然缺乏封建 第 1期 柯 昊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 75 帝王治国安邦的具体措施,其主要功用是教化和 缘饰,正如宣帝所说:“汉家自有,本以霸王道 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 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 任?”[33“汉书.元帝 。当然这也是由其学术本质, 即其开初就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出现,而不是政 治实践策略所决定的。自学派本身发展来看,儒 学在极为艰辛的生存环境下,偏离“道”而求延续 的方式是 在这一时期得 以形成 。这一面在与黄 老、阴阳法家的摩擦中,探索了如何处理与其他学 派融合的途径,为后来的纳道容佛开辟了道路,另 一 面则开启了有宋年间激烈的道器之争,“形而上 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儒学试图完成学说 本质的回归与自身的净化,这正是陈腐客观环境 下努力带来一丝新气象的尝试,而为之一新的道 学、理学是这种学科发展 的新方 向。秦皇汉武之 间的儒学正处于道器之争启而未发的阶段,器物 层面上的充分发挥为道器之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 前提条件,厚积薄发式的前进还需假以时Ei 注释 ① 顾颉刚先生在《汉代学术史略》一书中认为“史官所藏 的史籍,除了秦的统统烧了,而《诗》《书》百家之言凡是博 士官所执掌的都不不烧。”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司马迁.史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3 孙景坛.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子 虚乌 有——中国近现代儒学反思的一个基点性错误[J]. 南京社会科学,1993,(6). (责任编校 文 武 ) “Confucianism”Under the Rule of the li’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and Emperor Wudi of Han Dynasty KE Hao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Shaanxi 721007) Abstract:Confucianism,Confucian scholars and book during the Qin and Han periods COuld only survive in very limited spaces.The Confucians emphasized mainly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and w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various changes.The emperors initiated the practical mode of govern the coun— try with Confucianism,stressing the moral teaching and other functions.Confucianism was complete— ly integrated in the W est Han Period and got substantially promoted. Key words:Qin and Han Dynasties;Confucianism;Confucian scholars;Confucian scriptures; Deo— Confucianism (上接 第 70页) 参考文献 1-1] 党崇雅.鹃失啼[M].咸丰五年李菜抄本 ,藏宝鸡市 地方志办公室. [2] 曹骥观.宝鸡县志:第一卷EM3.民国 11年(1922)铅 A Study on Dang Chongya’S 印本. [3] 王概.大岳太和山纪略[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责任编校 柯 昊) Handwritten book Juan Shi Ti LI Jun--hong (Library of Chang An University ,Xi’an,Shaanxi 710064)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tudy on Dang Chongya’S Juan Shi Ti,a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Baoji County Annals in the 1 l th year edi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uthor discovers that the first collector of Dang Chongya’S manuscript of J uan Shi Ti is his son—in law ,Li Shican,also does some research on the descendents of two big families,Dang and Li in Baoji district,Shaanxi province and makes a textual study of a newly discovered screen which was used to celebrate someone’S birthday , that was made in the 8th year of Jia Qing period in Qing dynasty. Key words:edition study;Dang Chongya;Juan Shi Ti
/
本文档为【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