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晚唐诗歌创作

2011-12-25 33页 ppt 963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2524

暂无简介

举报
晚唐诗歌创作nullnull—— 晚唐詩歌創作成就北京大學中文係 杜曉勤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宦官专权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
晚唐诗歌创作
nullnull—— 晚唐詩歌創作成就北京大學中文係 杜曉勤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宦官专权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藩镇割据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中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立国了。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马殷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牛李党争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不久忧郁而死。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晚唐诗人心态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态。前者可看作萧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标志。而两者也不妨作为中、晚唐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的特征。 韩滉《文苑图》(晚唐)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关于晚唐诗歌,过去一直较低。宗白华先生说:“历史自中唐以后,唐朝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诗人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哀。”(《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如果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一)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一)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二人在文学史上齐名并称,世称“小李杜”。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庭。远祖为西晋名将杜预,祖父为中唐名相杜佑,父亲杜从郁也曾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童年,父祖在时,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牧为“杜樊川”)在长安城南,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至园中嬉戏。不过,在杜牧十岁时,杜佑去世,其父杜从郁也在此后不久故去,家道因此中衰,日益贫困。“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他与弟弟杜觊过着“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的生活(《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读《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十三代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二十三岁时,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讽刺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上书昭义节度使刘悟,劝其讨伐河北叛镇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臣,并望他们不要骄纵。举进士前,他还写了《燕将录》、《同州登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记》、《感怀诗》,抒发他对政治时事、民间疾苦的感慨。 唐文宗大和二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同年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这是杜牧进入仕途之始。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二)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二) 进入仕途不久,杜牧就辗转于幕府之间,达十年之久。这段时期,杜牧除了大中九年曾入京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大部分时间都是任职幕僚。先是大和二年十月入沈传师幕,出任江西观察使团练巡官。大和四年,又随沈传师至宣歙观察使幕中。大和七年又受牛僧孺之聘,任淮南节度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 在“十年为幕府吏”期间,杜牧时常感到失望,便以落魄公子、风流文人的身份,流连于酒市妓楼。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式的放荡形骸,所谓“嗜酒好睡,其癖已痼”(《上李中丞书》)式的懒散颓废,与他心中时时想参政治世的雄心壮志,正好完整地表现了杜牧的心灵。 开成二年(837)起,杜牧曾任京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三年。从武宗会昌三年(842)起,杜牧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即他所谓“三守僻左,七换星霜”(《上吏部高尚书状》)。杜牧之由京官出任地方官,可能是受到李党党魁李德裕的排挤。李德裕对杜的用兵方略多所采纳,但却不用其人。原因大约与杜为人倜傥,不拘礼法,又交好牛党有关。大中三年(849),杜牧任司勋员外郎(时人称之为杜司勋),史馆修撰,四年迁吏部员外郎,出守湖州,五年又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六年迁中书舍人,冬,病日沉重,自觉不久于人世,乃作墓志铭,自叙生平。不久辞世。终年五十岁。 杜牧一生,尽管未能在政治上尽展其襟抱,却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受其祖父的影响,他颇重经世致用之学,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均颇有见地。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自己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都很有研究,著有《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等论兵之作,又曾注《孙子》,这些可以看出其祖父重经世实用的家学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当然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杜牧诗歌创作成就 杜牧一生所作诗文数量很多。约在大中六年,他生病时,曾将自己平生所作诗文作了一次全面的检阅,烧掉了大部分作品。现存的集子是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共二十卷。其中诗文可靠者共四百五十篇,名《樊川文集》。有清人冯集梧注本,称《樊川诗集注》,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杜牧的诗歌,成就突出。这与他在诗歌创作上独特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在文学上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大家,在诗中曾说:“李杜浩泛泛,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尽管如此,在创作上他却走的是自己的道路。其《献诗启》文曾云:“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的目标是“高绝”,要一空依傍,独辟蹊径。所说的“不务奇丽”,可能是指李贺的诗风,而“不涉习俗”,大概是之元、白的诗风,“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就是要在创作上不囿于时尚,不因袭古人。 从杜牧的创作来看,他确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杜牧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但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牧的诗歌,从表现内容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类: 政治咏怀诗 咏史怀古诗 写景纪行诗 妇女题材诗杜牧的政治咏怀诗杜牧的政治咏怀诗 杜牧关心世事,爱国忧民的政治咏怀诗,数量虽然存留不多,但是很有价值。 他在二十五岁时所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了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绩,肯定了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的,表达了希望朝廷励精图治、消灭战乱、实现安定统一的主张,抒发了壮怀难抒,良策难酬的苦闷和慨叹。 而广为人所称道的《河湟》、《早雁》两首七律,更巧妙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误国的揭露。其中《河湟》一诗用对比的手法,将当前统治者和前朝宪宗李纯、宰相元载加以比较。反衬出当时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早雁》一诗用比兴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哀鸿,比喻在异族侵扰下被迫南逃的边地人民,对他们难以北回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当权统治者无能捍卫边疆,无视边民痛苦的昏庸腐败给予了深刻的讽刺。 此外,《题村舍》直接描述了人民的饥饿惨状,控诉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黑暗,而像《东兵长句十韵》、《李甘诗》、《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李给事》等篇也不同程度地触及了当时的朝政,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感怀诗 杜牧感怀诗 杜牧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咸次>万寻,缭垣叠千雉。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河湟 杜牧河湟 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早雁 杜牧早雁 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杜牧的咏史怀古诗 这是杜牧作品中写得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一类诗歌。 中晚唐时期,随着政治形势的恶化,诗人借鉴历史,反思现实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倾向。与此相应,咏史诗的创作在中晚唐便兴盛起来。这一时期写作咏史诗的诗人很多,如胡曾(有《咏史诗》三卷,一百五十首),汪遵(《咏史诗》一卷,今存五十八首),周昙(《咏史诗》八卷,今存一百九十五首),孙元晏(《六朝咏史诗》一卷,今存七十五首)。此外,杜牧、李商隐、许浑等,也都有大量的咏使诗。其中以质量论,当以李商隐、杜牧为最突出,许浑次之。 杜牧的咏史诗,一类是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一)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二) 前一首,《万首唐人绝句选评》云:“此因过华清宫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后一首诗《唐诗笺注》云::“‘舞破中原始下来’,造句惊人,奇绝,痛绝!” 咏史诗的第二类,是借史著论,有意发挥,抒发情志,表现其独到的识见。这类诗实可作杜牧个人的史论看。如: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的写景抒情诗杜牧的写景抒情诗 杜牧的此类诗数量不少,情景交融,佳作迭出。诗人或怀古寄慨,或即景生情,或咏物表意,或纪行述闻。如《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用比兴手法,写孤鸟长空,抒发了盛衰兴亡之感。再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用写意手法描绘了江南春景,含蓄地借前朝故事揭露当时崇佛修寺的情景。《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秦淮月夜,清淡朦胧,叹商女唱曲,世风日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写秋雨日落,山色水声,叹六朝兴废,追慕古人。这些诗篇均能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怀古与伤今起伏相因。 而脍炙人口的《山行》、《清明》,一写秋日山行所见,色彩鲜艳,感情激越;一写清明春雨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中还有意味深长的咏物抒情诗,最著名的当数《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诗人借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叹息之情。至于《惜别》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更成为历来传诵的咏物抒情的佳句。杜秋娘诗 杜牧杜秋娘诗 杜牧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珮,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张好好诗 杜牧张好好诗 杜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杜牧的妇女题材诗杜牧的妇女题材诗 杜牧诗中有相当数量是描写妇女命运的作品。在《题桃花夫人庙》和《月》中,他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冢》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囚犯的普通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分别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在《题木兰庙》一诗中: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杜牧更把尽人皆知的花木兰和王昭君巧妙地结合起来写,赞扬了古代两位急国家之危的杰出女性。 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原因,杜牧也写了一些挟妓醉酒、颓废庸俗的篇章。如《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类作品内容虽不可取,但对了解当时复杂的社会现象,文人的生活思想,也是不无资料价值的。 绿珠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于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宋张戒说是“专事华藻”(《岁寒堂诗话》卷上),明杨慎说是“豪而艳,宕而丽。”(《升庵诗话》卷五) 清刘熙载称他“雄姿英发”(《艺概·诗概》),李调元称他“轻倩秀艳”(《李调元诗话》 )。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今人多称其诗俊爽峭健而又有风华绮靡之致。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立意新奇,构思巧妙。杜牧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所以,他非常注意立意新奇,构思上有新鲜感。如《题乌江亭》一诗,由于立意新奇,给人印象很深。《过华清宫》则通过选取和创造富于特征性的细节,使读者透过非同一般的独特感受,去体味新鲜而深刻的思想及强烈的感情。 二、诗艺高妙,灵活多变。杜牧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己闻;既长于舒徐婉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如《赤壁》即是把叙事和议论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行》则是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三、语言上既绚丽多姿又清新自然,既明丽俊爽,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 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杜牧之论》) 李商隐生平遭际李商隐生平遭际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此外,晚唐还有一位段成式,三人俱排行十六,又都擅长骈体文,因而当时有“三十六体”之称。但以诗歌的总体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温、段均不能和李比。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自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得好,是与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这一年的主考官为高铠,令狐綯时任左补阙,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綯原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但却一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死,都与此有关。 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 傅璇琮、周建国、刘学锴、余恕诚等先生贡献尤大。实际上,李商隐是一个有正义感、政治热情很高,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很敏锐、对政治现实的批评很大胆、尖锐的诗人。他早年有一首《安定城楼》的诗,其中写道:“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另外他的《哭刘蕡》等诗,都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正直。他反对藩镇割据,关注社会现实。他还用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等等。这都表明李商隐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在人格上有操守、有见解的诗人。 在古代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名很大,但另一方面,他的名声在过去却一直不太好。封建社会的评论家,因为他“背牛就李”,因而视他为无行文人,骂他是“诡薄无行”、“背恩”等等。 解放后,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度也不高,把他看作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代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的解放,对李商隐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了。对其人其诗的研究也深入了,在这方面,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社会政治诗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在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缘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虽然艺术不够成熟,但它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作者写他当时在长安西郊所见的农村景象是:“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栾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他又通过农民的话,陈述了贞观、开元到安史乱扣农民生活的变化。从今昔对比中,诗人提出了仁政任贤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这些都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在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开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集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 “耿介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代帝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明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强烈。《富平少侯》诗:“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借咏史含蓄地讽刺了耽于女色、不视朝政的唐敬宗。 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     随着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隐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登乐游原》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片转眼即逝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 其他的小诗,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其早期作品,气概自是大不相同了。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写了不少 无题诗,这类诗或标为《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其中除一部分主题比较显豁,大多内容复杂,题旨深曲,历来引起人们的争论。现在看来,他这些诗中虽有一些感慨身世、影射政治的作品,现在看来,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仍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陈贻焮先生有《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辨》文,可参看)。 李商隐在这些无题诗中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致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两首非同时作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他爱情诗中的代表性名作。前一首里,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一首里,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 李商隐的这些爱情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土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向往爱情,一方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与《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又完全不同。 此外,他还曾根据对象不同写过不少语调或庄或谐的赠答应酬之作,乃至在酒席歌筵上狎妓调情的游戏笔墨,和上述这些有真挚爱情的诗不能同日而语,当然要另当别论了 。 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锦瑟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nullnullnullnull
/
本文档为【晚唐诗歌创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