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编排阶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编排阶段)

2011-12-25 13页 doc 127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80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编排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小组成员及分工: 文献摘要:万亚洲、孙振硕、李成程 资料收集整理:何沈秋、徐英磊、戴留中 编辑排版:何国强、葛双展 审核校对:王云龙 成果论述:张永吉 Friday, June 24, 2011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聚集和转移,从而使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的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社会发展过程。简单说,城市化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编排阶段)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及解决途径 小组成员及分工: 文献摘要:万亚洲、孙振硕、李成程 收集整理:何沈秋、徐英磊、戴留中 编辑排版:何国强、葛双展 审核校对:王云龙 成果论述:张永吉 Friday, June 24, 2011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聚集和转移,从而使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的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社会发展过程。简单说,城市化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这一城市化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真正动力; 第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转移,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第三,城市化是一个"质"、"量"并行的和谐进程; 第四,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 1, 是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的过程,也就是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2, 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农业)向第 二产业(工业)及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转移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事实上我们的改革开放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其实这也是所有的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历程。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78、79年到2008年中国城市化已经达到了45% 左右。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大约到2025年左右中国城市化程度达到70% 左右。换句话说,中国今天宏观经济最大的推动力是城市化的进展。但城市化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包括中国社会责任都带来了新的问题 1、 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资源短缺问题。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按照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预测,至2020年全国将新增3.3亿城镇人口(现在5.03亿),对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目前我国城镇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不高,但是8.3亿城镇人口的总量却是世界最大的。从水源来看,过去的城市供水问题主要是给排水设施的不足,而不是水资源的匮乏。今天,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大增量,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同时,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严重水资源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从土地资源来看,如按现行标准计算,每年均需要增加180km[2]的土地。过去总是说我国地大物博,城市发展用地不成问题。如今,城市用地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三令五申要严格控制城市用地审批的闸门,并将6000多个开发区撤销了一半,以避免开发区土地晒太阳,同时对城市兴建宽马路、大广场、会展中心、大学城、高尔夫球场等,以及盲目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进行严格的用地控制,敲响了警钟。 2、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伴随现象。考察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贫困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果”,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推动城市化的“因”。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应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还只是停留在量变的过程中,在这种状态下的城市发展,自然会形成贫困的问题。一是城市化难以形成对农村社会的积极渗透和正面影响。在农村人口增长、农业比较效益递减、土地资源约束以及技术替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为城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大量的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人左右,加上农村每个劳动力负担1.5人(2002年)计算,估计短期内至少有2.25亿人不得不流动到城市. 大,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偏小的不协调现象。 3、中国的城市表现出 HYPERLINK \l "OLE_LINK3" \t "_blank" 城市结构规模 根据统计资料,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集中度,中国比世界平均低5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1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21个百分点,比美国低28个百分点,比日本低26个百分点,比德国低30个百分点。 中国大城市的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了像上海、北京这样全国最大的城市,所产出的国民财富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水平,如东京的GDP占日本全国的18.6%,伦敦的GDP占英国全国的17%,汉城的GDP占韩国全国的26%,而北京、上海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2.5%和4.6%。要立足与中国实际,北京、上海所占人口比重和上述城市相比要小得多。 表1 中国城市按规模划分构成情况 1949 1978 2008 2008 年比1978 年 增加 200 万以上 3 10 41 31 100-200 万 7 19 81 62 50-100 万 6 35 118 83 20-50 万 32 80 151 71 20 万以下 84 49 264 215 合计 132 193 655 462 这说明,中国的城市表现出城市结构规模大,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偏小的不协调现象。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综合实力提高与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尤其是寻求城市化战略的进一步提升,缓解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公平的二元结构矛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4、居高不下的房价,蒸发了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希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城市的生活主题是人。城市活力关键要有人。而当下直线走高的房价,远远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在望“房价”而兴叹之余,对城市生活产生怀疑和背离之感。日趋高企的房价,在和民众的收入水平赛跑的跑道上,已经远远把之抛在后面。这样的城市,怎么能吸引到对城市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年轻人才呢? 5、社会服务的缺位与变异。 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既在于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标志物,更在于便民、便利的公用服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中国的城市民众逐渐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也即个人生活一切都放到社会中来,一切都由社会来“补位”。但遗憾的是,社会没有及时“补”上来,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由“管理”向“服务”角色的转变。 6、将城市外来人口的落户城市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城市的发展靠人。在当下中国城市,源源不断的各种类型的外来人口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外来农民工的落户城市将是一个日益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大问题。他们的第一代是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将来还是要回到农村。而第二代则是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其内心中也有落户城市的想法。第一他们很少接触农活,回去也没有意义;第二,内心也不想回去。在中国目前现行户籍制度下,落户城市并不是那么简单,涉及到户口、社保、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迟迟未放开的原因。但是,随着第二代农民工逐渐成长起来,这个问题日益变得棘手和紧迫,需要政府和社会重视起来,研究对策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小组讨论给出以下几点看法: 1、 资源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行“和谐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是有限的,有不少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休戚相关的资源利用问题,不能只顾眼前,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的重大因素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被提到了世界各国首脑桌前,并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2、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一、实现“三集中”,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我国实现城市化的最终焦点、重点、难点均在农村。农民进程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也是贫困化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制定并坚持“三集中”的长期战略方针,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实现城市化的社会基础[3]。尤其是只有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才可能实现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这种战略转型是中国迈向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转移到城市,也可实现亦工亦农,做“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个个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或农业工人,为全面小康打下技能基础。 二、广开就业门路,大力提高社会就业率。政府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持要向贫困倾斜,政府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培训促进就业。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要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社会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要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养老金,由于过去老职工的隐性缴款未能得到补偿,使企业不堪重负,致使企业欠缴和拒缴保险金。为解决此项难题,政府应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一部分用作养老金。要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 3、城市结构问题。 4、房价问题 房价问题源头不在房市之内。采取综合统筹措施保证房价在一合理范围内浮动之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保障房等制度也要齐头并进。多种政策结合起来,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多种选择,增加他们选择留在城市的动力,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5、社会服务的缺位与变异问题。 当下的中国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图书馆、剧院等,有是有的,但是分布密度不够,内容提供有限,离民众需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放开空间让社会也参与进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公民社会建设作用,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市民社会的格局。 6、将城市外来人口的落户城市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1. 必须解决阻碍外来人口获得与城市市民相同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 2.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外来人口的人力资本,使他们能够拥有在城市生活和发展的主体基础。这样,外来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不会阻碍城市的发展,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3. 城市政府应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打破地域界限和二元社会结构,平等对待外来人口。严格城市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使他们既能依法管理又能公平对待外来人口,坚决制止和惩处歧视、伤害外来人口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切实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 7、发展低碳行业、倡导低碳生活以解决环境问题。 Enterprise(企业): · 企业应在技术层面对能源使用的现状和技术极限进行详细的数据,引入先进的能源管理工具并辅以行业对标来发现差距,并提出改进方向和目标。 · 企业应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强化跨部门协作。比如在采购环节,不应单纯依靠采购部门根据价格来决策,而应由采购部门牵头,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客服部门、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在跨部门对能源“总持有成本”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更科学合理地进行采购决策。 · 业务流程的优化还需要组织管理杠杆的支持,比如调整能源组织职能设置,通过设置能源关键绩效指标及其目标来加强能源绩效管理等。 · 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能源成本意识,例如建立明确的节能理念和责任制,形成可量化的成本意识。 Life(生活中): · 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 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 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 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 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总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问题是新世纪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从西方国家吸取处理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并为我所用,探寻更好的解决途径。在对策方面,政府的宏观政策起到的是导向和指挥作用,个人和企业组织却是即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本小组在具体分工后,成员做出各自的努力,然后汇总,再有小组讨论而形成定论。对于此次宏观经济调研过程中所存在的思维漏洞或观点缺陷,不成熟,也是无法回避的,敬请见谅。 摘自文献: 1 陈乃康:城市化进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中国的血汗工厂必然伴随城市化进程长期存在 3 CSSCI学术论文网 4 林琨:城市化进程中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措施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5 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M】武汉:武;卫走学出版 社. 6 方远浩:试论城市化发展与发挥城市少数民族的作用 <长江论坛> 7 朱蚨臻: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强天动力仍经济观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4-五”计划研究课题组 “十五”时期我国城市化 发展战略思考 9 陈秀山、王洋:中国城市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10 国家统计局, 2008 年统计分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1 周于峙.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J].国际城市规划 12 薛艳峰,任虎.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其问题口].经济论坛 13 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几城市规划 14 张乃剑挤掉城市化发展中的水分[问.人民日报 15 草成林.论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6 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7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1].中国社会科学 18 冯邦彦,马星.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J].经济经纬. 19 刘海云.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口].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1 张琳:中国城市化对策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 ) 22 张文和:李明城市化定义研究[1] .城市发展研究, 2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4 世界发展翻译组译 《世界发报告》[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5 王茂林.新中国城市经济50 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 26 蔚芳.城市与现代化[J]. 城市问题 2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8 许苏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持续成长[1] .南京社会科学 29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 .北京 大学学报 年 份 城 市 数 人 口 _1370385465.xls
/
本文档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编排阶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