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 市场理论

2011-12-25 50页 ppt 770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7450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 市场理论null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市场由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部分组成,在上一章对产品市场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将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及其均衡决定,即研究生产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问题。同产品市场一样,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求双方决定的,所不同的是供求双方的身份与产品市场发生了互换,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变成了要素市场的需求者,而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则成了要素市场的供给者。但产品市场均衡的相关原则同样适用于生产要素市场。null 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
第三章 市场理论
null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市场由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部分组成,在上一章对产品市场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将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及其均衡决定,即研究生产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问。同产品市场一样,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求双方决定的,所不同的是供求双方的身份与产品市场发生了互换,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变成了要素市场的需求者,而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则成了要素市场的供给者。但产品市场均衡的相关原则同样适用于生产要素市场。null 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其收入水平取决于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所讨论的实际是分配问题,而要素价格决定论也是分配理论的核心内容。本章第一节分析要素的需求,主要讨论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及其决定因素。第二节分析要素的供给。第三节考察要素市场的均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第一节、要素的需求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第一节、要素的需求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由于一般产品具有效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因此,人们愿意购买这些产品,从事产品生产的厂商才有利可图。厂商要生产具有某种效用的产品,必须投入相关的生产要素,例如厂商要生产面包,必须雇佣劳动,租用厂房,购买面粉、砂糖、烤箱等各类相关生产要素。这样看来,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就无法从产品生产和销售中获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相关生产要素进行生产。null 可见,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而是要利用这些要素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致而来的,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还是一种联合需求,即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功能是相互补充的,仅有工人或仅有机器都无法生产出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只有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又具有替代性。 null 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这种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要素自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它生产要素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因为产品具有效用,能满足其需要,同样,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是因为生产要素具有生产力。如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产品的边际效用,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它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条件下,追加一个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生产率。null 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表现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被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即MPP);另一种是货币形式,表现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实物产量带来的收益,被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即MRP)。根据定义,边际收益产品是边际物质产品与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P·MR。 与边际生产力相关的另一概念是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即VMP),它是边际物质产品与价格的乘积,即VMP=MPP·P。当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时,边际收益MR与价格P相等,此时MRP=VMP;当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时,P>MR,此时VMP>MRP。 null 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在其它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连续地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量,经过一段时间后,每一追加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会呈递减状态,其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厂商的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总收益是产品销售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总成本则是要素使用量与要素价格的乘积。这样,厂商要获取最大利润,除了要考虑产品市场上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外,还必须考虑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使用量及其价格。 null 厂商对于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该单位生产要素给其带来的收益。由前述分析可知,在其它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每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即为边际收益产品MRP,因此,厂商对该单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与其边际收益产品相等。以劳动为例,劳动的价格即为工资,当工资高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时,意味着厂商雇用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收益小于其所支付的工资,厂商得不偿失,因此会减少劳动的雇用量直至二者相等;相反,若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则厂商雇用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支付的工资,为获得更多利润,厂商会增加劳动的雇用量直至二者相等。由此可知,厂商对每一单位劳动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该单位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厂商对劳动的需求线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线。null 综上所述,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线。由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如图3-1所示。 null 在图3-1中,横轴代表生产要素的数量,纵轴代表价格。图(a)表示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图(b)表示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VMP=MRP,因此,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d、MRP曲线以及VMP曲线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随着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及边际产品价值递减,厂商对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之下降。要素投入量与其价格反方向变动。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VMP>MRP,MRP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dd位于VMP曲线的下方。null 四、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市场的要素需求是所有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需求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要素需求。由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推导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其推导过程如图3-2所示。 图 3-2  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null 由上图可知,将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它表示某种要素的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因此,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它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量减少,要素价格下降,则市场需求量增加。 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上对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市场的要素需求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对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进行加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例如,经济的扩张或收缩会使所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进而引起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单个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因此,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并不是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加总。第二节、要素的供给分析第二节、要素的供给分析 对生产要素供给的分析首先要将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要素和原始要素加以区分。中间要素通常被称为中间产品,其供给者是厂商,它是由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出来的,中间要素的供给遵循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原始要素是指最初的、未经过加工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其供给者是居民户。本节主要对原始生产要素的供给进行分析。null 一、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同产品的供给一样,居民户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的价格正相关,即生产要素的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因此,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3-3所示。 图3‐3  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null 在图3-3中,横轴表示要素数量,纵轴表示要素价格,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ss向右上方倾斜,说明要素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二、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同样,市场的要素供给是所有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对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要素供给。因此,由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可以推导出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其推导过程如图3-4所示。 null 图3‐4  单个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与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由上图可知,将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它表示某种要素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居民户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价格正相关,因此,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市场供给量增加,要素价格下降,则市场供给量减少。第三节、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要素市场的均衡 同产品市场的均衡一样,要素市场的均衡也取决于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当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生产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要素价格为均衡价格,要素使用量为均衡数量。要素市场的均衡如图3-5所示。 图3‐5  要素市场的均衡null 在图3-5中,横轴代表要素数量,纵轴代表要素价格,dd为要素的需求曲线,ss为要素的供给曲线,E点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要素市场达到均衡状态,P0为均衡价格,X0为均衡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也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当要素供给大于需求时,要素价格会下降,从而使要素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直至二者相等;当要素供给小于需求时,要素价格上升,使要素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直至二者相等。可见,正如价格机制在产品市场中的作用一样,要素价格会逐步调整要素的供求,使要素市场达到均衡状态。null 对于厂商来说,要素的需求曲线实质上是其雇用每一单位要素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素的供给曲线则表明对每一单位要素厂商须支付的成本,即边际成本。要素市场的均衡意味着对应于某一要素数量,厂商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其所支付的边际成本相等。为了区别于产品市场,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益被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RP,要素的边际成本则被称为边际要素成本MFC,这样,要素市场的均衡条件就可以写为:MRP=MFC。 null 相关链接3‐1  要素价格的扭曲将导致宏观经济不均衡 价格信号引导着经济的运行。价格的扭曲必然引起经济的扭曲,导致一系列难于对付的失衡,再加上政策方面的违反常规,如果不能及时果断地纠正,最终难免造成大的震荡,甚至发生危机。反过来讲,只要纠正价格的扭曲,理顺经济关系,当前的大部分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当前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主要是GDP过分依靠投资增长,而消费却在下降,外贸的顺差造成外汇储备过高,就业压力巨大,贫富差距扩大;同时,物价上升,房地产价格猛涨,股市有明显的泡沫。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其各自的背景,但又都和一些基本价格信号的扭曲有关,也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有关。 null 我国的银行利息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储户得到的是负利率。贷款的真实利息率只有两三个百分点。可是这样低的利息率并没有被企业广泛享受, 而是被效率很差的国家项目和大的垄断行业所侵占。而且由于资金的成本低,投资者往往选择资金密集型的项目。这些项目吸收的劳动力很少,对就业的帮助不大。一个大型水电站投资几十个亿,就业只有千余人;一条地铁线,每公里投资上亿元,就业只不过一两百人;一架飞机价值上亿元,解决的就业也超不过1000人。而这些项目每一个就业岗位需要的资金就超过100万元。其他如高速铁路、原子能电站、高速公路等项目都是如此。相反,一些配套资金很低、几千元就能创造一个岗位的服务业却得不到发展。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例2000~2006年的六年中只增长不到半个百分点,而此期间的GDP增长了78%。 null 从国际比较看,就业增长率应该与GDP的增长率相仿。如巴西,1992~2006 的平均GDP 的年增长率等于就业的增长率,都为3% 。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GDP增长率为10%,就业的年增长率仅为1%。就业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因为就业能够缓解贫富差距,能够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犯罪率,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大问题。然而我们浪费了巨大的资金,光追求项目,忽视了就业。当然,这一趋势不只是利息率低所致,还有官员们片面追求政绩的原因。大项目豪华壮丽,有目共睹,而增加就业受惠的是普通贫困家庭,有目也不能睹。 真实利息率的降低伤害了居民的财产性收益。在20 世纪90年代居民的财产性收益为GDP 的6%以上,现在下降到不足2%,其结果是居民不再选择银行储蓄,而将钱投到股市和房市,使银行存款大幅度减少。这种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为止从未出现过的。90年代银行存款的增加超过当年GDP的增加,有几年超过达1倍以上,现在银行存款不但不增加,反而在减少。这种情况非常值得注意,它可能蕴涵着风险。过低的利息率对宏观经济有着巨大的破坏力。 null 从GDP 的需求方面看,用于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降低,现在已经降低到GDP 的41%,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加拿大和韩国十一国中, 中国是最低的(美国最高,为70%)。而GDP中用于政府开支的比例却节节攀升,从1994年以来这个比例已经翻番。然而百姓享受的公共服务似乎没有加倍,钱多半花在了政府自己的消费上。政府开支更多地侵占了居民的消费,而且税收增加的趋势也并没有消减。政府税收无节制的增加正逐渐侵蚀着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近几年企业的赢利也猛然增加,这是由于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利润增加,同时亏损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卖掉。国有企业利润的增加并不上交给财政部,而是企业内部使用, 这些企业根本不能算是全民所有,而变成了国有企业自己所有。自2007年起,这些垄断性国有企业逐步开始上市,以垄断性利润吸引股民,从股市筹钱,造成经济的进一步扭曲。那么,股民赚取全国人民的垄断利润,是一种合理的财富分配吗?如果取消垄断,利润立刻下降,那时候如何向股民交代?税收增加和国有企业利润的滞留都是政府权力缺乏节制的表现,与大家所希望的政治改革背道而驰。 null 汇率也是一种价格。人民币的汇率定得过低,已经是自1997年以来的老问题。那时候一年的外贸盈余已经达到400多亿美元,到2005年又跃升至1000多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跃升至1700亿美元。如果从1997年就开始慢慢地让人民币升值,则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境。勉强维持低值的人民币, 不得不抛出大量人民币用于购买美元,埋下了今天通货膨胀的根子。汇率的扭曲还引起许多贸易争端,伤害了我们的贸易伙伴。不存在可以损人利己的汇率(无论对中国或对美国都一样),只存在利人利己的汇率和损人损己的汇率。现在,我们的汇率就是损人损己的。没有进行果断的调整,而是采取逐步调整的办法,虽然避免了经济的冲击(或者只不过推迟了冲击的到来),但是招引了更多的国际投机者把游资调进中国,使国内资产的流动性过剩,形势雪上加霜。目前的股市泡沫、房价攀升都与此有关。 null 2007 年国务院正确地决定要节能减排,可是又不愿意提高能源价格,也没有严格执行排污收费,更谈不上提高企业的排污收费。资源和环境的价格低是粗放型国民经济的特点。政府不想改变价格,只是用行政力量来节能减排,造成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对抗。基层政府在节能减排中走投无路,只好用造假来应付领导。政府和百姓都应该接受用价格配置资源的道理。价格不动资源配置也不会动。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正确才好。正确的价格有利于创造更多的财富,故意压低价格对国家、对百姓反而都不利。 null 相关链接3‐2  中国的要素市场分割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和特殊的二元经济的影响, 中国在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市场(即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上同时存在分割, 而其存在形式也具有殊性。 在三个市场分割中,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由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城乡差别的制度造成的。 户籍制度。全国实施统一的户籍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但也使提高城市福利待遇成为可能。 null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只在城市居民中实行,而广大的农村和众多的进城农民工被隔离于该制度之外。农民一般从事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脏活、重活、累活及危险系数高的工作。许多城市仍对农民进城务工设置重重障碍,有的城市甚至在特定的时候将一些农民工驱逐出去。 教育制度。中国城市教育的相当一部分由国家资助,而在收入水平低得多的农村,则基本由农民自己在缴税后,另外出钱办教育。这导致农村的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将来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分居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同层次,这造成了无形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null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同时,即便从事相同的工作,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也远高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任其自由竞争,失业人口的数量将大幅度下降,同工同酬将能大致得到实施。这样生产成本也将下降不少,工业竞争力也会得到加强。 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言,资本市场的分割并不是那么明显。但这种分割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存在像劳动市场上的户籍制度那样的禁止劳动力迁移的制度,起主要作用的是投资回报率。由于历史、财政政策、农业政策、户籍制度、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 城市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农村的投资回报率。 null 历史原因。投资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配套。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的基本建设投资绝大部分投向城市、投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如果我们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存在资本市场,因而也就不存在分割的资本市场,那么计划经济时期的投资确实在城市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一些基础设施。这使得在城市投资比在农村投资更有利。 财政政策。从收入方面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在较长时期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而农民则必须缴纳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农业税。有学者估计,换算为所得税后,农业税税率高达109.8%(杨斌2004)。从支出方面来看,我国的财政体制属于“城市财政” ,绝大部分的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城市的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各类基础设施均由财政出资修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居民享受各类物价补贴,在北京等地这类补贴迄今仍然存在。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则需由农民自己出工出力修建,甚至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工资都要由农民自己支出。这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和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对在农村投资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null 农业政策。虽然1957年建立起来的统购统销政策已在1985年被废除,但是该政策形成的“剪刀差” 机制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统购统销时,“剪刀差” 的收入被国家占有,之后则为涉农企业和国家所瓜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每次粮食等农产品的涨价必然伴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成倍上涨。该制度的存在导致农村,特别是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农村资本的日渐枯竭,无力进行新的投资,亦无力引进投资。 地理位置。农村居民的分布远比城市居民分散,城市金融机构的数量又远大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农村居民和金融机构要从对方获取相关信息非常困难,而金融机构对地域范围非常广的客户进行管理的成本也很高。所以, 地理分布的劣势会使农村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城市的投资回报率。 null 除了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外,分割的土地市场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的一个表现。我国土地制度与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同,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先由国家征地,然后由国家向企业或个人出售。也就是说,城市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可以占有土地价值的升值部分,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却不能占有土地价值的升值部分,而且没有转让的权利。于是,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对土地的升值潜力漠不关心,甚至会因为土地的升值而“因福得祸” ,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城市往往获得了国家对农村征地的绝大部分好处,在浙江等地有的年份的土地批租收入甚至超过了全省的财政收入。 下面结合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均衡。null 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时,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都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厂商无论作为产品的供给者还是作为要素的需求者都没有任何市场力量影响价格,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产品的价格与边际收益相等,即P=MR,此时,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d曲线、MRP曲线和VMP曲线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当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时,厂商只能接受由市场的要素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要素价格,对于厂商来说,在这一价格水平上,所面对的要素供给是无限的,此时,每追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因此,要素的供给曲线SS与厂商的MFC曲线是同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时,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均衡决定如图3-6所示。null 在图3-6中,横轴代表要素数量,纵轴代表要素价格。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ss与其对要素的需求曲线dd相交于E点,此时,MRP=MFC,厂商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达到均衡状态,由E点所决定的要素投入量为X0,要素价格为P0。从图3-6不难看出,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时,由MRP=MFC所决定的均衡状态,使厂商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厂商无超额利润。null 2、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 当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意味着厂商在产品市场拥有影响价格的市场力量,此时,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P>MR,这样,MRP
/
本文档为【第三章 市场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