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血压知识

2011-12-26 20页 doc 133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8420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血压知识 高血压知识总结 1 . 什么叫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 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侧压力。由于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 脉, 所以, 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血管内的血液, 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 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的水容量多少和水管面积大小。水塔里的水越多, 水对水管的压力就越大, 反之, 水塔里的水逐渐减少, 水对水管的压力也减小; 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 血压下降,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
高血压知识
高血压知识总结 1 . 什么叫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 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侧压力。由于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 脉, 所以, 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血管内的血液, 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 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的水容量多少和水管面积大小。水塔里的水越多, 水对水管的压力就越大, 反之, 水塔里的水逐渐减少, 水对水管的压力也减小; 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 血压下降,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 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 或两者兼而有之, 使血压升高或降低。当心脏收缩时, 动脉内的压力最高, 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 也称高压; 心脏舒张时, 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又叫低压。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示。近年来在我国实施了法定单位, 按照规定血压的计量单位改为千帕。1 毫米汞柱相当于0. 133 千帕, 也就是7. 5 毫米汞柱相当于1 千帕。换算口诀: 千帕换算成毫米汞柱, 原数乘30 除以4; 毫米汞柱换算成千帕, 原数乘4 除以30。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 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12 千帕(90 毫米汞柱)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比大气压高12 千帕(90毫米汞柱)。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 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引起的动脉血管发生波动, 称为动脉脉搏。 2 .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循环血液之所以能从心脏搏出, 自大动脉依次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 再由小静脉、大静脉返流入心脏, 是因为血管之间存在着递减性血压差。要保持一定的血压, 需要有三条基本因素。 (1) 心室收缩射血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受到的阻力间的相互作用。 (2) 必须有足够的循环血量。 (3) 大血管壁的弹性。 由此可见, 血压的形成是在足够循环血量的基础上, 心脏收缩射血,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大动脉弹性将能量贮存, 由动能转变成位能, 又转变成动能, 从而维持了血液对血管壁的一定侧压力, 推动血液流动, 保持正常血压。当心室收缩时, 血流迅速流入大动脉, 大动脉内压力急剧上升, 于心室收缩中期达最高值, 称为收缩压( 或高压) ; 当心脏舒张时, 血液暂停流入大动脉,以前进入大动脉的血液借助血管的弹性和张力作用继续向前流动, 此时动脉内压力下降, 于心室舒张末期达最低值, 称为舒张压( 或低压) ;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 简称脉压) 。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心室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是维持舒张压的重要因素, 另外, 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血压的前提。 3 . 怎样测量血压?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识的普及, 许多高血压患者都自备有血压计。那么, 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和测量血压呢? (1) 室内要保持安静, 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2) 在测量前, 受检者要精神放松, 最好休息20~30 分钟, 排空膀胱, 不饮酒、咖啡和浓茶, 并要停止吸烟。 (3) 病人可采取坐式或卧式, 两脚平放, 其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4) 打开血压计盒, 放在病人肢体近旁的平稳处, 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5) 让病人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 如衣袖单薄宽大, 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6) 在缠血压计气袖时, 先将气袖内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 公分处, 不能太松或太紧。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 将听诊器听头放在肱动脉上, 打气测压。 (7) 关紧气球上的气门, 测量者的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在一个水平上来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快速充气, 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失后, 再加压4 千帕(30毫米汞柱) 即可停止充气, 微开气阀门, 使水银缓缓下降, 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时为“ 高压”,即收缩压; 继续微微放气, 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 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为“低压”, 即舒张压。 (8)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 至少等一分钟后, 再重复测量一次, 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 血压值。此外, 如果要确定是否患高血压, 最好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测量, 一般认为, 至少有3 次不 同日的测血压值, 才可以定为高血压。 (9) 整理好袖带、听诊器, 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 以备再用。 注意事项: ①打气时看袖带是否从旁鼓出, 若鼓出应重新缠紧, 以免产生误差。 ②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 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患肢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压测量不准确。 ③初诊病人应根据病情分别测左右两上肢血压, 以作对照。青年高血压病人可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 4 . 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有何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同起来, 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 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 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 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 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 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又称原发性高血压, 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但随着病情加重, 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 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由于病因、病理不同, 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 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 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 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 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 所以, 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 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 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5 .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 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1) 遗传因素。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 在同一家庭高血压患者集中出现, 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 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 (2) 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 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 倍。前瞻性研究也证明, 在一个时期内体重增长快的个体, 其血压增长也快。 (3) 营养因素。近年来有关膳食结构与血压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 而比较多的研究认为, 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 均可使血压升高, 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4) 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血压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 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所以, 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 应大力宣传戒烟。 (5) 精神和心理因素。调查发现, 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 如司机、售票员, 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1. 3%左右; 其次是电话员、会计、统计人员, 其患病率达10. 2%。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易发生。 总之, 许多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而高血压病可能是遗传、营养、体重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 . 多吃盐为什么会使血压升高? (1)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当钠和氯离子增多时, 由于渗透压的改变, 引起细胞外液增多, 使钠和水潴留, 细胞间液和血容量增加, 同时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输出量均增加, 可使血压升高。 (2) 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增多, 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梯度加大, 则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 随之出现细胞肿胀, 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肿胀后, 一方面可使管腔狭窄, 外周阻力加大; 另一方面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的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 反应性增加, 引起小动脉痉挛, 使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目前, 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资料均表明, 盐的摄入量或尿钠离子排泄量( 间接反应钠的摄入量) 与高血压呈正相关, 即人群摄入食盐量越多, 血压水平越高。我国研究情况也显示, 北方人食盐的摄入量多于南方人, 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北高南低趋势。 7 . 吃盐多的人都会得高血压吗? 答案是否定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吃盐多了会得高血压, 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 而大部分(80%左右) 正常人吃饭稍咸一些并不会患高血压。但目前在人群中还无法区分盐敏感者及不敏感者, 因此, 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对于已经发生高血压的患者, 限盐也是有益的。 实践证明, 在高血压的早期或轻型高血压患者, 单纯限盐即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而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 限制盐的摄入量, 不仅可提高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 还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 这样可大大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品费用。所以, 不管是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 还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角度, 限盐都是有益的。 8 .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 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十年出现, 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 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事实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那么,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高血压呢? ①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 使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② 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超负荷, 水钠潴留, 最终可引起血压升高。血高与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有关。心输出量增加不伴有外周改变即可引起血压升高; 外周阻力增加不伴有心输出量或血容量改变, 也可使血压升高,而糖尿病患者这两种变化都有, 所以, 会使血压迅速升高, 并引起严重并发症。 另一方面, 高血压又可加重糖尿病引起的损害,包括它对小血管和肾脏的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打断此恶性循环, 必须积极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尽量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同时还应有效地控制血压, 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内, 但应避免使用影响胰岛素代谢的降压药物, 如利尿剂双氢克尿噻等。此外, 适当运动和减轻体重也是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措施。它一方面可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的剂量; 另一方面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因此,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应坚持适当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 9 . 如何防治妊娠期高血压? 妊高征的防治是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的重要一环。孕妇在孕期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尤其是在20~32周测血压和观察有无浮肿, 千万不要怕麻烦而忽视了早期症状, 因为早期轻度的妊高征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或控制病情发展的。防治的措施主要是定期随访, 注意休息, 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使下肢及腹部血流充分回到心脏, 以保证肾脏及胎盘的血流量。在饮食上要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注意多食用高蛋白质食物。 无论对于妊高征还是妊娠合并高血压, 降压治疗均有利于降低母、胎死亡率。对孕妇来说, 用药比较特殊,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或出现在乳汁中, 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毒副作用, 所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降压药需十分谨慎, 千万不要随便用药。 对孕妇比较安全的降压药物为α、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性降压药, 如美托洛尔、可乐定、特拉唑嗪、拉贝洛尔和甲基多巴等, 但长期应用对胎儿的心率有影响, 可致心跳减慢, 可能会抑制胎儿的发育。利尿剂对妊高征患者弊多利少, 不宜使用。ACEI 可延迟胎儿发育, 可能有致畸作用, 应禁用。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妊高征, 尤其威胁孕妇生命安全时应立即中止妊娠。部分所谓中成药, 其实含有一定量的对胎儿不利的西药成分, 而且中药本身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 孕妇采用中成药和中草药降压也要注意到这一点。 10 . 高血压所致的精神障碍如何防治? 治疗本病要按病程的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应注意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1) 心理治疗。对早期病人有着重大意义。有些病人具有明显的疑病倾向, 表现敏感, 常常过多地顾虑自己的疾病, 这时给病人以恰当及时的心理治疗,常能使病人自身感觉及情绪大为好转。心理治疗的内容主要是耐心解释, 使病人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本质,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及悲观情绪, 指导他们调整生活、注意饮食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种治疗措施, 树立治愈信心。 (2) 调整生活。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饮食应适当选择, 多进少盐和素淡的食物, 少用脂肪类及肉类、辛辣味的食物。 (3) 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病的精神障碍, 应以治疗高血压病为主, 同时控制精神症状。一般应注意保护病人, 使其安静卧床, 控制兴奋, 防止衰竭, 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对焦虑、忧郁状态可予抗抑郁药和镇静药。 11 . 儿童患哪些疾病或有何症状时需要警惕高血压? (1)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引起孩子不长个儿,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营养问题或是生长激素不足。可是在相当一部分引起高血压的慢性病中, 孩子便伴有不长个儿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先天的或后天的肾脏疾病,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或畸形, 后天的隐匿性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初期一段时间并无明显肾病症状, 只是生长迟缓, 面色苍白、瘦弱等, 此时常被误认为消化吸收功能差。当肾脏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发现高血压及肾脏病变。肾动脉狭窄也会引致高血压( 先天性除外) , 后天腰部钝性损伤可累及肾血管引起肾动脉狭窄。体重激增, 小孩瘦弱, 多汗, 面色苍白, 容易抽搐, 便要注意其血压是否正常。肥胖而矮的儿童须警惕内分泌疾病, 例如肾上腺皮质增生。如患有此症,孩子便有明显的高血压, 患儿体重增加时身体并不长高, 面色绯红, 汗毛多、黑而长, 尤其是额及背部。个别病例中, 患儿虽未发育却长脸毛。患儿如在短期内体重激增, 身高不增则需警惕肾上腺恶性肿瘤, 不及早发现将会失去治疗机会。 (2) 过量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D 中毒是一个慢性过程, 摄入过多的含维生素D 制品后( 如注射维生素D 或日服鱼肝油过量) 可引起肾钙化, 甚至其他器官和大血管钙化, 肾为主要受累者, 因而会引起高血压。因此, 在治疗及预防佝偻病或日常保健补充中应注意其分量。 另外, 如有需要, 应定期给小孩子测量血压。 12 .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旅游时要慎乘飞机? 据观察, 血压控制不理想, 在乘机时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飞机起降时重力变化, 舱内气压、气流、体位变化, 狭小空间等对人体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大多数心血管、神经内科医师和航医都主张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乘机。即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到理想或正常血压( < 130/ 85 毫米汞柱) ,老年人(男性55 岁、女性65 岁以上) 至少降至正常高值(140/ 90 毫米汞柱) 最稳妥。从航空医学的角度来说, 应对降压药物进行选择。部分药物服后产生一些副作用, 于乘机不利, 应予注意。如肾上腺神经阻滞剂( 胍乙啶等) 、中枢性阻滞剂(可乐定等) 、α、β阻滞剂( 拉贝洛尔等) 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α阻滞剂( 呱唑嗪等) 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 部分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等)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平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 在乘机前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改用其他药物。钙离子拮抗剂( 如拜新同等)、β阻滞剂(如普莱洛尔等) 、利尿剂( 如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如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拮剂( 如依沙 坦等) , 由于较少发生对航空旅行不利的副作用, 适合于高血压患者乘机时使用。 对于通过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的轻度高血压(140~159/ 90~99 毫米汞柱) 患者, 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 最好备用一点降压药物或在乘机前小剂量服用一点降压药物, 还应采取措施, 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对于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 舒张压常持续在130 毫米汞柱以上, 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 患者、妊高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病后2 周内、心肌梗死后1 个月以内的患者是严禁乘机的。此外, 3级高血压( 血压≥180/ 110 毫米汞柱) 控制不理想者、血管及开颅术后恢复期者、心功能Ⅱ级以下患者、高龄(80 岁以上) 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肾脏损害或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 1 克) 的患者, 乘坐飞机应谨慎, 最好征得医师的同意。旅行时, 建议患者备足降压药物和必备的急救药物。登机前, 可酌情服用一点镇静剂。在飞机上, 应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避免怒、悲等情绪波动。航行中, 如觉不适, 当症状同平常血压波动一样时,可酌情加服一次降压药, 或掐合谷穴。如发生剧烈头痛、剧烈眩晕及呕吐和恶心、心前区疼痛不适、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时, 则可一方面服用应急药物(千万记住将药品放在随手可取出的位置) , 一方面向机组人员, 请求帮助, 必要时机组会采取紧急措施。 13 . 得了高血压还要预防吗? 高血压的Ⅰ级预防是指已经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 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所取的预防措施。那么, 已经得了高血压还要预防吗? 怎么预防? 预防有效吗? 这就是高血压的Ⅱ级预防, 也就是说,对已经得了高血压的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预防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怎样做好高血压Ⅱ级预防呢? 首先, 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 及时发现高血压; 再次,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最后, 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如果有条件的话, 35 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如果高压和低压分别低于140 和90 毫米汞柱,说明血压正常; 如果连续3 次不在同一天量血压, 高压大于等于140 或低压大于等于90 毫米汞柱, 这时就诊断为高血压了。此时应去医院, 寻求合理的 治疗。 尽管高血压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但是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有研究资料证明,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55%; 对高血压病及时而合理的治 疗, 可使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再减50%。这就是说, 75%的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 的。关键在于人人都应自觉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严格控制自身的行为方式, 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 那么, 健康长寿是大有希望的。 14 . 高血压病人须终生服药吗? 高血压病人应该终生服药。在服药的同时应该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如戒烟、合理饮食、限盐、限酒、坚持运动。目前供临床使用的降压药物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但长期用药大多数是安全的。由于高血压常无症状, 特别是中年人, 即使已发展成为重度高血压, 也常自我感觉良好。因而凭症状服药, 极易延误治疗。除了少数早期发现、病情很 轻、又能遵照科学生活方式的人以外, 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都必须终生服药。一旦停药, 他们的血压又会升高, 反反复复, 不仅损害心、脑、肾等器官, 而且会使治疗难度加大。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 根据病情、季节、工作情况调整药物用量, 细水长流。 药物治疗的原则: 从低剂量开始, 如血压未能达到标准, 应根据耐受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如第一种药无效, 应选用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法, 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 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阻滞剂; 利尿剂+ ACE 抑制剂(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钙拮抗剂+β阻滞剂; 钙拮抗剂+ ACE 抑制剂: α阻滞剂+β阻滞剂。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耐受性很差, 可换另一类降压药, 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最好选用一天一次具有24 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 15 . 高血压病人怎样进行冬季保健?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 尤其冬季易使病情发展, 这是因为: ①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 外周阻力增加, 使血压升高, 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②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多, 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 增加外周阻力, 使血压升高。③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 血液黏稠度增高, 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因此, 高血压病人在冬季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 预防中风发生。 那么, 高血压病人冬季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1)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 气温骤降时, 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 少吃油腻食物, 禁忌烟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2) 坚持体育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3) 适当控制情绪, 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 因此,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 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4) 坚持经常服药, 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 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据报道, 如果突然停药, 约有5%左右的病人可在40 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 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药量, 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5) 经常体格检查,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 并应经常测量血压, 有条件者, 还应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16 .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怎样发生的?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晚期的一种并发症。由于长期的血压增高, 必然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 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 必须加强收缩, 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 这样左心室逐渐发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肥大的心脏重量常常超过400 克, 甚至可达800克, ( 我国成年人正常心脏重量在250 克左右) , 左心室壁厚度可达2 厘米以上( 正常心脏左心室壁厚度约0. 9 厘米) , 其肌纤维厚度为正常的一倍。虽然心肌纤维肥大明显, 但肌纤维间的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的增加, 所以, 在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的密度相对比原来降低了, 这样使肥大的心脏纤维处于一种相对缺血的状态。 另一方面, 冠状动脉由于长期受高血压的影响,而发生血管壁营养障碍, 内膜通透性增强, 有利于血液中类脂质向内膜浸润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这样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加之左心室长期负荷加重, 久而久之, 收缩力减退, 失去了代偿能力, 而发生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后, 舒张期左心房血液向左心室灌注受阻, 左心房压力增高, 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因而逐渐肥厚并扩大, 最后发生右心衰竭, 而导致全心衰竭。 由此可见, 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早期只有心肌代偿性肥大, 并无症状。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 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前区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一旦发生心慌、气急、乏力、咯血、浮肿等一系列症状, 便是已达到心力衰竭的标准。因此, 要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最重要的是尽早控制血压, 避免长期持续性处于高血压状态。 17 . 高血压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最严重的一种。据报道,脑出血病人中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占89% , 平均年限 为13 年, 且这些患者的收缩压一般都在21. 3~31 千帕(160~240 毫米汞柱) 之间, 舒张压在12~21. 3千帕(90~160 毫米汞柱) 之间, 是老年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如下: (1) 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 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 使动脉内膜增 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 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 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 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 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 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 (2) 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 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 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 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 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 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时, 造成血压进一步升高, 就易引起血管破裂, 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但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出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8 . 肾血管性高血压应做哪些检查? 由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缺乏明确的临床特点, 故要进一步诊断, 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目前临床上常做的检查, 如排泄性尿路造影以观察肾脏大小、显影情况、肾盏、肾盂加输尿管的解剖形象及功能状况; 分肾功能试验, 直接检测各侧肾脏的具体功能;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也是了解每侧肾脏功能的一种良好的筛选手段; 肾素活性测定, 则不仅有助于诊断, 也是决定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的重要依据。但最重要的检查, 还是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术。通过造影可以观察腹主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和肾实质的显影形象, 从而明确肾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范围和程度, 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在又有几种新的无损伤检查手段, 如螺旋CT、磁共振动脉造影、双功彩超等。 19 .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每个高血压病人的年龄、病变性质、病变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病人甚至还有其他严重并发症, 所以, 治疗方案也必然不尽相同。也就是说, 治疗高血压病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只能遵循下列的一些基本原则。 (1) 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 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 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并且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事实证明, 高血压病人经过降压治疗后, 心、脑、肾并发症明显减少, 而对已有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 (3)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 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 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 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 治疗方案应尽量简便, 容易被患者接受, 能够坚持长期治疗。 (5) 坚持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 要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作出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均应如此。 (6) 提倡有病早治, 无病早防, 强调医生与病人要密切配合。 20 . 血压骤升如何用药? 高血压病虽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但由于病因复杂、患者的个体差异大, 因此, 治疗起来也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应坚持用药个体化,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用药方案, 并根据血压的动态变化(一般规律为傍晚血压开始下降, 午夜降至最低, 凌晨又开始回升, 上午至中午达到高峰)安排用药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疗效。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的波动, 如患者在情绪激动、外伤、感染及其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很容易使血压突然升得很高, 这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此 时, 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控制血压。紧急降压一般都是静脉注射利血平或硫酸镁, 这种方法不仅不适合家庭使用, 而且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 已有许多快速型降压药( 如心痛定、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 投放市场, 这些药物不仅起效快、作用强, 而且使用方便, 只需舌下含服便能起到快速降压的良好效果。例如, 舌下含服心痛定10 毫克, 2 小时收缩压便能下降40 毫米汞柱, 舒张压可下降15 毫米汞柱。因此,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血压突然升高, 即可选用这些药物应急, 待消除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的原因, 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时, 再按原先制订的治疗方案用 药。需要提醒的是, 必要时还应去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21 . 降压药物对其他疾病有何影响? (1) 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糖耐量异常, 影响对血糖的控制, 因此, 糖尿病不宜用这类药物。 (2) 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可使总胆固醇、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升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而下降, 所以, 高脂血症也不宜用这类药物。 (3)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均不可用β受体阻滞剂, 否则可使病情加重。 (4) 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量下降, 重症肾功能障碍者应慎重应用。 (5) β受体阻滞剂对劳力型心绞痛可以使用, 但变异型心绞痛可因用药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因此禁忌使用。 22 . 随意更换降压药对吗? 在临床诊治高血压病人时, 常发现部分患者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 随意更换降压药。经常是一种降压药刚服数月, 自认为疗效欠佳, 或听友人介绍其他降压药的疗效好, 或看电视、报纸上对某一种降压药的宣传, 就马上自行更换, 结果在短时间内服用过的降压药达数种之多。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首先, 在目前临床应用的百余种降压药中, 属于第一线推荐使用的主要有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六大类, 另外还有部分复方降压药。从药效学上分析, 上述降压药大部分属于中长效制剂( 如心痛定缓释片、依那普利等) 。临床观察发现, 中长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一般要在4~6 周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并且单一品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一般只有50%~60% , 需要联合用药。如果患者频繁随意更换降压药, 难以观察出某种降压药的实际疗效,也给医生在确定降压药的选用上带来难度, 这样对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不利。 其次, 各类降压药都有一些特殊适应证, 如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年轻人高血压、高肾素型、伴冠心病的患者, 而钙拮抗剂则主要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以及伴靶器官损害( 如左心室肥厚) 者等。降压药还有一些禁忌证, 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止用于孕妇、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等。 因此, 由专科医师选择的降压药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等因素综合、全面考虑后才确立的, 患者应坚持服用, 一般情况下不要自行更换降压药。即使某一种降压药物的疗效欠佳或因副作用过大难以坚持服用, 也必须及时向医生反映, 由医生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降压药,这样才能使血压控制在较满意的水平, 达到治疗血压的真正目的。 23 . 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怎么办? 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之中, 大多因各种原因而出现过鼻出血。一般的鼻出血, 仅以压迫即可止血( 较重者需到医院诊治) ,而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则要格外重视。一般高血压病人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较高, 这种脂蛋白是形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可以随血液循环沉积在小动脉壁上形成粟粒样动脉瘤, 这些小动脉瘤在血管内压力增高时容易破裂出血。对高血压病人而言, 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原因后, 因其血压骤然升高, 而导致鼻腔内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此常为患者颅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先兆, 必须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 作为高血压患者, 在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时,应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 (1) 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前面已经谈到, 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 其血压升高是一关键因素。而患者如此时情绪过于紧张, 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诱发脑出血或使鼻出血加重。 (2)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一般可让患者坐下,头稍后仰, 用冷水浸湿毛巾后贴敷前额和鼻部, 同时用消毒的棉花球或纱布填塞鼻腔止血( 如果出血是在鼻中前部可有效) 。还可用手指压迫鼻翼或耳后的动脉10 分钟左右, 以帮助止血。 (3) 立即测量血压。如血压明显超过平时的血压, 可加服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 如普通型心痛定)以适当降低血压。条件允许时, 还可求诊于中医。中医一般认为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属风阳上亢、火热内生所致, 用平肝潜阳清热方药治疗可有良效。 (4) 出血量较多者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在医院诊治时, 除要在五官科对鼻出血进行处理外, 还要及时请神经内科或心血管科的专科医生会诊, 以监测排除可能引起的颅内血管病变。 24 . 驾车外出时, 服降压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临床接诊高血压病人, 常听到一些会驾驶汽车的患者言, 服降压药后开车外出时, 精力难于集中,常感疲乏嗜睡。这是什么缘故呢? 从临床药理学的角度来讲, 绝大多数的降压药都可能产生嗜睡的副作用, 根据作用的强弱, 主要是亲脂性的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氧烯洛尔、普萘洛尔等) , 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以及一些作用于中枢脑干的药( 如可乐宁、甲基多巴等)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嗜睡及疲劳, 特别是在两药合用( 如可乐宁与甲基多巴同服) 或酒后服药时, 更易引起嗜睡疲乏, 令精力难于集中。患者驾车时如出现这种情况, 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另外, 还必须提及降压药可能引起的晕厥反应。一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神经元阻滞剂( 如胍乙啶) 等, 在第一次服用时, 如首剂的剂量过大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合用) , 容易引起“首剂现象”, 患者因血压下降过低, 可出现晕厥的情况。这对驾车外出的患者极为危险。 因此, 专家建议, 对那些平时需驾车外出的高血压患者来说,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就诊时, 应向医生讲明自己平时需驾车的工作情况, 以便于医生尽量选择不容易引起嗜睡的降压药。 (2) 切忌酒后开车, 尤其是将降压药与酒同服后开车, 这样危险性太高。 (3) 如果所服降压药有嗜睡的副作用, 就应避免在药效高峰时开车。 (4) 为避免因“首剂现象”引起的晕厥现象, 在使用任何一种新的降压药时, 最好当日不要开车; 在第一次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 联合用药) 时, 应先小剂量试服数日, 并最好在前几天不要开车, 以防发 生意外。 25 . 为何需注重药物的副作用? 在临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 有些患者只重视药物的降压效果如何, 而对药物的副作用却不太关注( 除非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很明显时) , 这是不对的。作为一种药物来说, 既有治疗作用, 也有副作用。在目前临床应用的第一线六大类降压药物中, 虽然都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但也同时具有表现各异、程度不同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 如恶心、面红等) 对人体无较大影响, 而有些副作用则可为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例如, 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哮喘发作, 使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的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 利尿剂除可干扰血脂、血糖的代谢外, 还可诱发伴痛风病患者痛风发作, 并可使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加重; 钙拮抗剂易导致心率增快、面红、下肢踝关节浮肿, 尤其是短效的硝苯吡啶, 易使冠心病的患者诱发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加重对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使孕妇胎儿畸形, 干咳、皮疹等更是该药常见的副作用; α受体阻滞剂容易使患者的性欲减退、体重增加, 且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如此等等, 不一一列举。当然, 这些副作用原则上对特殊患者的影响较大, 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它们对血脂、血糖的干扰主要是针对已患高血脂、糖尿病的 患者。正因为降压药物具有上述诸多不同的副作用, 为了在确保药物降压效果的同时, 又不对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患者在选服降压药前后, 应注意三个问题: (1) 进行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眼底等体检项目, 全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 以便于挑选合适的降压药。 (2) 向医生详细了解拟选药物的副作用, 并认真阅读药物的说明, 了解拟选药物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以趋利避害。 (3) 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服用降压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 以便医生采取包括减小剂量、更换药物等对应措施, 将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6 . 哪些药物不宜与降压药同服? 临床上, 许多高血压患者除患有高血压病外, 尚伴有慢性胃炎、心衰、抑郁症等其他疾病。因此治疗时, 除了降压药外, 还需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患者需注意的是, 由于药物相互之间的影响, 一些药物如与降压药同时服用, 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1) 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高血压病人, 不宜将治疗溃疡病的药物( 如甲氰咪呱、丽珠得乐、洛赛克等) 与降压药利血平( 北京降压0 号、复方降压片中含有此成分) 或降压灵同服。因为这两种降压药物能促进胃酸分泌, 从而使溃疡病加重。 (2) 并发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为了控制心衰, 往往要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 如地高辛) , 并且同时还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临床研究发现, 患者在服用洋地黄类药时, 不宜同服除波依定以外的钙拮抗剂降压, 这是因为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硫氮革酮等可以使血液中的洋地黄类药物的浓度上升, 而有可能引起洋地黄中毒。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洋地黄的毒性特别敏感, 应更加引起重视。 (3) 伴精神抑郁的高血压患者, 在服抗抑郁的药物( 如多虑平) 时, 不宜同时服用利血平、降压灵、甲基多巴( 包括复方制剂) 这类降压药, 因为此类药可抑制中枢神经, 加重精神抑郁。 (4) 噻嗪类利尿降压药( 如双氢克尿噻) 如与消炎痛合用, 可降低降压药的疗效; 与链霉素合用, 可加重链霉素的耳毒作用; 与磷霉素合用, 可损害肾脏; 与利血平和阿司匹林合用, 可减弱利尿剂的降压和排钠作用。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如与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消炎痛合用, 可影响前者的降压效果, 增加潴钾反应; 如与嘌呤醇合用, 可引起发热、关节肌肉疼痛。 (6) β受体阻滞剂( 如倍他乐克等) 如与甲氰咪呱( 治胃溃疡药物) 合用, 可使β受体阻滞剂在血中浓度升高, 出现副作用; 如与芮咪嗪、多虑平( 抗抑郁药) 合用, 可抑制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 如与抗糖尿病药物(如优降糖、二甲双胍等) 合用, 易诱发自发性贫血。 (7) 降压药胍乙啶( 复方罗布麻中含有此成分)不能与麻黄碱止咳剂合用, 也不能与一些治感冒的中成药合用, 因为这些药物会减低降压作用。 (8) 伴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需同时服用降糖药和降压药时, 不宜选服双氢克尿噻、低压唑、二氮嗪之类的降压药( 包括复方制剂) , 因为这些药会使血糖升高。 27 . 炎夏降压需注意哪些问题? 炎夏, 是每年气候最热的季节, 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容易发作的季节。由于气候燥热, 人体出汗多, 体内水分损失较大, 如不及时补充, 易使患者的血液浓缩。对高血压病人而言, 大多数患者的血液黏度均较正常人为高, 血液循环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 易诱发血栓形成, 导致脑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高血压病人在炎夏季节的降压治疗中, 应注意下述问题: (1) 因炎夏季节出汗较多, 水分丢失较多, 故患者应及时补足充分的水分, 以凉开水或矿泉水为主。 另外, 每日应保持吃500 克左右的新鲜蔬菜以及水果、豆奶、牛奶等, 以维持体内钾、钠离子代谢及营养的需要。 (2) 在炎夏季节, 如果患者服用的降压药是利尿剂( 包括复方制剂) ,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换用其他降压药(如钙拮抗剂) 或显著减少所服利尿剂的剂量, 以尽量减少排尿过多带来的水分丢失。 (3) 夏季炎热, 出汗多, 此时患者的血压易降至正常, 一些患者可能因此而暂停服降压药, 这是不妥当的。因为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保护靶器官, 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应坚持服降压药, 将血压长期控制在较满意的水平。 (4) 炎夏季节, 气候炎热, 患者夜间常难准时入睡, 睡眠质量明显受到影响, 而充足的睡眠是高血压患者保持血压平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患者应设法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必要时可适当服用小量的镇静药。 28 . 戒烟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何益处? 吸烟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吸烟与高血压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 但目前已公认吸烟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资料证明, 吸烟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 5 倍; 吸烟的高血压患者, 其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5 倍。 烟草中含有大量已知和未知的有害物质, 目前已明确的有尼古丁, 产生一氧化碳。尼古丁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是在体内慢慢进行的, 它主要是通过兴奋管理血管收缩的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 而使小动脉血管收缩。每次抽烟后, 即可引起短暂的血压升高。有人研究证明, 尼古丁还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而肾上腺素不仅能使小动脉收缩, 而且可使皮下脂肪进入血液, 使血液中脂肪类物质( 包括胆固醇) 增高, 这样又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尼古丁还可使血液 的黏度增加, 从而使血液在血管内的流速减慢, 心脏的供血量减少, 从而发生心绞痛。吸烟还易使脑动脉硬化、痉挛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另外, 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加( 可达血红蛋白的10% 以上) , 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在此情况下, 动脉内膜缺氧,通透性增加, 动脉壁内脂肪沉积易增多, 动脉硬化的进程相应加快。 已有研究证明, 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 由于尼古丁会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代谢, 故其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疗效, 以致不得不加大降压药的剂量才能得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其远期预后也较差。 所以, 戒烟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戒烟能降低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 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心肌梗死的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 同时, 戒烟能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 提高降压的疗效。因此, 我们应大力宣传戒烟。 29 . 服降压药期间能否饮酒? 临床上, 一些高血压病人, 特别是男性患者, 由于社交应酬和工作的需要, 常主动或被动地饮用酒精 饮料。鉴于酒精饮料对高血压患者的潜在危害性, 患常询问医生在服降压药期间能否饮酒。对这个问 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1) 酒对人体有双重作用。少量饮酒可使体内小动脉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血压略有下降; 过量饮酒, 则会使血压升高, 而且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 喝酒越多者, 血压水平就越高。因此, 对一般的高血压病人而言, 服药期间如因社交、工作需要饮酒, 应只饮用低度酒( 以红葡萄酒为主) ,饮用量应控制在30 毫升左右, 切忌过量饮酒或饮用高度白酒。 (2) 近期血压较高或血压值波动较大的患者, 原则上不能饮用任何酒精饮料, 以防发生意外。 (3) 如果患者服用的降压药是β受体阻滞剂( 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 、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特拉唑嗪) , 作用于中枢脑干的降压药( 如甲基多巴、可乐宁) , 由于这些药可引起困倦嗜睡, 患者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加重这一副作用, 故凡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 原则上禁止服任何酒精饮料。 30 . 外感鼻塞时, 高血压患者用滴鼻净应注意什么? 人体感冒时, 通常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 治疗时除服用一些治感冒的药外, 对因鼻塞、鼻腔通气受影响的病人, 常使用滴鼻净滴入鼻腔, 以缓解鼻塞症状。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 如使用滴鼻净不当, 常会引起血压突然上升,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高血压危象”的症状。究其原因, 属于使用滴鼻净不当所致。市售的滴鼻净主要用于各种疾病导致鼻腔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但因该药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素, 一般一支滴鼻净中所含的麻黄素可高达80 毫克, 而麻黄素在药理上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如短时间内用量较大, 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 这对患高血压的病人是显然不利的。因此建议高血压病人如在感冒时出现鼻塞症状,一定要慎用滴鼻净( 也包括各种能收缩血管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 可找医生选用另外的方法治疗( 如用中药)。 31 . 为何要重视降血黏度药物的应用? 在门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 发现患者平时除服降压药外, 甚少服用降脂、降黏等方面的药物, 这是不对的。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复杂, 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甚多, 在治疗方案上应尽可能多方面予以考虑。其中, 对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等药物的应用, 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 原因如下: (1) 外周阻力的大小是决定血压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对外周阻力大小的影响上, 除了血管口径外, 血液黏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证明, 血液阻力与血液黏度成正比, 即血液黏度越高, 外周阻力就越大, 血压就居高不降。能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的因素较多, 如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多等, 都可使血液黏度增高, 通过改变外周阻力而影响血压。 (2)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大多呈高、黏、浓、聚状态, 其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 全血黏度增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增强, 纤维蛋白原增高。这些病理因素除可通过改变外周阻力影响血压外, 还能影响体内的一些系统, 释放大量的缩血管物质( 如内皮素-1、AngII、5-HT、TXA2 等) , 直接使血管收缩, 加大外周阻力。 (3) 高血压病人的血液多呈高、黏、浓、聚状态, 血液循环差, 微循环出现障碍, 血管内皮损伤较重, 体内大量存在以红细胞聚集物为主的微血栓, 纤维蛋白原增高, 最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和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并发症( 如脑卒中、冠心病等)。因此, 建议高血压病人除需服用降压药外, 还应高度重视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 药物的应用。在这方面口服的药物主要有复方丹参片、肠溶阿司匹林、消栓通络胶囊、血栓心脉宁、三七粉( 片) 、川芎嗪、益脉康等; 静脉用药可选复方丹参针、红花注射液、脉络宁、刺五加、当归针、灯盏细辛针、注射用心血康等。临床实践证明, 高血压病人在应用降压药的同时, 配合上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药物运用, 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 发生。 32 . 老年人服降压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 老年高血压病人将会越来越多。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降压药物治疗, 必须考虑到其在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 才能确保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降压。下面介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降压药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 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研究资料表明, 老年人在病理生理上有以下特点: ① 老年患者因肾脏血流量的减少( 成年人每增加3~10 岁, 肾血流量减少10% ) , 使得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相对则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 ②老年高血压病人多伴有肾小动脉硬化及纤维化, 使肾小体滤过率降低, 明显影响了肾脏对药物的清除功能。 ③老年人动脉硬化,则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 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差, 当体位发生改变或服降压药剂量偏大, 血压突然下降时, 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出现昏厥、心悸等症。为此, 专家建议, 老年人服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尤其是在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时( 如依那普利加利尿剂) , 更要小剂量服药 (2) 要同时兼顾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程日久, 多有其他危险因素( 如血脂升高、吸烟、纤维蛋白原增高等) 和并发症( 如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等) , 故在降压治疗时, 还必须同时兼顾这些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如对已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 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降压, 该药有益于预防猝死与再次梗死。 (
/
本文档为【高血压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