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长篇连载之七 书法哲学

长篇连载之七 书法哲学

2011-12-27 7页 pdf 546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2361

暂无简介

举报
长篇连载之七 书法哲学 第四章 个性化表现 第一节 个性化的内涵 前文经常提到的有关个性化的词有两个,即个性化 表现与个性化规范。所谓个性化规范是充满随意性的个 性化表现的重复展示的共性和规律性的总结,是充满随 意性的个性化表现这变量,通过统计和归纳研究这变量 的特点,使之具有常量的含义。书法艺术必须而且至少 包含三个层次,即法度、师承和个性化表现。其中,个性 化表现是最高层次和最终目的。在个性化表现基础之上 总结的个性化规范化是某一位个体书家的艺术特征和 标志,也就是该书家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当 然,所谓艺术风格...
长篇连载之七 书法哲学
第四章 个性化表现 第一节 个性化的内涵 前文经常提到的有关个性化的词有两个,即个性化 表现与个性化规范。所谓个性化规范是充满随意性的个 性化表现的重复展示的共性和规律性的,是充满随 意性的个性化表现这变量,通过统计和归纳研究这变量 的特点,使之具有常量的含义。书法艺术必须而且至少 包含三个层次,即法度、师承和个性化表现。其中,个性 化表现是最高层次和最终目的。在个性化表现基础之上 总结的个性化规范化是某一位个体书家的艺术特征和 标志,也就是该书家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当 然,所谓艺术风格的含义并不仅限于此,然而,个性化在 书法艺术中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任何艺术的 价值最重要的都在于个性化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个 性化呢?迄今为止,个性化依IB在书法艺术的研究中是 一 个相当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概念,因此,完全有必要对 此进行更深入的确切的探讨。 艺术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尤其是在意识与思维的 进化过程中,完全为着精神需要而产生和进行的带有很 强主观能动色彩的行为与活动,其与虔敬与畏惧、愉悦 与哀伤、希望与祈愿等等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的 原因和目的,都始终围绕人的内心世界。人类进化之所 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思维和精神的进化作用远远超 过体力与四肢变化的作用,心理的进化作用远远超过生 理的进化作用、在生理上某些功能甚至退化,由此可见, 艺术对人类是何等之重要。与人类正常的直接的喜怒哀 乐相比,艺术是人类精神和心理的深层次的高级的表现 形式。正因为此,古人早就用深有体会的敏感的语言提 出 “诗言志”、“诗为心声”的艺术等心理之间关系的断 语。在书法艺术之中,汉代的扬雄就提出“书为心画”,汉 末的锺繇则进一步明确指出 “笔迹者界也 ,流美者人 也”,唐代的柳公权则以同样简洁明了的话说 “心正则笔 正”。乍一看,古人的这些至理名言的深刻与简洁令人油 然而生敬意,然而仔细琢磨,依然令人感觉似是而非,因 为尽管年代相去久远 ,这些声名显赫的古人不约而同地 用了一个相同的词汇-g, ,心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笼统而 模糊的概念 ,依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令人丈二和尚摸不 着头脑。例如,所谓的心究意是指刨作情感?创作思维过 程?抑或创作的心理状态?所谓 “心正则笔正”果真如此 吗?一个受过良好笔划的基本功训练的人,尽管其心理 如何的不健康或者心猿意马,要达到简单的横平竖直大 概也并非难事。因此,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所谓“书为心 画”,犹如说书法是人创作的,是正确的,但是无意义 的。 直到今天,有很多人依然在说,书法艺术与人的性 格有关系。这话当然也是不错的。况且 “性格”一词比 “心”又更具体了。依据这个可靠的论点所得出的所谓元 代赵孟颛的“奴性”必然产生其“奴书”。这个典型的论据 似乎并不那么可靠。赵孟颊作为宋宗室的后裔,尽管被 迫而无可奈何地仕元统治者,投靠在外族政权的麾下, 无论就气节和名节而言,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尽管其 为人不失为正直、才华不失为超群。但依然难脱 “奴性” 之干系 (今天有人为赵辩解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 部分,其行为不构成变节,这是时过境迁,用历史的未来 发展来论说当时的历史显然是荒谬的,因为当时汉政权 与蒙古族政权毕竟是两个对应的政权)。为此,赵也经常 自责,“一生事事总堪惭”,他是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份与 处境。然而,由此而断言赵孟颊的书法为“奴书”,则令人 无法苟同。从历史角度看。赵的书法的产生是多种因素 的结果。在整个书法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一个规律, 每当外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总会出现文化的复古。其正 是顺应这个历史潮流以再现二王书法的形式,走上其书 法的复古之路。再者,赵孟颛以最正统的汉文化的艺术 精髓王羲之书法为自己的毕业追求,坚持不懈地树起正 宗汉文化的这杆大旗,细细琢磨,也有在文化上和心理 上与外族统治者暗暗对抗的意味,这正与其所谓的 “奴 性”相反。赵孟颛在追求二王的魏晋风韵过程中,将二王 含蓄的笔法简化,并使之明朗,因此,赵的书法线条是透 明的。一目了然的,像清澈的泉水清晰而流畅。或者说, 赵使二王书法通俗易懂,为二王书法的更大范围的普及 作出了贡献,明代中期二王书法复兴,可能是历史上继 初唐之后第二个二王书法艺术的高潮。历史上自宋代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入帖学发展阶段之后,行草书为个性化规范而建立不同 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条件 ,最具代表的就是宋四家的崛 起。赵似乎并不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相反,却 致力于对历史书法各体进行全面继承,如其 《六体千字 文》、《急就章》,以及其大量的楷、行、草书法,各体兼备、 无奇不有。历史上没有一位书法大家对历史各体书法进 行过如此全面的总结,其在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是无人 能与其相提并论的。虽然赵孟烦无意于建立自己的风 格 ,但其风格已在追求和继承二王的过程中形成了,他 那简明而轻柔的笔法,那和谐的结构表现出优美而婀娜 多姿的形态,表现出浓郁的唯美主义的色彩,可说是帖 学唯美倾向的极致表现。综上所述,赵孟烦人格上的所 谓 “奴性”虽然有历史条件的因素,但终究无法彻底否 认,但其所谓“奴书”则完全是对他书法的独特的风格和 巨大的历史功绩的贬低和中伤。在此,并不想否定性格 与书法艺术的重要联系,而是要进一步探讨两者是如何 联系的,人的性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究竟性格中的哪 些因素或层次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更密切。因此,使人联 想到另一位书法大家苏轼,其性格与其书法的关系也颇 耐人寻味。 苏轼的历史声誉主要体现在其诗文,一曲 “大江东 去”被后人尊崇为豪放派人表。他的书法见解似乎比其 诗文更为豪放而大胆。他曾颇为自负地说:“吾书虽不甚 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又曾以藐视一 切的口吻说:“我书意造本无法”,“苟能通其意,常谓不 学可。”简直是英雄欺人之谈。然而,他的书法似乎并没 有表现出如此的豪放大胆与超前,相反,苏字恰恰是很 传统和规范的,他那肥厚丰润而柔和的笔意,更多表现 出封建文人的蕴藉与洒脱;他那左低右高的略带斜势的 横向结构,并无大胆的出格之处,至多表现出放而不狂、 欹而不野,充满着略有变化而又以常规表现为本的中庸 的意味。因此,并无多少新意,不践古人似乎也有些儿自 欺,其笔意与结体之中唐代李邕和颜真卿的意味时隐时 现。无怪乎明末善用淡墨枯笔的董其昌将苏轼肥厚丰润 的书风讥之为 “墨猪”。当然,董其昌的评价似乎有些过 分,甚而难脱贬苏褒己之嫌,现在要提出问题的关键是, 为什么像苏东坡这样一位豪放的文学家诗人,当其进入 书法状态就不那么豪放了呢?为什么他书法见地是如此 的大胆超前而他的书法实践却又如此的保守传统呢? 书法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个性化,这也是每位书 家其书法不同特点的根本区别所在。按理说,对每位书 家的个性的认识和研究,应该是对其书法特点进行评论 的出发点。然而,有悖此常理的是,中国古代浩瀚的书法 典籍之中,大量有关书法评论的文字几乎都与书法家的 个性无涉。例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璀在评论褚遂良 书法时,以“美人婵娟,不胜罗绮”来形容。其将褚遂良轻 盈柔美的书法比喻成姗姗袅袅的美人,婀娜多姿而风情 万种到了连轻柔的丝织品穿在身上都有不堪重负之感, 这样的形容既贴切又赞美到了极致,使我们对古人在书 法评论中的想象力由衷地敬服。但是,这种比喻形容式 的评论仅仅是书家艺术的功能与效果的赞美,至于如何 产生这种艺术效果,即褚遂良这疲弱的轻盈的书法艺术 与其个性有何联系,则无从得知。古人也深刻地认识到 个性与书法的密切而本质的联系,否则如何会有 “醉素” “米癫”之说呢?近人马宗霍曾编撰《书林藻鉴》和《书林 纪事》两部专辑,前者是集古代书评之大成,后者是历代 书家传闻轶事的搜罗,很明显前者是评论,后者是书家 个性的反映,那么,原本紧密联系的两者为何要使其分 裂而辑成没有关联的两册昵?倘若从个性到评论性两者 有机融合,岂不既合理又完美?古人和近人的无奈的难 言之隐又是什么呢? 显然,要将书家的个性与其艺术的关联做一准确而 具体的描述是很困难的,迄今为止,两者的因果关系及 联系方式似乎依lEl是一个谜,犹如我们目前尚只了解大 脑的功能,至于有关记忆、梦境以及思维方式等以生物 形式进行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依旧难以准确描述,在科学 如此昌明的今天尚且如此,又如何去苛求古人呢!更何 况,所谓个性又是一个既熟悉而又似乎说不清的概念 昵。个性与艺术特征相比,前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那 么,我们再理性地思考一下艺术表现之中的个性的特点 吧。 个性是性格的特殊性,性格形成的因素是极其繁杂 的,诸如遗传,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等 ,我们很难判 断一个人的个性究竟由哪种因素决定的,有时生活中的 偶然因素,诸如病灾,突发事件,情感波折等等都会深刻 地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或变化。人的个性又是繁杂而千 差万别的,有狂暴或懦弱、奔放或谨慎、正直或奸佞、果 敢或犹豫、直率或委婉等等,我们更难以判断个性中哪 些特点会对其艺术产生决定作用或直接影响。这也是古 人在书法评论中,只能以某位书家的艺术特点或风格, 进行感受的捕捉或联想式的暗示、借喻或类比,而无法 更深入地探讨一位书家的表现技巧以及其艺术功能,究 竟与其个性有何种关联!泛泛地认为谨慎的性格其书法 必然规范、豪放的性格其书法必然开张而奔放,这种牵 强而宽泛的联系往往在对某位书家的性格与其艺术功 能对号入座时,会出现偏差而令人疑惑。例如前文提及 的苏轼的豪放而其书法是那么传统规范,其气法与结构 却那么循规蹈矩而无左 中右突、恣意纵横的开放。又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米芾的性格中有那么多的颠狂和目中无人,同样他的书 法是那么的典雅巧妙而耐人寻味,没有丝毫的乖张和出 格。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个性化表现,个性对每一位书家 的艺术起着绝对的决定作用,那么,如何认识和剖析这 决定作用,个性与风格究竟以何种形式或方式相关联, 确实是令人疑惑而又无可奈何的。 所谓个性化表现,意味着个性唯有表现方能认识。 否则是永远看不见摸不着的。或者说,个性惟有面对事 物或事件作出反应时,方能显现,心理特征是依据行为 反应来判断的。依据如此思路,姑且将以个性为核心的 行为反应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本能为基本特征 的感觉反应,例如,当食物入口马上感觉是甜或咸的;面 对锦簇花圃,马上判断此花为红色、彼花为黄色等。感觉 反应似乎与个性关联极小,因为花是红或黄的,是大家 判断的客观事实,无需以个性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因 此,感觉反应即使体现在艺术之中,也是共性反应,与艺 术的个性化表现关系极小,无须为此作过多的探讨。第 二层次是思维反应,该反应需个性作出独特的判断,例 如,当一个人面对和蔼或粗暴的不同态度时,其首先为 思考,对方为何有如此的态度?目的是什么?我如何应 对!如果是同样的粗暴性格,其可能会以粗暴对粗暴;如 果是谨慎的性格,其或许会以沉默对粗暴。思维反应会 鲜明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个性会产生不 同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 征。所以,面对同样的赤壁的惊涛骇浪,懦弱的人会畏惧 大自然的不可阻挡的力量,豪放而胸襟开阔的苏东坡会 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磅礴的历 史颂歌。同样豪放而正直的个性,当唐代的陈子昂在幽 州登高时,悲怆地呼喊而流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的孤独而壮志难酬的英雄之泪。一般说来,思维反应 而体现出的个性更多地表现在诸如文学、绘画等形象化 的艺术之中。又如,齐白石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艺术家,面 对一串葡萄、一群小鸡或几个小虾,一般的画家可能会 熟视无睹。但其以最简练的笔法生动地展示这些最平常 的可爱的形象,从心底赞美生活的美好。疾恶如仇的达 芬奇,以“最后的晚餐”的形式,批判和讽刺犹大的卑劣 与虚伪。 第三层次是下意识反应,这是心理深处的深层反 应。这种反应是感觉不到和意识不到的。思维反应有充 裕的时间思考判断,下意识反应产生于即刻之间,根本 没有思考和判断的可能。从形式上,其有点儿像第一层 次的感觉反应,无暇思索,无须判断,但二者是有本质区 别的。例如,当一个小孩面临车祸或落水之时,有人的第 一 反应就是舍己救人。表面看这是无暇思索的本能反 应,然而这与感觉反应的本能是不同的。因为人或动物 的本能的第一反应是 ,当面临危险时是保护自己和逃避 危险。舍己救人的勇敢性格,是与本能截然相反的。勇敢 决不是本能,勇敢性格的形成可能有遗传因素,但更多 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因素,是长期形成而隐埋在心理 深处的一种性格特点,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其会从心理 深处急速上升为第一反应,其本质是首先顾及他人而不 是自我。思维反应是有充裕的时间判断,是有选择的,因 此具有一定的性格的可变性。而下意识反应是无判断无 选择的,是从心理深处直接而急速反映出的个性,具有 突发和爆发的特点,是自己都意识和感觉不到的,是最 真实的自我。下意识是遗传、环境影响和教育程度等长 期综合作用而隐藏和沉积在心理深处,其表现和反映个 性是可靠甚至是顽固的。由于下意识反映个性几乎没有 思维过程。因此,又带有难以捉摸、无形无踪的特点,具 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更多地反映在诸如音乐、书法等抽 象艺术之中。例如,贝多芬曾说:“当神明跟我说话,我写 下它告诉我的一切时,我心里想的是一把神圣的提琴, 这你相信不?”(致舒潘齐希的信)当很多伟大的艺术家, 其创作和表演进入忘我的艺术世界时,当其艺术的灵感 如潮汹涌进入彻底的艺术自由时,正是其丰富而浑厚的 下意识如泉喷涌而将其独特的个性发挥极致之时,而这 一 切又是在不知不觉甚至茫然恍惚之中进行的,连自己 都说不清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因此,其往往归结为神 的启示,与神灵在对话,岂不知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 万能的神,这神就是下意识。同样的例子在书法艺术中 也有,据说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已喝醉了酒,他乘着 酒兴,心意酣畅,即席挥洒,笔走龙蛇,若有神助。酒醒之 后,自己也大吃一惊,以后再写终莫能及。《兰亭序》这书 法艺术的千古绝唱,正是在这下意识状态中急速挥就, 王羲之与贝多芬一样,心中之神造就了他们同样不朽的 伟大艺术。 思维反应由于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判断,因此表现 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可以斟字酌句、精推细敲,才有 文学创作中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推敲”的典故。正是 以推敲为其艺术特色的贾岛,才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 泪流”的苦思冥想。然而,以下意识反应为特征的音乐与 书法创作则截然相反,两者的艺术表现都有鲜明的时间 的连贯性、在连续的展示过程中根本无暇思考,一切都 是下意识的自然表现,这种真实可靠的个性表现根本无 须更改和推敲,所以贝多芬又说过:“我的曲子 (一旦写 完),我不习惯再加润色。我从未这么做过,因为我相信 这一真理,部分的变更会影响曲子的特点。”(致汤姆逊 的信)书法的创作更是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不仅容不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思考,甚至稍作犹豫或滞留则败笔立现,下意识始终主 导着书法点线的自然流走。所以,当书法创作进入自己 都无法控制的下意识状态时,便有怀素的 “忽然绝叫三 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所谓癫狂境界。由于书法艺术的 个性表现更多的是在下意识状态中进行的,因此,当书 家企图以思维反应的有意识地进行创作时,反而会显得 力不从心,难遂人意。一般的书家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抱着认真的态度理智地创作时,常会对自己的作品 不满意,总有似乎没有达到自己最佳水平的遗憾。然而, 当你无意为之,信手提笔,在不经意间一挥而就时、有时 自己也会大吃一惊,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之感。这种极 为普遍的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创作体会,证明了下意识 反应对书法创作的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 , 思维反应对与书法创作无关,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是极 其复杂而又难以捉摸的,思维反应与下意识反映有时在 艺术创作过程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形象化艺术和抽象艺 术在创作中,其个性化表现究竟在思维反映状态或下意 识反映状态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前文提及的,苏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得如此豪放, 而在书法创作中则相对保守规范,这原本矛盾而似乎难 以理解的事,现在可以有一个大致可信的了。当其 进行文学创作而处于思维反映状态,更多的从容地思考 理想信念与抱负一类的问题,激发其个性中豪放的一 面,于是 “大江东去”之类开阔的意境油然而生。由于其 正直和尊重客观事实,因此,前后两次对变法的不同态 度使其遭受一贬再贬,最终沦落天涯海角。其在不幸的 遭遇中终始逆来顺受、安贫乐道,又深刻地反映出其性 格中保守而谨慎的一面。即使在心灵遭受重创之余,其 并没有表现出对抗与抱怨,只是将其开阔的胸怀与大自 然融成一片,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寄托自己的希望与情 丝。”唯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这 种相对保守的性格是隐埋在苏轼心理深处的最真实的 自我,当其在书法创作中处于下意识状态时,这真实的 自我,这保守的个性便显现出来,于是其书法是那么规 范,毫无出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元代的赵孟 烦有性格逆来顺受的一面,即所谓的 “奴性”,但其意识 深处依然涌动着对美的追求、热爱美、追求美是其个性 的真实,因此,其便以天才的复古艺术走上了唯美主义 之路。又如唐代著名的狂草艺术大师怀素,他那奔放开 张,恣肆纵横的草书,立刻使人联想到他的醉酒癫狂,后 人也始终以其狂的个性来诠释其狂的草书。难道怀素的 个性果真是如此的癫狂吗?不妨先看一下他与颜真卿的 一 段对话: · 46 · 颜鲁公尝问怀素日:夫草书于师授之外, 师也有所自得乎? 日:余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 公 日:何如屋 漏痕? 素起捉公手日:得之矣。 这是传闻相当广泛的历史上两位艺术大师的对话, 其中透露出的人物个性当不容忽视。怀素毕生致力于草 书,其于夏云奇峰的缥缈朦胧、刚柔相济来体味草书的 真谛,无疑是相当高明的。颜真卿非但没有认可和赞同, 出人意料的反问:“何如屋漏痕?”屋漏痕一般指楷书的 中锋行笔,是颜的擅长,颜的反问多少有点儿以己之长 贬人之短之嫌。即使以草书而言。怀索的中锋行笔也是 很地道的。此时,怀素非但没有争辩和反驳,相反他虔诚 地握住颜真卿的手说:“得之矣!”这里丝毫不见怀索个 性之狂,实质上他是非常理性谦恭而通情达理的。现在 的问题是,如此理性谦恭的个性如何写出如此狂放的草 书呢? 唐代是人人争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轰轰烈烈的 时代,除科举之外,另一条重要的入仕之途就是拜谒权 贵,以冀其赏识和推荐从而步入官场。怀索幼而事佛,早 年出家而成方外闲人,然而他建立功业的雄心似乎始终 未能泯灭,此论的重要依据是,他一生云游四方的重要 目的就是拜谒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历史上没有一位书 家像他这样热衷而频繁地在上流社会串门走巷,究竟其 拜访名人是为着传播自己的书名还是想跻身官场?究竟 为何其未能像贾岛那样最终还俗?这一切都已无从考 证,事实上,他依然始终在云游。有一点肯定的是,虽然 他是那么理性而四处谦恭,他却将内心深处的勃勃雄心 全都倾泻与宣泄在他的草书艺术之中。 显然,单纯以癫狂的个性与其狂草对号入座是不合 适的,怀素的四处奔走不能说无功而返,起码也是收效 甚微,内心压抑也是很自然的。唐代名人狂的典型是李 白,与怀索相反,其蔑视权贵,无意上流社会。李白的心 中只要有酒和诗就足够了,甚至酒都是诗的附属,醉酒 之余便诗绪如潮,诗是李白的自由世界。怀素拥有的是 酒与书法,醉酒之时与其说是狂,不如说是激情更合适, 所谓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完全是激情 的爆发。酒醒之后或夜深人静之时,怀素更多的是奔波 之余的压抑和辛酸苦辣的人间百味。即使如此,理性与 谦恭的怀索也不会坠入狂境,本属方外之人的他,世俗 的失意便使其渐趋超脱,人于世俗之中,其思想与下意 识已慢慢的跳出三界外,当其进入书法境界时,这种下 意识的超脱便上升为主导,于是怀素这不食人间烟火的 超脱的书法艺术便如石破天惊般地问世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般说来,书法艺术中的粗细提按的变化,诸如撇 捺等笔法更能表现情绪化,因为情绪的波动会自然而鲜 明地表现在点线的粗细提按的起伏节奏之中,对比越强 烈,节奏越鲜明则反映情绪的变化越大。犹如音乐之中, 日本喜多郎的 《敦煌随想曲》和法国电子合成器演奏家 的米歇尔《氧气》、《昼夜平分》等乐曲,舍弃了音的强弱 和节奏变化,在相当狭窄的音域内反复表现一种平缓甚 至是平淡的旋律,在无数均等而重复中将人带入一种似 乎茫然无绪的,混沌而广阔的浩宇之中。怀素的书法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同样舍弃了笔墨的重顿劲 按,没有重撇劲捺,没有强弱、没有节奏,唯有瘦细 的线条毫不滞涩地轻快地流走 ,婉如清澈的涓涓细 流,安详而平静 ,没有丝毫尘俗的情绪激荡、没有眷 恋与依依不舍,唯有纤细而干净利落的线条在自由的 飞舞、犹如敦煌飞天的飘带无拘无束地飞扬,犹如在 浩瀚的茫茫无际的天宇大开大合地自由地游荡,纤细 的线条又冲破正常的文字结构与章法行界,相互交错 环绕,连绵不断,线条的延伸见连不见断似乎永无止 境,这是真正的随意自由的混沌结构。是心灵的净化 和人格的升华、是心绪的超然物外而融化在漫漫的苍 茫太空,是怀素 自己都难 以自主的下意识的自由展 示,在世俗中是那么无奈的天才怀素,终于在其倾倒一 生的书法艺术之中获得正果。 第二节 下意识反应之特点 书法艺术的个性化表现,是思维反应和下意识反应 结合和交织在一起的,一般说,创作前阶段如谋篇布局, 预想作品的整体风格、甚至于所谓的意在笔先等,而要 凝神结虑、策划思考,运用更多的是思维反应。如孙过庭 的“一点定一字之规”,怀素的“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 之”以及雷简夫之说:“余昼卧,闻江暴涨声,想其翻驶掀 磕高下奔逐之状,起而作书,心中之想,皆出于笔下矣。” (《书法离钩》卷二)都是书法创作思维反应的表现。人的 差别很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 同一事物或事件,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认识的角度、 切入点乃至整个认识过程与认知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此也反映出人的个性的差异,因此,书法创作中的思 维反应也是书法艺术个性化表现的一部分。然而,思维 反应有思考和判断过程,其间,书家也往往会参照或吸 取他人的经验与优势,于是,会出现与书家的真实自我 的偏离与掩饰。唯有当书家进入完全的创作状态,唯有 当随着笔的运行,墨随着锋颖流到纸上,这时,不容你思 索、也不暇思索,唯有凭着感觉,甚至连感觉都仿佛时隐 时现,犹如被一种若有若无的神秘力量所驱使和控制。 神差鬼使 ,这时,思维反应消失了,下意识反映上升为主 导,最直接最真实的自我随着笔墨线的流走和变幻,不 知不觉地真切地展示出来。这种似乎是无意识的自然流 露,很有些像你躺在病床上,手指、胸部和脑部都被微弱 的电极所连接,心电图或脑电图通过显示屏清晰地层示 出变化的曲线。其实,从某种意义而言,书法就是每一位 书家的独特的心电图或脑电图。两者的相似之处是直接 真实的反映,不同之处是书法远LL,G"电图或脑电图更为 复杂。因为后者主要是生理的反映,而前者是生理和心 理的综合反应和交又反应。 古人虽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下意识反应对书法创作 的重要性。然而,他们也朦胧地感觉到下意识反应占主 导时莫名的兴奋状态,都无可奈何地归结到若有神助, 或者将心理现象和书法创作描述得玄之又玄,尤其对于 即兴发挥充满随意性的草书更是如此。韩愈在 《送高闲 上人序》一文中,有一段谈到张旭的文字,就反映了古人 对书法创作时的心理的重要认识: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 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乌兽虫 鱼 ,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 、风雨水火,雷霆霹 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 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 ,不可端倪 ,以此终 奥 而 名后世 : 这段文字的意义在于,描绘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 狂草大师的独特的心理 ,韩愈也可谓旁观者清 ,同时也 反映了韩愈对张旭的熟知与了解,否则,其从何了解张 旭的诸如 “忧悲愉快、怨恨思慕”等等心理变化,同样由 于意识不到下意识反应对书法创作的动性,也就将其独 特的心理和对万物的反映,最终都归结为 “故旭之书变 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即使如此,韩愈依旧是相当英明 的,因为其一针见血地认识到心理独特与书法独特之间 的因果关系。 同样,《新唐书》中 《李白传》附录了一些张旭的事 迹,有一句话也精彩地描述了张旭处于下意识反映的亢 奋状态时作出的情景: 每 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或以头濡墨而 书,既醒 自视 ,以为神 ,不可复得也一 下意识反映的亢奋使张旭失去常态,变得疯狂,呼 叫狂走,以头濡墨,绝对不是正常心理的反映。历史上确 实有一些这样个性独特的书法家,平时沉积和隐埋在心 灵深处的情感或心理,一旦被触动或拨响而爆发时,其 便无法自制地进入疯狂状态,张旭如此,明代的徐渭也 是如此,此时是他们最真实的自我,下意识就是他们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疯魔和神,艺术使他们超脱常人常态而升华为鬼神,下 意识是他们的艺术之魂,唯有当他们陷入魔境或升华为 神时,才能释放出全部的艺术能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家唯有陷入疯魔状态,下意 识反应才能上升为主导而进入兴奋的创作最佳状态。历 史上绝大多数书家是相当理性的,同样创作了许多千古 佳作。例如苏东坡被贬海南岛多年,当他思乡之情极其 强烈时,就把希望寄托在书法艺术上。他曾幻想,如果用 小楷恭录自己生平最得意的八赋,倘若不错一字,便有 被皇上召回的可能。于是他凝神静气,认真地恭录了其 生平八赋,确实一字不差,果然,不久皇上赦免的诏书已 到,便带着儿子苏过终于踏上返回中原的欣喜归途。这 虽然是一则传闻逸事,但透露的信息是,他是在相当理 性冷静的状态下进行书法创作的,否则如何能一字不差 呢 ? 究竟什么情况是下意识反应为主导的最佳创作状 态,就目前的艺术理论研究、医学、心理学等科学发展的 局限,尚不能作确切的说明和描述。唐代的孙过庭却对 最佳创作状态做过较为全面的概括: 一 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 疏 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乖合之 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 不如得志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 神融笔畅。 — — 《书谱》 孙过庭的所谓五乖主要指书写时气候、环境、书写 工具与心情等五个方面不适合,乖在此有违背之意。所 谓五合则相反,是指适宜,合在此有相合相宜之意。孙过 庭的看法是只有五合,才能进入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 用今天的认识来理解孙氏的观点,即当气候宜人,环境 优雅,笔墨纸观的工具得手,心情舒畅或兴奋时,才能进 入创作的下意识反应的状态,由此推论 ,下意识反应也 是一种综合反应。接着孙氏又论述的所谓 “得时不如得 器,得器不如得志”,即无论气候环境或工具再好,也不 如书写时的心情和精神重要,那么,心情和精神以今天 的认识,当然主要指进入下意识反应状态。这是今天以 笔者的观点套用孙氏理论,对书法创作最佳状态的空泛 阐释,实质其中的关键当然是下意识反应。 下意识反应犹如难以捉摸的幽灵,根本无法把握与 捕捉,也难怪古人没有意识到下意识反应时,将这种感 受和隐约而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归结为神的启示或神 助。当我们拿起手机或坐在电脑前,当我们听到太空船 与宇宙空间站对接的消息时,我们为今天的科学昌盛而 由衷的欣喜。然而,当我们面对人类自身时,尤其是面对 我们神秘莫测的大脑时,似乎是那么无奈甚而有些恐 惧,似乎这禁区中隐藏着永远无法解开的迷。那么,面对 下意识反应这样深层次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奥秘,更是一 筹莫展而无法窥其堂奥。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从艺术 家的经历和经验,大致推测和猜想下意识反应的一些特 点。 在生活中有很多浑浑噩噩、茫然不觉的感受,例如, 当我们昏昏沉沉,睡意浓浓的时候,有朦胧的意识似乎 要睡去,但决不可能明确地感觉到究竟何时睡着。同样,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尤其是书法与音乐,我们无法知道 何时进入创作的下意识反应状态,唯有在回顾整个创作 过程时,似乎有一段浑然不知、莫名兴奋状态,有的甚至 处于准癫狂,这大概就是下意识反应 ,能有事先的前意 识,但绝对无法捕捉和把握。下意识反应的这种特点,前 文已多次稍有提及。由于是不知不觉地进入,所以,倘若 你有意识想急切地进入下意识反应状态,往往事与愿 违。一般的书法创作都有这样的体会,你如果越认真地 想把创作搞好,越想快进入状态,下意识反应犹如有意 与你开玩笑的精灵,你越抓不住它。这时尽管急得心烦 意躁,就是写不好作品。犹如你越认真地着急地想睡去, 然而,这正是你失眠的前奏。所以,有人会与书家开玩笑 说:多喝点儿酒吧,醉了之后书法就会龙飞凤舞。这虽然 是对书法的下意识反应状态的误解,但其也知道昏昏然 然的迷迷糊糊之中能进入创作的忘我状态。 下意识反应状态是悄悄地自然产生的,决不是自主 的。但是,也不可以说,唯有被动地听命神灵的摆布与驱 使。艺术创作的下意识反应是个性化表现的极致反映, 当然与艺术家的个性密切相关的。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都 表现出对书法艺术超出常人的执着的追求精神,三国时 的钟繇为追求笔法而急火攻心、口吐鲜血,据说曹操最 终以五灵丹将其挽救。王羲之袒腹东床的传说,作为奢 靡的门阀世族中的一员,其没有豪门陋习,相反,他的一 生充满着浓烈的中国士人的忧患意识。钟繇之所以成为 楷书之祖,王羲之之所以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书圣,他们 独特的有时甚至被时人难以理解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明代张潮曾说:“人不能无癖。”所谓癖本身就是 一 种个性,就是执着和全身心的投入。张旭怀素就是嗜 书法成癖的典型代表。艺术是以多样化的风格的形式存 在的,多样化的个性就是多样化的风格的标准和标志, 个性是风格的本质。个性唯有在艺术创作的下意识反应 中得到最真实最充分的反映,个性往往又与人的情感密 不可分,所谓的性情中人往往真是那些个性独特或个性 强的人。既然个性已蕴含着执着和全身心的投入,个性 也是情感强烈的表现。因此,其也越容易在情感和全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投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下意识反应状态。而 这种个性独特和强烈,又能较快较多地进入下意识状 态,这就是我们平常称之为艺术素质。因此,能否完全充 分的进入下意识反应状态并不是被动的,或者说被无形 的神灵所控制,其主要是与艺术家的个性相关艺术素质 所决定的。 由艺术家的个人艺术素质,使人联想并引起推测所 谓下意识反应的构成。意识与下意识犹如漂浮在海洋中 的冰山,意识仅仅是显露在洋面的很小部分所谓的冰山 一 角,洋面以下的冰山的主体,巨大的水下部分是下意 识。思维反应是在有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只占人的整体意 识的小部分,而下意识反应则是犹如占冰山的水下主体 部分的,占人整体意识主要部分的神经活动和功能。在 此需要辨析清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量存在的 是思维反应,下意识反应出现的机率极小,然而,一旦进 入下意识反应状态,则其调动和激活人的整体意识的主 体部分和各种主体因素,而且,连平时感觉不到的意识 和各种因素也如沉淀浮起,并呈现活跃和兴奋状态,因 此,下意识反应状态的功能和能量是巨大的。其效应往 往使自己都感到吃惊和意外,很容易使人在解释不清这 一 切的情况下联想到神灵的启示。 人的整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因素大致有:由遗传和环 境因素及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个性反应长期形成的思维 方式、情感的态度及表达方式、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知识 的掌握与积淀艺术感觉的敏感度等等各种因素的总 和。这些因素平时以储存和积淀的形式存在于人的意识 之中,大量因素和信息绝大部分都储存于下意识之中。 由于当书家处于思维反应的阶段,清晰的思维有着明显 的判断与取舍,诸如个性等因素就不能得到完全和真实 的反映,其它诸多因素由于沉积在下意识之中,也不可 能得到完全和真正的调动,因此,在思维反映中书家的 个性化反映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其书法艺术之中,这也 是书家在处于思维反映过程中的创作总有不尽兴或总 有遗憾的原因。唯有当书家全身心地投入,进入下意识 反应状态,在书家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情况下,当完全没 有判断和取舍的朦胧状态中,个性也就真实无遗地得到 表现,其它诸多因素也就相对活跃和兴奋,使书家的创 作进入颠峰状态,尽情尽兴地表现出对某个书家而言是 相当完美的书法作品。 不仅如此,当书家的创作进入下意识反应状态,其 无法自主同时也意味着彻底自由,这很像人进入梦境, 在朦胧与恍惚之中,其可以展开奇异的想象的翅膀,可 以飞升,可以与不曾见过的怪物为伍,可以有现实生活 中不可能存在的奇遇。同样,当书家在下意识反映的创 作状态之中,亦尤如不知不觉进入梦境、此时的创作,没 有法度的限制、没有条条框框的局限,可以无限地展开 自己的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恣意纵横,可以情感的尽 情宣泄,书家平时的文化积淀和艺术敏感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这时所谓书家艺术创作的彻底自由、也并非可 以不顾一切地自由胡写,因为诸如长期训练的法度,师 承的限制、美感及艺术素养也都同样在下意识之中,与 其它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同时活跃与兴奋,因此,下意 识反应状态中不仅意味着自由。其中也蕴含着法度与随 意、激情与理性等的融合与统一。每个人都无法确切地 判断何时进入梦乡,艺术家也无法确切地判定何时进入 下意识反应状态。梦境的怪诞与自由的想象也使我们隐 约感觉到下意识反应状态的~些无法捕捉而又若隐若 现的奇妙体会,二者似乎是异质同构的。历史上一些个 性强烈的书法家,他们无法理性地面对现实世界,现实 给于他们的是彷徨、郁闷和压抑,他们唯有在梦境般的 下意识反应状态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升华,感觉到心 灵的自慰与情感的爆发与宣泄。他们唯有在梦境般的 艺术天地里自由飞升 ,获得短暂的慰藉和无限的希 望。他们宁可癫疯也不顾理性地面对人生,他们是真正 的纯粹的艺术家,张旭、怀素、徐渭、郑板桥等等,不正是 如此吗? 思维反应是在正常的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其思维 走向呈直线的,其思维方式更多是因果关系与逻辑推 理。下意识反应是在朦胧的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进行的, 其没有清晰的思维走向,平时沉积于下意识之中的各种 因素突然活跃和兴奋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此时的高 效率的神经活动的运作机制、以我们的感觉和经验体会 的推想,下意识中的各种因素不仅活跃和兴奋,而且,各 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也处于极度的活跃和兴奋,它 们之间纵横交错、信息交流呈网状分布,此时神经活动 的高效率也缘于此。下意识反应是处于非正常的思维活 动,所谓非正常指其没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走向和模式, 一 切都是随机性和突发性的。你无法预想究竟是下意识 中的哪两种因素会碰撞交错而产生激烈的反应,从而产 生焦点的灵感。因此,呈网状分布的下意识反应中的各 种潜在因素的自由碰撞和交错,有可能产生更多的艺术 灵感。灵感本身是随机性和突发性的,是难以预测的,灵 感更多地惠顾知识修养积淀丰富、充满激情和个性强烈 以及善于联想的人。所有这些条件都充分反映在下意识 反应状态之中,此状态正是艺术家的灵感加工场,灵感 之光会出人意料地不断闪现,艺术家在下意识反应之中 获得天才的升华。(未完待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长篇连载之七 书法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