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

2011-12-27 5页 pdf 34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9715

暂无简介

举报
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 1.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然 而,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这一阶段特殊的一种问 题———网络成瘾。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 家的关注,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或“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 diction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 PIU)[1]。 美国心理 学会(APA)于 1997年正式承认 "网络成瘾 ...
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
1.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然 而,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这一阶段特殊的一种问 题———网络成瘾。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 家的关注,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或“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 diction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 PIU)[1]。 美国心理 学会(APA)于 1997年正式承认 "网络成瘾 "研究 的学术价值。随着电脑的普及,我国网民数迅猛增 加,我国网络成瘾的问题日显突出。据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发布的 《第 1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结果显示, 中国互联网行业继续2006年上半年快速发展的态 势。其中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 13700万人、5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 长了 23.4%和 20.0%。在职业方面,网民中学生 的比例仍为最高,达到了32.3%。 青少年过度上网现象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 1999年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约 有 6%的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上网成瘾,其症状 与服毒完全相似[3]。2001年,KeithJ.Anderson对 8所大学(7所美国大学,1所爱尔兰大学)1300名 大学生网络应用情况调查显示,有1/10的大学生 表现出对网络严重依赖[4]。而在我国,北京大学心 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 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 占到6.4%[5]。林绚晖对福州大学 329名大学生调 查表明,网络成瘾者占9.6%[6]。由此可见,青少 年网络成瘾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并且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该问题会变得日趋严重。因此,帮助 大学生有效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对大学生 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明确界定网络成瘾的症 状和鉴别标准,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预防、 矫正和治疗进行相应研究,是信息社会健康发展 的需要。 2.网络成瘾的定义 Gold-berg最先提出了“互联网成瘾症”或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 的概念[7]。 后来 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 存在。由此,网络成瘾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重 要问题。网络成瘾的概念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 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如 Davis针对一些学者 对网络成瘾概念的置疑,提出了“病理性网络使 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 摘 要: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 青少年网络成瘾多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网络成瘾 成因 青少年 综述 徐耀聪 余雯雯 王立新 作者简介:徐耀聪, 余雯雯,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乐山,614004。 王立新,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4。 社会心理科学 第22卷 总第89-90期 2007年第1-2期 总第243页 ·心理健康· 243 用”(pathologicalinternetsse,PIU)的概念,并区分 出“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generalpathological Internetuse,GPIU)和“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 (specialpathologicalInternetuse,SPIU)[8]。 迄今为止,关于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Young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 (in- toxiacation) 的冲动-控制失序症 (impulse-con- trol-disorder)。RobertKraut(1998) 等把网络成 瘾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 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 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9]”。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 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 “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 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 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 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 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0]。 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 描述 [11],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如: ①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addiction),指沉迷于 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②网络关 系成瘾(cyber-relationaladdiction),指沉溺于通过 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③网络强迫行 为(netcompulsions),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 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 ④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overload),指强迫性 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⑤电脑成瘾( computer addiction),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 戏或编写程序。而近年来,更多学者将其大致 归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娱乐成瘾、信息搜集 成瘾三个大类 [12]。 综合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 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 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 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止一 次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 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 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 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 4.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 4.1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现状和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复合体,本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 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 ①网络成了青少年宣泄和倾诉情感的重要渠 道 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 他们强烈地追求个性,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他 们渴望他人的尊重,希望在群体中有一定的位置, 有良好的社会评价,但同时他们也很容易走极端, 当社会评价与自身的需要相一致时,往往会得意 忘形,沾沾自喜,如果社会评价与其自身需要相 矛盾时,他们就会情绪低落,妄自菲薄。青少年 尚处在情感不稳定的时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自 我情感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而网络以其 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实现他们需求的 空间,他们迫切需要释放精神压力,网络成为他 们宣泄和倾诉情感的重要渠道。 ②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可以分成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 现需要五类 [13]。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同样有这五 类。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认为自己已经 成熟,渴望被看作大人,渴望被尊重、被理解。 因此,在青少年身上,社交和尊重的需要体现得 最明显。但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 殊成长阶段,有着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的心理活动方式和内容,因此在这一特殊的人生 阶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显示 社会心理科学 第22卷 总第89-90期 2007年第1-2期 总第244页·心理健康· 244 出特殊性,其心理需求也具有特殊性。并且由于 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 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思想和行为比 较幼稚,致使有些青少年的这些需求无法在现实 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会寻求另外一种方式 来满足白己的心理需求,网络的匿名性和丰富性 正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 ③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 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互联网的平等、 开放和互动,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尝试和猎奇心 理。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顾忌,不受任 何约束地畅所欲言,展现自我,他们在虚拟的网 络世界里获得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来 的要容易得多,这又成就了他们的自我满足心理 和减压心理的要求。 ④网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性需要 随着青春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青少年对与性 有关的问题产生一种神秘感,很希望了解各种知识, 但在现实中却得不到满足。而我们当前的教育对 性方面知识还远远不够,而网络则充斥了大量此类 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淫秽色情影片强烈的吸引 青少年。 ⑤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认知能力有限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 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 性和自律性较差,在认知方面也还很有限。因而 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 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 新信息网住。 ⑥青少年的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 关于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是现在 研究网络成瘾原因的最热门的话题,也是现在的 研究重点。原献学、李建升通过自编问卷和艾森 克人格问卷(成人版)研究相关分析发现,在神经 质、精神质上得分高的被试比得分低的被试有更 高的网络成瘾倾向,而掩饰性得分低的被试比得分 高的被试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精神质和神经 质高的人一般都与现实相冲突,当他们在现实生活 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更有可能将情感满足和压力 释放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网络通道,以寻求虚拟空间 的支持[14]。这一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 格特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格内向、意志力不强、 缺乏自我约束、不善交际、自卑、孤独感强的学 生更易成瘾。 (2) 互联网本身的特点。 ①互联网上人际互动行为的方便、即时、匿 名特征 在网上,上网者可以很方便地在同一时间与 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进行交往。他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更可 以以一个新创的人格面具出现,这个面具可以与 他的真实的性格相距甚远,甚至完全相反。上网 者可以以一个他在生活中永远无法实现但又渴望 已久的形象出现,也可以自由地表达任何观点, 哪怕它是社会禁忌、不符合现行的法律和社会规 范。在与人交往时,上网者可以隐瞒自己的性别、 年龄、肤色、社会经济地位、所在的位置,婚姻 状况等。正是由于网络的这种平等、自由、随意、 很容易建立大量新的人际关系的特征,深深地吸 引着上网的人们。 ②网络自身的诱惑 网络有其吸引人的许多特点,如新鲜感、可操 作性、虚拟性等,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虚 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 规范的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网上行 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地 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出许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情。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上,在网络游戏 中可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得到满 足。 ③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因素 许多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一味在物质 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情 感关怀需要,使不少青少年将网络当作发泄情绪的 场所。从社会来看,主要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 社会心理科学 第22卷 总第89-90期 2007年第1-2期 总第245页 ·心理健康· 245 力度不够。许多程序制作者和网吧经营者道德、 素质低下,以致造成网络环境的污染和网吧规范 性不强。法律明文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 但是仍然有的网吧为了牟取暴利而向允许未成年 人进入,甚至有的还专门提供色情影片来吸引未 成年人。从学校来看, 由于在应试教育下升学和 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为了逃避生活或 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使青少年转向网上寻求 一种寄托。 4.2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的不足 (1) 网络成瘾的理论研究不足,缺乏成熟的 理论支撑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理论模 型做过探讨,也有的研究者尝试从心理学理论中 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社会认知的 理论等观点来解释网络成瘾的内在机制,从而探 讨有关网络成瘾的理论。虽然如此,有关网络成 瘾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仍然很薄弱,大多数的理 论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假设阶段,多数是纯理论分 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等,缺乏实证研究。 (2) 网络成瘾界定的分歧 由于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时间较短,至今还不 到十年,因而网络成瘾概念到现在国际上都没有 一个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常常把诊断标准和定义 混为一谈。 (3) 对网络成瘾成因的探究尚无定论 通过对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 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对网络成瘾的原因有不同的观 点,有的认为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宋亚飞、张志浩 2006年) 有的认为是家庭社会 因素的影响,也有的从人格特质方面探讨网络成 瘾者的成瘾倾向。 (刘援朝2006年) 对网络成瘾 成因的探究尚无定论。 (4) 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不完善,使得对网 络成瘾成因的研究科学性降低 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公认 Young的 《八题 项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并且许多研究者都在用这 个问卷对网络成瘾进行诊断,该问卷也有操作简捷 等优点,但该问卷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测验问卷没有 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程序来编制,只有8个题项,题 项数目偏少,诊断网络成瘾较为笼统,且8个题项中 有5个题项给予肯定的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这一分界点的划分缺少统计学上的依据[15]。 台湾专家陈淑惠综合 DSM-IV对于各种成瘾 症状的判断标准,以及临床个案的观察结果编制了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全量表内部一致性 系数为0.93,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9 与0.89之间,两周间再测信度为0.83。因素分析的 结果发现所有因素的负荷量都达到统计上的显著 水平,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16]。尽管该量表 综合了 DSM-IV对各种成瘾症的诊断标准和对临 床个案的研究,按照较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编制 而成,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但它目前在中国大陆没有常模。 由此可见,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还不太完善, 还没有一个被国内外学者公认、有效的网络成瘾 的鉴别工具。 5.对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的展望 5.1重视网络成瘾的理论研究,寻找网络成 瘾的理论依据 虽然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理论模 型做过探讨,希望对网络成瘾作出解释,尽管如 此,有关网络成瘾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仍然很薄 弱,大多数的理论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假设阶段, 多数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总结等, 缺乏实证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的标准至今还没有 明确的界定,许多概念还很混乱,这就导致了在 网络成瘾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论知 识匮乏的阻碍。因此,在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加强理 论方面研究。 5.2应从多方面研究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不仅是行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科学 第22卷 总第89-90期 2007年第1-2期 总第246页·心理健康· 246 故应结合对社会、学校及家庭的深入调查、访谈 等,从外部环境角度探讨网络成瘾的成因,并与内部 成因的探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 5.3应扩大网络成瘾的研究范围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大学生的研究,随着网 络的日益普及,以后在研究对象上应向上延伸至社 会成人,向下延伸至中生,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 的研究对象群。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及学 业的重要性,近年来,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已经 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5.4发展科学有效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在致力于网络成瘾鉴 别工具的研究工作,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有 效的方法。与其他测量工具相比,如智力测量量 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5寻找应对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 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最终还是要找到应对 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故应结合临床心理咨询与治 疗的有关理论、方法及成瘾病理学的原理,并借鉴 其他成瘾行为的治疗经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找出 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高亚兵 《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浙江 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7月第4期 :40~45。 [2]《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7/1/ 23/113114.pdf [3]谷梅,邓建强 《网络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 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93~94 [4]KeithJ.Anderson,Ph.D.Internetuseamong collegestudents:Anexploratorystudy.J.Am Coll Health2001Jul;50(1);21一6.PMID:11534747[Pub Med一indexedforMEDLINE [5]《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 《中 国青年报》 2001.7.10(5) [6]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 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281~283 [7]GoldbergI.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http: //www.cog.brown.edu/brochure/people/duchon/ humor/intemet.addicfon.html,1995 [8]DavisRA.Acognitive-behaviormodalof- pathologicalinternetuse.ComputersinHumanBe- havior,2001,17(2):187》195 [9]Kraut,R.,Lundmark,V.,Patterson,M., Kiesler,S.,Mukopadhyay,T.,&Scherlis,W.(1999). Internet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 socialinvolvementand psychologicalwellbeing?. AmericanPsychologist,53(9),pp1017~1031. [10]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 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11]ArmstrongL.Howtobeataddictiontocy- berspace.http://www.netaddiction.com/,2001。 [12]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实证研究进 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40~ 43 [13]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 [14]原献学 李建升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 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应用心理学 2006 年第12卷第3期 [15]刘小霞,戴益信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研 究综述 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16]ChienChou,LindaCondron,JohnCBel- land.AReviewoftheResearchonInternetAddic- tion[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2005,17(4). 社会心理科学 第22卷 总第89-90期 2007年第1-2期 总第247页 ·心理健康· 247
/
本文档为【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