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2011-12-28 6页 doc 35KB 1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399

暂无简介

举报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这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搞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与...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这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搞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与现状相距甚远,学生受到学习压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德育工作严重脱离生活与时代特征,德育目标无从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小学生缺乏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情感,导致德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我们觉得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良好的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日益重要和紧迫。   1、研究和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阶段学生意识发生了变化,由简单走向复杂,独生子女的多,心理脆弱,生活上养尊处优,易偏激;家庭的期望值高,学生心理负担重,学生思想贫乏,价值观、人生观取向不定,娱乐方式多、讯息渠道多元化,学生易误入歧途,学生压力大,每天只盯着课本,生活方式单调,思想与社会脱节。面对如此种种现象,德育教育与评价机制必须要有科学的体系、规范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以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研究和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需要。   过去的德育模式不全面,对学生忽视了其主动性,内容上单一,不合实际,形式只注重说教灌输,评价上局限于过去既定框框,这样的德育教育过程学生个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情感得到压抑,学生的生活被人扭曲、异化,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健全发展,所以德育工作模式与评价体系急需改革。   3、研究和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科研强校,质量兴校的战略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大力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德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程序的意识和习惯,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作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基地、重庆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县示范小学、县文明单位,目前正朝着重庆市示范小学而努力,不仅要在教育质量与研究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德育教育工作研究上下功夫,因此,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径,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涵义   “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质、素质的外部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   我们所指的行为习惯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界定,我们必须从“一切为学生”这一大局着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方法,研究日常生活守则和规范对习惯养成及迁移与良好个人品质形成的关系,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总体目标:   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优化和创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健全多途径、多方位的养成教育网络,转变认知型的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化、具体化、系列化,将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生活中,挖掘构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品德培养体系,积极创建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活动育人的德育模式及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养,更新养成教育方法,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德育理念,端正教育思想,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通过对小学生实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着力加强合作教育、理想教育、情感教育、自信教育、自主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感教育,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大力开展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起“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和实验,构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介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健全多途径、多方位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教育网络,转化认知型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将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挖掘和构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积极创建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4、通过对小学生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让受教育者了解掌握小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   5、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成因的研究,通过由各种环境对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分析及各项主题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促进作用的探讨,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系统研究,探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力求取得成功的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通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式与途径的探究,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从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出发,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出发,引导学生团结友善、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及社会道德与个人品德转化。   3、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4、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系统。   5、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及评价体系。   6、德育活动对良好品质的形成及能力迁移。   7、养成教育活动内容序列中各个主题对高尚品德形成的分析。   8、活动内容序列   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会自我管理、懂生活、会生活的习惯,提高善沟通,善合作、和谐相处的能力,让他们自尊自爱,团结友善,自律慎独,学会做人。   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勤奋学习,积极探索。   文明习惯,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劳动习惯,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五、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活动的更新,能力的迁移和品质的形成,积极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实验及推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专题活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教育经验法为主,着重于序列中的活动内容研究,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方法。   七、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通过日常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案研究法、客观分析我校当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成因、围绕活动主题设计相关问题。   第二步: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现论综合法、问题研究法,学习借鉴校外先进德育教育经验,结合我校活动主题目标,确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手段、形式、机制和评价体系。   第三步:创新各种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我校养成教育活动序列中的各阶段各主题通过调研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法等方法,对每次活动进行一次总结,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能力迁移、情操培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树立榜样,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学科渗透,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九、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08年1月份—2009年6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月—4月份)。   1、制定课题《实施》和《实施》。   2、组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3、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开展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   4、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对养成教育活动序列分年级段编制调查问卷,做好项目分工,采用多种形式调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写出分析调查报告。   5、做好个案及活动项目检测的有关资料及各年级主题资料档案的准备和分类管理。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5月)   1、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分年级确定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   2、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   3、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   4、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5、举办校内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班级和文明标兵。   6、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三阶段:总结拓展阶段(2009年6月)   1、收集管理课题研究成果,整理资料,分析结论,总结实验成果,编写《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活动成果汇编》和《酉阳民族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活动序列成果汇编》。   2、重点进行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建设,推广德育工作优秀经验。   3、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发挥县示范小学的作用,将研究成果向其他小学推广,不断扩大辐射面积,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促进我县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审评价验收课题成果。   5、表彰有功的实验人员。   十、研究成果形式   1、民族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序列个案研究集。   2、民族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与个人品质形成研究论文集。   3、民族小学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读本。   4、“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本文档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