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

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

2011-12-28 3页 doc 3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85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 本病多发于妊娠妇女、肝病患者。 病因 现代医学认识:1、内分泌因素为主要原因。 2、药物影响。长期服避孕药、苯妥英钠、安体舒通,及某些化妆品可引起本病。 3、日光照射,及某些慢性病。 中医学:提出病因病机,内治外治,及调养宜忌。如《医宗金鉴》: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面上。。。。戒忧思、劳伤、恶动火之物。 黄褐斑的临床鉴别诊断 黄褐斑多对称发于颜面,以两颊、前额、鼻、唇等处多见。皮损处无脱屑,黄褐色素可随季节、日晒等因素而有深浅变化。 1、 雀斑。色素斑点较小,分...
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
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 本病多发于妊娠妇女、肝病患者。 病因 现代医学认识:1、内分泌因素为主要原因。 2、药物影响。长期服避孕药、苯妥英钠、安体舒通,及某些化妆品可引起本病。 3、日光照射,及某些慢性病。 中医学:提出病因病机,内治外治,及调养宜忌。如《医宗金鉴》: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面上。。。。戒忧思、劳伤、恶动火之物。 黄褐斑的临床鉴别诊断 黄褐斑多对称发于颜面,以两颊、前额、鼻、唇等处多见。皮损处无脱屑,黄褐色素可随季节、日晒等因素而有深浅变化。 1、 雀斑。色素斑点较小,分布散在而不融合,多发于青少年,一般有家族史。 2、瑞文黑变病。多发于前额、颧部、颈侧,斑上常有粉状鳞屑。 3、网状色素性皮肤异色病,皮损为红棕色的网状色素沉着,并夹杂有淡白色萎缩性斑点。 4、焦油黑变病。发病有长期接触煤焦油史。 黄褐斑的临床证治 一、肝郁气滞证: 症见斑色深褐或略带青蓝,分布弥漫,面色不华,兼见抑郁等常见肝郁症状。疏肝理气,解郁通滞,柴胡舒肝散或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组成:(单位:克,以下略) 柴胡10,白芍10,当归10,生地12,枳壳10,陈皮10,川楝子10,川芎10,丹参15,甘草6 加减: 食少纳呆加神曲10; 急躁易怒去川芎加生石决明30(先煎); 胸闷气逆加郁金10; 口苦咽干,便秘加龙胆草10,炒山栀6。 二、脾虚失养证: 斑色灰褐,伴食少纳呆等常见脾虚症状。健脾益气,培土润面,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组成: 党参10,山药10,莲子肉10,茯苓10,炒白术10,薏苡仁12,炒扁豆10,砂仁6,陈皮10 加减: 便溏加炮姜6; 腹胀加炒枳壳6; 形寒肢冷加干姜6,肉桂3。 三、肾阴亏虚证: 面色晦暗,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症状。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药组成: 生熟地各15,山萸肉15,山药15,丹皮10,泽泻10,茯苓12,当归10,白芍10,女贞子10,墨旱莲10 加减: 阴虚火旺明显加知母黄柏各6; 失眠多梦加生龙牡各20。 4、 血瘀成斑证: 理气活血,化瘀消斑,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 当归10,赤芍6,桃红各10,川芎10,生地10,牛膝10,丹参15,柴胡10,桔梗6,炒枳壳10,益母草15 加减: 血瘀经闭去桔梗,加制香附10,泽兰10; 胁下痞满加广郁金10。 当代名医临床经验体会 一、《刘奉五妇科经验》 刘老认为,本病发病多因气血瘀滞,阳明蕴热或汗出当风,风邪客于营卫,肌肤失和所致。另,还与月经和妊娠有关,若冲任失调,或妊娠后血以养胎,不能上荣于面,则气血失和,故面生黑斑。分两型: 1、 气滞血瘀,阳明蕴热。治以理气活血,调理冲任,清解郁热。 得生丹加减:丹参15,益母草15,泽兰10,牛膝6,柴胡10,木香6,炒枳壳10。兼湿热加瞿麦10,泽泻10,川木通6。 2、风邪客于肌肤,局部气血失和。活血散风,在活血化瘀之品中加荆芥穗6,羌活6,白芷6,藳本6,蝉衣6等要消风散瘀,促进局部气血疏通。 二、姚寓晨诊治经验 姚老认为本病发病涉及血虚和邪滞两方面,肾虚络瘀为主要病机。 益肾化瘀汤为主方:仙灵脾15,菟丝子20,地黄15(血瘀用生地,虚寒用熟地),当归12,川芎12,芍药12(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桃红各12,僵蚕10。 胎前黄褐斑者,禁用活血化瘀药物,治以安胎消斑,扁鹊三豆饮加减:绿豆、赤豆、黑豆、银花、生草、陈皮、砂仁、寄生、炒黄芩等品。 此外,姚老对斑发部位及斑色深浅有独到见解: 颧部独见黄褐斑,瘀结心经,宜加丹参、肉桂、川连; 斑独见左颊,则疏肝祛风,加柴胡、白蒺藜; 斑独见右颊,则清金肃肺,加桑皮、杏仁; 斑独见鼻鞍部,则运脾畅中,加苍白术、枳壳; 斑下颌独见,则补肾搜邪,加破故纸、炮山甲; 上唇褐斑,宜温宫化瘀,加紫石英、土鳖虫; 斑色时深时浅,面部瘙痒,为夹风之象,加防风、白鲜皮; 斑色深兼垢浊,为夹火,加生石膏、地骨皮;色浅兼面目虚浮,为夹寒,加吴萸、肉桂; 斑块连成疙瘩,为夹痰,加白芥子、白附子; 褐斑垢腻,兼见黄汗,为夹湿热,加苍术、黄柏、生薏仁。 三、李秀敏诊治经验 李氏注重疏肝理气、健脾益肾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如丹参、鸡血藤、凌霄花、益母草、天花粉、冬瓜皮、木香、鸡内金、苏木、牛膝、桃红、乳没、莪术等。 四、哈刚诊治经验 分五种证型,自拟五白散(白菊花、白僵蚕、白茯苓、白扁豆、白附子),兼顾风热湿痰瘀。随证加减。 肝郁脾虚证:五白散加苍白术各10、柴胡10、当归10、益母草15、丹参15; 气滞血瘀证:五白散加香附10、玫瑰花10、泽兰10、丹参15、桃红各10; 血虚肝旺证:五白散加当归、赤芍、丹皮、栀子各10、川楝子12、丹参15、玫瑰花10; 肝肾阴虚证:五白散加茱萸、当归、熟地、丹皮、川楝子各10、益母草、丹参各15; 湿热型: 五白散加茵陈、益母草、丹参各15、柴胡、白术、黄柏各10. 外用祛斑液:柿叶10、白芷、白及、天花粉、麦冬、玉竹各15、薏苡仁30,水煎涂患处。 小结: 据病因常用药 肝: 柴胡,白芍,白蒺藜,川楝子; 肾: 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仙灵脾,菟丝子,寄生; 脾、湿: 参,术,砂仁,陈皮,茯苓,泽泻,薏仁; 风、痰: 荆芥,防风,蝉衣,白菊花,白蒺藜,白僵蚕,白芥子,白附子; 血: 桃红四物汤,丹参,益母草,香附,泽兰,丹皮,鸡血藤,牛膝; 热: 知母,黄柏,天花粉,菊花,栀子,二至丸; 寒: 吴萸,肉桂,炮姜 等。
/
本文档为【中医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证治和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