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宏观经济学归纳 (1)

2011-12-29 8页 doc 84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1954

暂无简介

举报
宏观经济学归纳 (1)名词解释 1. 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2.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3. 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4. 紧缩性缺口: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5. 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6. 失业: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7. 经济增长: 给居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
宏观经济学归纳 (1)
名词解释 1. 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2.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3. 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4. 紧缩性缺口: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5. 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6. 失业: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7. 经济增长: 给居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和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 8. 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9. 国际收支: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10. 乘数: 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1. 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12. 经济增长模型: 是把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以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寻求就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 13. 货币政策: 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14. 汇率: 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15.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16. 消费物价指数: 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17. 经济周期: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18. 供给管理: 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19. 浮动汇率制: 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20. 支出法: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方法。 21. 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的通货膨胀。 22. 人力资本: 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23. 货币: 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24. 汇率升值:指用本国货币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了。 25. LM曲线: 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6.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垄断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引起的通货膨胀。 27. 纯货币理论: 一种用货币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28. 金融市场: 是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 29. 最优政策配合:在国内外需要不同的调节政策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政策应使其中一种政策的积极作用超过另一种政策的消极作用。 30. 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31. 总供给曲线 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32. 经济增长 经济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33. 奥肯定理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该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相反。 34. 挤出效应 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 35. 流动性陷阱: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使利率跌到一个临界水平,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全部被投资需求所吸收,人们不再购买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对债券价格及利率不再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货币需求具有无限弹性的区间,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36.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37. 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38. 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39.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0. 总需求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1. 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42. 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43. 流动性偏好:假定具有完全流动性但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以及完全不具流动性但能带来确定收益的长期债券,是仅有的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形式,那么,在这两种资产中,人们普遍存在对高度流动性的货币偏好,称为流动性偏好。 44.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45. 投资乘数: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46.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 47. 总供给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8. 经济增长:经济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49. 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50. 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51.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52. 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53. 紧缩性缺口: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54.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论述 1. 什么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不同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画图说明)。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假定政策目标是使价格水平下降,采取压抑总需求的方法,不仅使价格水平下降了,而且国民收入也减少了,引起经济衰退。采取刺激总供给的方法,价格水平下降了,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促进经济繁荣。因此,在资源为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后者比前者对付通货膨胀更有效。图略 2. 请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结合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分析是必须考虑到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但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3. 什么是IS-LM模型?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画图说明)。 是说明货币市场和物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当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从而总需求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反之亦然。图略 4. 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这时在配合以扩张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降低利息率,从而有效刺激经济。 5. 试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成本、利润推动、进口成本);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货币数量引起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较小;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影响: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6. 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紧缩性需求管理,即国家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提高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2)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收入政策即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收入指数化即把工资和薪金、储备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 7. 请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开放经济中实现内外均衡的对外经济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关税政策和非关税壁垒) 汇率政策,汇率贬值政策和管制政策 对外投资政策 国际经济关系协调 8. 试论述乘数-加速原理,并运用该原理分析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乘数是指投资变动引起产量的变动。乘数原理说明了一笔投资会使最终产量增加数倍与原来的投资。 加速原理是指产量变动所引起投资的变动。说明了要使投资一直增长,产量就必须按一定的比率增加。 投资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经济繁荣;当产量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限制无法增加时,又会使投资和产量迅速减少,经济萧条。如此往复。 9. 试论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a) 理论基础:IS-LM模型分析的结论即利息率的变动通过对投资和总需求的影响而影响国民收入。 b) 基本观点: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息率,货币量可以调节利息率,两者成反方向变动。 c) 货币政策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准备金政策。 d) 货币政策的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10. 结合实际论述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就要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来抑制总需求,以物价稳定。 11. 试阐述新剑桥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卡尔多等人提出。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略 12. 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这时在配合以扩张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降低利息率,从而有效刺激经济。 13. 结合实际论述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就要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来抑制总需求,以物价稳定。 14. 哈罗德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为:(1)假设生产中只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而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2)假设技术是不变的。哈罗德模型的公式:G=S/C,G为经济增长率, S 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量比率。有保证的增长率Gw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它由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实际增长率G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它由实际储蓄率和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自然增长率Gn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长期中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G=Gw =Gn,如果这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当G >Gw,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反之,则相反。当Gw >Gn,将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将出现长期繁荣。 15. 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这四种经济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相矛盾,充分就业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充分就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难以避免。 16. 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紧缩性需求管理,即国家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提高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2)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收入政策即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收入指数化即把工资和薪金、储备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 17. 试分析节俭的利与害。 按照传统的观点,节俭能够增加社会的财富,使社会走向繁荣。但是,自从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以来,许多当代经济学家指出,节俭将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从而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他们认为,节俭对个人是一种美德,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则可能是灾难。在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如果人们都因节俭而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社会的总支出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工人失业和资源闲置的情形将更严重。 因此,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鼓励政府、厂商和居民花更多的钱。 但是,即使在存在通货紧缩缺口的条件下,如果人们节俭是为了增加投资,这对社会将是有利的,另外,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节俭有助于减少总需求的压力,起到缓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18. 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人们完全可以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很小。这时,唯一的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19. 据蒙德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试分析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政府应采取何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蒙德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认为,货币政策对外的影响要大于对内的影响,所以用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而财政政策对内的影响往往大于对外的影响,所以用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调节经济。 20.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有哪几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有三种观点,可以分为“有利论”、“不利论”与“中性论”三种。“有利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第一,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的影响可以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第二,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税”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第三,通货膨胀可通过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增加储蓄。“不利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第一,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扭曲,使价格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无法正常发展。第二,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效率低下。第三,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从长期来看决定经济发展的是实际因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而不是价格水平。 21. 乘数—加速原理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乘数是指投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加速原理是指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投资的变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之所以发生周期性变动,其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增加,这是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22. 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 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23. 试分析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失业? 可从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以及古典失业等)以及隐蔽性失业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失业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简答题 1. 均衡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一致时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总需求不足以吸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只有在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均衡国民收入就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2. 失业的损失有哪些?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奥肯定理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3. 什么是总供给曲线?它有哪三种不同的情况?请用图形说明。 总供给曲线即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即“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短期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垂线。 4.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准备金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调节货币供给量;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以及利率水平。准备金率政策即央行降低准备金率,就会使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银行作为贷款放出,从而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反之,相反。 5.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资本,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劳动,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 6. 画图并描述IS曲线和LM曲线。 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7. 简述自然失业的类型。 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古典失业 8. 简述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9.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0. 简述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封闭经济的差别。 不仅考虑内在均衡而且考虑外在均衡,国内各种经济变量不仅影响内在均衡而且影响外在均衡,贸易、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不仅影响外在均衡而且影响内在均衡。 11. 简述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12. 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及特点。 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低且较稳定;加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较高且在加剧;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且完全失去控制;隐蔽的通货膨胀。 13. 简述经济增长的特征。 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生产率增长迅速;经济结构变革高速度;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14.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种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矛盾的一面;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也有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15. 简述开放经济中影响国民收入均衡的因素。 国内总需求、出口、价格水平、汇率水平、利息率水平 16. 结合图形说明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与横轴平行的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一条垂线。图略 17. 简述奥肯定理的内容。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亦然。 18. 简要评述经济增长怀疑论。 认为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人类要为经济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经济增长是不值得追求的。反映了经济增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实际上也确实存在,有其可取之处,但对经济增长的态度太悲观了。 19.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准备金政策。 20. 简述非关税壁垒。 用关税以外的工具来限制进口。包括限额、补贴、进口特许、技术性壁垒。 21.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请解释什么是“节约的悖论”。 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反之亦然。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 22. 简述菲利浦斯曲线。 是用来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有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浦斯提出。他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即通货膨胀率高;反之亦然。 23. 简述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定义的含义。 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商品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4. 简述经济政策的自由化。 给私人经济更多的自由,让市场机制更充分发挥作用。如实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对私人企业的干预;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25. 简述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主要影响进出口贸易。汇率贬值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反之亦然。 26. 在物品市场上为什么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27. 简述周期性失业的定义及原因。 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萧条阶段。用紧缩性缺口即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说明其产生原因。 28. 简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包括:资源配置主要是配置的改善,即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经济即扩大生产,改进设备,使用新技术,降低成本;知识的进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生产中的运用。这些对经济增长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29. 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及各种转移支付。 30. 简述开放经济中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利息率与总需求、国民收入反方向运动;利息率变动会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31. 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请用图形说明。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使利率跌到一个临界水平,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全部被投资需求所吸收,人们不再购买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对债券价格及利率不再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货币需求具有无限弹性的区间,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32. 什么是紧缩性缺口和膨胀性缺口?请用图形说明。 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33.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将通货膨胀分为哪几类? 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以及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将通货膨胀分为爬行/温和的通货膨胀;加速/奔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以上;超速/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三位数以上。 34. 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有何不同的影响?请用图形说明。 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35.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是什么? 它是如何解释经济中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为:(1)假设生产中只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而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2)假设技术是不变的。哈罗德模型的公式:G=S/C,G为经济增长率, S 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量比率。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G=Gw =Gn,如果这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 36. 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哪些缺陷? 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的,例如,非法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偷税、漏税不向政府上报的经济活动;在具体统计时,有些项目也很难准确计算,如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很难准确地区分。(2) 国民收入核算无法反映闲暇与社会福利,环境污染问题;(3)国民收入核算的是总量,并没有反映出社会产品在各类人群中的分配情况。 37. 什么是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所下的定义有什么含义? 经济增长即经济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库兹涅茨的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1)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8. 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可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39. 货币的需求出于什么动机?它受什么因素影响? 货币的需求出于人们的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以及投机性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而投机性动机主要受利率的影响。 40. GNP和GDP有何区别?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而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的时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在反映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而GDP则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41. 均衡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一致时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总需求不足以吸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只有在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均衡国民收入就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42. 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总结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43. 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请用图形说明。 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短期总供给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44.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45. 简述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为了应付客户提现的需要以及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银行必须在吸收存款后,按央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贷出去,客户在得到贷款后,并不取出现金,而是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 46.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其公式的含义是什么?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公式:G=a(K/K+b(L/L+(A/A,其公式的含义为: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第二,资本—劳动比是可变的,而资本—产量比也是可变的。第三,资本—劳动比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47. 为什么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在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量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减少;反之,相反。所以,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48. 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为顶峰。衰退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萧条阶段的基本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为谷底。复苏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49. 画出图形并说明,在不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条件下,如何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达到降低利率的目标。 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50. 均衡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一致时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总需求不足以吸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只有在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均衡国民收入就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51. 失业的损失有哪些?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奥肯定理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52. 什么是总供给曲线?它有哪三种不同的情况?请用图形说明。 总供给曲线即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即“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短期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是一条垂线。 53.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准备金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调节货币供给量;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以及利率水平。准备金率政策即央行降低准备金率,就会使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银行作为贷款放出,从而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反之,相反。
/
本文档为【宏观经济学归纳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