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州东站广场设计

2011-12-29 6页 doc 5M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961

暂无简介

举报
广州东站广场设计 广州是一座千年名城,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是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窗口和经济建设的先锋。为了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行列,广州的城市建设体现了它的个性风貌和文化内涵。在规划上,市中心区呈双中心和双轴线结构,传统轴线(北起越秀山,南至海珠广场)体现广州历史文化风貌;鸦新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赤岗塔)体现现代化大都市气息。新城市轴线上环境节点被有序地组织,构成要素由北至南为: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综合发展区-珠江新城-赤岗外事区。广州东站广场就位于这条新城市中心轴线的北部,该区定性为东部交通...
广州东站广场设计
 广州是一座千年名城,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是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窗口和经济建设的先锋。为了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行列,广州的城市建设体现了它的个性风貌和文化内涵。在规划上,市中心区呈双中心和双轴线结构,传统轴线(北起越秀山,南至海珠广场)体现广州历史文化风貌;鸦新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赤岗塔)体现现代化大都市气息。新城市轴线上环境节点被有序地组织,构成要素由北至南为: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综合发展区-珠江新城-赤岗外事区。广州东站广场就位于这条新城市中心轴线的北部,该区定性为东部交通中心和旅游商务办公中心,是新城市轴线上的重要功能节点。 1 概况   广州东站广场位于天河火车东站前,北邻燕岭公园,南接80层的中信广场和天河体育中心,是新城市轴线北段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物中信广场和空间节点体育中心均已形成,地区环境已具特色。但由于该地区建设功能复杂,既有作为大型交通源的天河火车站,又有以中信广场为核心的大型商旅办公区,因此城市交通十分繁杂,多种交通流线在同一时空上并存,组织无序。在火车站与中信广场之间建设城市绿化广场,使功能分区相对清晰,对于完善该地区的空间形态,树立广州市窗口地区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合理组织交通十分必要。东站广场所在地块原规划为商旅建筑用地,为了改善环境,1998年将该地块改为建设绿化广场,广场投入使用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000年市政府又再次决定将广场南面原建设香格里拉饭店的地块改建南广场。对车站前这块原本准备作商旅用途的“商业地王”作功能调整,放弃巨额商业回报,可见市政府对城市绿化和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视和决心,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城市广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东站广场分为上下两个广场,上广场为站前高架步行广场,根据车站人流“高进低出”的,是旅客入站口,以疏导人流为目的。这里以硬质铺装为主,称为交通广场,面积为3.3万m2;鸦下广场在上广场以南,是以绿化美化为主的景观广场,称为绿化广场,面积4.8万m2。交通广场与绿化广场之间高差8.7m,利用这个高差,上下以动态玻璃瀑布相连接,在设计风格手法上,上下广场保持了一致性,同时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两个广场在视觉上相连通,从而扩大了城市开敞空间的尺度感。 2 城市环境分析   广场是建筑围合的空间,周围的建筑形式影响着广场的风格风貌。位于东站广场南面的中信广场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其雄伟挺拔的现代造型成为本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由中信广场构成的“视觉主角”与林和中、西路沿线展开的多层、高层建筑连续界面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广场开阔的绿化空间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轴线设计及平坦的绿化种植与周围的高层现代化建筑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对比映衬,从而突出了该广场对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3 空间组织布局和环境设计构思   为了与城市轴线相吻合,东站广场的布局也是以南北轴线为前提的。与常见的广场设计不同的是,这条轴线不是道路,不是水体,甚至不是一条线形,而是两块长方形的大草坪。两块草坪南北贯通,左右对称,形成一个规则式的南北轴线布局的城市广场。同样是轴线式布局,这种以绿化草坪为轴的构思较为大胆新颖,扩大了城市开敞空间的尺度感,又突出了"绿化广场"这一主。广场的道路与硬地铺装置于周边,草坪东西两侧各有一行10m×10m的大花坛,南端是一个树池广场,3排24个矩形树池整齐排列,广场周边以花池围绕。由于广州处于炎热的亚热带,故草坪周边的花池、树池里均种上具有良好遮荫效果和岭南特色的树种,将广场四周的硬质铺装保护于绿荫之下。步行道两侧树木枝叶相接,形成东西两条绿色长廊,南面也将形成一片小树林,与中央大草坪形成对比,相互烘托。绿化广场北面与交通广场衔接处由水景、平台、花池组成,设计师利用建筑物8.7m的高差,以跌水的形式将上下两个广场联系起来,九条玻璃水带从空中落下,通透明亮,配合灯光效果,充满动感和神秘色彩。平台上布置的花池绿化一直渗入到建筑中去,使园林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无论是上下两个广场之间,还是建筑与广场之间都过渡自然,构思巧妙。上下两个广场虽不在同一标高之上,但在布局和设计风格上是一致的,许多细部构件也都体现了同源性。由于功能需求的差别,交通广场以疏导交通为主,这里的硬质铺装比例较大,并设置坐凳等休息设施为来往旅客提供方便;而绿化广场以绿化观景为主,多达3万多m2的绿地给这一地区的景观和环境增色不少。   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东站广场有着不同的效果:地处高楼林立的天河高级商旅区,人们从广场周围的高楼俯视下来,整个广场就像一张美丽的绣花大地毯。广场周边的林荫道远看就像地毯深绿色的滚边,一个个方形花坛和地面红黄相间的条纹就是地毯的周边花纹,而近3万m2的绿色草坪就是这张地毯的主色调,绿色草坪上以植物为材料做成的绣花纹样则是地毯美轮美奂的图案;走进广场,绣花地毯变成了一个绿色广场,视野开阔,草坪两侧整齐的灯柱、花钵、大花坛和行道树行列整齐,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产生韵律美。 4 细部设计与文化内涵   广州是岭南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东站广场在细部设计中就多次运用了南越王时期的纹样符号,充分体现了广场的文化底蕴,引发人们对于历史文脉的回味。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盒上水滴状的浮雕线条饱满优美,“水滴”纹被多次运用,出现在灯柱、花钵、花池壁、广场铺装地砖以及绣花地毯种植纹样中。广场两侧的大花池是以南方地区常见的花岗石(俗称麻石)砌筑的。工匠们在石上雕凿出栩栩如生的龙凤涡纹玉璧图案和水滴纹花边,使粗犷的麻石有了细腻的文化内涵,加上两种麻石颜色的深浅搭配组合,形状高低大小变化,构成了广场小品粗中有细的格调,这也是岭南文化粗细结合,兼收并蓄的特色体现。除了石刻,龙凤涡纹图案也运用到园艺上,用红绿草拼种出这一代表古代文化的图案,在草坪上格外显眼。广场的铺地砖是专门设计烧制的,纹样取材于南越王时期的陶器戳印纹及银盒中的图案,古朴的花纹经过设计师提炼,溶合了现代特色,真是混然天成。 5 绿化设计   广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大片的硬质铺地,而东站绿化广场则突出“绿化”二字,偌大一个广场,绿地率有67%,加上草坪两侧道路上的榕荫,整个广场几乎全都在绿色覆盖之下,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中不多见的。   东站广场以绿化造景为主,绿化配置无论从选材到造型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中央大草坪上用红草、金露花、美人蕉、福建茶等低矮灌木造型,做成“绣花地毯”,图案取材于南越王时期的纹样,从高处俯视下来,格外醒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场施工时,图案才做好,整个广场尚未完工就已有多家报纸杂志争相拍照报道,成为广州“一年一小变”形象工程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叶榕是南方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枝叶茂盛。南方气候炎热,日照强,选用小叶榕作为遮荫树最为合适,而且颇具地方特色。如果说花岗石是南方的特色石材,小叶榕则可称得上是岭南的特色树种,那枝繁叶茂、气根垂吊的小叶榕,令人不禁联想起乡间村头的“榕树头”(广东称此村头榕树为“风水树”)。榕树树冠在空中对接,形成一个绿色的通道,清凉宜人,是观景休闲的好去处。广场南面东西两角还分别种植了3棵硕大的海枣,这种棕榈类植物高大粗壮,形态健美,充满亚热带风情。 6 灯光夜景效果   东站广场非常注重灯光夜景效果。玻璃瀑布用灯照射,流光溢彩;绣花地毯草坪用管状灯勾勒形状,白天凹凸立体的"地毯"在夜晚变成了金色的线描图案;草坪两侧立有发光的灯柱,花池壁上装有地脚灯,花钵、花池壁有地射灯,就连每一棵树木都装上绿色的泛光灯照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璀璨耀人的风韵,各式泛光灯、射灯、地灯勾划出广场的夜景,整个东站广场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与周围的高楼大厦交相映衬,尽显现代都市的辉煌气派。 7 艺术手法的运用   (1)多样统一   东站广场的上下两个广场虽有不同的标高,却在形式和布局上是统一的,植物的选材、种植也基本相近,细部语言运用上,统一使用了表达岭南历史文化的题材,使人们不会产生割裂感。但两个广场又不完全一样,由于功能和艺术形式的需要,统一中的变化是必要的,上广场铺砌增多了,平台大了,增设了坐凳,由于受天台花园土层薄及风势强的制约,种植中等乔木垂榕,而不是树冠庞大的小叶榕,粗重的石料花池在天台花园中也不适用,变为砖砌贴石板饰面。   (2)对称与平衡   东站广场位于城市中心轴线上,对称式布局的特点相当明显,轴线东西两侧几乎完全对称。虽然广场没有一条线形的轴线,但整个广场可以说是通过对称平衡来突出轴线的形式。中央大草坪与两侧数个矩形花坛以及与南端几十个矩阵排列的树池之间形成一种数量乘体积的平衡,平衡中又充满了韵律。   (3)韵律与节奏   东站广场在设计中多次运用充满了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如重复交替出现的花池、花钵、灯柱,体现着一种组合规律;如中央草坪边缘处理打破一条直线的呆板,每数米凹进一个半圆,并放置一个花钵;又如大花池壁选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岗石材,高低和打制花纹不同,每几米交替重复组合,错落有致。在整体布局上,运用不同大小面积的绿地、花池、树池,排列组合,或行列式或矩阵式,均形成了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印象深刻。   (4)俯瞰平面效果的塑造   现代的园林艺术造景,除了以往常用的手法外,还增加一个俯瞰平面效果的塑造。处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的城市广场,其俯瞰平面效果相当重要,东站广场的设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笔墨。通过草坪、花池、道路的组织,通过植物材料的种植搭配造型,以及通过灯光勾勒,使平面生动而富有艺术感。难怪现场施工尚未完毕,各大报章就纷纷刊出俯瞰平面,称之为“一幅绚丽的绿色地毯”。在南方,由于“西晒”的原因,朝西的房子往往不受欢迎,但在广场东面的天誉花园西向的房子却因为拥有广场壮观的俯瞰园林景观,售价几乎翻了一翻,反而成为花园豪宅的卖点。   (5)后继原则   留有余地的设计,可以令城市广场经得起长期反复推敲。东站广场通过简洁几笔,勾勒出现代都市的横直线条。它的简洁除了体现精炼之外,还在于好作补充修改。如广场东西两侧及南部均预留了地下隧道出入口,目前这个出口做成花池,长宽均符合总体设计规划。又如广场中部可视交通情况开通道路,这种仅仅改动草坪的二次投资最小,这是广场设计最初,规划专家们考虑到的。广场以种植地栽灌木为主,随着植物品种、种植搭配方式的改变,这个以绿化为主的广场又会呈现另一种景观,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下一步设计留有余地,而不是一步到位地将路网、构筑物、大型乔木布置得“完美无缺”(事实上也不存在真正完美无缺的设计),这种带有后继原则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尝试。 8 留给设计师的思考   东站广场的建成,因其构思独特,倍受好评,同时也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绿化广场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主?草坪虽然好看、见效快,但从生态,从日后的绿化管理上看并不是最佳的环境选择,而且,绣花地毯只有从较高的角度俯视才有好的景观效果。由于缺少大面积的绿树浓荫,这块绿地大部分只能供人欣赏,烈日下人迹罕至,这就大大降低了广场的实用效果。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这也许是东站广场设计的遗憾之处吧!然而,管理者和设计者有着自己的想法:其一,火车站前广场一直是人潮汹涌的敏感地区,东站广场绿地如果可以随便进出,必然导致破坏和脏乱而难于管理。大片草坪毫无遮挡,在炎热的南方会让人望而却步,再加上草坪四周种植相当宽度的绿篱阻挡游人,设计者正是对这种“不舒适感”的营造以达到使游览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目的,为管理、保持景观效果和城市形象创造条件。其二,从城市轴线这个整体景观来考虑,轴线北端是山林为主的燕岭公园,南端是珠江新城80m宽的中央林荫大道,东站广场处于高楼林立的火车站前,风格开阔,充分发挥其俯瞰平面的独特效果,使这条城市轴线上的绿化布置丰富多彩,疏密有致,富有韵律感。每个广场都有自己的特点却不可能尽善尽美,关键是如何在众多现实因素中找到一个综合平衡点,这是作为设计师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
本文档为【广州东站广场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