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

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

2012-01-02 2页 pdf 7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9181

暂无简介

举报
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 【中医睡眠医学】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析 刘珂欣 ,史恒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国家中西医结合睡眠失调专病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38)   关键词 : 失眠症 ;文献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 : R25612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23250 (2005) 0520377202   失眠症的研究是中医睡眠医学研究的主要对 象。本文旨在对 1978~2002 年 25 年的中医药治疗 失眠症文献的总结和分析 ,总结研究概况 ,分析存在 问题 ,为今后的...
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
【中医睡眠医学】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析 刘珂欣 ,史恒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国家中西医结合睡眠失调专病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38)   关键词 : 失眠症 ;文献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 : R25612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23250 (2005) 0520377202   失眠症的研究是中医睡眠医学研究的主要对 象。本文旨在对 1978~2002 年 25 年的中医药治疗 失眠症文献的总结和分析 ,总结研究概况 ,分析存在 问题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建议。 1  资料与 选用当前国内生物医学最权威的“中国生物医 学光盘数据库”为资料来源 ,采用主题词“失眠症”和 与主题词可组配的副主题词“中药疗法”、“中医药疗 法”、“中医病机”、“治疗应用”、“投药和剂量”、“中 西医结合疗法”、“药理学”、“按摩疗法”、“气功疗 法”、“穴位疗法”、“预防与控制”为检索策略 ,得出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1 ] 。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见 1) 表 1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分布 年度 编号 年度 文献量 (篇) 理论 病因病机学 自拟成方 古方 单味药 1 1978 0 0 0 0 0 2 1979 1 0 0 0 0 3 1980 1 0 0 0 1 4 1981 1 0 0 0 0 5 1982 0 2 0 0 0 6 1983 1 0 0 1 0 7 1984 0 0 0 1 0 8 1985 1 0 0 1 0 9 1986 2 0 1 5 0 10 1987 4 0 1 4 0 11 1988 7 1 1 5 3 12 1989 0 0 3 4 0 13 1990 1 2 1 1 1 14 1991 4 1 2 2 1 15 1992 5 3 0 3 1 16 1993 3 1 1 2 2 17 1994 10 3 4 9 4 18 1995 9 2 7 13 6 19 1996 12 5 10 16 1 20 1997 17 11 22 39 3 21 1998 6 4 10 24 5 22 1999 4 4 20 23 1 23 2000 7 5 21 23 2 24 2001 6 8 34 34 5 25 2002 8 7 31 21 5 合计 110 59 169 236 41   211  理论研究的文献分析 失眠症的中医理论研究是中医睡眠医学理论研 究的主要对象。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从 1978 年到 1986 年的 9 年时间 ,只有 7 篇理论研究论文 ,结合失 眠症中医数千年的理论实践积淀 ,众多失眠症绝大 部分经过中医诊治的现实 ,反映出此阶段理论研究 严重滞后 ,未能将散乱、零星的认识进行整理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后 ,随着世界睡眠科学的进步 ,国内 有关中医睡眠理论的研究逐渐增多 ,突出表现在 1994、1997 年共有 27 篇论文发表 ,这与睡眠研究会 的成立和 1997 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医睡眠疾病学 术研讨会有直接关系。然而 ,文献主要的内容是对 目前已知的有关睡眠的中医学理论内涵和外延做了 界定、概括与分析 ,规范与创新性较少。 212  病因病机学研究的文献分析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学研究 较少 ,1978 年至 1996 年的 9 年期间共有 20 篇论文 发表 ,截至 2002 年的 25 年时间也仅有 59 篇。追其 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乎是六 淫、七情、外伤、生理机能失调、致病因子的侵袭等。 对除了传统的精气神病机、脏腑病机、经络病机、六 气病机以外的新的致病因素所产生的病机研究较 少。但有部分文章结合了睡眠生理和睡眠临床发现 的新问题 ,提出了新的学说 ,令读者耳目一新 ,便于 临床应用且行之有效的研究理论 ,如“从肝论治”。 213  方药研究的文献分析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自拟成方治疗失眠症的文 献在 1986 年以前是空白 ,以后随着睡眠医学研究的 升温而逐渐增多。1986 年至 1993 年有 10 篇 ,反映 到 1993 年以前自拟成方治疗失眠症渐成支流。 1994 年以后自拟成方研究的论文明显著增多 ,9 年 间共发表 159 篇 ,公布了众多经验方以及临床和实 验结果。这与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 文献年代分布几乎一致[1 ] 。自拟经验方的研究成为 失眠症研究的热门方法 ,为学界的医、教、研提供了 宝贵借鉴 ,为促眠新药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部分药品 拿到了国家药品生产批号。由此可见 ,睡眠医学研 究的升温、协会组织的成立和中医睡眠学术会议的 773 2005 年第 11 卷第 5 期 20051Vol. 11. No. 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召开以及失眠市场要求高效无毒的专门中药新药等 因素 ,促进了自拟成方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古方的研究不仅对小处方、成分明确的药物进 行研究 ,部分文章还对药物混合后所产生物质对人 体睡眠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并且用睡眠生理研究 的指标加以测定 ,说服力较大 ,方法先进 ,且易重复 , 值得借鉴。多见于从肝论治的温胆汤加减、龙胆泄 肝汤、丹栀逍遥散、左归丸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血 府逐瘀汤加减等 ;从心、脾、肾论治的归脾汤加减、黄 连阿胶汤、酸枣仁汤、温胆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 血府逐瘀汤加减等 ,公布了宝贵的应用经验。单味 药研究的文献虽少却具体翔实 ,如半夏、酸枣仁、苦 参、肉桂、花生枝叶、夏枯草等。因此 ,我们不仅要充 分认识中药本身的特点 ,借助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 的方法研究中药[2 ] ,还要进行研究人员的培训、建设 必要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实验室等。 214  对文献中诊断的分析 分析文献发现了睡眠疾病的诊断标准不统一是 个突出问题 ,如“顽固性失眠”在 113 篇文献中对其 进行了诊治方面的研究 ,标准却不尽相同 ,关于“顽 固性失眠”的概念尚无记录 ,更无诊断标准。目前在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已有许多 ,但这些诊断标准缺 乏辅助诊断的指标。如睡眠量表的应用、多导睡眠 图的客观记录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 标准》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2 ] : ①以睡眠障碍为惟 一的症状 ,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 ,包括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 觉不适 ,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 少发生 3 次 ,并持续 1 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 的苦恼 ,或活动效率下降 ,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 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3  结论 从对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文献 总结分析中 ,发现了中医有关失眠症研究的现状和 存在问题。首先 ,研究者能够充分利用中医睡眠医 学先源久远的深刻内涵和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 的优势 ,对未形成体系的、散乱的认识和理论、方法 进行了系统总结 ,促进了中医睡眠医学研究的进展。 其次 ,由于现代医学过分强调病因学的诊断和针对 性的治疗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不足 ,中医学的整 体观念、系统论思想、双向调节理论正好可以补充现 代医学的某些不足。但是对比世界睡眠科学的研 究 ,中医睡眠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整理提高阶段 , 需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把最古老的睡眠学说和最 新的科技求同联类“对接”起来 ,借助于现代科学方 法研究中医睡眠医学理论 ,规范中医睡眠疾病的诊 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等 ,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临 床研究着眼于治疗方法、方药与经验比较的前瞻性 研究上。再者 ,以举办各种规模的睡眠医学学术研 讨会等方式加强内外交流 ,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 ,建 立地区间的协作网等 ,无疑对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史恒军 ,刘珂欣 ,赵宁侠 ,等. 1978~2002 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 文献分析[J ] . 中国中医医药信息杂志 ,2003 ,10 (10) :74275. [2 ]  刘艳骄 ,高荣林. 中医睡眠医学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3. 88. 收稿日期 :2004209228 2005 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招生启事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与疾病预测及防治高级研修班 (项目编号 :320101002 ;授予学分 :13 分)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与疾病预测及防治高级研修班》继续教育项目 ,旨 在普及和推广中医五运六气学说 ,提高其临床实践价值。将邀请本领域的著名专家授课 ,系统、全面地介绍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历史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 ,并突出以此指导疾病预测和防治的实践方法与临床经验 , 使学习者得到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两方面的提高。 主要学习内容 : ①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总论 ; ②运气文献学 ; ③运气推演和格局 ; ④五运六气学说与灾害 预测 ; ⑤运气疾病预测学 ; ⑥五运六气学说的临床指导与应用 ; ⑦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发展与现代研究。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拟开课时间和地点 :2005 年 8 月中下旬 ,北京。 收费标准 :学费每人 800 元 ,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报名方式 :可信函或网上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 2005 年 7 月 15 日。 (详细介绍及报名表下载请登陆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网站 :www. ibmtcm. ac. 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 16 号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请注明“运气高研班筹备组”) 联系人 : 杨  威、孟庆云 ,联系电话 : (010) 64014411 - 2640 ,传真 : (010) 64013896 ,电子邮件地址 : yunqi200408 @tom. com或 yunqiyang @126. com 87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 年第 11 卷第 5 期 20051Vol. 11. No. 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的再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