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2012-01-03 15页 doc 115KB 4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1828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 2.胎儿期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 从人小学起(6~7岁...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 2.胎儿期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 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 8.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 四.简答题: 1.新生儿期的特点是:①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②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的特点是:①生长发育最迅速;②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③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④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3.幼儿期的特点为:①智能发育较前突出;②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③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4.小儿基础医学的特点:①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身体各部分成比例地改变,器官和各系统的发育均有一定的规律。②生理生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数值。③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④免疫:小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有限,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⑤营养代谢:小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大。因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故易造成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5.小儿临床医学的特点是: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种亦不同,其临床现也不同。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起病急、来势凶,易并发败血症;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病情易反复、多变。治疗中应注意支持疗法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尽管病情发展迅速,但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为降低小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工作是关键。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是指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 2.体重是指务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总盘 3.身长(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4.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5.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6.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7.体重大于同龄儿平均体重加2个差称体重过重。 8.体重小于同龄儿子均体重减2个标准差称低体重。 9.身高大于同龄儿子均身高加2个标准差称高身材。 10.身高小于同龄几平均身高减2个标准差称矮身材。 11.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多发于6~18个月婴幼儿,5岁前会逐 渐自然消失。 12.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称遗尿症。 13.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行为障碍。 14.注意力缺乏多动症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 动、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15.学习障碍,属特殊发育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 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四、问答题 1.小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是:小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 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准确、灵巧。 2.描述小儿头围有何临床意义? 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 等。 3.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 ①小儿生长发育是一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到青春期迅速加快。②生长发育是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是量和质的发展。③各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④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又有一定的范围,超过正常范围,则属于不正常。 4.与测量小儿体重的意义是:测量与计算体重可以了解小儿的发育营养状况,指导喂养发现疾病,也是计算用药量输液量的依据。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数的+10%,低于15%以上时,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时,应考虑为营养过剩。 5.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第1周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胎脂脱落、胎粪排出可出现体重比出生时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10天内恢复,如果10日后仍未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或者继续下降,应寻找原因。 6.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试常用方法及适应年龄为: 筛查测试 方法适用年龄 丹佛发育筛查法 <6岁 绘人测试 5~9.5岁 图片词汇测试 4~9岁 诊断测试 Gesell发育量表 4周~3岁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2~30个月 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 2~18岁 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 4~6.5岁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主动免疫 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使体内主动产生免疫抗体,称主动免疫。 2.被动免疫 对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注射,使小儿于短期内具有被动免疫力,称被动免疫。 3.贫血饮食 贫血饮食是每日增加含铁食物,如鸡蛋一个,肝100~200g,绿叶蔬菜100~200g和含维生素的水果等。 4.潜血膳食 潜血膳食是为了避免出现大便隐血实验假阳性,于检查大便前3d当中不吃肉、肝、血类及绿色蔬菜等富铁食物及铁剂。 5.阴离子间隙 离子间隙(AG)指细胞外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表达为:AG;Na+一(CI—d-HCOF),正常值范围,为8~16。 6.脱水程度 脱水程度是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 7.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是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8.累积体液损失量 累积体液损失量一般指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体液的总损失量,即患病前与来诊时体重的差值。可通过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指标进行估计。 9.体液继续损失量 体液继续损失量是在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瘘或胆道瘘等原因造成机体不断丢失液体,其总量即为继续丢失量,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组成成分相似的液体进行补充。 10.1:2含钠液 1:2含钠液指2份5%~10%葡萄糖液、1份生理盐水混合液,1/3张。 11.2:1含钠液 2:l含钠液指2份生理盐水和1份1.87%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等张。 12.ORS 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十20mmo[/L,Cl—80mmol/L,HCO3—30mmol/L;可用NaCl 3.5g,NaHC0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retool/L(2/3张)。 四、问答题 1.体液疗法中,为什么对高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宜稍慢,而对低钠血症的纠正速度 宜稍快? 1.体液疗法中,对高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宜稍慢,而对低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宜稍快,这是因为:高钠血症患儿脑细胞内液渗透压亦较高,输液后脑细胞内钠不易很快排出,可招致水分进入脑细胞,发生脑细胞水肿,表现为惊厥等,因此在纠正高钠血症时输入液量不宜过多,速度宜慢,以每日降低血清钠10mmol/L为宜。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可分为缺钠性、稀释性和混合性低钠3种类型,根据病情又可分为轻症(血清钠<130mmol儿)及重症(血清钠<120mmol几)。低钠血症原发病不同,治疗也不尽相同。对于稀释性低钠血症,除治疗原发病外,应严格限水,必要时结合补钠和脱水措施。严重低钠(血清钠 110mmol儿)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给3%~5%高渗盐水,迅速缓解体液低渗状态,避免难以逆转的脑水肿及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死亡。 2.婴幼儿,尤其是年龄小者,为什么既容易发生脱水又容易发生水中毒? 2.婴幼儿时期,尤其是年龄小者,为什么既容易发生脱水又容易发生水中毒?这是由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所决定的。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每日出入量相对愈多。婴儿每日的水交换量约等于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为1/7,婴儿的水交换率比成人高3~4倍。所以小儿尤其是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人差,比成人更易出现脱水。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的调节功能愈不成熟。新生儿出生1周后肾脏稀释能力可达到成人水平,但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较慢,若摄入水量过多则易致水肿和低钠血症。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亦未完善,调节功能差,脑性低钠发生率高。小婴儿时期因产伤、缺氧、感染等所致颅脑疾患相对较多,引起ADH分泌亢进,亦是造成水中毒的原因。 3.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有哪些方法?分别有哪些特点? 3.小尽药物剂量计算有哪些方法?分别有哪些特点?按体重计算,年长儿若按体重计算已超过成人用量则应以成人剂量为高限;按体表面积计算;按年龄计算;按成人剂量折算。 4.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有哪些? 4.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有: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足,肾脏排泄功能不足和其他先天遗传因素不同等。 5.应用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治疗小儿脱水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5.应用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治疗小儿脱水的理论基础是:根据小肠上皮细胞朝向肠腔一侧的刷状缘上,存在G(葡萄糖)一Na(钠)的共同载体的学说,病人服一定浓度的盐糖混合液比单用氯化钠或葡萄糖液为佳,这是口服补液的理论基础。 6.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有:卡介苗的质量是接种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冻干或新鲜卡介苗,都应在有效期内尽早使用,避光冷藏保存;正确选择接种对象;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要注意对卡介苗接种质量进行监测。 7.儿童保健的任务有哪些? 7.儿童保健的任务有:保证和促进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防止疾病,降低小儿患病率与死亡率;加强体格锻炼;加强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每单位时间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人和吸收利用食物,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先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病指母亲患严重软骨病,或孕妇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导致母亲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于新生儿期即可见典型症状:前囟甚大,骨缝增宽与后囟相连,后囟未闭,常伴低钙惊厥,称先天性佝偻病。 4.初乳 初乳一般指产后5~7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5.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 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消瘦—浮肿型。 四、问答题 1.母乳中含有哪些增进免疫力的物质?各有何作用? 1.母乳中含有SIgA,尤以初乳中为高,可结合肠道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和过敏原,阻止其侵入肠粘膜,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此外尚有少量IgG和IgM抗体、B及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含有乳铁蛋白,其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抗感染作用;其他如双歧因子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减少肠道感染,溶酶菌、乳酸过氧化氢酶、抗葡萄糖球菌因子、补体等在预防小儿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一定作用。 2.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2.牛乳成分的特点有: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虽较人乳为高,但以酪蛋白为主,在胃内形成凝块大,不易消化;脂肪: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球大,又无溶脂酶,歹易消化吸收;糖:含乳糖较少;矿物质:含矿物质成分较高,不仅使胃酸下降,且加重肾溶质负荷。钙磷比例不适宜,钙的吸收率低,另外含锌、铜较少,铁的吸收率低,仅为人乳的l/5。 3.牛乳成分的特点有哪些? 3.母乳喂养的优点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含白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乳糖较多,钙磷比例适宜,含微量元素锌、铜、碘较多;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等多种免疫物质或因子;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几乎无菌;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产后哺乳可刺激宫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生育等。 4.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什么? 4.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5.轻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5.轻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有:体重比正常减轻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0.4cm;身长尚正常;皮肤干燥,面色尚正常;肌张力基本正常;精神状态正常。 6.中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6.中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有:体重比正常减轻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cm;身长低于正常;皮肤干燥、苍白;肌肉弹性差,松弛,肌张力明显减低;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7.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 7.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体重比正常减轻40%以上;皮下脂肪完全消失,面颊部脂肪亦消失,如皮包骨,呈老人样,身长明显低于正常;皮肤苍白、干皱、弹性消失;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呆痴,反应低下,烦躁与抑制交替;其他如低体温,心率缓慢,低蛋白性水肿等。 8.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8.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主要有:营养性贫血:最多见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9.营养不良选择饮食的原则是什么? 9.营养不良选择饮食的原则是:易消化吸收,高热量,高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10.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 10.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人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影响及其他。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口服疗法如何进行?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口服疗法为:活动期给维生素D32000~4000U/d,持续1个月后改预防量。 17.维生素K的来源及作用是什么? 17.维生素K的来源及作用:来源:肝、蛋、豆类、青菜,一部分由肠内细菌合成。作用:由肝脏利用合成凝血酶原。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正常足月儿 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2.早产儿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3.过期产儿过期产儿是指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 4.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 5.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凡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 6.正常体重儿指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7.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4000g的新生儿。 8.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9.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10.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婴儿。 11.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 12.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 13.晚期新生儿指出生后2~4周的婴儿。 14.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15.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是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而耗氧量最少。 16.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每项0~2分,总共10分。 1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壁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18.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前后吸人羊水或胎粪、血液、产母阴道分泌物、乳汁以及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是吸人内容的不同和量的多少而异。 19.原始反射是指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20.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 21.母乳性黄疽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疽,2~3周达高峰,停母乳3天后胆红素下降。 22.灰婴综合征发生于早产儿和新生儿早期,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没少,对氯霉素的解毒功能和糖醛酸结合的能力都低,加以肾脏排泄能力也较弱,因此易引起蓄积中毒。 23.湿肺多见于足月刮宫产,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生后出现短暂性气促,其症状很快消失,预后良好。 24.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指新生儿娩出时吞下母血,于生后不久发生呕血与便血。 25.新生儿脱水热是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 26.产瘤是头部先露部位头皮下的局限性水肿,又称为头颅水肿或先锋头。 四、问答题 1.新生儿体温调节有何特点? 1.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有: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②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③依靠棕色脂肪产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低体温多见,甚至体温不升。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包括哪几种?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包括:①生理性黄疽,②“马牙”或“板牙”,③乳腺肿大,④假月经。 3.简述新生儿窒息的ABCDE复苏,哪几项最重要。 3.新生儿窒息的ABCDE复苏方案是:A: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前3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4.简述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 4.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为:初步复苏步骤;①保暖;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体位,肩部用布卷垫高2~3cra,使颈部轻微伸仰;④婴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鼻、咽粘液;⑤触觉刺激。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特点是:①黄疽于生后2~5天出现,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②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③血清胆红素<205~mol/L(12mg/d1),结合胆红素<26~mol/L(1.5mg/d1) 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6.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特点为:①黄疽出现过早,在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疽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lm。1/L(12mg/d1);③黄疽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疽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Im。1/L(1.5mg/d1)。 8.哪些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8.有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①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②异常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痈、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各种难产、手术产;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④各种先天性重症畸形及疾病。 9.正常足月儿的外观有哪些特点7 9.正常足月儿的外观特点有:①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②头发分条清楚;③耳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④指甲达到或超过指尖;⑤乳腺结节>4mm,平均7mm;⑥足纹遍及整个足底;⑦男婴皋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女婴大阴唇发育,可覆盖小阴唇。 10.早产儿的外观特点有哪些? 10.早产儿的外观特点为:①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②头发乱如绒线头;③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④指甲未达到指尖;⑤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⑥足底纹理少;⑦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少皱裂,女婴大阴唇不发育,不能遮盖小阴唇。 11.试述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 11.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有:①心源性休克,心衰和持续胎儿循环;②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③肾功能衰竭,肾静脉栓塞;④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⑤酸中毒,低血糖,电解质紊乱;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激性溃疡,⑦黄疽加重。 12.试述新生儿核黄疽的临床表现。 12.新生儿核黄疽的临床表现为:①早期(警告期):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消失,肌张力低下。②痉挛期:半天至1天后很快发展为双眼凝视、惊厥、尖叫,前囟隆起、呕吐,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③恢复期:吸吮力及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呼吸好转,肌张力恢复正常。④后遗症期: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能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1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为:①意识状态改变:激惹、过度兴奋、淡漠、嗜睡、昏迷等;②眼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③颅内压增高症状: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角弓反张等;④呼吸改变: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⑥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不良,固定和散大;⑦其他: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14.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4.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①多发生在寒冷季节;②多在生后1周内发病,早产儿多见;③反应差,哭声低微,吸吮困难,动作少;④低体温常降至35~C以下,重症常<30'C;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硬肿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⑥多器官功能受损,早期心音低钝、心率变慢、微循环障碍。严重时出现休克、心衰、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⑦常合并肺炎和败血症。 16.光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16.光疗的副作用:①发热,最常见,通过调节光疗箱温度使患儿的体温不致过高或过低。②腹泻,绿色稀便,停止光疗后可迅速改善。③皮疹,可为斑丘疹或瘀点,可自行消退。④光疗可使维生素B2分解,继而导致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继发性缺乏,引起溶血加重,故在治疗时应补充维生素B2 5mg/d。⑤低钙血症,光疗停止后可恢复。⑥当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68.4/μmol/L(4mg/d1)或有肝功能损害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称为青铜症,应即停止光疗,在光疗停止后可缓慢恢复。 2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Apgar评分来确定窒息程度,生后1分钟评分8~10分者无窒息,4~?分为轻度,0~3分为重度,国外用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7分或经辅助呼吸1分钟以上才建立自主呼吸者为窒息,1分钟评分反应生后即刻状态,作为复苏依据,5分钟评分可提供预后情况。 22.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2.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1)一般因素:种族、地区、经济状况;(2)母亲因素:矮身材,第l胎,母亲<16岁,母亲疾病以及吸烟、酗酒、吸毒等;(3)胎儿因素:多胎,遗传、代谢病,TORCH综合征,内分泌异常。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或)数目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2.二倍体 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体细胞具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染色体组,即23对染色体,称为二倍体。 3.基因: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是决定生物特征的基本单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的化学基础是核酸。 4.基因突变:即DNA分子中的碱基顺序发生变异时必然导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改变,遗传表型亦因此不同,临床上就有可能出现遗传性疾病。 5.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主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其遗传符合盂德尔定律,因此亦称为孟德尔式遗传性疾病。 6.多基因遗传病:它的遗传基因不是一对主基因,而是几对基因,这些基因对遗传性状形成的作用较大,故称为微效基因,但是几对微效基因累加起来就产生明显的表型效应。 7,线粒体遗传病:是指线粒体DNA的缺陷所造成的疾病,包括线粒体DNA的重复、缺失及点突变. 8.显性遗传:无论纯合子或杂合子均能表达的遗传性状。 9.隐性遗传:只有纯合子才得以表达的遗传性状。 10.性连锁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四、问答题 2.简述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 2.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特点:智能发育落后,惊厥;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呕吐,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3.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 3.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P环。 4.试述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4.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为: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并产生过多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过量的苯丙酮酸由尿排出形成苯丙酮酸尿;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的过程受阻,患儿皮肤毛发色素减少;酪氨酸来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合成减少,及其苯丙氨酸、旁路代谢产物对脑内一些酶的抑制作用,导致脑细胞受损。非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岭还原酶缺乏所致,造成四氢生物蝶呤生成不足,而后者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介质缺乏,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第七章 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缺陷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障碍,免疫反应过低,表现为抗感染能力降低而致反复严重感染,此种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称免疫缺陷病。 2.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 3.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5.免疫重建:通过免疫器官或组织移植术使患者恢复免疫功能的方法。 6.Still病:儿童类风湿病有全身型,发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高,中性为主、贫血、血沉快、CRP高。 四、问答题 1.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l.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是:保护性隔离,尽量减少与感染原的接触;使用抗生素以清除或预防细菌、真菌感染等;设法对缺陷的体液或细胞免疫进行替代疗法或免疫重建。 2.小儿风湿热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2.小儿风湿热临床主要表现:①心脏炎;②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③舞蹈病;④皮下结节;⑤环形红斑。 3.小儿风湿热诊断标准中次要表现有哪些? 3.小儿风湿热诊断指标中次要表现:发热;关节酸痛;风湿热既往史;瓣膜病;血沉增快;CRP阳性;白细胞增多;P—R间期延长。 4.提示风湿活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哪些? 4.风湿活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发热、乏力、苍白、脉快等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粘蛋白增高;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伴以核左移现象;心电图P—R间期持续延长。 5.简述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5.川崎病的诊断标准:①持续发热5天以上;②结膜充血;③口唇鲜红、破裂和杨梅舌;④手足硬肿、掌趾红斑、指趾脱皮;⑤多形性红斑样皮疹;⑥颈淋巴结肿大。6条中具备包括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 6.如何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小儿风湿热? 6.治疗小儿风湿热,以应用水杨酸盐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一般急性风湿热病例,特别是不合并心脏炎的患儿,可采用水杨酸制剂治疗,常用阿司匹林,剂量为80~lOOmg/kg,分4次,每6小时1次口服,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关节肿痛消失和实验室活动性指标正常,在减半量继续服用,然后停药。无心脏炎的轻症患者,总疗程约为3~6周,如症状剧烈或病情严重者,如高热、心脏炎伴心力衰竭、全心炎或严重心律失常宜采用激素疗法。通常用强的松(1.5~2mg/kg·d)或地塞米松(0.15~0.3mg/kg·d)口服,分3~4次。严重心脏炎患者,还可给地塞米松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乃至停药,总疗程8~12周。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 2.Koplik斑:Koplik斑在疹发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眉圈,开始散布在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量少,但在1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10.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所引起的严重感染。 11.菌血症:指细菌短暂浸入血液,无中毒表现。 12.毒血症:指血内无菌,但有毒素引起的全身症状。 13.PPD:结合菌纯蛋白衍生物。 14.结核感染: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PPD试验阳性和(或)血清PPD—IgM抗体或IgG抗体阳性,而全身找不到结核病灶者。 四、问答题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有何临床意义?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意义为:①曾接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儿童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③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④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在2年之内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2.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有何临床意义? 2.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的临床意义:①未受过结核感染;②结核变态反应前期 (初次感染后4~8周);③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免疫缺陷病,重度营养不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④技术误差或结素效价不足。 3.试述接种卡介苗后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 3.接种卡介苗后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①自然感染反应较强,硬结质地较硬,颜色深红,边缘清楚,直径一般多在lo~15mm以上(指对5结素单位),硬结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甚至脱屑,接种卡介苗者反应较弱,硬结直径多为5~9mm,少有≥15mm者,质地较软,浅红色,边缘不整;②自然感染的试验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以上,接种卡介苗后的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短,2~3天消失;③自然感染阳性反应变化少,短时间内反应无减弱倾向,持续若干年,甚至终生.,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无减弱倾向,持续若干年,甚至终生,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有较明显的逐年减弱倾向,一般于3~5年内逐渐消失。 4.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有哪些? 4.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有: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捕患者;②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③注射局部有湿疹或患全身皮肤病;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5.小儿活动性肺结核的指征是什么? 5.小儿活动性肺结核的指征是:①结核菌素试验≥20mm,未接种卡介苗且<3岁,尤其<1岁婴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②有发热及其他结核中毒症状者;③排出物中找到结核菌;④胸部X线检查是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改变者;⑤血沉加快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明显支气管结核病变者。 6.结脑脑脊液有何改变? 6.结脑脑脊液改变:①压力增高;②外观清或呈毛玻璃状;③细胞数一般为50×106~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④蛋白量增高,多在1~3g/L;⑤糖降低,⑥氯化物降低;⑦静置12~24小时后,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⑧脑脊液离心沉淀或取薄膜涂片检查出结核菌可确定诊断。 7.结脑早期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7.结脑早期临床表现有:①约为1~2周;②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 馈动、易倦、喜哭、易怒等;③原因不明的低热、头痛、呕吐、便秘。 8.结脑中期临床表现有哪特点? 8.结脑中期临床表现特点:①约1~2周;②颅内压增高症状;③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④幼婴则以前囟膨隆为特征;⑤可出现颅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⑥可有惊厥发作 9.简述结脑晚期的临床表现。 9.结脑晚期的临床表现:①约1~3周,早.、中期症状逐渐加重;②意识朦胧,半昏迷而进入完全昏迷;③频繁惊默;④极度消瘦、呈舟状腹;⑤常有水、电解质紊乱;⑥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胞积水,重者脑疝死亡。 10.麻疹的病程是多少?隔离期是多少?检疫期是多少? 10.麻疹的病程10~14天,热程7天。隔离期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至出疹后10天。检疫期为观察3周:若接触后接受被动免疫则延至4周。 11.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有哪些? 11.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有: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患儿极为重要。因此熟悉其早期诊断依据很有必要,其依据是:①前驱期鼻咽部分泌物找到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②出疹1~2天用ELISA法可检测出麻疹抗体。③前驱期可见特征性麻疹粘膜斑。 16.试述原发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 16.原发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是:肺内原发灶大小不一,局部炎性淋巴结相对较大而肺部的原发灶相对较小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目前小儿原发型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呈现由原发病灶、病灶周围炎、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所组成的典型哑铃状双极阴影者已少见。 17.试述结核性脑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法。 17.结核性脑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法: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3~4个月。巩固治疗阶段:继用异烟肼、利福平、总疗程异烟肼1~2年,利福平9~12个月,如不用利福平则改用乙胺丁醇9~12个月,如不用利福平则改用乙胺丁醇9~12个月。 18.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转归如何? 18.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转归有以下3种情况:①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此种最常见。②进展: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性酪性肺炎;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结核性胸膜炎。③ 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 19.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标准有哪些? 19.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标准:结核的接触史,特别是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原发型结核病或粟粒性肺结核;原因不明的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性格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有无活动性肺结核;脑脊液检查,疾病早期细胞数可在50~100×106/L以下,脑脊液沉淀,薄膜涂片或直接免疫抗体法,检出结核菌,可确定诊断。 20.麻疹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20.麻疹的临床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退疹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 24.目前常用的抗结核杀菌药物有哪些? 24.目前常用的抗结核杀菌药物:全杀菌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半杀菌药:如链霉素、吡嗪酰胺。 25.简述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要点。 25.隐球菌脑膜炎的I临床诊断要点:起病比结核性脑膜炎更慢,病程更长;颅内压增高显著,头痛剧烈,脑膜刺激征(+);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常见;脑脊液糖量显著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见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脱水:是指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由于水的摄人量不足和(或)损失量过多所致,除失水外,还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3.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即患病前与就诊时体重的差值。 4.中度脱水:指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临床表现有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5.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常用血清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6.低渗性脱水:指电解质的丢失量比例大于水分丢失量,即脱水加低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 7.高渗性脱水:指水分的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丢失,即脱水加高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 8.累积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的总损失量。 9.微生态疗法: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抵御外界病原的侵犯,促进疾病治愈。 四、问答题 1.简述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1.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失水量为体重的5%以下(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2.简述小儿腹泻中度脱水临床表现。 2.小儿腹泻中度脱水临床表现有: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简述小儿腹泻重度脱水临床表现。 3.小儿腹泻重度脱水临床表现有: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至昏迷;皮肤发灰或发花,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4.简述小儿腹泻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4.小儿腹泻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1)血清钠为130~150mmol/L;(2)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系列脱水症状。 5.简述小儿腹泻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5.小儿腹泻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有:(1)血清钠为<130mmol/L;(2)脱水严重;(3)易发生休克;(4)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惊厥或昏迷。 6.简述小儿腹泻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 6.小儿腹泻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1)心音低钝;(2)脉细数;(3)血压下降;(4)四肢厥冷;(5)尿极少或无尿。 7.简述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 7.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1)易感因素。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道负担较重;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低,尤其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新生儿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人工喂养。(2)感染因素。有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3)非感染因素。有饮食因素和气侯因素。 8.简述小儿腹泻控制感染抗生素选择原则。 8.小儿腹泻控制感染抗生素选择原则是:(1)病毒性肠炎和非侵袭性肠炎不需应用抗生素;(2)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 9.简述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内在因素。 9.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内在因素:(1)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活性较低,因而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易适应食物和量的较大变化;且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重,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2)小儿胃酸酸度低,且胃排空较快,故对进入胃内细菌的杀菌能力较弱;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故免疫功能较差,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3)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功能较差,且较易发生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 10.简述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10.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1)消化功能紊乱: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使消化过程发生障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与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分解产生的短链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毒性物质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引起腹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2)细菌肠毒素的作用:由各种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所致,肠毒素同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一神经节苷脂结合,促使肠液中钠离子、氯离子及水分的分泌明显增加,引起腹泻。(3)细菌侵袭粘膜的作用:细菌侵入肠粘膜组织,引起炎症病变而影响了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4)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病毒存在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使含有丰富的Na-K-ATP酶的顶部细胞受损,细胞对钠离子的吸收转运发生障碍,造成大量水分与电解质在肠内聚积,引起吸收障碍性腹泻。绒毛上皮细胞的病变,使刷状缘表面的双糖酶活性减少,双糖不能水解为单糖,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渗透压,渗人大量水分,导致渗透性腹泻的发生。 11.概述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11.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重点是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控制感染,加强护理。(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暂停辅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养酸乳或短时间应用脱脂乳,必要时静脉滴注氨基酸制剂或胃肠道外全营养液,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一般饮食。(2)有双糖酶缺乏时,暂停喂养糖类和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3)对肠道内特异性细菌感染及小肠细菌过渡增殖可选用适宜抗生素,但切忌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疗法。(4)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补充各种维生素,有贫血者给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或血浆;有锌缺乏者补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制剂。(5)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亦可配合推拿,捏脊或针灸疗法。 14.简述腹泻患儿如何补钾。 14.腹泻患儿补钾方法: (1)补钾时间:治疗前6小时或输液后有尿即开始补钾。(2)剂量一般按l0%氯化钾2~3mL/kg·d,有缺钾症状者可增加至0.3—0.45mL/kg·d。(3)补钾途径: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每4~6小时1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滴或同时口服一部分。(4)氯化钾静滴的浓度一般为0.2%,不宜超过0.3%。(5)每日氯化钾总量的静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6)补钾疗程一般为4~6天,严重缺钾适当延长可达10天。 15.简述常用的等渗溶液、混合液及应用的指证。 15.常用的等渗溶液、混合液,应用的指征是:(1)等渗溶液:5%葡萄糖;0.9%氯化钠;1.87%乳酸钠;1.4%碳酸氢钠;1.2%氯化钾。(2)混合液:2 xl等张含钠液,适用于纠正休克;生理维持液,适用于第2天补液;4:3:2液,适用于纠正低渗性脱水;2:3 :1液,适用于纠正等渗性脱水及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2:6 :1液,适用于纠正高渗性脱水。
/
本文档为【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