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2012-01-06 32页 doc 14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7792

暂无简介

举报
咨询心理学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主要发展历史 求助于心理学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这类事情出现在大约一百年前。这就是说,心理学用到人的生活实践中,只有一百年历史。在这之前,人类在生活中,不是不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只不过那时有了心理问题之后,常常求助于牧师,神父或巫师等等。 一般说来,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在其形成之前,已具备了几个充分和必要条件: 1.高尔顿[F.Gaion],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
咨询心理学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主要发展历史 求助于心理学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这类事情出现在大约一百年前。这就是说,心理学用到人的生活实践中,只有一百年历史。在这之前,人类在生活中,不是不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只不过那时有了心理问题之后,常常求助于牧师,神父或巫师等等。 一般说来,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在其形成之前,已具备了几个充分和必要条件: 1.高尔顿[F.Gaion],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1882年); 2.心理测验的创始人卡特尔(J.M.Cattel1)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年); 3.韦特默(L.Witmer)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 4.比奈一西蒙(A.Binet-T.Cimon)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 5.帕森斯(P.Parsons)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 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 尽管当时还称不上是一种专门职业,但一门心理学的新分支学科已蕴育在这类活动之中了。 许多作者认为,现代咨询心理学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为此,便以帕森斯(P.Parsons)所进行的工作为起端。帕森斯(F.Parsons)于 1908年在美国的波士顿创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务和培训性质的“就业辅导局”。于次年又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此书为择业咨询在方法学方面提供了帮助,因此说他开创宁咨询心理学也不无道理。但是,帕森斯(F.Parsons)的从业年代,毕竟是在20世纪初,他比韦特默利用高尔顿和卡特尔的方法学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确实晚了整整十二年。在咨询心理学急速发展的初期,十二年不是个短暂的瞬间,从这种意义上说,韦特默不但是在19世纪末,为咨询心理学的产生条件,而且在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方面,也为其开辟了阵地,为此,他作为咨询心理学创始人,无论就时间排序上,或在工作性质上,比帕森斯更具有资格。 有的作者还主张将一位精神失常患者比尔斯(C.W.Beers)在1907出版的《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t)定为咨询心理学的发端,这纯属一种历史的误会。虽然比尔斯的作品以及他个人的活动对后来的心理卫生事业有贡献但心理卫生学和咨询心理学毕竟是两码事。咨询心理学在开端以后,接下来的大踏步前进,其关键就不再是某个学者,而是从事这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工作的群体,促使它发展的也只能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从后来的发展看,学科内部起关键 作用的因素,仍旧是方法学的发展。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条件 和促进因素,这方面的功劳应归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其代表人物是威尔森(Willionsen)。 4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这门学科发展更快。到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 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并成为现在的教育训练委员会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培 养的认定标准。同时,这一分会还向美国心理专业职业考试委员会派出常任代表,积 极地参与心理咨询指导员的特别执照的颁发。同年,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基准委员会公布了 APA伦理纲领。次年,由二十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 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1956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 咨询心理学”的报告书。报告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出贡献,并且这三者 不可偏废。第一,通过促使人的关心趋向于动机、情绪的调节,从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 界的发展。第二,通过发展人的必要的能力、动机,援助并达到个体与环境的调和。第三, 正确地利用个人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提高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另外,该 委员会又强调,心理咨询专家的目标,不单纯为了那些连基本的、最低的适应状态都不能 达到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该为促进构成某一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人的最大限度的 自我实现作出贡献。 心理咨询工作除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外,20世纪40年代在欧洲大陆也出现了新的面 貌。本来欧洲是心理学的发源地,除德国外,其他欧洲国家的心理学发展也有早期历史和 卓越的成绩,比如,在挪威的奥斯陆,于1909年就成立了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工作开始 发展,但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整个欧洲蒙受了战争创伤,心理学和其他科学 领域一样,也停滞不前。二战结束后,心理学重获新生,发展很快。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便以综合快速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为 主题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后来的发展历史十分曲折。到70年代,这一学科几乎销 声匿迹。然而,社会需求是无法阻挡的。从80年代开始,心理咨询与治疗问题又一次被重 视起来,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时至今日,它已具备了以下特征: 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 心理咨询已经达到了职业化阶段,或者说它已经具备子职业化的基本条件。这样的估 计,可以由以下六种可操作性指标予以标定。 (1)社会化水平 社会需要十分广泛和强烈,而心理咨询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已几乎涵盖了所有职业群体 和与心理咨询工作有关的各学科领域,这一点可从《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得到证实。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243· 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占有极大空间,全国许多综合医院都已开设或正准备开设心理咨 询和,心理治疗的科室,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定条件之一是设置临床心理科。国内已出现了几 所心理咨询专科医院,全国所建的心理咨询点已超过千处,全国大、中学校均已建立心理 咨询机构或正在建立这类机构,连小学校也正准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从业人员虽不是心 理学专业人员,但也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另外,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日益增多。 (2)社会效益 直接的社会效益是明显可见的,通过咨询治疗,许多人重获心理平衡和心理的健康, 许多家庭恢复了和谐。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进而改善了生活质量所带来的间接 效益也是肯定的。 (3)经济效益 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表现为从业者可以从职业活动的收人中维持生计和为本单位创收; 间接的经济效益可表现为患者获得,b理平衡之后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上述两点在当前的心 理咨询实践中都可见到; . (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术组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发展学科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等杂志已经问世,这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发 展的重要标志。 (5)社会的认可 心理咨询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已被社会接受,从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和电台广播节目) 获得的信息来看,全社会已比较重视这一学科。 (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8月颁发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8 月执行,其中规定了培训、资格考核条件等内容。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所做的第二点估计是:目前社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学科自身的 发展,学科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归宿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切需求; 而从业者的水平与素质起点低,能力尚显不足。总体来看,尚属职业化的初级阶段。所以, 按照中国国情,从职业化的低起点人手,根据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系统规范的职业培 训,已成必然的定局。 (二)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 对于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未来,其发展方向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咨询工作切人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趋势必将越来越强 项人格量表的研制成功,在方法学上表明了这一趋势。 中国人的多 第二,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工作的普及化已成事实。尽管中国的心理咨询水平不够, 但普及化的势头不会因此而失掉锐气,至少在21世纪初的几年中,中国心理咨询工作还将 以普及化作为它的重要特征。 第三,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并且会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获得社会理 解与认可的情况下,其价值越来越为人们认可。在职业化初步立足和扎根社会之后,职业 ·24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标准要求将随之提高。 第四,它将以自己独立的诊断、操作方式和基本理论概念与邻近学科(特别是精神病 学)相分离,其独立性将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第二单元 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似乎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外不同学者都有各自的说法。罗 杰斯(C。Rogers,1942)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 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威廉森等(1949)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 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 A就是咨询师,B就是求助者。 , 沙尔夫(Richard S.Shaft)在《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一书中提出:“定义心 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相当困难,因为对于它们的定义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没有什么一致 的看法。”涵盖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两者的简要定义如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是治疗师或 咨询师与一个或多个求助者,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讨论和疏导。这些问 题可能与思维障碍、情感痛苦或行为问题有关,治疗师可能使用人格理论与心理治疗或心 理咨询的理论与知识来帮助求助者改善其功能。治疗师的助人方法必须得到法律和伦理道 德的许可。 陈仲庚(1989)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 应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 (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 (2)咨询师的技术; (3)所要达到的目标。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1989)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 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 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其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 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 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李维主编(1995)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做了如下说明:“咨询者 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 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 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 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李心天(1998)主编《医学心理学》,专门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做了如下说明:“西方国 家这种对心理咨询的见解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在国内是有一定分歧的。钱铭怡(1994) 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基本上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 ·245· 是全盘接受了西方学者的观点。张人俊等(1987)对心理咨询下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通 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 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 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马建青(1992)在其《辅导人 生——心理咨询学》一书中,认为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 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赵耕源(1987)在《综合医院心理咨 询》一书中,提出我国的心理咨询概念是:向已经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发病的人,或已有 某些心理疾病(变态心理)或躯体疾病的人,进行心理指导,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帮助 他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心身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或认识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已发生疾病中 的作用,因此能增强其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 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 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上述各位作者,费尽移山心力给心理咨询下的定义,使人颇有“同一事实,不同表述” 的感觉。在科学领域中,给某类事物下定义,按规则,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 的本质。比如,给心理学下定义,我们只能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而不能说:“心理学是使用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等科学方法,在与被试搞好关系 的条件下(对动物的研究要使动物安静下来),为了探索人或动物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对正 常人和动物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按后一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它只是对心理 学工作的描述,而不是符合规矩的科学定义。从科学定义的要求来看,陈仲庚教授的定义 简练,比其他人的繁杂描述更具概括性。但内涵方面欠缺一点。 按照规则,给心理咨询下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 心理问题的过程。” 至于这种协助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由什么人来操作,求助者的有关问题是什么, 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咨询最终达到什么目标等等,都是对 该定义的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本不应放人定义之中。这正像给心理学下定义一样, 只能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至于心理学如何研究,采用什么方法, 研究哪一类心理现象等具体操作问题,都是对心理学定义的解释和说明,不能放人定义之 二、关子心理治疗 在讨论心理咨询问题时,本不应涉及心理治疗的问题,因为,尽管两者目前都归属于 心理学的同一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操作。可是, 目前在学界有许多作者喜欢对两者进行比较,并很认真地指出它们的异同,所以,在这里 不得不赘述几句,以说明这种“比较”是否具有真实意义,是否对临床实践有充分价值。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 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也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 ·24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 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 操作。至于两类操作的对象、操作条件和操作目的等等,即便有所雷同,也属非本质性的。 在认知过程中,着眼非本质属性进行比较与分类,属无效思维。如:用“红”属性将红苹 果、红枣、红桌子认定为同一类东西,而把黄色的梨子当作例外排除,那么就不能依本质 属性形成“水果”这一概念。可见,依照“红色”这一非本质属性分析事物,无法科学地 抽象、概括,这种认知策略,显然是无效的。举这个例子是从极端人手说明思维的价值和 效能。又比如,医学临床上,内科治疗冠心病,外科也治疗冠心病。虽然治疗的总目标是 为了治病救人,治疗的具体对象都是心脏的冠脉,但内科操作是用药扩冠以使血流通畅, 保证心肌供血,而外科则是搭桥或放置支架以保证心肌供血。我们绝不可能说心内科和心 外科是有共同性质的操作。 既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为什么有人还要费心去寻找共同点呢?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对其所造成的误解。为 了更好地进行咨询,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可以思想交流,有时, 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 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 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常常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 区分开来。 有作者指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咨询师和治疗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为基础,所以,这可视为两者的共同点。这种分析,看上去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也有 问题。在人类社会中,凡是与人打交道的事,要想办好,无不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医生看病,讲求医患关系;售货员卖东西,讲求购销关系;科学研究,讲求协作关系;把 某个社会组织搞好,讲求内聚力和干群关系;搞好家庭,讲求家庭人际关系;稳定婚姻, 讲求夫妻关系。我们绝不能说,因为上述种种事物都以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便确定上述 事物都有共同之处。从非本质属性着眼去分析比较种类事物,往往说不到点子上,甚至闹 出误会。再者,任何人际关系都不是抽象的。由于咨询和治疗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操作,所 以,它们各自要求的人际关系也有不同内涵。在进行咨询时所需要的咨询关系,是咨询师 和求助者之间的协助关系即平等协商、互助互长的关系;而在治疗时,则要求求助者认真 配合治疗,在执行治疗时,有时没有商量的余地,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叫做“治你没 商量”,这在催眠疗法中特别突出。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是启发求助者自己摆出解决问题的 几种可能性,最后通过协商,帮助求助者自己决策选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心理咨询的 本质所要求的作法。在心理治疗中,这种情况往往不能使用。比如系统脱敏疗法,在编制 治疗步骤和划分治疗阶段性目标时,只能由治疗师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求 助者的个体心理特征来划定,求助者不参加,既便征求求助者的意见,也是向求助者 说明情况,以便让他更好地配合,求助者可以不同意使用该方法治疗,但一旦同意,就要 按治疗师的计划执行。 上述文字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本质区别和正确理解所谓的相似性,其目的在于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 ·247· 使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中不把两者混淆,在交替使用两种措施时,角色能随时自觉地转 换,以免发生角色混乱的错误。 第三单元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一)基本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1856 1939)所创立。按照精神分析学家拉伯波 特(Rapaport)的总结,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 动力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所谓分区观点,就是弗洛伊德对心理结构的看法: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无意识和意识 两大层次,二者之间为潜意识。无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 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而无法直接得到满足,被压抑在无意识中。无意识 里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而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足。潜意识是介于无意识 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是由一些可以经由回忆而进入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 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意识则是心理结 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对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 所谓结构观点,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 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生物本能欲望,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的成分,在 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去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 受阻抑,就会出现焦虑。自我代表现实原则而起作用,它通过现实环境,通过后天的学习, 获得发展。自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决定对本我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足。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 的影响。一旦超我形成以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这样,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弗洛 伊德还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所占据的意识水平是不同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人 的复杂的人格动力结构。一个人要保持心理正常,要生活得平稳、顺利和有效,就必须依 赖这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的失常。 所谓心理动力观点,即弗洛伊德假定。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它出自先天 的本能。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后来的学者在批判弗洛伊德“泛性论”时,对弗洛 伊德的心理动力观点有误会,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解为单一的性本能。其实,弗洛伊 德原本假定有两大类基本的驱力:(1)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 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它们是使个体生存所必须满足的。(2)性爱的驱力,与性欲望和种系的繁衍有关。但是,弗洛伊德更重视性欲望,把这个概念极大地扩展到其他的欲望, 并把性欲的能量源泉,即里比多(1ibido),看成是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 他的这种偏激,是引起误解的原因。可是,从他的后期著作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 心理动力观不是单一的,他把个体保存、种系的延续两类驱力都叫“生本能”,把攻击、侵 ·24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略等行为谓之·“死本能”。这些都是他所谓的心理动力。 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他的心理性欲发展学说,即发展观点。弗洛伊德 认为,本我所代表的无意识冲动,在个体发育中,不同时期,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性欲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或时期):(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2)肛欲期(2—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3)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其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4)潜伏期(6-11岁),这时,儿童获得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这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弗洛伊德认为这一发展过程,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在某一阶段上遇到挫折,或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因此,这就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 所谓适应观点,是指人对环境有各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不良,便可产生各种焦虑,如: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等等。 (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很独特,它是以尚未证明的理论假设作为大前提,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认为症状是神经症性冲突的结果,它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因此,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这就是“意识化”治疗。此外,尚有移情、迁移、宣泄等方法。 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做出很大修正,但其学术作风和思考方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章后面的相关参考书。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绝不做主观臆测性的推断。 依·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这一理论的首创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为确立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十年的实验工作。依·巴甫洛夫关于行为脑机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除涉及到经典条件反射全部内容而外,还对“试验神经症”和某些癔病症状、精神病症状,做了解释。关于巴甫洛夫的学说,请参考阅读《巴甫洛夫全集》第五卷中相关内容。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华生(B,Watson,1878—1958)认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的客观研究对象。华生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一反应模式:R=f(S)。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249· 他不去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认为即使是思维,也不过是由内部语言所引起的 喉头肌肉运动,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它们都是可以客观的行为。华生 (1924)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认遗传。他夸口说:“给 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 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 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转引自陈仲庚,1994)。 华生的机械主义观点不久受到新行为主义者的改良,托尔曼(E.C.Tolman, 1886--1959)提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 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他用公式表述为:B=f(S、P、H、T、A),其中,B为行为,S 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也就是说,行 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这些实验变量的函数,而 不仅仅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以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提出了R=f(S.A)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 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这一模式不只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 的关系,而且也考虑到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可观察到的相互关系,对反射“进行 操作分析”。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有“前因一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可以是 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他所谓的“强化作用”。斯金纳花了大量 时间研究强化的作用,涉及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物的实施程度等。操作行为主义用 这一理论广泛地解释了学习现象,程序教学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的。 新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杰出代表班都拉(Albert Bandura,1925-),同意学习理论,但 是,他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 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 班都拉的“新社会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点: (1)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这种学习,叫作 或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2)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自我强化。 (3)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 (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 替代性学习” 按照学习理论,行为咨询与治疗实质上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过程:不良行为既然是经环 境作用与强化作用而生,便可经环境改善与消退作用而去除。反之,良好行为亦可通过营 造环境和强化作用形成。 三、存在一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一)基本理论观点 ·25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来的,它从现象学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尽管它被炒作为“第四浪潮”,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理解,它并未具备系统的研究方法或者严谨的论证手段,它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说词,即便在咨询和治 疗方面,也无规范的操作格式,仅仅给出了某些建议或注意事项而已。这一派理论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 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存在一人本主义理论中,有些问题尚值得质疑,如“需求层次论”、“潜能”、“超越自我”等等。 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由于它通过实验证明,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可以被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部刺激进人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认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作出的预期。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 认知理论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继承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把视野限制在矫正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使个体达到适应当前的生活,使用的方法是对具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客观的科学研究。 五、人性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经过对各种心理学理论的比较与思考,郭念锋(《临床心理学导轮》,1986;《临床心理学》,1995)认为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只有把握住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 人性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有若干与其他动物类别相区分的质的规定性,这些质的规定性的总体便构成所谓人性。它包括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和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等等。上述三种属性,对人来说缺一不可,也不能再复加,所以它 们被叫做基本属性。这三种基本属性的有机组合便构成人的本质,或称之谓人性。人性中 包含的三种基本属性不是绝对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和包含,在地 位上可以互相转化,正是这种辩证关系使这三种属性可以同归于人所有。他认为,人的心 理动力是需求。但他与其他心理学观点不同,他断然否认人有绝对的单一需求,因为人的 需求发自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三种基本属性的综合,所以人的需求也永远是综合性的, 尽管有时某种需求从形式上占主导,但其内涵也是混合的。吃饭,从形式上是满足生物需 求,但它的内涵包括了精神性质和社会性质。正是在这一点上,它不能同意“力比多”、 “内驱力”作为单一心理动力,也不同意将需求分为高低层次,它只承认发自人性的精神、 生物、社会三位一体的需求是人的真实心理动力。 人的个性只是一般人性在个体人身上的具体体现。而人性是个性的一种抽象,抽象掉 了个体之间在精神、生物和社会属性方面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个体差异。如是,在 讨论个性时,不但要讨论某一个体的生物、社会和精神方面的特点,同时要讨论精神、生 物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某一个体身上表现,换句话说,就是不但要讨论个体的德、 智、体的各自特点,还要讨论德、智、体之间的关系在某一个体身上如何表现。 从种系进化角度看,自人类最终形成至今,虽然人类的最一般的本质属性未曾变动, 但其具体内涵却不断地经历着种种演化。人类造就着社会历史,社会历史不断丰富和改变 着人性的内涵。从个体发育的角度看,个性的发展如同人性演进的缩影,个体人的本质属 性虽然在一生中不会变动,但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在不同的认知能力水平上和在不同文化 环境中,其具体内涵却要发生某些特征性的变化。个性变化发展总是遵循着生物学规律, 因袭着社会文化传统,在人类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制约下进行。 人具有一定的自我平衡能力来应付各类冲突和压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所以, 在现实的个性发展中,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上都会因为不能恢复人性的平衡状态而给个性留 下创伤和斑痕。这是现实个性成长的特征,几乎每个现实的人都无法逃脱这种命运。现实 的个性只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现实的个性发展总是在不断地突破稳定状态向更新的状态 变化,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生存与发展条件。所以,个性的变化和不稳定是绝对的。这种可 变性正是临床治疗的现实依据,而它的相对稳定性则是临床诊断的参照点。 人性主义心理学把身心障碍看作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人性偏离,即人性内部结构的 失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求助者理顺和平衡自身的人性结构,即调整好人 的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后来的生活中能按现实的条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 置和发展自己的人性。 这一理论,目前也只是哲学说词,临床应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第四单元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形式 心理咨询的对象 如图6—1所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 ·25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群,它有别于极健康人群,也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图6—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对象一览圈 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婚姻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当求助者感到上述问题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心理冲突难于自行排解,那么心理问题就出现了。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比较合理的咨询,较为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疏导,以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和内心冲突。但在一般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心理疾病之间并没有呷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心理问题和心理紊乱之间,心理紊乱与神经症之间, 其临床表现会有一些交叉,有一个不太清晰的过渡地带,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非常具体 地限定求助人群是有一定困难的。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特别是有精神病学基础的心 理咨询师,有时可能也会同时涉足心理紊乱及神经症问题的咨询治疗。 一般说来,咨询对象最好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马建青,1992):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 求助者的智力一般需要在正常范围,因为他们需要能够叙述自己的问题以及其他相关 情况,要能理解咨询师的意思,还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等等。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必 须的,否则,咨询将相当困难。 2.内容合适 并非任何与心理有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较满意的解决。有些内容适合心 理咨询,而有的内容则不太适宜。一般说来,心因性问题,尤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各 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问题、心理教育与发展问题等更适合心理咨询的领域。严重的神经 症病人,发作期、症状期的精神疾病求助者,由于与外界接触不良,缺乏自知、自制力, 难以建立人际关系,因此,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3.人格基本健全 求助者应无严重的人格障碍。因为人格障碍不仅可阻碍咨询关系的建立,也会影响咨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 ·253· 询的进行,而且人格的问题旷日持久,需要深入的心理治疗才能奏效。 4.动机合理 有无咨询的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那些缺乏咨询动机、经咨询师反复做工作后 仍缺乏动机的求助者,一般不适宜作心理咨询,因为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状态的动机,也就 很难取得疗效。咨询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达到双方密切配合,就越容易取得效果。 动机的内容也常常决定咨询的效果。也就是说,咨询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某 种状况,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比如,有的人是想寻求心理安慰,有的人是为了能多见几 次某咨询师,有的是把咨询室当成避难所,有的来向咨询师证明自己比咨询师还聪明。因 此,咨询师应搞清求助者的真实动机,否则很可能是白费口舌。如果发现求助者的动机不 正确,应首先使其调整动机,否则就中止咨询。 5.有交流能力 那些能够较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顺利体会咨询师的话,并随之采取行动 的人,较为适合心理咨询。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求助者对咨询、咨询师以及咨询师所持的理论方法的信任度。如果 求助者越相信咨询是有效的,咨询师是优秀的,其理论和方法是先进的、实用的,·就越有 可能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反之,如果求助者对咨询及咨询师一直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则咨询效果就差。 当然,随着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随着人类对自身特性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咨询 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咨询的范围越来越宽,咨询的对象也呈现扩大的趋势。人们对学习、 就业、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及一系列困惑感到需要咨询,于是咨询的内容也呈现出更加复 杂多样的趋势。咨询的场地不再局限于医院,而且在学校、企业、甚至监管系统也感到需 要心理的帮助。 ·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我们认为,心理咨询应该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人生经验和体验。对那些心理适应 属于正常范围的人来说,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 系,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内在的潜力。而那些由于心理问题而遇到麻烦的人可以在心理咨 询师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 式。 1.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一名真正富有成效的咨询师理应有健全的心理特征,能够全心全意地关心前来咨询的 求助者,并且具有丰富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和一套帮助别人的技巧,这就为咨询师与求 助者之间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型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 咨询关系是一种诚实的人际关系。咨询师总是带着一种善意的并且真诚的态度来回答 对方的问题。咨询过程也为求助者提供了真诚的机会。咨询关系是一种相互理解的人际关 系。为了达到帮助对方的目的,咨询师要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咨询关系是鼓励人们勇敢 25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地自我表现的人际关系。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人们可以直抒胸臆而不必承担破坏性的后 果。他们的冒险或失败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在咨询中,他们可以做出过激的或冷淡的反 应,他们坦诚的付出不需要代价,咨询师常常用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咨询关系促成人们作 出新的反应。 咨询师对求助者做出的反应是崭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并且促进求助者的自我理解,增进求助者的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精神,并有利于其潜力的发挥,求助者能够把他与咨询师的关系以及发展关系的经验,成功地应用于其他人际交往之中。 2.认识内部冲突 促使人们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大部分问题,是由于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处事风格而引起的。不幸的是,人们通常认为他们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远在他们自身之外。为解决这些问题,咨询师应该帮助对方认识到其自身内部的种种冲突,咨询师并不能改变他(或她)的老板、母亲、丈夫或妻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求助者本人身上。 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大部分心理问题是源于自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而不是源于外界。咨询可以使人们懂得,大多数心理问题是由内部产生的,外部环境不过是一个舞台,冲突就在这个舞台上面展开。人们遇到的与周围环境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正是内部冲突的外部表现和反映。咨询能为这些人提供新的经验,因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他们的问题不是环境就是他们自身某些固有的、不可改变的缺陷造成的。而通过咨询,人们往往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冲突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同时他们还能通过咨询学会使软弱的内心世界变得坚强起来,以便使他们的余生过得更惬意、更充实、更美满。 3.纠正错误观念 许多前来咨询的人头脑里都存有不同性质的错误观念,正是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求助者常确信他们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和在于什么,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咨询帮助人们面对那些以前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咨询可以帮助人们坦诚面对沉重的许诺。咨询促使一个人不再自我欺骗。 人们总以为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正确的,直到去寻求咨询时,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依然是确信无疑。咨询也许是他(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有机会审度其思想观念和理解的准确性,并从中懂得这些观念是怎样导致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困境的。咨询为这些人提供了一次机会,使他们对错误的观念进行思考,并代之以更准确的现实的观念。这时,人们获得了对自己做出有利的决定的自由。一旦咨询师帮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更有能力做出清醒的、明智的选择来加速自身的成长并在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满足。 4.深化求助者的自我认识 咨询是这样一种经验,它可以引导人们去发现真实的自我并相应地生活。当人们真正认识了自己时,他们也就认识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态度、动机长处和短处,而且一旦他们认识了自己,他们也就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自己的生命蓝图了,这使他们有可能尽快成长并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然而,自我意识本身并不能使人成长和进步。人们不仅要认识自我,而且还要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同别人交往,与社会互动。 这种认识的关键是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咨询师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不能代替求助者自觉的思考而采取灌输的方式。自我探索使意识扩大,过去觉察不到的内心世界逐渐清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255· 晰地呈现出来,人们对自己的理解得以提高或深入。这种认识促使求助者更有自知之明, 表现在逐渐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及有关观念的联系,而不是总从同样的角度 和在同一水平重复地思考。同时,这种理解伴随着自由的情感活动和行为反应,而不是老一套的情感体验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咨询可以引导人们进入真实的自我,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5.学会面对现实问题 咨询为人们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问题提供了机会。前来咨询的人,其应付现实问题的许多方法是恰当的。从求助者看,他们不仅躲避现实以减少自己的焦虑,并总想按照自己的愿望摆布现实,而且还经常设法求得周围人的支持以利于他们逃避现实。 人们很善于逃避现实。他们花很多时间来回味过去,计划未来。通常,当人们前来咨询时,他们的话题总离不开昨天和明天,这很可能是他们在强烈地躲避现实,特别是他们和咨询师正在交谈的“现在”。但是,咨询师完全可以引导这些人回到现实中来。一旦人们认识到此时、此地,也就开始认识到了自己是怎样的,别人是怎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把身心集中到了现在,而不再是一只眼睛留恋着过去,另一只眼睛又憧憬着未来。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对此时、此地的体验敞开胸怀,用双眼看,用双耳听,用脑子想,用心去感觉。这一微妙的意识必然引起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的反应是简单的、自然的,进步也就会随之出现。事实上,人们进步的主要方式就是同“目前”打交道,因为过去的不会再来,而未来的还没有来到。当人们逃避现在或用不坦率的态度对待现在时,他们就容易陷入麻烦。 6.增加心理自由度 咨询为人们提供了给心理以更大自由的机会,大多数前来寻求咨询的人至少在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缺乏心理自由。 咨询允许人们有不足,并且帮助他们明白,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总是与不完善和不足相伴的。而一旦这些人按照他们自身的本性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去享受生活了。求助者不愿让别人失望,咨询就可以给他让人失望的自由,从而使自己得到解脱ot咨询也允许矛盾的感情同时存在。爱配偶或恨他(她);为朋友感到骄傲或是嫉妒他们;把自己称为勇敢的或是胆怯的,这一切可以共存。事实上,一个人的感情几乎永远不会统一。如果人们都能触及到自己矛盾的感情并表示接受的话,他们会逐渐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在问题的解决上也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帮助求助者作出新的有效行动 新的有效行动,所谓新,是过去未曾尝试过的;所谓有效,指行动给需要带来满足,如友好关系的体验、成就感等。启发、鼓励和支持求助者采取新的有效行动,可以是公开的和直截了当的,包含明确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是含蓄的、间接的或暗示性的。 只要鼓励求助者采取导致欲望满足的有效行为,就可以减少烦恼。心理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求助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情欲,而在于求助者不通过有效行动去改变或满足自己的情欲。控制思想与情欲难,控制行为较易,我们为什么不选容易的去做呢?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实践的观点。 25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 根据咨询的内容,心理咨询可以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根据咨询的规模,可分为 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根据咨询采用的形式,可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 (一)发展咨询与健康咨询 1.发展咨询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认识和关注,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关注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维护安宁的生活环境、协调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性心理咨询常涉及以下内容:孕妇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儿童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适应问题;性心理知识咨询;男女社交与早恋等;青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友谊与恋爱;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性问题;择偶与新婚;人际关系;择业、失业与再就业;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家庭结构调整;更年期综合征等;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夫妻、两代、祖孙等家庭关系;身体衰老与心理衰老;老年性生活等。 2.健康咨询 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究竟是哪些人?应该说那些觉得心理不够健康的人群,都是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也就是说凡是因为某些心理社会刺激而引起心理状态紧张(亦称心理紧张状态)的人,并且明确体验到躯体或情绪上的困扰者,都可以是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因为心理社会刺激非常纷繁而复杂,在目前的社会广泛存在着。因此凡是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求助者体验到不适或痛苦体验,都可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其内容大致如下: (1)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2)各种不可控制性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
/
本文档为【咨询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