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

2012-01-08 7页 doc 3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2445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 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善同等   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任务。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明确“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制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供参考。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选择一套适当标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上有多种标准。其中,人们常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 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善同等   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任务。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旨在通过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明确“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制定“十五”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供参考。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选择一套适当标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上有多种标准。其中,人们常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为便于比较,本报告选择这一标准作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   在大国经济中,地区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距。但运用H钱纳里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以国家为基本单元,从整体上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地区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条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新的世纪,将出现一种以知识增长和知识运用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显然,我国的工业化必须伴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壮大而推进,必须具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一、如何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在明确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而经济结构又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综合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当考察如下若干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及作为经济增长直接结果的人均GDP水平;第二,要素投入构成及要素质量;第三,产出结构;第四,就业结构;第五,最终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第六,收入分配结构;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第八,贸易结构,等。这八项指标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但是由于各国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发展特征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综合考察上述八项指标。   为了便于国际比较,本报告选定H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作为判定依据。其阶段划分的总量标准为:按1970年美元计算,当人均GDP介于140-28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GDP介于280-56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介于560-112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介于1120-210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人均GDP介于2100-336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人均GDP介于3360-504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高级阶段。   在运用H钱纳里阶段划分总量标准时,必须考虑美元自身贬值对判断结论的可能影响,可以选择两种价格标准之一进行换算,或者把比较期的人均GDP换算为1970年美元值,或者把发展阶段划分的数量标准调整为比较期的美元值。   H钱纳里标准是在汇率法的基础上得出的。由于汇率法有可能低估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有学者建议应该根据人均GDP的购买力平价值(PPP)来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此,根据1998年有关国家人均GDP的汇率值及其购买力平价值,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我们估算了H非衫锉曜嫉墓郝蛄ζ郊壑怠   H钱纳里等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进行跨国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阶段划分的结构标准。分析表明,随着人均GDP水平的增长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增加值构成和就业结构等都将发生变化。其特征是: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构成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变化比较迅速,而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到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变化比较缓慢;就业结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变化较快,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到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变化更快。总的看来,就业结构一直处于快速变动之中;而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构成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之前变化比较迅速;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之后变化比较缓慢。   由于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两个方面,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综合运用H钱纳里阶段划分的总量标准和结构标准。   二、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9/2000》,1998年,按汇率法计算,我国人均GDP为75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220美元。对照H钱纳里的总量标准,按汇率法换算,我国明显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我国则刚刚跨进工业化初级阶段。如果按1980年的不变价和汇率折算,1998年我国人均GDP为1173美元,对照表1中1980年标准,我国即将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由于总量标准及人均GDP对于汇率变动和换算方法比较敏感,仅仅根据总量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结论的依据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选择其他指标进行进一步考察。   第一,对物质指标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进行考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人均GDP越高,对两者的消耗量越大。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99/2000》的有关数据,我们对人均能源消耗当量、人均电力消耗量与人均GDP(PPP)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测算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物质指标标准。1996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耗当量为902千克,人均电力消耗量为687千瓦时。从前者来看,我国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而从后者来看,我国则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第二,对结构指标进行考察。我们根据《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有关结构数据,以及它们与H钱纳里结构标准之间的相似系数。对照H钱纳里的结构标准,可以看出,我国的有关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有着一定程度的偏离,如果从初级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份额来看,我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上(不及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而如果从制造业份额来看,我国则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上(超过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结构偏离,任何单项指标都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了更合理地判断经济发展阶段,作者计算了相关的结构相似系数。结果表明,从最终需求结构来看,我国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及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0.9010和0.9027;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相似系数为0.8866。从增加值构成来看,我国与工业化中级阶段和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0.9209和0.9118;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相似系数为0.8379。从就业构成来看,我国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及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0.9916和0.9739;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相似系数为0.6524。   这种与标准结构的偏离和我国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有关。解放以后,我国曾长期大力推进过“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其特征是,(1)优先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2)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3)轻视第三产业发展;(4)限制农民进城以确保城镇居民的福利。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超常发展,导致了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的偏离。在此背景下,不能仅根据制造业份额来判断经济发展阶段,还必须考察其他结构指标,如最终需求结构中的农业和食品份额(反映社会消费层次和社会生产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增加值构成中的初级产业份额(反映社会生产中传统经济的比重),以及就业结构中的初级产业份额(反映全体国民中有多少人依然依赖传统经济生活),等。据此,结合其他指标,整体上看,我国虽已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我国的工业化任重道远。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如下10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按汇率法计算,人均GDP75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国家之列(低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GDP低于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322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9%,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这一水平与印度尼西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68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790美元)和玻利维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100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820美元)比较接近。   第二,社会物质财富远不够丰富,尚需要大量创造。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国人均石油消耗当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电力消耗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时)的33.9%,高收入国家(人均8121千瓦时)的8.5%。   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升级任务繁重。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1998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1%,低于世界平均30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资本品制造业,且其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如1997年,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4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前者比后者高19个百分点;日本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0.3%,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4.1%,前者比后者高26.2个百分点;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1995年)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1%,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32.8%,前者比后者低3.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2.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1.8%,前者比后者低29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可见,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状况与发展中国家接近,而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第四,一半左右的劳动者在初级产业就业,劳动力需要大规模转移。在发达经济中,初级产业就业份额一般都低于10%,1998年美国为3.1%,日本为5.4%,而1997年中国为48.7%,与印度尼西亚水平(45.7%)相当。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依赖来自于初级产业的收入生活。   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来看,我国也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近。1998年我国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其他部门就业份额之和为37.5%,高于孟加拉国的水平(29.2%),与泰国的水平相近(35.6%),但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亚(43.0%)、埃及(51.5%)、哥伦比亚(79.3%)、巴西(62.4%)等;更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消费结构需要升级。人们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判断消费结构层次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4%,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3.4%,整体上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在44%与53.4%之间,处于很低的层次上,与人均GDP小于或等于1000美元(PPP)的国家组别相当。在这个组别,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48%。有人认为,由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费,按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测算的居民消费结构低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比重。但实际上,随着住房的改革,这种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经很小。   第六,尚有3400万农民和数以百万计的城镇居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收入分配关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经济越发达,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长,但是,不同阶层的居民并没有平等地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繁荣。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等。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0≤基尼系数≤1,其值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并进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国尚有3400万农村居民没有摆脱贫困,城市贫困阶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务艰巨。199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尚未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2%),低于高收入国家78%的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务重。成人文盲率高与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1995年,我国男性成人文盲率为10%,女性为27%,比较接近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男性为12%,女性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第九,劳动资本比低,生产要素质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国劳动资本比仅为每个劳动者2200美元,不及美国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欧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于印度尼西亚(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宾(人均7300美元)的水平。不断增加资本积累,并用以装备劳动者,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第十,贸易结构不发达,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由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说来,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反之依然。目前,由于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较大比重(1998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56.9%),总量层次上的贸易结构难以反映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们认为一般贸易进口结构和一般贸易出口结构能更好地反映贸易结构的发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国的一般贸易进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仪器仪表(18.6%),其他交通设备(12.9%),电子通讯设备(占12.0%),机械(10.8%)和汽车(9.6%)。在一般贸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装(14.2%),纺织业(13.4%),炼焦煤气(13.3%),木材加工和家具(11.5%)和皮革制品(11.3%)。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依存度较大出口依存度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依存度较大进口依存度较低的格局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强,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改善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任务艰巨。   三、“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目前,许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在“十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 推进工业化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任务。   在这一历史时期,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就业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已降到很低的水平,如果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收入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在这一历史时期,还必须维持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劳动比很低,必须加以提高。提高劳动资本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维持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才能为提高资本劳动比提供物质条件。   应该看到,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知识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面临着不同于已往的时代背景,必须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知识经济与网络社会、信息经济等一起被统称为新经济。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和新见解为基础的经济。在新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创新以及蕴含于服务及产品中的技术。新经济的市场形态、生产组织与政府职能与传统经济明显不同。在传统经济中,市场运行比较稳定,市场竞争以国内为主,支持经济增长的是资本和劳动,生产组织具有批量生产的特性;而在新经济中,市场运行变化万端,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支持经济增长的是创新和知识,生产组织具有柔性生产的特性。   新经济的发展将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越国界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对新经济有所响应。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工业化不必也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其必将有着不同的技术内涵,应是具有新经济时代特征的工业化。   “十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有重点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基于现实国情的一种必然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问题是“十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的突出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我国是一个大国,但还不够富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为主的转换,那么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将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成本的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从长期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必须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当然,由于我国资本相对短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全面铺开。“十五”时期,要有重点地扶持一些产业中的一些产品的发展;同时,还要积极筹划,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在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扩大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从投入要素构成来看,制造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从产品的使用性质来看,制造业又可分为消费品制造业、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一般地说,资本品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的特性,而消费品制造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一般地说,制造业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总量仍需要进一步扩张。   在资本品制造领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应重点发展国民经济的装备业,如机床、电机、交通设备、专业和科学仪器设备等产业。   在消费品制造领域,一方面要发展一些新兴的消费品产业,如高清晰度电视制造业、智能家庭服务设施制造业等,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发展一些传统的产业,如食品和纺织业。以纺织工业为例。1998年,城市居民衣着消费480.9元,农村居民98.1元。如果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持平,那么,衣着消费总需求将扩大1.24倍。199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纺织业总产值4376亿元,按以上结论推算,需扩大至9802亿元,即生产能力翻一番,才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当然,这些传统产业必须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自身的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增加值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高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使制造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以新兴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是吸纳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需要。因此,“十五”时期,既要继续发展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又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如金融、电信及法律、资信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前者需要一般素质的劳动者,而后者则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发展第三产业面临着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艰巨任务。   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到需求方面的制约外,还受到过度垄断等制度方面的制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打破行业垄断,为之建立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
本文档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