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材料

2012-01-10 7页 doc 122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2101

暂无简介

举报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材料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材料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识别、、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 (5)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6)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即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宏观认识。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三级预防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预防层次 ∆特点 ∆主要内容 举例 ∆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 促进健康 范围广、工作艰巨、投资少、效益高 非特异性措施 特异性措施 卫生立法、保护环境、健康促进或保健行为、合理营养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等 计划免疫、消除病因、职业预防、高危人群保护、婚前卫生工作、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 第二级预防 (临床前预防) 保护健康 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 ∆早期发现、早期 早期诊断、早期隔离 早期治疗 定期筛查、自我检查 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检查 早期合理用药,防止恶化、转移、带菌蔓延,防止合并症 第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 恢复健康 促使患者功能恢复,能参加社会活动 防止病残 康复医疗 通过合理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复发,防止合并症、后遗症和防止病残 开展功能性康复及心理康复,使患者做到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恢复,提供适宜的康复机构和就业机会;社区康复、延长寿命、临终关怀 中医三级预防包括: (1)未病先防;(2)已病防变;(3)瘥后防复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3、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适宜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和微小气候等。 4、次生环境: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所致的环境。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6、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整个社会造成公共危害。【与环境污染区别下】 7、20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分别为【主要原因】: 1)1930年二氧化硫和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1943年汽车尾气引起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1948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和粉尘引起多诺拉(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烟雾事件 4)1952年烟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伦敦烟雾事件,先后死亡1万多人。 5)1961年由废气引起的四日市事件,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1953~1956年由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物引起的水俣病事件 8)1968年由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引起的爱知米糠油事件 8、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大点】: (1)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农药、化肥残留等; (2)生活性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3)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9、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几个作用的特点】 (1)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2)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或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其主要类型【大点】:1)非特异性影响2)直接造成某些慢性疾患3)持续性蓄积危害 特殊毒性作用:包括1)致癌作用2)致畸作用3)致突变作用4)免疫功能受损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10光化学烟雾事件【病因】: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病因】:系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尤其是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升高进而造成一系列环境变化。 水俣病【病因】——汞污染(有机化合物) 痛痛病【病因】——镉污染(重金属)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第二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 1职业病: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 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由于受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使某些常见病发病率升高或促使潜在的疾病发作或使现患疾病病情加重、病程延 长等,这类并非有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但多见于某种职业人群且与职业因素 有关的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或职业性多发病。【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 3工伤:又称为职业性外伤、是职业人群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缺乏 安全操作知识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受外部物理或化学行等因素的直接作用,而导 致的突然性意外损伤。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病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和识别的,且其浓度和强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5)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既可减少职业病发生。 6职业病的诊断特点:需要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事(地、州、盟) 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或有上述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单位做出诊断,并且 实行以当地为主和以职业病防治机构和职业病诊断组集体诊断为准的原则。 7铅中毒一般见于什么行业: 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塑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8苯中毒一般见于什么行业: 如作为有机化学合成的常见原料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作为溶剂、萃取剂或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黏胶和喷漆制造。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等。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等 9 矽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 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食物与健康 1能够通过食物获取并能被利用、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较大,所以称为宏量营养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2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适应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八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对于婴幼儿,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指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互比值。 4限制氨基酸:指将某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模式相比较,其中含量不足的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 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之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将富含某种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配混合食用,可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 6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选择】: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2)调节机体生理过程3)供给机体 必需氨基酸4)供给机体能量 7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供给机体16.736KJ(4kcal)的能量,人体每日所需能量10%~15%来自蛋白质。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1)蛋白生物价2)消化3)蛋白质净利用率4)氨基 酸评分5)蛋白质功效比值等P33 8脂类的生理功能【选择】:1)储存、供给能量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3)为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4)组成机体细胞特定结构并赋予细胞特定生理功能5)改善食物感官性状、增进食欲、维持饱腹感6)维持体温,防止脏器、组织震动受损。 每克脂肪可产生37.656KJ(9kcal)能量。我国建议18岁以上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为所供能量占每日所需能量的20%~30% 9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参与重要生理功能;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36KJ(4kcal)能量。我国建议除2岁以下婴幼儿外,踏碎化和物应提供55%~65%的膳食总能量。 10膳食纤维的功能:1)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疾病,降低血浆胆固醇2)影响机体脂质代谢,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症的发生3)调节血糖代谢,改善血糖生成反应,有助于防止糖尿病4)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11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缺乏症状P37 钙缺乏症状、相关疾病和毒性: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影响 生殖功能;骨质增生、抽搐等。 铁缺乏症状、相关疾病和毒性:缺铁性贫血;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 儿童表现为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 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它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吸收率较高;后者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它必须先从络合物中分离再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12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四个指标【名解或问答】: 1)平均需要量:指满足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 的摄入水平。 3)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 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1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指南的10条核心内容:①食物多样,谷物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④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⑤减少烹调油,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如饮酒应限量⑩吃新鲜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4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食物中毒的概念:是指进食被致病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因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性疾病。 2)特征:①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在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同时突然出现 ②临床表现相似,且多见胃肠道症状③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联系,停 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停止④一般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 骤降的趋势。 3)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性和毒素性食物中毒 ①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主要是由畜、禽肉类引起 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 (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 4)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熟悉】:①保护好现场②对中毒患者积极组织急救治疗③立即 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④搜集可疑中毒食品级患者呕吐物、粪便、洗胃液等送检或留样交 给卫生部门调查人员⑤采取催吐、洗胃、清肠、导泻、灌肠等方法立即排出毒物⑥阻滞 体内毒物的吸收,保护胃黏膜⑦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食物中毒不包括:1食入非可食状态食品,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2因摄入食物而感染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感染病等食源性疾病 3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 的疾病 第十一章传染病的防制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1)病原体2)宿主3)传染过程4)传染病的发展过程 (一)病原体的特性(1)传染力:是病原体可在一宿主体内定居与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 (2)致病力: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引起疾病的能力。 (3)毒力:表明发生疾病的严重程度。【引起疾病严重程度的能力】 (4)病原体的抗原性:是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引力起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5)病原体的变异性【三个类型】 ①抗原性变异:基因突变导致抗原性改变。如流行性感冒 ②毒力变异:遗传物质的变化导致毒力增强或减弱。如:猩红热 ③耐药性变异:对药物从敏感到不敏感、耐药。如结核病 (6)病原体的特异性变异性定位:病原体经过一定的门户侵入宿主后 在某些器官或组织中生长繁殖良好,这些器官或组织称该种病原 体的特异性定位。 (二)宿主 (三)传染过程 感染谱:由于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毒力以及机体的免疫力不同,传染过程可 有不同的表现,机体对病原体反应的轻重频率称为感染谱,又称感染梯度。 (四)传染病的发展过程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它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 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常见传播途径: ⑴经空气传播-方式:①飞沫传播②飞沫核传播③尘埃传播 ⑵经水传播-方式:①饮用水传播②接触疫水传播: ⑶食物传播 ⑷接触传播-方式:①直接接触传播②间接接触传播 ⑸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方式:①机械性传播②生物性传播 ⑹土壤传播 ⑺医源性传播 ⑻垂直传播 -方式:①胎盘传播 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引起的传播 3)人群易感性: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3 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一)预防接种 是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注入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力,降低人群易感性,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措施。 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免疫原性物质,口服或注 射到机体后,使之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注入人体,使机体获得现成抗体而 受保护的免疫方法。 (3)被动自动免疫:在人工被动免疫的同时给予人工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主动 免疫的优点。 (二)健康教育 (三)改善卫生条件,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和实验室感染 (四)检疫 4 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需报告的传染病有3类37种 ①甲类传染病主要指:鼠疫、霍乱【记住】。 ②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加上H1N1]。【熟悉】 ③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加上手足口病]。【熟悉】 报告时限:①甲类和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H1N1) 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 过传染病疫情监察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②其他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 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察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③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察信息系 统进行报告。 第十二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临床特点:起病隐、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一般为终身性疾病。 2常见死亡的慢性病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等 3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营养、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等。【P151】 第十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对措施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常见的几类包括:①重大传染病疫情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③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④其 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P176看看】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1)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2)事件罹及的群体性3)对社会、 经济危害的严重性4)事件处理的综合性5)决策的时效性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P179熟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P44
/
本文档为【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