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_失语_现象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_失语_现象

2012-01-12 5页 pdf 396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72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_失语_现象 2007年第1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NO.1,2007 (总第87期) GUANGXIJIA0似UEYIIANXUEBAO (Se而a1NO.87) q尹妒妒电争电争q争q争q争电伊电争q争《≯q伊q矿q哥q尹q尹吨尹叫尹q伊q庐电≯q矿qpq矿q矿叫矿、穸q夕、口、驴、驴、驴电Pq务电争电争《P叫矿、矿协价硒h参岔E驴、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失语’’现象 牛晓林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邮编:350002) 摘要: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 ...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_失语_现象
2007年第1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NO.1,2007 (总第87期) GUANGXIJIA0似UEYIIANXUEBAO (Se而a1NO.87) q尹妒妒电争电争q争q争q争电伊电争q争《≯q伊q矿q哥q尹q尹吨尹叫尹q伊q庐电≯q矿qpq矿q矿叫矿、穸q夕、口、驴、驴、驴电Pq务电争电争《P叫矿、矿协价硒h参岔E驴、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失语’’现象 牛晓林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邮编:350002) 摘要: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 -e..N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 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加珂T锄)站 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 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 关键词:喜福会语言文化交流障碍失语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7)01—0125—04 《喜福会》(theJoyLuckChUb)是华裔女作家谭 恩美(An珂T舭)于1989年发表的处女作,一发表, 就被列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 久。1990年,该书获得洛杉矶图书奖,全美图书奖, 全美图书评论家奖,海湾区图书评论小说奖和英 联邦俱乐部金奖等多项文学大奖;后来,又被搬上 银幕,获得更大的赞誉。《喜福会》取得如此辉煌的 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小说描写到四位母亲在中国 的苦难经历,充满了东方色彩,迎合了美国读者渴 望了解神秘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心理。另一方面是 由于小说具有跨文化的主。作者通过描写四对 母女问的代沟和隔阂冲突,反映了母族文化和异 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华裔在这两 种文化的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 小说中的华裔母女两代人操着不同的语言生 活于同一社会背景下,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和 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并恶化为 母女关系的冷淡、疏离,产生了所谓的“失语”现 象,即“话语的消失”。小说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章 回体”结构形式,分为4章共16个小故事,由母亲 和女儿分别讲述各自的经历。这样的叙述方式富 有深意,既符合作者作为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又 暗示了小说中母女之间无法沟通的现实。不同于 其它小说,在这出母女两代人共同演绎的悲喜剧 里,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不是人物之间的精彩对 白,恰是那些无法启口的、无法触及的、讳莫如深 的事情,是“失语”背后的故事。本文试从语言与文 化的关系入手,以文化批评理论为先导,探讨小说 中描述的母女间的交流障碍,以及因此导致的两 代人之间长时期的“失语”现象。 1. “失语”的产生——信息的误读 语言与文化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它们既不等 同,又互相重叠,紧密相关,不可分离。E.S.pir和 B.whoff的“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relativity)认 为,人们因思维不同而说话不同;与此相应,如果 他们使用的语言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与描述世 界,那么他们的思维也必然不同。尽管这个假说在 出现伊始就引起极大争议,但是却并没有被彻底 推翻。人们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极端说法,但并 不否定语言对思维的方式是有影响的。从对 Sapir—whoff假说的争论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 重要启示:其一,“语言作为一种信号,反映出文化 成见和约束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其二,“在意义通 过语言的编码过程中,语言外部的情景极为重 要”o【I】㈣’ 一125— 万方数据 小说《喜福会》以贴近现实生活的传记式叙述 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t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 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语言信息与所指的概 念或事物之间无法构建预期的联系。对信息的误 读,使母女之问产生了交流障碍,并直接导致了 “失语”的产生。 在小说中,母亲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女儿 们进行言传身教,目的是向女儿们传述自己的人 生经验,也更希望女儿们通过故事了解她们的母 语——汉语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人生价 值观念,从而成长为适应美国环境,又保留中国气 质的文化融合的典范。讲故事,这本是人类传承文 明的一种古老、传统的方式,但是母亲们却忽略了 语境作用,盲目地把女儿当作了灌输中国传统思 想的对象。对于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操着美式英 语的女儿们来说,母亲的话有时竟成了一串串毫 不联系的奇想。正如丽娜·圣克莱尔坦陈的那样, “我完全能听懂这些字眼,但往往做出相反的更多 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解。”㈣嗅精美也觉得“我 们经常个人讲个人的,我讲我的英文,她则以中文 作答。”0P2”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差异巨大,又 由于太多的文化空白无法填补,使得同样的语言 对母女具有不同的含意,同一语言传递的信息与 意愿大相径庭。 由于发音近似,薇弗莱·龚一直把母亲龚琳 达的家乡“太原”当成“台湾”,甚至把母亲来美国 的故事以及父母的婚姻当作笑话讲给朋友听。她 不明白,“太原”不仅是母亲的家乡,更是她在中国 生活的全部,而那些故事的背后又掩藏着母亲的 多少艰辛和来美之后感受到的语言障碍和身份困 惑,因此她自然也就不理解为何母亲要为这点无 意的“口误”伤心失望乃至大发脾气。对于“喜福 会”创始人吴夙愿q韵女儿吴精美来说,“喜福会” 是一种丢人的中国民俗,就像“三K党”的秘密集 会。母亲关于“喜福会”起源的桂林的故事,在她看 来,则完全是中国童话。她哪里知道,当年,在中国 桂林时,吴夙愿为驱赶战争的恐惧与死亡的威胁, 组织了“喜福会”;同样地,在美国旧金山,母亲们 为了表达一种在生活的失意和磨难中找寻“喜乐” 和“福气”的勇气,再次创建了“喜福会”。它成为母 亲们心中传统文化的栖息之地,让她们这些身处 异国他乡,徘徊在社会主流文化边缘的异乡人,可 以穿起中式服装,用母语闲聊、讲故事,在强烈的 一】26一 本土文化气氛中感受感情上的慰藉。 “喜福会”、“桂林”、“太原”,这些有着重大意 义的象征符号,不为女儿们所领会,文化上的阻隔 加重了语言不同带来的不便,也加深了母女问的 心理和情感距离,母女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彼此失散了⋯⋯互相问见不到,听不到,互不了 解”曾印)。 不同的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生价值观亦直接影 响着两代人的行为方式。理念间的张力外化为母 女迥然不同的人生理想,加快了母女间疏离的步 伐。 在中、英两种语言环境下,“家庭”这一语言符 号的“能指”(signifier)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 (signined)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既代 表着家长对子女的权力,又意味着家长与子女的 相互依赖关系。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鼓励个 人奋斗,强调自我实现和独立意识,父母则有意识 地断绝与子女的心理联系。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就 折射出了中美家庭文化中“相互依赖”与“个人奋 斗”,“绝对服从”与“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冲 突。 吴精美从年幼起就一次次地抗拒母亲的“天 才培养计划”,一次次地使母亲伤心失望。吴夙愿 把传统的思想强加给女儿“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 的女儿住进来”(1'136)可是,吴精美却憧憬西方的 自由生活方式,要做回自己,做一个平常的人。此 后的二十多年,母女各自以不同的价值观生活着. 分歧持续了二十几年。薇弗莱·龚则拒绝母亲把 自己在象棋比赛上的成就到处炫耀。一场争吵后, 母亲龚琳达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直接干涉女儿的生 活,对女儿一言不发,女儿也就此主动疏远母亲, 尤其是在婚姻问题上。而顾映映与丽娜·圣克莱 尔这对母女之间虽然没有激烈的冲突,但是她们 之间的关系却几乎是冷冻的。女儿对母亲的中国 思想避而远之,母亲也看不惯美国式的生活方式, 母女俩仿佛“隔着一条河”(嗍)o 于是,母女双方在“失语”状态中度过了许多 年。然而,沉默并不代表思想的停滞,很多情况下, 沉默表达出的是一种超出语言所能表达的思想。 2. “失语”的背后——文化的阻隔 在《喜福会》中母女由于语言不同,加之观念 差异,导致的“失语”现象之后,更深层、更广博的 意义是什么呢?由于作家已把作品中的母女关系 万方数据 提升到了文化关系的层次,母女之间的对立便暗 含了文化强弱势的对比。 小说中的母女两代人的误解和隔膜是在跨文 化语境中产生的,因而这种矛盾冲突不仅仅是通 常的“代沟”可以涵盖的,它体现了自我/他者、中 心/边缘、西方/东方之问的权力冲突。正如萨义德 在《东方学》中所说的:“西方与东方的关系是一种 权力统治和不同程度的复杂的霸权关系。”D】∞) 在这种文化落差和文化夹缝中必然要形成代表美 国主流文化的女儿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亲之 问对话语权的争夺。出于劣势的母亲——东方文 化必然受到强势西方文化的压抑,使得母女双方 在种族与文化壁垒的阻隔下越走越远,终于陷入 “失语”的状态。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大部分时问说着汉语, 只有在不得不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会说出生硬 的、支离破碎的英语(brokenEnglish)。与母亲们相 反,女儿们都不太会说汉语,甚至不懂汉语,她们 以能说一日地道、流利的美式英语为荣,自小深受 白人文化的影响,对华人有着一种偏见和定势。小 说中母亲们不连贯的英语恰恰强化了女儿们头脑 中对于华人的否定。她们认为不连贯,不流利的英 语,反映了母亲们支离破碎的思想,因此,在她们 眼中,母亲是没有文化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吴精 美提及母亲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行为时,言语 之间流露鄙视之意。“我母亲典型的中国行为常让 我在众人面前觉得尴尬:如与店主喋喋不休地讨 价还价,还有,当着众人剔牙撅嘴,对柠檬黄与淡 粉红的不协调的搭配等等。”训吮一263,币i当母亲在 商店里被人无理地吼叫时,丽娜·圣克莱尔也感 到了自卑与尴尬,她对听不懂英语的母亲说谎: “中国人不能在这里买东西。”蹦㈣’ 西方认知结构下的权力意识和对于中国的片 面的、有偏见的西方文化传统,使浸润于美国文化 的女儿们对于母亲的认识自然成了歪曲异域文化 的一种单向活动。而中国近代史上的卑微性和经 济上的落后性更加使得中国母亲在异域文化中处 于“难民”、“失语者”的地位。她们在社会上没有自 己的声音,唯一能依赖的便是那股不认输的精神 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她们以结结巴巴的英语,对女 儿的生活和成长进行干预和教育,表现着她们无 畏的抗争以及对西方霸权的挑战。和东方意识不 谋而合的是,母亲在母女对抗的关系中,不去据理 力争,和女儿争辩不休,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忍 让,以退为进的方法。正如薇弗莱·龚说的:“多年 来,她只是以她的绒线披肩为盾,编结针为剑,貌 似张牙舞爪地,却在耐心等待自己的女儿,将她请 进她的生活中。”121(e’a3) 在这样的等待中,母亲老去了,女儿也经历了 两种文化在自己身上的碰撞与冲突。当母亲一代 正痛苦地忍受“失语”带来的巨大创伤时,女儿们 也在不知不觉地重复着母亲们的故事。 女儿们虽然经常听到母亲提及中国,但是她 们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相当陌生。她们生活与其 中的美国文化又视她们为“他者”、“另类”。西方霸 权主义话语把亚洲人描绘成永远的外国人,即使 他们的血缘意识逐渐减弱,亚裔美国人身上的“亚 洲性”也阻碍他们成为真正的美国人。美国学者艾 米·琳在谈到华裔的文化身份时说到:“不管是新 移民还是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发现他们被夹 在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面部特征宣告了一个事 实——他们的种族是亚洲,但是通过教育、选择或 者出身,他们又是美国人。”“】㈣’ 对于美国华裔来说,来自主流文化的信息显 示,弱势群体的成员要想成功地融合必须抛弃弱 势文化。于是,《喜福会》中的女儿们想尽办法去适 应、去同化,为实现“美国梦”奋斗。许露丝在母亲 极力反对她和特德约会时明确地宣称自己是美国 人,丽娜·圣克莱尔为了让自己的眼睛看上去像 西方人就把两边眼角往中间挤。吃汉堡包,喝可口 可乐,拒绝讲汉语,用英文名字⋯⋯女儿们为融入 主流文化费尽了心思。然而她们身上所承载的双 重文化身份使他们在面对来自社会,来自婚姻中 的文化冲突时,却显得无所适从。吴精美一心想着 要做自己,做个平常人,不受母亲“摆布”。但一次 次的抗拒最终换来的只是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 许露丝虽然与丈夫在反叛中结合,但自小接受的 中国文化给女子的定位——温顺谦让,却使她的 婚姻走到了尽头,因为在美国文化中这些难得的 品格竞成了“不肯承担一点”12](Pill)o丽娜厌 倦了与哈罗德从制的美国式婚姻生活,她觉得婚 姻不是用这些精确的数字与看似的绝对公平所能 维系的。文化身份的困惑使她们身处于文化的夹 缝与冲突中,却选择了沉默与忍受,实际上,她们 的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挣扎。同样是描写东西文化 冲突,与母亲的争吵和个人内心的斗争,这一外一 内两种形式使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更具张力。 东西方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关系在母女两 一127— 万方数据 代人的经历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女儿们面 对“父族文化”时表现出的困惑与无奈不能不说是 母亲们“失语”经历的翻版与升华,正像吴精美在 母亲去世后重新弹起早年让她们母女陷入矛盾的 那首钢琴曲时感悟到的“这两首曲子,其实是出于 同一主题的两个变奏。”训0P139如果说母女之间的 “失语”更多的是出于文化之问的差异和误解,那 么女儿们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攻势时表现出的 偏颇与困惑则体现了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排挤和 消声。 就这样,母女两代人在身份困扰中完成了文 化审视上自我与他者形象的转换。最终,母亲在女 儿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 中的边缘性,而女儿也在母亲的干预和自己的失 败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于是,双方都 决心以各自的方式打破沉默,在互相理解的基础 上相互破译对方的真正思想。 3. 沉默的打破——文化的宽容 母女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去 打破沉默,从而使误会越积越深。但是亲隋是割不 断的,母女在心灵上的“离散”也使得双方“重聚” 的渴望愈加强烈。 或许是从吴夙愿的去世中感觉到了自己也时 目无多,母亲们开始寻找和解的方式。在吴夙愿去 世后的第一次聚会上,其他三位母亲向吴精美提 出愿意资助她回中国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完成 她母亲的遗愿。身为女儿,吴精美表示自己对母亲 了解太少,这立flO弓l起了三位母亲的共鸣,她们在 吴精美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影子,看到了语言 和文化阻隔下母女疏离的现实。她们开始七嘴八 舌地向吴精美讲述她的母亲,“就像一部多声部合 唱”训㈣)o母亲们改变了以往一直保持沉默,逃避 现实,逃避记忆的做法,重新开始了与女儿的对 话。 同样地,当许露丝和丽娜·圣克莱尔的婚姻 遇到挫折时,她们的母亲主动接近,帮助她们解决 分析问题。母亲不再对自己的过去保持沉默,而是 以自己的经历启发女儿,从而促使女儿对自己的 命运负责,不依靠别人也不再活在任何人的阴影 下。母女问天然的深情以及母亲主动积极地和女 ·-———128·--—— 儿间的对话最终化解了阻隔她们多年的交流障 碍。 另一方面,女儿们随着世事变迁,也逐渐开始 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薇弗莱·龚看到在沙发上 熟睡的母亲那苍老的躯体时,长久以来一直把母 亲当作敌人的心态瞬时转变为宽容和内疚。吴精 美从三位阿姨那里了解了去世的母亲,并决定回 到中国与从未见过面的一对孪生姐姐相认。姐妹 们拥抱相认时从口中喊出的“妈妈(M锄a)”这一语 词,简单而富有深义,为中英两种语言所共有,是 两种文化的交集之一。 于是,在走过了从冲突到逃避的“失语”经历 之后,母女双方重新开始审视彼此的行为,开始主 动了解,接受彼此的差异,并积极探寻和解的方 式,最终排除了误解,打破了沉默,结束了“失语” 状态,进入“喜”与“福”的境界。 综上,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里展现的“失 语”状态下难以交融的母女关系,反映了许许多多 美国华裔移民家庭所面临的两难境地,即徘徊于 “两个世界”中的两代人,被语言和文化等诸多因 素困扰的生存状态。正像小说名所暗示的那样,谭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想为华裔美国人家庭走出困境 指引出路。小说再次说明了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 的人不仅是在语言,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价值 观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但这不是本质上的区 别,东西方文化之间也没有好坏强弱,进步与落后 之分。每种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没有哪一种文 化具有终极普遍的意义。只有用平等的眼光,开放 的态度,站在超越双方各自局限性的高度,把握不 同文化的本质,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在人类大家庭 中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ClaireKramsch.LanguageandCulture【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2】谭恩美(著),程乃珊,严映薇(译).喜福会 [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EdwardSaid.Orientalism[M】.NewYork:Pan- theon,1979 【4】AmyLing.BetweenWorlds:WomenWritersof ChineseAncaetry[M】.NewYork:VintageBooks,1990 万方数据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失语"现象 作者: 牛晓林, Niu Xiaolin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刊名: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07(1)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4条) 1.Claire Kramsch Language and Culture 1998 2.谭恩美;程乃珊;严映薇 喜福会 1999 3.Amy Ling 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aetry 1990 4.Edward Said Orientalism 1979 引证文献(5条) 1.葛海涛.张兰 电影《喜福会》人物对话的语用学解读[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 2.严玉丹 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浅析《喜福会》中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母女关系[期刊论文]-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5) 3.王金凤 《喜福会》中母亲的失语[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0(17) 4.高昂之.李晶晶.丁志明 论《喜福会》中鹅毛的象征意义[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6) 5.严玉丹 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浅析《喜福会》中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母女关系[期刊论文]-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xjyxyxb200701037.aspx
/
本文档为【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_失语_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