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2012-01-13 3页 doc 26KB 1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531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症: 1、 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 青黛50g 白头翁50g 黄柏50g 丹皮50g 大黄50g 珍珠粉 60g 煎液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 2、 大肠癌:龙葵 15g 白花蛇舌草15g 生薏仁15g 狼毒 1.5g 半枝莲15g 鸡血藤 15g 水煎灌肠,1次/日 3、 结核性腹膜炎:黄芩60g 百部60g 大腹皮15g 莱菔子15g 泽泻15g 红藤15g 丹皮10g 大黄15g 败酱草15g 水煎灌肠,1次/日 4、...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症: 1、 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 青黛50g 白头翁50g 黄柏50g 丹皮50g 大黄50g 珍珠粉 60g 煎液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 2、 大肠癌:龙葵 15g 白花蛇舌草15g 生薏仁15g 狼毒 1.5g 半枝莲15g 鸡血藤 15g 水煎灌肠,1次/日 3、 结核性腹膜炎:黄芩60g 百部60g 大腹皮15g 莱菔子15g 泽泻15g 红藤15g 丹皮10g 大黄15g 败酱草15g 水煎灌肠,1次/日 4、 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 木香10g 延胡索12g 龙胆草10g 白芍10g 黄连 5g 黄柏10g 黄芩10g 水煎灌肠,1剂/日 5、 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6、 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12g 白蔻仁10g 石菖蒲 15g 黄芩10g 郁金10g 通草 10g 滑石 10g 全蝎 3g 水煎灌肠,1剂/日 7、 肠结核:百部 10g 怪柳 10g 矮地茶 12g 石吊兰 12g 鳖甲(先煎)15g 地骨皮 10g 黄柏10g 二冬(各)10g 水煎灌肠,1剂/日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 1、反流性食管炎 ① 体针:主血为内关、足三里、配穴肝俞、上腕、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②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2、 食管癌 ① 体针: 主穴为巨阙、上腕、配穴为足三里、内关、通谷、风门,每次取3-4穴,实症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② 耳针:选食管、胃、脾、神门,中度刺激并留针 3、急性单纯性胃炎 体针:取足三里、内关,用平补平泻法。 4、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体针:取内关、足三里、脾俞、中腕、气海、关元,以补法为主。 5、慢性胃炎 ①体针:主穴为内观、足三里、中脘,配穴为胃俞、肝俞、脾俞、太冲,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②耳针:取胃、脾、肝,中度、刺激并留针。 6、消化性溃疡 ①体针:主穴为足三里、中脘、内关,配穴为阴陵泉、三阴交等,先刺双侧足三里,强刺激,再刺内关等穴;隐痛配阴陵泉,空腹痛配三阴交。 ②耳针:取胃、脾、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取2-3穴,留针20-30min,或埋针。 7、胃癌 ①体针:选阳陵泉、足三里、内关,配穴为胃俞、膈俞、太冲,每次取2-3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②耳针:选胃、交感、腹,中度刺激并留针。 8、肠结核 体针:取足三里、天枢、梁门、上巨虚、脾俞、胃俞、三阴交、太冲、公孙,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9、克罗恩病 体针:内关、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0、溃疡性结肠炎 体针: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梁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内庭,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1、大肠癌 体针:梁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内关、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12、肝硬化 ①体针:可选肝俞、脾俞、中府,用平补平泻法。 ②耳针: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 13、肝性脑病 体针:取太冲、内庭、使宣、内关、水沟等,泻法为主。 14、急性胆囊炎 ①体针:主穴为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配穴为章门、期门、曲池、合谷,强刺激加留针。 ②耳针:取皮质下、交感和胰胆穴位。 15、慢性胆囊炎 ①体针:主穴为胆囊穴、胆俞,配穴为内关、上脘,用平补平泻法。 ②耳针:胆穴、胰穴、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 16、胆石病 ①体针:主穴为足三里、阳陵泉、巨厥、中脘,配穴为公孙、内关,用泻法。 ②耳针:胆区留针30min。 17、急性胰腺炎 体针:可选足三里、上脘、脾俞、中脘、下巨虚、胆俞、内关、阳陵泉等穴,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 18、慢性胰腺炎 ①体针:取中脘、梁门、天枢、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 ②耳针:胰、胆穴位埋线。 19结核性腹膜炎 体针:主穴为三阴交、足三里、中脘、脾俞,配穴为章门、气海、水分,用泻法。 20病毒性胃肠炎 体针:腹痛甚者,可针灸足三里,灸神阙、中脘、天枢等;呕甚者,灸内关、中脘等。 21、甲性病毒性肝炎 体针:①恶心呕吐:可针内关、大陵或耳穴神门。 ②腹胀:可针灸关元、中脘、天枢、大横、气海等穴。 ③肝区疼痛:针期门、章门、行间、丘墟、涌泉、阳陵泉等。 22、乙型病毒性肝炎 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治疗同"甲型肝炎"。 ①发热:镇至阳、阳陵泉、大椎、太冲等穴。 ②神昏:针人中、中冲、少冲(放血)。 ③高热抽搐:针百会、风府、曲池、大椎、涌泉、太冲、十二井穴等。 23、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高热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腹胀可痕气海、灸神阙。 24、细菌性食物中毒 腹痛吐泻,宜针足三里、内关、中脘,灸神阙;亦可用生大蒜捣烂,敷双侧涌泉穴。 25、细菌性痢疾 体针:一般取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等穴针灸。里急后重明显者加阳陵泉;恶寒发热者加曲池;白冻多加合谷;赤冻多加腕骨穴。 另外,慢性细菌性痢疾仅有腹胀、便次增多,可用普鲁卡因穴位(上巨虚、足三里)封闭;亦可予大肠俞、脾俞、胃俞埋线治疗。 26、肠阿米巴病 体针:腹痛针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里急后重加阳陵泉、三阴交;恶寒加曲池、风府;赤冻下痢加腕骨。 27、疟疾 体针:取大椎、肝俞、足三里、内关或合谷、百会穴、大椎针刺退热;取大椎、陶道、间使、后溪于发作前1-2小时针刺,对间日虐有治疗作用。 28、钩端螺旋体病 体针:可针刺风池、大椎、合谷、曲池等穴。头痛加针太阳;并发眼部疾患加承泣、睛明、肝俞;瘫痪者可选用针灸或按摩。 29、蛔虫病 体针:肠梗阻可针中脘、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内关;胆道蛔虫针至阳、大横、关元、天枢,亦可加针胆囊穴。
/
本文档为【中药灌肠治疗适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