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2012-01-13 6页 doc 27KB 1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6386

暂无简介

举报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作者:赵殿坤 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这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叶赫一名,有人说是蒙古语,意为“宏大”;有人说是满语,意为“帽筒”或“水鸭子”。究属何意,本文不做考证。其地,早在辽圣宗时即为女真居地,时称“耶悔”①。金元之际称“益海”②、“益改”或“伊改”③明清之际称“夜黑”、“野黑”、“也合”或“叶赫”④。纳兰,亦称纳喇或那拉,为满语,其意为“太阳”⑤。金初即有此姓,《金史》卷103《纳兰胡鲁喇传》:“纳兰胡鲁喇,大名路,怕鲁欢猛安人。”《金史》卷1...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 作者:赵殿坤 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这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叶赫一名,有人说是蒙古语,意为“宏大”;有人说是满语,意为“帽筒”或“水鸭子”。究属何意,本文不做考证。其地,早在辽圣宗时即为女真居地,时称“耶悔”①。金元之际称“益海”②、“益改”或“伊改”③明清之际称“夜黑”、“野黑”、“也合”或“叶赫”④。纳兰,亦称纳喇或那拉,为满语,其意为“太阳”⑤。金初即有此姓,《金史》卷103《纳兰胡鲁喇传》:“纳兰胡鲁喇,大名路,怕鲁欢猛安人。”《金史》卷121《纳兰绰赤传》:“纳兰绰赤,咸平路伊改河猛安人”。降至明末,纳兰一姓成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望族。有乌拉纳喇氏、辉发纳喇氏、哈达纳喇氏和叶赫纳喇氏,其中支繁户众者尤数叶赫。近年随着国内外关于“满族入关前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叶赫部史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根据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就其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斧正。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14代玄孙额腾额编纂。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15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6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说》所记相符。自南褚之后,凡7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史料。 尤为重要的是,《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刚正了诸多文献之误和史家错笔。 其一,褚孔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曰哲锵额;季曰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的儿哈你”、“刘尔哈尼”⑥“齐尔哈纳”或“速长加”⑦,为塔鲁木卫都指挥使,明正德初年因犯边被明廷捕杀,“集斩开原市”⑧。的儿哈你死,诸孔革继其父为塔鲁木卫指挥佥事,后升为都督佥事。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明廷因褚孔革升职久,“赏金带大帽各一”,这是明朝对女真头入的最高赏赐。褚孔革有子3人:长曰太杵,亦称太楚或台出;次曰台坦柱;季曰尼雅尼雅喀,亦称捍尼哈或捏哈。 褚孔革二弟哲锵额有子6人:长曰尼雅汉,次曰巴尔班(无嗣);三曰乌筠都都(其曾孙刚阿达为努尔哈赤灭叶赫时,用炸药穴城,破叶赫东城内城铁门之人);四曰巴尔喜;五曰哈尔松阿(其曾孙哈雅尔图任理藩院尚书、议政大臣)六曰乌尔瑚德伊。 褚孔革三弟哲赫纳有子3人:长曰巴萨喀(其曾孙花子任副都统。花子之孙常妥、字履坦,康熙朝举人、乾隆朝官至浙江巡抚。有《受宜堂集》12卷,《二十二史文抄》36卷、《班余剪烛集》14卷、《受宜堂驻淮集》12卷等著作传于世);次曰巴尔泰;季曰巴尔逊。 褚孔革兄弟3人,有子侄12人,为世入所知者只有褚孔革和其长子太杆2人,究其原固,主要是叶赫部自己没有留下文献资料。关于这一时期的叶赫史料只能从《明实录》、《三朝辽事实录》、《辽夷略》、《万历武功录》、《开原图说》、《辽东志》、《全辽备考》和《满文老档》、《满洲秘档》、《清实录》、《开国方略》及朝鲜《李朝实录》等明末清初官方文献中间接地查寻,但又很不全面,故诸多史实细节无从考证。《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自齐尔哈纳后,将褚孔革3兄弟的后裔,按“大父房”、“二父房”、“老三房”三支分别记述。脉络清晰,人事俱细,可补诸史之不足。 其二,太杆非“二奴”之父。《清史稿》卷22《杨吉砮传》谓:“褚孔革子太杵。太杵子二:长清佳砮;次即杨吉砮。能抚诸部。依险筑二城,相距可数里,清佳砮居西城,杨吉砮居东城,皆称贝勒。明人以译音,谓之‘二奴’。”此说系抄自《清太祖父高皇帝实录》。有清一代,几乎所有关于叶赫部王族世系的文献,都从此说。唯有《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与其不同。族谱记褚孔革有子3人:长曰太杵;次曰台坦柱;季曰尼雅尼雅喀。太柠有子6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札部侍郎);次曰硕色(无嗣);三曰萨布禄(无嗣);四曰图礼;五曰图美;六曰额普特伊。太杆二弟台坦柱有子3人:长曰齐纳赫;次曰清佳砮,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曰杨吉砮,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雅喀有子4人:长曰廷柱,亦称烟州(其第五子扈什布与堂兄三丹同为叶赫乌苏城主,归降努尔哈赤后任满洲镶蓝旗都统);次曰阿尔卜(其长子拜三之女适努尔哈赤为侧妃,系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的堂妹,生努尔哈赤第八女聪古图公主,下嫁蒙古喀尔喀部台吉古尔布什为妻。阿尔卜之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驸”⑨。苏纳长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大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曰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驸,“天才命十一年八月,太宗文皇帝御极,设八大臣,以固三泰为镶蓝旗固山额真,内理国政,外治戎兵” ⑩。雅林布第四子阿纳布之女适太宗皇太极为侧妃,“天聪二年生皇五子承泽裕亲王硕塞”⑾);四曰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于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伏雅奇国舅”⑿)。 综上述,如《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所记不误,则太杵应是清佳碧和杨吉砮兄弟之伯父,太杵之二弟台坦柱为“二奴”之父。文献之所以出现误记,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因太杵与其二弟台坦柱的名字译音相近,误将台坦柱记为台杵;二是台坦柱可能早逝,没有什么显赫政绩,故不被世人所知;三是按女真人“嫡长袭爵”,即传位于长门(长子、长孙)之惯例,错将“二奴”记为褚孔革长子太杵之后。《大金国志》卷35谓:“若袭封之人亡,及因他故而去官者,许令长男继之。如长男已亡,或笃废疾者,长孙继之。长子与长孙俱亡,次子继之。本枝绝,兄弟继之,兄弟无,近亲继之。”叶赫部首长齐尔哈纳,原为塔鲁木卫都指挥使,明正德初年,“数盗边,枭斩开原市”。其长子褚孔革继父为塔鲁木卫都指挥佥事,明嘉靖三十年被哈达部酋长王忠捕杀,“并夺其贡敕七百道及所属十三寨”⒀。褚孔革死后,其长子太杵继父为塔鲁木卫都督。为报父仇,纠兵犯边。于明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在柴河堡被哈达部酋长王忠之侄王台捕杀,献首于开原。叶赫部酋长自齐尔哈纳至太杵凡3代,都是父死子继,传位于嫡长子。太杵死后,按惯例应由太杵的长子鄂岱继其父职为叶赫部酋长。但鄂岱及硕色、萨布禄、图礼、图美、额普特伊等诸弟,皆因孺弱而不得继。太杵二弟台坦柱之子清佳砮和杨吉砮兄弟二人,能骑善射,狡黠强悍,能抚诸部,继其伯父为叶赫部酋长。兄弟二人在叶赫河畔依险筑二城,“清佳砮居西城,杨吉砮居东城,皆称贝勒”,明人以译音称其为“二奴”。为报世仇,“二奴”西结蒙古土蛮小黄台吉,东联建州酋长王皋之子阿台和阿海。连年与哈达部酋长王台长子虎尔罕“日以争敕构兵”,并时常率部众侵扰开原、铁岭一带。正如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枝派图说所记:“逞家奴、仰家奴结婚北虏,兵锋益张。开原东鄙,无日不战,林木池鱼,祸及于内地矣。”明万历十一年(1583尔)十二月,清佳砮、杨吉砮二人和其子侄及随从等311人,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巡抚李松、开原戌将宿振武、备御霍久皋等人设“市圈计”,诱杀在开原城南关王庙(俗称老爷庙)即汉寿亭侯关羽庙内。是日李成梁又率兵围歼“二奴’屯驻镇北关外杜喀寨附近步骑1252人,在这场血腥的诱杀惨案中,叶赫部共丧生1563入。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时代气息传遍明廷和诸夷、故世人只知叶赫有褚孔革、太杵和“二奴”祖孙3辈,但不知其3辈世系详情,所以误将“二奴”记为太杵之子。《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所记褚孔革及太杵诸子谱系,可正清史之误。 其三,台坦柱子孙行次和轶事。台坦柱有子3人,长曰齐纳赫;次曰清佳砮;季曰杨吉砮。齐纳赫有子二人;长曰蒙古禄(其第三子乌达哈,为叶赫阿济城主,即阿奇兰城主。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太诅努尔哈赤率兵灭叶赫时,乌达哈受其堂兄布扬古即布扬武之命率兵固守叶赫西城东门,见其东城八角明楼上起火,知大势已去,携妻子开城门出降);次曰三丹,亦称山坦或山谈,为叶赫兀苏城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统兵4万征叶赫,“因逋卒泄师期,叶赫收漳、吉当阿二路民堡。太祖围兀苏城(是时城内有痘疫,故军民未撤),城长山谈、扈石木降”。扈石木亦称瑚什布,为三丹堂弟,即三丹叔祖尼雅尼雅喀之孙,降清后官至满洲镶蓝旗都统。 清佳砮有子4人:长曰布寨,亦称卜寨或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与其叔兄弟纳林布禄即那林孛罗,纠集哈达贝勒蒙格布禄即孟古孛罗、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4部;长白山朱舍里、钠殷2部;豪古科尔沁、席北即锡伯和卦尔察3部,共9部之师合兵3万,分3路征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苏克苏浒河的古勒山寨外,布寨率先突阵,马触木障踣倒,被努尔哈赤部卒吴琰杀死。叶赫讨其尸,努尔哈赤令部下“剖其半而归之”。布寨死,其长子布扬古继为叶赫西城贝勤);次曰兀逊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砮同时在开原关王庙内遇难(其长子兀金泰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十六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破开原时,曾率叶赫兵2000人增援开原,不意途中遇皇太极仗兵而阵亡);三曰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四曰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驸,其第三子国思海任兵部尚书)。 杨吉砮有子7人:长曰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砮同时在开原关王庙内遇难);次曰纳林布禄、亦称那林孛罗,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曰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率四大贝勒八大臣,倾全国之兵,自寅讫午,分兵攻陷叶赫东、西二城。金台石见其石城铁门被敌攻破,携妻子率近臣固守八角明楼,宁死不降。他说:“吾非明兵可比也”,“吾祖辈受土于斯,吾生于斯,长于斯,而死于斯可也”。!⒁当其妻携幼子沙浑下楼乞降后,金台石纵火自焚未死,被努尔哈赤令其部下绞杀(其长子德尔格尔,亦称德尔革或德尔格勒。“明万历四十五年九月,德尔格尔率部众袭击被努尔哈赤侵占的辉发部一座城寨,斩首八十四级,俘获四百七十人。明廷赐以白金二千丙,彩缎表里二十。”⒂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率兵攻破叶赫东城时负伤被俘,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长子南褚,亦称南汉(指汉入)袭父职为三等副将。明崇祯八年(清楚太宗天聪九年)蒙古嘎哈尔部林丹汗西走大漠,在青海患痘疫病死.其子额哲继父为汗,其母苏不他是叶赫德尔格尔长女,南褚之姐,时称苏泰太后。皇太极遣达雅奇国舅阿什达尔汉和三等副将南褚赴大滇招降苏泰太后和额哲.“南格至其帐,呼其人出,语之曰。尔福金苏泰太后之弟南褚至矣!其人入告,苏泰大后大惊,使故叶赫部来媵者(即陪嫁奴)视之,信。苏泰太后号而出,与南褚相抱持,遂使其子额哲出降并献历代传国玺。”⒃南褚长子穆占任都统佩征南将军印。南褚次子乌丹任副都统,后晋升为建威将军,二子军功政绩显赫,《清史稿》有传。 金台石次子尼雅哈任佐领(其第三子明珠为康熙朝权相,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博。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有《通志堂集》20卷、《饮水诗集》2卷、《饮水词集》3卷、《渌水堂集》4卷、《纳兰词》5卷传于世。明珠次子揆叙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有《宜戒堂文钞》2卷、《宜戒堂诗集》8卷传于世。明珠第三子揆芳,尚康亲王杰书第八女,封和硕额驸。另有金台石六世孙(纳兰性德之孙)占岱任乾隆朝甘肃总督)。 杨吉砮第四子萨必图,亦称赛必图或赛碧吐;第五子阿里玛早逝无嗣;第六子图莫吐,亦称土木免;第七子阿三,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率兵灭叶赫时,命自叶赫归降的刚阿达以炸药穴城,破叶赫东城以巨石和大青砖砌筑的内城城垣及铁门,阿三随其兄金台石固守八角明楼。当金台石之妻乌云珠携幼子沙浑下楼乞降时,阿三拉住嫂子的衣袖,逼其自杀。金台石妻乌云珠生气地说:“吾子沙浑在,安得死?汝欲何为也?”⒄这时努尔哈赤的部卒从四面围上来,阿三匆匆投火自焚身亡。至此,“二奴”子侄 14人。其中兀逊孛罗和喀尔喀玛被明辽东总兵孪成梁等人设“市圈计”诱杀在开原城南关王庙内;布寨联合九部之师征伐建州在古勒山战死;纳林布禄在古勒山兵败后精神恍愧,“‘终日哭泣,不思茶饭”,病死在叶赫东城;三丹在兀苏城率众归降努尔哈赤;金台石和阿三自焚在八角明楼;阿里玛早逝无嗣。尚有蒙古禄、阿巴海、阿拜、萨必图和图莫吐5人身世不详。然其后裔人材辈出,政绩显赫者,尤数金台石一支。 其四,辑谱人额腾额系褚孔革嫡裔。额腾额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为褚孔革第十一世孙。额腾额父曰国兴阿;国兴阿父曰那敏;那敏父曰那滇泰;那滇泰父曰扁图;扁图父曰武勒巴;武勒巴父曰西达礼;西达礼父曰阿什达尔汉;阿什达尔汉父曰雅巴兰;雅巴兰父曰尼雅尼雅喀,为褚孔革第三子。由于辑谱人是褚孔革之嫡裔,故对“大父房’即褚孔革支派后裔记述颇详。对“二父房”和“老三房”的后裔记述简略。《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对其远门旁支后裔亦有不详之处。如该谱后附铿乌都督一支,额腾额在谱角上注曰:“后有铿乌都督一支,不晓系哪位太爷之嗣。但八旗通谱内载,本旗老谱亦另书此派,故遵照旧制入于后。”可见叶赫纳兰氏至道光初年,已支繁丁众,一谱难以全括,况有不居京师和因罪籍没者,故不得其详。不过,额腾额在编纂《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时曾查阅了“本旗老谱”和《满洲八旗氏族通谱》,故谱中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翔实可信,可佐清史和叶赫部史的研究。 其五.从谱中人名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叶赫纳兰氏的后裔随清帝人主中原后的汉化过程。我们仅以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之孙瑚沙拉和其第八弟爱敏两人的后裔为例:瑚沙拉后裔。瑚沙拉有子3人:长曰色贵:次曰萨玛哈;季曰沙辉。色贵有子3入:长曰色味;次曰色黑,季曰黄柞。色味有子4人:长曰来住;次曰迈图;三曰库里;四曰石头(应是乳名)。库里有子8人:长曰杨爱;次曰杨阿布;三曰桑阿穆(三阿布);四曰伊香阿(四香阿);五曰乌香阿(五香阿);六曰陆达于(六达子);七曰齐尔格特伊(七尔格待伊);八曰巴尔瑚达(八尔瑚达)。杨阿布一子曰松龄。松龄有子3人:长曰那昌阿;次曰那清阿;季曰那兴阿。那清阿有子2人:长曰全恕;次曰全庆。全恕一子曰佳祥、全庆一子曰麟祥。麟祥有子2人,长曰延年,次曰延绪。延绪有子3入,长曰奎柏,次曰奎楷。 爱敏后裔。爱敏有子3人:长曰齐纳尔图;次曰齐达木;季曰齐署浑。齐纳尔图一子曰阿琳察。阿琳察一子曰阿琳保。阿琳保一子曰英保。英保有子2人:长曰德成;次曰德明。德成有子3人:长曰纳木善;次曰纳禄善;季曰纳明善。德明有子2人:长曰纳托善;次曰纳礼善。德成有孙4入:贵琳,成琳,庆琳,胜琳。曾孙8人:文勒,文敬,文动,文治,文行,文通,文瑞,文惠。玄孙3入:喜昌,吉昌,恒昌。 从瑚沙拉印爱敏兄弟2人的后裔名字看,都是自第十代起循汉制,即按辈排,字以别。瑚沙拉一支曰那昌阿、那兴阿兄弟一代至其玄孙奎柏、奎楷一代同辈入讳字相同。两支自第十代人之前则依满制,不按辈排字,且多以乳名称之。如“达子”(蒙古人)、“倭子”(日本人)、“南朝”(汉人)、“索罗货”(朝鲜人)、“偏头”、“石头”、“老哥”等,还有父子字音相近,兄弟字音相近和兄弟依序命名者。如爱敏孙阿琳察和阿琳察之子阿琳保;瑚沙拉长子色贵和色贵之子色味、色黑,父子3人所讳字音皆相近。瑚沙拉玄孙桑阿布行三,伊得阿行四,乌香阿行五,陆达子行六,齐尔格特伊行七,巴尔瑚达行八,则是依齿序命名。从上述人名变化情况看,第十代人是叶赫纳兰氏汉化之始。第十代人出生在康熙初年,恰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全面按受汉文化之时。习汉字,着汉衣,娶汉妻,小儿命名依汉制,是“随龙入关”的满族入不可阻挡的新潮流,叶赫纳兰氏自当不能例外。 其六,部分叶赫纳兰氏名人未人此谱的原因。《清史稿》》卷230《鄂莫克图传》:“鄂莫克图,纳喇氏,自叶赫归太租.隶满洲正蓝旗”;《安达立传》:“安达立,纳喇氏,自叶赫归太祖,隶满洲正红旗”。《八旗通志》卷210《满都礼传》:“满都礼,满洲正蓝旗入,世居叶赫东城。叶赫未亡时,即先众来归。太祖高皇帝遣往叶赫国十二次,尽招其亲族归降,论功授备御世职”;《喀山传》:“喀山,纳喇氏,世居苏完。当叶赫未亡时,携家归太祖,隶满洲镶蓝旗。”《巴奇兰传》;“巴奇兰,纳喇氏,世居伊巴丹。旗制定,隶满洲镶红旗”。《图鲁石传》:“图鲁石,满洲镶黄旗人,姓纳兰氏,世居叶赫吉当阿地方。”《路什巴图鲁传》:“路什,满洲镶黄旗人,姓纳兰氏,世居漳地方,崇德八年,从奉命大将军贝勒阿巴泰征明至山东,以云梯攻入兖州府,路什继赖达哈以第三人登城克之,赐号巴图鲁。”这些《清史稿》和《八旗通志》有传的叶赫纳兰氏,有世居叶赫东城者,有世居苏完、伊巴丹、漳城、吉当阿城等叶赫部所属城堡村寨者,多系自“叶赫未亡时,先众归太祖”。降清后,是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八方征战、屡立战功、官居高位、权倾一时的叶赫纳兰氏名人,却未入《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些叶赫纳兰氏名人与褚孔革支派不是亲族,而是其远门,因年湮日久,支派繁复,辑谱人已“不晓系哪位太爷之嗣”,故未能入谱;二是这些叶赫纳兰氏名人与褚孔革支派根本就不是同族,只是籍在叶赫,姓纳兰罢了(如本文第三部分介绍的那桐支派),所以未能入谱。或许这些未能人谱的叶赫纳兰氏名人之中,能有真正的叶赫纳兰氏,即叶赫纳兰氏的正宗。所谓正宗,应是原居忽拉温水的明塔鲁本卫指挥打叶的后裔。目前,我们虽然没有查到有关打叶后裔的谱系,但从《明实录》中有关海西女真塔鲁木卫指挥、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职的承袭晋升记载,可以认定明正统年间的弗刺出和其弟捏列哥,景泰初年的捍列哥子撒哈达和成化初年的察龙哈,成化十四年的撒哈达子童哈等人,应是打叶的后人。而叶赫始祖星根达喇汉原系蒙古人,姓土默特氏。“明水乐年问带兵入赘,遂有其地,因取姓曰纳兰氏。”⒅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即的尔哈尼,为明塔鲁木卫指挥。此派自此才占居塔鲁木卫的最高官职。齐尔哈纳的父祖两辈很可能只是千百户之类的小官或称“小头目”。降至齐尔哈纳时才充任明塔鲁木卫都指挥使。从《明实录·宪宗实录》:“成化十四年八月癸卯,塔鲁木等卫故都指挥佥事等官撒哈达子童哈等二十四人乞袭职……俱许之”和“成化十九年十二月庚辰,海西塔鲁木等卫野入女真指挥的儿哈你等,各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衣服、彩缎等物有差”两条记载,可以推定童哈和的儿哈你是同代人,但一个是海西女真头人打叶的后裔,一个是带兵到扈伦国入赘的蒙古土默特庄星根达喇汉的后裔,二者不是同族.当然不能同入一谱。 本文介绍的额腾娜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现藏北京图书馆白石桥线装本书库,笔者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就读时有幸拜读,今介绍给同仁,并略加评说.旨在引起学术界的注视。 注释: [1]《金史》卷l《世纪》。 [2]《金史》卷72《娄室传》。 [3]《金史》卷91《温迪罕移室怠传》。 [4]《全辽备考》卷上。 [5][17]徐乾学:(叶赫国贝勒家乘)第1页;第16页。 [6][13][14]《清史稿》卷223《杨吉砮传》 [7]《明实录·宪宗实录》 [8]《山中闻见录》卷10 [9]《清史稿》卷166《公主表》》。 [10]《八旗通志》初集卷168《固三泰传》 [11]《清皇室四谱》卷2。 [12]孟森:《八旗考实》。 [15]《明实录·神宗实录》 [16]《清史稿》卷230《阿什达尔汉恃》。 [18]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序》。 1
/
本文档为【额腾额《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试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