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论语_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_论语_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2012-01-15 2页 pdf 4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832

暂无简介

举报
_论语_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2007 年第 4 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No. 4 ,2007 ( 第 9 卷第 4 期 )                 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 ration College (Vol . 9. No. 4) 文化研究 《论语》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⒇ 陈 新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 ]   从《论语》中 ,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他博学多才 ,勤奋不倦 ,是一位聪明知人的智者 ,也是一位心胸开...
_论语_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2007 年第 4 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No. 4 ,2007 ( 第 9 卷第 4 期 )                 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 ration College (Vol . 9. No. 4) 文化研究 《论语》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⒇ 陈 新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 ]   从《论语》中 ,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他博学多才 ,勤奋不倦 ,是一位聪明知人的智者 ,也是一位心胸开阔的仁 者。 [关键词 ]   论语 ;孔子 ;形象 ;人格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4053 (2007) 04 —0090 —02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生于公元前 551 年 ,死于公元前 479 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历史上关于孔子的言行 ,主要见于《论语》之中。《论语》 做为一部先秦时期的著作 ,能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里产生 重要影响 ,当然是源于它博大精深的思想 ,但与孔子本人的 人格形象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细读《论语》,就会发 现 ,孔子是一位具有多彩多姿性格的人 ,有时候甚至还很亲 切可爱。“知其不可而为之 ,”“亦不知老之将至。”这是《论 语》中孔子形象的核心。总体上来说 ,孔子是一个有进取精 神的人。对于自己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 ,孔子的回 答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 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这样的一生是 平实的、积极的、智慧的。 从《论语》的内容看 ,孔子首先是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 孔子对社会生活当中的诸多问题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例如关于教育的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一 生从事教育工作 ,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其一 ,孔 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 ,应该机会 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 ,扩大了教育对象。 其二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 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 , 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 ,不可以 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关于学习的思想 ,《论语》中关于学习 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一 ,学习的态度。孔 子认为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子曰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二 ,学习的。最著名的 是“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等。 关于治国安邦的思想 ,孔子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 ,其 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其一 ,治国的 根本在于纲常理教。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 ,孔子说 :“君 君 ,臣臣 ,父父 ,子子。”这一思想反映了孔子的伦理观念。其 二 ,治国的前提在于君主应该严于律己。孔子曰 :“苟正其身 矣 ,于从政乎何有 ?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即君主要治理 好国家 ,必须端正自己本身 ,严于要求自己。总之 ,《论语》从 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从《论语》的内容看 ,孔子还是一位勤奋不倦而学习的典 范。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 ,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 ,并授 徒讲学 ,成为一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大教育家。正是通过不断 的学习积累 ,孔子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识。而且孔子对待学 习知识如饥似渴 ,“入太庙 ,每事问”。孔子还认为学习要有 正确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并且孔子以学习 为乐 ,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他说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 师矣。”孔子对学习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学如不及 ,犹恐 失之”,孔子好学 ,而对生活要求却不高 ,“君子食无求饱 ,居 无求安。”孔子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事业 ,在学习上不断修养自 己 ,他说 :“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对于孔 子学习的最终目的 ,我们认为孔子注意学习传统文化 ,其目 的并不仅在学习一些知识 ,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生命的意 义 ,端正人生的态度。 从《论语》的内容看 ,孔子也是一位心胸开阔的仁者 ,是 一位温和的君子。一个“仁”字 ,是孔子心胸、情怀的最好的 体现。儒家是讲究入世的 ,在现世做出一番事业和贡献是儒 家的理想。应该说 ,孔子的所有作为都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为目的的 ,通过努力来改造社会是孔子的远大理想。他 说 :“吾岂匏瓜也哉 ? 焉能系而不食 ?”意思是说 ,我怎能像匏 瓜一样只待在一处而不被饮食 ? 达了他积极进取的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 ,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他的弟 子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孔子说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 天 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 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表达了自己无论如何艰难都要继续自 己事业的信心。有人指出 ,孔子一心想着入仕当官 ,没有官 做就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说其实孔子入仕是为了实现自己 的政治抱负 ,他只把入仕作为一种手段 ,而不是作为一种目 的 ,他的最终目的是兼善天下 ,在这一点上他是没有私心的。 因此 ,我们不能因为他积极入仕而有什么苛责 ,而且在当时 入仕是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方法。 从《论语》的内容看 ,孔子还是一位聪明知人的智者 ,孔 子看待他人从不片面 ,而是详细的考察 ,作出综合的分析评 价。因此 ,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缺点 ,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 的优点。关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最好的证明。孔子曾不 满的说 :“管仲之器小哉 !”并批评他不节俭、不知礼 ,批评的 分量是很重的。但当子路认为管仲不仁时 ,孔子极力为管仲 辩解 ,认为管仲有仁的一面。既有批评 ,又有赞美 ,可见孔子 知人的视界是开阔的。颜渊是孔子非常欣赏的学生 ,孔子曾 多次褒扬他。但孔子也指出 :“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 不悦。”孔子含蓄批评了颜回缺乏怀疑态度的精神 ,可以看 09 ⒇[收稿日期 ]2006 - 11 - 17 [作者简介 ]陈 新 (1970 - )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讲师。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7 年 4 月 第 9 卷第 4 期 陈 新 :《论语》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Apr. 2007 Vol . 9. No. 4 出 ,孔子看人是深刻的 ,并不因自己欣赏谁而去袒护他。 孔子一生屡次受挫 ,但他能正确认识到这是外在环境造 成的 ,外部环境能够影响个人的发展。他说 :“夫遇不遇者 , 时也 ;贤不肖者 ,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 ,何独 丘哉 ! 且芝兰生于深林 ,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 , 不为穷困而败节。”孔子认为对于多样的外部世界 ,要取随机 应变的态度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事方式 ,从 而达到人生目的。他也说 :“君子之行己 ,其于必达于己 ,可 以屈则屈 ,可以伸则伸。故屈节所以有待 ,求伸者所以及时。 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 ,志达而不犯于义。”可见孔子是非常 聪明的一个人。 从《论语》的内容看 ,孔子也是一位乐天知命的达者形 象 ,孔子早年家贫 ,中年奔波于列国 ,尝尽辛苦 ,晚年退而讲 学 ,一生不得其志。虽然如此 ,但孔子不畏惧 ,不逃避 ,以一 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孔子说 :“贤哉 ,回也 ! 一箪食 ,一 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这 句话是对颜回的肯定 ,实际上也是孔子自己的一种人生追 求。孔子还说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若浮云。”这种淡泊明志的精神支持了孔 子。所以当在陈、蔡被围时 ,孔子却可以“讲诵弦歌不绝”。 孔子虽然勤奋不倦 ,博学多才。但有时侯也有幽默的一 面。一次孔子到了他的学生子游主管的武城 ,听到了弦歌之 声。夫子莞尔一笑 ,曰 :“割鸡焉用牛刀 ?”意思是治理小小的 武城还用得着行礼乐教化吗 ? 子游回答后 ,子曰 :“偃之言是 也 ,前言戏之耳 !”,从这种对话中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性格中 很风趣的一面 ,特别是“莞尔”一词 ,生动的形容了孔子和子 游开玩笑的情态。 孔子说过“不怨天 ,不尤人”,并感叹说 :“知我者 ,其天 乎 !”这是孔子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他经过大半生的 奔波努力 ,终于知道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时人的认同 ,所以在 积极用世的同时 ,也有“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天下有道则 见 ,无道则隐”这样实际的思想出现。孔子一生以“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态度行事 ,但也顾及到了现实 ,灵活变通而做事 , 所以他晚年回到鲁国去教学。孔子对自己的事业总的态度 是达观的。有一次“孔子适郑 ,与弟子相失 ,孔子独立郭东 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 肩类子产 ,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 ,末也。而谓似丧家之 狗 ,然哉 ! 然哉 !’”孔子不但没有生气 ,而且还非常高兴 ,因 为“丧家之狗”形象的说出了孔子奔波列国的苦辣辛酸 ,孔子 借此以解嘲 ,所以一笑置之。这也正表明了孔子不怨天尤人 的达观态度。因此可以说 ,孔子“有终身之乐 ,无一日之忧”。 是一位乐天知命的达者形象。 总之 ,孔子有着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孔子的弟子颜 渊对老师是赞佩不已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 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孟子也说 孔子是“圣之时者”,是“集大成”者 ,这是对孔子人格的极度 赞誉。 孔子是一个人格伟岸的仁者 ,可以堪称“万世师表”。◇ [责任编辑 :正元 ] (上接第 89 页)型工业化道路。三、创新发展模式 ,是用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互动中 开拓前行的。理论离不开实践的锻造 ,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 指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 结晶 ,是中国人民五十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 ,是中华民 族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无 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创新价值。“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 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 ,就是强调了减少资源消耗 ,其对 应的则是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并列起来 ,这 在过去从来没有过 ,其根本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我们 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再也不能光靠外来的技术密集 型产品。也就是说 ,我们再也不能用大量实物资源换回些许 无形资源。所以 ,我们要对自己的发展模式有较为清晰的判 断 ,从而由转变发展观念到创新发展模式 ,再到提升发展的 质量。分析代价 ,正视代价 ,并不是说发展国民经济就不重 要。但是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靠高代价增长模式是行不通 的。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 这种状况如不改变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就会严重掣肘我国 经济的发展。所以 ,创新发展模式 ,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 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 重要支撑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 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四、提高发展质量 ,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的有效途径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定要考虑到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经 济增长质量。首先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信贷结构必须跟 随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相应的调整。其次 ,在全国范围内提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 ,就必须打破地方垄断。再次 ,提高经济增 长的质量 ,还必须制止无规划的乱采、乱伐 ,要考虑大局 ,从 长远着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谋划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各 项举措 ,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 点。应当看到 ,“十一五”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 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 我们既处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 ,也面临比过 去任何一个五年更严峻的挑战。发展观念陈旧 ,发展模 式单一 ,使我们的社会发展增“量”甚大而增“质”甚微。面对 机遇和挑战 ,我们既耽误不得 ,更失误不起。克服这些矛盾 和困难 ,在“十一五”期间赢得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 ,就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十一五”规划之中 ,落实到经济社 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往我们的发展总量还可以 ,但发 展质量不行。我们生产的都是个头大而技术含量不高的产 品 ,人家一小盒抵你一个集装箱 ,说白了也就是产品的科技 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这样的结果是 ,我们送出大量物质资 源 ,换回的却小部分知识资源。然而 ,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也 被破坏。这种发展模式维持不了多久 ,如果不进行调整 ,自 然会陷入贫困。依靠这样的国际分工 ,我们发展不起来。我 们不应盲目追求“量”的增加 ,而应关注发展的“质”所在。因 此 ,要改变思维方式 ,就要跳出唯“量”是从的思路。这样扭 转思维后 ,就能为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思想基础。总 之 ,谈发展 ,首先是经济发展 ,然后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 经济发展上不去 ,什么都别谈。但经济增长不是唯一的 ,关 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要依靠信贷 结构调整 ,靠技术进步 ,靠体制改革 ,而不是单纯靠压低经济 增长率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 ,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 ,构 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三个文明” 建设的成果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要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发展全局 ,促进社会的全面、 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一然 ] 19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_论语_中孔子的形象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