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2012-01-17 9页 doc 30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6754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作 者:洪佳 文章来源:香港盖德神经症研究中心 http://www.reahop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害怕和陌生人交谈,不敢一个人上街,避免去一些公共场合,害怕当众讲话,避免在别人面前吃饭、演奏,害怕去不熟悉的地方赴约,害怕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开会、应聘等等和人交往的情境。 如果你存在上述这些情况,那你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社交恐惧症之中。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往往把那些饱受煎熬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看作是性格...
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作 者:洪佳 文章来源:香港盖德神经症研究中心 http://www.reahop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害怕和陌生人交谈,不敢一个人上街,避免去一些公共场合,害怕当众讲话,避免在别人面前吃饭、演奏,害怕去不熟悉的地方赴约,害怕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开会、应聘等等和人交往的情境。 如果你存在上述这些情况,那你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社交恐惧症之中。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往往把那些饱受煎熬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看作是性格内向,很容易害羞而已,不需要接受专门的治疗。然而实际上,这些人深受社交恐惧的折磨,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都会使得他们极度焦虑、恐惧,并极力加以回避。而社交恐惧常常会导致口吃、自主神经紊乱、晕厥等症状,进而会影响个人的人际交往、学业成就、职业生涯,甚至最正常的社会功能。 有些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只能一个人生活、极端地孤立。虽然他们很希望能和其他人交往,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朋友,生活中也从来没有使他们感觉到很重要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评价非常低。 社交恐惧症非常顽固,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很多人终生都无法摆脱社交恐惧症的阴影。 下文我们将从三个部分来谈一谈社交恐惧症: 一切源于你的想法——社交恐惧症的原因:特有的认知行为模式 别让想法困住了你——社交恐惧症的有效疗法:认知与暴露综合疗法 挑战你的想法——社交恐惧症的认知治疗实例 希望这些上述能对受社交恐惧困扰的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如需相关的心理治疗,欢迎来本中心咨询,我们将竭诚协助您跨过这道坎,走出人生的新天地! 一切皆源于你的想法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有社交恐惧的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对人际交往如此害怕? 上文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所有怕这怕那的表现,其根本就是害怕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可能会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好,又担心别人会看出自己很紧张焦虑。 社交恐惧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模式通常有以下的特点: 1、负性自动想法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时刻有着一些关于自己与他人的负面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自动出现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贬低自我的。 例如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自己的表现缺乏吸引力,很难被别人接受,认为别人总是对自己持批评态度,他们坚信,自己很难达到别人心目中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很在乎自己身上的焦虑症状,担心这些焦虑症状会被别人察觉到,并且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因而表现出紧张、恐慌、焦虑、窘迫等情绪,及对社交场合的退缩与回避的行为。 由于负性认知倾向的存在,社交恐惧症患者总认为自己的表现达不到别人期待的评判标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败了,进而认为自己可能会失去工作、失去社会地位等。这种对未来的消极预期会加剧焦虑症状,而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导致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行为表现更加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更高的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2、对威胁性信息的优先加工 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 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例如有个人因为一个几乎让人觉察不到的口头禅,就觉得别人会因此嘲笑他,从而拒绝参加各种聚会,这可能就预示了他今后孤独的生活。 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关注,同时会干扰他们获得积极的信息。比如,他们很少关注微笑和点头,而对于皱眉和打哈欠这些动作特别敏感,从别人的这些动作中,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乏味的,别人厌烦了自己等,从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情绪。 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最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3、错误的逻辑思维模式 社交恐惧症患者具有夸大负性信息的认知特点,而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削弱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 例如,有些人感觉到自己被别人注意到了的时候,说自己的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看上去非常愚蠢。而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他们解释说当时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热,所以就认定肯定会非常的红,而通红的脸看上去肯定很傻很蠢。从这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过度的注意,并由此进行了歪曲的逻辑推论。 当社交恐惧症患者遭遇到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方式,对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错误的逻辑推论,就注定了人际交往的不良发展。 正是这种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交焦虑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形成的根本原因。 别让想法困住了你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深受困扰的朋友肯定想知道,患了社交恐惧症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使社交恐惧症患者产生恐惧情绪的并不是其所处的环境,而是患者对此环境和他人的想法。社交恐惧症患者最基本的认知就是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因此,结合了暴露治疗和认知重建的认知与暴露综合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惧的有效疗法之一。 1、认知重建 认知重建能挑战患者原有的信念、假定和期望,看看它们到底是否合乎事实,是否有用。同时也能提供一个能够更加真实地看待世界的方式,随着患者能越来越真实的评估他所遇到的威胁,其焦虑与恐惧症状也会随之下降。 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知重建,患者以往投入到焦虑症状中的那部分注意力将被解放出来,转而用于当前的社交活动上,这样就能提高效能,增加社交成功的机会。而更多的成功能帮助患者减少逃避,增强信心和能力,这样就更有机会使他们得到外界正面的评价和反馈。 认知重建的具体步骤: 描述焦虑情境 记录负性自动想法 识别思维错误 挑战自动想法 得出的理性反应或反证 2、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以三种方式破坏社交恐惧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它包括想象暴露、角色扮演暴露和现场暴露等。 暴露治疗基于行为主义的原理,即让患者暴露于能引发其恐惧的社交情境中,并在这个情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恐惧就会自然缓解,从而慢慢习惯化,使得社交情境不再会引发恐惧情绪。 暴露治疗还提供给患者一个机会,学习和练习社交情境及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应对技巧,从而帮助改善人际关系,克服社交恐惧。 同时,患者在暴露中体验到,认知偏差引发的恐惧和真实情景中的危害之间是有差别的,以此来检验其功能失调信念的真实性,帮助进一步的认知重建。 暴露治疗的具体步骤: 建立恐惧回避等级表 选择适当程度的暴露情境(由中等等级逐步到最高等级) 初步的认知重建 设定暴露目标 进行暴露练习,直至焦虑缓解 暴露,进一步认知重建 通过系统的认知与暴露综合疗法,就可以帮您慢慢的缓解恐惧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恢复社交行为,逐步回归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最终告别社交恐惧。 挑战你的想法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治疗实例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分别说了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和社交恐惧症的有效疗法,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一看实际如何应用认知重建技术。 案例:患者小李,男,22岁,大三学生。因为多年的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使得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他和同学在一起时非常沉默,觉得从没人很好的了解过他。虽然他有机会和同学交往,可他总是选择待在寝室里。因为恐惧,他没办法和女性正常交往,更不要说谈恋爱了,这让他觉得很有挫败感。他曾想兼职打工,但因为不善与人交流而屡屡被辞。面临即将毕业,巨大的就业压力,他迫切希望恢复正常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小李前来前来我们中心求助,随后接受了认知与暴露综合治疗。 以下是治疗过程中对小李进行认知重建的几个片段: 认知重建片段1: 在治疗开始的初期,咨询师先给小李设置一个会让他焦虑的情境;和不熟悉的人谈话。 这对于刚接受治疗的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他冒出了很多负面的想法: “我会脸红,我会显出很紧张。” “别人不会喜欢我。” “他会觉得我很蠢。” 然后,咨询师和他一起识别出其中的思维错误: 认为自己肯定会脸红。 认为脸红了就会看起来很愚蠢。 之后让他自己通过质疑性问题来挑战这些负面的自动想法,和它们进行辩论: 虽然我通常都会脸红,可是脸红不一定就等同于愚蠢。 我可能是脸红了,可是没人会特别关注我。 如果别人脸红,我也可能认为他和我一样害羞,或者是因为刚运动过,感觉很热。 仅仅因为脸红,不会意味着所有人都认为我很愚蠢。 最后,引导他自己得出一个理性的反应: “脸红≠愚蠢”。 认知重建片段2: 在小李的症状有了初步改善后,咨询师增加了焦虑情境的程度;在别人的聊天中插话。 这次他报告的负性自动想法有: “我无法让谈话继续下去。” “我说话会不连贯。” “他们不会觉得我所说的有趣。” 通过咨询师的协助,他识别出其中存在的思维错误: 认为自己必须保持聊天的顺利进行。 谈话好坏都是我的责任。 随后,他自己辩驳了这些自动想法: 但是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在聊天,谈话无论顺利与否,我其实只有一半的责任。 如果谈不下去,也不一定就全是我的错,其他人也有他的那部分责任。 最后小李得出的理性反应是: “对于聊天,我只有一半的责任” 认知重建片段3: 在治疗的后期,咨询师选择了困扰小李多年的焦虑情境;做一次演讲。 对于这个在治疗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负性自动想法有: “我的焦虑对我的演讲会非常有影响。” “我将难以表达我的观点。” “我会紧张的说不下去。” 然后,他自己识别出了思维错误: 认为紧张焦虑必定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认为自己会无法顺利完成演讲。 就这些负面的自动想法,他进行了自我的质疑和辩论: 很多人在演讲时都会感到紧张焦虑。 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并不是特例。 就算是紧张,我也能说出我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小李总结出了理性反应: “即便我感到有些焦虑,但这并不影响我完成我的演讲。” 以上就是认知重建技术实际应用的例子。在初步的认知重建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暴露练习,同时视情况再进行深一步的认知重建。 在16周的综合治疗后,小李在与人交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社交情境中的焦虑恐惧症状也减轻了很多,同时小李也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本文档为【社交恐惧症—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