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2012-01-19 2页 pdf 143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1449

暂无简介

举报
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m Surgery 2009年第6卷 第3期 粘连致密不可分离,呈冰冻三角;(3)胆囊管不能确 切处理;(4)术中损伤等。本组 6例中转开腹,1例 为胆囊动脉损伤,1例为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管 无法处理,4例为冰冻胆囊三角,镜下无法解剖分 离,避免了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3.7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也是防治并发症的主要手 段 LC术后是否放置引流,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我 们认为萎缩性胆囊炎 LC术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 管,一方面有助于观察...
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m Surgery 2009年第6卷 第3期 粘连致密不可分离,呈冰冻三角;(3)胆囊管不能确 切处理;(4)术中损伤等。本组 6例中转开腹,1例 为胆囊动脉损伤,1例为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管 无法处理,4例为冰冻胆囊三角,镜下无法解剖分 离,避免了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3.7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也是防治并发症的主要手 段 LC术后是否放置引流,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我 们认为萎缩性胆囊炎 LC术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 管,一方面有助于观察有无出血及胆漏,另一方面即 使发生胆漏,只要腹腔引流通畅,也多可通过腹腔引 流治愈。本组 2例术后发生胆漏,因为有畅通的腹 腔引流,均在短时间内治愈。 对于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要求腹腔镜 · 157 · 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手术经验,掌握 一 定的手术技巧后,才能完成腹腔镜下高难度的手 术,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严重手术 并发症。因此,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能及胆道解 剖学知识是提高此类病人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也是发展腹腔镜技术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沈柏用,李宏为,陈曼,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中静脉分支损伤 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34-36. 2 竺杨文,占小莉,王跃东,等.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在 Calot三角呈 冰冻样粘连时的I临床应用.医学研究杂志,2006,35(5):34-35. (本文编辑:宋 青) 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单汉国,谢文彪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 者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2月实施的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 “二用管”行胃造瘘、空肠内置营养管,术后 24 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及营养液,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 果 9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 3~5天内恢复。1例出现胰瘘,考虑胰腺钩突 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 ,术后 20余天胰瘘愈合 ;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6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 良好。结论 应用 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 养、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二用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 、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102X(2009)03-0157-02 2006年7月 ~2009年2月我科在 10例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应用了自制胃造 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行早期肠内营养, 该法在改善患者体质、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和减轻患 者经济负担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 7月 ~2009年 2月共收治 结肠癌十二指肠转移 2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作者单位:421001 湖南,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 48岁和75岁,行右半结肠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十二指肠乳头癌 8例,其中男 5例,女 3例,年龄 40 — 56岁,平均(45±9.8)岁,均行经典胰十二指肠切 除术重建,采用 Child式的结肠后胰肠套入捆绑式 吻合,胆肠吻合与结肠前的胃肠吻合。 1.2 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制作方法 24Fr蕈 形管 (长约 30 em)和直径 2 mm乳胶管 (长约 50 cm)各一根,将乳胶管置于蕈形管腔内,蕈形端 长约20 cm(置于胃空肠吻合口输出端空肠),乳胶 · 158·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Surgery 2009年第6卷 第3期 管另一端 自蕈形管另一端约4~5 em处侧壁戳孔穿 出(图1)。 图1 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 1.3 置管方法及营养液的应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中行胃空肠吻合时,经胃前壁穿刺将蕈形管蕈型 端置于吻合口附近胃腔内,乳胶管置于胃空肠吻合 输出口约 15~20 cm远空肠腔内,关闭器缝合关闭 胃断端。4号线绕蕈形管穿出胃前壁处做荷包缝 合、结扎固定,蕈形管及乳胶管另一端经皮肤另做切 口引至体外、固定。术后拔除术前所插胃管,蕈形管 接胃肠减压器,术后24 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 及营养液,首 日300~500 ml,次 日起逐步递增至 1 000~1 500 ml。采用间歇滴注方式分次注入,滴 速由首 日60 ml/h渐增至 80~100 ml/h,回收胆汁 及营养液均保持微温状态下输入,滴注时患者取半 卧位。术后予醋酸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 q 12 h, 7—10天及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以适量静脉 营养补充能量。 2 结果 9例术后吻合 口愈合 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 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 3~5天内恢复,空肠 营养在7—10天内停用,恢复进食。1例出现胰瘘, 考虑胰腺钩突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经广谱抗生 素控制感染及吻合口瘘处充分引流,术后 20余天胰 瘘愈合;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 6个月后愈 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 大,且术前多数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黄 疸,手术后容易发生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胃潴留 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增 加,而且仍有 10%的术后并发症率和 5%的死亡 率 J,所以术后有一个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很有必 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与全胃 肠外营养一样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更加 符合人体生理,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尽早纠 正负氮平衡。在恢复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 全胃肠外营养,能够改善术后的免疫抑制状态,更有 利于患者的康复。在遵循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 到快原则的基础上,患者可以耐受术后早期(术后 24 h)的肠内营养,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是临床优先选择的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支持不 仅保持了肠道在代谢调节和肠肝循环中促进内脏蛋 白合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 的释放等对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作用,而且还可以 改善机体的应激反应强度,减轻创伤应激反应,改善 肠黏膜的渗透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维持了肠道 的完整性 ,符合代谢生理,促进胃肠道功能和形态恢 复。有效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明显减少肠源 性感染的发生 。 胃造瘘、空肠营养管制作简单,经胃造 口、空肠 置管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胃造口管可行胃减压引 流,术后即可拔除胃管,减少保留胃管给患者带来的 不适及肺部并发症;置人空肠的乳胶管可行肠内营 养,由于乳胶管放置于距吻合 口输出端 l5—20 em 处,不易发生液体食物反流,比传统的空肠造瘘有较 大的优越性,恢复后期夹闭蕈形管,不影响经口摄 食。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应用自制胃造瘘、空肠营 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抗病 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 负担,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l 袁世珍.胰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3-324. 2 江志伟.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001,20(12):763. (本文编辑:陆 华)
/
本文档为【自制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